閭山大法院
㈠ 道教表文上通常都蓋什麼印啊求解!!!
有好幾種,根據各自不同的門派和職能也不同,常規的是道經師寶印,如果派系的話,有靈寶大法司、閭山大法院、玄珠驅邪院、雷霆都司等諸多印璽,也有自己的職印。
㈡ 誰知道古代閩清關於張聖君的故事!(最近上中央電視台了)
張聖君,張公,張公聖君,監雷御史,五雷法主,盪魔將軍,張聖公,張聖者,法主公,為福建省福州、莆仙一帶居民所篤信的神明,因他的懸壺濟世,一般道士都會祭拜。 史載,南宋紹興九年(1139年)農歷七月廿三,張聖君出生在永泰縣嵩口鎮月洲村,童年和少年都是在苦難中度過的。五代十國時期(907-960年),王審知開疆治閩伊始,瘴氣疫癘流行,茅草初墾;加上鄉村暴徒到處擾亂,村民深受其苦。這時的張年輕氣盛,體魄健偉,精通武術,且為人急公好義,愛打抱不平,18歲被「閭山大法院」祖師許旌揚的數傳弟子收為門徒後,三年後學成歸里。此後,他遊走於永泰、閩清、尤溪、莆田、仙游等地。據史志記載,紹興丁丑年,張聖君「到尤溪,募化緣金造橋亭」;淳熙癸巳年,漳州大旱,張聖君刻行法文祈雨,頓時大雨傾盆;淳熙戊戌年,尤溪瘟疫流行,張聖君尋找草葯救病民……他每雲游一地,都宣揚「惡有惡報、善有善果」的道理。他後來在白雲寺當頭陀及老,淳熙十年(1183年),張聖君雲游到閩清金沙鎮,修成正果,坐在九龍溪的巨石上,羽化升天,享年45歲。
㈢ 有關福州倉山的歷史
倉山區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它位於福州市城區南部,倉山區古稱藤山,明洪武年間北麓始建鹽倉,該地俗稱鹽倉前,藤山遂道稱倉前山,簡稱倉山,區名由此而來。倉山區古城名人陳若霖,陳寶琛等名聞遐邇,還曾誕生過近代著名的啟蒙思想家嚴復,現代海軍將領陳紹寬,當代著名數學家陳景潤等傑出人物;這里不僅有煙台山、金山寺、三縣洲等山水古跡,還正在開發三江旅遊帶特色景點。
倉山境內多山丘坡地,高蓋山、長安山、煙台山等貫穿中、北部,東部有黃山、城門山等。島內風景秀麗、氣候宜人,歷史上曾於煙山南麓遍植梅樹,素有「瓊花玉島」的美稱,古時,就有「十里花為市,千家梅作林」的繁華。由於獨特的地理位置、自然條件,倉山區還是歷史上有名的領事使館區,外貿基地及航運中心,英、美、法等17個國家在倉山設立了領事館或代辦處,同時還創建教堂,開辦學校,開設醫院、發行報刊、設立洋行等。由於西方經濟、文化滲透,倉山區至今保存著英式、哥特式、羅馬旋門式、東歐式及中西結合式的建築,形成了倉山區獨特的建築特色和區貌。區內名勝古跡眾多,金山古寺、陳若霖故居、陳紹寬故居、煙台山公園、高蓋山公園等人文、自然景觀與正在開發的馬杭洲、桔園洲、閩江公園(南園)等沿江沙洲構成了倉山區豐富的旅遊資源。
倉山老城區沒有經過第一輪的舊城改造,古建築保留得相對完好,這些也是老倉山難得的資源。
倉山區是福州著名的學區,自1980年被國務院批准為福州市的文化居住區以來,區內新建和擴建少年宮、文化館、圖書館、科技館等一批文化設施。特別是國家投資在區西南部有新辦30多所大、中專院校和幹部學校。因而,倉山區最具有書卷氣,學術氛圍最濃。倉山人對子女教育也十分重視,特別是老人,早年就讀教會學校,能接受對子女開放式的教育理念,是福州受開放思潮影響的第一代,有著較深的內涵。倉山老城區有著眾多的優質學校、優秀教師,隨著原住民的素質普遍較高,越來越飽滿的人文因素決定了倉山具備很好的居住氛圍。
