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義法官
A. 2019豫0181民初6783號案現在什麼情況
如為案件當事人,可以向承辦法官咨詢。
可通過撥打訴訟服務熱線12368向河南省鞏義市人民法院咨詢案件情況,及承辦法官聯系方式。
B. 我國有哪些父母虐童致死的案件
我國不僅有父母虐童致死的案件,而且還有很多。如果真的要一一列舉的話,上萬字都列舉不完。那麼我將選取其中一些比較典型的案例來回答答主的問題。
2017年1月,河南鞏義市魯庄鎮魯庄村4歲多的姚紫涵,被其親生母親虐打致死 。而這最令人可笑的原因竟然是,她的母親覺得她只跟奶奶親近而不跟自己親近。那講道理你出於嫉妒的話,難道不應該更加疼愛自己的女兒嗎?你卻將自己的女兒虐待致死。呵,多麼可笑啊。
以上這三件虐童致死案只是比較典型的案件,但是他仍然只是冰山一角,我有時候真的感到悲哀,如果不愛,請不要讓自己的孩子生下來。
C. 求一篇關於法庭文化建設的論文!
法院文化建設存在的不足、困難及對策
摘要:在全國法院文化建設的浪潮中,各地法院要怎樣努力才能進一步擴大法院文化建設的成果,真正立足本地實際、借鑒經驗、革故鼎新,發揮特色,把本地區法院的文化建設抓實抓好,從而真正打造好「法院文化」這一品牌,形成全國法院文化建設的大格局?本文試總結出全國法院文化建設共同存在的兩點宏觀不足和八點具體困難,並給出提綱式的對策,以期對各地法院文化建設有所裨益。
關鍵字:法院文化 不足 困難 對策
當前,隨著我國司法改革的不斷深入,全國法院各項工作的進一步推進,各地法院的文化呈現如火如荼之勢。在這種形勢之下,各級人民法院積極投身到法院文化建設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績,如河南鞏義、山東東營、上海等地,尤其是地處邊疆的雲南省高級人民法院所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值得借鑒。但是,全國法院文化建設工作與當前迅猛發展的形勢,與人民群眾的期望還存在很多不適應的地方:有的法院對文化建設重視程度不夠,缺乏有力的組織領導;有的法院文化建設缺乏主動,內容老套,毫無新意;有的法院對文化建設消極對待、引導不力…… 從總體上看,全國法院的文化建設還缺乏必要的統籌規劃,缺乏整體推進的意識,還處在各自為陣,法院文化建設如何多管齊下,突破「瓶頸」,值得我們的理論和實務界深思。
一、當前全國法院文化建設面臨的兩點宏觀不足
談到個體法院文化建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就必須從全國法院文化所共同面臨的問題談到,只有從宏觀上對法院文化建設有一個總的認識,才能夠避免「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的現象出現。筆者認為,當前全國法院文化建設存在歷史和現實兩個方面的困難。
歷史的困難在於:我們沒有真正的法院文化的歷史傳統。中國作為一個具有五千年封建文明的國家,創造了豐富的中華文明和華夏文化,與此同時,由於歷史的原因,中國也缺失現代法治的歷史淵源和積淀,到清王朝覆滅時,我國還沒有形成現代意義的法院,法院文化更是虛無飄渺。人治社會、儒家文化的浸染讓中國的法院文化在歷史的塵埃中喑啞無語。雖然建國後尤其是我國「以法治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等方略的適時提出,為法院文化建設鋪設了快車道,但是由於時間短、任務重以及當前外來思潮沖擊等因素的影響,我國法院文化建設依然任重道遠。
現實的困難主要來自法院內部:法院文化產生的土壤是法院,脫離了法院和法官來探究法院文化的不足,其結果必然是試圖在沙灘上建蓋堅固的大廈。首先,從法院的管理體制行政化問題上講,我國的司法管理體制很大程度上實行以行政權為核心的行政化管理體制。法官的管理仍然帶有很濃的行政色彩,姑且不論庭室領導的指令所蘊涵的強制物語權,單是法官的審判職稱的評定與行政職務掛鉤這一點,就值得質疑。在我國上下級法官遴選制度尚未真正建立的情況下,一名基層法院法官如果不擔任行政職務,那麼直到其退休也只能是一級法官。而直接進入高級法院、最高法院工作的年輕法官由於所處法院授予的行政職級的不同,可能很短的時間就能達到更高的法官等級。試想,在一個千軍萬馬擠行政職務這一「獨木橋」的法院,要試圖讓法官保持一個超脫、平和的心態來參與法院文化建設和司法精神的塑造必然是困難的。其次,從司法地方化的角度來看。由於地方行政掌控了法院的財物核撥等重要許可權,法院乃至法官的切身利益與地方利益就有了割捨不掉的牽扯,出現了法院很大限度依賴地方行政的危險。正是這種危險,導致全國各地出現了地方政府給法院分配招商引資指標、抽調法院法官參加計劃生育、烤煙生產等工作等怪現狀。再次,從法官的非職業化角度來說,法官之所以為法官,即是這一職業本身的特殊性所決定。遺憾的是,法官的非職業化現象仍然比比皆是:雖然《法官法》實施已整整十年,但是法官的審判津貼仍可望不可及,實踐中收入落後於工商、稅務等部門的公務員;法官職業保障並未得到真正落實,法官在辦案時稍有理解偏差,就會有很大的職業風險,例如廣東法院的法官莫兆軍被追究一案。法官的職業保障不到位,待遇的偏低,風險大,不足以使社會產生對法院的認同感,不足以形成法官職業本身的尊榮感,不足以吸引優秀的法律人才到法院工作,也就不足以產生我們期待以久的體現法律、法院、法官精神的優秀法院文化。
二、法院文化建設面臨的八大具體困難及對策
問題一:重物質文化建設,輕精神文化建設。
