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過問
① 司法機關內部人員過問案件的記錄和責任追究規定
司法機關內部人員過問案件的記錄和責任追究規定的誕生前提:
司法人員在辦案活動中應恪守法律,廉潔秉公,不徇私情。但在具體實踐中,個別司法機關內部人員利用私人關系,打探案情、非法干預、阻礙辦案甚至提出不符合辦案規定的其他要求,嚴重損害司法公信力。由此,2015年3月26日,中央政法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司法機關內部人員過問案件的記錄和責任追究規定》。
(1)法院過問擴展閱讀:
1.在司法機關內部人員過問案件的記錄和責任追究方面有五項具體舉措:
①明確要求司法機關辦案人員拒絕內部人員干預、說情或者打探案情等不當要求;
②建立司法機關內部人員過問案件的記錄制度;
③規定司法機關內部人員違反規定干預辦案的調查處理職責與程序;
④建立司法機關內部人員違反規定干預辦案的通報制度;
⑤建立司法機關內部人員違反規定干預辦案,或者對辦案人員進行打擊報復的責任追究制度。
2.對違反規定干預辦案的司法人員的追責:
①違法干預辦案構成違紀的,依照《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人民法院工作人員處分條例》、《檢察人員紀律處分條例(試行)》、《公安機關人民警察紀律條令》等規定給予紀律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②司法機關內部人員對如實記錄過問案件情況的辦案人員進行打擊報復的,依照上述規定給予紀律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同時,將司法機關內部人員違反規定過問和干預辦案情況納入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和政績考核體系,作為考核幹部是否遵守法律、依法辦事、廉潔自律的重要依據。
② 起訴後兩年不撤訴法院過問嗎
第一次起訴法院已經判決了,就是判決不準離婚也是判決了,就算是判決不準離婚也是判了,這次訴訟已結結束了。如果還想離婚,需要再次起訴的,法院不會主動過問的。
③ 預防干預司法「三個規定」是指哪三個
法律分析:防止干預司法「三個規定」是指《領導幹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規定》、《司法機關內部人員過問案件的記錄和責任追究規定》、《關於進一步規范司法人員與當事人、律師、特殊關系人、中介組織接觸交往行為的若干規定》。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檢察院組織法》 第四十七條 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要求檢察官從事超出法定職責范圍的事務。對於領導幹部等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或者人民檢察院內部人員過問案件情況的,辦案人員應當全面如實記錄並報告;有違法違紀情形的,由有關機關根據情節輕重追究行為人的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 第五十二條 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要求法官從事超出法定職責范圍的事務。對於領導幹部等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或者人民法院內部人員過問案件情況的,辦案人員應當全面如實記錄並報告;有違法違紀情形的,由有關機關根據情節輕重追究行為人的責任。
《中國共產黨政法工作條例》 第二十一條 中央政法單位黨組(黨委)和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政法委員會應當向中央政法委員會報告以下事項:(一)全面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情況;(二)貫徹落實黨中央關於政法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情況;(三)貫徹落實中央政法委員會工作部署、指示和決定情況;(四)重大工作部署以及推進情況,年度工作情況;(五)重大政法改革部署以及推進情況;(六)政法工作中涉及國家安全特別是政治安全的重大事項處理情況;(七)履行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情況,落實黨建工作責任制、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政法領域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等情況;(八)領導幹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情況;(九)應當向中央政法委員會報告的其他事項。
④ 司法機關內部人員過問案件的記錄和責任追究規定的答記者問
中央司法體制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就該規定答記者問
2015年3月26日,中央政法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司法機關內部人員過問案件的記錄和責任追究規定》(以下簡稱《規定》)。近日,中央政法委員會印發了《規定》。中央司改辦負責人就《規定》的有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一、請介紹一下出台《規定》的背景和意義?
