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劉瑜法官

劉瑜法官

發布時間: 2022-05-09 22:17:49

㈠ 孩子要考高中,語文理解能力不行,作文不行,怎麼補救呀,買哪一類書籍看呀

第1本:《觀念的水位》

作者劉瑜,是當下著名的青年作家,清華大學教授。這本書主要針對社會現象,發表自己的看法,相當於雜評。書中的觀念和典例,非常適合當下的高考作文。

第2本:《自由在高處》

作者熊培雲,以前新京報評論員,現在南開大學的教授。這本書是評論集,裡面的文章,都是針對當下一些熱點事件,發表自己的看法。熊培雲評論時,運用了很多事例,也寫出了自己的思考。我讀完後收獲很大,分享裡面的幾段素材:

1.改變不了大環境,就改變小環境。小環境改變了,大環境也會隨之改變。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你不能決定太陽幾點升起,但能決定自己幾點起床。

2.這是我的人生,我必讓它自由。每個人都應該是自己人生的領導者。那些能夠帶領千軍萬馬的人,未必能帶領好自己。要麼成為自己,要麼一無所成。

3.有人說,魯迅是雜文,胡適是評論;魯迅是酒,胡適是水。酒讓人看到真性情,也看到癲狂,唯有水,才是日常所需,是真生活。

4.梭羅堅稱,「如果我像大多數人那樣,把自己的上午和下午都賣給社會,我敢肯定,生活也就沒什麼值得過的了。」梭羅同樣看破人類文明的悖謬與困境,「如果一個人因為喜歡樹林,每天在樹林里度過半天時光,那他可能被人看作是流浪漢;可要是他全天做個投機者,鋸光樹木,讓大地光禿禿,人們卻把他看成是勤勉進取的好公民。」

5.當農民守不住自己的土地,法官保不住自己的良心,警察看不住自己的房屋,千萬富翁會被滅門,而你握不住手裡的筆……這樣的時代,沒有誰比誰更幸運,只有誰比誰更不幸。
第3本:《冰點時評》

這本書是中青報評論合集,雖然出的時間有點久了,是2012年左右出版的,但裡面的評論,至今讀來依然覺得非常經典:「以謊言攻擊郭美美只會讓真相更遠」、「全球最賺錢的中國企業為誰賺錢」、「這班列車,是開往天堂嗎」等,都是重磅評論。寫高考作文,這種經典評論集,應該訂購一本,不時閱讀哦。

此外,准高三想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還建議閱讀近年高考滿分作文。其實並沒有什麼書可以讓你立刻提高。因為除了閱讀,還需要思考和動筆寫作。換言之,唯有帶著問題去閱讀、去思考,然後把書中的內容用於寫作實踐中,不斷動筆,才能不斷提高語文作文水平。

㈡ 太監是什麼時候開始有的 什麼時候開始被閹的

太監是從夏商西周開始有的,從秦朝開始被閹割的。

據考證,早在夏商周時代宮廷中就有了宦官,周王朝及各諸侯國大都設置有宦官,《詩經》、《周禮》、《禮記》中都有關於宦官的記載。秦國宦官嫪毐受太後寵幸,權勢顯赫,封為長信侯。作為一種官制,宦官制度源於先秦時期,秦漢帝國建立後創立了一整套與准住專制體制相適應的宦官機構。

宦官最初是不閹割的,是宮廷的外圍服務人員,很少深入禁宮。後來發生了宦官與宮人淫亂之事後,宮廷才決定對宦官進行閹割。秦國宦官嫪毐沒有被閹割,說明當時宦官不被閹割或不被全部閹割,因此才發生嫪毐與趙姬淫亂生子的醜事。

暴虐成性的贏政殺死了嫪毐和他的兒子,囚禁了母親趙姬。也許因為這一事件的緣故,從此宮廷嚴格把關,宦官統統閹割。宦官閹割從某種程度上講,也是深受嫪毐、趙姬所累贅。

(2)劉瑜法官擴展閱讀:

宦官能夠在政治上得勢,甚至干預政治,多因為女人,沒有後宮的寵幸和女人間的斗爭,就沒有宦官的地位。特別是皇帝死後,孤兒寡母,無依無靠,宦官往往是他們可以依賴的力量。

在古代宮廷,對於女人最親近的無非有三:

一是宦官,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生活在一起,容易結識和利用;

二是外戚,也就是娘家人,與自己血脈相連,相對可靠些;

三是自己的舊情人,如遼國簫太後與韓德讓,清朝孝庄與多爾滾等。

前兩者都因為女人得勢,也都因為女人而遭禍,甚至導致了王朝的滅亡,如秦、漢和明,亡國都與宦官干預有關。但也有多皇帝所用,如明朝的東廠、西場,後來都醜名昭著,宦官也因此被人鄙視、咒罵,閹狗、閹人、閹官等都有蔑視辱罵之意。

㈢ 太監也有「性」要求

「宦寺宣淫」

被閹割的宦官卻能和女人發生性關系,這實在是不可思議的,但是
這種現象在歷史上卻大量存在。

首先是太監娶妻,這在很早以前就有記載。如唐玄宗時的太監高力士,驚於一
個名叫呂言晤的刀筆吏的女兒呂國姝之美慧,就娶她為妻。唐代宗時權傾一時的太
監李輔國娶元擢之女為妻,元擢因此當上了梁州刺史。五代前蜀主王建的兒子王衍
在繼承皇位以後,曾經和一個名叫王承休的太監之妻私通,而這個太監也慫恿其妻
和皇帝私通以逐寵幸,以後當了天雄軍節度使。

宦官在宮廷中的淫亂,也是史不絕書。例如在本書第四章第五節所述的李延年,
除了作為漢武帝的男寵外,又和宮女發生性關系,這是見於正史的。《史記·佞幸
列傳》記載:「李延年坐法腐……與之卧起,其貴幸埒如韓嫣也。久之,寢於中人
亂。」這里似有不少問題:李延年與皇帝同卧起時,無疑地他是在扮演女人的角色;
而他和宮女發生性關系時,又是在扮演男人的角色。他既已受腐刑(宮刑),怎麼
還有性能力?

這個矛盾似乎不好解釋,於是後人就挖空心思地為之辯解了,如徐廣《史記集
辭》雲:「一作季弟與中人亂。」又《史記考證》更雲:「《漢書》作『久之,延
年弟季與中人亂』,徐(廣)一本可據,不然,下文『誅昆弟』三字不可解。」這
都是說,「與中人亂」的不是李延年。

直到清人命正燮作《癸巳類稿》時,才糾正了這種妄改古籍、肆意曲解的惡習,
並一一加以批駁。俞氏從《後漢書·欒巴傳》數起,歷舉唐、宋、明宦者娶妻納妾
之事為例,說明認為閹人一定不能與宮女私通,完全是缺乏史識的謬見。

古代宮廷中宦者的淫行,歷史上早有記載。最早的《詩經·小雅》「巷伯」篇,
有「萋斐貝錦」之嘆,《毛傳》乃雲:「是必有因也,自謂避嫌之不審也」,乃舉
顏叔子、 魯男子為例。 《鄭氏箋注》則雲:「此寺人被譖在宮中不謹」。孔穎達
《正義》又雲:「事有嫌疑,故讒者因之而為罪。」鄭玄所說的「寺人在宮中不謹」,
就是說宦者在宮中和宮女有不端的性行為。

到了漢、唐之際,這類現象更多。後漢的宦者欒巴是歷史上記載的第一個「陽
具復起」者。到唐時由於宦者高力士、李輔國曾奉旨娶婦,所以太監娶妻更為流行。
《洛陽伽藍記》卷一節引蕭忻語雲:「高軒升斗者,盡是閹官之嫠(寡)婦,胡馬
鳴珂者,莫非黃門(宦者)之養息也。」宦者寡婦多,女人亦多。《後漢書·宦者
列傳》雲:「嬙嬡侍兒,充備綺室」。《後漢書·劉瑜傳》又雲:「常侍黃門亦廣
妻娶」。