現象: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法院的物質文化建設搞得轟轟烈烈,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如積極爭取地方財政支持,加大審判法庭的建設、購置新的辦公設備,更新公務用車,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過去法院物質建設的落後現象。但是,很多法院正是在忙於改善物質條件的同時,卻忽視了法院的精神文化這一「軟實力」的建設,沒有深刻認識到精神文化建設的重要意義,認為精神是「花瓶效應」,是「務虛工程」,正是在這種錯誤思想的指引下,部分法院的法院文化建設了無蹤跡,造成法院、法官主流文化和精神的缺失。
對策:法院是社會正義的守護神,是社會糾紛的最終裁判者,難以想像沒有法院文化和法治理念的法院如何肩負起司法為民這一神聖職責。為此,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各個法院可以參照山東東營、上海等地文化建設的經驗,並結合自身的實際,為自己所用。在另一個方面,同樣是地處西部的雲南省高級人民法院,在法院文化建設的大潮中,積極整合資源,形成整體合力,從而達到法院文化建設的整體推進。雲南高院的主要做法是:從整體上策劃一個法院文化建設方案,由高級人民法院牽頭,成立雲南省法院文化建設領導小組,將各級法院的文化建設擬定一個實施綱要,指派各級法院由一名院領導具體負責,將法院物質文化建設制度化、規范化和科學化,實施法院建設物質與精神的良性互動,用外在動力對全省法院文化建設進行助跑,在短短大半年時間里,取得了《以法律的名義》專題片、《雲南高院賦》等一系列成果,掀起了全省范圍的文化建設高潮,完成在西部法院文化建設的系統性領跑和推進。
問題二:法官業績考評的不科學、不合理
現象:當前,部分法院法官的業績考評缺乏一個科學化、系統化的評價標准,法官的考核依然是按照公務員考核的「德、能、勤、績、廉」標准,但是在實際中,由於法官職業的特殊性,完全按照公務員考核的標准,還不能適應法院的工作考核效應甚至容易流於形式。這種考核標准,導致部分法官對無法不能對自己進行一個正確的定位,也不利於法院對法官進行一個正確的評價,而這種情況對法院文化的直接影響是法官對法院文化沒有積極性,缺乏基於法官尊榮感、自豪感而產生的原動力。
對策:當前,無論是西部地區還是東部法院的法官都面臨一個問題,這就是收入相對較低,工作壓力大。要注意法院考評機制的量化和細化,將傳統的「人管人」機制相「制度管人」的機制發展;要引導和培養法官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精神;要從肯定評價的前提定位出發激勵法官崇德敬業;要改「相馬」為「賽馬」,大膽獎勵那些公正廉潔、司法為民的、將法院文化精髓貫穿於日常工作中的法官,從而激發廣大法官參與法院文化建設的積極性。同時,西部地區法院又有其特殊性,由於地理條件的限制(例如雲南寧蒗等地有的地方辦一個案件要步行一個星期),單純用公務員考核標准或者要求象發達地區法官一樣用結案數等指標來考慮是不現實的。西部法官業績的考評應當借鑒發達地區的經驗,但是又要與本地實踐結合,積極建立一套符合本地法院審判工作和法官職業色彩的考評機制。
問題三:沒有明確具體的法院文化建設方向和目標
現象:明確法院文化的目標和方向,是法院文化的發展的前提。法院文化的建設毫無目標,沒有法院文化的科學定位,導致法院文化建設的隨心所欲和盲目混亂。
對策:當前,放眼全國法院文化建設成效明顯的法院,無一不是確定了明確發展目標。具體體現是根據本地的實際,總結出本院的預案訓和院賦,並在此前提條件下在指定具體的發展措施。如河南鞏義市人民法院提出了「忠誠、公正、奉獻;厚德、清廉;自律」的院訓。中國廣大地區同樣是一個具有豐富的文化底蘊,文化底蘊的深厚和廣大法官對法律的奉獻就是一個取之不竭的寶藏。問題的關鍵在於,我們要從法律、法院、法官的角度出發,從本地的實際出發,充分考慮廣大法官無私奉獻、公平高效的精神品質和群體精神,從而提煉出具有本地法院特色的法院文化目標,總結出溶匯著本地法院、法官熱情的院訓和院賦。
問題四:法院文化建設還沒有形成合力,長效機制尚未形成
現象:當前各地法院文化建設還存在剃頭挑子一頭熱的現象,還存在文化建設只是政治宣傳、綜合行政部門重視而審判業務部門不重視的現象。法院文化建設還不能做到多個部門形成合力,全體法官共同參與、長效建設機制共同構建的良好現象。審判人員中「合力」的文化建設意識還比較淡薄,認為只要把案件質量把好就是萬能的錯誤思想還在佔有很大市場。
對策:各省高院可以考慮組織一次專門的教育培訓活動,以引起全省法官的廣泛關注。各級法院黨組要做到充分動員,保證做到法院全員參與先進法院文化建設。法院黨組應當承擔起領導職責,充分發揮幹部管理部門、教育培訓機構、調研宣傳部門、行政管理部門、黨團組織的職能作用,發揮資深法官和高學歷人員的智力優勢和資源優勢,群策群力,使法院文化建設形成人員、制度等多種因素的合力,從而進一步構建起法院文化建設的長效機制。
問題五:法院的學習宣傳行政化、會議化和單一化
現象:法院的學習宣傳是法院文化建設的重要途徑之一。當前,部分法院的宣傳學習仍然停留在讀讀文件、開開例行會議等傳統的學習教育方面。這種方式的行政化、會議化和單一化,很難充分調動廣大法官參與法院文化建設的熱情,而這種方式最大的危險在於:可能將我們寄予極高期望的法院文化建設流於形式。
對策:學習宣傳是靠職業化、理性化、德性化內在心理主動勃發並促進升華的。為此,我們的法院文化建設在宣傳教育這一問題上,還要注意到:法官也是活生生的人,也有豐富的情感,我們不能將法官這一豐富的群體局限在僵化死板的模式中。所以,我們的法院文化建設的宣傳教育工作要做的有血有肉、生動活潑,學習可以是經典閱讀、電影觀看、攝影采風、法官沙龍、法官博客的方式,前兩年被稱為法制類影視精品的《大法官》,其成功的重要原因就是人物形象鮮活,事跡生動感人。總之,要從廣大法官最關心的問題著眼,從最貼心的事情入手,要最大限度地寓教於樂,最大限度地激發法官群體的活力,讓他們變法院文化建設的被動為主動。
問題六:法院文化和社會公眾的認可程度還有一定的差距
