漳平法院張彬
① 踢球相撞,一方受傷,另一方應承擔責任嗎
你好,可以參考一下。
據《北京青年報》報道今年5月20日,在房山某中學組織的一場足球比賽中,足球直飛球門,門將張彬撲上前抱球倒地,但被隨後趕到的對方前鋒李黎補射的一腳踢中腹部,導致「腹部損傷、脾破裂、失血性休克」。醫院為張彬做了脾切除及脾移植手術。經有關部門鑒定,張彬為7級傷殘。張彬家長要求學校及李黎支付9萬元傷殘補助費。協商未果,張彬告到法院討說法。房山法院作出調解,學校與李黎的家長賠償守門員醫療費及傷殘補助共計8.6萬元。
法院認為,張彬、李黎是初二學生,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二人在校學習、活動期間,學校負有一定監護職責。學校組織足球比賽,在制訂比賽規則並要求學生遵守時,還應預見比賽中可能發生隊員受傷情況,學校雖採取了措施盡力避免意外,但若出現意外,推定學校負有過錯。李黎在比賽中應當而且能夠意識到守門員抱住足球後,仍起腳去踢可能踢傷守門員。李黎在主觀上有過錯並在客觀上造成了對張彬的傷害,應當承擔責任。
■議題一:
學生校內踢球發生傷害,誰負責任?
主持人:在體育比賽中發生傷害的事非常多,但很少聽到加害一方為此要向受到傷害一方進行賠償。對房山法院調解的結果,應該怎麼看待?
李雁軍(國家體育總局政策法規司):我首先表明個人態度,盡管體育項目的高風險性顯而易見,由此帶來的潛在致損因素也顯而易見,但不能因為體育項目的特殊屬性就可以對抗公民的生命權和健康權,也不能因此排除和對抗公民求償的權利,問題在於誰來承擔責任,承擔什麼樣的責任?
具體到房山的這個案子,我認為有兩個特殊背景;第一,受害人是未成年人;第二,受害人和他所在學校之間有一個特殊關系,不應屬體育部門法規調整范圍,而是適用於教育和其它法律法規。我認為,學校與學生之間存在著法律關系,學校絕對要承擔起維護學生在校期間的健康權和生命權的義務,因此學校承擔賠償責任沒有問題。
加害人因為技術失誤造成另一方受到傷害,我認為不應按過錯原則進行追究,而應承擔無過錯責任和公平責任。因此對房山法院調解結果我認為可以接受。
尹田(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就這個案子,我認為加害人的過錯應當是存在的。但學校應當承擔責任的依據是什麼?法院調解中認定學校承擔責任的根據是推定過錯。一般情況下,在追究賠償責任時有三個根據,一是過錯責任,二是無過錯責任,三是公平責任。過錯推定責任不能包括在無過錯責任當中,從現行法律中也找不到學校應負的推定過錯責任的根據。道義上如果學校承擔責任的話,那麼學校的足球場可能會被撤掉,因為學校不可能對學生的所有活動進行非常嚴密的監督。因此,在受害人利益和學校利益之間,哪個更符合更多數人的利益,我們要進行選擇。
劉雙玉(北京市朝陽區法院南磨房法庭庭長助理):不管是違約責任還是侵權責任,責任人承擔責任的前提是違犯了法定的、約定的責任或公民應普遍遵守的道德規范。
就房山這個案例來說,學校是比賽的組織者,如果學校在組織的過程中存在欠缺和不周密,那麼學校就應承擔法定責任;如果學校盡到了組織義務,學校就不存在侵權責任或違約責任,我想更多的是從公平角度承擔責任。
公平責任的出發點是在沒有過錯也不是特定的無過錯的情況下,承擔的是道義上的責任。
主持人:作為加害一方的中學生有沒有過錯,應不應當承擔責任?
