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和陪審團誰大
Ⅰ 為什麼中國沒有陪審團制度
法律分析:1、陪審團制度早已在英美國家開展多年,特別是英國,陪審團的權力甚至大於法官,他們行使事實認定權,即決定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罪,而法官行使法律適用權,對嫌疑人適用法律量刑等進行判決。陪審團作出的事實認定,法官不得輕易推翻。
2、在中國,推行人民陪審團確實沒有給予陪審團實質性的裁判權,但是推行這項工作最重要的意義是讓更多公民零距離地接觸司法審判。不僅僅是道聽途說、無障礙旁聽、瀏覽網上文書、看視頻直播,而是真正參與進來,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
3、人民陪審團制度是人民主權原則的內在要求,是人民群眾理性表達民意、有序參與司法的有效途徑,這樣一來能夠有效彌補現行人民陪審制度的缺陷與不足。人民陪審團制度具有增強社會法治意識、保障司法公正、提升司法權威的重要作用。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一條 人民陪審員依照本決定產生,依法參加人民法院的審判活動,除不得擔任審判長外,同法官有同等權利。
第二條 人民法院審判下列第一審案件,由人民陪審員和法官組成合議庭進行,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案件和法律另有規定的案件除外:
(一)社會影響較大的刑事、民事、行政案件;
(二)刑事案件被告人、民事案件原告或者被告、行政案件原告申請由人民陪審員參加合議庭審判的案件。
第三條 人民陪審員和法官組成合議庭審判案件時,合議庭中人民陪審員所佔人數比例應當不少於三分之一。 第四條 公民擔任人民陪審員,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二)年滿二十三周歲;
(三)品行良好、公道正派;
(四)身體健康。
第四條 擔任人民陪審員,一般應當具有大學專科以上文化程度。
第五條 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組成人員,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司法行政機關的工作人員和執業律師等人員,不得擔任人民陪審員。
第六條 人員不得擔任人民陪審員:
(一)因犯罪受過刑事處罰的;
(二)被開除公職的。
第七條 人民陪審員的名額,由基層人民法院根據審判案件的需要,提請同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確定。
第八條 符合擔任人民陪審員條件的公民,可以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戶籍所在地的基層組織向基層人民法院推薦,或者本人提出申請,由基層人民法院會同同級人民政府司法行政機關進行審查,並由基層人民法院院長提出人民陪審員人選,提請同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任命。
第九條 人民陪審員的任期為五年。
Ⅱ 在美國陪審團權力比法官權力大嗎
陪審團只管認定事實。怎麼判是法官的事。
這個制度的形成有一個漫長的過程,最終確定下來也十分復雜。
從表面上來看,似乎只要是案發地法院的管區之內,年滿十八歲以上的美國公民,都可以當陪審員,但實際上並非那麼簡單。