在古人的筆記小說中,對這種情況也有反映,如《平妖傳》雷太監娶胡媚兒,
又如《紀錄匯編》卷一八八、田藝術《留青日札摘》、談遷《棗林雜俎》、趙吉士
《寄園寄所寄》、趙翼《陔余叢考》等都可參閱。

為什麼有些宦者還有性慾,還能「人道」,原因是復雜的:一是閹割得不徹底,
即所謂「凈身未凈」。二是有的宦者顯貴後,想方設法使「陽具復起」,雖然此法
具體如何今人已不了解了。三是雖不能性交,但用其它方法代替。四是裝裝樣子,
如《後漢書·周策傳》雲:「豎宦之人,亦復虛有形勢,威逼良家,取女閉之」,
不過是「虛有形勢」而已。五是可能有「兩性人」混入宮廷。但是不管怎麼說,許
多宦官雖然失去了性功能,但本能的性慾求心理仍然存在,「跛者不忘其行,啞者
不忘其言,聾者偏欲聽聲,盲者偏欲窺光」,同理,閹人可能偏思情慾,從而宣淫。
因此,在中國歷史上,這一類的事屢屢發生,而且情節十分惡劣。

《野獲編》「宦寺宣淫」條雲:

比來宦寺多蓄姬妾,以余所識三數人,至納平康歌妓。今京師坊所謂兩院者,
專作宦者外宅,以故同類俱賤之。

及見《石允常》傳,則國初更有異者,允常為浙之寧海人,舉進士,為河南按
察僉事,微行民間,聞哭聲甚悲,廉知其女為閹宦逼奸而死。因聞之朝,捕宦抵罪。
此洪武末年事。

景泰初元,大同右參將許貴奏:「鎮守右少監韋力轉,恨軍妻不與奸宿,杖死
其軍。又與養子妻淫戲,射死養子。」事下按御史驗聞。

天順元年,工部左侍郎霍瑄又奏:「力轉每宴輒命妓,復強娶所部女子為妾。」
上怒,始遣人執之。

天順六年,守備大同右少監為貴,收浣衣局所釋婦女為妻,為都指揮杜鑒聽訐。
貴服罪,上命宥之。

天順七年,協守大同東路都知監右監丞阮和娶妻納婢。又拷掠軍士甚酷,為其
所訐,命錦衣官密察得實,上亦命宥之。

以上後幾條都是英宗末期之事。知鎮守太監不但逼奸民女,韋力轉還兩度奪人
妻謀殺親夫,這說明有些太監淫慾熾盛,可能還有一定的性能力。但是,有些完全
喪失了性能力的太監也要玩弄婦女,而且帶有性虐狂的心理,例如《野獲編》「宦
寺宣淫」條又載:

近日都下有一閹豎比頑,以假陽具入小唱穀道不能出,遂脹死。法官坐以抵償,
人間怪事,何所不有?

「小唱」是教坊雛妓。那個太監用一個假陽具硬塞進這個可憐的小姑娘「穀道」
即肛門,把她活活地摧殘死了。然而,這種慘絕人寰的悲劇在那個社會里決不是個
別的。

當有些宦官得勢以後,享盡人間富貴,於是就為不能御女而憾恨,於是就渴望
恢復性能力。明萬曆時,有個叫高策的宦官去福建征稅,魚肉百姓,成為人們詛咒
的對象。他為了恢復性能力,竟聽信了術士所謂「童男的腦髓有效」的妄說,殺害
了無數小孩,並食其腦髓。

《野獲編》「對食條」雲:

近日福建稅當高策,妄謀陽具再生,為術士所惑,竊買童男腦啖之,所殺稚兒
無算,則又狠而愚矣!

《野獲編》「食人」條雲:

近日福建抽稅太監采(古策字),謬聽方士言:「食小兒腦千餘,其陽道可復
生如故」。乃遍買童稚潛殺之。久而事彰聞,民間無肯鬻者,則令人遍往他所盜至
送入。四方失兒無算,遂至激變掣回,此等俱飛天夜叉化身也。

而那個魏忠賢也殺過7名囚犯,吃了他們的腦髓。至於客氏為什麼喜歡魏忠賢
甚於魏朝,有人說是在性功能方面「魏朝弱,魏忠賢強」,但這種說法缺乏歷史依
據。

食人腦的宦官固然屬於個別,但在宮內搞男女關系的宦官卻大量存在,他們大
都以女官為對象。遠在漢朝就有「對食」的說法,而且較普遍地被使用,所謂「對
食」,就是宦官和女官結為夫妻的意思。到了明朝,由於宮廷內女官眾多,這種現
象更為普遍,那時以「菜戶」的稱呼代替「對食」,「菜戶」就是和宦官發生男女
關系的女官的代稱。明太祖對宦官的這種行為曾嚴加取締,尤其對娶妻的宦官處以
十分嚴酷的剝皮之刑;不過明太祖死後,隨著政治形勢的變化、宦官的把持朝政,
這種取締就如煙雲散。明朝中葉以後,「菜戶」已多得無以數計,剛開始時還十分
秘密,以後也就逐漸變成公開,甚至還蔚然成風。《明史》卷一一四《懿安後傳》
說:「宮人無子者,各擇內監為侶,謂之『菜戶』,具財物相通如一家,相愛如夫
婦,既而妃嬪以下,亦頗有之,雖天子亦不之禁,以其宦者,不之嫌也。」這一段
文字說明了當時此風之盛,連皇帝對此也不幹涉了。

這種宦官和「菜戶」的關系和一般的異性戀沒有什麼兩樣。據傳,有個「菜戶」
和另一個宦官結合時,過去的那個宦官相好,一怒之下竟棄官剃度為僧不再出現,
人們還對他這種做法稱贊不已。有的宦官與「菜戶」相好,如果其中一人先死,另
一人終生不再嫁娶,也被認為是很有節義。明朝有個文人去北京郊外的一個佛寺投
宿,聽說有一間房從不打開,刻意調查,結果才發現其中供奉著許多先宦官而死的
「菜戶」靈位,據說有個宦官每逢祭日就來祭悼,其傷心的程度一如夫之悼愛妻。
以上這些,真是畸形的社會中人性被嚴重扭曲後發生的奇怪現象。

㈣ 《斷臂上的花朵人生與法律的奇幻煉金術》epub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斷臂上的花朵》([南非] 奧比·薩克斯)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https://pan..com/s/1wE2j2mdJ-xuFDoe8lFiYEg 提取碼: 1i3a

書名:斷臂上的花朵

作者:[南非] 奧比·薩克斯

譯者:陳毓奇

豆瓣評分:8.3

出版社: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4-8

頁數:260

內容簡介:

梁文道、劉瑜、熊培雲、許知遠聯袂主編——「理想國譯叢」(MIRROR)系列之一(003)——保持開放性的思想和非功利的眼光,看看世界的豐富性與復雜性。本書有熊培雲專文導讀 「英雄救美」。

南非憲法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憲法。作為憲法法院法官,薩克斯以其特殊的個人經歷與對憲法深刻而又溫情的解讀,剖析各種跨族群、跨國界的司法爭議,確保每一個人,不論善惡,都能享有新憲法保障的基本權利,並獲得真正的自由。書中處處可見他對「人性尊嚴」的堅守。他期盼種族大和解、為弱勢族群的權利據理力爭、統合法律論辯與人文關懷、篤信「人就應當被當人對待」的理念。幾乎對每一個涉及憲法層面的案件,他都給出了更符合憲法價值的論辯意見,他的每一段判詞都是他釋憲工作折射出來的思考記錄。更重要的是,這些意見並未受限於法條規定的形式與邏輯推理,而是著重凸顯了他身上濃重的人文主義色彩。正是這些努力,使南非這片被認為不可能孕育憲法正義的土地生發出了「人性尊嚴、平等、自由等最先進的思想」,從而實現了社會轉型。

