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執行難是
1. 法院執行難怎麼辦
1.執行難是目前中國社會現實存在的一個大問題。
2.法院現在的意思就是無法執行,待有條件執行時,由你們申請恢復執行,時間可以是無限制的。所以,現在解決問題只能靠你們自己,因為法院不會去主動找人,也不會去查財產。這事只有靠你們自己。
3.查詢方法有:找他的單位,到房地局查詢他的房地產,有法院的朋友的話,可以幫忙查他的存款。還可以找律師風險代理,執行了多少就分他一部分{按理是不能這樣的,沒辦法},前期一般不用你出錢的問題二、若找不到乙,是否可以找乙的父母(執行廳)若不能找乙一般而言,是不能找乙的父母的.你只能找他們協商,他們自願替乙還就最好了。
2. 為什麼法院強制執行都很難執行
如果說大家觸犯了一定的法律,那麼也需要接受法院強制的制裁。但是有很多的人表明法院強制執行的話都是非常困難的,因為有一些人根本就不服從法院的制裁。或者還有一些別的客觀因素,如果是涉及到金錢方面的事情,那麼對方真的沒有錢,法院也是沒有辦法很好的去說什麼。這樣也就導致法院執行起來非常的麻煩,還會感覺到十分的難受。所以說並不是所有的事情法院都可以很好的執行和判決,這也需要考慮到很多因素。
大家也都覺得法院執行任務是非常麻煩的,他們也需要面臨很多情況。如果說大家都能夠很好的注意,那麼也是非常好的,這樣也會帶來比較好的表現。所以說人們都覺得法院強制執行任務也需要考慮到很多事情和因素,這也並不是法院一方所能決定的。
3. 法院執行難
法院執行難的因素很多,既有法院執行不力的原因,也有被執行人沒有執行財產可供執行的可能。如果被執行人明明有執行財產可供執行而法院拒不執行的,你可向其上一級法院或當地黨委、人大投訴,相信你的權益最終是可以實現的。
4. 法院執行難怎麼辦
目前來大多數上訪認為司自法不公的都是當時沒有請律師,認為自己有理走遍天下,豈不知法院判決有自身的專業規則,因此我希望當事人不要用自己的權益去作為對司法程序的實踐,一旦法院作出判決,任何救濟程序完全終結,要想追回,幾乎沒有可能,因此請當事人慎重。
5. 法院執行難和執行不能的區別
執行的期限是半年,如果半年內不能執行完畢,法院一般會中止執行,待發現被執行人有可供執行的財產再恢復執行.
其實各地法院執行措施和程序是有一點差別的.可以說執行是案件的最後一個程序,判決被申請執行後,當事人或者執行法官發現判決錯誤均可以依法提起審判監督程序.也就是所說的申訴程序.這里針對的是判決書.
執行難是普遍性的問題,要多理解法官的工作.如果確實執行法官拖延不執行,對此不能申訴,但可以向其領導反映情況.一般來講執行法官依法採取執行措施後,確實執行不能,執行法官是沒什麼錯誤的.
6. 為什麼法院強制執行會不到位,或根本無法執行
法院強制執行會不到位,或根本無法執行的原因如下:
1、確實沒錢只能硬著頭皮當老賴;
2、失信懲戒對其構不成影響。
如果是確實沒有可供執行的財產,那法院也是沒有辦法的,只能暫時執行終結,發現有財產可以恢復執行。有些老賴是隱藏很深,法院使遍渾身解數也沒有辦法的。也有的是法院本身執行力度不夠,比如沒有嚴格查當事人財產,沒有採取有效的執行措施等。
強制執行的方式如下:
1、查詢、凍結、劃撥被申請執行人的存款;
2、扣留、提取被申請執行人的收入;
3、查封、扣押、拍賣、變賣被申請執行人的財產;
4、搜查被申請執行人隱匿的財產;
5、強制交付財物或票證;
6、強制遷出房屋或土地。
被法院強制執行的後果有:
1、如果有能力履行而拒不執行,法院強制執行名下財產,會被拘留或者罰款,情節嚴重的,可能構成犯罪,需要依法承擔刑事責任;
2、強制遷出房屋或退出土地是指人民法院執行機構強制搬遷被申請執行人在房屋內或特定土地上的財物,騰出房屋或土地,交給申請執行人的一種執行措施。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限制被執行人高消費及有關消費的若干規定》第三條 被執行人為自然人的,被採取限制消費措施後,不得有以下高消費及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消費行為:
(一)乘坐交通工具時,選擇飛機、列車軟卧、輪船二等以上艙位;
(二)在星級以上賓館、酒店、夜總會、高爾夫球場等場所進行高消費;
(三)購買不動產或者新建、擴建、高檔裝修房屋;
(四)租賃高檔寫字樓、賓館、公寓等場所辦公;
(五)購買非經營必需車輛;
(六)旅遊、度假;
(七)子女就讀高收費私立學校;
(八)支付高額保費購買保險理財產品;
(九)乘坐G字頭動車組列車全部座位、其他動車組列車一等以上座位等其他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消費行為。