現象:由於社會公眾的整體素質、法院文化工作本身的缺位等復雜因素,法院的文化建設同社會公眾的認可程度還有一定的差距。這一現象,在偏遠地區尤為突出,很多群眾甚至一些領導幹部連法院本身的組成、職能等都還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至於更高層次的認識更是無從說起。雖然我們可以認為因為歷史、物質等條件的限制,導致公眾素質的不足,但是這畢竟也從另外一個角度凸現了當前法院文化建設任務的艱巨性。
對策:法院文化本身除了內部的文化特色,更重要的是法院文化的外部特色。所以,除了通過司法活動向社會公眾展示法院、法官的精神內涵和文化特質外,我們還要注重用多種方式向社會公眾進行展示和潛移默化的影響,使各地的法院文化成為當地精神的代表。如可以採取巡迴開庭、定期和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進行溝通,邀請市民參觀法院文化建設等方式,使社會公眾了解法院工作、支持法院審判並最終樹立法治理念。
問題七:法官的綜合素質離先進文化法院的要求還較遠
現象:先進的法院文化建設,必然要求有高素質的法官群體,由於條件限制,部分法院法官的綜合素質離先進法院文化的要求還較遠。具體表現在:各級尤其是西部法院的法官學歷層次還不高,法官斷層現象相當嚴重,部分基層偏遠的法院甚至出現只有幾名法官的現象;由於待遇偏低,許多大學畢業生不願到艱苦的法院工作,在職的工作人員通過司法考試,相當一部分選擇跳槽做收入較高的律師職業等,導致法院人才的大量流失;在職的部分法官有相當部分是部隊轉業、特殊時期招工招干進入法院,缺乏法律職業背景;法官續職培訓的機會較少,法律專業知識陳舊,其他領域的知識更是少得可憐,憑經驗辦案的人員大有人在。如此等等,形成法院文化建設的「瓶頸」問題。
對策:法院文化要抓好,法官的整體素質不容忽視,因為法官是法院文化建設的主體。為此,應當千方百計創造條件,制定政策,鼓勵法院法官積極提高整體素質。如:加大對中、基層法院的投入,改善法官待遇,暢通進人、出人的渠道,吸引優秀人才進入法院工作;加大培訓力度,使法官培訓系統化、深入化和制度化;鼓勵法官積極參加學歷考試和其他領域知識的學習;建立法官的逐級遴選制度,使這一方式成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良好制度;要以法律事業感召人,用法院的情感吸引人,用法院領導的人格魅力感動人。
問題八:部分法院的科技化、信息化程度較弱
現象:由於相對偏僻的地理位置和相對落後的經濟形勢,導致了部分法院的科技化、信息化程度較弱。由於信息資源的缺乏,一些法院的相當部分法官還停留在「低頭拉車」而不「抬頭看路」的落後狀態。許多法院沒有開通互聯網,相當部分的法官不懂電腦的運用,甚至在西部偏遠的法院,連電視的收看都還成問題,這在當今信息化的時代,對給拓寬法官的視野、增加法官的知識積累的要求造成了極大的障礙,也與法院文化建設的與時俱進的要求格格不入。
對策:加強信息化建設,提高法官的素質勢在必行。各地法院要積極爭取資金,加大法院基礎設施的投入,大力進行信息化建設。如:開通互聯網,實現法院內部的三級聯網;積極利用網路、電視、電台、報刊雜志等媒介,拓寬廣大法官的視野;建設好法院網等法院的對外網站,將法官的注意力充分吸引到上面來;定期和先進法院進行信息的交流。總之,要在創造條件的前提下,讓東西部法院法官充分享受到同樣的優勢資源,從而提高自身素質,達到法院文化所蘊含的要求。
總之,面對建設全國一流的法院文化的目標,我們相信:只要各地法院法官齊心協力,對症下葯,法院文化建設必將大有作為,打造出彰顯本地法院精神特質和現代司法理念的法院文化,建設者辛勤的汗水,一定會在中國這片神奇土地上澆灌出法院文化的燦爛之花!
D. 登封法院民事訴訟法官是誰
劉隆斐,男,漢族,1970年8月出生,河南省登封市白坪鄉人,本科學歷,中版共黨員。歷任權登封市人民法院民事庭副庭長,登封市人民法院執行二庭庭長,登封市人民法院執行局局長。現任登封市人民法院副院長、黨組成員、審判委員會委員。
王天朝,男,漢族,1968年3月出生,河南省登封市君召鄉人,大學文化,中共黨員。1990年進入登封法院工作,曾任登封市人民法院經濟法庭副庭長,審判委員會委員,違法審判審查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立案一庭庭長。現任民事第二審判庭負責人、員額法官。
劉舒力,女,漢族,1971年11月出生,河南登封市人,大學文化,中共黨員。1992年進入登封法院工作,1998年任命為初任法官。現任民事第二審判庭員額法官、員額法官。
李海霞,女,漢族,1982年7月出生,河南鞏義市人,大學文化,中共黨員。2005年進入登封法院工作,2008年任命為初任法官。現任家事審判庭負責人、員額法官。
楊軍獻,男,漢族,1976年8月出生,河南登封市人,大學文化,中共黨員。2005年進入登封法院工作,2008年任命為初任法官。現任民事審判第一庭負責人、員額法官。
其他請參考:網頁鏈接
E. 如何判定汽車銷售中的欺詐行為
經協商,約定價格為X元,車輛交付。後車輛在行駛過程中,出現離合器故障、發動機漏油、碳罐不能使用、隨車不帶千斤頂、電子扇不能運轉等故障。經檢驗,該車發動機不是日本原裝三菱機,而是東風二汽發動機。因退貨和賠償問題未達成一致,A以B公司在銷售過程中具有欺詐行為為由訴至法院,要求賠償。 A提供如下三份證據:第一,B公司宣傳單,上面印有「會員卡系列8.98萬元起,11.38萬輕松擁有三菱動力」,「主要配備三菱高效能2.4L電噴發動機」字樣,B公司予以承認。第二,車的方向盤及四輪軸外側均有三菱標志的照片。第三,銷售人員C的談話錄音及該錄音書面材料。該「談話錄音」中明確說明:「是日本原裝機器」,「絕對是三菱機器」,而且告訴A,方向盤上打的標志是合資標志,但主要是代表發動機的標志。C對此表示認可。 一審法院認為,B公司在向A銷售汽車時,隱瞞發動機生產廠家的真實情況,使A在購買車輛時,陷入錯誤認識而購買該車,故應認定B公司的行為系欺詐行為。 