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南北巔峰之戰法官

南北巔峰之戰法官

發布時間: 2022-05-09 01:20:34

A. 什麼是3K黨/

Ku Klux Klan
Ku Klux Klan:這三個詞原始字義是指手槍扳機時三步驟聲響,為學習射擊時的口訣。現在指美國恐怖主義秘密組織——三K黨。

總述
[編輯本段]
美國最悠久、最龐大的恐怖主義組織。Ku-Klux二字來源於希臘文KuKloo,意為集會。Klan是種族。因三個字頭都是K,故稱三K黨。又稱白色聯盟和無形帝國。1865年創建於田納西州的普拉斯基城。黨旗呈三角形,黃底紅邊,上有一條黑龍。黨員的制服是白外套和套在頭部的白色垂胸布罩,給人一種神秘恐怖感。黨員只限於生在美國的新教徒中的白種人。入黨儀式在深夜舉行。黨紀非常嚴格,下屬對上級必須絕對服從,相互聯系只有縱向關系,黨員必須保守黨的機密。三K黨的綱領表面上是「擁護憲法」,「維持法律和秩序」,「信仰基督」,實際上提倡「人種區別」,散布種族主義,主張剝奪黑人的基本權利。通過綁架、私刑、集體屠殺等非法恐怖手段迫害黑人或思想開明人士。1871年格蘭特總統下令解散南方所有三K黨。1915年喬治亞州的西門斯上校重新恢復了三K黨組織。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三K黨空前發展,1924年達500萬人。1940年三K黨與德美同學會合並。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三K黨宣布解散。1944年4月公開恢復活動。戰後三K黨將矛頭指向共產主義、進步人士和黑人群眾,把天主教視為「可寬恕的對象」而不再反對。逐漸在加利福尼亞州、佛羅里達州取得合法地位,還在其他18個州大肆活動。三K黨的附屬組織有喬治亞州的哥倫比因會、紐約州的三K黨騎士與婦女、聯合美國之子會等。該黨常與提倡種族歧視的一些法西斯組織交往,相互支持。但在大多數州得不到當局和公眾的認可。

簡介
[編輯本段]
三K黨於1866年由南北戰爭中被擊敗的南方邦聯軍隊的退伍老兵組成。在其發展初期,三K黨的目標是在美國南部恢復民主黨的勢力,並反對由聯邦軍隊在南方強制實行的改善舊有黑人奴隸待遇的政策。這個組織經常通過暴力來達成目的。1871年,尤里西斯·格蘭特總統簽發了三K黨和執行法案,強行取締了這個政治組織。
第二個使用這個名稱的組織是在1915年由威廉·西蒙斯在亞特蘭大附近的石頭山頂建立的。這是一個營利性組織,其宗旨在於贏取白種新教徒對於黑人、羅馬天主教徒、猶太人、亞裔及其他移民的相對優勢地位。盡管這個組織宣揚種族主義,並且實施私刑和其他暴力行為,但是卻在美國公開運作,並且在1920年代的巔峰時期擁有400萬成員,其中包括在政府各級機關中的政治家。在經濟大蕭條時期,該組織的發展跌入了低谷,並且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中因為徵兵或者志願參軍而損失了很多成員。
該組織的名字「Ku Klux Klan」也曾經被其他許多組織所使用,其中包括1960年代反對民權法案和鼓吹人種差別待遇的組織。在當今美國和其他國家,仍有數十個組織使用全部或者部分詞語作為名稱。

歷史
[編輯本段]
初期三K黨
[編輯本段]
最早的三K黨在南北戰爭結束不久的1865年12月24日,由六個失落的南方軍隊老兵在田納西州普拉斯基成立。當初的宗旨在於進行諷刺節目表演和某種紀念儀式。從1866年到1867年,該組織成員開始破壞黑人的祈禱會,並且在夜中闖入黑人住宅搶走槍支。這些行動部分帶有之前田納西州的「黃色夾克衫」、「紅帽」等自衛警察團的影子。1867年,三K黨在納什維爾召開大會,並發表了由前南方邦聯軍隊喬治·高登准將起草的章程,開始發展成為一個全國性組織。數周後,曾做過奴隸貿易的前邦聯軍隊將軍納坦·貝德福德·弗雷斯特被選舉為首任全國領袖。
三K黨的主要目標是與憲政重建作斗爭。在內戰結束後,南方諸州在社會和政治上經歷著劇烈的變革。當地的白人將之視為對其種族優勢地位的威脅,因此企圖抵制這種變革。由於國會通過了實現種族平等的法令,因此南方白人的代表民主黨無法通過立法來維持白人一直以來的地位。除此之外,三K黨也希望能夠控制被解放黑奴的政治和社會地位。其中主要包括限制黑人的受教育權,發展經濟的權利和選舉權等。於是,暴力成為了三K黨實現目標的最佳手段。但是,三K黨實施暴力的對象並不局限於非洲裔美國人。南方的共和黨人也經常成為無辜的受害者。由此,三K黨成為了民主黨的暴力工具。另外,隨著南方邦聯政府的統治的結束,當地的高加索系白人恢復了他們的社會地位,並開始實施種族隔離政策。
在一次報紙的采訪中,弗雷斯特宣稱三K黨在全國擁有55萬男性成員,另外盡管他本人不屬於該組織,但是他非常支持這個組織,而且能夠在5天內召集4萬三K黨員。他還宣稱,三K黨最大的敵人並非黑人,而是「帶著旅行包的人」(暗指內戰後遷移至南方的北方人)和「無賴」(暗指南方的共和黨白人)。事實上,這番話並非全是謊言。三K黨也將上述白人群體作為目標,尤其是戰後隨著「自由人委員會」來到南方的教師。這些教師中很多人在戰前就是積極的廢奴主義者,並且在地下鐵道運動中表現活躍。許多南方人相信,當地的黑人正是受了這些北方人的教唆鼓動才投票支持共和黨的。
事實上,弗雷斯特領導的全國性組織對於當地三K黨成員並沒有太大的約束力,後者有相當高的自治性。一個三K黨官員宣稱,「所謂的總幹事只是有名無實,對於那些在復仇和私刑這些超出三K黨宗旨的暴力活動中表現最積極的年輕人,我毫無任何權威可言。」1869年,弗雷斯特宣布「該組織的活動已經超出了當初偉大的愛國宗旨,變成了危害公眾安全的犯罪行為」,下令解散三K黨。但是,這個命令收效甚微,原因是各地組織缺乏可信的交流渠道。因此,有許多三K黨組織在缺乏中央機關的情況下依然在各地活動。正如弗雷斯特對自己的三K黨成員身份的公開否認一樣,許多人認為這個命令只是為了保護他自己免受法律的懲罰而已。
1871年,尤里西斯·格蘭特總統簽發了《三K黨和執行法案》宣布該黨為非法組織,並且授權政府強行取締該組織的活動。數百名三K黨成員被判罰款或入獄,並且在南卡羅來納州部分地區,人身保護令狀也被限制適用。這些行動取得了成功,三K黨在南卡羅來納州幾乎銷聲匿跡。1882年,三K黨法案被判為違憲法令,三K黨大勢已去,但他們也實現了部分目標,例如否定黑人的政治權利等。