作者簡介:

奧比・薩克斯(Albie Sachs),1935年出生於南非約翰內斯堡,21歲取得法學學士後開始執業,因反對種族隔離政策而被單獨監禁、凌虐168天,後被迫流亡英國。1990年,他回到闊別24年的南非,4年後曼德拉當選首任民選總統,奧比・薩克斯參與起草的新憲法獲得通過,他成為新成立的憲法法院大法官,在各項涉憲案件的審查工作中,一直扮演著關鍵角色。

譯者

陳毓奇 在台灣大學及賓夕法尼亞大學獲得三個碩士學位。曾負責南非前總統德克勒克(William De Klerk)訪台時在「和平高峰會」演講的同步口譯。負責本書第二章及以後章節的翻譯。

陳禮工 台灣政治大學法律系、倫敦大學學院法律碩士班畢業,現於牛津大學攻讀法律哲學。負責本書序言、第一章的翻譯。

㈤ 推薦幾本法律基礎用書(法律入門教材也可)

1、《法的門前》——北京大學賀衛方教授推薦
作者:彼得•德恩里科 鄧子濱
出 版 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6-26
簡介:《法的門前》是美國法律經典著作《法律之門》的精編本,是由《法律之門》的編著者之一彼得·德恩里科教授與《法律之門》的譯者鄧子濱教授針對中國讀者重新編撰而成。《法律之門》(Before the Law)是美國法學院比較通用的一本法理學教科書,也可以看作一部英美法的微型網路全書,英文原版多次修訂再版,廣受推崇。
2、《走不出的風景》——清華大學馮象教授推薦
作者:蘇力
出 版 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4-20
簡介:《走不出的風景——大學里的致辭,以及修辭》是作者蘇力在北京大學法學院院長10年任期內各種致辭的匯集,主要是迎新和畢業致辭。因為蘇力的致辭一洗官腔套話,貼近年輕學生的心靈與生活,這些致辭在當時就引起了校園轟動,並逐漸成為每年6月(畢業)和9月(迎新),學生以及畢業生們翹首期待的一道風景。並且從蘇力開始,引發了一系列大學院校長們的清新致辭風氣。在書中,蘇力還專門寫文章討論了大學致辭與政治修辭,表示他表裡如一的致辭理念,對於教育界的同仁也有很大參考價值。
3、《批評官員的尺度——《紐約時報》訴警察局長沙利文案》——清華大學劉瑜教授推薦
作者:安東尼•劉易斯 著;何帆 譯
出 版 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8-01
簡介:1960年,因為一則批評性廣告,警察局長沙利文以誹謗為由,將《紐約時報》告上法庭,並申請巨額賠償。兩審失利後,幾乎被各地政府官員相繼提起的索賠逼至絕境的《紐約時報》,奮起上訴至聯邦最高法院。九位大法官在「《紐約時報》訴沙利文案」中力挽狂瀾,宣布「對公共事務的討論應當不受抑制、充滿活力並廣泛公開」,維護了媒體、公民批評官員的自由。《紐約時報》資深記者、兩度普利策獎得主安東尼•劉易斯,以翔實史料、生動筆觸,系統回顧了這起新聞自由史上的里程碑案件,並循此為線,串接起美國人民爭取言論自由的司法抗爭歷史,完美展現了霍姆斯、布蘭代斯、漢德、沃倫、布倫南、布萊克、韋克斯勒等偉大法官和律師的形象。
4、《政法筆記(增訂版)》——中國政法大學劉星教授推薦
作者:馮象
出 版 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1-30
簡介:《政法筆記》是馮象先生在《讀書》開的專欄文字,以英美中古文學博士的筆意,言說國內法治領域的大小故事,從孔夫子名譽權、魯迅肖像權、婚前財產公證、取名用生僻字、性賄賂、人體寫真到版權、美國大選……涉及到知識產權的方方面面,就文章而言,都稱得上漢語法學隨筆寫作的巔峰之作。這些隨筆也徹底改變了我們傳統的"普法觀念",通過學者言說本身去影響一種現實的語境,以期普法之目地。
5、《法學思維小學堂——法律人的6堂思維訓練課》——中國政法大學舒國瀅教授推薦
作者:英格博格•普珀(Ingeborg Puppe) 著 蔡聖偉 譯
出 版 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8-25
簡介:法律人的技藝就是論證。法學方法論的學習之於法律人的重要性,可用一句話說明:與其一直要魚吃,不如自己學釣魚。學會思維說理的方法,才能獨立得出自己的法學論證;在面對從未思考過的法律問題時,才不至於完全沒有頭緒。本書作者在德國刑法學界享有盛名,這本小書,可說是她集自己數十年的教學寫作經驗,為法學初學者撰寫的一本思維導引手冊。本書內容不同於傳統方法論教科書的敘述方式,而是重在各種方法的實際操演。相信您加入這個方法論密集班之後,可在短時間內了解各種不同方法的運用,並有心領神會的喜悅。
6、《尋找法律的印跡2:從獨角神獸到六法全書》——華東政法大學何勤華教授推薦
作者:余定宇 著
出 版 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1-01
簡介:本書是一本「游記版」的《中國法律思想史綱》。
繼本書的姊妹篇《尋找法律的印跡——從古埃及到美利堅》的「環球法旅」之後,作者三年前又再次孤身上路,去展開了另一場波瀾壯闊的「中國法律之旅」——從黃河兩岸的黃土高原,到長城內外的萬里戈壁,從「鐵馬秋風」的塞北,到「杏花春雨」的江南,作者一步一個腳印地尋找著5000年來中國法律的遙遠故事,聆聽著中華文明一路走來的依稀足音。翻開這一部文筆生動而思想深沉的法學游記,你可以看到中國法律思想史上一幕幕悠長的《月光》和《悲愴》,讀出了中國文明進化史上一個個跌宕起伏的《命運》與《英雄》……而讀完本書之後,對「中國法律文化的傳統特色」,和「今日中國立法改革和司法改革的道路方向」等現實問題,讀者或許可以產生出許多更明晰或更深刻的感悟。
7、《論犯罪與刑罰》——北京師范大學趙秉志教授推薦
作者:〔意〕切薩雷•貝卡里亞/著 黃風/譯
出 版 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10-01
簡介:該書原著初版於1764年,是人類歷史上第一部對刑罪原則進行系統闡述的著作,被譽為刑法領域里的最重要的經典著作之一。本書自1993年第一次由黃風教授翻譯成中文出版以來,已經成為中國刑法學研究和學習者的必讀書目,當時翻譯依據的是原著的法文版(也稱42章版,由法國學者對原著重新編排章節而成)。本次再版依據的是貝卡里亞原著的47章版,力圖完整再現貝卡里亞的著作原貌,同時增加了黃風教授撰寫的導讀:貝卡里亞及其刑法思想,方便讀者更為清晰地了解貝卡里亞的刑法學思想。
8、《政法往事—你可能不知道的人與事》——上海政法學院田濤教授推薦
作者:陳夏紅
出 版 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1-07
簡介:近世以來,西風東漸,沖突碰撞,法治徘徊,中國是個茶幾,上面擺滿杯具,每個法律人的精神家園都在政治博弈的角斗中飄搖。本書試圖拂去遮蔽歷史真相的塵埃,以史學之眼光、文學之筆法、法學之思維,研究、訪談、閱讀等多般器械輪番上陣,在政法舞台上鉤沉往事,呈現一部可思可嘆的政法史。
9、《盲人奧里翁—龔祥瑞自傳》——陳有西律師推薦
作者:龔祥瑞
出 版 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6-07
簡介:本書是一代憲法學名師龔祥瑞先生生前親筆所寫的自傳,因各種原因塵封達15年之久。龔祥瑞先生出生於辛亥革命之年,早年考入清華大學,又公派至英國學習憲法、行政法,師從著名政治學家拉斯基和憲法學大師詹寧斯等人,歸國後受聘於西南聯合大學。解放後長期在北京大學任教,文革中被發往江西鯉魚洲勞改農場教育改造。上世紀80年代重新擔任教職,任教外國憲法和比較憲法,並招授研究生。其後數十年,其弟子如姜明安、王紹光等都成為政界、學界享譽國內外的傑出人物。本書完整記載了龔祥瑞先生波瀾壯闊的一生和20世紀法、政學界的風雲變幻。
10、《黑暗之旅:西方法律前史》——清華大學江山教授推薦
作者:王立傑/著
出 版 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1-01
簡介:這既不是一本嚴格意義的法學著作,也非關人們通常所理解的史學。這是一場探索之旅,探索在人類光明、理性的法律豐碑樹立之前,世界又循著怎樣的秩序。在那片人跡罕至的黑暗之中,有眼如同盲目,我們只有憑藉神話、史詩和典籍的微弱光亮,再乘上詩人靈性的翅膀緩緩飛翔。這旅程盡管有些迷茫,也不提供結果和答案,但絕不缺少閱讀的愉悅、智識的靈光和游歷的諸般感受。
阿波羅真的是「太陽」神嗎?
正義女神為何要蒙上雙眼?
沒有身體的亡靈為何卻要在地獄中遍受肉刑的懲罰?