二審法院認為,A不能提供有力證據證明B公司存在欺詐行為,同時,從日常生活經驗和消費心理考慮,A作為一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如此大額的消費,其從選看車型直至交付車輛期間,應該查驗發動機,特別是對發動機上顯著位置標明的東風標志也應予注意,因此,對A主張欺詐的事實和理由不予支持。 說法 爭議焦點:B公司在銷售過程中是否具有欺詐行為 本案的爭議焦點在於B公司在銷售過程中是否具有欺詐行為。這是一個事實認定的問題,而決定這一判斷的因素除對證據的認識之外,其實還有判斷者的價值傾向。 關鍵是對現有證據的認識。二審法院在對上述三份證據逐一分析後認定,三份證據中的每一份都不能證明B公司在銷售中具有欺詐行為,甚至以證據三(C的談話錄音)沒有兩個以上無利害關系人作證,不符合《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六十五條「當事人以錄音、錄像等視聽資料形式實施的民事行為,如有兩個以上無利害關系人作為證人或者有其他證據證明該民事行為符合民法通則第五十五條的規定,可以認定有效」之規定為由而否定其證據效力。 證據評價:不能以其不合民事法律行為的形式要件而否定其證據效力 筆者認為,法院的證據評價過程存有不當之處。證據三要證明的並不是A與B公司訂立合同的事實,而是B公司銷售過程中的欺詐性陳述,所以法院以其不合民事法律行為的形式要件而否定其證據效力,明顯不是在對症下葯。此其一。 其二,將上述三份有機聯系的證據割裂開來逐一單獨評價,不符合認識事物的普遍規律。當事人所提供的每一份證據,只要符合客觀性、關聯性、合法性的要求,都會在一定的方面對其主張的事實加以印證。單獨的其中一份證據,可能只能證明要證事實的一個側面或一個部分,所以單看這份證據,可能並不會確信要證事實一定為真。但這並不表明法院可以就此否定該份證據的效力,如果這份證據證明到要證事實的一個側面或一個部分,而當事人提供的另外的與此關聯的證據可以證明到要證事實的其他側面或其他部分,或者這份證據尚不足以使法官的心證達到所要求的證明度,而當事人提供的另外的與此關聯的證據可以提升法官對要證事實的確信程度。所以法院要做的是綜合全部的證據認定事實。 其三,關於所提供的證據要達到何種程度或者要提供哪些證據才能讓法院確信要證事實為真的問題,當事人常常覺得困惑,或因持有不同的認識而不能服判。 經驗法則:法官對證據的評價過程受內在的客觀性制約 就本案而言,所涉及的是A所提供的三份證據能否證明B公司在銷售行為中具有欺詐行為。這個問題雖然是屬於法官心證的范疇,但並非不能檢驗、不能監督,因為法官對於證據的評價過程受內在的客觀性制約,這一內在的客觀性制約即為經驗法則。 首先,經驗法則作為人們一般經驗的歸納或抽象,由具體證據顯示出來的已知事實不過是同種經驗的又一例而已。法官從證據或已知事實出發選擇經驗法則必須受兩者之間這種內在聯系的制約。同時,運用特定的經驗法則在評價具體的證據並就要證事實作出判斷時,也必須受人們關於該經驗法則內容及蓋然性程度的一般理解所制約。 其次是左右事實認定的價值立場。二審法院認為A作為一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大額的消費中,應當有足夠的注意義務,從而否認B公司的欺詐行為。法院的立場很像龐德為我們描述的嚴格法階段的立場:凡成年人均須照顧好自己,他不應指望法律如父母般地給予保護。如果他做了一筆愚蠢的交易,他必須像個男人一樣去履行義務,他能抱怨的只有他自己。如果他欲有所為,那他就要睜開雙眼,面對風險而為之。社會生活發展到今天,這樣的觀念不能再被堅持已毋庸贅言。對欺詐的認定應當首先從欺詐主體的行為角度考察,不能以被欺詐人的抗欺詐能力來考驗整個社會對欺詐的承受力。在現實生活中,有關汽車的資訊比較復雜,汽車銷售公司一般都會聘用有專門知識的銷售人員進行銷售,而大多數人並不具備足夠的專業知識,只能依靠銷售商的宣傳、銷售人員的介紹和汽車的顯著標志來進行選擇,在此情形下,顧客的購買意願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其對銷售公司以及其銷售人員的依賴。本案中B公司的宣傳單和其銷售人員C積極主動地實施了欺騙性的宣傳和講解,導致A作出了錯誤的認識,如果因其沒有足夠的專業知識而判決B公司不成立欺詐,無疑是對不誠信行為的一種肯定,對顧客來說也是一種苛求。本案也讓我們聯想到常被曝光的房產銷售中常見的虛假宣傳,從理論上說此種宣傳單系要約邀請,不能作為合同約定的權利義務,但司法應勇於發現受騙者的救濟途徑,藉此杜絕該不誠信的行為。盧埃林說過,只有技術而沒有價值是罪惡。 (作者分別為鄭州市人民檢察院、鞏義市人民檢察院檢察官)
F. 債主收賬把欠賬人的車開走算違法嗎
債主收賬把欠賬人的車開走算違法行為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七十條規定,侵佔罪,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將代為保管的他人財物、遺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佔為己有,數額較大,拒不交還的行為。本罪的主體為一般主體,
凡年滿16周歲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構成本罪。本罪在主觀方面必須出於故意,即明知屬於他人交與自己保管的財物、遺忘物或者埋藏物而仍非法佔為己有。犯罪對象只限於三種財物:一是代為保管的他人財物;二是他人的遺忘物,遺忘物不等於遺失物,也不同於遺棄物;三是他人的埋藏物。
侵佔罪在中國刑法史上一直沒有明確的定義,就是在我國《刑法》第二百七十條第一款的規定中也沒有使用「侵佔」一詞。因而在確定侵佔罪概念之前,有必要對「侵佔」一詞進行分析,因為「侵佔」是侵佔罪罪名中的關鍵詞,它代表了侵佔罪的主要內涵。
