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香港法院法官重判
A. 香港法院法官的宣判都是聽陪審員的,陪審員難道都是法律專業人士么。
陪審團的成員其實都是合資格的香港居民組成。
主要情況如下:
香港《陪審團專條例》屬第4條規定,每一個年齡在21—65歲之間,心智健全,沒有聾盲或其他殘疾並居住在香港有一定時間的善良公民,都有資格和責任擔任陪審員。同時,《陪審團條例》第5條又列出了53類人可免除擔任陪審員義務。
香港《陪審團條例》第3條規定,在所有民事及刑事審訊中,陪審團一般由7人組成,如有需要,在特定情況下法庭可以要求陪審團由9人組成。根據某一案件的需要組成的陪審團只針對該特定案件進行審理,審理完畢或陪審團無法就該案的事實形成合法的裁判,法官也必須解散這一陪審團。即陪審團成員為一案一選,一案一任。
另外,關於你說的結果憑陪審團成員的個人看法和感受。。。這個當然不是。法院和法官會給陪審團適當的法律意見。。。
B. 香港的法官和裁判官有什麼區別
裁判法院是香港最初級的刑事法院,可進行聆訊的控罪包括簡易程序罪行回和可公訴罪答行,較嚴重的可公訴罪行會移交區域法院或高等法院原訴法庭審理。所有刑事案件的程序都是在裁判法院開始。與香港其他法院不同,裁判法院的裁判員稱為裁判官(主權移交前稱裁判司),而非法官。
香港有一套比較完善和復雜的法院系統。分別是:(一)終審法院。(二)高等法院。(三)區域法院。(四)裁判法院(五)審裁處和專責法庭
法官的責任更大,要求更高任職的法院也不同
C. 香港七警員用陪審團了嗎是不是陪審團定罪,法官量刑
根據香港的有關法律規定,七警案是在東區裁判法院,所以不需要有陪審團,全權有法官處理。
關於 區域法庭的資料
區域法院
區域法院審理可公訴罪行,亦可為嚴重的刑事案件進行聆訊(誤殺、謀殺及強奸案除外)。區域法院法官最高可判處罪犯入獄7年,他們毋須會同陪審團審理案件。
因此定罪與量刑都是由法官,根據法律規定以及香港的法律觀點,實際證據決定的,而量刑一般是聽取辯護律師求情之後決定的。
如果不服判決結果,可以等法官頒下判詞,看看判詞裡面有沒有什麼法律漏洞或者看漏了的地方,又或者看看有沒有什麼新證據,在向上訴法庭進行上述,要有合理理由才可以進行上述。
P.S 中立的說,這個案件最主要是有電視台拍攝到案發過程,並且連記者都看出來是打人了,在香港,隨便動手打人,即便沒有受傷,都算普通襲擊罪,更何況是警察,是執法者,知法犯法。同時之前也有類似的案例,求情說是警察本身收了很大壓力才會這樣做,但是法官說警察拿著高薪,應該保持專業,壓力大應該跟上級反映情況,看看是暫停執行任務還是轉去別的部門,而不是發泄在其他人身上。而這個案子,他們明知附近有很多電視台采訪,還要在電視台眾多的區域發生這種不幸的事情,被電視台拍攝到了,這沒辦法了,法官也很難做的。。。
最後插一句,香港的法官,簡單來說是由一個由專家組成的委員會,,去搜羅合乎資格的人,然後推薦給特首,只有特首審查完同意才能當上法官,而且法官要宣誓效忠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以及擁護基本法,所以法官不敢亂來,如果亂來就違法宣誓及聲明條例,會被剝奪法官職位。而近幾年香港一些爭議案件特別多,怎麼判都會得罪很多人,因此很多人都不願意當法官,法官一個月才十幾萬港幣收入,而一般資深的律師都上百萬一天,在香港當法官其實不好當,現在越來越少人願意當,並且香港中搜周知發生許多事情,所以會出現很多案件一審審好幾年的情況,因此香港法官也不好做。
D. 在香港,高等法院中判決都是由陪審團決定的,那麼法官干什麼
陪審團審理的多為比較嚴重的刑事案件,普通的刑事和民事案件一般不適用陪審團。 法官主要維持法庭秩序,向陪審團解釋法律,量刑。
E. 香港的法官是終身制嗎可以開除外籍大法官嗎
香港的法官是終身制,不可以開除外籍大法官。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里規定的是終審法院和最高法院的首席大法官(注意是首席,並不是全部)必須是香港籍人士來擔任外,其他低等法院並沒有對法官的國籍做出限制,所以初級法院里有大量的外籍法官。
(5)從香港法院法官重判擴展閱讀:
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法院組織體系:
(1) 基層法院組織,由區域法院、裁判署法庭和其他專門法庭組成。
(2) 高等法院。高等法院設上訴法庭和原訴法庭。
(3) 終審法院。