㈥ 閹宦的中國的宦官

在中國,商朝時的甲骨文中曾出現「凸刀」字,其義與閹字相通,可見當時已有將人閹割;但未見有將他們作宮庭內侍的記述。西周時開始有使用閹人的記載,《周禮》內有「宮者使守內,以其人道絕也」。當時的閹人被用來作「寺人」、「內豎」、「閽人」等職,但是人數不多且地位低下,只是負責雜役、傳令等工作,是家臣的一種。隨著專政王權的發展,到了戰國、秦朝時,受宮刑的人大量增加,使用閹人的機構亦增多,閹人當政亦開始出現。
到了漢朝,侍候皇帝的人統一被叫作「宦者」或「宦官」。據說此名是出自拱衛在天帝星旁一個叫「宦者」的星座。至東漢時,規定宦官全部要用閹人,大規模宦官當政亦在當時首次出現,東漢末年成為宦官與外戚之間彼此廝殺的舞台,稱為「第一次宦官時代」。
之後,在唐代安史之亂後再次出現大規模宦官當權,稱為「第二次宦官時代」。這是由於唐代後期宦官掌握了軍權,不但總領神策軍,而且還組建牙隊,最後形成專權,甚至有立廢皇儲之大權。
宋代對宦官參政防範較嚴,太祖時,不令宦者「預政事」,宦官到一定年資必須轉出外任。故宋代雖有童貫、梁師成等禍國的宦官,但宦官之權力並沒有凌駕於宰相之上的權勢。
至於「太監」此一名稱,最早出現於遼,本來是政府高級職位的名稱,並不一定由宦官擔任。至明朝時,宮廷內設十二監二十四衙門,提領者被稱為掌印太監,俱由宦官出任。低階宦官名「少監」、「中監」,高階宦官是「太監」;於是「太監」變成了高級宦官的稱謂,後來成了對宦官的統稱。
宦官在明代發展至頂峰,雖然明太祖明令禁止宦官干政,但明成祖奪權後開始重用宦官。明初交趾監軍馬騏激發交趾人起兵脫離中國獨立,明末時曾經有過宦官數萬名,據王世貞《龠山堂別集·中官考十》記載:「南海戶凈身男九百七十餘人復乞收入。」宦官遍布政府各部門,以太監充任的特務分布全國,尤其是天津、泉州、寧波、廣州等對外商船貿易海港港口必定派駐「稅監」太監,稱為「第三次宦官時代」。崇禎多次怒斥太監:「將我祖宗積蓄貯庫傳國異寶金銀等,明比盜竊一空。」宦官時代的結束,一定是王朝的覆亡。王夫之在《沿書引義·舜典四》中針對太監議論:「宮刑施之,絕人生理,老無所養,死無與殯。無罪之鬼,無人除墓草而奠懷染。故宮者,均於大辟也。且宮刑之後,二氣時乖,肢體外痿,性情內琢。故閹瘸之子,豹聲陰鷙,安忍無親。且刑人並齒於天地之間,人道絕而發已凋、音已雌矣,何懼乎其不冒死而求逞於一朝?而又美其名曰,姑且憐其無用,引而置之官府之間,不知埋下禍根深矣。宦寺之惡,甚於士人,只因其無廉隅之借,子孫之慮耳,故憫不怕死,何況乎其以淫而在傍君主之側耳。」清 《睢州志·袁可立傳》:「擢監察御史,巡視西城,有閹宦殺人,可立訊實,即重捶抵罪。」
到清朝時,宦官統統稱為太監。清朝對太監控製得十分嚴格,除了清末有一兩個受寵的太監外,宦官弄權的情況沒有出現。
民國初年袁世凱稱帝時,宣布宮中永遠不用宦官,宮中僕役全部由女官擔任。 宦官的來源有數種,第一種是用天生理有缺陷或有發展障礙的男人,當他們生理機能恢復後就必須辭退,如《後漢書‧欒巴傳》就記載欒巴因發育障礙故充任宦官,而後「陽氣通暢,白上乞退。」其次還有私自進行閹割手術而入宮的途徑,如《韓非子》提到「豎刁自宮以治內」,後來在西漢晚期至東漢時,有人甚至不以宮刑為恥。第三種來則是受過腐刑或是判死刑而減免為腐刑的閹人,如嫪毐即是此種,他處刑一事雖為作假,不過名義上仍是受過腐刑的宦者。隋朝以後,宮刑被廢止作為正式的刑罰,宦官應以自願被閹割者居多。到了明朝,被閹作宦官者,除了部份是來自南方被擄的少數民族孩童(如鄭和、汪直);多是自願閹割的人,直隸河間等地出產太監較多。明朝太監的閹割本來應該是由宮廷負責,民間自行閹割是被禁止的;但這項禁令從未被認真執行。明代中葉,民間曾經出現大批自閹後入不了宮,作不了太監的人,被稱為「無名白內官」。
明朝後期,宮廷中不少本來由女官擔任的職務轉為由宦官擔任,因此太監多如蟻陣,最多時達十萬之眾。北京鄰邊的青縣、靜海、河間、滄州、任丘、南皮、棗強等縣,許多人爭相凈身入宮。當時,宦官割捨之睾丸及陰莖放於紅絨布袋內,懸掛於紫禁城一陰干室內,紅細索懸於粱,太監位尊離濕氣地面最遠最干,初進宮者離地面最近,名曰寶貝房。《戴斗夜談》載「京畿民間生子,每私自閹割」,《日下舊聞考》引《白頭閑話》所記「都人生子,往往閹割,覬為中宮(太監),有非分之福」。 雖然宦官沒有生育和進行性交的能力,但同樣有情感上的需要,《詩經·小雅》「巷伯」篇,有「萋斐貝錦」之嘆,一些宦官也為了顯示權勢而娶妻納妾,《後漢書·劉瑜傳》曰:「常侍黃門亦廣妻娶」。
漢桓帝時單超等「五侯」,更「多娶良人美女以為姬妾,皆珍飾華侈,擬則宮人。」
唐朝的宦官高力士、李輔國皆曾奉旨娶婦,高力士娶刀筆吏呂玄晤之女呂國姝為妻,呂玄晤隨即被擢為少卿,後出任刺史;李輔國娶元擢之女,元擢也因此成為梁州刺史。五代前蜀主王建之子王衍曾和太監王承休之妻嚴氏私通,王承休以後當了天雄軍節度使。
《萬曆野獲編》「宦寺宣淫」條雲:「比來宦寺多蓄姬妾,以余所識三數人,至納平康歌妓。今京師坊所謂兩院者,專作宦者外宅,以故同類俱賤之。」。
由於宮中僕役的生活苦悶寂寞,有些宦官會與宮女、女官結為對食或菜戶。對食多為短暫交往,而菜戶關系有如夫妻,在明清時期最為普遍。
有些甚至比一般夫妻感情更為深厚,《萬曆野獲編》中曾記載一間寺廟中放滿由宦官奉祀他們伴侶的牌位,牌位上都寫有宮女的姓名,每逢宮女的忌日,與其結為菜戶的宦官便會前來祭悼,其悲傷之情一如丈夫悼愛妻。
由於宦官缺乏性能力,一般的性愛方式僅限於愛撫、口交和假陽具。清人筆記《浪跡叢談》記載:「閹人近女,每喜手撫口嚙,緊張移時,至汗出即止。蓋性慾至此已發泄凈盡,亦變態也。」《萬曆野獲編》記載:「近日都下有一閹豎比頑,以假陽具入小唱穀道不能出,遂脹死。法官坐以抵償。」
有些太監為恢復性能力,不惜殺人,食用人腦,《萬曆野獲編》「對食條」雲:「近日福建稅當高策,妄謀陽具再生,為術士所惑,竊買童男腦啖之,所殺稚兒無算,則又狠而愚矣!」