姚輝(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教授):著眼點不是有沒有過錯,而是有沒有損害,法律要求有損害就應該去填補這個損害。中學生沒有責任能力,自然由他的父母來承擔。
樊文(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在學校期間,孩子的監護權就由父母轉移到了學校,因為他的父母這時已沒有辦法實施監護權了。
張雯(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法官):我認為學校應承擔責任。家長把孩子送到學校,學校應當承擔監護責任。
尹田:在民事賠償問題上,是不考慮故意還是過失的。在加害人、受害人的關繫上,我認為體育活動中與一般正常活動中過失致人損害沒有本質區別。
實際上民事賠償中很多原則都可適用,比如混合過錯,撞碰導致損害雙方都有責任時,按過錯大小分擔責任。
魯智勇(國地律師事務所律師):在技術犯規的情況下造成傷害,行為人的免責我想應該是約定俗成的,大家都能接受。如果約定俗成的社會規則在法院被強行倒轉過來,我想可能需要通過立法才行。在足球運動或活動中可以借鑒這個原則。正常狀態下,比如合理的碰撞導致傷害,即便很嚴重,也不應考慮行為人的具體責任。但對受害人來說,可能損害巨大,就需要社會分擔一部分連帶責任,但分擔的原因並不是因為有過錯而是道義上的支持。
吳勇(國地律師事務所律師):《民法通則》的解釋上有一條,在共同事件中,為了大家共同的利益,有的人受損害了,有的人得到了利益,法律沒有規定受益人一定要按照具體的原則給受損害的人進行補償,但如果受害人要求受益人進行補償,受益人應該適當補償。
我認為具體到房山這個案子,不能表面上看誰應負什麼責任,如果以後類似案子都據此案調解結果作為參照,是不恰當的。
姚輝:在探討民法上的損害賠償時,有些前提要界定。比如是成年人還是未成年人,是有組織的還是純粹自發的,是職業化的還是非職業化的,情形不同,請求權的依據也不相同,相應地導致的責任基礎也不一樣。如果是兩支職業化球隊的比賽,無論是加害者還是受害人,都與俱樂部有僱傭合同,產生的是合同責任,損害後果都由俱樂部承擔。
■議題二:
體育規則與
法律原則的關系?
李雁軍:在法理上,任何一個行業技術規范都不能高於法律。但行業技術規范與法律關系並非簡單的一句話能說清楚。比如在足球比賽中,一個沒有違反足球專業技術規范的動作致人傷害,被提起公訴或訴訟,那麼法院依據什麼原則來判斷呢?
針對這個問題,1995年《體育法》33條中已寫明,體育活動中的糾紛適用體育仲裁,仲裁辦法由國務院另行規定。但由於種種原因,這個制度未能建立起來。
體育具有特殊性,在其他領域被認為違法的,在體育行業就沒人追究,比如體操運動員有的8歲就算工齡了,沒有人說是使用童工。比如足球比賽中的合理沖撞,這個「理」肯定不是法理,但法律不能斷然拒絕這個「理」。用個不太恰當的詞,法律應當對此作出繞讓,但繞讓到什麼程度值得探討。如果球場上裁判判運動員行為是合理沖撞,場下法院卻判故意傷害,那體育比賽就沒法進行了。
歐盟國家在處理類似事情時,法院與體育爭端解決機制有個默契,糾紛未經爭端解決機構調解或仲裁,法院不受理,如當事人對仲裁不服,法院還可以受理。
樊文:這對法院來說存在一個技術鑒定問題。
劉雙玉:我認為歸根結底要看是什麼類型的體育活動。國家體育總局李先生的意見更適用於職業性、有組織的競技比賽中,對於學生踢足球等社會中的體育活動應適用過錯責任、無過錯責任,最後落實到社會對受害人實施公平救濟。因此,處理個案時適用原則是不一樣的。
張雯:任何法律、法規都有適用范圍,首先要明確什麼是競技體育,其次社會生活中的體育活動是否要受競技體育規則的約束,在立法時應有明確的體現。
尹田:體育規則肯定有其合理性,第一,比如合理沖撞的合理性中肯定包含這種沖撞在職業球員相互之間的接觸中不會產生嚴重後果,否則不在合理范圍。作為職業球員,撞人的人與被撞的人都應知道如何應對合理沖撞,如果合理沖撞情況下發生損害情況,我認為損害的發生是由於被撞人自己的過失。如果合理沖撞本身導致當然損害別人的後果,那我認為合理沖撞的標准就有問題。
第二,職業競技情況下,形成訴訟的可能性很小。職業體育關系調整中必然有相關規定。當然,我認為在危險性很高的體育比賽中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以保險作為支撐點。
■議題三:
娛樂性體育冒險活動意外傷害責任誰負?
