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法院問題

法院問題

發布時間: 2020-12-22 20:30:13

① 涉及法院問題怎樣反映

你可以具體參考一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版》執行程序若干問題權的解釋」,尤其是其中的第十一條規定:「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三條的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上一級人民法院可以根據申請執行人的申請,責令執行法院限期執行或者變更執行法院:
(一)債權人申請執行時被執行人有可供執行的財產,執行法院自收到申請執行書之日起超過六個月對該財產未執行完結的;
(二)執行過程中發現被執行人可供執行的財產,執行法院自發現財產之日起超過六個月對該財產未執行完結的;
(三)對法律文書確定的行為義務的執行,執行法院自收到申請執行書之日起超過六個月未依法採取相應執行措施的;
(四)其他有條件執行超過六個月未執行的。」

② 法院這樣處理問題正常嗎

軟體不準吧
具體問問中級法院,單位只能像中級法院申請撤銷仲裁
如果法院執行,有錯誤可以執行回轉
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第四十九條【用人單位申請撤銷終局裁決】用人單位有證據證明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的仲裁裁決有下列情形之一,可以自收到仲裁裁決書之日起三十日內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所在地的中級人民法院申請撤銷裁決:
(一)適用法律、法規確有錯誤的;
(二)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無管轄權的;
(三)違反法定程序的;
(四)裁決所根據的證據是偽造的;
(五)對方當事人隱瞞了足以影響公正裁決的證據的;
(六)仲裁員在仲裁該案時有索賄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決行為的。
人民法院經組成合議庭審查核實裁決有前款規定情形之一的,應當裁定撤銷。
仲裁裁決被人民法院裁定撤銷的,當事人可以自收到裁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就該勞動爭議事項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第五十條【不服仲裁裁決提起訴訟】當事人對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以外的其他勞動爭議案件的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決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期滿不起訴的,裁決書發生法律效力
第五十一條【生效調解書、裁決書的執行】當事人對發生法律效力的調解書、裁決書,應當依照規定的期限履行。一方當事人逾期不履行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受理申請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執行。

③ 關於法院起訴地問題

不是注冊地也不是經營地,是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具體如下:

《中華人專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屬

第二十三條 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

一般地域管轄: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二十一條 對公民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被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

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同一訴訟的幾個被告住所地、經常居住地在兩個以上人民法院轄區的,各該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

④ 有關人民法院管轄權的問題

答一:
根據《刑事訴訟法》
第十九條 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第一審普通刑事案件,但是依照本法由上級人民法院管轄的除外。

第二十條 中級人民法院管轄下列第一審刑事案件:

(一)反革命案件、危害國家安全案件;
(二)可能判處無期徒刑、死刑的普通刑事案件;
(三)外國人犯罪的刑事案件。

第二十一條 高級人民法院管轄的第一審刑事案件,是全省(自治區、直轄市)性的重大刑事案件。

第二十二條 最高人民法院管轄的第一審刑事案件,是全國性的重大刑事案件。
第二十三條 上級人民法院在必要的時候,可以審判下級人民法院管轄的第一審刑事案件;下級人民法院認為案情重大、復雜需要由上級人民法院審判的第一審刑事案件,可以請求移送上一級人民法院審判。

第二十四條 刑事案件由犯罪地的人民法院管轄。如果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審判更為適宜的,可以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五條 幾個同級人民法院都有權管轄的案件,由最初受理的人民法院審判。在必要的時候,可以移送主要犯罪地的人民法院審判。

第二十六條 上級人民法院可以指定下級人民法院審判管轄不明的案件,也可以指定下級人民法院將案件移送其他人民法院審判。

第二十七條 專門人民法院案件的管轄另行規定。

答二:《憲法》第135條和《刑事訴訟法》第7條規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進行刑事訴訟,應當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以保證准確有效地執行法律。可見,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是規范公、檢、法三機關之間相互關系的一項基本原則。即在刑事訴訟中三者是一種相互獨立、各負責責、協作配合、彼此制約的關系。有學者將這一原則形象地比喻為一個工廠里的「三道工序」。同時,我國憲法和刑事訴訟又規定檢察機關在性質上是法律監督機關,並在刑事訴訟中具體規定了監督形式,如立案監督、審查批捕監督、審查起訴等。我國刑事司法體制也是基本依據以上原則構建起來的。上述規定對於充發發揮公、檢、法三機關各自的職能作用,保證順利完成揭露、證實和懲罰犯罪的共同任務確實具有重要的作用。