㈦ 誰知道十幾年前深圳特大殺人案,犯人張小建的情況

為死刑緩期二年執行。

1995年12月11日上午9時,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首次組成了以院長擔任審判長的巡迴法庭,在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第一審判庭公開對張小建等16人故意殺人、搶劫案進行二審,開庭審理時間為2天。在深圳中院最大的法庭里,16個方形鐵欄被告席並排在旁聽席前,張小建、陳偉祥等罪犯被法警一一押進被告席,面對審判席的法官,接受審判。

廣東省高級法院經二審公開審理後認為,原審法院認定事實清楚,定罪和適用法律正確,量刑基本適當,故對其中15名被告人維持一審原判。僅鑒於上訴人付立敏系被糾合與他人共同作案一次,比其他主犯作用稍次,故由一審的死刑改判為死刑緩期二年執行。

(7)劉瑜法官擴展閱讀:

深圳95特大搶劫殺人案的相關情況:

1、1994年6月26日,初涉該案的劉瑜香受其男友邱德喜指使去深圳機場攔車。接近傍晚時分,打扮時髦,性感誘人的江西妹子亭亭玉立站在路旁,很快被一輛豐田小轎車載走,在附近伏擊的寶安刑警見狀迅速駕車跟蹤追擊,將劉犯截獲。

2、根據劉瑜香的交代,深圳警方在各地公安機關的配合下,於7、8月間,在廣東豐順、廣州和貴州等地將大部分案犯抓捕歸案,繳獲被搶的贓車16輛,從而偵破全案。

3、1995年10月25日,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公告欄中張貼出一個新公告:本院定於1995年10月27日上午8時30分,在我院第二審判庭公開宣判被告人張小建等16人故意殺人、搶劫、盜竊、銷贓一案。