答: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基本的一條,就是要求司法人員在辦案活動中恪守法律,廉潔秉公,不徇私情。但在實踐中,一些司法機關內部人員利用上下級領導、同事、熟人等關系,通過各種方式打探案情、說情、施加壓力,非法干預、阻礙辦案,或者提出不符合辦案規定的其他要求,嚴重干擾司法人員秉公辦案,影響案件的公正處理,嚴重損害司法公信力。
針對實踐中的突出問題,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提出,「建立司法機關內部人員過問案件的記錄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出台這一《規定》,就是要架起司法機關內部人員過問案件的「高壓線」,明確責任追究,確保司法人員依法獨立公正辦案。推進這項改革,對於貫徹中央的改革要求,確保司法人員依法秉公辦案、維護司法公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制定《規定》的總體考慮是什麼?
答:制定這個《規定》,主要有三個方面的考慮:一是要解決問題。立足於解決實踐中的突出問題,為司法機關內部人員過問案件架起「高壓線」,為司法人員依法秉公辦案築牢「防火牆」。二是要明確政策界限。所有司法機關內部人員過問案件的情況,都應當按照規定予以記錄;屬於違法干預辦案的,一律予以通報;違法干預造成嚴重後果的,依紀依法追究責任。三是要配套銜接。《規定》與中辦、國辦印發的《領導幹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規定》在內容上配套銜接,分別從內部和外部兩個方面,共同構建防止干預司法的制度體系。
三、請問《規定》在司法機關內部人員過問案件的記錄和責任追究方面有哪些具體舉措?
答:《規定》共15條,條文不多,但針對性較強。主要有五方面具體舉措:一是明確要求司法機關辦案人員應當拒絕內部人員干預、說情或者打探案情等不當要求;二是建立司法機關內部人員過問案件的記錄制度;三是規定司法機關內部人員違反規定干預辦案的調查處理職責與程序;四是建立司法機關內部人員違反規定干預辦案的通報制度;五是建立司法機關內部人員違反規定干預辦案,或者對辦案人員進行打擊報復的責任追究制度。這些具體舉措緊密銜接,相互聯系,是一個有機的整體。
四、請問《規定》對記錄制度有哪些要求?記錄有沒有例外?
答:記錄是責任追究的前提,沒有全面、如實的記錄就談不上追究責任。《規定》能不能落到實處,發揮作用,基礎是記錄,要害也是記錄。在《規定》的起草過程中,我們始終堅持,凡是司法機關內部人員過問案件的,不管是誰、不管採取什麼形式,都應當如實記錄在案。為防止出現選擇性記錄和責任不明等問題,《規定》明確要求對司法機關內部人員過問案件的情況,辦案人員應當全面、如實記錄,做到全程留痕,有據可查。
記錄沒有例外,一是在人員上沒有例外。無論是司法機關內部人員、本機關領導幹部,還是上級司法人員、其他沒有隸屬關系的司法機關人員,過問案件的情況都要記錄。二是在形式上沒有例外。為了防止有的領導幹部和上級司法機關打著領導、監督的旗號過問、干預案件,《規定》還明確,司法機關領導幹部和上級司法機關工作人員因履行領導、監督職責,需要對正在辦理的案件提出指導性意見的,應當依照程序以書面形式提出,口頭提出的,由辦案人員記錄在案。
五、請問如何保障辦案人員能夠全面、如實記錄?
答:針對這點,《規定》從兩方面作了具體規定。一是加強對司法人員依法記錄的保護。明確規定辦案人員如實記錄司法機關內部人員過問案件的情況,受法律和組織保護。司法機關內部人員不得對辦案人員打擊報復。辦案人員非因法定事由,非經法定程序,不得被免職、調離、辭退或者給予降級、撤職、開除等處分。二是明確了不記錄、不如實記錄的責任追究。規定辦案人員不記錄或者不如實記錄司法機關內部人員過問案件情況的,予以警告、通報批評;兩次以上不記錄或者不如實記錄的,依照《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人民法院工作人員處分條例》、《檢察人員紀律處分條例(試行)》、《公安機關人民警察紀律條令》等規定給予紀律處分。主管領導授意不記錄或者不如實記錄的,依法依紀追究主管領導責任。同時,將辦案人員記錄情況納入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和政績考核體系,作為考核幹部是否遵守法律、依法辦事、廉潔自律的重要依據。
六、請問對司法機關內部人員過問案件情況記錄後如何處理?
