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命聯邦法官
⑴ 英國代議制和美國有什麼不同
英國實行的是君主立憲制,美國實行的是總統共和制。具體區別:
一、產物不同
1、君主立憲制
君主立憲制保留了君主,如英國女王、日本天皇,是資產階級革命不徹底的產物。
2、總統制共和制
而總統制共和制屬於民主共和制,革命比較徹底。
二、制度不同
1、君主立憲制(英語:Constitutional monarchy),亦即「有限君主制」,是相對於君主專制的一種國家體制。君主立憲是在保留君主制的前提下,通過立憲,樹立人民主權、限制君主權力、實現事務上的共和主義理想但不採共和政體。可分為二元制君主立憲制、議會制君主立憲制。
2、總統共和制是指國家最高權力由總統和議會按不同職能分別執掌和行使的一種政體形式。總統共和制下,總統和議會分別由選舉產生,任期限定,內閣由總統組織並對總統負責(又稱之為組閣),總統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腦,與議會之間有權力制約關系。
三、主要特點不同
1、君主立憲制
英國政體為君主立憲制。國王是國家元首、最高司法長官、武裝部隊總司令和英國聖公會的「最高領袖」,形式上有權任免首相、各部大臣、高級法官、軍官、各屬地的總督、外交官、主教及英國聖公會的高級神職人員等,並有召集、停止和解散議會,批准法律,宣戰媾和等權力,同時代表英國的形象、素質。
2、總統制共和制
1)總統由全民選舉產生,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腦,又是三軍總司令統率全國武裝力量,政府由總統組織和領導,對總統負責,不對議會負責。
2)實行比較嚴格的三權分立原則,議會和總統都由全民普選產生。議會與政府完全分立,政府成員不能兼任議員,也不能參與議會立法的討論和表決。
⑵ 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為什麼要終生任職
美國最高法院法官由總統提名,經參議院同意後任命,實行終身制,即:法官一經被任命,非經彈劾,不得被免職、撤職,或令其提前退休。美國憲法規定:「最高法院和低級法院的法官如忠於職守,得終身任職。」
一、美國的監督體制相當完備。盡管法官實行的是終身制,但因為有相當完備的監督體制,因此,法官很難有腐敗之舉。有名的「三權分立」、「兩黨競爭執政」讓監督體制達到了最細微的地方,想腐敗,除非你把兩個立場不同的政黨和全社會的眼睛都握起來,這是不可能的。
二、總統盡管可以任命法官,卻不敢輕易地更換法官。法官的口牌是他長期從事法官工作積累下來的,而總統不但要為本屆政府考慮,更重要的是要為總統本人的聲譽考慮。
三、法官有獨立司法權。它由兩個方面組成,第一、個人意義上的司法獨立性,即聯邦法官做決定時是免受公眾壓力的,聯邦法官由總統任命並被參議院多數成員確認。我們的憲法規定,法官一旦被任命,就是終生制的,除非他們因嚴重失職而被國會免職,這些情況是極少的。
另一保證個人司法獨立的機制是我們的司法豁免原則。在這一原則下,法官在他們的司法責任范圍內的行為完全免除民事責任。如果法官懼怕憤怒的訴訟當事人對判決結果不滿意時,控告他們嚴重失職和貪污腐化,並且起訴他們,法官可能會因受到威脅和壓力,而難以決定有疑難問題或有爭議的案件,並可能面對此壓力而放棄重要的法律原則。
司法獨立的第二個組成部分是制度層面的司法獨立。即司法與立法和政府部門是平等的,不受他們的控制。美國的體制是三權分立,政府部門之間相互獨立,任何一方負責監督另外一方,以防任何一方的權力過於集中。司法部門負責審查立法和行政部門的活動以保護少數人的權利免受由大眾和強權利益制定的專斷政策的壓迫。
也因此,就不存在,國內的領導干涉司法的事情出現。
三、法官只是裁判官。重證據,重審判,是現代司法制度的特點。作為法官,只是依照控訴雙方律師的辯護,根據法律規定做出判斷。實事上,許多時候,法官只是一道手續而已。在他沒有宣判之前,懂法律的人也知道誰是誰非了。也因此,公民打官司,重律師而輕法官,法官在審判中的作用一般都不及律師重要。