李雁軍:我們目前對體育的理解還是定位在競技體育和全民健身。對挑戰人類極限的活動,比如溶洞潛水要求帶氧氣瓶,有人就不帶,這些活動能否算部門法規要調整的體育項目?這值得商榷。我注意到張健游完渤海海峽之後,做客網站時就說,像他的這種行為不應該無條件提倡。
樊文:冒險活動責任自負,但個人冒險行為與有組織冒險行為是不同的。
主持人:比如從事蹦極活動有身體要求,一般蹦極經營者也會告知,哪些病的患者不能蹦極,但有的人,比如有心臟病,但他隱瞞了,結果出現意外,責任在誰?
李磊(國家旅遊局政策法規司法規處副處長):如果設備、人員、操作符合要求,作為經營者履行了明示義務,出現意外應個人承擔責任。
即使是有組織的、商業性的冒險活動,個人也是利用別人給他提供條件達到自己的某種需求,也應由冒險者個人承擔責任。
旅遊活動中,如果從事高風險活動,比如漂流,旅行社盡到了充分照顧的義務,就可以減輕或免除責任。
尹田:涉及到盈利性的經營活動,一般是通過契約關系建立,只不過是出現了侵權責任和違約責任的競合。根據新合同法的規定,如果發生損害,要側重保護弱者一方的利益。
李磊:旅遊過程中,從事帶有風險的體育娛樂項目,比如漂流、蹦極,出現意外,有幾種情況:如果是散客,景區肯定要負責任,從合同法或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或民法一般原則來說都可以找到根據。
如果是隨旅行社組織的旅行團旅遊中出現這些問題,由於旅行社與旅遊者簽訂了合同,旅行社肯定要負責任。現實的情況也大多是旅遊者直接向法院起訴旅行社,但旅行社賠償能力有限,甚至有的小旅行社在出事之後散夥走人,能賠的就是留在旅遊管理部門的30萬保證金,因此我主張,一旦發生類似情況,受到傷害的一方可將旅行社和直接侵權者,也就是所謂項目經營者作為共同被告,讓其承擔連帶責任。
樊文:經營者的告知義務類似於合同中的格式條款。不能根據事先自己制訂的對消費者不利的格式條款來為自己免責。
張雯:公平責任的適用是有嚴格限制的。作為經營一方,應該提供十分安全的設施和服務;出現事故後,免責的前提是你的告知義務非常周到和具體。蹦極場上貼有一個告示說患心臟病者不能跳,我覺得這種告知是遠遠不夠的。
■議題四:
在高風險運動項目中,
如何理解保險的作用?
李嘉(江泰保險經紀有限公司非壽險客戶部經理):事故發生後造成了傷害,按照民法規定,賠償有兩種職能,一個是懲戒,另一個是經濟責任轉嫁。作為後一種職能,保險比民事判決更有效。從保險角度看,只要不存在很強的故意傷害的成分,都屬於保險公司的賠償范圍。
說到笨豬跳,有一個問題需要特別注意。在大部分保險合同的短期人身保險條款中,都有明顯的除外責任:被保險人在從事潛水、跳傘、攀岩、探險、武術比賽、摔跤、特技表演、賽馬、賽車等高風險運動過程中,發生人身意外傷害,是保險人的免責范圍。
主持人:當受害人獲得保險賠償之後,如果保險金不足以彌補他的損失,可不可以向法院要求追加賠償?
