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法官作證辯護

法官作證辯護

發布時間: 2022-05-10 18:55:29

法官可以直接為原告辯護嗎

正常,因為法官已經在庭審之前就看過卷宗了,裡面有詳細的證據和筆錄,所以打斷很正常啊

Ⅱ 法官可以為家人辯護嗎

法律分析:當法官的身份和監護人或近親屬身份相沖突時,由於監護或親屬關系具有身份性,不可替代,而法官則可由不同人來擔任。因此法律規定在這種情形下法官也可以在本院審理的案件擔任辯護人。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 第二十四條 法官的配偶、父母、子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法官應當實行任職迴避:(一)擔任該法官所任職人民法院轄區內律師事務所的合夥人或者設立人的;(二)在該法官所任職人民法院轄區內以律師身份擔任訴訟代理人、辯護人,或者為訴訟案件當事人提供其他有償法律服務的。

Ⅲ 一般法官是如何審問原告和被告的還有雙方是如何辯論的《民事案件》

開庭審理

具體步驟

首先,由書記員查明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是否到庭,並宣布法庭紀律;

其次,由審判長宣布開庭,並由審判長核對當事人,宣布案由,宣布審判人員、書記員名單,告知當事人有關的訴訟權利義務,詢問當事人是否提出迴避申請;

第三,進行法庭調查。法庭調查按照下列順序進行:

(一)當事人陳述;

(二)告知證人的權利義務,證人作證,宣讀未到庭的證人證言。

(三)出示書證、物證、視聽資料和電子數據;

(四)宣讀鑒定意見;

(五)宣讀勘驗筆錄。其間,當事人經法庭許可,可以向證人、鑒定人、勘驗人發問。

第四,進行法庭辯論。法庭辯論按照下列順序進行:(一)原告及其訴訟代理人發言;(二)被告及其訴訟代理人答辯;(三)第三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發言或者答辯;(四)互相辯論。法庭辯論終結後,由審判長按照原告、被告、第三人的先後順序征詢各方最後意見。

第五,評議和宣判。法庭辯論或被告人最後陳述結束後,法官進入評議室評議,做出裁判。

法庭辯論

法庭辯論是在法庭上或准司法機構面前進行的辯論。是案件審判的必經程序。其目的是在法庭上起訴犯人,或為其辯護,或決定某一特殊案件的適用法律。法庭辯論的基本原則是「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控辯雙方不僅要遵守論辯和論證的一般規則,還應遵守許多司法領域所特有的技術性規則。

辯論順序

一、公訴人發表公訴詞;

二、被害人或其訴訟代理人發言;

三、被告人自行辯護;

四、辯護人辯護;

五、控辯雙方對爭論焦點進行辯論。

(3)法官作證辯護擴展閱讀

開庭審理是合議庭對案件進行實體審理的階段。其方式主要是有公開審理和不公開審理。其中,公開審理是原則,不公開審理是例外或補充。

以民事訴訟為例:根據《民事訴訟法》第120條的規定,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除涉及國家秘密、個人隱私或者法律另有規定的以外,應當公開進行。離婚案件,涉及商業秘密的案件,當事人申請不公開審理的,可以不公開審理。

由此可知,離婚案件一般也公開審理,但如果當事人申請不公開審理的,可以不公開審理,其決定權在於人民法院。法律之所以規定「當事人申請不公開審理的,可以不公開審理」,是因為離婚案件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在審理中可能會涉及到個人隱私、感情上的一些不願意公之於眾的內容。因此,如果當事人申請不公開審理的,法庭一般都會允許。

參考資料:網路-開庭 網路-法庭辯論

Ⅳ 法官宣判的時候,律師辯護很重要嗎

宣判的時候,代表法官已經做出了最終判決意見,此時律師是不得提出辯護意見專的,只能在對判罰屬有爭議時,接受當事人委託代替當事人提出上訴意見。

關於律師辯護意見的重要性,是因人而異的。在刑事案件中,辯護律師的作用包括根據事實和法律找到有利的理由,說服辦案機關作出對當事人有利的決定;監督辦案部門依法辦案,為當事人爭取公平公正。從法律的角度,在案件宣判前,被告人均有權委託辯護律師。
如果庭審程序尚未結束,尤其沒有進入法庭調查環節的,辯護律師尚可以參與庭審的主要環節,這對於律師發揮專業知識是最好的時期。如果整個庭審程序已經進行完畢,法庭已經明確宣判,辯護律師這個時候才介入程序的,可以發揮的作用就比較有限了。