倉山區是福州的校區,匯集大中小各類院校,有福建師范大學、福建公安高等專科學校、福建建築高等專科學校(現改名為福建工程學院)、農林大學、華南女院、省農業學校、福建船政學校、市體育學校、師大附中、港頭(十二中)、四十中、區實小、紅霞小學、上渡小學、齊安小學、以及格致、英華、三一、毓英、文山、陶淑等中等學校,還有福建省金山幼兒園、福州三中金山校區、金山文體中心、金山小學、小金星國際幼兒園等。
倉山區地處福州市南大門,水、陸、空便利的交通條件日趨發達;閩江、烏龍江四周環繞,水路運輸十分便利。福廈路起始點和福泉高速公路介面始於該區,並有8座大橋與島外連接;正加緊實施的環島提路工程,以及日臻完善的島內路網建設,將進一步促區域交通網路建設的成熟化、合理化。福州長樂國際機場距該區僅35公里。隨著水、電、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的不斷發展,投資環境將進一步優化、必將有力地促進倉山區經濟的騰飛。
從福州地圖上看,倉山區雄踞著福州市的西大門和南大門,在福州市21世紀發展中承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自「九五」開始,倉山區一直以「建設福州新城區」為目標,按照現代化省會中心城市的要求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居住、教育、金融、文化、醫療、休閑等各類市政配套日益完善。
金山工業集中區和生活區的興建,打通並擴大了福州市的西大門,為21世紀初福州市實施「東擴南進」發展戰略之一的「南進戰略」拉開一個宏偉的序幕。而根據「十五」總體規劃,倉山區委、區政府積極實施「全面開發南台島,建設福州新城區」戰略,構建城市的文教區、科研基地,城市重要的商貿區、旅遊娛樂區及高尚住宅區。在完成了上渡路、南台大道一期和洋洽路建設工程後,目前南江濱大道和二環三期、閩江五橋、三環一期等市政民心工程正在啟動。
三環路藍圖把倉山大部分歸入在內,倉山將迅速融入福州市中心生活圈;汽車南站的「南移」計劃使倉山開始進入城市樞紐核心;上渡及下藤舊屋區改造的陸續完工將重新定位倉山;下藤路商業休閑步行一條街的建成以及首山學生街的改造為倉山增添了商業色彩,更使有著「百年書香」的倉山迎來新時代。
南江濱掀起居住熱潮。東起規劃中的前橫大橋,西至解放大橋,北抵閩江,南延至煙台山南路、觀井路、觀海路、朝陽路、工農路、舊堤壩港頭一線的南江濱道路建設及舊屋區改造工程於2003年8月14日正式啟動。這項工程是市委、市政府2004年為倉山人民興辦的最大的實事項目之一。
被規劃為集休閑、觀光、文化、旅遊於一體的南江濱大道工程,斥資10億元、總佔地705畝。改造工程的完成,將徹底改變倉山區城市建設相對滯後的狀態。工程建成後,可與原有的南江濱大道相銜接,並與北江濱大道相對應,形成兩條「巨龍」沿江而下的態勢,使得南江濱板塊成為居住、休閑、生活最具升值潛力的、最為理想的高尚人文新城區。
可以自己去網路查下,我也是上面找的,還有很多歷史故事有興趣可以去看看!