⑤ 二審法院審理案件注意哪些問題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189條至條的規定,第二審法院對不服第一審判決的上訴、抗訴案件進行審理後,應按先列情形分別作出處理:

1、原判決認定事實正確,證據確實、充分,適用法律正確,量刑適當的,應當裁定駁回上訴或抗訴,維持原判。

2、原判決認定事實沒有錯誤,但適用法律有錯誤或者量刑不當的,第二審法院應當撤銷原判,重新判決,並在判決中闡明改判的根據和理由。

3、原判事實不清楚或者證據不足的,可由二審法院查清事實後改判,也可以裁定撤銷原判,發回原審法院重新審判。

4、發現一審法院有下列違反法律規定的訴訟程序之一的,應當裁定撤銷原判,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新審判:(1)違反法律有關公開審判的規定的。(2)違反迴避制度的。(3)剝奪或者限制了當事人的法定訴訟權利。(4)審判組織的組成不合法的。(5)其他違反法律規定的訴訟程序,可能影響公正審判的。

(5)法院問題擴展閱讀:

二審法院對上訴案件的審理范圍體現了第二審法院的職能。我國現行民事訴訟法第151條規定,第二審人民法院應當對上訴請求的有關事實和適用法律進行審查。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的有關司法解釋,第二審案件的審理應當圍繞當事人上訴請求的范圍進行,當事人沒有提出請求的,不予審查。但判決違反法律禁止性規定,侵害社會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利益的除外。被上訴人在答辯中要求變更或者補充第一審判決內容的,第二審人民法院可以不予審查。

可見,在我國,第一審法院的審理范圍是當事人的上訴請求。換言之,我國第二審法院對上訴案件的審理,屬於對案件的續審,即第二審審理中所要解決的是一審已經審理但仍存在爭議的問題。

第二審法院審理的內容是與上訴請求有關的事實和法律問題。從職能上界定,我國第二審法院進行的審理既是事實審,又是法律審。但審理的事實和法律問題,是圍繞著當事人的上訴請求進行的,即只審理與上訴請求有關的事實和法律問題。

如果上訴人請求改變或撤銷判決的全部,則二審法院就應對一審判決中認定的全部事實和適用法律進行審查;如果上訴人只請求改變或撤銷判決的一部分,則二審法院只圍繞上訴請求的部分事實認定和適用法律進行審查即可。

上訴請求的有關事實和適用法律,既上訴人提出的事實和法律問題,也包括上訴人未提出的但與上訴請求有關的其他事實和法律問題。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第二審程序

⑥ 法院評估報告問題

評估沒有時間規定,對評估不服可以依據要求重新評估,期限有法律規定執行。
1、被執行人有財產可供執行的案件,一般應當在立案之日起6個月內執結;非訴執行案件一般應當在立案之日起3個月內執結。但中止執行的期間應當扣除。
2、有特殊情況須延長執行期限的,應當報請本院院長或副院長批准。申請延長執行期限的,應當在期限屆滿前5日內提出。」
3、如超過六月未執行的,申請執行人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執行。上一級人民法院經審查,可以責成原人民法院在一定期限內執行,也可以決定由本院執行或者指令其他人民法院執行。
相關知識:法院強制執行流程怎麼走
強制執行是指人民法院的執行組織和人員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運用國家的強制力量,採取法律規定的措施,強制負有義務的當事人完成義務,保證實現法院判決、裁定及其他法律文書內容的訴訟行為。
如果被告在規定的時間內沒有上訴,也沒有在規定的時間內履行生效判決的話,你可以向原審提交執行申請書,交納一定的執行費用,法院執行局就會依法對被執行人強制執行。
(1)審查立案。人民法院在接到申請執行書及有關法律文書後,應審查該申請執行是否合法適當,有關法律文書是否齊備,內容是否明確,被執行人是否有執行能力等等。
(2)通知履行。人民法院決定對義務人強制執行時,應當先行通知義務人在規定的期限內自動履行法定義務,否則將強制執行。
(3)准備強制執行。填寫行政強制執行證;確定強制執行的計劃和方案;需要協助執行的,應書面通知有義務協助的單位和個人。
(4)實行強制執行。應當表明身份,出示執法證件和執行根據;執行結束後,應將執行情況書面通知申請執行的機關
外地人民法院可以直接到被申請執行人住所地、被執行財產所在地的銀行、信用合作社查詢、凍結和劃撥存款,不需經當地人民法院同意或者轉辦手續。