不同的律師,具體操作上可能稍有不同,一般工作為會見、閱卷和提出辯護意見,針對特定問題申請補充開庭,但是補充開庭不代表法庭一定會允許重新開庭,庭審不可能再重來一次,辯護律師已經無法通過庭審程序為被告人進行辯護,作用必然有限,因此審判結果已經宣告的了,這時律師起到的作用就微乎其微了。

因此還是建議盡早委託律師,也給律師足夠的空間與時間,更好的為當事人爭取利益。

Ⅳ 法官能否擔任辯護人

第三十三條 人民法院審判案件過程中,應當充分保證被告人行使刑事訴訟法第三版十二條規定的權辯護權利。但下列人員不得被委託擔任辯護人:

(一)被宣告緩刑和刑罰尚未執行完畢的人;

(二)依法被剝奪、限制人身自由的人;

(三)無行為能力或者限制行為能力的人;

(四)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監獄的現職人員;

(五)本院的人民陪審員;

(六)與本案審理結果有利害關系的人;

(七)外國人或者無國籍人。

前款第(四)、(五)、(六)、(七)項的人員,如果是被告人的近親屬或者監護人,由被告人委託擔任辯護人的,人民法院可以准許。

Ⅵ 法官檢察官能做辯護人嗎

法律分析:不能。人民法院審判案件過程中,應當充分保證被告人行使刑事訴訟法第三十二條規定的辯護權利。但下列人員不得被委託擔任辯護人:

(一)被宣告緩刑和刑罰尚未執行完畢的人;

(二)依法被剝奪、限制人身自由的人;

(三)無行為能力或者限制行為能力的人;

(四)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監獄的現職人員;

(五)本院的人民陪審員;

(六)與本案審理結果有利害關系的人;

(七)外國人或者無國籍人。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十一條 人民法院審判案件,除本法另有規定的以外,一律公開進行。被告人有權獲得辯護,人民法院有義務保證被告人獲得辯護。

第十四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依法享有的辯護權和其他訴訟權利。

第三十二條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除自己行使辯護權以外,還可以委託一至二人作為辯護人。下列的人可以被委託為辯護人:

(一)律師;

(二)人民團體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在單位推薦的人;

(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監護人、親友。正在被執行刑罰或者依法被剝奪、限制人身自由的人,不得擔任辯護人。

第三十三條 犯罪嫌疑人自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或者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有權委託辯護人;在偵查期間,只能委託律師作為辯護人。被告人有權隨時委託辯護人。

偵查機關在第一次訊問犯罪嫌疑人或者對犯罪嫌疑人採取強制措施的時候,應當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權委託辯護人。人民檢察院自收到移送審查起訴的案件材料之日起三日以內,應當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權委託辯護人。人民法院自受理案件之日起三日以內,應當告知被告人有權委託辯護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押期間要求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及時轉達其要求。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押的,也可以由其監護人、近親屬代為委託辯護人。

辯護人接受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託後,應當及時告知辦理案件的機關。

Ⅶ 法官考慮是否應採納辯護律師觀點時,都會以哪些為標准

在很多影視劇中,訴訟案件在法庭開庭的過程中,辯護律師神采飛揚,巧舌如簧,特別是香港片中的律師們,他們不僅有精緻的妝容,而且普通話極好,口才非常強,辯護起來邏輯清楚,伶牙俐齒,搞的法官頻頻點頭,陪審員悄悄抹眼淚。觀眾一看到這些,就知道律師非常厲害,毫無懸念,正義得到了張揚,作惡的人最終得到了法院的審判。所以很多人以為法官之所以會採取辯護律師的辯護詞,是因為他口才非常好,普通話說得非常清楚,並且言辭有邏輯,這樣就能夠說服法官。

Ⅷ 在法庭上怎麼給自己辯護

在法庭上,主要可從經下幾個方面來給自己辯護:
1、是否構成回犯罪。
2、在答共同犯罪中是屬於主犯還是從犯。
3、被告人在犯罪中的主觀惡性的大小。
4、有無進行賠償、有無退贓、有無取得諒解書。
5、有無自首立功表現、有無認罪悔罪表現。
6、是否初犯、偶犯,有無前科劣跡。
7、是否可以適用緩刑。