將他人的遺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佔為己有,數額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6)鞏義法官擴展閱讀:
債主收賬把欠賬人的車開走違法案例:
這份判決書顯示,2014年5月和7月,經本案被告人張某介紹並作為擔保人,被害人趙某分別向崔某和袁某借款人民幣12萬元、20萬元。然而,趙某此後一直沒有歸還這兩筆借款。多次催債未果後,2015年7月3日,
被告人張某和債主袁某等人到趙某居住的酒店,由張某上樓,趁人不備將放在趙某駕駛員處的汽車鑰匙拿走,交給袁某的司機,隨後,袁某及其司機將趙某停放在辦公樓下的一輛無牌黑色賓士ML63越野車開走。
趙某發現車輛被開走後隨即報警,並電話聯系被告人張某,被告人張某承認是自己將車輛開走,但拒絕退還車輛。該車被袁某二人開到河南靈寶居住小區停放。同年11月,張某因涉嫌盜竊罪被警方刑事拘留。2天後,袁某向河南省靈寶市人民法院申請保全扣押該車。經鑒定,該車價值人民幣78萬元。
成都市雙流區人民法院一審認為,張某秘密竊取車輛雖是為了索取債務的合法目的,但是其手段具有非法性,主觀上有以非法手段佔有他人財物的故意,應視為具有非法佔有目的。張某竊取的車輛價值明顯高於債務數額,其在竊取車輛後也未及時實施實現債權的跟進行為,
而是在公安機關立案偵查幾個月後才由袁某將該車移送法院申請訴前財產保全,在這期間,公安民警多次聯系張某要求退還車輛,其明確表示拒絕退還,其佔有涉案車輛的非法性明顯。張某的行為已構成盜竊罪。
同時,張某盜竊被害人趙某車輛目的在於迫使其及時償還債務,並且其在盜竊車輛之後將開走車輛的事實及時告知了趙某,並明確表示其清償債務後即歸還車輛,其實現債權目的的正當性及事後的告知行為對之前的不法手段具有補救功能,
使其非法佔有不同於一般盜竊,所反映的行為的社會危害性大大降低,且涉案車輛已被追回並發還趙某,趙某也書面表示對被告人張某的行為予以諒解。故張某的行為雖構成盜竊罪,但鑒於犯罪情節輕微,不需要判處刑罰。
參考資料來源:新浪網-收不回欠款債主私自開走債務人汽車,一審被判盜竊罪
G. 陳智順 古人雲,行不更名,做不改姓,你誹謗別人和公司,為何不把你的真實姓名,電話,證據一並登出
原告嵩縣寶源礦冶有限公司、張志勤、李業雙與被告陳智順股權轉讓糾紛一案一審民事判決書當事人: 法官: 文號:河南省洛陽市中級人民法院 原告:嵩縣寶源礦冶有限公司。住所地:河南省嵩縣縣城建設路11號院。
法定代表人:李業雙,該公司股東。
原告:李業雙,男,漢族,1968年7月1日出生。
兩原告共同委託代理人:李茂林,男,1976年1月24日生。
原告:張志勤,男,1954年2月18日出生。
委託代理人:李茂林 基本情況同上。
委託代理人:劉偉,河南安多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陳智順,男,1963年4月22日出生。
委託代理人:陳三保,男,1977年10月15日出生。
委託代理人:趙兵,男,1979年12月1日出生。
原告嵩縣寶源礦冶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寶源公司)、張志勤、李業雙為與被告陳智順股權轉讓糾紛一案,於2009年元月19日向本院提起訴訟,本院受理後,依法組成合議庭,於2009年4月13日和2009年4月27日兩次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原告寶源公司、李業雙的委託代理人李茂林,張志勤的委託代理人李茂林、劉偉,陳智順的委託代理人金力軍在2009年4月13日參加了第一次庭審,後陳智順辭去了對金力軍的委託,又委託陳三保、李兵參加了第二次庭審。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告寶源公司、李業雙、張志勤訴稱:2006年7月7日寶源公司原法定代表人張志勤代表公司同被告簽訂《合同書》一份,約定被告向寶源公司投資2500萬元,被告可獲得寶源公司股東張志勤轉讓的15%的股份及李業雙轉讓的15%的股份,合計持有寶源公司的30%股份,合同簽署後,被告並沒有履約,經原告多次催促,於2006年10月27日張志勤代表寶源公司同被告簽訂補充合同,約定被告應於2006年10月至2006年12月15日期間分三批向寶源公司投資共計2500萬元,補充合同簽訂後,被告依然沒有履行合同,在原告多次催促下,被告要求原告先將股權轉讓。並口頭保證成為股東後一定履行出資義務。否則願意承擔一切法律後果,包賠一切損失。寶源公司經股東開會研究後,同意了被告的要求。2006年12月31日,原告李業雙和原告張志勤分別將各自持有的寶源公司15%的股份轉讓給了被告並辦理了工商登記手續,變更後寶源公司注冊資金總額不變仍為1000萬元。按照工商局的規定,被告作為新加入的股東,應按張志勤、李業雙所轉讓給其的股份,將相應的注冊資本金返還給二原告,被告要求原告張志勤、李業雙先簽署工商變更手續,並承諾股權轉讓後三天內返還原告張志勤,李業雙各150萬元,但被告至今未付。被告在成為寶源公司第一大股東及董事長後,依然沒有履行投資義務,在原告的多次催促下,僅於2007年7月10日向公司匯款100萬元,8月1日向公司匯款120萬元,9月17日向公司匯款30萬元,合計250萬元。再沒有其他投資,被告一直稱投資款馬上就到,要求公司保持穩定,員工正常上班,各項費用正常支付,從2006年7月至今,共計29個月,給寶源公司造成巨大損失,據初步計算,僅從2007年2月至2008年12月20個月間,由於被告投資未到位,就造成970萬損失。其中員工工資222萬元,購買設備違約金270萬元。經營管理費480萬元,兩年來有多個投資方欲投資寶源公司,但被告占據著公司最大股份,又是董事長,保持著對公司的控制權,其既不投資,也不將股權返回,惡意拖延,使其他投資方無法對寶源公司進行投資,造成巨大損失。故請求人民法院:1、解除原被告簽訂的投資合同;2、判令陳智順向張志勤返還陳智順在嵩縣寶源公司所持有的15%的股份;3、判令陳智順向李業雙返還陳智順在寶源公司所持有的15%的;4、判令陳智順賠償寶源公司直接經濟損失972萬元。
