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對象
1. 人民法院刑事審判監督的對象包括國家
法律分析:提起刑事審判監督程序的主體有:1、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2、各級法院;3、各級檢察院。依據刑事訴訟法的規定,申訴是對判決或者裁定不服,所以申訴的對象是已經發生效力的判決書或者裁定書。根據相關法律規定,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檢察院提出申訴,但是不能停止判決、裁定的執行。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二百五十二條 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檢察院提出申訴,但是不能停止判決、裁定的執行。
第二百五十三條 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的申訴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重新審判:(一)有新的證據證明原判決、裁定認定的事實確有錯誤,可能影響定罪量刑的;(二)據以定罪量刑的證據不確實、不充分、依法應當予以排除,或者證明案件事實的主要證據之間存在矛盾的;(三)原判決、裁定適用法律確有錯誤的;(四)違反法律規定的訴訟程序,可能影響公正審判的;(五)審判人員在審理該案件的時候,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
2. 人民法院刑事審判監督的對象包括哪些
法律分析:具體包括以下四個方面:1、刑事立案監督。一是對應當立案而不立案的監督,如針對以罰代刑、漏罪漏犯、立案後違法撤案等現象的監督;二是對不應當立案而立案的監督機制,如針對出於地方保護、部門保護等目的違法立案的監督;三是建立和完善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有效銜接的工作機制。2、偵查活動監督。一是對偵查活動中刑訊逼供、暴力取證等違法行為進行查處,健全排除非法證據制度;二是對偵查機關採取的強制性偵查措施及強制措施的監督;三是防止錯誤逮捕、起訴以及遺漏犯罪嫌疑人或罪行的監督。3、刑事審判監督。一是對審判程序違法的監督;二是對審判監督薄弱環節的監督,;三是對不服人民法院生效裁判申訴案件的監督;四是對死刑案件審判活動的監督。4、刑罰執行和監管活動監督。一是對違法延長羈押期限的監督;二是對刑罰執行活動的監督;三是對違法監管活動的監督;四是對執行死刑活動的監督。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 第三十六條 各級人民法院設審判委員會。審判委員會由院長、副院長和若干資深法官組成,成員應當為單數。審判委員會會議分為全體會議和專業委員會會議。中級以上人民法院根據審判工作需要,可以按照審判委員會委員專業和工作分工,召開刑事審判、民事行政審判等專業委員會會議。
3. 人民法院刑事監督的對象
法律分析:是指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監察機關所監察的組織和個人。監督對象包括四部:1、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公務員。2、國家行政機關任命的其他人員。3、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公共事務管理職能的組織及其從事公務的人員。4、國家行政機關依法委託從事公共事務管理活動的組織及其從事公務的人員。
法律依據:《行政監察法》 第二條監察機關是人民政府行使監察職能的機關,依照本法對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公務員和國家行政機關任命的其他人員實施監察。
4. 孩子在法院的對象家裡不給撫養費怎麼辦
不給孩子撫養費法院找單位,被執行人應當積極聯系人民法院或權利人,積極協商撫養費相關事宜,並提出求不再聯系單位的請求。根據相關法律規定,被執行人拒不履行撫養義務的,人民法院可依法採取強制措施。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五條
離婚後,子女由一方直接撫養的,另一方應當負擔部分或者全部撫養費。負擔費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長短,由雙方協議;協議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決。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婚姻家庭編的解釋(一)》第六十一條
對拒不履行或者妨害他人履行生效判決、裁定、調解書中有關子女撫養義務的當事人或者其他人,人民法院可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一條的規定採取強制措施。
5. 報考法院對象不能是律師
不是。
即「配偶從事律師職業的人員不得報考法官助理職位。」也就是說,假如配偶一方是律師,則另一方是不可以報考法官助理職位的。假如夫妻一方是律師,並不是說不允許另一方報考法院系統,只是限定另一方不得報考法官助理職位。在符合其他條件的前提下,還是可以報考法院系統的非法官助理職位或者其他公務員崗位。
報考者不能報考與本人有應迴避親屬關系的公務員所在的同一招錄機關或用人單位,不能報考錄用後即構成公務迴避情形的機關(單位)或相應職位;還有法律法規規定不得錄用為公務員的人員,不得報考。
6. 人民法院刑事審判監督的對象包括國家機關
法律分析:民事裁定是指人民法院在審理民事案件和執行民事判決的過程中,對程序上應解決的事項依法作出的判定以及對個別實體問題所作的權威性判定。民事裁定主要涉及當事人訴訟程序方面的權利義務,一般不涉及當事人的實體權利義務,目的是清除訴訟中的障礙,推進訴訟進程。民事裁定除法律明文規定準許當事人上訴的以外,一般不準許上訴,裁定書一經送達即發生法律效力。依據民事裁定適用於民事訴訟中的審理階段和執行階段來劃分,民事裁定可分為兩大類:一是審理類民事裁定;二是執行類民事裁定。這兩類裁定有明顯不同的作用和特點,審理類民事裁定作用,主要是解決審理中的程序性事項以及雙方當事人依照人民調解法等法律達成調解協議後申請人民法院司法確認問題,對當事人爭議的實體問題不作出評判和處理,具有組織性、程序性特點。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 第二十三條 中級人民法院審理下列案件:(一)法律規定由其管轄的第一審案件;(二)基層人民法院報請審理的第一審案件;(三)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的第一審案件;(四)對基層人民法院判決和裁定的上訴、抗訴案件;(五)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提起的再審案件。
7. 人民法院刑事審判監督的對象
法律分析:依據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可知,申訴是對判決或者裁定不服,所以申訴的對象是已經發生效力的判決書或者裁定書。審判監督是維護司法公正、公平的重要手段,而審判監督有類型有很多,案件當事人申訴就是其中之一,當事人申訴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檢察院提出。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二百五十二條 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檢察院提出申訴,但是不能停止判決、裁定的執行。
第二百五十三條 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的申訴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重新審判:(一)有新的證據證明原判決、裁定認定的事實確有錯誤,可能影響定罪量刑的;(二)據以定罪量刑的證據不確實、不充分、依法應當予以排除,或者證明案件事實的主要證據之間存在矛盾的;(三)原判決、裁定適用法律確有錯誤的;(四)違反法律規定的訴訟程序,可能影響公正審判的;(五)審判人員在審理該案件的時候,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
8. 人民法院刑事審判監督的對象是
法律分析:刑事審判監督是指人民檢察院依法對人民法院的刑事審判活動是否合法以及所作的刑事判決、裁定是否正確進行的法律監督。刑事審判監督的手段,一是依法提出抗訴,包括按照二審程序提出的抗訴和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提出的抗訴;二是依法對刑事審判中的違法情況提出糾正意見。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三百九十九條 司法工作人員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對明知是無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訴、對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訴,或者在刑事審判活動中故意違背事實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在民事、行政審判活動中故意違背事實和法律作枉法裁判,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在執行判決、裁定活動中,嚴重不負責任或者濫用職權,不依法採取訴訟保全措施、不履行法定執行職責,或者違法採取訴訟保全措施、強制執行措施,致使當事人或者其他人的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當事人或者其他人的利益遭受特別重大損失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司法工作人員收受賄賂,有前三款行為的,同時又構成本法第三百八十五條規定之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第三百九十九條之一依法承擔仲裁職責的人員,在仲裁活動中故意違背事實和法律作枉法裁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