李嘉:意外事故的受害人在獲得保險賠償後,他仍然有無限求償權,仍然可以就不足部分向加害人或者組織者求償。如果加害人或者組織者購買了責任險,那麼這部分責任就可以通過風險轉嫁方式處理。
樊文:法律責任和保險責任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誰是承保人、誰來交保險費,這是問題的根源。
劉雙玉:即使按保險合同條款給付了保險賠償金,訴權仍然受法律保護。如果落實到損害數額,在保險金賠償數額之內,再起訴要求除保險金以外的經濟賠償,法院一般不予支持。但如果實際受損達20萬,保險賠償金僅10萬,超出的部分又有合法依據,那麼超出部分致害方應予賠償。因為法律救濟的原則實際是對損害的補償原則。
姚輝:對風險很高的體育或娛樂活動,發生意外又不能適用過錯原則確定當事人的責任時,可以說民事責任的救濟作用比不上保險的救濟作用。我想強調的是法律不是萬能的,人們總誤解為什麼事交給法律就會解決得圓圓滿滿,其實法律僅是解決方案中的一種,而且未必在任何情況下都是最好的方案。
通過公安局找法律顧問,如果沒有免費的法律援助機構,只是咨詢花費也應該不多。
雖然只是意外,但是對方還是有責任的,如果沒有責任,那交通意外該怎麼處理呢?就算談不上責任,對方也是事故當事人,就像現在的交通事故是無論發生原因,雙方都有責任的,你通過法律咨詢肯定能得到幫助的
意外相撞的話有多種情況,
1、(雙方無過錯)你們要是未成年人,尤其在校學生,學校是有責任,監管不力,確實無意致人受傷(也就是誤傷)的一方無責任,但是有補償的義務,或者說應該賠點錢。
2、雙方無過錯)成年人,要是在收費場所的活動,主辦方有部分責任,傷人方有義務做出補償;在免費場所,致人受傷方,應給與部分經濟補償給你朋友
3、一方有些許錯誤情況,有錯方多承擔費用,屬故意傾向事情就要向刑事方向發展,朋友要是法醫鑒定的話至少是「輕傷」,可以判刑了。無主觀故意的但是有錯一方(比如明顯的犯規動作,或活動中明顯不該有的動作),也是有民事賠償責任的,而不是補償,這點注意!
祝你朋友早日康復!
② 丈夫:人工授精生的孩子與我沒血緣關系,我不養!法院能支持嗎
戴綠帽子可能牽扯重婚罪,是另一回事。重婚罪一般情況下是配偶起訴才追究,但是檢察院有追究權力,人民群眾瞎折騰可能引起檢察院提起公訴
③ 學校體育比賽受傷誰負責
你好,可以參考一下。
據《北京青年報》報道今年5月20日,在房山某中學組織的一場足球比賽中,足球直飛球門,門將張彬撲上前抱球倒地,但被隨後趕到的對方前鋒李黎補射的一腳踢中腹部,導致「腹部損傷、脾破裂、失血性休克」。醫院為張彬做了脾切除及脾移植手術。經有關部門鑒定,張彬為7級傷殘。張彬家長要求學校及李黎支付9萬元傷殘補助費。協商未果,張彬告到法院討說法。房山法院作出調解,學校與李黎的家長賠償守門員醫療費及傷殘補助共計8.6萬元。
法院認為,張彬、李黎是初二學生,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二人在校學習、活動期間,學校負有一定監護職責。學校組織足球比賽,在制訂比賽規則並要求學生遵守時,還應預見比賽中可能發生隊員受傷情況,學校雖採取了措施盡力避免意外,但若出現意外,推定學校負有過錯。李黎在比賽中應當而且能夠意識到守門員抱住足球後,仍起腳去踢可能踢傷守門員。李黎在主觀上有過錯並在客觀上造成了對張彬的傷害,應當承擔責任。
■議題一:
學生校內踢球發生傷害,誰負責任?
主持人:在體育比賽中發生傷害的事非常多,但很少聽到加害一方為此要向受到傷害一方進行賠償。對房山法院調解的結果,應該怎麼看待?
李雁軍(國家體育總局政策法規司):我首先表明個人態度,盡管體育項目的高風險性顯而易見,由此帶來的潛在致損因素也顯而易見,但不能因為體育項目的特殊屬性就可以對抗公民的生命權和健康權,也不能因此排除和對抗公民求償的權利,問題在於誰來承擔責任,承擔什麼樣的責任?
具體到房山的這個案子,我認為有兩個特殊背景;第一,受害人是未成年人;第二,受害人和他所在學校之間有一個特殊關系,不應屬體育部門法規調整范圍,而是適用於教育和其它法律法規。我認為,學校與學生之間存在著法律關系,學校絕對要承擔起維護學生在校期間的健康權和生命權的義務,因此學校承擔賠償責任沒有問題。
加害人因為技術失誤造成另一方受到傷害,我認為不應按過錯原則進行追究,而應承擔無過錯責任和公平責任。因此對房山法院調解結果我認為可以接受。
尹田(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就這個案子,我認為加害人的過錯應當是存在的。但學校應當承擔責任的依據是什麼?法院調解中認定學校承擔責任的根據是推定過錯。一般情況下,在追究賠償責任時有三個根據,一是過錯責任,二是無過錯責任,三是公平責任。過錯推定責任不能包括在無過錯責任當中,從現行法律中也找不到學校應負的推定過錯責任的根據。道義上如果學校承擔責任的話,那麼學校的足球場可能會被撤掉,因為學校不可能對學生的所有活動進行非常嚴密的監督。因此,在受害人利益和學校利益之間,哪個更符合更多數人的利益,我們要進行選擇。
劉雙玉(北京市朝陽區法院南磨房法庭庭長助理):不管是違約責任還是侵權責任,責任人承擔責任的前提是違犯了法定的、約定的責任或公民應普遍遵守的道德規范。
就房山這個案例來說,學校是比賽的組織者,如果學校在組織的過程中存在欠缺和不周密,那麼學校就應承擔法定責任;如果學校盡到了組織義務,學校就不存在侵權責任或違約責任,我想更多的是從公平角度承擔責任。
公平責任的出發點是在沒有過錯也不是特定的無過錯的情況下,承擔的是道義上的責任。
主持人:作為加害一方的中學生有沒有過錯,應不應當承擔責任?