被告陳智順答辯稱:1、張志勤、李業雙不是適格原告,如果起訴其應分別立案,分別審理。2、答辯人投資不是250萬元,而是980萬元,在履行過程中,答辯人向張志勤個人帳戶打入500多萬元,剩餘錢沒有打入公司的原因是由於張志勤未通知公司私自將股份抵押轉讓,故要求查清事實,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經審理查明:2006年7月7日,張志勤與陳智順就河南省洛陽市嵩縣香春溝鉬礦的合作開發簽訂《合同書》一份,合同約定:陳智順負責提供人民幣2500萬元,按公司工程進度分期注入相關資金,新公司成立之時,陳智順即擁有寶源公司所屬的香春溝礦區的礦業權,同時擁有香春溝鉬礦區的礦業權,同時擁有香春溝鉬礦采礦過程中其他的礦物生產的收益權等,雙方所有權通過享有寶源公司股權體現。新變更後的寶源公司注冊資金1000萬元,共有五個股東組成,股權比例為陳智順30%,張志勤23%,嵩縣經濟投資公司22%,李業雙15%,趙秋軍10%,公司法定代表人和總經理由張志勤出任,董事長由陳智順擔任並指派人員作監事。2006年10月27日,張志勤作為甲方陳智順作為乙方雙方又簽訂了《補充合同》一份,約定:根據雙方2006年6月2日所簽訂合同,甲方已完成公司注冊及項目開工的准備工作,因時間發生變化的原因,現補充條款如下:一、原合同中乙方投入的資金有利潤後優先返還,時間由原來的200天改為150天,起始時間為乙方第一筆資金匯出。二、資金使用計劃改為2006年10月乙方需投入500萬元,11月15日前投入1000萬元,12月15日前投入1000萬元。2006年12月31日寶源公司的股東形成了股東會決議,決議變更了股東,並確認原股東張志勤出資380萬元,其中150萬元以貨幣150萬元一次性轉讓給陳智順並於2006年12月31日交割完畢,原股東李業雙出資300萬元,其中150萬元以貨幣150萬元一次性轉讓給陳智順,並於2006年12月31日交割完畢,並確定寶源公司股東嵩縣經濟投資有限公司出資220萬元占注冊資本22%,陳智順出資300萬元占注冊資本30%,張志勤出資230萬元占注冊資本23%,李業雙出資150萬元,占注冊資本15%,趙秋軍出資100萬元,占注冊資本10%,選舉陳智順、周亦農為公司董事,免去杜曉陽董事職務。當天又選舉陳智順為公司董事長,同時在2006年12月31日寶源公司進行了工商變更登記。2007年6月16日,陳智順向寶源公司出具《承諾書》一份,其上載明:根據陳智順與寶源公司所簽投資協議,因多種原因資金沒有按協議約定及時到位,為了不影響整個項目工程進展,陳智順願向鞏義張繼憲轉讓15%的股份,現因陳智順個人原因股份被凍結暫無法轉讓,由股東張志勤以個人股權作抵押,待本人股份解凍後即辦理轉讓手續,餘下15%股份應投入資金約1500萬元(實際金額待和財務對帳)陳智順保證在6月25日前將第一筆投資款匯入寶源公司帳號(不得低於500萬),餘款7月25日前全部匯入,如不能按時匯入全部投資款,剩餘股份全部轉讓給予新的投資方。對該《承諾書》上陳智順的簽名,陳智順否認為其本人所簽署。在陳智順申請對該簽名筆跡鑒定,本院司法鑒定技術處委託鑒定後,由於陳智順未能在指定時間到鑒定機構留取簽名樣本,致使鑒定無法進行,故本院司法鑒定技術處終結該鑒定。
原被告雙方對陳智順投資的數額及投資未到位所給寶源公司帶來的損失存在較大爭議。對於投資數額原告認可陳智順共投資250萬元,並提交了2007年7月10日、2007年8月1日、2007年9月17日陳智順分別向寶源公司的匯款單,金額分別為100萬元、120萬元、30萬元,陳智順稱除上述款項外,還向張志勤多次匯款合計共計900餘萬元,現有證據為712萬元,並提交了匯款單,原告對匯給公司的250萬元予以認可,除此之外的不予認可,認為該證據系復印件,同時稱上述單據上的款均匯到了張志勤個人帳戶,而張志勤與陳智順同時還共同投資了洛陽市洛銀商貿有限公司,即便有給張志勤匯款,也是履行雙方投資洛陽市洛銀商貿有限公司的款項。對此本院認為,由於陳智順提交的匯款憑證是復印件,況且從2007年6月16陳智順所出具的承諾書內容上看,其在2007年6月16日前尚未支付投資款,承諾匯出的第一筆款要在6月25日前匯出且要匯入寶源公司賬戶上,而從陳智順提交的匯款憑證復印件的內容看,匯款大部分發生在2007年6月16日之前,且匯入的都是張志勤個人帳戶,同時陳智順和張志勤還有洛陽市洛銀商貿有限公司的經濟往來,原告也對匯入張志勤賬戶上的錢作出了合理解釋,故此對陳智順的其它匯款憑證不予認可,綜上,應認定陳智順向寶源公司投資250萬元。
對於由於陳智順未投資到位所給寶源公司造成的損失問題,寶源公司提交了寶源公司與北京中水科工程總公司、河南地礦建設工程(集團)有限公司直屬鄭州公司、嵩縣電業局電力實業總公司、河南焦礦機器有限公司、浙江宇光真空電器有限公司、上海中發電力自動化有限公司、鞍山重型礦山機器股份有限公司簽訂的合同7份,證明由於投資款不到位,致使其與他人簽訂的合同違約,應當支付違約金,共計215萬元,同時提交了寶源公司帳目,證明其員工工資及管理費損失513.08萬元,對以上證據陳智順不予認可,認為與他人所簽訂合同是偽造的,且陳智順對此不知情,而且按照協議約定,超過30000元財務支出即要報陳智順書面同意,故對該違約損失不予認可,對於帳目顯示的工人工資及管理費損失,認為該損失與本案沒有聯系,不具有證據的三性,故不予認可。對此,本院認為,對於寶源公司提交的7份合同,陳智順雖然提出了異議,但沒有相應的證據,證明其是偽造的,故其辯解不能成立,本院對該7分合同予以認可,但寶源公司未提交其向合同相對人支付違約金的相關證據。對於寶源公司主張的工人工資及管理費損失問題,寶源公司提交了其公司的相關賬目及憑證,但未提交該部分費用的支出與陳智順不投資到位有必然聯系的相關證據。
