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參議院和最高法院
A. 美國的眾議院、參議院、國會相當於中國的什麼機構
美國的眾議院、參議院、國會與中國制度不好比較。美國是總統制聯邦制,而我國是一元制,這兩者比較給不出好回答。
美國是資本主義社會,所實行的制度是總統制聯邦制。它的含義是三權分立,國會、總統、最高法院。他們將美國的立法權、行政權、司法權分別掌管。而要細分,這三者里總統權力最大。
國會分參議院和眾議院。而參議院和眾議院的選舉,充分顯示資本主義的懦弱性和妥協性,體現了大洲和小洲之間相互的妥協。
(1)美國參議院和最高法院擴展閱讀
1、美國參議院和眾議院組成美國國會。國會只是三權鼎立中的其中一部分。切記不可把概念混淆。
2、參議院和眾議院的權力又各有不同。他們所代表的利益階級也不同。
3、而我國作為一元制度,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為最高權力機關。任何事情決策都要經過他來決定,司法機關、行政機關、主席都由他來決定。
所以綜上沒有可比性。
B. 美國參眾兩院分別管什麼那個級別高相當於我國什麼部門
美國的眾議院、參議院、國會與中國制度不好比較。美國是總統制聯邦制,而我國是一元制,這兩者比較給不出好回答。
美國是一個資本主義社會,實行的是總統制聯邦制。它意味著三權分立,國會,總統,最高法院。他們劃分了美國的立法權、行政權和司法權。在這三個中,總統的能量最大。
國會有兩個議院:參議院和眾議院。然而,參議院和眾議院的選舉顯示了資本主義的懦弱和妥協,顯示了各大洲和小國之間的妥協。
(2)美國參議院和最高法院擴展閱讀:
1、 美國參議院和眾議院組成了美國國會。國會只是三個權力之一。記住不要混淆概念。
2、參議院和眾議院的權力不同。他們還代表了不同的利益階層。
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中國的單一制,是最高權力機關。所有的決定都由他做出,包括司法、行政和總統。所以沒有可比性。
C. 美國最高法院的權利包括
美國最高法院的權利包括:
對州最高法院或聯邦上訴法院審理的案件,有權就內法律問題進容行復審;有權頒發調審令,調審下級聯邦法院或法院審理的案件。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還擁有司法審查權,審查聯邦或州的立法或行政行為是否違憲。不論是初審案件,還是復審案件,都是終審判決。
(3)美國參議院和最高法院擴展閱讀:
自羅斯福新政後,總統向美國最高法院提名本黨的大法官,已經成為美國「活憲法」的現代機制,正是通過司法任命,最高法院才可以同全國性的政治過程保持著溝通。
美國憲法才能夠在文本不變的前提下不失其與時俱進的生命力。但如果在黨爭激烈時,某個關鍵的大法官席位發生空缺,新任命可能改變最高法院的力量均勢。
這時的司法任命就承擔了此機制理論上無法承受的重負,極易發生病變。斯卡利亞的身後之事就是最好的例證。也正因此,波斯納認為,美國最高法院不僅是一家政治的法院,而且還蛻變為一家政治化了的法院。
D. 美國的參議院和眾議院各自的職責是負責什麼
美國眾議院為美國國會兩院之一,另一院為參議院。
1、眾議院的職責。
1)眾議院也有其獨有的權力:倡議歲入法案之權、彈劾政府官員、以及在選舉人團僵持不下時選舉總統。然而,所有這些權力都可由參議院反制(counter-check)。參議院一般較眾議院及眾議員更具威望。參議員任期較長、人數較少、且(多數情況下)較眾議員代表更多的選民。