第二次三K黨
[編輯本段]
第二次三K黨成立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普遍認為它的成立與伍德羅·威爾遜總統以及葛里菲斯導演的著名影片《一個國家的誕生》有著莫大的關聯。在觀看完這部影片後,威爾遜總統評論說「這就像是一部用閃電寫成的歷史,我唯一的遺憾就是他那完美的真實。」這部影片是根據托馬斯·迪克松的兩部小說《同族人》和《美洲豹的斑點》改編而成的。原作者期望「通過重現一段美好的民主黨歷史來革命性地改變北方人觀念」。這部片中將三K黨獲得成功的地區說成是中西部地區,而事實上應該是美國南部。許多社會底層的白人在觀看此片後,都認為他們的貧窮是由黑人或者猶太銀行家造成的,這種宣傳手法與納粹德國相類似。這部影片導致了三K黨在美國全國的風行。在洛杉磯的試映式上,打扮成三K黨成員模樣的演員被雇作廣告宣傳員,而之後在亞特蘭大的正式首映式中,重新集結起來的三K黨員走上街頭歡呼雀躍。在有些地方,狂熱的南方觀眾甚至朝舞台銀幕開槍。
在這一年,另一件導致三K黨復活的重要事件是猶太人工廠主里奧·弗蘭克被私刑處死。當時的地方報紙報道了一則聳人聽聞的消息:在一家猶太人開辦的工廠里,業主里奧•弗蘭克對其員工瑪麗·帕甘實施了性犯罪並謀殺了她。在喬治亞州的一次充滿疑問的審判中,弗蘭克被宣判犯有謀殺罪(由於法庭內聚集了暴力民眾,因此在陪審團宣布結果時被告與辯護律師並不在場)。弗蘭克的上訴也被駁回(高等法院法官奧利弗·溫戴爾·赫爾姆斯表示了不同意見,因為他認為審判不符合合法的訴訟程序)。執政官將弗蘭克的刑罰減為終身監禁,但是一群自稱「瑪麗·帕甘騎士」的人將弗蘭克從監獄劫走,在私刑中將其絞死。具有諷刺意味的是,謀殺案中的證據顯示真正的兇手是一名具有犯罪前科的黑人金姆·科恩雷,他是工廠的看門人,案發後有人發現他在洗一件帶有血跡的衣服。
對於許多相信弗蘭克有罪的南方人來說,這起案件與《一個國家的誕生》有著異常的聯系。因為他們將被害人帕甘聯想成片中為了避免被黑人強奸而跳下懸崖的女性角色Flora。在這起事件後,再次集結起來的三K黨人將「反猶太」、「反天主教」、「反移民」加入他們的訴求之中。
弗蘭克審判被喬治亞州的政治家兼出版商托馬斯·沃森所利用,這位雜志主編在後來成為三K黨的領袖人物,並被選為參議員。1915年,一些上了年紀的老三K黨員與「瑪麗·帕甘騎士」組織的成員在一個山頂召開了成立大會,宣布新三K黨的誕生。
新三K黨同時是一個盈利組織,同時也參與了當時流行的兄弟組織。與初期三K黨不同的是:老三K黨的背景是美國民主黨和南部各州,而新三K黨的成員來自民主黨和共和黨雙方(後者的比例稍低),並且影響力遍及整個美國,甚至在一些州對政治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此後,新三K黨因為捲入了大衛·斯蒂芬森強奸謀殺案而跌入低谷。斯蒂芬森是三K黨在印第安納州和其他14個州的領導人(稱號是Grand Dragon),他在一件轟動一時的案件里被指控強奸並謀殺了一位年輕的女教師Madge Oberholtzer。(被害人多次被斯蒂芬森毆打,以至於有人聽到她說自己「被『食人獸』撕咬過」)。1930年代,第二代三K黨開始走向衰弱,並在1944年解散。此後,Ku Klux Klan的名稱被一些相互獨立的組織所使用。
20至30年代,三K黨中有一個稱作黑軍團的派系在美國中西部活動非常猖獗。與一般身著白色長袍的三K黨員不同,他們身著黑色的海盜裝。黑軍團是三K黨中最為暴力血腥的組織,他們以襲擊和暗殺共產主義者或社會主義者而惡名昭著。
美國民俗學者和作家Stetson Kennedy在二戰後曾深入三K黨進行調查,並將該組織的信息甚至一些暗號都提供給《超人》廣播節目組,最後該節目推出了一個介紹三K黨的專題節目。Kennedy試圖解開三K黨神秘的面紗,而且他對三K黨儀式以及暗號的解說也對該組織的人氣帶來了負面的影響。
在一些事件中,三K黨的攻擊對象開始展開反擊。1958年北卡羅來納州,三K黨成員在兩個結識白人的Lumbee印第安人家中燃燒了十字架,並在附近舉行了三K黨的夜間集會,結果他們發現被數百名手拿武器的印第安人包圍了。最後雙方發生了槍戰,而三K黨成員被迫撤退。

後期三K黨
[編輯本段]
二戰後使用三K黨名稱的數個組織被認定是對1960年代的美國民權運動的反抗。1963年,兩個三K黨成員在亞拉巴馬州的一個民權組織舉行聚會的教堂內製造了爆炸案。這起事件導致了4個年輕女孩的喪生,也激起了極大的民憤。最後這反而促進了1964年民權法案的通過。
1964年,美國聯邦調查局開展了「反情報計劃」,試圖滲透並摧毀三K黨組織。這項計劃在民權運動中的意義是多重性的。這是因為在行動中,情報人員使用了滲透、假情報、以暴制暴等手段,這不僅用來對付三K黨以及「氣象員」等極左和極右的組織,而且也被用於針對馬丁·路德·金領導的南方基督教領導會議這樣的非暴力組織。這種兩面性最典型地體現在維奧拉·劉易佐謀殺案中。劉易佐是一名出身於南方的白人婦女,當時她與另外4名成員從底特律的家中出發去南方參加一個民權運動會議。劉易佐在公路上被一輛車中的四名三K黨成員開槍打死,其中有一名是聯邦調查局的卧底。慘案發生後,聯邦調查局散布謠言宣稱受害人是一名共產主義者,並且為了和黑人民權運動成員發生性關系而拋棄了自己的孩子。盡管聯邦調查局上述行動的兩面性,一名在1979年打入三K黨內部的報社記者傑里·湯普森公開說,反情報計劃非常成功地摧毀了三K黨組織。三K黨內部兩個敵對的派系互相指責對方的領袖是聯邦調查局的卧底,而最終其中一方三K黨騎士的領袖Bill Wilkinson被發現果然是為聯邦調查局服務的。
在這個時期,對三K黨的反抗也開始擴大化。湯普森報道說,在他混入三K黨的時期內,他的汽車曾經被槍襲擊,而他本人也被黑人小孩公開叫罵。一次三K黨的集會也因為附近的軍事基地內的黑人士兵的搗亂而陷入混亂。三K黨的行動經常會遭到敵對的抗議,有時也會包括暴力行為。
三K黨在訴訟案件中的劣勢刺激了人們不斷尋求司法手段來打擊其發展。例如1981年邁克爾·唐納德被執行私刑案件導致了一起司法審判,最終使得「美國聯合三K黨」這個組織的崩潰。湯普森指出,許多不在乎刑事逮捕的三K黨領導人在面對「南方法律中心」提出的高達數百萬美元的民事賠償案件中,不得不收斂其行為以節省對付該類法律案件的費用。但是,訴訟也是三K黨人使用的手段,例如湯姆森的書就因為三K黨提出的名譽中傷訴訟而被迫取消出版。
此後,三K黨也可以轉變為針對其他有色人種群體的組織,例如「基督教身份」、「新納粹」以及光頭黨等。

政治影響
[編輯本段]
第二次三K黨曾經聲名大噪,其影響力也從南部擴張到中西部,以及北方各州,甚至到達了加拿大。在其鼎盛時期,大多數組織都遷移到中西部各州。通過許多當選的地方政治家,三K黨控制了田納西州、印第安納州、俄克拉何馬州和俄勒岡州等地的政府。其出版物甚至宣稱共和黨的前總統沃倫·哈丁也是三K黨成員,但是至今尚無任何正式證據足以證明此事。三K黨的代表在1924年紐約舉行的民主黨全國大會上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以致這次大會被稱為「三K黨炮製大會」。大會最後導致了具有三K黨背景的威廉·麥克阿杜與信仰天主教的紐約市長艾爾·史密斯的對抗。經過數日的交涉和爭論,兩位候選人選擇了妥協和解。三K黨代表推翻了一個有可能禁止該組織活動的民主黨論壇綱領。1924年7月4日,數千名三K黨成員在新澤西州集結,並且焚燒了十字架和史密斯的人像,也慶祝了他們對於論壇綱領的勝利。
在1920年的巔峰時期,三K黨擁有4百萬以上的成員,其中包括許多政治家。1924年哈里·杜魯門交納了10美元加入三K黨,但是在一次會議上,三K黨的幹部要求杜魯門如果再次當選郡法官的話,就不再聘請任何天主教背景的官員。但是杜魯門拒絕了這個要求,因為他的許多戰友都是天主教徒。最後他被迫退出了這個組織,並被退還了會員費。(杜魯門在擔任美國總統後,對於民權維護作了許多工作,也因此招致了許多三K黨人的嫉恨)。在加拿大薩斯喀徹溫,三K黨在1929年省選舉中發揮了重要影響。他們擊敗了自由黨政府,並使詹姆士·安德森領導的保守黨在此後的五年控制了該省政府。另一個在美國具有全國影響的前三K黨人是民主黨參議員和此後的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雨果·布萊克,但是他在後來與該組織斷絕了聯系。在布萊克的早期政治生涯中,他曾經在亞拉巴馬州天主教牧師詹姆士·柯伊勒被暗殺一案中為三K黨成員之一辯護,並且最終得到了被三K黨控制的陪審團的無罪判決。大衛·杜克,曾經擔任三K黨騎士組織的全國領導人直到1978年,他也曾擔任路易斯安那州的共和黨州議員,後於1880年脫離了三K黨組織。西弗吉尼亞州民主黨參議員羅伯特·博德在20多歲的時候也曾經加入三K黨,並獲得了Kleagle 的稱號,1958年,41歲的博德還在參議院選舉中為三K黨辯護。之後他曾經說過他加入三K黨是他一生中最偉大的錯誤。