姚輝(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教授):著眼點不是有沒有過錯,而是有沒有損害,法律要求有損害就應該去填補這個損害。中學生沒有責任能力,自然由他的父母來承擔。
樊文(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在學校期間,孩子的監護權就由父母轉移到了學校,因為他的父母這時已沒有辦法實施監護權了。
張雯(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法官):我認為學校應承擔責任。家長把孩子送到學校,學校應當承擔監護責任。
尹田:在民事賠償問題上,是不考慮故意還是過失的。在加害人、受害人的關繫上,我認為體育活動中與一般正常活動中過失致人損害沒有本質區別。
實際上民事賠償中很多原則都可適用,比如混合過錯,撞碰導致損害雙方都有責任時,按過錯大小分擔責任。
魯智勇(國地律師事務所律師):在技術犯規的情況下造成傷害,行為人的免責我想應該是約定俗成的,大家都能接受。如果約定俗成的社會規則在法院被強行倒轉過來,我想可能需要通過立法才行。在足球運動或活動中可以借鑒這個原則。正常狀態下,比如合理的碰撞導致傷害,即便很嚴重,也不應考慮行為人的具體責任。但對受害人來說,可能損害巨大,就需要社會分擔一部分連帶責任,但分擔的原因並不是因為有過錯而是道義上的支持。
吳勇(國地律師事務所律師):《民法通則》的解釋上有一條,在共同事件中,為了大家共同的利益,有的人受損害了,有的人得到了利益,法律沒有規定受益人一定要按照具體的原則給受損害的人進行補償,但如果受害人要求受益人進行補償,受益人應該適當補償。
我認為具體到房山這個案子,不能表面上看誰應負什麼責任,如果以後類似案子都據此案調解結果作為參照,是不恰當的。
姚輝:在探討民法上的損害賠償時,有些前提要界定。比如是成年人還是未成年人,是有組織的還是純粹自發的,是職業化的還是非職業化的,情形不同,請求權的依據也不相同,相應地導致的責任基礎也不一樣。如果是兩支職業化球隊的比賽,無論是加害者還是受害人,都與俱樂部有僱傭合同,產生的是合同責任,損害後果都由俱樂部承擔。
■議題二:
體育規則與
法律原則的關系?
李雁軍:在法理上,任何一個行業技術規范都不能高於法律。但行業技術規范與法律關系並非簡單的一句話能說清楚。比如在足球比賽中,一個沒有違反足球專業技術規范的動作致人傷害,被提起公訴或訴訟,那麼法院依據什麼原則來判斷呢?