本院認為:張志勤代表寶源公司與陳智順簽訂的《合同書》及《補充合同》是雙方當事人真實意思表示,且內容不違背法律法規的強制性規定,應為有效。按照合同約定在陳智順投入資金2500萬元之後,即成為寶源公司股東,佔有30%股份。但陳智順並未依約投資,而寶源公司在2006年12月31日進行了工商登記變更,工商檔案中的資料顯示張志勤、李業雙分別轉讓給陳智順15%的股份,陳智順擁有了寶源公司的30%股份。對於2007年6月16日陳智順出具的《承諾書》,雖然陳智順對簽名真實性提出異議,但由於陳智順在申請鑒定後,不提供自己的簽名樣本致無法完成鑒定,故應當認定該《承諾書》系陳智順所簽,系其真實意思表示,應為有效。由於陳智順仍未按其承諾如約投資,其行為已構成了根本性違約,使寶源公司得到投資抓住機遇迅速發展的目的不能實現,故寶源公司要求解除雙方投資合同的請求應予以支持,由於投資合同被解除,陳智順依據該合同取得的30%股份,應分別返還給張志勤、李業雙,同時寶源公司基於該合同所收取陳智順的250萬元,亦應返還給陳智順。對於寶源公司要求陳智順賠償損失的問題,雖然寶源公司提供了相應合同,但由於寶源公司並未提交其已實際支付該合同所約定的違約金等損害的證據,故其要求陳智順據此賠償的理由不足,不予支持。對於寶源公司要求陳智順賠償其員工工資及管理費損失的請求,因該損失與陳智順的投資是否到位沒有直接的因果關系,故本院不予支持。
綜上,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四十四條第一款、第六十條第一款、第九十四條第(二)、(四)項、第九十七條之規定,判決如下:
一、解除張志勤代表嵩縣寶源礦冶有限公司與陳智順2006年7月7日所簽訂合同及2006年10月27日所簽訂補充協議;
二、在本判決生效後十日內陳智順將其在嵩縣寶源礦冶有限公司的15%股份返還給張志勤,並協助辦理工商變更手續;
三、在本判決生效後十日內陳智順將其在嵩縣寶源礦冶有限公司的15%股份返還給李業雙,並協助辦理工商變更手續;
四、在本判決生效後二十日內嵩縣寶源礦業有限公司退還陳智順250萬元;
五、駁回原告嵩縣寶源礦冶有限公司其他訴訟請求。
本案案件受理費98120元,由寶源公司承擔48120元,陳智順承擔50000元。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接到本判決書之次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一式5份,上訴於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
審 判 長:劉雲峰
審 判 員:邢玉玲
代理審判員:黃義順
二00九年十二月十五日
書 記 員:陳秋紅
H. 鞏義古代有哪些為官的在任時清正廉潔的故事
陳壽:「三不喜」
良將不怯死以苟免,烈士不毀節以求生。——《三國志•魏書》
陳壽,字本仁,原籍江西新淦(今江西新干)人,因其祖父戌衛遼東,遂入籍寧遠。歷任戶科給事中、南京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陝西巡撫、南京刑部尚書等職。
早在他少年時期,有一次拾到金子,但他分文未拿,坐守一個晚上,終於將金子交還給失主。1472年,他考中進士,授官戶科給事中,從此登上官路,他一生做官四十年,直做到尚書,他都始終堅持清正廉潔,他有三不喜:一是不喜隨意彈劾官吏;二是不喜為子弟親友爭功或謀取好處;三是不喜金錢財物。
他初為官時任給事中,給事中是言官,糾劾百官是其分內的事情,可是陳壽卻從不彈劾朝廷官吏,他的這種做法讓人感到奇怪,他為此解釋說:「吾父戒吾勿作刑官,易枉人。言官枉人尤甚,吾不敢妄言也。」
弘治年間,他到陝西做官,當時的陝西地區經常遭到邊地少數民族的騷擾,他到之後,整頓了軍務,使地方上安定了下來,有一次,各部族首領率眾來戰,派出少數騎兵來誘敵,有些明朝將領不知道是計謀,准備出擊,陳壽卻不準,他獨自來到帳外,與數十名騎士坐在凳子上吃東西,敵軍見了,怕有埋伏,連忙退卻,陳壽乘機下令出擊,結果大獲全勝。當他向朝廷保捷報時,有人說讓他在捷報上寫下戰士的名字,他說:「吾子弟不事弓馬,安得以欺朝廷?」他的公正無私得到了將士們的擁護和愛戴。
陳壽從小便不愛財,至有守夜還金之舉,當官後不改初衷,清正廉潔到底,他當了右副都御史那樣的大官,因為得罪了專權的太監劉瑾,被命罰米二千三百石,布一千五百匹,陳壽平時清廉不取,除去俸祿外,一無所有,被命罰米布,貧苦不能償,只好上書自訴,劉瑾也知道他的清貧,只好免去了處罰。
陳壽自己從不愛財,同時他對貪污的官吏也敢於嚴厲懲辦,得到了老百姓的擁護,在他調任南京兵部侍郎時,在陝西要離開時,整整一天,車轎也沒能前進一步,史書上記載說,「軍民數千人,擁集撫台,泣留公(指陳壽)。公曰:君命也。出城之日,號呼之聲震地。」
陳壽為官四十年,為官清廉,家無余錢,以至於家貧無家可歸,只得流離失所,住所不蔽風雨,甚至在死後也無錢下葬。但他「三不喜」卻永遠的留在了後人的心中。
於謙:「要留清白在人間」
手帕蘑菇與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兩袖清風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入京》
於謙,字廷益,明代浙江錢塘(今杭州)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與岳飛、張蒼水並稱「西湖三傑」。他為官清廉,關心百姓,不畏強暴,剛正不阿。著有《於忠肅集》。
正統十四年(1449年),蒙古瓦剌部圍攻北京,在國家危難之際,他任兵部尚書,主持軍事,成為「救時宰相」。此後一直主持朝政。天順元年(1457年),「守門之變」後被害。
宣德初年,他受命巡撫按江西,他到任後,平反冤獄,打擊富豪,為民請命,安撫流離,政績卓著,很快便得到明宣宗的重視,親自手書於謙之名授與吏部,任命於謙為兵部右侍郎,巡撫山西、河南,當時他年僅三十三歲。