當代三K黨
[編輯本段]
盡管三K黨經常作為極右翼組織在美國的政治中被提及,不過如今三K黨的組織只以個別分散的形式存在,其支持者恐怕也不會超過數千人。在2002年發表的《美國的極端主義》這一報告中,猶太人組織「反誹謗聯盟」認為「如今,美國已經不再存在三K黨這樣的組織了。僅僅存在一些分散、地區性的小規模組織,而且他們也日漸衰微。」但是,他們也提出這個組織的支持者仍企圖將三K黨的教旨合法化,並且也不可能迅速消失。
一些目前尚在運作的較大規模的三K黨組織包括:
美國三K黨騎士團教堂
美國三K黨帝國
白卡梅利亞騎士
另外也有許多小規模團體。
在2003年,有關組織估計在美國尚存在5500到6000人左右的三K黨成員,他們分屬於約158個分散的組織,其中2/3都在原美國邦聯各州之內。其餘的三分之一主要分布在美國中西部地區。
目前,自認為三K黨的個人也都不會將身份公開。他們通常會使用「AYAK」( Are you a Klansman?(你是三K黨嗎?))來向另一位可能的成員秘密地表示自己的身份。如果對方也是三K黨,往往會回答「AKIA」 (A Klansman I am(我是三K黨))。
美國公民自由聯盟(ACLU)也為三K黨的各種組織提供法律援助,以保證他們受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所規定的言論自由的保護。
藝術中的三K黨
三K黨往往是藝術中極端主義的代名詞。他們在英國的音樂劇《傑瑞·斯普林格》中出現過。
在瑪格利特·米切爾的《飄》中出現過,不過被視為正義的象徵。