被執行人為單位的,被採取限制消費措施後,被執行人及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影響債務履行的直接責任人員、實際控制人不得實施前款規定的行為。因私消費以個人財產實施前款規定行為的,可以向執行法院提出申請。執行法院審查屬實的,應予准許。
7. 對於我國司法,法院執行難,難在什麼地方
1、執行過程不夠公開透明。
2、公民財產的監管不到位,容易轉移財產導致無法執行。
3、法院司法的權威性不夠,行政部門以及其他部門對法院執行的配合不足。
4、公民的法律意識不足,導致執行時機喪失。
5、社會誠信體系的建設才剛起步,社會誠信度不足加大執行難度。
8. 為什麼法院強制執行都很難執行
是的,存在一定的難度。
可能性一:真的沒錢,當然執行不到。
可能性二:有錢但轉移了,執行中尋找比較難,而且要證明是故意隱匿轉移也比較難。並且,雖然可以採用司法拘留等強制措施來逼對方付錢,但如果對方真有精神疾病,那拘留所一般是不收的,結果也拘留不成,拘留所是公安管的。
可能性三:對方給執行法官打招呼,執行法官懶得去執行,不作為,就這么拖著。
前兩種情況的話,你一點辦法都沒有,屬於現在流行的典型的執行障礙。
最後一種情況的話,建議你去法院多問問,多盯著,再給人大、黨委、上級法院領導寫信,少抱怨,多說自己如何困難,請求幫助。
另外,申請執行人應當積極主動的給法院提供對方可供執行財產的線索。(比如房子、汽車、存款、債權等等)
9. 如何破解法院「執行難」
您好!在民商領域,人們提及法律是否真正保護了自己時,輕過程看結果,結果最終的落腳點往往就是看法院執行是不是到位了。因此,執行是我國法律能否實現的重要因素,執行程序是人民利益能否最終從一紙判決變為實在利益的關鍵。
法院判決能否及時有效地執行,不但關乎一個法院公信力,而且也是衡量我國法治狀況好壞的有力標桿。可是,現實的執行難的問題讓筆者深深的感到了涼意。執行難,早已讓我國法院公信力大打折扣,讓人民的利益落空。而這中間,有多少「難」,是難在執行人員難作為或不作為上?
一、執行「四難」添一難,執行人員難作為。
何謂執行難呢?難,使人感到困難,是一種主觀感受,因此客觀無財產可供執行並不是難。所謂執行難,是指有條件執行,但是由於主客觀方面的原因執行不下去,比如受到人情案、關系案的影響,受到地方保護主義、部門保護主義的影響,或者強制執行將出現不良的社會後果,執行不下去,這才叫難。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執行難不同於沒有執行條件的不能執行,它是指客觀上案件有條件執行,但卻由於種種原因或理由而沒有執行的情況。
1999年,黨中央下發中發11號文件,將「執行難」歸結成「四難」:一是被執行人難找;二是執行財產難尋;三是協助執行人難求;四是應執行財產難動。這「四難」令多少人貌似受到法律保護後又對法治的力度動搖或喪失信心?
這么多年過去了,這「四難」放在今天仍是非常恰當,而且時常被提及。但是,隨著經濟社會形式的變化,似乎這「四難」還不夠,似乎還要加上「一難」,即「執行人員難作為」來湊足「五難」,才可以較為完整的概括現如今的「執行難」。值得備注下的是,「第五難」可能很多時候的表述為「不作為」,可能會讓很多兢兢業業、盡心盡力的執行人員不滿,還請這部分人主動忽略,對你們來說是客觀「難作為」。
不管是因為前「四難」及系列周遭環境導致了客觀上的執行人員「難作為」,還是部分執行人員主觀上的「難作為」,現在很多人民群眾的真實感受確實就是:打官司肯定贏的,可是贏了拿不到錢啊;有關系、肯出錢,他(執行人員)就給你多動動早結案;沒關系、沒錢,他就一直拖一直拖,你催一下不動,催兩下不動,催十下可能動一下,反正就是有各種原因不給你執行到位。
這樣的主觀感受代表了社會上很大一部分人的聲音,筆者絕對相信這些聲音不是空穴來風。前「四難」都是從法院外部系統找原因,而「第五難」是從法院執行內部找原因。
我們大都學過唯物辯證法,知道內因與外因的關系問題。唯物辯證法認為:內因是事物存在的基礎,是一事物區別於他事物的內在本質,是事物運動的源泉和動力,它規定著事物運動和發展的基本趨勢;外因是事物存在和發展的外部條件,它通過內因而作用於事物的存在和發展,加速或延緩事物的發展進程,但不能改變事物的根本性質和發展的基本方向。所以,內因是第一位的原因,外因是第二位的原因。我們的法院系統,是不是可以更多地利用下唯物辯證法的內外因關系問題,直面自己的內因,多從內因上正視分析自己,多從內因上來破解「執行難」呢?
二、什麼導致執行人員難作為?
判決公正相對容易,執行公正難能保證。有被執行財產卻不被執行,誰之過?人民群眾贏了官司卻體會不到法治的公正,何解?這時,國家往往就首當其沖的被人民推定為過錯的創造者,而代表國家司法的法院理所應當的就成了替罪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