針對這個問題,1995年《體育法》33條中已寫明,體育活動中的糾紛適用體育仲裁,仲裁辦法由國務院另行規定。但由於種種原因,這個制度未能建立起來。
體育具有特殊性,在其他領域被認為違法的,在體育行業就沒人追究,比如體操運動員有的8歲就算工齡了,沒有人說是使用童工。比如足球比賽中的合理沖撞,這個「理」肯定不是法理,但法律不能斷然拒絕這個「理」。用個不太恰當的詞,法律應當對此作出繞讓,但繞讓到什麼程度值得探討。如果球場上裁判判運動員行為是合理沖撞,場下法院卻判故意傷害,那體育比賽就沒法進行了。
歐盟國家在處理類似事情時,法院與體育爭端解決機制有個默契,糾紛未經爭端解決機構調解或仲裁,法院不受理,如當事人對仲裁不服,法院還可以受理。
樊文:這對法院來說存在一個技術鑒定問題。
劉雙玉:我認為歸根結底要看是什麼類型的體育活動。國家體育總局李先生的意見更適用於職業性、有組織的競技比賽中,對於學生踢足球等社會中的體育活動應適用過錯責任、無過錯責任,最後落實到社會對受害人實施公平救濟。因此,處理個案時適用原則是不一樣的。
張雯:任何法律、法規都有適用范圍,首先要明確什麼是競技體育,其次社會生活中的體育活動是否要受競技體育規則的約束,在立法時應有明確的體現。
尹田:體育規則肯定有其合理性,第一,比如合理沖撞的合理性中肯定包含這種沖撞在職業球員相互之間的接觸中不會產生嚴重後果,否則不在合理范圍。作為職業球員,撞人的人與被撞的人都應知道如何應對合理沖撞,如果合理沖撞情況下發生損害情況,我認為損害的發生是由於被撞人自己的過失。如果合理沖撞本身導致當然損害別人的後果,那我認為合理沖撞的標准就有問題。
第二,職業競技情況下,形成訴訟的可能性很小。職業體育關系調整中必然有相關規定。當然,我認為在危險性很高的體育比賽中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以保險作為支撐點。
■議題三:
娛樂性體育冒險活動意外傷害責任誰負?
李雁軍:我們目前對體育的理解還是定位在競技體育和全民健身。對挑戰人類極限的活動,比如溶洞潛水要求帶氧氣瓶,有人就不帶,這些活動能否算部門法規要調整的體育項目?這值得商榷。我注意到張健游完渤海海峽之後,做客網站時就說,像他的這種行為不應該無條件提倡。
樊文:冒險活動責任自負,但個人冒險行為與有組織冒險行為是不同的。
主持人:比如從事蹦極活動有身體要求,一般蹦極經營者也會告知,哪些病的患者不能蹦極,但有的人,比如有心臟病,但他隱瞞了,結果出現意外,責任在誰?
李磊(國家旅遊局政策法規司法規處副處長):如果設備、人員、操作符合要求,作為經營者履行了明示義務,出現意外應個人承擔責任。
即使是有組織的、商業性的冒險活動,個人也是利用別人給他提供條件達到自己的某種需求,也應由冒險者個人承擔責任。
旅遊活動中,如果從事高風險活動,比如漂流,旅行社盡到了充分照顧的義務,就可以減輕或免除責任。
尹田:涉及到盈利性的經營活動,一般是通過契約關系建立,只不過是出現了侵權責任和違約責任的競合。根據新合同法的規定,如果發生損害,要側重保護弱者一方的利益。
李磊:旅遊過程中,從事帶有風險的體育娛樂項目,比如漂流、蹦極,出現意外,有幾種情況:如果是散客,景區肯定要負責任,從合同法或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或民法一般原則來說都可以找到根據。
如果是隨旅行社組織的旅行團旅遊中出現這些問題,由於旅行社與旅遊者簽訂了合同,旅行社肯定要負責任。現實的情況也大多是旅遊者直接向法院起訴旅行社,但旅行社賠償能力有限,甚至有的小旅行社在出事之後散夥走人,能賠的就是留在旅遊管理部門的30萬保證金,因此我主張,一旦發生類似情況,受到傷害的一方可將旅行社和直接侵權者,也就是所謂項目經營者作為共同被告,讓其承擔連帶責任。
樊文:經營者的告知義務類似於合同中的格式條款。不能根據事先自己制訂的對消費者不利的格式條款來為自己免責。
張雯:公平責任的適用是有嚴格限制的。作為經營一方,應該提供十分安全的設施和服務;出現事故後,免責的前提是你的告知義務非常周到和具體。蹦極場上貼有一個告示說患心臟病者不能跳,我覺得這種告知是遠遠不夠的。
■議題四:
在高風險運動項目中,
如何理解保險的作用?
李嘉(江泰保險經紀有限公司非壽險客戶部經理):事故發生後造成了傷害,按照民法規定,賠償有兩種職能,一個是懲戒,另一個是經濟責任轉嫁。作為後一種職能,保險比民事判決更有效。從保險角度看,只要不存在很強的故意傷害的成分,都屬於保險公司的賠償范圍。
說到笨豬跳,有一個問題需要特別注意。在大部分保險合同的短期人身保險條款中,都有明顯的除外責任:被保險人在從事潛水、跳傘、攀岩、探險、武術比賽、摔跤、特技表演、賽馬、賽車等高風險運動過程中,發生人身意外傷害,是保險人的免責范圍。
主持人:當受害人獲得保險賠償之後,如果保險金不足以彌補他的損失,可不可以向法院要求追加賠償?