㈣ 張聖君的人物生平
史載,南宋紹興九年(1139年)農歷七月廿三,張聖君出生在永泰縣嵩口鎮月洲村,童年和少年都是在苦難中度過的。五代十國時期(907-960年),王審知開疆治閩伊始,瘴氣疫癘流行,茅草初墾;加上鄉村暴徒到處擾亂,村民深受其苦。這時的張年輕氣盛,體魄健偉,精通武術,且為人急公好義,愛打抱不平,18歲被「閭山大法院」祖師許旌揚的數傳弟子收為門徒後,三年後學成歸里。此後,他遊走於永泰、閩清、尤溪、莆田、仙游等地。據史志記載,紹興丁丑年,張聖君「到尤溪,募化緣金造橋亭」;淳熙癸巳年,漳州大旱,張聖君刻行法文祈雨,頓時大雨傾盆;淳熙戊戌年,尤溪瘟疫流行,張聖君尋找草葯救病民,他每雲游一地,都宣揚「惡有惡報、善有善果」的道理。他後來在白雲寺當頭陀及老,淳熙十年(1183年),張聖君雲游到閩清金沙鎮,修成正果,坐在九龍溪的巨石上,羽化升天,享年45歲。
張聖君四歲隨母江氏改嫁到盤谷連家,今盤谷之連姓族氏已絕跡,唯遺福坪村東南山坳處叫連厝林里之連姓舊址。據當地鄉老所述,張聖君在當地也有一些傳說,其大致情況為:
張聖君小時即很靈異,與一般兒童有許多怪異之處。傳說有一天天剛亮,在離他家不到五十米遠的陳里(今福坪村鰲頭宮處)陳家人到他家告狀說:「快去看一下,你家兒子到我家和我兒子打架了。」其母江氏十分詫異說:「不會有這樣的事,我孩子還在床上睡覺呢。」陳家人不由分說將江氏拉到陳家,果然,張聖君正與陳家的幾個孩子打得不可開交。江氏連忙把兒子拉回家,進門時卻又發現張還蒙在被窩里睡得正香呢。
張聖君之連姓繼父因家貧不能養育張,七、八歲時就讓他去為人家飼牛,其中有許多的傳說及遺跡。至十二、三歲時,就以伐鋤柄以謀生,往大洋、紅星、白雲等地鬻之,故當地人稱之為張鋤柄。
張聖君在盤谷有許多傳說,其中最重要的是與飼牛相關的故事。傳說他在看牛時,既要到方壺岩頂練法術,又怕牛跑到田間園糟蹋鄰人莊稼,於是景小試伎法,讓牛圈在一塊山谷中沒草吃就吃石頭。牛歸欄後就跟牛主哭訴自己肚子雖滿腹滾圓但吃的都是石頭的事。張聞知後,就用燃香灸燒之黑點。
一天張飼牛到方壺岩對面山頂,見二仙人在盤石上下棋。張侍立一旁久觀不去,仙人隨手拿下一顆桃子讓張吃,張吃一半苦澀難咽,就偷偷的扔了,不料這半顆桃成了一個桃岩石,仙人揮手讓其離去。張從此悟道成了「半仙」(注一)。據說這對弈的仙人為元始天尊與太上老君(一說為鍾離子,見宋,洪邁《夷堅志》)。今方壺山上有地名曰「仙桃坪」,上之盤石有對弈之痕,即為仙人遺跡。從此,張聖君便雲游於鄰邑之閩清、尤溪、德化、永春、莆田、仙游等地,修仙行道,濟困救人。並到福州東禪寺剃度出家,取名圓覺,成為亦道亦佛的鄉野道人。 在盤谷鄉福坪村,歷史上還有一種與張聖君相關的漢族民間信仰,即「江師公」信仰。傳說中的江師公為江七、江八、江九三兄弟,此三人為張聖君之母江氏之胞兄弟,俗謂張聖君之舅父。盤谷古時有江姓,今已絕跡。現僅於五公里處的鄰鄉紅星鄉禮柄村仍存此姓。雖然。福坪村江姓已無,但該村之張庄境長興境、螯頭境三個境區仍以江師公為境神,其歷史已十分悠久。