㈧ 歷史上第一個太監是誰

古代的性壓迫和性剝削不僅是對女子,也有對男子的,太監制度就是一個主要表現。太監又叫宦官、宦者、閹人,就是生殖器被破壞、失去了性交能力和生殖能力後留在宮中服役的男子。古人把生殖器官看得很重,從近幾十年來的考古挖掘中發現,古人在人葬時,往往頭上戴了面具,陰部則有護陰蓋片,這是因為古人認為頭和生殖器是人體的兩個最重要的部位,死後還要加以保護。在古代,殺頭是最重的刑罰,宮刑(割去生殖器)則是次重的刑罰。太監們被迫(由於貧困或被俘等原因)割去生殖器而在宮中服役,這當然是一種性壓迫。絕大部分太監都很可憐,生理殘缺,做牛做馬;但也有少數太監進入了統治階層,作威作福,魚肉百姓,而且因為他們的生理畸形影響到心理畸形,所以更為陰險可怕。為什麼要把男子閹割後送進宮去服役,一般有兩個原因:一是後宮女子成千上萬,而男子只有帝王及其子孫,絕大部分妃嬪和宮女沒有或很少有和男子接觸的機會,從而處於性苦悶和性飢渴之中,後宮如果有其他男子,無疑地會有極大的危險;可是,後宮中又有不少差使又非宮女所能勝任,所以,讓被閹割的男子進後宮服刑,這似乎就「保險」了。二是有些帝王認為宦官比較忠誠。早在公元前6世紀,塞魯士大帝就認為,閹奴和他的家庭脫離了關系,自己又不能結婚生育,沒有親情瓜葛,這種人最能效忠於他的主人,是最忠的僕人。他說:「在主人遭遇不幸時,沒有誰比閹奴表現出更大的忠誠來。」 中國古代皇帝也有這樣的話:「中人(指太監)無外黨,專精可信任」據20世紀對甲骨文的研究,中國的太監從殷代就有了。甲骨文上有「 」 的字樣, 是陰莖,則表示切斷,「羌」則是殷朝西方的少數民族。這片甲骨文是敘述殷代的武丁王將抓來的羌人閹割後成為宦者以祭神。這片甲骨文可能是迄今世界上最早的宦官記錄。在古代中國,閹割和宮刑有很大關系。後世一般認為宮刑至少在夏禹以前就已出現,其最初的作用是懲罰不正當的男女性關系,即「女子淫,執置宮中不得出;丈夫淫,割其勢也。」①《伏生書》雲:「男女不以義交者,其刑官。」 由此可以推見,宮刑是在一夫一妻制出現以後的事,否則,就不存在什麼對男女不正當的性交關系的懲罰了。但是,以後在奴隸主和封建統治階級殘酷的迫害下,宮刑的范圍擴大了,成為濫施懲罰、壓迫民眾的一種嚴酷手段了。這種擴大始於何時,目前已很難查考,但至遲到周穆王時,已規定「宮罪五百」②。在《周禮》中,宦官被稱為閹、寺、豎。周朝時將受了宮刑的男子稱為「寺人」。「寺」 是 「士」 、「寸」二字構成的,「土」是男性生殖器的象形字,史書所稱「士人」即男人;而「寸」像一隻手拿著一把小刀。「士」和「寸」合連一起就是用刀割去陰莖。
宮刑使用的范圍越到後世越擴大。例如到了戰國時期,《列子·說符篇》載,有人曾勸秦王以仁義治①班固:《白虎通》國,秦王說,「若用仁義治吾國,是滅亡之道。」 以後,竟將這些進言者處以宮刑。《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始皇造阿房宮築驪山時竟發隱宮刑徒七十多萬人服勞役,這里的「隱宮」是指宮刑,可見受宮刑的人有多少!宮刑在漢朝更為普通。漢武帝時就規定了某些死刑可由宮刑來代。漢武帝生性殘酷,他在位時,正史上有記載的大臣受宮刑的就有司馬遷、張賀、李延年等人。司馬遷只因漢武帝在詢問看法時說了老實話,為當時投降匈奴的李陵辯解了幾句,「上以遷為誣罔,欲詛貳帥,為陵游說,下遷腐刑」。即處司馬遷以宮刑。張賀因幸於衛太子,太子敗,張賀也受了宮刑。東漢昭帝也曾下詔:「大逆無道殊死者,一切募下蠶室」。「蠶室」就是實施宮刑的地方,這又從法令上擴大了宮刑的范圍。宮刑雖然演變成一種政治迫害手段,但仍和性有一定的聯系,這就是使受刑者喪失性能力,從而斷子絕孫,這在十分重視子嗣和後世香火的封建社會確是十分嚴酷的懲罰。在西周時曾規定了宮刑只適用於廣大奴隸和一般平民,不適用於奴隸主貴族,即所謂「公族無宮刑,不剪其類②《周禮》秋官司刑。也」。「不剪其類」就是不斷他們的後代,這說明了斷其後代是施加宮刑最重要的目的,也說明了統治集團多麼維護它自身的利益。此外,宮刑還有摧殘受刑者的身體和精神的目的,使受刑者終生受辱,生不如死。例如,司馬遷是個意志堅強、胸懷大志的人,可是每當他想起自己受宮刑的這一恥辱,都仍會發汗沾背,想「引決自裁」,不想再活了。宮刑如此殘酷,當然會引起許多進步人士的反對。到了隋朝開國時雖然正式廢除了宮刑,在以後歷代的刑制上不見這一條了,但有些皇帝及一些豪貴仍憑自己的旨意任意施加,直至明、清。例如,明太祖朱元璋在他的《大誥》中就規定了許多嚴刑峻法,其中就有閹割為奴的內容。明洪武九年,南京皇宮營建勤身殿,只因有關官員把中等工匠奏為上等工匠,朱元璋大怒,竟然要把這兩千多名工匠全部閹割,幸虧有人竭力諫止,才使這些工匠免遭慘禍。由此也可以看出,封建統治者施用宮刑是多麼任意。在明朝,不僅朝廷用宮刑,某些高級將領也濫施淫威。據《萬曆野獲編》記載,明英宗時,靖遠伯王驥在征戰中,竟將民間幼童閹割為奴,明英宋知道後並不幹預,可見這種做法在當時是被允許的。以上的被閹割都是受暴力所迫。
但是到了明、清兩代,有一些人卻自願「凈身」,即自願被閹割當太監,這主要是由於貧困所迫。例如,一直活到20世紀90年代的中國最後一個太監孫耀庭就是這樣。他出生於光緒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十一月三十日,是河北省靜海縣人,家中十分貧困,又因土豪惡霸誣陷、冤枉,父親和大哥被捕入獄,全家被迫流落他鄉,實在活不下去了。在這種情況下,孫耀庭自願「凈身」入宮,認為這樣才有報仇的希望,小小年紀的他面對家庭的反對竟說如果不許他這么做,他就不活了。20世紀60年代,北京有些文史專家召集了15位老太監座談,他們談了這方面的一些情況:任福田說:「那年頭,河北省的青縣、靜海、滄州、任丘、河間、南皮、涿縣、棗強、交河、大城、霸縣、文安、慶雲、東光,現在北京郊區的昌平、平谷,還有山東省的樂陵,都是出太監的地方。太監都是勞苦人出身,為生活所迫,指望把孩子送進宮內,有條活路,將來也得些好處。馬德清說:「我是天津南青縣窯子口人。父親是個賣膏葯的,母親是窮人家的女兒,拿『房無一間,地無一壟,吃上頓無下頓』來形容我的家,也就夠了」。「當太監真正『出息』了的,一千個里難挑一個,可人總往亮處看啊!我有個姑母,她有個遠房侄兒叫李玉廷,李玉廷的父親也是窮人,可是自從李玉廷當上了太監,十幾年以後,這一家就發了,買了地,拴上了幾頭大騾子。我父親常常提到這個李家,下狠心也讓我走李玉廷那條路。池煥卿說:「除了窮苦人被生活所迫,送孩子進宮當太監之外,太監的來路還有幾條:歹人拐騙人家的小孩圖得一筆身價,這是一條;專門包辦施行閹割手術的人家,誘騙苦寒人,把當太監的好處說得大花亂墜,慫恿他們把孩子送進宮去,這是第二條;有的人犯了重罪,用『凈身』來逃避刑罰,這又是一條。千條萬條,被送上斷子絕孫這條絕路的,大都是貧苦人家的子弟。」閹割的摧殘是十分殘酷的。對強迫閹割的(如俘虜)做法十分簡單、野蠻,當然死亡率很高。對自願「凈身」做太監的,據《宸垣雜識》記載,必須由有地位的太監援引,然後在證人面前立下「自願閹割書」,這才請來閹割者,做手術前的准備工作,選一個吉日,首先要「凈身」者清理大小便,然後關在房內,房間必須密不通風,使「凈身」者決不受涼而感冒。在這三四天禁閉期間,絕對不能進食,以免有排泄的污物沾染手術後的創口,致使手術惡化,危及生命。正式閹割時,「凈身」者被除盡衣褲,蒙上眼睛,手腳被綁得嚴嚴實實,有人還按頭撳腰,防止他因痛極掙扎,流血過多而死。動刀前閹割者還要問他是否自願,如果現在後悔了還來得及。