首先是與案子有關的人員,包括與原告或被告有關聯的人不得入選。初選陪審團時,法官為了公正,使建立的陪審團能夠真正代表最普遍意義上的人民,他的選擇會從選舉站的投票名單或者電話號碼本上隨機選擇。曾經轟動一時的辛普森一案,陪審團的初選共選出了三百零四名候選人,這是因為初選之後,還有一次嚴格的篩選,主要是剔除一些由於環境和經歷所造成的有心理傾向的候選人,避免可能造成的不公正判斷。
除了法官的審查,陪審員候選人還要接受辯方律師和檢方的審查,他們對陪審員候選人都有否決權。另外,雙方的律師團都只有否決權,任何一名入選的陪審員都必須同時得到雙方的認可。
最終所需要的只是12名陪審員和12名候補陪審員。自始至終,候補陪審員是和正式的陪審員一起參加法庭的審理活動的。每當一名陪審員因故離開,就有一名候補的頂上。一旦候補的全部頂完,再有人必須退出的話,審判就可能由於陪審團的人數不足而宣告失敗,一切都要重新開始。
一般的案子,陪審員通常是可以回家的。但是,如果案子引起轟動,就必須隔離他們。這樣,他們所得到的全部信息,就是法庭上被允許呈堂的證據,在判斷時不會受到新聞界的推測和不合法證據的影響。自從陪審員宣誓就任之後,他們所能知道的信息遠遠少於一般的公眾。他們被允許知道的東西只限於法官判定可以讓他們聽到和看到的東西。陪審員不可以看報紙,不可以看電視新聞,所以那些庭外發生的事情,比如辯護律師舉行的記者招待會,被害者家屬的聲明等等,他們都一無所知。
陪審員在這一段時間里,上食品店買吃的,都有法警跟著,以保證他們不與外界接觸。在整個案子結束並移交給他們決定之前,陪審員不可以互相交流和討論案情。總之,一切都為了使他們不受到各界的情緒和非證據的影響,以維持公正的判決。可以說,在這一段時間里,陪審員的自由度比該案的嫌疑犯還要小。
對美國的陪審團制度,爭議也很多。它在美國的司法制度中看上去是最薄弱的一個環節。陪審員隨機抽樣,來的人五花八門,人種膚色各異,有業無業不論,知識文化不論。在美國,最強大的就是法律隊伍了,為什麼偏偏要找一幫「外行」來做「法官之上的法官」呢?在美國,所有理解贊同這個制度的人,從來不認為它是一個完美的制度,只是找不到一個比它更好的制度罷了。這正像美國人有時候開玩笑的說法:如果你不把陪審團制度和其它國家的制度相比的話,它真是糟透了。美國的第三任總統傑斐遜就認為,陪審團制度在維護民主所起的作用上,比選舉權還要重要。
固然,陪審團制度是有明顯的弱點,所有的「法治」都會有「人治」的困惑,最初的立法、審理、最終的判定,都有「人」的參與。陪審團制度設計立論認為,如果一切是清清楚楚、一目瞭然的話,一般常人的智力就足以判斷。美國人之所以堅持用陪審團制度,就是因為陪審員是最不受任何人操縱控制的。
陪審員獨立於政府之外,獨立於司法系統之外,獨立於任何政治勢力之外。他們的判斷,就是一般民眾放在法律對陪審團的規定之下都會做出的判斷。他們召之即來揮之即去,法庭為他們保密,使他們沒有心理負擔。他們只要自己不想出頭露面,可以永遠不被周圍的人知道自己的角色。當然,這有一個基本條件,就是這個社會是自由的,普通民眾是不受任何控制的。
Ⅲ 解釋下香港法律 為什麼TVB《真相》陪審團的權利比法官大
並不是說比法官權利大 電視畢竟是電視 好多導演 拍片子根本不懂法律!在香港,只有高等專法院原訟法庭和死屬因裁判法庭使用陪審團審理案件。這也只是為了實現一種 形式的正義而已。陪審團已經廣受詬病。
如果你感興趣 可以了解下 陪審制度的起源 及現行趨勢 ,好像老美還在用 英國已經不用了。。。
Ⅳ 法官權力較大還是倍審團權力較大
法官是決定人的法律制裁,而法官是要經過陪審團的建議或者意見執行的,所以法官和陪審團都起到相互制約,相互約束的效果。
Ⅳ 法官與陪審團的權利
西方國家(英國等)陪審團只對案件事實進行裁判,法律適用由法官版進行,法官適用法律錯誤,權陪審團無權監督。在二審中也只是就法律適用問題進行審查,如果有新證據證明陪審團對案件事實裁決卻有錯誤的,則重組陪審團就事實部分進行再次裁決。
陪審團按照英文的意思應該稱臨時公民審判團,或者公民審判團。 陪審團是指向法官宣誓並且對給定的案子做出裁決的一組人員,尤其是指被法律召集聽取並且在法庭上做出案子最終裁決的一組人員。陪審團為法院中,用以判定事實的團體,多見於英美法系國家。目前於司法制度中採用陪審團制度的有美國、英國和中國香港等。