在當地,江師公廟不但漢族民間道壇上之道師供奉之,各境之群眾都奉之為保境之神。據漢族民間傳說,張聖君其父故後,其娘家憐其母子孤苦伶仃而召回舅家,並擇連姓改嫁,以救其貧弱張聖君之舅既為師公(道教前身巫教法師之稱呼,今仍沿其稱號),對張自然有很大的影響。張聖君之所以以後有許多「閭山法」並與妖魔鬥法故事,且成為道教閭山派之「張法主公」當與其娘舅之江氏師公之感染有關。今閩南道壇所尊之為「三壇尊聖江神仙」(漳平永福鎮『法主公咒』)即三位江師公。而世人因不識此中之奧秘,以至很少有人能識其中巫道承傳之真諦。
㈤ 張公聖君的生卒年月
史載,南宋紹興九年(1139年)農歷七月廿三,張聖君出生在永泰縣嵩口鎮月洲村,童年和少年都是在苦難中度過的。五代十國時期(907-960年),王審知開疆治閩伊始,瘴氣疫癘流行,茅草初墾;加上鄉村暴徒到處擾亂,村民深受其苦。這時的張年輕氣盛,體魄健偉,精通武術,且為人急公好義,愛打抱不平,18歲被「閭山大法院」祖師許旌揚的數傳弟子收為門徒後,三年後學成歸里。此後,他遊走於永泰、閩清、尤溪、莆田、仙游等地。據史志記載,紹興丁丑年,張聖君「到尤溪,募化緣金造橋亭」;淳熙癸巳年,漳州大旱,張聖君刻行法文祈雨,頓時大雨傾盆;淳熙戊戌年,尤溪瘟疫流行,張聖君尋找草葯救病民……他每雲游一地,都宣揚「惡有惡報、善有善果」的道理。他後來在白雲寺當頭陀及老,淳熙十年(1183年),張聖君雲游到閩清金沙鎮,修成正果,坐在九龍溪的巨石上,羽化升天,享年45歲。
㈥ 太隂聖母是什麼佛
太陰聖母
【俗名】陳靖姑(陳十四娘)
陳靖姑;;在閩東浙南相傳名為[陳十四娘].許多地方設廟供祭她.每年正月十五演戲[皇軍傳]又名[陳十四娘傳]表示懷念!
【簡介】
陳靖姑是福建民間普遍尊崇的一位婦女、尊稱有臨水陳夫人、傾天聖母等,俗呼娘奶、臨水奶。據傳陳靖姑於唐大歷二年(762年),祖籍福州倉山下度,嫁於古田人劉杞為妻。相傳靖姑曾赴閭山學法,一生"講經行法,降妖伏魔,扶危濟難",尤以"救產護胎"著稱,年方24歲時施法祈雨抗旱,為民除害而捐軀於古田縣大橋臨水。死後受到人們的敬仰,成為"婦幼保護神"。
陳靖姑自幼嚮往道教,一心想學法。傳說龍潭角水下就是閭山大法院,法主許真君就是陳靖姑的師父。去閭山那裡學得法術並獲十部天書後下山,在她十六歲至二十四歲短暫的八年中,為地方除妖滅怪,特別保護婦女兒童,做了許多有益於人民的好事。陳靖姑的傳說突出體現在她捨身祈雨的中。五代後唐天成三年,二十四歲時,福州地區久旱不雨,田園於裂,人民苦不堪言。這時已有身孕的陳靖姑,不顧個人安危,脫胎於家中,手執寶劍和號角,到龍潭角(今倉前路與江心公園之間江中)立於草席上祈雨,由於妖怪長坑鬼從中作怪,頓時風浪驟起,正當危急之際,其師父派來四仙女,化作四鴨姆,銜住草席,順水漂浮至鴨姆洲。台江鴨姆州洲地名由此得來。但是陳靖姑早產身體虛弱,結果為民獻出了年輕的生命。清代道光年間詩人魏傑《鴨姆洲》詩,就是講述這件民間傳說的