只有獲十分肯定地答復後,才能動刀。據《浪跡叢談》記載,閹割要用烈酒來麻醉,使「凈身」者喝醉而不覺痛,陰部還要塗滿葯油,這種葯油也有麻醉作用。一切准備就緒後,就用鋒利的刀沿陰莖的根部環而切之,深度需十分講究,尤以陰莖下部及近睾丸處最難割,因為此處筋多,極易致命。割後即取出陰莖的海綿體,全莖只剩下兩根管子,一為輸尿管,一為輸精管,輸精管要盤曲起來塞入體內,輸尿管要剪掉。割掉陰莖後當即敷以止血葯,手術後四五天內不準飲食,半月不準見風。手術後一個月左右結痂收口,陰部只有一個孔洞。1870年,有一個名叫史汀德的英國官員在北京實地采訪,把閹割的方法記得很詳盡。他說,做手術的地方是一間破舊的小屋,叫廠子,位於紫禁城的西華門外,裡面有幾名刀子匠,他們沒有固定的工錢,但卻是政府認可的專家。他們的職業就是閹割,手術費每人六兩紋銀,負責到完全治好。可是「凈身」者大多是窮人,有不少人無法事前付現銀,所以要有擔保人,手術費可以日後補交。另外一種方式是自幼破壞性功能。如果父母決定自己的兒子長大了要做太監,那麼當孩子在襁褓中時,便由一個「特種」佣婦以一種特殊方法經常揉捏幼兒的小睾九,以破壞其性功能,使他的生殖器逐漸萎縮。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顯出女性的特徵,沒有喉結,雙乳突出,臀部隆起,聲音尖細,行動扭捏,從而顯出了太監的典型模樣。閹割下來的陰莖被稱為「寶貝」 。在中國,被閹割者對「寶貝」是十分重視的,因為「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可毀傷」。不得已而被閹割後,對「寶貝」也要妥善處理,一般有三種放置方法:一是盛以木匣,掛在樑上,寓「高升」之意,這也是閹割所追求的一個主要目的。二是送進家祠,因為身體是祖宗給的,割下來以後,還是要奉獻給祖宗。三是被刀匠所收存,待被閹割者入宮後發跡了,再以銀子贖回去。但是,不管怎麼樣,在太監死後,總要千方百計地找到「寶貝」縫在胯間,一起埋葬,從而以「全屍」、像個真正的男人那樣「歸天」,否則,無面目去見列祖列宗,而且閻羅王還會罰自己來世為雌性騾馬。但是,太監臨終時距被閹割已有幾十年,由於各種原因有的「寶貝」已經遺失,他們就要做一個陶或瓷的陰莖以陪葬。「穿著灰色的袍子、黑色的褲子,身體如女傭般前傾,走路一小步一小步,聲音比女人還細,肌膚艷麗,並不時地把手放在股間,眼珠子向上看人,這就是中國的宦官。
以上是英國人史汀德對中國宦官外形的描述。
太監們不僅在生理上畸形,而且心理上也和常人有殊。他們喜怒無常,猜疑心重,有自卑心理,還有排外心理,太監和太監「抱團」。他們對於直接或間接影射「欠缺」的事物很敏感,因此如和太監同座,看到無尾巴或尾巴被切短的貓狗時,應轉彎抹角地說「鹿尾的狗」;如果看到缺少柄的茶壺時,應若無其事,不要聲張;對「切」、「斬」「割」這些字眼要避開,改成別的字眼。他們還有個大忌諱,即不讓別人看到下身,否則,認為這是極大的侮辱。在北京有一條「盡忠胡同」,為太監下班的聚居之所,胡同中設有剃頭店、裁縫店、吸煙房(清朝的太監幾乎都吸鴉片)和浴池,這個浴池的顧客都是太監,連浴池中的伙計都是被閹割過的,這是因為太監決不願讓非同類之人看到他們的下身。總的說來,太監的閹割是被迫的,這是一種性壓迫和性剝削。但是,太監中的極少數人受到帝王寵信以後,進入了統治集團,角色地位改變了,就從被壓迫者變為壓迫者了。宦官本非正式官員,不得干預政事,但是由於他們之中有些人比較接近皇帝、皇後而得到寵信,最高統治者有時也和他們商量國家大事;在封建統治集團的內部權力斗爭中,當皇帝或一些貴族感到自身力量單薄時,往往也藉助一些宦官的力量以克服危機。因此,在中國的歷史上,宦官常常形成為一股政治力量,不僅能左右帝王的生活,而且能決定國家的命運。在宦官中,固然不乏忠義之士,但許多是察言觀色、獻媚討好、野心勃勃、耍弄陰謀、為非作歹,甚至釀成大亂的卑鄙小人。宦官走上政治舞台,在漢、唐之際已經很明顯了。有一些著名的事例,如西漢呂後時掌大權並成為宦官中第一個獲得爵位的張釋;在宣帝時掌握實權並形成了宦官集團的石顯、弘恭等人;包圍著安帝進行陰謀活動的李閨、江京等等。到了唐朝,有被唐玄宗十分寵信的高力士;有在肅宗、代宗時發動宮廷政變、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宦官宰相的李輔國;還有殺害憲宗的王守澄和造成「甘露之變」的仇子良等。可是,在中國歷史上宦官勢力最大、為禍最劇的莫過於明朝了。明代宦官為虐的特點是,宦官眾雜。前代的宦官為禍只在宮廷之內,而明代的宦官其爪牙深入社會各個角落,直接危害社會,茶毒黎民,使國家陷入萬劫不復之地。作為開國皇帝的明太祖朱元璋,是深知漢、唐時宦官專政的情況的,因而也就採取了抑制宦官的做法。明初的宦官不到百人,但後來就逐漸增加了。朱元璋為了防止宦官和外界串通,禁止朝廷的地方官吏和宦官有公文書的往來,規定「內監不得識宇」,甚至在內廷宮門里樹了一個鐵牌,上面鐫刻著「內臣不得干預政事,違者斬」幾個大字。但是,明太祖死後才幾年,他所做的努力都白費了,最後宦官劉瑾還是把那塊鐵牌拆除了。明太祖死後才一年,政治上就發生了劇變,他的弟弟燕王朱棣起兵推翻了明太祖之孫建文帝,自立為帝,並把京城從南京遷至北京,是為永樂帝。朱棣即位後,發現朝廷內部和國內都有不少反對他的力量,就於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設立了一個叫「東廠」的秘密警察機構,由宦官掌握,自此宦官的勢力大張。永樂帝以後,朝廷內部互相傾軋,政權極不穩固,在這種情況下,宦官的勢力又進一步擴展,成為炙手可熱,甚至能決定國家命運的政治勢力。這個時期,宦官們的主要罪行,一是勒索賄賂,搜刮民財。如明英宗時的宦官王振,在他死後財產被沒收,有金銀六十餘庫,珊瑚六七尺者二十餘株。劉瑾受賄更多,地方官入覲,例索千金,有的至四五千金,地方人吏則需送賄二萬金。後來沒收劉瑾的財產,僅黃金就有1200萬兩,其他珠寶不計其數。投皇帝所好,誘使皇帝溺於淫樂,以求寵信,從而便於他們混水摸魚,這是這些太監的又一罪行。例如明武宗時有個宦官叫江彬,出身於北方萬里長城的宣府,他常對武宗談宣府有許多樂師和美女,偷偷地帶武宗至宣府,還在外搶掠民女,使宣宗沉湎於酒色,不理朝政。誘使武宗墮落至極的一個宦官劉瑾,他和另外七個宦官聯合起來為非作歹,荼害生靈,而被世人稱為「八虎」。他向武宗推薦鷹犬、女人、摔角等玩樂,使皇帝不理朝政,皇帝對國家大事的批示都由他擅自作主,行使管理天下的大權,但因為他是文盲,所以都將朝廷文件帶回家中,和他的妹婿及心腹們商量之後再寫批答,最後再交給被貶低職位而成為他的秘書的大學士修飾他們的那些俚俗拙劣的文句。三是殘害忠良以進一步把持朝政。例如在明成化年間,有個太監叫汪直的,本是瑤人,在戰爭中被俘被閹而到北京,做了內監。他精靈乖巧,得到萬貴妃和明憲宗朱見深的寵信,於是利用這種寵信建立了另一個秘密警察機關「西廠」,和「東廠」 相互傾軋,爭權奪利。他用一種叫「彈琵琶」的酷刑來陷害朝臣,一以排除異己,二以壯大自己的聲威,這種酷刑就是用鋒利的刀來剔活人的肋骨。《明史》記此刑時說:「琶者,錦衣酷刑也。骨節皆才解,絕而復生。」 他為了謊報軍功,還不斷地挑起外患,使邊防軍務陷於極度的混亂之中。更嚴重的是明熹宗朱由校執政時的魏忠賢。他年輕時本是個無賴,因為賭徒所逼,而自宮,萬曆年間中選入宮。入宮後和當時為皇長孫朱由校的乳母客氏私通,實際上可能是一種「對食」關系,即做沒有性交關系的夫妻,藉以自慰。