2)憲法規定總統僅可在得到參議院『建議與認可』後任命人事與簽訂條約。眾議院在這兩項程序中並無憲法上的作用。所以參議院的權力較眾議院為廣泛。
3)在美國憲法第十二修正案中,眾議院有權在沒有總統候選人取得選舉人團多數支持的情況下,推選總統。第十二修正案要求眾議院自選舉人團得票數最高的兩名候選人中選出一名。
2、眾議院的職責。
1)憲法規定總統僅可在得到參議院『建議與認可』後任命人事。須得參議院認可的政府職位包括內閣閣員、聯邦行政部門首長、大使、最高法院大法官與聯邦法院。
2)參議院可通過法律,授權行政部門不經參議院同意任命較次要的人事。通常來說,人事提名案是參議院委員會最優先進行聽證的主體。委員會有可能阻擋人事提名,但相當少見。人事案由參議院全體審議。多數任命案會得到通過,駁回內閣人事案特別少見。(美國歷史上僅有九次人事任命案遭徹底駁回)
延伸:
1、眾議院一般被認為較參議院更具黨派色彩。憲法制定者中有很多人企圖讓參議院(一開始是由州議會選舉)成為公民直選的眾議院的制衡機構。於是「建議與同意」權(如批准條約的權力)授權僅由參議院單獨行使。
2、參議院公認較眾議院更為審慎;參議員名額較少且任期較短,容許學院派看法與黨派之見,較眾議院更易自外於公共輿論。參議院擁有若干表列於憲法而未授予眾議院的權力。其中最重要的是,美國總統批准條約或任命重要人事時,須"采酌參議院之建議並得其認可"(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
參議院和眾議院的區別:
1、委任方式不同。
參議院由各州自行選舉,每州不論大小各選出兩名參議員,現在參議院由100名參議員組成。參議院議長由美國副總統擔任,但他只是主持會議,沒有投票權,只有當投票結果為雙方相等時,他才有權將自己的一票投到自己認為合適的一方。
眾議院議員總數為435名,由根據人口密度劃分的國會選舉區選舉各自的議員,保證每位議員的選區人口總數近似,不足一個選區人口的小州,起碼也要有一位眾議員。每十年經過人口普查,確定一次選區劃分。眾議院自行選舉議長。
2、任期不同。
每位參議員的任期為六年,但每兩年選舉一次,每次選舉要有1/3參議員被重新選舉。從第一屆選舉時,就規定出有1/3是任期兩年;1/3任期四年,1/3任期六年,以後就都為任期六年。
眾議員任期兩年。另外還有沒有投票權的海外領地代表,包括華盛頓特區、關島、美屬維爾京群島、美屬薩摩亞和波多黎各。其中只有波多黎各的代表任期4年。
3、資格不同。
參議員的資格是必須年滿30周歲,具有美國國籍必須超過9年,選舉時必須是選舉州的居民。
眾議員的資格是必須年滿25周歲,具有美國國籍必須超過7年,選舉時必須是選舉區的居民。
E. 美國國會,白宮,最高法院之間的關系是什麼
相互關系:
美國國會,白宮,最高法院之間的關系充分體現了三權分立的思想,白宮受限於美國國會,而美國國會又受限於最高法院。
關系詳情:
國會:行政官員與法官的薪金由國會所決定,但國會不能增加或減少總統的薪金,或減少法官在其任期內的薪金。國會亦會決定其議員的薪酬,但是美國憲法第二十七號修正案限制了國會議員薪酬增加的生效期,議會薪酬增加的議案要在下屆國會選舉時方才生效。
眾議院擁有彈劾行政官員與法官的權力;參議院則負責覆核所有的彈劾提議。值得注意的是參議員與眾議員並不當為文官:其並不可作為彈劾的對象(若參眾兩院的議員有三分二或以上要求某議員退任,則沒問題)在眾議院只要有過半數支持便可通過彈劾議案,但此議案要經由參議院再作議決,並要獲得三分二支持方可生效。若官員被定罪,則會自動離任。在彈劾過程里除移除其職位或阻止其轉職外,並沒有其他懲罰,但其所犯罪行則會在彈劾後作出審訊並處罰。