綠鴨灘頭聚一丘,漁村蟹舍樂無休。
路通河口水長繞,潮過江心沙不流。
柏嶺樵歌吟上下,釣台月色照春秋。
當時祈雨鍾靈地,仙女直連螺女洲。
陳靖姑師傅曾叮囑她二十四歲時戒動法器,但卻在明知自己未學護胎救產術帶孕祈雨極可能遭遇不測的情況下,依然脫胎為之,並除妖降魔,終於付出了生命的代價。靖姑三年學法將離開師父,盡管師父交待"此去萬不可回頭觀望",但三年師徒情,使她僅僅走了二十四級台階,便不禁回頭再望師父一眼,從而註定靖姑二十四歲必有大難。
邑人感其恩德,建殿崇祀,古田大橋臨水宮,就是專門為紀念和供奉陳靖姑而建立的。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 在古田臨水祖宮正殿,有這樣的一幅對聯:我本無私,畢竟代天行化;人毋求媚,當思惟德是馨。臨水宮太保殿明示世人:為人正直,見吾勿禮何妨?心存姦邪,任你燒拜無益。
抑惡揚善,是陳靖姑為人宗旨,陳靖姑一生降妖服魔,殺劉閻王,斬雄孤怪,焚蝴蝶妖,到處揚善抑惡。靖姑救過無數善良的人們,但對欺壓鄉鄰、霸財占色、陽奉陰違的羅源白塔寺主持鐵頭惡僧則毫不容情地將其誅殺。靖姑還曾巧妙地教諭一個傷害過女婿的老人,使其懺悔自新,在世上做了許多善事後才逝去。可見勸世為善,抑惡揚善乃陳靖姑之本色。
在陳靖姑信仰中,保佑嬰孩沒有男女偏見。傳說中世人皆從臨水百花橋轉世而來,請得紅花到人間為女子,請得白花到人間為男子。陳靖姑與丈夫劉祀各有事業,靖姑忙時,劉祀幫之,劉祀忙時,靖姑幫助,互敬互愛,成為夫妻平等的典範。不僅如此,陳靖姑還嚴懲了一個苛待妻子的惡夫,使之成"蟬"(殘)無妻,並解救保護惡夫的妻子另立家園。
善有善報,在陳靖姑傳說中有這樣的故事:一家有長次二媳,大媳貌美人惡,次媳貌醜人善。一次,次媳受長媳欺辱不過,欲尋短見,朝天悲啼:"臨水夫人,做女人為何這么難哪!"陳靖姑見狀贈予兩包沐浴的香灰,次媳洗後貌美,大媳見狀搶來洗後貌變丑。陳靖姑信仰文化教化人們為人需良善。在臨水宮太保殿神龕前的弧形對聯這樣寫道:"臨在上,質在旁,聲靈赫濯;善必昌,惡必滅,賞罰分明。"
陳靖姑的傳說美麗、感人,經過千年的民間傳頌,已成為海峽兩岸甚至東南亞地區共同的民間文化現象之一。正如元朝進士張以寧在《順懿廟》中寫道:"英靈雖著於八閩,施及於朔南。"
㈦ 福州有哪些傳說
1鄭唐傳
第十二回半夜貼聯惡作劇誰知惹火自燒身
話說鄭唐恢復秀才身分,鄉里人對他褒貶不一,尤其是左右鄰舍,像是眼中釘,恨不得盡快拿掉。鄭家左鄰是郭依銀,右舍是高天天。此兩家人一見鄭唐回來就關門。各位看官,鄉里鄰舍的關繫到了這等地步實是沒趣。應說彼此都不曉得「金厝邊,銀鄉里,遠親不如近鄰」的道理。一個巴掌拍不響,好人要兩人做啊!