區域法院原稱地方法院,全港按地區設4所,管轄一定范圍的民、刑案件。
裁判署法庭原稱裁判司署,全港設9所,是初級刑事法院,一切刑事案件都必須先經此法庭受理,作初級審訊。
高級法院原稱"最高法院",設上訴法庭和原訴法庭,對民事、刑事案件行使審判權。
終審法院行使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終審權,是特別行政區最高審級,即香港的訴訟案件以終審法院的判決和裁定為最終的判決和裁定。
F. 為什麼香港法官判死刑要帶黑紗
最初在審判江青的過程中,各種建議都有,建議判江青死刑的同志佔大多數,至於怎麼處置江青的確很讓人傷腦筋,尤其是他。
後來的事實證明,關於陳雲對待的處理方式,在國內外取得了極好的作用,陳雲以超人的勇氣,頂住壓力做出了影響後世的英明決議。
G. 香港裁判官和法官要符合什麼條件
裁判官:來供職於香港裁判源法院,至少五年的私人律師執業、政府律師之類的資歷,裁判官的任命比較簡單,權力也比較小。但工資奇高,每月9萬以上。
法官:泛指供職於區域法院、高等法院、終審法院的法官。均由一個專門的獨立委員會向行政長官提名,行政長官點頭了,還要立法會同意,但行政長官不能提名,只能根據別人的提名任命。一經委任,法官是不會被隨意撤職的(很少有過法官被撤)。在香港,法官的權力非常大,大到足以挑戰政府和立法會。新聞機構也很少膽敢公開批評法官的判決,因為司法獨立~~
有句話說得好:「香港的法律,就是雙方把情況按程序跟法官說一遍,然後法官說什麼就是什麼。」他怎麼判你也不能質疑他。
裁判官要晉升法官,跟普通人晉升法官的程序一樣,不會因為你是裁判官就有優惠。法官跟裁判官壓根是兩樣事物,雖然有聯系。
H. 像香港這樣的地方,法院判決案件的決定權是不是在陪審團,而不是法官呢
先區分兩個來概念,一個源叫定罪,一個叫量刑。
定罪,就是說XX到底算不算犯罪,犯罪了的話到底犯的什麼罪。量刑,是已經在定罪的基礎上,那麼到底要判多少年,罰不罰錢,罰多少。要不要剝奪政治權利,這個部分叫量刑。
簡言之,定罪是到底成不成立犯罪,量刑是到底該怎麼處罰
中國其實沒有法官,中國的法官其實叫做「審判員」
審判員可以定罪+量刑,這也就是我國的法律。也就是所謂的職權主義國家(國家依職權追究犯罪者的刑事責任)
香港屬於英美法系,英國,美國都是這樣,這種法系,定罪和量刑分在兩方手中,定罪,是陪審團的事兒,量刑,是法官的事兒。但是很簡單的案子,法官可以說了算,只有重要的案子,才需要上庭審。也就是說,如果陪審團不給定罪,那法官就不能量刑了,但是陪審團給定罪,法官就必須量刑,決定量多少,換言之,法官沒有決定「是否量刑」的權力,只有決定「量刑量多少」的權力
另外,中國雖然有個「人民陪審員」,這個和陪審團差別很大,人民陪審員,只是陪著的,提提意見,真的是正經的「陪審」。英美法系的陪審團權力很大,可以決定是否定罪
I. 如何能破解香港警察抓人法官放人這種怪圈呢
引入法庭監察。
法庭監察」至少應從三個方面入手:第一,要求公開案情,讓香港市民了解案子的來龍去脈,有助於做出公正的裁決;第二,要求明確主審法官名字,有助於提升審判「透明度」;第三,要求明確輕判、重判的法律依據。
香港法律界人士表示,在世界各地的刑事司法領域,「法庭監察」已成國際慣例,這種監督機制可以有效防止量刑不準、裁決不公的現象。香港有必要借鑒,增加香港司法系統公眾參與度,築牢香港的法治基礎,用公正的司法判決還香港社會一個安寧。
(9)從香港法院法官重判擴展閱讀:
香港法官普遍秉持與西方一致的法治理念以及關於自由和權利的價值觀,因此在涉及香港社會比較重要的社會運動的案件中,法官通常會表現出對抗爭者權利的偏袒。
根據《基本法》規定,終審法院和最高法院首席法官必須是中國公民,其他法官和司法人員則可根據需要,從其他普通法適用地區聘用。由於香港特別行政區司法獨立,終審法院是香港最高級別的審判機構。
所有上訴到終審法院的案件,必須由5名法官出席審判,即首席大法官(或受其委託的法官)、3名常任法官和一名非常任法官。
根據香港終審法院官方網站公布的信息,目前的首席大法官是馬道立,3位常任法官中有一位外籍法官,近20位非常任法官中僅有陳兆愷與鄧國禎兩位中國法官。有香港法律界人士表示,外籍法官在終審法院占據大量席位已成慣例。
隨著香港司法本地化的發展,香港區域法院、裁判法院中的中國法官已經是大多數,但外籍法官對香港司法系統的影響力依然不小。
J. 香港法官的權力到底有多大
法官是享有極高裁決權的人,他們可以「對抗」輿論,甚至推翻政府或者立法版會的決策決權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