B. 美國的3K黨是獨立戰爭還是南北戰爭時期的組織

三K黨
Ku Klux Klan
總述:
美國最悠久、最龐大的恐怖主義組織。Ku-Klux二字來源於希臘文KuKloo,意為集會。Klan是種族。因三個字頭都是K,故稱三K黨。又稱白色聯盟和無形帝國。1865年創建於田納西州的普拉斯基城。黨旗呈三角形,黃底紅邊,上有一條黑龍。黨員的制服是白外套和套在頭部的白色垂胸布罩,給人一種神秘恐怖感。黨員只限於生在美國的新教徒中的白種人。入黨儀式在深夜舉行。黨紀非常嚴格,下屬對上級必須絕對服從,相互聯系只有縱向關系,黨員必須保守黨的機密。三K黨的綱領表面上是「擁護憲法」,「維持法律和秩序」,「信仰基督」,實際上提倡「人種區別」,散布種族主義,主張剝奪黑人的基本權利。通過綁架、私刑、集體屠殺等非法恐怖手段迫害黑人或思想開明人士。1871年格蘭特總統下令解散南方所有三K黨。1915年喬治亞的西門斯上校重新恢復了三K黨組織。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三K 黨空前發展,1924年達500萬人。1940年三K黨與德美同學會合並。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三K黨宣布解散。1944年4月公開恢復活動。戰後三K黨將矛頭指向共產主義、進步人士和黑人群眾,把天主教視為「可寬恕的對象」而不再反對。逐漸在加利福尼亞州、佛羅里達州取得合法地位,還在其他18個州大肆活動。三K黨的附屬組織有喬治亞州的哥倫比因會、紐約州的三K黨騎士與婦女、聯合美國之子會等。該黨常與提倡種族歧視的一些法西斯組織交往,相互支持。但在大多數州得不到當局和公眾的認可。
詳細資料:
簡介
三K黨於1866年由南北戰爭中被擊敗的南方邦聯軍隊的退伍老兵組成。在其發展初期,三K黨的目標是在美國南部恢復民主黨的勢力,並反對由聯邦軍隊在南方強制實行的改善舊有黑人奴隸待遇的政策。這個組織經常通過暴力來達成目的。1871年,尤里西斯·格蘭特總統簽發了三K黨和執行法案,強行取締了這個政治組織。
第二個使用這個名稱的組織是在1915年由威廉·西蒙斯在亞特蘭大附近的石頭山頂建立的。這是一個營利性組織,其宗旨在於贏取白種新教徒對於黑人、羅馬天主教徒、猶太人、亞裔及其他移民的相對優勢地位。盡管這個組織宣揚種族主義,並且實施私刑和其他暴力行為,但是卻在美國公開運作,並且在1920年代的巔峰時期擁有400萬成員,其中包括在政府各級機關中的政治家。在經濟大蕭條時期,該組織的發展跌入了低谷,並且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中因為徵兵或者志願參軍而損失了很多成員。
該組織的名字「Ku Klux Klan」也曾經被其他許多組織所使用,其中包括1960年代反對民權法案和鼓吹人種差別待遇的組織。在當今美國和其他國家,仍有數十個組織使用全部或者部分詞語作為名稱。
歷史
初期三K黨
最早的三K黨在南北戰爭結束不久的1865年12月24日,由六個失落的南方軍隊老兵在田納西州普拉斯基成立。當初的宗旨在於進行諷刺節目表演和某種紀念儀式。從1866年到1867年,該組織成員開始破壞黑人的祈禱會,並且在夜中闖入黑人住宅搶走槍支。這些行動部分帶有之前田納西州的「黃色夾克衫」、「紅帽」等自衛警察團的影子。1867年,三K黨在那什維爾召開大會,並發表了由前南方邦聯軍隊喬治·高登准將起草的章程,開始發展成為一個全國性組織。數周後,曾做過奴隸貿易的前邦聯軍隊將軍納坦·貝德福德·弗雷斯特被選舉為首任全國領袖。
三K黨的主要目標是與憲政重建作斗爭。在內戰結束後,南方諸州在社會和政治上經歷著劇烈的變革。當地的白人將之視為對其種族優勢地位的威脅,因此企圖抵制這種變革。由於國會通過了實現種族平等的法令,因此南方白人的代表民主黨無法通過立法來維持白人一直以來的地位。除此之外,三K黨也希望能夠控制被解放黑奴的政治和社會地位。其中主要包括限制黑人的受教育權,發展經濟的權利和選舉權等。於是,暴力成為了三K黨實現目標的最佳手段。但是,三K黨實施暴力的對象並不局限於非洲裔美國人。南方的共和黨人也經常成為無辜的受害者。由此,三K黨成為了民主黨的暴力工具。另外,隨著南方邦聯政府的統治的結束,當地的高加索系白人恢復了他們的社會地位,並開始實施種族隔離政策。
在一次報紙的采訪中,弗雷斯特宣稱三k黨在全國擁有55萬男性成員,另外盡管他本人不屬於該組織,但是他非常支持這個組織,而且能夠在5天內召集4萬三K黨員。他還宣稱,三K黨最大的敵人並非黑人,而是「帶著旅行包的人「(Carpetbaggers,暗指內戰後遷移至南方的北方人)和「無賴」(Scalawags,暗指南方的共和黨白人)。事實上,這番話並非全是謊言。三K黨也將上述白人群體作為目標,尤其是戰後隨著「自由人委員會」來到南方的教師。這些教師中很多人在戰前就是積極的廢奴論者,並且在地下鐵道運動中表現活躍。許多南方人相信,當地的黑人正是受了這些北方人的教唆鼓動才投票支持共和黨的。
事實上,弗雷斯特領導的全國性組織對於當地三K黨成員並沒有太大的約束力,後者有相當高的自治性。一個三K黨官員宣稱,「所謂的總幹事只是有名無實,對於那些在復仇和私刑這些超出三K黨宗旨的暴力活動中表現最積極的年輕人,我毫無任何權威可言。」1869年,弗雷斯特宣布「該組織的活動已經超出了當初偉大的愛國宗旨,變成了危害公眾安全的犯罪行為」,下令解散三K黨。但是,這個命令收效甚微,原因是各地組織缺乏可信的交流渠道。因此,有許多三K黨組織在缺乏中央機關的情況下依然在各地活動。正如弗雷斯特對自己的三K黨成員身份的公開否認一樣,許多人認為這個命令只是為了保護他自己免受法律的懲罰而已。
1871年,尤里西斯·格蘭特總統簽發了《三K黨和執行法案》(The Klan Act and Enforcement Act),宣布該黨為非法組織,並且授權政府強行取締該組織的活動。數百名三K黨成員被判罰款或入獄,並且在南卡羅來納州部分地區,人身保護令狀也被限制適用。這些行動取得了成功,三K黨在南卡羅來納州幾乎銷聲匿跡。1882年,三K黨法案被判為違憲法令,但是三K黨大勢已去,但他們也實現了部分目標,例如否定黑人的政治權利等。
第二次三K黨
第二次三K黨成立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普遍認為它的成立與伍德羅·威爾遜總統以及葛里菲斯導演的著名影片《一個國家的誕生》(1915年)有著莫大的關聯。在觀看完這部影片後,威爾遜總統評論說「這就像是一部用閃電寫成的歷史,我唯一的遺憾就是他那完美的真實。」這部影片是根據托馬斯·迪克松的兩部小說《同族人》(The Clansman)和《美洲豹的斑點》(The Leopard's Spots)改編而成的。原作者期望「通過重現一段美好的民主黨歷史來革命性地改變北方人觀念」。這部片中將三K黨獲得成功的地區說成是中西部地區,而事實上應該是美國南部。許多社會底層的白人在觀看此片後,都認為他們的貧窮是由黑人或者猶太銀行家造成的,這種宣傳手法與納粹德國相類似。這部影片導致了三K黨在美國全國的風行。在洛杉磯的試映式上,打扮成三K黨成員模樣的演員被雇作廣告宣傳員,而之後在亞特蘭大的正式首映式中,重新集結起來的三K黨員走上街頭歡呼雀躍。在有些地方,狂熱的南方觀眾甚至朝舞台銀幕開槍。
在這一年,另一件導致三K黨復活的重要事件是猶太人工廠主里奧·弗蘭克被私刑處死。當時的地方報紙報道了一則聳人聽聞的消息:在一家猶太人開辦的工廠里,業主里奧•弗蘭克對其員工''瑪麗·帕甘''實施了性犯罪並謀殺了她。在喬治亞州的一次充滿疑問的審判中,弗蘭克被宣判犯有謀殺罪(由於法庭內聚集了暴力民眾,因此在陪審團宣布結果時被告與辯護律師並不在場)。弗蘭克的上訴也被駁回(高等法院法官奧利弗·溫戴爾·赫爾姆斯表示了不同意見,因為他認為審判不符合合法的訴訟程序)。執政官將弗蘭克的刑罰減為終身監禁,但是一群自稱「瑪麗·帕甘騎士」的人將弗蘭克從監獄劫走,在私刑中將其絞死。具有諷刺意味的是,謀殺案中的證據顯示真正的兇手是一名具有犯罪前科的黑人''金姆•科恩雷'',他是工廠的看門人,案發後有人發現他在洗一件帶有血跡的衣服。
對於許多相信弗蘭克有罪的南方人來說,這起案件與《一個國家的誕生》有著異常的聯系。因為他們將被害人''帕甘''聯想成片中為了避免被黑人強奸而跳下懸崖的女性角色Flora。在這起事件後,再次集結起來的三K黨人將「反猶太」、「反天主教」、「反移民」加入他們的訴求之中。
弗蘭克審判被喬治亞洲的政治家兼出版商托馬斯·沃森所利用,這位雜志主編在後來成為三K黨的領袖人物,並被選為參議員。1915年,一些上了年紀的老三K黨員與「瑪麗·帕甘騎士」組織的成員在一個山頂召開了成立大會,宣布新三K黨的誕生。
新三K黨同時是一個盈利組織,同時也參與了當時流行的兄弟組織。與初期三K黨不同的是:老三K黨的背景是美國民主黨和南部各州,而新三K黨的成員來自民主黨和共和黨雙方(後者的比例稍低),並且影響力遍及整個美國,甚至在一些州對政治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此後,新三K黨因為捲入了大衛·斯蒂芬森強奸謀殺案而跌入低谷。斯蒂芬森是三K黨在印第安納州和其他14個州的領導人(稱號是Grand Dragon),他在一件轟動一時的案件里被指控強奸並謀殺了一位年輕的女教師''Madge Oberholtzer''。(被害人多次被斯蒂芬森毆打,以至於有人聽到她說自己「被''食人獸''撕咬過」)。1930年代,第二代三K黨開始走向衰弱,並在1944年解散。此後,Ku Klux Klan的名稱被一些相互獨立的組織所使用。
20至30年代,三K黨中有一個稱作黑軍團的派系在美國中西部活動非常猖獗。與一般身著白色長袍的三K黨員不同,他們身著黑色的海盜裝。黑軍團是三K黨中最為暴力血腥的組織,他們以襲擊和暗殺共產主義者或社會主義者而惡名昭著。
美國民俗學者和作家Stetson Kennedy在二戰後曾深入三K黨進行調查,並將該組織的信息甚至一些暗號都提供給《超人》廣播節目組,最後該節目推出了一個介紹三K黨的專題節目。Kennedy試圖解開三K黨神秘的面紗,而且他對三K黨儀式以及暗號的解說也對該組織的人氣帶來了負面的影響。
在一些事件中,三K黨的攻擊對象開始展開反擊。1958年北卡羅來納州,三K黨成員在兩個結識白人的Lumbee印第安人家中燃燒了十字架,並在附近舉行了三K黨的夜間集會,結果他們發現被數百名手拿武器的印第安人包圍了。最後雙方發生了槍戰,而三K黨成員被迫撤退。
後期三K黨
二戰後使用三K黨名稱的數個組織被認定是對1960年代的美國民權運動的反抗。1963年,兩個三K黨成員在阿拉巴馬的一個民權組織舉行聚會的教堂內製造了爆炸案。這起事件導致了4個年輕女孩的喪生,也激起了極大的民憤。最後這反而促進了1964年民權法案的通過。
1964年,聯邦調查局開展了「反情報計劃」,試圖滲透並摧毀三K黨組織。這項計劃在民權運動中的意義是多重性的。這是因為在行動中,情報人員使用了滲透、假情報、以暴制暴等手段,這不僅用來對付三K黨以及「氣象員」等極左和極右的組織,而且也被用於針對馬丁·路德·金領導的南方基督教領導會議這樣的非暴力組織。這種兩面性最典型地體現在維奧拉·劉易佐謀殺案件中。劉易佐是一名出身於南方的白人婦女,當時她與另外4名成員從底特律的家中出發去南方參加一個民權運動會議。劉易佐在公路上被一輛車中的四名三K黨成員開槍打死,其中有一名是聯邦調查局的卧底。慘案發生後,聯邦調查局散布謠言宣稱受害人是一名共產主義者,並且為了和黑人民權運動成員發生性關系而拋棄了自己的孩子。盡管聯邦調查局上述行動的兩面性,一名在1979年打入三K黨內部的報社記者傑里·湯普森公開說,反情報計劃非常成功地摧毀了三K黨組織。三K黨內部兩個敵對的派系互相指責對方的領袖是聯邦調查局的卧底,而最終其中一方三K黨騎士的領袖Bill Wilkinson被發現果然是為聯邦調查局服務的。
在這個時期,對三K黨的反抗也開始擴大化。湯普森報道說,在他混入三K黨的時期內,他的汽車曾經被槍襲擊,而他本人也被黑人小孩公開叫罵。一次三K黨的集會也因為附近的軍事基地內的黑人士兵的搗亂而陷入混亂。三K黨的行動經常會遭到敵對的抗議,有時也會包括暴力行為。
三K黨在訴訟案件中的劣勢刺激了人們不斷尋求司法手段來打擊其發展。例如1981年邁克爾·唐納德被執行私刑案件導致了一起司法審判,最終使得「美國聯合三K黨」這個組織的崩潰。湯普森指出,許多不在乎刑事逮捕的三K黨領導人在面對「南方法律中心」提出的高達數百萬美元的民事賠償案件中,不得不收斂其行為以節省對付該類法律案件的費用。但是,訴訟也是三K黨人使用的手段,例如湯姆森的書就因為三K黨提出的名譽中傷訴訟而被迫取消出版。
此後,三K黨也可以轉變為針對其他有色人種群體的組織,例如「基督教身份」、「新納粹」以及光頭黨等。
政治影響
第二次三K黨曾經聲名大噪,其影響力也從南部擴張到中西部,以及北方各州,甚至到達了加拿大。在其鼎盛時期,大多數組織都遷移到中西部各州。通過許多當選的地方政治家,三K黨控制了田納西、印第安納、俄克拉何馬和俄勒岡州等地的政府。其出版物甚至宣稱共和黨的前總統沃倫·哈丁也是三K黨成員,但是至今尚無任何正式證據足以證明此事。三K黨的代表在1924年紐約舉行的民主黨全國大會上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以致這次大會被稱為「三K黨炮製大會」(Klanbake)。大會最後導致了具有三K黨背景的威廉·麥克阿杜與信仰天主教的紐約市長艾爾·史密斯的對抗。經過數日的交涉和爭論,兩位候選人選擇了妥協和解。三K黨代表推翻了一個有可能禁止該組織活動的民主黨論壇綱領。1924年7月4日,數千名三K黨成員在新澤西州集結,並且焚燒了十字架和史密斯的人像,也慶祝了他們對於論壇綱領的勝利。
在1920年的巔峰時期,三K黨擁有4百萬以上的成員,其中包括許多政治家。1924年哈里·杜魯門交納了10美元加入三K黨,但是在一次會議上,三K黨的幹部要求杜魯門如果再次當選郡法官的話,就不再聘請任何天主教背景的官員。但是杜魯門拒絕了這個要求,因為他的許多戰友都是天主教徒。最後他被迫退出了這個組織,並被退還了會員費。(杜魯門在擔任美國總統後,對於民權維護作了許多工作,也因此招致了許多三K黨人的嫉恨)。在加拿大薩斯喀徹溫,三K黨在1929年省選舉中發揮了重要影響。他們擊敗了自由黨政府,並使詹姆士·安德森(James T.M. Anderson )領導的保守黨在此後的五年控制了該省政府。另一個在美國具有全國影響的前三K黨人是民主黨參議員和此後的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雨果·布萊克,但是他在後來與該組織斷絕了聯系。在布萊克的早期政治生涯中,他曾經在阿拉巴馬州天主教牧師詹姆士·柯伊勒(James Coyle)被暗殺一案中為三K黨成員之一辯護,並且最終得到了被三K黨控制的陪審團的無罪判決。大衛·杜克(David Duke),曾經擔任三K黨騎士組織的全國領導人直到1978年,他也曾擔任路易斯安納州的共和黨州議員,後於1980年脫離了三K黨組織。西弗吉尼亞州民主黨參議員羅伯特·博德(Robert Byrd)在20多歲的時候也曾經加入三K黨,並獲得了Kleagle 的稱號,1958年,41歲的博德還在參議院選舉中為三K黨辯護。之後他曾經說過他加入三K黨是他一生中最偉大的錯誤。
當代三K黨
盡管三K黨經常作為極右翼組織在美國的政治中被提及,不過如今三K黨的組織只以個別分散的形式存在,其支持者恐怕也不會超過數千人。在2002年發表的《美國的極端主義》這一報告中,猶太人組織「反誹謗聯盟」認為「如今,美國已經不再存在三K黨這樣的組織了。僅僅存在一些分散、地區性的小規模組織,而且他們也日漸衰微。」但是,他們也提出這個組織的支持者仍企圖將三K黨的教旨合法化,並且也不可能迅速消失。
一些目前尚在運作的較大規模的三K黨組織包括:
美國三K黨騎士團教堂
美國三K黨帝國
白卡梅利亞騎士
另外也有許多小規模團體。
在2003年,有關組織估計在美國尚存在5500到6000人左右的三K黨成員,他們分屬於約158個分散的組織,其中2/3都在原美國邦聯各州之內。其餘的三分之一主要分布在美國中西部地區。
目前,自認為三K黨的個人也都不會將身份公開。他們通常會使用「AYAK」( Are you a Klansman?(你是三K黨嗎?)字母組合)來向另一位可能的成員秘密地表示自己的身份。如果對方也是三K黨,往往會回答「AKIA」 (A Klansman I am(我是三K黨)。
美國公民自由聯盟(ACLU)也為三K黨的各種組織提供法律援助,以保證他們受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所規定的言論自由的保護。
藝術中的三K黨
三K黨往往是藝術中極端主義的代名詞。他們在英國的音樂劇《傑瑞·斯普林格歌劇》(Jerry Springer)中出現過。
在瑪格利特·米切爾的《飄》中出現過,不過被視為正義的象徵。