光陰已挨到正德十三年(1518年)臘月,鄭唐已年近不惑,兩個兒子也將成人(閩中舊俗16歲成人)。鄭准、鄭濟兄弟倆見父親回來十分高興。按理說這么大年紀的孩子已很懂事,可鄭唐少管教,加上其母陳氏的縱容,故此還是不知他(幼稚,不懂事)。鄭濟吵著喊:「爹,快過年了,別人家都有橘,就我們家沒。」鄭准也吵著要這要那。鄭唐心想,確實難為兒子了,過年了要幾個橘都做不到,我還做什麼父親?想到這,從袖中摸出一個銅錢說:「拿去買一個橘。」鄭准、鄭濟懵了,「爹,買一個橘做什麼?」兄弟倆齊聲喊道。鄭唐說:「你們去買就是。」兄弟倆沒法,只好去買橘。
橘買回來,鄭唐拿著橘向門外扔去,還大聲喊:「開門擲橘!」諸位,福州方言「橘」與「吉」、「擲」與「大」同音,鄉里鄰居聽起來就成了「開門大吉」。快過年了,這吉利的話格外惹人喜歡。先是左鄰右舍郭依銀和高天天學著做,也都擲出一個橘喊道:「開門大吉!」緊接著遠近鄉里都學著做,朱紫坊家家戶戶門前就都有橘了。
天黑時,鄭唐拿兩個竹籃,對兩個兒子說:「去,將他們門前的橘揀回來。」不一會,兩個「孩溪」(小孩)摜()了滿滿兩籃紅彤彤的橘子回來,這時兄弟倆才明白父親的用意。鄭唐見橘已到手,雙手將門關上,又大喊一聲:「關門進橘!」鄉里鄰舍聽此言,覺得又是一句吉利話,遂紛紛出門,想將橘揀回,也來個「進橘」,可所有的橘都不翼而飛,才知又上鄭唐的當了。
各位看官,福州方言「進橘」和「真急」同音,鄭唐此滑稽之舉,真將鄉里人惹急了。郭依銀和高天天特別不愉快。「鄭唐撩我們鄉里,我們也要撩他一下。」郭依銀說。高天天在郭依銀耳邊如此這般地說了一番,「你看如何?」郭依銀連聲稱贊:「高明,不愧姓高!」此妙計要寫字,他們都不善筆墨,遂找對面邱元泉寫。
臘月廿四祭灶夜,各家各戶祭完灶公灶媽都關門安歇。鄭唐一夜沒睡好,他正苦於無法備足年貨讓妻小過個好年,故此雞叫頭遍就起床,想出去走走。猛回頭一看,見大門上貼著一副白紙對聯,左邊寫「拍黃病」(類似今之黃膽性肝炎),右邊寫「五帝搦」(搦即抓或捉)。鄭唐看了心裡一震,像是當頭一棒,但他很快鎮靜下來。暗暗發誓:哪個「錢道」(不三不四的人)敢在「老婿」(老子)頭上築窩,老婿不叫你自作自受不姓鄭!
此時陳氏也起床了,到門口一看,她雖然識字不多,但那6個字的意思是曉得的。「我三番五次對你說,不要在外面惹蜂叮頭,你偏不聽,害得我們母子在鄉里難做人。」陳氏說著眼淚奪眶而出。鄭唐安慰說:「不要難過,人生在世,難免有幾個對頭。兵來將擋,水到土掩。來者不還非禮也,你看我吧。」正說著,鄭准、鄭濟也聽到了,鄭准罵道:「哪路野種,讓我知道是誰與他沒便宜!」說著去撕那兩張白紙,鄭唐忙拖住:「不要撕,我叫貼的人自己來撕。」說罷忙進屋拿出筆墨硯,提筆在白紙下端空白處各添上兩字,一邊添「對面」,成了「拍黃病對面」,一邊添「隔壁」,成了「五帝搦隔壁」。添罷進屋暖了一(半斤)青紅酒,坐在廳中獨酌,還吟幾句唐詩:「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各位看官,鄭唐這人實在精明。他最能察言觀色,誰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他都能看出你骨子裡是什麼貨色。憑左右郭依銀、高天天和對面邱元泉平時對他什麼都看不順眼,連日來交頭接耳、鬼鬼祟祟的樣子,料定這事是他們做的,故此一箭三雕,都打著了。