答:辦案機關對司法機關內部人員過問案件的情況如實記錄後,還應當明確調查處理的職責與程序,即「由誰來處理、如何處理」。《規定》要求,司法機關紀檢監察部門應當及時匯總分析,區分情況進行處置:機關內部人員違反規定干預辦案的,由本機關紀檢監察部門調查處理;本機關領導幹部違反規定干預辦案的,向負有幹部管理許可權的機關紀檢監察部門報告情況;上級機關和其他沒有隸屬關系的司法機關的人員違反規定干預司法機關辦案的,向干預人員所在司法機關紀檢監察部門報告情況。干預人員所在司法機關紀檢監察部門接到報告或者通報後,應當及時調查處理,並將結果通報辦案單位所屬司法機關紀檢監察部門。
七、請介紹一下違反規定干預辦案的通報制度是怎麼設計的?
答:建立通報制度,是要將違法干預辦案的情況在一定范圍內公開,對實施干預行為的司法機關內部人員進行警示,同時也讓其他人引以為戒。與記錄沒有范圍限制不同,《規定》將通報的范圍限定在違法干預辦案的情形,並且針對實踐中比較典型的違法干預行為,作了列舉式的規定。主要包括:(一)在線索核查、立案、偵查、審查起訴、審判、執行等環節為案件當事人請托說情的;(二)邀請辦案人員私下會見案件當事人或其辯護人、訴訟代理人、近親屬以及其他與案件有利害關系的人的;(三)違反規定為案件當事人或其辯護人、訴訟代理人、親屬轉遞涉案材料的;(四)違反規定為案件當事人或其辯護人、訴訟代理人、親屬打探案情、通風報信的;(五)其他影響司法人員依法公正處理案件的行為。其中,第(五)項是兜底條款,需要在實踐中具體把握。司法機關內部人員有上述行為之一的,屬於違反規定干預辦案,負有幹部管理許可權的司法機關按程序報經批准後予以通報,必要時可以向社會公開。
八、請問對違反規定干預辦案的司法人員如何追究責任?
答:責任追究針對的是違法干預辦案並且造成後果的行為,因此,適用范圍比通報要小。《規定》主要明確了兩種情形:一是違法干預辦案構成違紀的,依照《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人民法院工作人員處分條例》、《檢察人員紀律處分條例(試行)》、《公安機關人民警察紀律條令》等規定給予紀律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二是司法機關內部人員對如實記錄過問案件情況的辦案人員進行打擊報復的,依照上述規定給予紀律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同時,將司法機關內部人員違反規定過問和干預辦案情況納入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和政績考核體系,作為考核幹部是否遵守法律、依法辦事、廉潔自律的重要依據。
九、請問如何確保《規定》落到實處?