C. 3K黨,是什麼組織

三K黨(Ku Klux Klan,縮寫為K.K.K.),是美國歷史上和現在的一個奉行白人至上和歧視有色族裔主義運動的民間排外團體,也是美國種族主義的代表性組織。

三K黨是美國最悠久、最龐大的種族主義組織。Ku-Klux二字來源於希臘文KuKloo,意為集會。Klan是種族。因三個字頭都是K,故稱三K黨。又稱白色聯盟和無形帝國。

單個使用這個名稱的組織是在1915年由威廉·西蒙斯在亞特蘭大附近的石頭山頂建立的。這是一個盈利性組織,其宗旨在於贏取白種新教徒對於黑人、混血拉丁裔、猶太人、亞裔及其他移民的相對優勢地位。


(3)南北巔峰之戰法官擴展閱讀:

三K黨希望能夠控制被解放黑奴的政治和社會地位。其中主要包括限制黑人的受教育權,發展經濟的權利和選舉權等。

上世紀20至30年代,三K黨中有一個稱作黑軍團的派系在美國中西部活動非常猖獗。黑軍團是三K黨中最為暴力血腥的組織,他們身穿黑色海盜服,以襲擊和暗殺共產主義者、社會主義者以及反政府主義者而昭著。

從創建之初開始,「三K黨」成員就具有強烈的宗教色彩,但同美國一般的基督徒和天主教徒不太一樣。

「三K黨」人宣稱,新近移民美國的人可能會破壞這個國家的風俗和價值觀。「三K黨」反對天主教,厭惡愛爾蘭人和南歐人。因此,「三K黨」所招募的對象都屬於反對美國現行移民政策的極端種族主義人群 。

D. 請大家推薦西部片(200滿分)

義大利式西部片
《荒野大鏢客》1965年 《黃昏雙鏢客》1966年 《黃昏三鑣客》1967年 與印第安人戰爭、騎兵隊、篷車隊、驛馬車 《與狼共舞》 《卡士達將軍》 《鄧迪少校》(Major Dundee)1965年 《西部開拓史》 《亂世英傑》(The Plainsman) (1936年) 《要塞風雲》(Fort Apache) 《黃巾騎兵隊》(She Wore a Yellow Ribbon) 《邊疆鐵騎軍》(Rio Grande) 《搜索者》(The Searchers) 《紅河谷》(Red River) (1948年) 《驛馬車》(Stagecoach) (1939年) 《魔鬼騎兵團》(The Horse Soldiers) (1959年)
賞金獵人
《血泊飛車》The Naked Spur (1953)
尋寶淘金
《遠鄉》The Far Country 1955年 《北國淘金記》North to Alaska 1960年
警匪、法治
《火車大劫案》The Great Train Robbery 1903年 《日正當中》1952年 《俠骨柔情》(My Darling Clementine) (1946年) 《豪勇七蛟龍》 《ok牧場大決斗》(Gunfight at the O.K. Corral)1957年 《執法悍將》 《西部開拓史》 《警探奇俠》(Destry Rides Again) (1939年) 《盪寇志》(Jesse James) (1939年) 《赤膽屠龍》(Rio Bravo) (1959年) 《雙虎屠龍》(The Man Who Shot Liberty Valance) (1962年)
與墨西哥戰爭
《邊城英烈傳》 《圍城13天:阿拉莫戰役》 《日落黃沙》
南北戰爭
《西部開拓史》 《黃昏三鑣客》1967年 《魔鬼騎兵團》(The Horse Soldiers) (1959年)
江湖恩怨
《殺無赦》Unforgiven 1993年 《虎豹小霸王》
西部真實名人
《俠骨柔情》(My Darling Clementine) (1946年) (Wyatt Earp, Doc Holliday 懷特·厄普、何立德醫生) 《ok牧場大決斗》(Gunfight at the O.K. Corral)1957年 (Wyatt Earp, Doc Holliday) 《執法悍將》 (Wyatt Earp, Doc Holliday) 《亂世英傑》(The Plainsman) (1936年) (Wild Bill Hickok, Calamity Jane 蠻牛比爾·希考克、災禍珍妮) 《盪寇志》(Jesse James) (1939年) (Jesse James, Frank James, James-Younger Gang 傑西·詹姆斯、法蘭克·詹姆斯兄弟、詹姆斯-楊格幫) 《虎豹小霸王》 (The Sundance Kid 桑丹士小子)
其他題材
《蘇洛》The mask of Zorro 《回到未來3》Back to the Future Part III

經典的好萊塢十大西部片2003-11-19 10:25 作者: 出處: E視娛樂 責任編輯:棒棒
《溫徹斯特,73年》 (Winchester `73 ,1950)

導演:安東尼·曼(Anthoy Mann)
主演:詹姆士·斯圖爾特
出品公司:環球

《溫徹斯特,73年》是50年代由詹姆士·斯圖爾特與安東尼·曼合作頗負盛名的5部西部片中最棒的一部(其餘4部依次是《蜿蜒的河》(Bend of the River)、《來自萊若邁的男人》(The Man From Laramie)、《赤裸裸的刺激》(The Naked Spur)、《遠鄉》(The Far Country),被認為是刺激西部片票房回升的主要功臣。該片還開了一道歷史的先河:由該片起,明星們不再靠領取薪水(盡管高得讓人咋舌)過活,而趨於影片票房利潤分成。這招兒讓詹姆士·斯圖爾特掙了大錢,也永遠地改變了好萊塢的交易方式。 影片本身也令人印象深刻。安東尼·曼手法尖銳而富於心理剖析,刻畫了一位陷入撲朔迷離中的強悍男人。牛仔林·麥克達姆(詹姆士·斯圖爾特飾)為找回一支寶貴的溫徹斯特1873年造連發步槍,一路追蹤,由此開始了一連串的歷險。最後一幕極其壯觀:懸崖絕壁間,兩人拔槍對射,壯闊山色也每每令人流連不已。《溫徹斯特,73年》使詹姆士·斯圖爾特名列十大票房榜,而此前電影公司竟懷疑他的表演才能。就像真正的1873年造溫徹斯特步槍,《溫徹斯特,73年》也是「千年之唯一」。