一早,鄭唐門前白紙對聯引得許多行人駐足,大家見上下字體不同,已猜到了八九成,而且來看的人越來越多,到了辰時,朱紫坊竟被塞得水泄不通。這可將對面和隔壁三家害苦了,郭、高、邱三人急得像熱鍋中的螞蟻。這叫做掏(拿)杖打自頭,惹火自燒身,彼此乞食罵猴,猴罵乞食,尤其是邱元泉這「平直」(老實人)後悔不該寫字。最後三人商量決定,由郭依銀出面去和這件事。
郭依銀來到鄭唐廳中,臉上像「熟犬頭」(似笑非笑)一樣:「鄭……鄭秀才,鄉里開門相見,門口這字不知哪個野種貼的,年關歲末不太好看,可否……」郭依銀結結巴巴,半天才說明來意。「字要分兩截講,上面6字是野種寫的,下面4字是我寫的,為了與對面和隔壁親熱,很好嘛,這用不得可否呀。」鄭唐說著仍酌著青紅酒,郭依銀知道不將底數托出是不行了,故此又說:「鄭秀才,我們對面、隔壁為你送年,糖一甑、柄(豬蹄)一隻、索麵5斤、雞角(公雞)一頭、大草魚一雙,等下就送來。」鄭唐聽了暗暗好笑,心想:這差不多是女兒送年的禮節,想不到我鄭唐不生女兒也有柄吃。人道話不可講死,事不要做絕,既然惹事者自搬樓梯了就讓人家下來吧,於是點頭答應。三家各出一份年貨,將白紙對聯撕下,還將鄭家的門板洗刷干凈。
鄭唐不花分毫過了個豐盛的年,但他的心情仍不很舒暢;雖然恢復了秀才名分,對錢寧之流仍耿耿於懷,總想伺機再撩他一下。
2女神陳靖姑
陳靖姑是福建的一位民間女神,與海上保護神天後媽祖林默娘齊名。民間對其信仰從福州、閩江流域擴展到閩東、閩北、台灣並流傳海外,其廟宇遍布各地,歷千年而不衰,從民間傳說到小說、戲劇、評話、地方誌,形成了民間文化,今天仍有研究價值。
陳靖姑不是神話人物,確有其人。《閩都別記》、《福州府志》、《閩侯鄉土志》等和古田、羅源、長樂、閩侯等縣志都有記載。
陳靖姑是閩侯藤山下渡人(現屬福州市倉山區)。出生於唐大歷二年(767年),正月十五日,其父陳昌,母葛氏,陳昌偕妻弟葛如川,設館教書。陳靖姑自幼聰慧,信奉觀音大士,朝夕參拜,三歲能念觀世音經咒,七歲就讀家館,與古田劉杞蓮同學,親如兄妹,並由雙方父母議定婚約,陳靖姑十四歲時,為避婚事,入「閭山大法院」學道,由許真君傳授閭山正法,因不想出嫁,拒學護胎救產法。許真人叮囑其二十四歲不能動法器,因不遵師囑,脫胎祈雨而仙逝。
陳靖姑由人變成神,由於她降妖滅怪,祈雨救災,護胎救產,保護婦幼,造福人民,才深受人民愛戴,信奉為神,這是一種信仰、文化。關於她的傳說至今仍被傳誦:
傳說古田臨水洞內白蛇精,與長坑鬼勾結,將山洞變為華屋,蛇精變為美女,誘青年入洞加以殺害。適劉杞蓮會文回家,路過此地,被騙入洞,逼婚不從,被綁到吊樑上。欲加害時,陳靖姑趕到,破洞救夫,在雙方家長要求下,念與杞蓮數載同窗,遂改變初衷,在古田與劉杞蓮成婚,後將臨水洞改為臨水宮。