答:一分部署,九分落實。為抓好《規定》的貫徹落實,中央政法各單位將結合本單位工作實際,制定司法機關內部人員過問案件的記錄和責任追究的實施辦法,確保《規定》落到實處。同時,中央政法委將會同有關單位及時跟蹤落實情況,加強督促檢查,強化辦案人員的記錄責任和履職保護,切實做到全面、如實記錄。對違法干預辦案的司法機關內部人員,要及時通報、嚴肅處理,並適時向社會公開 。
⑤ 法院領導為親屬打招呼干攏辦案違法嗎
法院領導為親屬的官司打招呼、干攏辦案的行為是違規的(也可稱為是違法的),對於涉及這類問題的人員應當予以組織處理或法律追究。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在審判工作中防止法院內部人員干擾辦案的若干規定》(法發[2011]6號)
第二條人民法院工作人員及退休人員不得違法規定為案件當事人及其親屬、代理人、辯護人或者其他關系人轉遞涉案材料;不得違反規定打聽正在辦理的案件情況;不得以任何理由為案件當事人說情打招呼。
第三條人民法院工作人員及退休人員在職責范圍之外收到案件當事人及其親屬、代理人、辯護人或者其他關系人轉交、郵寄的涉案材料,應當送交本院立案信訪部分處理;不得直接轉交案件承辦法院、案件承辦部分及相關審判組織或者審判人員,也不得在涉案材料上簽批任何意見。
第五條人民法院領導幹部非因履行職責,不得向審判組織和審判人員過問正在辦理的案件;不得向審判組織和審判人員批轉涉案材料。上級人民法院工作人員非因履行職責,不得向下級人民法院過問正在辦理的案件;不得向下級人民法院批轉涉案材料。
第六條人民法院領導幹部和上級人民法院工作人員因履行職責需要對正在
辦理的案件提出指導性意見時,應當以書面形式提出,或者由案件承辦人記錄在案。
第七條案件承辦人應當將人民法院領導幹部和上級人民法院工作人員提出指導性意見的批示、函文、記錄等文字材料存入案件副卷備查,並在審判組織評議和討論案件時作出說明。
第十條人民法院工作人員違反本規定,應當給予誡勉談話、通報批評或者組織處理;構成違紀的,應當按照《人民法院工作人員處分條例》的相關規定給予紀律處分;涉嫌犯罪的,應當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⑥ 在什麼情況下法院工作人員了解案情不算過問案件
具體情況不明不好講,從法律上講,一般是指辦理案件工作人員才可以。
⑦ 法院對涉法涉訴案件是否過問
1,法院是審判組織,沒有直接對違法行為管理的權力。
2,對於涉法涉訴的違法行為,需要公安機關對相關嫌疑人採取強制措施,對違法行為進行偵查。
3,公安機關偵查結束後,將案件移交檢察院進行審查,對於有證據證明構成犯罪的,檢察院會向法院提起公訴。
4,法院依刑法的有關規定,對嫌疑人是否構成犯罪,構成何種犯罪,如何量刑做出判決。
5,《刑事訴訟法》規定:
第三條對刑事案件的偵查、拘留、執行逮捕、預審,由公安機關負責。檢察、批准逮捕、檢察機關直接受理的案件的偵查、提起公訴,由人民檢察院負責。審判由人民法院負責。除法律特別規定的以外,其他任何機關、團體和個人都無權行使這些權力。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進行刑事訴訟,必須嚴格遵守本法和其他法律的有關規定。
第四條國家安全機關依照法律規定,辦理危害國家安全的刑事案件,行使與公安機關相同的職權。
第五條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審判權,人民檢察院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檢察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⑧ 法院調查被執行人現在居住地方當事人有權利過問法院嗎
一般需要當事人可以提供一些線索給法院,請法院幫忙,如財產線索
以下是相關信息
1、當事人自行對被執行人的財產及行蹤進行調查,必要的時候發現有可供執行的財產線索,應當採取拍照等手段,保留這些證據,並提供復製品給執行法官,由法院對其財產實施查封、凍結、扣劃措施;
2、不能發現對方財產線索的,應當花點時間去找找被執行人,能夠聯系得上的,最好是想辦法讓其自行到法院與你協商,一旦到了法院,如果拒不執行判決的,可以採取司法拘留的強制措施。
⑨ 假如法院將案件受理後故意拖延不審理.當事人應當怎麼辦
如果法院立案後,案件承辦法官不及時審理,拖延辦案,案件當事人可以向法院投訴。
院長接到投訴後,一定會過問的,會要求承辦人盡快審結案件的。
法院內部設有監察室,專門處理法官違法違紀的,如果是法官故意拖延,一定會查處的。
⑩ 法院審委會的記錄材料誰有權利過問
可以。
宣告死亡前,配偶在法律上還是存在的人。退休金依舊在發。作為丈夫可以代領。
基本養老金也稱退休費,是一種最主要的養老保險待遇。 2021年4月,人社部、財政部印發《關於2021年調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通知》。總體調整水平為2020年退休人員月人均基本養老金的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