⑦ 什麼問題需要法院解決

雙方互不相讓,大打出手,甚至出現重傷和死亡等民出究分都需要去法院解決。

⑧ 法院問題。。。

你好,來對於第一個問自題,《訴訟費用交納辦法》(國務院令第 481 號)第六章詳細規定了可以通過申請司法救助來實現訴訟費的減免或者緩交的各種情形,詳細內容可以去看一下全文。

第四十四條 當事人交納訴訟費用確有困難的,可以依照本辦法向人民法院申請緩交、減交或者免交訴訟費用的司法救助。

對於第二個問題,刑事案件一般分為公訴案件和自訴案件兩種,公訴是指人民檢察院針對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行為向人民法院提出控告,要求法院通過審判確定犯罪事實、懲罰犯罪人的訴訟活動;

自訴則是公訴的對稱,指對於法律規定的案件,被害人或者他的法定代理人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的刑事訴訟。

根據刑事訴訟法和有關司法解釋,自訴案件范圍有以下幾類:

(一)告訴才處理的案件;

(二)被害人有證據證明的輕微刑事案件;

(三)被害人有證據證明對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財產權利的行為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而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責任的案件。

⑨ 關於法院的問題

中國的人民陪審員制度早已有之,2018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次會議通過了《人民陪審員法》,司法部、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印發《人民陪審員選任辦法》。人民陪審員主要通過隨機抽選方式產生。因審判活動需要,可以通過個人申請和所在單位、戶籍所在地或者經常居住地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人民團體推薦方式產生。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陪審員法》
第二條公民有依法擔任人民陪審員的權利和義務。
人民陪審員依照本法產生,依法參加人民法院的審判活動,除法律另有規定外,同法官有同等權利。
第九條司法行政機關會同基層人民法院、公安機關,從轄區內的常住居民名單中隨機抽選擬任命人民陪審員數五倍以上的人員作為人民陪審員候選人,對人民陪審員候選人進行資格審查,徵求候選人意見。
第十條司法行政機關會同基層人民法院,從通過資格審查的人民陪審員候選人名單中隨機抽選確定人民陪審員人選,由基層人民法院院長提請同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任命。
《人民陪審員選任辦法》
第三條 人民陪審員主要通過隨機抽選方式產生。因審判活動需要,可以通過個人申請和所在單位、戶籍所在地或者經常居住地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人民團體推薦(以下簡稱組織推薦)方式產生。

⑩ 法院立案問題求教

法官的說法是對的。
應當按照欠條上公章顯示的個體工商戶的名字為被告。
即使公章與網上的回工商信息不答一致,也以公章上的名字為准。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五十九條 在訴訟中,個體工商戶以營業執照上登記的經營者為當事人。有字型大小的,以營業執照上登記的字型大小為當事人,但應同時註明該字型大小經營者的基本信息。

熱點內容
2016年欠債不還新立法 發布:2025-04-24 12:46:36 瀏覽:61
按勞動法辭工為多少天 發布:2025-04-24 12:43:05 瀏覽:980
農村旅遊政策法規 發布:2025-04-24 12:40:43 瀏覽:73
立法的基本精神是什麼 發布:2025-04-24 12:40:42 瀏覽:193
復旦大學法律碩士法學錄取名單 發布:2025-04-24 12:35:50 瀏覽:180
辦事處管理規章制度 發布:2025-04-24 12:32:05 瀏覽:964
新婚姻法關於房產百度 發布:2025-04-24 12:30:47 瀏覽:758
勞動合同法中喪事假 發布:2025-04-24 12:13:49 瀏覽:167
罵人承擔法律責任 發布:2025-04-24 11:55:42 瀏覽:216
醫院口腔規章制度 發布:2025-04-24 11:34:02 瀏覽: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