《善惡丑》(The Good,the Bad and the Ugly ,1967)

導演:塞吉爾·里昂(Sergio Leone)
主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Clint Eastwood)
出品公司:聯藝

義大利導演塞吉爾·里昂作品風格獨特,號稱「義大利面式西部片」。該片是其「美元」系列的巔峰之作,講述了美國獨立戰爭期間,三個打劫者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善)、李·范·克里夫(惡)、丑:埃里·沃里奇(丑)為攫取聯邦政府的一車黃金而結成相互背叛的同盟的故事。典型的里昂式影片陷入沉思的回顧,從容不迫的敘事節奏,氣勢恢弘的暴力畫面,還有埃尼奧·莫里科(Ennio Morricone )令人無法忘懷的配樂。 里昂的「義大利面」先編出三個個性迥異的人物作原料(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當然是主料,但埃里·沃里奇令「丑」這一角色意蘊豐富,他與伊斯特伍德怪異的夥伴關系是片中焦點),然後加上超現實主義的調味醬猛攪,敘述被切成薄片像擲骰子般甩出。最後,還撒上了香噴噴的異國風情調料。比如配音,里昂本身就對英語不感興趣,片中摻雜了大量非英語語言:「丑」埃里·沃里奇又叫Tuco Benedito Pacifico Juan Maria Ramirez;比如配樂,埃里奧·莫里斯以隨意爆發的古怪叫喊合成配樂,極其滑稽,也極其令人驚異。當然還有著名的墓地決戰一場戲里,臉、槍、手、眼,鏡頭急速閃回,將緊張推向瑰麗的高潮。 總之,《善惡丑》與迷幻氣氛達到頂峰的60年代十分相稱。

《槍手》(The Gunfighter,1950)

導演:亨利·金(Henry King)
主演:格里高利·派克(Gregory Peck)
出品公司:二十世紀福克斯

格里高利·派克把反英雄的主角,疲憊不堪的快槍手吉米·林戈(Jimmy Ring)擺脫聲名的渴望與掙扎演得出神入化,深入人心。上了年紀的吉米·林戈仍是西部聲名赫赫的第一快槍手,到處流傳著他的傳奇故事。但他已厭倦這一切,只想避開聲名之累,與多年未見的妻兒安度餘生。然而他所到之處,總有一幫自負的小字輩尾隨而至,死纏著要跟他比個高下。所謂開弓沒有回頭箭,既已走出,便無歸途。 不知是否出於虛情假意,人們很久以後才開始承認該片的不凡之處。這也在情理之中,50年代的觀眾還無法接受我們今天看來很明白的事實:好名聲固然響亮,壞名聲更惹人注目,君不見莫尼卡·萊溫斯基,她一心嚮往的不就是做個普通人嗎?讓我們回味一下林戈最著名的一句話:「我每到一地都要碰到你這樣自負的傢伙,我能怎麼辦?你會怎麼辦?向你的朋友大肆炫耀嗎?」不管你是不是牛仔,吉米·林戈都能感知你的痛苦。

《正午》(High Noon,1952)

導演:弗雷德·齊納曼(Fred Zinnemann)
主演:賈利·古柏(Gary Cooper)
格蕾絲·凱麗(Grace Kelly)
出品公司:聯藝

小鎮警長威爾·凱恩(賈利·古柏飾)的宿敵在其婚禮正午時分前來了斷恩怨,而這一天正是凱恩准備退職與新娘另闢新生活之日。當他被不領情的小鎮拋棄(甚至新婚妻子也不理解和支持他)而不得不獨撐危局時,他必須在自我的正義感與對新娘(一個和平主義者)的忠誠之間作出決斷。正午漸近,孤獨的凱恩走在光禿禿的大街上,我們無法忘卻這一幕,它讓人膝頭發軟。

《正午》捕捉到了一切經典西部片的要素:獨撐危局的英雄,緊張的結局,富於社會意義的主題:簡單,直率,且具有毀滅性。 該片編劇卡爾·弗曼在麥卡錫主義時期曾名列好萊塢黑名單並被捕,他將自身的緊張感深深溶入戲中。

許多人都認為該片是對麥卡錫主義消極容忍的諷喻式反映,是好萊塢受迫害的藝術家們「獨撐危局」的現代寓言。強烈的政治意味使其作為第一部「成人」西部片而載入史冊。

《關山飛渡》(又名《驛車》)(Stagecoach,1939)

導演:約翰·福特(John Ford)
主演:約翰·韋恩(John Wayne)
克萊爾·特里沃(Claire Trevor)
托馬斯·米歇爾(Thomas Mitchell)
出品公司:聯藝

早期西部片的突出之作,耗資甚巨,風格新穎。該片開啟了約翰·福特與約翰·韋恩富於傳奇色彩的合作,也給其後所有西部片劃定了優劣准則。 福特以「歷險+社會反省」的模式創造了現代西部片。福特透出這樣一個信念:在所有荒蠻地帶(物質的與精神的),拯救都是可能的。正是這輛驛車表達出美國充滿希望的美好前景。當韋恩和特里沃一騎絕塵,奔向燦爛晚霞,我們的心已與之緊緊相隨。 影片為福特打定了傑出導演的地位,並幫約翰·韋恩掙脫了低級西部片無窮無盡的的泥潭,建立了具有超凡魅力的銀幕形象。它還成功運用了光線的明暗配合和低矮頂棚的效果,這一手法在奧森·威爾斯(Orson Welles)導演《公民凱恩》(1941)時大為借鑒。 「驛車」模式後來被多次沿用(如影片《大飯店》(Hotel)、《機場》(Airport)等等),用得多了當然會不以為意,可是你得明白,早在1939年西部片就能有此突破是多麼了不起。

《殺無赦》(Unforgiven,1992)

導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Clint Eastwood)
主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Clint Eastwood)
吉恩·哈克曼(Gene Hackman)
摩根·弗里曼(Morgan Freeman)
出品公司:華納

殺人越貨臭名遠揚的暴徒威廉·芒尼(克林特·伊斯特伍德飾)結婚生子後棄惡從善,一心一意要過正常人的生活。但不久妻亡家敗,為了照顧年幼的子女,告別槍手生涯11年的芒尼接受了小鎮被毀容妓女追殺兇手的賞金,為討回妓女尊嚴而戰,重涉江湖殺戮。 這是部格調低沉的西部片,包括語調、畫面以及所涉及的道德問題。作為西部史詩劇的新生代,該片向西部片有關道德的陳詞濫調發起了挑戰,並試圖從各個角度突破老式西部片造就的神話。後者一舉一動皆為增加英雄人物的神話色彩,而伊斯特伍德則更趨於現實主義:展示累累傷疤,寫實化殺人場面,主人公還被女人咒罵,這在以往西部片中極其少見,幾乎所有主人公都以之為恥,就像不讓他們開槍騎馬一樣。你能想像約翰·韋恩被誰咬了一口而絕無反擊嗎?

該片劇本早在1976年即告完成。伊斯特伍德拿到拍攝權後按兵不動,一直等到自己老得足以與劇中角色相配才開拍。當然這部片子值得這么等:影片還獲得了奧斯卡九項提名,並最終獲得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配角、最佳剪輯四項大獎。

《野幫伙》(The Wild Bunch,1969)

導演:薩姆·派金帕(Sam Peckinpah)
主演:威廉·霍爾登(William Holden)
厄尼斯特·博格尼(Ernest Borgnine)
出品公司:華納

人們都說本片是銀幕暴力擴張的里程碑,這話不免眼光短淺。派金帕把白熱化的血腥槍戰拍成了圖解化的暴力,一幅幅曼妙寫意,精美絕倫有如芭蕾,絕對是大師手筆。派金帕的慢鏡頭和魯·隆巴多(Lou Lombardo)的剪輯被奉為西部片的里程碑之作,派金帕也由此超越了傳統的西部片,步入具有純粹電影沖擊力的慢鏡頭王國。

不僅如此,該片故事也很吸引人,是「動盪歲月里一群壞男人的故事」。1913年,德克薩斯一個敗落的搶劫團伙准備最後再干一次即告散夥。匪首派克(威廉·霍爾登飾)曾名震遐邇,不過這次他們遭遇埋伏,被徹底擊潰。派金帕的影片既像史詩,又是熟得不能再熟的故事:出賣忠誠,負隅頑抗,為捍衛名譽(盡管已日漸衰敗)戰斗到底。