客氏是朱由校對之很有感情的人,朱由校即帝位後,第一件事就是把她封為奉聖夫人。因為客氏的緣故,魏忠賢也一步步地得到寵信,熹宗即位不久,就叫他做司禮秉筆太監,不久又叫他掌管「東廠」,一下子變得炙手可熱了。魏忠賢得勢後,經常矯改中旨,傾害公卿,並和反對他的東林黨發生黨爭。當時,不容於東林的一些佞臣賊子都相繼依附魏忠賢,成為魏的「義兒」,其黨羽有「五虎」、「五彪」、「十狗」等,結黨以打擊東林,以後誣殺楊漣、左光斗等一批較為正直的大臣,對敢於向魏黨提不同意見的人施以酷刑,使朝廷中善類為之一空。他和客氏在後宮殺熹宗的選侍趙氏,幽禁裕妃張氏於別宮又進而殺之,氣焰囂張到了極點。同時他還發動「東廠」的特務對民間加強控制,只要聽到有人議論朝政和魏黨,就加以殺戮,一時弄得特務橫行,人人自危。魏忠賢後來又進爵為上公,氣凌君主,媚之者稱他為「九千歲」,還有人稱他為「九千九百九十九歲」,和「萬歲」只差一歲;還到處為他立生祠,可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連族中襁褓之中的幼兒也被封官位、爵位。魏忠賢和他的黨羽們的倒行逆施使本來已經腐朽的明王朝更加搖搖欲墜了,這就是歷史上所記載的「天啟亂政」。以後,到了無啟七年(公元1627年)八月,熹宗駕崩,崇禎帝朱由檢即位,十一月就宣布魏忠賢罪狀,迫使他自縊身死,後被戮屍,十二月,客氏被押入浣衣局,被活活打死;以後又追究魏黨,分六等定罪。此禍雖除,但明王朝已元氣喪盡,病入膏盲,不久就滅亡了。關於宦官,還有一個十分奇怪的現象是「宦寺宣淫」。
據史書記載,太監娶妻的不少。
如唐玄宗時的太監高力士,驚於刀筆吏呂言晤之女呂國妹的美慧,就娶她為妻。唐代宗時權傾一時的太監李輔國娶元擢之女為妻,元擢為此當了梁州刺史。五代前蜀主王建的兒子王衍在在繼承皇位以後,曾經和一個名叫王承休的太監之妻私通,這個太監竟因此而當上了天雄節度使。所以,《後漢書·劉瑜傳》說:「常侍黃門亦廣娶妻」。宦官在宮廷中的淫亂,也是史不絕書。最早的《詩經·小雅·巷伯》,有「萋斐貝錦」之嘆。《毛傳》乃雲:「是必有因也,自謂避嫌之不審也」,乃舉顏權之、魯男子為例。《鄭氏箋注》則雲:「此寺人被潛在宮中不謹」。這就是說宦者在宮中和宮女有不端的性行為。再如,漢朝的李延年一方面做漢武帝的男寵,另一方面又和宮女淫亂,民《史記·佞幸列傳》所雲:「李延年坐法腐……與之卧起,其貴幸埒如韓嫣也。久之,寢於中人亂。太監怎麼還有性能力,這是令今人費解的。從總的方面來分析,有些宦官還有性慾,還有一定的性交能力,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是因為閹割得不徹底,或閹割後有「再長」的現象。有的宦官在顯貴後千方百計地使「陽具復起」,此法究竟如何,令人已不了解了。另外,有的宦官雖然沒有性交能力了,但是本能的性慾求心理仍然存在,即所謂「跛者不忘其行,啞者不忘其言,聾者偏欲聽聲,盲者偏欲窺光」。同理,閹人還可能偏思情慾,從而宣淫,他們即使完全喪失了性交能力,也可能用手交、口交、工具交等方法來玩弄婦女,甚至對女子進行性摧殘以發泄性慾。後漢的宦者欒巴是中國歷史上記載的第一個「陽具復起」者。清代乾隆時有人向皇帝報告說:宦官雖已被閹割,但在很多情況下,被割掉的陰莖仍會長到需要再一次閹割的長度,並說明朝曾發生過太監和妃嬪間的丑聞,建議立即檢查宮中所有的太監,對又長出部分陰莖的太監再度「斬草除根」。乾隆準其所奏,結果很多太監又被迫進行另一次非人道的手術,有些人因而喪生。對宦官來說,殘余的性能力加上變態的性心理,再與權勢相結合,就會做出許多令人發指的壞事來。如《野獲編》「宦寺宣淫」條雲:允常為浙之寧海人,舉進士,為河南按察全事,微行民間,聞哭聲甚悲,廉知其女為閹宦逼奸而死,因聞之朝,捕宦抵罪。此洪武末年事。
景泰初元,大同右參將許貴奏:「鎮守石少監韋力轉,恨軍妻不與奸宿,杖死其軍。又與養子妻淫戲,射死養子。」 事下按御史驗聞。
元順元年,工部左侍郎霍 又奏:「力轉每宴輒命妓,復強娶所部女子為妾。
上怒,始遣人執之。
以上都是明朝發生的事情。太監不僅逼奸民女,而且奪妻殺夫,這除了說明他們專橫跋扈、無法無天外,也可以說明他們的淫慾熾盛,也可能還有一定的性能力。《野獲編》「宦寺宣淫」條又記載了有些完全喪失了性能力的太監也要玩弄婦女,並帶有性虐待、性摧殘的性質,例如:近日都下有一閹豎比頑,以假陽具入小唱穀道不能出,遂脹死。法官坐以抵償,人間怪事,何所不有?
「小唱」即雛妓,那個太監竟用一個假陽具強行塞進這個可憐的小姑娘的肛門(即「穀道」),把她活活地摧殘死了,這種慘絕人寰的事在古代並不是個別的。慘絕人寰的事不止於此。有些得勢的太監享盡人間富貴,卻因不能御女而憾恨,所以就千方百計地企求恢復性能力,為此什麼事都做得出來。明萬曆年間,有個叫高策的宦官去福建征稅,魚肉百姓。他為了恢復性能力,竟聽信了江湖術士所謂「童男的腦髓有效」的妄說,殺害了無數小孩,並食其腦髓,以致「四方失兒無算」①。據載,那個魏忠賢也曾殺過七個囚犯,吃了他們的腦髓,這真是太可怕了!到了清朝,一切都因襲明制,然而對於宦官卻一反明朝之所為,管束很嚴,例如宦官干預朝政者斬,宦官出京者斬。但是,宦官的活躍程度總是和一個朝代的腐朽以及社會的混亂程度成正比的,到了清末,太監又開始興風作浪了。在慈禧太後垂簾聽政時,太監安德海恃寵而驕,做了許多壞事,橫行勒索,無惡不作。有一次,他到了山東,搜刮百姓,被山東巡撫丁寶幀以「祖宗向有內監不許出京之戒」,此必冒充太監,把他抓來就地正法,慈禧來不及救,而且無話可說。據野史記載,在驗屍時竟發現安德海赫①《野獲編》「食人條」。然有陽具在,丁寶幀即以其他太監之屍作了替換,以遮慈禧之丑,所以慈禧後來不但不怪罪於丁,反而升了他的官。以後,慈禧又寵信太監李蓮英,他的權勢炙手可熱,勾結袁世凱,破壞「戊戌變法」,為虎作倀,推波助瀾,產生了十分惡劣的作用。據說他是閹割未凈之身,有人還向他進奉海腎等壯陽葯物。他在宮外有妻妾,而且有子女,不過表面上說都是領養來的。後來,太監小德張又受慈禧的寵信,並成為隆裕皇後的心腹。他權勢顯赫,有不少大臣竟和他拜把子。隆裕死後,他就告老離宮,最初住在北京永康胡同自己修的一所窮奢極侈的大宅里,過著大富豪的生活,後來又搬到天津的英租界去住,娶了好幾個老婆。有一次,他的一個小老婆受不了他的摧殘,跑到大津英租界的巡捕房去哭求救命,訴說在小德張家常受答杖和折磨,小德張賄賂了巡捕房,把這女子要了回去,重入虎口的命運是可想而知的。所幸,歷史上的這一頁已經永遠地翻過去了。

熱點內容
法律知識古樹保護 發布:2025-02-08 02:59:19 瀏覽:984
經濟法稅收試題答案 發布:2025-02-08 02:26:36 瀏覽:237
民法典的法治 發布:2025-02-08 02:17:37 瀏覽:688
廣東省生育保險條例2016 發布:2025-02-08 02:13:09 瀏覽:848
2016婚姻法第三者怎麼處理 發布:2025-02-08 02:05:07 瀏覽:524
江蘇省法律援助基金會 發布:2025-02-08 01:50:53 瀏覽:255
合同法債權規定 發布:2025-02-08 01:47:23 瀏覽:453
法治的精神方面是指 發布:2025-02-08 01:06:26 瀏覽:654
檔案法規檔案政策 發布:2025-02-08 00:26:39 瀏覽:335
道德經都 發布:2025-02-08 00:20:03 瀏覽: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