國會負責審查行政部門的組成。若在選舉團制度下沒有一位總統候選人獲得過半數支持的話,則眾議會負責在票數最高的三位候選人中選出一位任總統(這是根據美國憲法第十二號修正案所定立)。而副總統則由參議院在最高票數的兩位候選人里選出。當副總統職位出缺時,總統可在得到參眾兩院同意後委派新人選。此外,總統若要任命內閣官員、駐外大使與其他行政官員,則必要取得參議院的建議與認同。當參議院休會時,總統可以不經確認程序作出暫時委派,稱為「休會任命」。
國會與總統亦可影響司法部門的組成。國會可以成立次級法院並擁有獨立司法權。此外,國會負責限製法院組成人員的數量。法官則由總統在聆聽國會建議並獲得其認同後指派。
總統:美國總統可以通由行使議案否決權來控制國會,但參眾兩院若各有三分二的票數反對該否決,則這議案否決權便沒效。當參眾兩院無法為休會期作出結論時,總統可以作出安排。參眾兩院或任何一院皆有可能會被總統命令召開緊急會議。而副總統是參議院的主席。
正如上述所言,總統可以在聽取參議院的建議與取得其認同後任命法官。其亦可頒布特赦或緩刑令。其特赦令不用經過國會審核,亦不用得到被授予者同意。
美國總統亦是美國陸軍與海軍的總司令。
法院:法院通由司法審查權來控制行政部門與立法部門。這個慨念並沒有寫進憲法里,但卻是眾多憲法草擬者的設想(如聯邦主義議文集也曾提及)。在「馬伯里訴麥迪遜案」(Marburyv.Madison)一案里,最高法院定立了運用司法審查權的前提,雖然如此,部份人仍然對此持有反對意見,認為此權力是為了政治目的,但在特定情況下的政治現實卻詭異地限制了反對意見,而此法律先例並且定立了法院可以宣告國會通過的法律違憲的權力。(詳情可參看美國司法審查權之探討)
一個常見的誤解是最高法院為惟一的法院可以對法律的合憲與否作出判決;其實即使是次級法院亦可運用此權力。但只有最高法院的決定對聯邦具有約束力。上訴法院的決定只適用於該上訴法院的司法管轄區。
美國最高法院院長在總統被彈劾期間會在參議院里任議會主席。然而參議院的規則並沒有給予議會主席很多權力,所以最高法院院長在這里的角色只是較為無足輕重的。
美國國會擁有惟一的立法權力。在不授權原則下,國會不會在其他機關委派任何立法代表。
美國總統擁有行政決策權,其主要職責為「監督法律之忠實執行」。
司法權為審判案件與爭論的權力;其由美國最高法院與由國會隨時下令設立的次級法院所有。其法官必須由總統在經由聽取國會建議與獲得國會同意後所委派,其職務為終身制,並會獲得足夠的超時工作補償。如果一個法院的法官並不具備這樣的性質,該法院則不能運行美國的司法權。可以運行司法權的法院則稱為「憲政法院」。
F.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的法官權利
法律分析:美國大法官(Chief Justice of the United States)是美國聯邦政府司法部門的領袖,並主管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是美國最高司法官員,領導最高法院的事務並在彈劾美國總統時主持參議院。同時,按近現代傳統,大法官還主持美國總統的宣誓儀式,但這樣的做法沒有《美國憲法》和任何法律作依據。
法律依據:《美國憲法》 第一條 參議院獨自擁有審判一切彈劾案的權力。為此目的而開庭時,全體參議員須宣誓或作代誓宣言。合眾國總統受審時,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主持審判。無論何人,非經出席參議員三分之二的同意,不得被定罪。
G. 美國國會,參議院和眾議院有什麼不同
這三者在本質上確實有著很大的不同,接下來我將從“議員的來源和選區”、“議員的任期”和“立法權與三權制衡”這三個方面來簡單羅列一下,從而用來區分這三者之間的不同!