四、法官終身制不是獨裁。終身制是有前提的,「法官一經被任命,非經彈劾,不得被免職、撤職,或令其提前退休。」。任何人認為法官判案不公均可以提請同級議會對法官進行彈劾。如果受到彈劾,也會遭到免職和撤職的。收起
⑶ 總統的權力
法律分析:處理國家事務和聯邦政府的各種工作。可以否決國會通過的任何法案,除非兩院中各有2/3多數票推翻他的否決,否則該法案就不能成為法律。總統有權任命聯邦最高司法官員。總統是負責處理對外關系的主要官員。
法律依據:《美國憲法》 第二條 在行政方面,總統有權處理國家事務和聯邦政府的各種工作。他可以發出對聯邦機關有法律約束力的政令,有權選任所有行政部、院、署、局等機關首長(須經參議院認可),以及其它數百名聯邦政府高級官員。總統是美國武裝部隊的總司令,可召集各州的國民警衛隊為聯邦服務。宣戰權雖屬國會,但在一些情況下總統往往越過國會不宣而戰。在戰爭和緊急情況下,經國會授權,總統還可擁有更大的權力。
在立法方面,總統可以否決國會通過的任何法案,除非兩院中各有2/3多數票推翻他的否決,否則該法案就不能成為法律。總統可以向國會提出各種咨文,包括國情咨文、預算咨文、經濟咨文、特別咨文等,建議他認為必須的立法。這是總統影響立法的一個重要手段。此外,總統還享有委託立法權。據此,總統不僅有權在原有的行政體系內進行某些改組,而且有權設立新機構。
在司法方面,總統有權任命聯邦最高司法官員。他可提名任命聯邦法官,包括最高法院法官在內,但須獲得參議院的認可。總統還可以對任何被判處破壞聯邦法律的人(被彈劾的人除外)作完全或有條件的赦免。
在外交事務方面,總統是負責處理對外關系的主要官員。他任命駐外大使、公使和領事(須經參議院認可),接見外國大使及公務人員。總統有權與外國締結條約,但須經參議院2/3多數票的批准;而總統與外國簽訂的一切行政協定,卻不需經參議院的同意。所以,總統往往以簽定行政協定來代替締結條約。
⑷ 要講美國的政治體系應該從哪幾方面講
美國建國雖然只有兩百多年,但其成為世界第一強國的時間已超過半個世紀。兩百多年來美國社會的發展和穩定,雖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民主制度功不可沒。與此同時,人們也對美國的政治制度提出諸多的批評,其中較有代表性的一點就是決策效率的低下,因為政府無力決斷的狀況已經不能適應當今社會飛速發展的現實。
任何一種社會制度的形成,都有其深層次的根源。政治制度的產生除了相應的生產力水平外,也離不開它賴以形成的歷史傳統、社會生活、文化背景和佔主導地位的政治哲學。本著這樣的方法和原則來研究和考察美國的政治制度,將有助於我們更充分地了解美國政治的利弊得失。
一
美國是典型的資本主義民主制國家,民主的價值觀和原則在美國的政治制度和政治實踐中主要體現為三權分立、代議制、政黨政治、利益集團政治、新聞自由和公民權利等。美國政府機構包括立法、行政、司法三個系統,每個系統起著各自的作用,同時又相互制約,它們是直接的政策制定者。另外美國又是一個權力多元化的社會,各種社會力量如政黨、利益集團、媒體同樣參與政策制定。現代美國政治學家羅伯特·達爾認為,美國是典型的多元民主政體國家,在多元民主社會,人們生活在不同的利益集團中,民主的決策「並不是一個許多人在特定的政策上聯合起來向政府庄嚴進軍的過程,而是集團之間的穩步的妥協過程。」美國多元民主的特徵是權力分散,或曰權力中心的多元化。因此,美國的政治生活表現為多個權力中心相互作用的過程和結果。
民主政治的一個重要原則是「多數統治」,但由於美國的政治過程是由一批權力中心的運作來體現的,而且美國的權力中心還有進一步增多的趨勢,因此,在美國政治中,要想在某些重大問題上獲得一致意見,迅速、及時地制定有關政策,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樣一來,決策的效率不可能很高。。比如,美國的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制度產生於30年代羅斯福總統的新政時期,該體製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也積累了很多矛盾。柯林頓入主白宮伊始就矢言要「結束目前的美國福利制度」,並把醫療改革和福利改革當作他任內兩大社會改革目標,先後提出了對它們的改革方案。