Ⅵ 大小陪審團有無區別
大小當然與人數有關,大陪審團就是指其人數較多,通常為23人,而小陪審團通常為12人。但最重要的是性質上的區別:大陪審團決定是否起訴,而小陪審團則決定被告是否有罪。
Ⅶ 法官和陪審團的作用各是什麼
法官的作用:法官負責的是適用法律,法官決定量刑,維持法庭秩序,推進審判的進程,雙方的證據是否可以呈堂,提出的證人是否可以出庭,向證人提問是否恰當,在法庭上該說的和不該說的,引導陪審團作出裁決。
陪審團的作用:陪審團釐清事實,對法官的監督,預防司法腐敗,避免公民權利受到國家公權力的侵犯,更加權衡地對待證據,從而就有可能做出更加公正的判決。
(7)法官和陪審團誰大擴展閱讀:
法官是依法行使國家審判權的審判人員,法官在審判過程中不應受任何行政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及個人的干擾。法官應當是獨立的、中立的享有法定的裁判權,具有當然的裁判權威的第三方。
在英美法系國家,普通法是由法官創造和建立起來的,法官承擔著傳承和創造法律的重任,專業化及博學是成為法官的前提條件。英美法官非常注重經驗,以判例形式表現的普通法,其本身就是司法經驗的積累,法官決定應如何適用法律,決定判刑刑期。
陪審團所認定的結果,僅具事實認定之效果而非正式判決,法官會據以參酌法律判斷做出判決。如果陪審團認定事實不合乎常理,或者有違背法官所給的法律指示,法官得一一找之申請排除陪審團的結論而逕為判決。
陪審團職責是聽取庭審,查看證據,然後進行評議,就案件的事實部分進行裁決。陪審團的審判制度里,由普通民眾所組成的陪審團通常用來認定純然客觀之事實。
Ⅷ 陪審團和法官誰說了算
首先應該明確的是這里不涉及誰說的算的事,因為在英美法系的審判實踐中,法官和陪審團在審判中發揮著不同的作用。
1、陪審團認定犯罪事實是否成立。
比如著名的辛普森殺妻案件中,為什麼辛普森最後在證據充分的情況下辛普森竟逃脫法律制裁,在用刀殺前妻及其男友兩項一級謀殺罪的指控中以無罪獲釋,僅被民事判定為對兩人的死亡負有責任。主要因為辛普森的律師讓陪審團相信辛普森不是殺人兇手,因為辛普森根本戴不上殺人時的那個手套,太小了。雖然辛普森殺妻是明擺著的,但是陪審團認定犯罪事實無法確定,所以法官以只能對其無罪釋放。
2、法官根據陪審團認定的犯罪事實定罪處罰。
法官是在作對犯罪事實如何適用法律作出決斷。
這種審判制度與我國明顯不同,在我國對於刑事案件,案件事實的認定和法律的適用都是由法官來決定。
由於美國的陪審團制度,兇手能否被判處死刑,有許多不可預知的變數。那麼,美國的陪審團制度是如何建立的、如何運作的:陪審團制度有哪些利與弊:又是否.
盡管陪審制度距離我們比較遠,但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在TVB的眾多律政劇中,律師往往會在結案陳詞的時候來上一大段雞湯,後感動了陪審團,皆大歡喜。雖然這和.
「烏合之眾」書籍中談到了陪審團制度的優缺點。陪審團制度的優點在於:展現人性的光輝。
法國思想家托克維爾曾對美國陪審團青睞有加,稱贊其為教育普通民眾,培養自治精神的民主堡壘。曾記否,根據古代的英格蘭刑罰制度,如果在重罪案件中被判處有.
Ⅸ 陪審團比法官的權利還大嗎
您好!在庭審中,陪審團的權利沒有法官大。陪審團是指向法官宣誓並且對給定的案專子做出裁屬決的一組人員,尤其是指被法律召集聽取並且在法庭上做出案子最終裁決的一組人員。陪審團為法院中,用以判定事實的團體,多見於英美法系國家。目前於司法制度中採用陪審團制度的有美國、英國和中國香港等。最終的《判決書》還得由審判長宣讀。謝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