派氏電影很多都以男性群體為表現主體。該片中派克與好友由友至敵,這種友情的演繹讓該片錦上添花。《野幫伙》不應被嚴格定義為暴力片,它構劃出一種神話般的均衡,充溢著豐富的性格、對話,以及對窮途末路的違法傳統苦樂參半的反諷,堪稱傑作。

《虎豹小霸王》(Butch Cassidy and the Sundance Kid,1969)

導演:喬治·羅·希爾(George Roy Hill )
主演:保羅·紐曼(Paul Newman)
羅伯特·雷福德(Robert Redford)
凱瑟琳·蘿絲(Katharine Ross)

出品公司:二十世紀福克斯

輕喜劇風格的西部片。 兩位主人公都是反英雄類的典型,是令人愉快的個人主義者。特別是保羅·紐曼,自命不凡,永遠樂觀,從沒殺過人,整天幻想著全世界的銀行都已時機成熟待他輕取,實實的一個空想家。他與搭檔神槍手羅伯特·雷福德愛著同一個女人,他們最擅長的就是在打搶或逃亡時還一路詼諧打趣,這與傳統西部片里的歹徒絕對兩樣。 影片溫情而饒有趣味,因紐曼和雷福德的表演而大放光芒。兩位男星英俊迷人無疑是主要吸引力,但他們確實也得益於編劇威廉·高曼的機智詼諧和導演的超一流水準。該片最終獲得奧斯卡最佳劇本、最佳攝影、最佳音響、最佳音樂項大獎。人們把它推為首席非主流西部片,其實有什麼比票房更主流的呢?

《紅河》(Red River,1948)

導演:霍華德·霍克斯(Howard Hawks)
主演:約翰·韋恩(John Wayne)
出品公司:聯藝(Donald Sutherland)

這是一部父子間競爭與反叛的悲劇故事。獨斷專行的湯姆·當森(約翰·韋恩飾)離開情人來到牧牛樂土德克薩斯,渴望開疆拓土,一展偉業。他收養了從印地安人大屠殺中逃生的男孩兒馬修,親如愛子。數年後,馬修長大成人,不再馴服,轉而激烈反抗。危機一觸即發。 再沒什麼比父子倆驅趕著浩浩牛群前往異鄉一幕更有看頭兒了,這經典一幕簡直就是場英雄詩史寒冷而艱辛的旅程,外部環境危險叢生,人物內心緊張幾至崩潰,有點像《奧德塞》。《紅河》幾乎囊括了西部片的一切要素:槍戰、人潮、偷襲、絞刑、背叛、復仇、情愛、光榮,要論特別點兒的,就算約翰·韋恩精彩絕倫的演技了。如果說韋恩靠《關山飛渡》脫離了低級西部片,那《紅河》就讓他一舉躍為第一票房明星。該片凝固了他的銀幕形象:語調暴躁,個性倔強,富於偉大、迷人的男性魅力和內在感召力。

《搜索者》(The Searchers,1956)

導演:約翰·福特(John Ford)
主演:約翰·韋恩(John Wayne)
傑弗里·亨特(Jeffrey Hunter)
娜塔麗·伍德(Natalie Wood)
出品公司:華納

約翰·福特的又一傑作。在一次印地安人突襲中,仇恨一切印地安人的退伍老病埃森·愛德華茲(Ethan Edwards)(約翰·韋恩飾)哥嫂被殺,侄女被掠。於是埃森在其兄養子馬丁(有印地安人血緣)的陪伴下,開始了搜找侄女的艱辛歲月。數年間,搜索漸漸變成了別具目的的迷狂的舉動。侄女已成印地安部落一員,他找她只為殺死她。 福特獨具天賦,把個典型的尋仇故事精工細作成關於種族主義和盲目仇恨的深層思考,抓住了一個有著荒謬過去和未卜將來的國家的情緒,影片因之變成了跨越時空意味深遠的現代寓言。 該片使韋恩達到表演巔峰,而出色的視覺效果(最後槍戰一場也是所有西部片中最佳一幕)也成為後輩楷模。要是誰說還有比它更絕的影片,那就看埃森著名的反詰:「等著那天吧!」

向你推薦經典西部片:
《與狼共舞》
《決戰猶馬鎮》
《不可饒恕》
《西部往事》
《燃情歲月》
《壯志千秋》
《關山飛渡》
《憤怒的葡萄》
《紅河谷》
《溫徹斯特,73年》
《正午》
《搜索者》
《雙虎屠龍》
《黃金三鏢客》
《西部開拓史》
《日落黃沙》
《小巨人》
《虎豹小霸王》
《刺殺神槍手》
《革命往事》
《荒野大鏢客》