但由於現行的社會保障體系涉及無數集團的利益,健康保險業對改革方案的反對最為堅決。利害相關的集團進行了激烈的爭論,並由此發展成黨派之爭,國會和總統之間相互拆台,到柯林頓卸任時,他的醫療保險改革計劃也未能實現。另外在環境保護的立法、槍支控制等問題上,也能為美國政府決策效率不高的弊病找到許多佐證。其中槍支控制問題尤為特出,雖然民意測驗表明60%的美國人贊成制訂法律控制槍支,但有關槍支控制的立法遲遲不能通過。美國的槍支泛濫已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目前,美國私人擁有的各種武器已超過兩億件,並且以每年100萬件的速度增長。美國的持槍犯罪率一直高居世界各國之首,而且槍支犯罪造成的損失也是驚人的,每年約有6740億美元。」 近年來美國發生了多起槍殺案,加劇了人們對這一問題的擔憂。槍支泛濫已對美國社會的治安、穩定以及公民的合法權益造成了很多負面影響。
⑸ 美國聯邦法院大法官怎樣產生
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們的任命規則,不論是美國首席大法官還是其他最高法院大法官,都是相同的。根據美國1787年憲法規定,包括美國首席大法官在內的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們由總統提名,參議院批准,總統任命。
1、提名
一般來說,當新總統選舉後,他的團隊就要開始准備可能的最高法院大法官候選人的檔案了。因為美國憲法和法律並沒有規定最高法院大法官們有什麼任職資格,因此他們准備的候選人不僅僅是法官,還可能是政治家,甚至是其他人。這個名單不僅包括全美周知的全國性人物,也還會包括不那麼知名的。
他們通過分析這些候選者的裁決結果、公開文章、演講以及其他相關材料,來了解他們的價值觀和對憲法的認知。除此之外,還要考慮年齡、健康情況、種族、性別,受教育程度以及是否能為參議院接受等因素。
一旦最高法院大法官出現空缺,就比如說2018年6月27日,已81歲高齡的最高法院大法官安東尼·肯尼迪宣布7月31日辭職,大法官出缺,總統就開始與其幕僚討論候選人問題,當然參議員也可以像總統提出建議。反過來,白宮也會游說關鍵參議員投贊成票。
當初步名單被擬定後,總統會聯系可能的候選人,並詢問他(她)對在最高法院任職的意願。總統的幕僚們會給候選人們發一份表格進行填寫。他們也會拜訪候選人以審查他的稅務記錄和僱傭記錄。而聯邦調查局則會對候選人進行全面的調查。在總統會見候選人之前,如果某個候選人從未見過總統那麼首先由白宮官員對其進行面試。
當然,這個候選人名單通常會提交給美國律師協會徵求意見。美國律師協會的聯邦司法委員會則對候選人的司法能力進行調查,並給出評估,評估結果為「突出合格」、「很合格」、「合格」以及「不合格」四等,向司法部提出報告。
這一報告是總統據以提名的重要參考。一般來說,美國律師協會聯邦司法委員會對下級法院的法官候選人有時候會做出不合格的評價,但對大法官候選人,不論多麼不合格,都不會做出不合格的評價。總統所在黨的領袖、在職大法官都可以對總統的提名產生影響。
在做出最終決定後,總統會通知候選人為總統正式宣布而做好在媒體面前公開露面的聲明。候選人隨後將會與參議員們會面,並准備聽證會。
2、確認與任命
參議院接到總統的提名後,由司法委員會舉行聽證會,並邀請各方人士就被提名者是否適合大法官工作提出意見。一般美國律師協會聯邦司法委員會主席會到會作證。按照慣例,被提名者要避免透漏太多他在有關最高法院可能面臨的案件上的態度。在聽證會結束時,參議院司法委員會會就是否同意將候選人提交參議院大會全院投票。
一旦司法委員會通過提名,並提交給參議院全體大會,參議院就需要對候選人進行投票了。參議院是否接受總統的提名只要參議院全院大會以簡單多數票批准或者否決總統的提名即可。
當然,總統在國會參議院全院大會實際確認投票開始之前,是可以撤回提名的。通常總統在這一階段撤回提名是因為參議院很顯然會否決他的提名。
從1975年到今天,從提名到參議院到最終投票的平均天數是67天。其原因一是因為國會認為大法官現在在美國政治中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了;另一個原因則是因為候選人的選擇的政治化傾向越來越大。1925年以前,候選人從來都沒接受過質詢,而從1955年以來,每位被提名人的參議院司法委員會的聽證會時間變得越來越長。