一,議員的來源和選區美國眾議院現共435席,基於各州的人口劃分選區,並定期參照人口普查結果重劃選區,鑒於很多州實在人口稀少,甚至未達到推舉1名眾議員的選民基數,法律依然保障至少每州有1名代表。美國參議院現共100席,每州均分2席,參議院(Senate)承襲“元老院(Senatus)”之名,其實遠比元老院或者英國上議院更具有政治上的制衡力。雖然目前參議員已經普選產生,但是與早期通過州議會選出相一致,他們既是州代表,也是選民的代表。
國會由經直接選舉產生的參議院議員與眾議院議員組成,每個議員代表其選區內的選民,但是作為一個整體,國會議員代表整個國家的選民,通過立法來規范政府與人民的行為。 我這樣羅列出三者的區別,大家應該都可以理解吧?
H. 參議院和眾議院的區別在什麼地方
參議院和眾議院是美國立法機構國會的兩院,主要在人數、職能、起源方面有區別。
一、人數不同
1、參議院
參議院全院員額為100名議員。參議員任期六年,相互交錯,故每隔兩年改選約三分之一的席位。
2、眾議院
院內議員總數經法律明定為435名。眾議員任期兩年,無連任限制。眾議院議長由議員選舉產生,傳統上為多數黨之領導人。
二、職能不同
1、參議院
憲法規定參議院有批准條約、批准或者拒絕批准總統提名的大使、最高法院法官,以及其他執行部門官員、在總統及下屬官員被彈劾時進行審判等職權。
2、眾議院
眾議院中擁有最多數席位的政黨稱之為多數黨;次多者為少數黨。議長、委員會主席與其他院內職位通常由多數黨議員擔任。眾議院各委員會(及其下的屬附委員會)有多項職能,包含法案復議與監督行政部門。委員會的各成員由眾議院全院正式任命,但其人選實際上由政黨產生。
三、議員資格不同
1、參議院
美國憲法第一條第三款所設立的參選參議員席位三項資格限制是:須年長於30歲、至少在過去九年為美國公民、並且須(在選舉開始時)為其所代表的州之居民。對有意角逐成為參議員者,其年齡與公民權上的資格限制嚴格於欲參選眾議員席位者。
2、眾議院
憲法第一條第二款設立三項成為國會代表的資格:須年滿廿五歲,須為美國公民七年以上、必須(於選舉日前)為所代表州之居民。然而,並不要求議員須居住於其選區。眾議員在年齡與公民權的資格限制上較參議員為寬松。
四、議員選舉程序不同
1、參議院
參議員一任六年,其任期交錯,故每兩年有約三分之一的席次改選。任期交錯安排讓任一州的兩名參議員不會在同一場大選中相互競逐。參議院改選在十一月的第一個星期一之後的第一個星期二舉行,選舉日與眾議院改選在同一天。每一名參議員由其所代表的州之全體州民選出。
2、眾議院
眾議院席位之分配以各州人口數作基礎,以每十年舉行一次的人口普查為依據。但各州至少要有一名代表。美國憲法中唯一規定眾議院席次數的條款是,選民比例不可多於每三萬人一名議員代表。
I. 美國總統,議會(參議院,眾議院),最高法院的制約關系(最好是圖例+文字)
美國根據孟德斯鳩學說,確立三權分立政體。
1美國總統為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是美國最高禮儀代表和最高行政長官以及武裝部隊最高司令,擁有行政權,統帥全國軍隊。
2美國國會為立法機構,其首腦為國會議長。擁有立法權,掌握全國財政。
3最高法院為司法機構,其首腦為聯邦首席大法官。擁有檢查、審判權。
三者關系:1總統可以向國會建議立法,總統委任聯邦首席大法官,總統可以否決國會通過的法案,可以對冒犯(禮儀上)美國的罪行赦免懲處。2國會為行政部門撥款,國會為司法部門撥款(注意這是極為重要的,美國國會掌握著財政大權,這就從實際上制衡了實力最為強大的行政部門,這是絕對切實的制約,而不是僅存於理論上的),同時,可以推翻總統的否決;3司法部門經過審查可以宣布國會的立法違憲,可以宣布總統或政府行為違憲,可以設立或取消較低級聯邦法院。
本人是西北大學考古系研究生,擁有歷史學碩士以及考古學學士學位,以後此類問題可以一對一進行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