E. 周德威的巔峰之戰

晉國跟後梁的柏鄉大決戰中,正是周德威的謀略和據理力爭才使晉軍沒有因為李存勖的冒險而失利,最後取得了柏鄉大戰的全面勝利。
柏鄉位於現在的河北中部,石家莊以南,在當時則位於鎮州(今河北正定)、定州(今河北定縣)和魏博鎮(治所在魏州,今河北大名東北)之間。梁晉為爭奪霸權,一直將鎮定和魏博這些河北地區作為戰略要地來爭奪,晉軍如果佔有這些地方,就可以南渡黃河,直逼後梁的首都開封。而梁軍如果佔領了,則可以從東面和南面一起夾擊晉軍,形勢就非常有利。柏鄉大戰就是在雙方爭奪的時候打的最大的一次戰役。
朱溫一直有吞並河北的野心,開平四年(公元910年)十一月,幽州(今北京)的劉守光派兵到淶水(今河北淶水),想尋機佔領鎮州、定州。朱溫見有機可乘,便打著援助盟友成德節度使(治所在鎮州)王熔的旗號也派兵到達了深州(今河北深縣)冀州(今河北冀縣)一帶,也在打同樣的主意。王熔的屬將石公立當時鎮守深州,不願意讓梁軍進入深州,但王熔卻讓石公立打開城門,將部隊開出城外,避開梁軍,讓梁軍進城駐守。梁軍將領杜廷隱入城後,緊閉城門,將還在城內的一部分鎮州兵全部殺死,然後占據全城固守。到這時王熔才醒悟過來,趕忙命石公立奪回深州,石公立攻打不下,王熔只好向李存勖求救。正好當時定州的王處直也在晉陽,鎮州定州兩方便共舉李存勖為盟主,一起對付朱溫。李存勖經過分析,認為王熔雖然和朱溫有婚姻關系,但這次卻是真心求援,如果不救正好給朱溫吞並河北的良機。於是立即派周德威出兵趙州(今河北趙縣),自己領大部隊跟進。李存勖的決策很對,但在用兵作戰方面卻不比周德威,這次柏鄉大戰就是一個極好的例子。
到了十二月初四,朱溫的大將王景仁領兵從河陽(今河南孟縣)渡河北上,與其他部隊會合,經邢州(今河北邢台)等地在二十一日到達柏鄉,王熔見狀又火速求救。李存勖馬上派周德威等將領率兵進援,周德威二十五日與李存審所部會合,共商退敵之策。第二天,李存勖的軍隊從趙州南進,到達柏鄉以北三十里的地方駐扎,然後派周德威領兵去梁軍營前挑戰,梁軍閉門不戰。二十七日,李存勖率兵逼進,到了離柏鄉五里左右的野河北岸,再派騎兵到梁營前挑戰。梁軍列陣相迎,精兵三萬一望無邊,而且士兵的鎧甲都是用綢緞包裹,飾以金銀,遠遠望去,森然而讓人生畏,再加上金銀飾物在陽光下奪人二目,更是令晉軍士兵膽怯。周德威見此情形,對李存璋說:「梁賊結陣而來,我看其陣勢不像為作戰而設,是專為震懾我軍炫耀武力而來。我軍乍一見到,肯定會以為梁軍銳不可當,所以現在如果再不挫其銳氣,那我軍就沒法振作士氣打敗梁軍了。」於是,讓李存璋告訴三軍將士:「你們見到這些賊軍了嗎?這都是汴州所謂的天武軍的健兒勇士們,其實都是些屠夫、傭人和小販,徒有虛表,就是披戴上精緻的鎧甲也是十個頂不了我們一個,他們的一副鎧甲好的能值幾十萬錢呢,抓住一個就足夠我們軍需所用了。大家要勇猛殺敵,爭立戰功!」然後周德威身先士卒,領精騎沖擊梁軍的兩翼,左右沖殺,出沒敵陣四次,鼓舞了晉軍的士氣,將梁軍的盛氣壓了下去。作為大將,周德威不但懂得料敵制勝,而且更懂得士氣對於作戰的重要性。
第一次交鋒,晉軍俘獲敵人一百多人,取得了初步勝利,梁軍渡河退到了南岸。周德威對李存勖說:「敵人驕氣很盛,士氣也很高,我們現在應該按兵不動,等敵人的士氣衰落低迷時再趁勢一舉殲滅。」李存勖則說:「我軍從千里之外而來,應該速戰,而且鎮州和定州兵又是倉促聯合,更應趁勢從速決戰,將軍想穩重用兵,我怕時間一長,勝負難料。」周德威又說:「鎮州和定州之兵擅長於守城,兩軍列陣野戰,他們平時沒有訓練。我軍則僅依仗騎兵破敵,適合在平原曠野上與敵決戰,這樣才能充分發揮我軍的長處,戰勝敵人。現在我們將部隊全部壓上,和敵人決戰,萬一梁軍得知我軍數量少於他們,那勝負就很難預料了。」李存勖聽了很不高興,扭頭就回到帳內,躺到床上生氣去了。周德威怕李存勖貽誤戰機,趕忙去找監軍張承業,讓張承業趕緊轉告勸說李存勖:「我們的兵力不如敵人,又是三方聯合,如果急於速戰,很難取勝。現在我們跟敵人只相距一條小河,萬一敵人夜裡渡河過來,我們恐怕要當敵人的俘虜了。最好先退兵到高邑(今河北高邑),再引誘敵兵離開營寨出來決戰,發揮我們騎兵的優勢。他們出來我們就回營,然後再派騎兵劫持他們的糧草和輜重。不出一個月,一定會尋機殲敵取得全勝的。」張承業進去將周德威的話轉告給李存勖,李存勖這才聽從了周德威的建議。這時,周德威得到梁軍投降的人提供的情報,說梁軍已經在河上造浮橋數天了,正如周德威所估計的那樣。
二十七日,晉軍退兵到高邑築壘固守,等候時機。
第二年正月初二,周德威率領騎兵到達柏鄉,在村落間設下埋伏,然後命三百騎兵到梁營前挑戰,王景仁領兵全部出動,列陣前進。周德威且戰且退,將梁軍引向平原地帶,到了高邑南邊。當時晉軍的步兵還未列好陣形,周德威便率騎兵列陣河邊阻擊。等到了中午,雙方列陣完畢,李存勖問周德威是否開戰,周德威說:「現在梁軍士氣還盛,我們可以以逸待勞,然後再與之決戰,倉促開戰很難取勝。兩軍交戰時,一方按兵不動,都是因為糧草供給不足,士兵飢疲難忍。現在梁賊遠道而來與我決戰,縱使他們攜糧草而來,也難以在戰斗中進食。等到日落之後,敵人飢餓難忍,無心戀戰,退陣之時,我們再趁勢攻擊,必獲全勝。」眾將都表示贊同,李存勖本來以為已經將梁軍引誘出來,應該決戰了,但看眾將都贊成周德威的意見,也就只好同意。戰到黃昏,梁軍還未進食,將士們又飢又餓,王景仁便率兵稍往後退,准備撤走。周德威見時機已到,立即命令全軍向梁軍的東西兩翼發起猛攻。梁軍遭到這出其不意的攻擊,陣形頓時大亂,東邊的梁軍首先開始撤退。周德威命令士兵大喊:「梁軍敗走了!梁軍敗走了!」李嗣源率兵直沖梁軍西陣,也讓士兵高喊東邊的梁軍已經敗走。在晉軍的沖殺之下,梁軍被殲殆盡。這一戰,晉軍共殲敵兩萬多人,繳獲的糧食輜重和兵器無數。由於周德威的機智謀略,晉軍沒有冒險應戰,而是尋找戰機,充分利用自己騎兵的沖殺決戰的優勢,終於取得了這次大戰的勝利。從此,鎮州和定州反梁而歸附河東李存勖一方。梁軍只好向南退到魏博地區,梁晉爭戰的歷史進程朝著有利於河東的方向發展。
柏鄉之戰大捷後,周德威又聯合鎮州定州兵征討在幽州(今北京)稱帝的劉守光。劉守光派大將單廷圭率精甲兵一萬出戰。起初,陳章對左右吹噓說:「今天我給你們把那個周陽五捉來!」到了陣前,他見到周德威便一個人拍馬搖槍直沖過來。周德威假裝敗退,等單廷圭即將追上時,他閃身躲過,在單廷圭稍一楞神的時候,撥馬回身揮錘便將單廷圭打下馬來,生擒活捉。主將被擒,幽州兵不戰自潰,周德威趁勢追殺,取得全勝。最後又將劉守光父子活捉,送回晉陽,李存勖祭告父親李克用在天之靈後將劉守光父子斬首,了卻了父親一樁未了的心願。周德威也因功被任命為檢校侍中和幽州節度使。 在後梁末年,李存勖又發兵與後梁爭奪黃河沿岸的各個據點,想南下一舉滅掉後梁。李存勖在戰場上非常輕敵,總是親自領少數騎兵到敵營前去挑戰,幾次被圍攻時都是部將拚死相救才得以脫險,李存勖不吸取教訓,反而更加急躁,不聽周德威的勸說,終使一員大將白白送命。
當時,梁軍內部將領因爭權而產生內訌,騎兵將領謝彥章被殺,李存勖認為時機已到,想率兵直搗後梁首都。周德威認為梁軍主力沒有受任何影響,不宜倉促出兵,應認真謀劃,尋機再動,他分析道:「這次敵人急速追來,還未建好營寨,而我軍營寨已很穩固,守備有餘。我們既然深入敵人領地,就應該有萬全之策。此地離敵人首都很近,敵兵的家屬都在那裡,以家國為重這是人之常情,所以用我們深入敵境的孤軍和為保衛國家和親屬的激憤之軍決戰,如果再沒有什麼好的作戰謀略,就難以獲勝。我們應督兵先保營寨,我再領騎兵騷擾敵軍,使之疲於應付無法安營紮寨,到了晚上他們飢餓睏乏而又進退兩難的時候,我們再趁機沖殺,便可以破賊取勝了。」
李存勖卻說:「先前在黃河岸邊屢次挑戰,總是不能與賊決戰,現在敵人到了,反而退縮不戰,時機難得,還等什麼,你怎麼害怕起他們來了?」李存勖不聽周德威的勸告,命令輜重部隊先行,自己親自率領部隊跟進出擊。周德威無奈,只好隨行保護,但他似乎有了不祥的預感,對他的兒子說:「我不知道今天要死在何處了!」交戰開始後,李存勖親自沖鋒,取得了初步勝利。但周德威的部隊卻遭到敵兵主力的圍攻,再加上晉軍的輜重部隊在敵人沖擊之下慌忙中退入了周德威陣中,造成一片混亂,梁軍趁機掩殺過來,晉軍自相踐踏,無法整隊迎敵,周德威父子苦戰多時,最後雙雙死在戰場之上。胡柳陂一戰,李存勖雖然聽從李嗣昭等將領的建議,趁黃昏梁軍將要收兵之時沖殺過去,殲敵三萬,取得最後勝利,但周德威這員大將卻再難生還。夜裡收兵時,見周德威父子沒有回營,才知道已戰死,李存勖慟哭不止,對眾將說:「喪我良將,都是我的過錯啊!」
胡柳陂一戰,晉軍雖然取得勝利,但代價也很沉重,兵力和梁軍一樣損失了三分之二,兩敗俱傷。因此,晉軍再無力南下去滅後梁了,李存勖不聽周德威的謀略,致使損兵折將,雖勝猶敗,大大推遲了滅後梁的時間,到滅後梁的同光元年(公元923年),將近五年的時間過去了,雖然中間北上擊退契丹耽誤了許多時間,畢竟喪失了一次大好的滅梁時機。假如李存勖聽從了周德威的謀略,既取得勝利又保存了主力,那滅梁的時間也許會提前兩三年。

熱點內容
遺囑律師咨詢電話 發布:2025-02-08 07:45:20 瀏覽:178
勞工道德風險評估表 發布:2025-02-08 07:38:32 瀏覽:821
人大最高立法權包括 發布:2025-02-08 07:25:34 瀏覽:485
今年是民法典 發布:2025-02-08 07:25:33 瀏覽:168
婚姻法中孳息的解釋 發布:2025-02-08 07:14:26 瀏覽:93
道德基礎測試 發布:2025-02-08 06:53:40 瀏覽:79
重慶大學法律碩士難不難 發布:2025-02-08 06:48:09 瀏覽:561
長春勞動法局電話號碼是多少錢 發布:2025-02-08 06:39:03 瀏覽:426
一村居一法律顧問ppt 發布:2025-02-08 06:16:45 瀏覽:441
社會與法頻道普法劇 發布:2025-02-08 06:16:23 瀏覽: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