3、總結
總體來說一旦參議院投票確認通過某位候選人的提名,參議院的秘書就會確認這一決議並將其轉交給白宮。總統在接到參議院的結果後就會簽署任命文件,並在新的大法官上任前蓋上司法部印璽。文件的時間決定了大法官在最高法院的席次。接下來就是候任大法官宣誓就職儀式。
只有在宣誓後,新任大法官才能正式開始履行其職務。
(5)任命聯邦法官擴展閱讀:
大法官特定職責
《美國憲法》第一條第三款規定: 首席大法官在總統被彈劾過程中主持參議院。共有三位大法官使用過此項權利,分別是1868年安德魯·約翰遜彈劾案中的薩蒙·P·蔡斯;1999年比爾·柯林頓彈劾案中的威廉·哈布斯·倫奎斯特和2019年唐納德·特朗普彈劾案中的小約翰·羅伯茨。
同時,根據《美國憲法第二十五修正案》 ,副總統兼任參議院議長,因此首席大法官在副總統彈劾過程中同樣主持參議院。但是,迄今為止,還未有副總統被彈劾過。
首席大法官被認為是最有資歷的法官。因此,他總是在各種案件討論或投票會議中任主席、首先發言並對整個討論產生重要影響。
此外,首席大法官還主持美國總統就職儀式,雖然這一傳統已超出了美國憲法對大法官的職責規定。首席大法官是美國最高法院的掌權人。
⑹ 美國總統任命的重要職位
在行政方面,總統有權選任所有行政部、院、署、局等機關首長(須經參議院認可),以及其它數百名聯邦政府高級官員。
在司法方面,總統有權任命聯邦最高司法官員。他可提名任命聯邦法官,包括最高法院法官在內,但須獲得參議院的認可。
在外交事務方面,可以任命駐外大使、公使和領事(須經參議院認可)。
在戰爭和緊急情況下,經國會授權,總統還可擁有更大的權力。
⑺ 美國總統的權力
法律分析:在行政方面,總統有權處理國家事務和聯邦政府的各種工作。他可以發出對聯邦機關有法律約束力的政令,有權選任所有行政部、院、署、局等機關首長(須經參議院認可),以及其它數百名聯邦政府高級官員。總統是美國武裝部隊的總司令,可召集各州的國民警衛隊為聯邦服務。宣戰權雖屬國會,但在一些情況下總統往往越過國會不宣而戰。在戰爭和緊急情況下,經國會授權,總統還可擁有更大的權力。在立法方面,總統可以否決國會通過的任何法案,除非兩院中各有2/3多數票推翻他的否決,否則該法案就不能成為法律。總統可以向國會提出各種咨文,包括國情咨文、預算咨文、經濟咨文、特別咨文等,建議他認為必須的立法。這是總統影響立法的一個重要手段。此外,總統還享有委託立法權。據此,總統不僅有權在原有的行政體系內進行某些改組,而且有權設立新機構。在司法方面,總統有權任命聯邦最高司法官員。他可提名任命聯邦法官,包括最高法院法官在內,但須獲得參議院的認可。總統還可以對任何被判處破壞聯邦法律的人(被彈劾的人除外)作完全或有條件的赦免。在外交事務方面,總統是負責處理對外關系的主要官員。他任命駐外大使、公使和領事(須經參議院認可),接見外國大使及公務人員。總統有權與外國締結條約,但須經參議院2/3多數票的批准;而總統與外國簽訂的一切行政協定,卻不需經參議院的同意。所以,總統往往以簽定行政協定來代替締結條約。
法律依據:根據《美利堅合眾國憲法》規定:總統為合眾國陸海軍的總司令,並在各州民團奉召為合眾國執行任務時擔任統帥;他可以要求每個行政部門的主管官員提出有關他們職務的任何事件的書面意見,除了彈劾案之外,他有權對於違犯合眾國法律者頒賜緩刑和特赦。總統有權締訂條約,但須爭取參議院的意見和同意,並須出席的參議員中三分之二的人贊成;總統應提出人選,並於取得參議院的意見和同意後,任命大使、公使及領事、最高法院的法官,以及一切其他在本憲法中未經明定、但以後將依法律的規定而設置之合眾國官員。國會可以制定法律,酌情把這些下級官員的任命權,授予總統本人,或授予法院,或授予各部部長。在參議院休會期間,如遇有職位出缺,總統有權任命官員補充缺額,任期於參議院下屆會議結束時終結。
⑻ 美聯儲主席是否由總統任免
美國總統提名,參議院通過,一經通過,任期14年,如果沒極特殊情況,不能罷免。美聯儲在央行獨立性上保持的算比較好的了。美聯儲的決策,是儲備委員會,一人一票制,委員會委員半數以上是組成銀行的董事長。
拓展資料:
一、 美聯儲是什麼機構?