李嘉:意外事故的受害人在獲得保險賠償後,他仍然有無限求償權,仍然可以就不足部分向加害人或者組織者求償。如果加害人或者組織者購買了責任險,那麼這部分責任就可以通過風險轉嫁方式處理。
樊文:法律責任和保險責任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誰是承保人、誰來交保險費,這是問題的根源。
劉雙玉:即使按保險合同條款給付了保險賠償金,訴權仍然受法律保護。如果落實到損害數額,在保險金賠償數額之內,再起訴要求除保險金以外的經濟賠償,法院一般不予支持。但如果實際受損達20萬,保險賠償金僅10萬,超出的部分又有合法依據,那麼超出部分致害方應予賠償。因為法律救濟的原則實際是對損害的補償原則。
姚輝:對風險很高的體育或娛樂活動,發生意外又不能適用過錯原則確定當事人的責任時,可以說民事責任的救濟作用比不上保險的救濟作用。我想強調的是法律不是萬能的,人們總誤解為什麼事交給法律就會解決得圓圓滿滿,其實法律僅是解決方案中的一種,而且未必在任何情況下都是最好的方案。
④ 張彬入獄記:鄉村小路驚現女性殘肢,受害人與兇手竟是老相識,發生了什麼
從的角度統計數據,後發布的人再次犯罪的可能性服刑或很高,他們回歸社會後,生活將會非常困難,在別人的冷眼和各種各樣的壓力,很容易將再次犯罪,即使有強烈的報復心理,提交比以前更壞,更嚴重的行為。
張斌供認自己與兩起案件串通一氣,一起是搶劫,但受害人奮起反抗,將其掐暈後,不小心將其強奸。強奸後,他再次勒死了她,證實了她的死亡,然後離開了。
第二在實施搶劫時,發現楊某與受害人相識,隨後便將其直接殺害,殺死楊某後,實施強奸後將其屍體送回家。於是,法院對他進行了審判,依法判處他死刑。
這起案件應該喚醒無數女性,女性的安全一直受到關注,女性應避免獨自外出,避免在偏僻的道路上行走,時刻警惕注意個人安全。魔鬼是無法消滅的,但他可以盡量保護自己不受危險,避免痛苦。
⑤ 張彬入獄記:鄉村小路驚現女性殘肢,受害人與兇手竟是老相識,後來怎樣
導讀
從統計的數據來看,刑滿釋放人員再犯案的幾率還是非常高的,他們回歸社會之後,生活會極其艱難,在別人的冷眼和各種各樣的壓力之下,很容易便會再次實施犯罪,甚至會帶有強烈的報復心理,犯下比之前更為惡劣、更為嚴重的行為。
發現剩餘肢體
案發兩天後,警方接到群眾報案,報案人稱在編織袋內發現屍體殘肢,經法醫拼湊及核對DNA後,認為和軀干同屬一人,後經周某的辨認,確認被害人正是失蹤多日的楊某,楊某於失蹤當日下班途中遇害,遭遇了性侵犯之後被兇手殘忍殺害,並肢解拋屍。
展開搜捕
警方在裝有殘肢的編織袋內發現了竹子上脫落的筍殼,循著這一線索,警方找到了一片竹林,竹林內地面上掉落的筍殼與袋內的一致,而林邊只有一戶人家,於是對這戶人家進行了詢問,在詢問過程中得知,這家人的兒子張彬是刑滿釋放人員,日前突然離家銷聲匿跡。
抓捕嫌疑人
張彬行蹤難定,警方一籌莫展,就在這時攀枝花警方接到報案,稱在一個煤礦內發現一名盜竊人員,現正有煤礦安保人員扣押,攀枝花警方審訊後發現該小偷正是警方尋找多日的張彬,於是迅速通知了雙流警方,於次日將張彬轉送雙流進行審訊。
鎖定真凶
被緝拿歸案後的張彬,矢口否認強奸殺人行為,於是警方申請了搜查令,在其竹林住宅內檢驗出了血跡反應,之後將張彬的DNA與被害人體內精液對比,證實一致,在證據面前,張彬無法狡辯,於是交代了犯罪事實和犯罪經過。
小結
張彬供述,自己共犯兩起案件,第一起是想實施搶劫,但被害人反抗激烈,於是將其掐暈,之後臨時起意實施了強奸,強奸後再次掐住她的脖子,確認死亡後離開。
第二起在實施搶劫時,發現楊某與被害人相識,於是將其直接殺害,殺死楊某後,實施了奸屍,之後帶回家中分屍。之後法院開庭審理,依法判處其死刑。
