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換法院
① 如果起訴法院不買賬,委託得有個律師交了錢不辦事,可不可以重新換個法院
起訴的法院是不能隨意更換的。只有受理的法院對案件沒有管轄權的才可以提出管轄權異議,由有管轄權的法院審理。
對於委託的律師,如果認為沒有盡到職責,可以與律師解除委託關系。
② 法官開庭後,還沒有下判決書,中途能不能換法官
如果法院的法官因為迴避事由可以由法院自行決定該法官迴避。如果原被告雙方對該法官提出迴避申請,法院根據情況可以更換法官,先前的程序有效,案件繼續審理。
③ 作為被告有權選擇換法院嗎
根據民事訴訟法,選擇向哪個有管轄權的法院起訴的主動權掌握在原告手裡,被內告沒有主動權。當然,無容論受理法院是否實際有管轄權,被告都可以在提交答辯狀的時候提出管轄權異議,從而打亂原告的訴訟策略。如法院 在受到你的管轄權異議後,法院會駁回原告的起訴或者將案件 移送有管轄權的法院,從這個角度看,被告有有限的權利
④ 案件正在執行中被告能換別的法院執行嗎
案件在執行過程中一般是不能隨便換執行法院的。對於已經生效的判決,誰審判,誰執行,哪能說換就換的。如果在執行過程中出現不可逆轉的原因可以暫時停止執行。如果確需其他機關(公安局、其它法院)協助執行,其他機關需協助。
⑤ 法院執行案件可以從一個法院轉移到另一個法院嗎
可以,對於已經受理的執行案件來說,如果該法院不具備管轄權,應該移送到有管轄權的法院執行。但是對於正在執行過程中的案件是不能隨便進行移交的,對於民事執行案件來說,可以在上下級人民法院之間移送。
法律分析
案件在執行過程中一般是不能隨便換執行法院的。如果在執行過程中出現不可逆轉的原因可以暫時停止執行。如果確需其他機關,如公安局、其它法院協助執行,其他機關需協助。民事執行案件可以在上下級人民法院之間移送。上級人民法院認為需要,有權執行下級人民法院管轄的執行案件,也可以把本院管轄的執行案件交下級人民法院執行。下級人民法院對其管轄的執行案件,認為有特殊原因不便或者不能執行,需要由上級人民法院執行的,可以在報請上級人民法院同意後移送上級人民法院執行。人民法院製作的發生法律效力並有財產執行內容的民事判決、裁定和刑事判決、裁定的執行案件,由製作該項法律文書的第一審人民法院管轄,即使該案經過第二審人民法院審理,或者依審判監督程序進行再審,該案的執行仍由原來的第一審人民法院管轄。發生法律效力依法由人民法院製作的具有財產內容的涉外執行的案件,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三十八條 上級人民法院有權審理下級人民法院管轄的第一審民事案件;確有必要將本院管轄的第一審民事案件交下級人民法院審理的,應當報請其上級人民法院批准。下級人民法院對它所管轄的第一審民事案件,認為需要由上級人民法院審理的,可以報請上級人民法院審理。
第三十九條 人民法院審理第一審民事案件,由審判員、陪審員共同組成合議庭或者由審判員組成合議庭。合議庭的成員人數,必須是單數。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民事案件,由審判員一人獨任審理。陪審員在執行陪審職務時,與審判員有同等的權利義務。
⑥ 如何申請不讓法院更換主審法官
你好,如果案件主審法官發生變化,一般來講是出現了法定迴避事由或者因主審法官個人原因等情況導致,對於因合理原因更換主審法官的情形,當事人是無法申請拒絕的。
⑦ 如果打官司,可不可以換法院
已經起訴了且法院已經受理了,你個人不可以申請換法院,但有法定情形法院可以決定移送給別的法院審理。
⑧ 是否可以更換執行法院
法律分析:可以。依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被執行人的財產在外地的,申請人可以向法院申請執行,然後由法院委託外地法院代為執行。被執行人或者被執行的財產在外地的,可以委託當地人民法院代為執行。受委託人民法院收到委託函件後,必須在十五日內開始執行,不得拒絕。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二百二十九條 被執行人或者被執行的財產在外地的,可以委託當地人民法院代為執行。受委託人民法院收到委託函件後,必須在十五日內開始執行,不得拒絕。執行完畢後,應當將執行結果及時函復委託人民法院;在三十日內如果還未執行完畢,也應當將執行情況函告委託人民法院。受委託人民法院自收到委託函件之日起十五日內不執行的,委託人民法院可以請求受委託人民法院的上級人民法院指令受委託人民法院執行。
⑨ 什麼情況下不能變更法院申請
法院變更承辦人的情況:
1、案件承辦人需要迴避;
2、案件性質特殊,需要指定分配給合適的承辦人;
3、案件情況復雜,需要重新確定更為合適的承辦人;
4、手動調整承辦人;
5、系統分配案件後承辦人不在崗。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四十四條
審判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自行迴避,當事人有權用口頭或者書面方式申請他們迴避:
(一)是本案當事人或者當事人、訴訟代理人近親屬的;
(二)與本案有利害關系的;
(三)與本案當事人、訴訟代理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對案件公正審理的。審判人員接受當事人、訴訟代理人請客送禮,或者違反規定會見當事人、訴訟代理人的,當事人有權要求他們迴避。審判人員有前款規定的行為的,應當依法追究法律責任。前三款規定,適用於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
⑩ 開庭的時候可以不可以重新換法官
如果當事人認為法官不適合審理該案件,可以申請迴避。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七條規定,開庭審理前,書記員應當查明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是否到庭,宣布法庭紀律。
開庭審理時,由審判長核對當事人,宣布案由,宣布審判人員、書記員名單,告知當事人有關的訴訟權利義務,詢問當事人是否提出迴避申請。
第四十四條規定, 審判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自行迴避,當事人有權用口頭或者書面方式申請他們迴避:
(一)是本案當事人或者當事人、訴訟代理人近親屬的;
(二)與本案有利害關系的;
(三)與本案當事人、訴訟代理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對案件公正審理的。
審判人員接受當事人、訴訟代理人請客送禮,或者違反規定會見當事人、訴訟代理人的,當事人有權要求他們迴避。
審判人員有前款規定的行為的,應當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前三款規定,適用於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
第四十五條規定,當事人提出迴避申請,應當說明理由,在案件開始審理時提出;迴避事由在案件開始審理後知道的,也可以在法庭辯論終結前提出。
被申請迴避的人員在人民法院作出是否迴避的決定前,應當暫停參與本案的工作,但案件需要採取緊急措施的除外。
第四十六條規定, 院長擔任審判長時的迴避,由審判委員會決定;審判人員的迴避,由院長決定;其他人員的迴避,由審判長決定。
第四十七條規定,人民法院對當事人提出的迴避申請,應當在申請提出的三日內,以口頭或者書面形式作出決定。申請人對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決定時申請復議一次。復議期間,被申請迴避的人員,不停止參與本案的工作。人民法院對復議申請,應當在三日內作出復議決定,並通知復議申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