正統六年,於謙上書說:「現在河南、山西各自儲存了數百萬穀物。請於每年三月,令各府州縣上報缺糧的貧困戶,把穀物分發給他們。先給菽秫,再給黍麥,再次給稻。等秋收後還給官府,而年老有病和貧窮無力的,則免予償還。州縣吏員任滿應該提升時,儲存預備糧達不到指標的,不準離任。並命令監察官員經常稽查視察。」下詔令照此執行。河南靠近黃河的地方,常因水漲沖缺堤岸。於謙令加厚防護堤,計里數設置亭,亭有亭長,負責督促修繕堤岸。又下令種樹、打井,於是榆樹夾道,路上沒有乾渴的行人。大同單獨遠在邊塞之外,巡按山西的人難於前往,奏請另設御史管理。把鎮守將領私自開墾的田全部收為官屯,用以資助邊防經費。他的威望恩德遍布於各地,在太行山的盜賊都逃跑或隱藏起來。
於謙居官三十五年,一直兢兢業業,不貪私利,將一世清白留在了人間,深為後人稱頌。當時,官場腐敗,賄賂公行。尤其是英宗即位後太監王振把持朝政,勾結內外貪官污吏,擅作威福,大臣進京,必須饋送重金厚禮,否則後果難堪。然而於謙一身正氣,決不隨波逐流。他每次進京,只帶隨身行裝。好心人怕他遭殃,勸說:「你不帶金銀入京,也應帶點土特產品送一送啊!」他舉起袖子笑笑說:「我帶有兩袖清風!」於謙身居兵部尚書大任後,「口不言功」,「日夜分國憂,不問家產」,「所居僅蔽風雨」,常被「錯認野人家」。他曾作詩形容他的床「小小繩床足不伸,多年蚊帳半生塵」。他遭誣諂被殺,抄家時,竟「家無余資」。抄家者見正屋緊閉,還上了鎖,認為必是錢財藏其內,打開一看,原來都是皇帝賞賜的物品。
於謙死後,石享的黨羽陳汝言代任兵部尚書,不到一年,貪臟累計巨萬,英宗召集大臣去看,變了臉色說:「於謙在景泰受重用,死時沒有剩餘財產,陳汝言為什麼那麼多。」 石享低下頭不能回答,天順三年(1459年),石享被關進監獄,第二年死在那裡。天順五年,曹吉祥謀反全族被處死,於謙的冤案才真相大白。
他曾經在16歲那年,寫下了膾炙人口的《石灰吟》:
千錘萬鑿出深山,
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渾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間。
這正表明了他一生為官的原則:不與世同流合污,堅持自己的理想,清廉剛正,為國為民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孔子:「節用愛人」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論語•為政》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衛靈公》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年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始祖,被尊稱為「聖人」和「萬世師表」。
孔子自幼家境貧寒,3歲喪父,是母親顏氏將他撫養長大。後做小官,官職最高到主管魯國的司法,此後便周遊列國,晚年回到魯國,進行講學授徒,整理典籍,他的言論被其弟子收集於《論語》中。
孔子的思想精華在於「仁政」和「德治」即「節用愛人」。在《論語•述而》中記載:「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集中體現了其廉政思想。
孔子在《論語•學而》中說:「溫、良、恭、儉、讓」,把「儉」作為自己的人生態度之一。「節用」,即不奢侈,是指生活上革奢務儉,經濟上節約財政開支,寬厚民力,使民以時,不掠奪農民,獎勵生產等。「節用」的經濟思想也是治國施政的根本基礎,因為為政奢侈,必導致傷財,傷財必害民,故愛民必先節用。節用之後,實施仁政才會有豐厚的經濟基礎。「節用」是薄斂的前提,孔子反對官府對民眾過多的壓榨,要求他們「惠民」、「斂以從薄」,這樣百姓才能「近者悅,遠者來」,國家也才能「足食、足民、民信之」。
孔子認為,「君子不可以小知而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孔子指出,做官的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愛人」二字是孔子以德治天下廉政思想的高度濃縮。「仁者愛人」、「為政以德」,直接把「仁」與「愛」結合,反映了孔子要求執政者從自身做起的思想,「政者正也,子帥不正,孰敢不正」。孔子還具體指出了做官者應當具備的五種美德:一是施民以實惠而自己不貪求;二是使民勞作有度而不生怨言;三是行仁政;四是安泰自若而不傲慢;五是容貌威嚴但不讓人生畏。同時應該摒棄的四種惡政是:「虐、暴、賊、有習(小氣)」。
孔子的「節用愛人」思想是我國古代廉政思想中的寶貴財富,我國歷代廉吏無不以此為其廉政的基本出發點,極大地豐富了我國古代廉政思想的內涵,如「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曾激勵了許多從政者廉潔自勵,拒賄反貪,對後代臣民都產生了很大影響。
I. 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的機構設置
2001年機構改革來時,省委批准我院源設立19個內設機構,分別是:辦公室、政治部、立案庭、刑一庭、刑二庭、民一庭、民二庭、民三庭、行政庭、賠償辦、審監庭、執行局、研究室、技術處、法警總隊、行裝處、監察室、機關黨委、老幹部處; 2007年由於死刑二審案件需要開庭審理,增加刑三、刑四庭;2009年8月,省編辦又給了我們增加了立案二庭、審監二庭、法官管理處,執行局升格為副廳級,下設執行一庭、執行二庭、綜合處3個正處級機構;2012年7月份,增加了審判管理辦公室和減刑假釋庭;2014年2月又增加信訪局和少年審判庭,現在省法院機關實有內設機構27個,其中政治部、執行局為副廳級規格,下面分別設3個正處級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