Ⅸ 打官司開庭的時候怎麼辯護

根據刑事訴訟法的規定,犯罪嫌疑人在人民檢察院審查起訴階段和人民法院審判階段,可以委託他人為自己辯護。犯罪嫌疑人在刑事訴訟過程中行使辯護權 有兩種方式,一種是自行辯護,一種是委託辯護。自行辯護,是犯罪嫌疑人對被指控的犯罪行為進行辯解,自己提出無罪、罪輕或者應當從輕、減輕、免除處罰的理 由和根據。委託辯護,是犯罪嫌疑人委託他人為自己進行辯護,由辯護人提出無罪、罪輕或者應當從輕、減輕、免除處罰的理由和根據。犯罪嫌疑人在委託他人為自 己辯護的同時,仍然有自行辯護的權利。依照刑事訴訟法的規定,犯罪嫌疑人可以委託下列人員擔任辯護人:
1. 律師。律師是根據國家法律規定具有律師資格並正在執行律師業務的法律服務人員。律師可分為專職律師和兼職律師,專職律師和兼職律師都可以被委託擔任辯護 人。這里要注意的是具有律師資格的人與有律師資格並正在執行律師業務的人員是不同的,經過全國律師資格統一考試合格的,國務院司法行政部門就可以授予其律 師資格,但取得律師資格的人還須經申請並由司法行政部門核發律師執業證書後,才能從事律師業務。雖有律師資格,但沒有取得律師執業證書,是不能以律師名義 從事業務的。法律還規定,國家機關的現職工作人員不得兼任執業律師,律師擔任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期間,不得執業。
2.人民團體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在單位推薦的人。這里所說的「人民團體」,主要是指共青團、工會組織、婦聯組織等。由人民團體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在單位推薦的人,可以不是律師。
3.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監護人、親友。這里說的「監護人」,主要是針對未成年人的父母而言的,按照法律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該未成年人的法定監護人, 如果未成年人的父母不具有監護能力或者去世的,其祖父母、外祖父母或者兄、姐可以擔任監護人。什麼是「親友」,刑事訴訟法沒有明確規定,按通常理解,親友 就是親戚朋友。法律規定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除可以選擇律師作為自己的辯護人外,還可以選擇自己的監護人和其他親戚朋友作為自己的辯護人,可以比較方便地根 據自己的情況充分行使辯護權。

Ⅹ 刑事案件人證物證俱在,辯護人怎麼辯護從哪方面找漏洞

「人證物證俱在」,換一句法律術語就是:證據確實充分。對於這類案件只能作有罪辯護,所謂有罪辯護策略,是指同意控方的有罪指控,多數情況下是對罪名無異議,只是提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從輕、減輕或免除處罰的事實依據和法律依據,以求得對當事人從寬處罰的最大化。這是實踐中最常使用的一種策略。


一、少數情況下,可能指控的罪名和罪數有誤。

要求人民法院依法對指控的罪名更改和罪數進行更改。多數情況下是多改少,但也有時候是少改多。要充分利用數罪並罰、自首、立功等制度的有利點,以求得對被告人處罰的最輕化。

二、辯護的目的,就是試圖打破控方證據的確實性和充分性。

1、證據辯護:目前辯護律師收集證據十分困難,因此重點只能是控方提供的證據,辯護的最終目的就是打破控方證據的確實性和充分性。 比如,被告人的口供自相矛盾。在司法實踐中,多數法官在被告翻供無法確證的時候,一般先把供述和辯解放一邊,而先去審查口供以外的其他證據有沒有達到定罪的標准。

2、法律辯護:是指認為控方法律適用錯誤,從而認定當事人無罪或罪輕的辯護方法。重點應當是程序法單獨適用的錯誤,如強制措施不當,剝奪或限制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權益、超期羈押、證據收集方法違法、級別管轄、職能管轄錯誤等,辯方應當依照法律規定,特別是充分利用司法解釋和法學理論對控方進行有力的反駁。

辯護要點:(1)抓住最嚴重的程序違法,比如刑訊逼供;(2)盡量論證某種程序違法會影響審判結果的正確性,以引起法官的足夠重視;(3)如果不能達到排除證據的效果,可以退而求其次尋求量刑的優惠,重大的程序違法會傷害被告人的利益,從輕量刑是對其的安撫,這個觀念法官能夠接受。

熱點內容
法律顧問企業案例 發布:2025-04-05 09:00:36 瀏覽:685
律師emba 發布:2025-04-05 08:58:23 瀏覽:962
行政法部門屬於 發布:2025-04-05 08:54:10 瀏覽:469
危化品安全法律法規 發布:2025-04-05 08:49:58 瀏覽:615
合同法關於還款日期的規定 發布:2025-04-05 08:49:50 瀏覽:688
屏山縣律師 發布:2025-04-05 08:49:45 瀏覽:545
儋州法院胡楊 發布:2025-04-05 08:42:37 瀏覽:878
強占公租房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發布:2025-04-05 08:41:51 瀏覽:535
法學人物評論 發布:2025-04-05 08:39:40 瀏覽:250
下列屬於建設行政法規 發布:2025-04-05 08:36:36 瀏覽: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