美聯儲雖有中央銀行的性質,但其根本是一個以私有形式組織的行使公共目的的私營銀行系統,同時美國政府不擁有美聯儲的股份,只是其百分之94利潤轉交給美國財政部,剩餘百分之6用於給會員銀行發放股息;
美國聯邦儲備系統簡稱為美聯儲,負責履行美國的中央銀行的職責,這個系統是根據《聯邦儲備法》於1913年12月23日成立的,美聯儲的核心管理機構是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
聯邦儲備系統由位於華盛頓特區的聯邦儲備委員會和12家分布全國主要城市的地區性的聯邦儲備銀行組成,傑羅姆鮑威爾為現任美聯儲最高長官: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作為美國的中央銀行,美聯儲從美國國會獲得權力,行使制定貨幣政策和對美國金融機構進行監管等職責。
二、 美國總統有什麼權利?
1.行政職權
美國是總統制的國家。美國總統的職權依美國憲法第二條規定。在行政方面,總統有權處理國家事務和聯邦政府的各種工作。他可以發出對聯邦機關有法律約束力的政令,有權選任所有行政部、院、署、局等機關首長(須經參議院認可),以及其它數百名聯邦政府高級官員。
2.立法許可權
在立法方面,總統可以否決國會通過的任何法案,除非兩院中各有2/3多數票推翻他的否決,否則該法案就不能成為法律。總統可以向國會提出各種咨文,包括國情咨文、預算咨文、經濟咨文、特別咨文等,建議他認為必須的立法。這是總統影響立法的一個重要手段。此外,總統還享有委託立法權。據此,總統不僅有權在原有的行政體系內進行某些改組,而且有權設立新機構。
3.司法許可權
在司法方面,總統有權任命聯邦最高司法官員。他可提名任命聯邦法官,包括最高法院法官在內,但須獲得參議院的認可。總統還可以對任何被判處破壞聯邦法律的人(被彈劾的人除外)作完全或有條件的赦免。
4.軍事許可權
總統是美國武裝部隊的總司令,可召集各州的國民警衛隊為聯邦服務。宣戰權雖屬國會,但在一些情況下總統往往越過國會不宣而戰。在戰爭和緊急情況下,經國會授權,總統還可擁有更大的權力。
⑼ 美國政府中的哪些職務是可以由總統來提名的請詳細說說!
農業部 、 商務部 、 國防部 、 教育部、 能源部、 衛生與公眾服務部 、 國土安全部 、 住房與城市發展部、 內政部 、 司法部 、勞工部 、 國務院 、 運輸部 、 財政部 、退伍軍人事務部 上述各部部長由總統任命,並經參議院批准。根據法律,部長為總統內閣成員,是總統在相關領域的顧問。總統也可以讓某些高級行政官員享有內閣地位,其中通常包括副總統、總統辦公廳主任(the President's Chief of Staff)、管理及預算辦公室主任(director of the Office of Management and Budget)、美國貿易代表(U.S. Trade Representative)。其他目前或曾經具有內閣地位的職務包括:環境保護署署長(director of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中央情報局局長(director of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以及總統國家安全顧問(President's national security advis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