本案理應給無數女性以驚醒,女性安全問題一直為人所關注,女性自己要避免深夜獨自外出,避免行走偏僻的道路,時刻警惕注意人身安全。惡魔無法消除,但可以保護自己,避免危險,盡可能地避免遭遇不幸。
⑥ 在踢球時撞傷該怎麼樣承擔責任在法律上是怎麼說的。
你是否應該向被撞傷的球員賠償,問題在於你是否存在侵權行為,即你在比賽過程中是否存在對運動規則的重大違反或故意違反規則的行為。如果你存在上述問題,你就應當承擔因此而產生的法律責任;由於你是代表單位在參加比賽,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八條規定,因此而發生的賠償責任應當由你所在的單位承擔。如果不存在上述問題,那麼,在進行任何體育活動時,都具有潛在的人身危險性,都有造成人身損害的可能,在體育活動中出現人身傷害事件屬於正常現象,這應當在參與者的意料之中。所以,遵守運動規則造成正當人身損害的一方不應承擔責任,足球運動更是如此。但由於被撞傷的球員是在參加單位組織的活動中受傷的,根據我國《工傷保險條例》的相關規定,應當認定其為工傷。
⑦ 連續奸殺肢解案件兇手張彬落網記,兇手惡貫滿盈,後來怎樣了
導讀
2000年10月22日,雙流縣發生了一件事情,一件恐怖至極的事情,那就是在某個村子裡竟然發現了一具沒有頭顱和四肢的女屍。
經過法醫檢測,確認女屍受到了強奸。而在此之前,仍有一起路邊奸殺拋屍案還沒有偵破。
村落中發生這樣的事情,著實叫人們人心惶惶,不知道是怎樣的惡魔做出這般殘忍的事情。
2000年7月,公安局曾接到報警,說是在一個村子裡發現了一具女屍,女屍赤身裸體,成大字形躺在地上,衣服都被撕破扔在一旁,下身赤裸還被塞了草,可以明顯看出生前受到了性侵。臉部腫大,脖子上也有明顯的被繩子勒的痕跡,初步判斷可能是被人勒住脖子窒息而亡。
而且,現場也被破壞,唯一的線索就是屍體身上的精斑,可是沒有嫌疑人,無法進行DNA比對,警方也很是頭疼。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小結
張彬做出如此惡事,還嘴硬囂張拒不認罪,著實是叫人可恥氣憤。不過,終究是善惡終有報,在證據面前,法律面前,公道面前,他永遠無法囂張。
惡人終究逃法律的審判,這也是對兩條無辜的性命最大的安慰。
⑧ 2001年5月14日,某市人民法院以刑事判決,認定張彬犯盜竊罪,判處有期
對於犯罪分子決定刑罰的時候,應當根據犯罪的事實、犯罪的性質、情節和對於社會的危害程度,依照本法的有關規定判處。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六十四條【盜竊罪】盜竊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或者多次盜竊、入戶盜竊、攜帶凶器盜竊、扒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⑨ 深圳市大熊創新科技公司老闆張彬拖欠員工工資,幾十號員工被拖欠了五六個月,上有老下有小,
你的意思是是法院已經判定了強制執行了嗎?如果是的話只能等到法院處理進度了,他名下只要有財產都是可以進行強制執行拍賣的,另外看你說老闆在轉移資產,如果有證據證明被執行人轉移財產的,執行法院可以對其處以法拘留、罰款,並強制追回被轉移的財產用以執行,你只需要提交證據就行了
而且如果被執行人確實沒有可執行的財產,法院可以下達中止執行的裁定,執行申請人無論什麼時候發現被執行人有了可執行的財產即可以申請恢復執行,永遠不會過期,現在你的情況建議過段時間就去法院催一下進度,不要有太過激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