白蛇精逃往福州皇宮,變為陳金鳳皇後,真皇後被長坑鬼關在長坑山洞,白蛇精在宮內殘害三十六位宮娥,又迷惑閩王王延鈞,欲取陳靖姑之心以治病。靖姑將計就計,入宮除妖,將白蛇精斬為三段,分別埋在開元寺鐵佛古井內、井樓門七星井內與龍潭角龍潭中。並破長坑洞府,救回陳皇後,救活三十六位宮娥。閩王感德,敕封慈濟臨水陳夫人,下令修建臨水宮。
陳靖姑還用閭山正法破袁廣智茅山邪法,滅蝴蝶精,平定叛亂,避免屠城之禍,挽救將士百姓。閩王王璘甚為感德,復封陳靖姑為崇福臨水陳夫人。
陳靖姑在除妖滅怪過程中,對頑固不化、殘害人民者,如白蛇精、蝴蝶精、長坑鬼則堅決消滅之,而對願意改邪歸正者,如丹霞石猴等,則收歸正果,協助除妖。
陳靖姑二十四歲時,福州大旱,若不下雨,將顆粒無收。閩王令陳守元等道士設壇祈雨,因法力不夠,越祈越晴,閩王發怒,責令五日內再祈無雨,則用柴塔燒死諸道士。陳守元無法,只好懇請陳靖姑祈雨。陳靖姑當時懷孕,脫胎祈雨,自身十分危險。為了兄長守元及諸道士,更是為了廣大災民,毅然答應施法祈雨致遭產厄。
相傳陳靖姑死後英靈回至閭山,深悔當年不學護胎救產之法,許真人於是又教其護胎救產之法,故成為民間兒童婦女之保護神。
3貽順哥燭蒂
船工陳春生代父友德離家遠航,中途覆舟,誤傳死訊。福州市三保有個小商人馬貽順,以經營絲線店為生,吝嗇成性,中年未娶。他早慕春生妻林春香貌美,又聞知她善持家計,能寫會算。更加賞識,春香新寡。貽順乘她家中困難之時,暗中以高利貸謀娶。友德竟誤認貽順有恩於已,反逼春香改嫁馬家。 婚夜,春香與貽順約三樁事,其中一事:如前夫生還,仍回陳家,貽順不得刁難。否則,寧死不嫁。貽順深怕人財兩空,故予允諾。春生覆舟遇救,十年後回到福州,路過絲線店,巧遇春香,得悉改嫁原由,深感春香孝道,願出重金讓貽順另娶,接回春香。貽順不肯履約,控於海防分府王紹蘭。春生請求按原約判斷,貽順否認有約在先。春香堅持「前夫有情,後夫有義」,難以自決。王紹蘭深感難判,白恭人為夫出謀,讓春香假死,公堂上考驗陳春生與馬貽順,誰願領「屍」回去者,領回春香;不願領者,另賞紅包。陳春生重情,情願領「屍」;馬貽順貪財,願受紅包。最終春生夫妻重聚,馬貽順重財失妻,最後僅得一截燭蒂(蠟燭頭)。馬貽順的形象類似19世紀法國著名作家巴爾扎克筆下《歐也妮·葛朗台》中的老葛朗台形象。《貽順哥燭蒂》也被稱為中國的《吝嗇鬼》。
開閩王拜劍定乾坤 皇後宰相陳金鳳 吳瑤琴金蟬脫殼 缺哥望小姐 荔枝換絳桃 方廣岩蛇娘戀書生 蛇郎哥破鏡重圓 水蛙精水遁招災 柳七娘與羅星塔 葉向高救災 市井傳說 王成龍別氣 李登官賣(女么) 尚書廟躲債 情殉雙拋橋 桐油煮粉干 林則徐少小應對 馬鐸一日君 此地能補天 鄉人樂道孝義巷 葛秀才巧對相思聯 曹學儉與徐五 思兒亭與慘惻橋 鄭性之的傳說 螺洲與螺女江 烏龍江的由來 一字救萬民 鱔溪與白馬王 桂香街和梅仙街的傳說 塔頭街的傳說 韓克忠與與韓月娘 泰山爺娶親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酒神吳顏爺 下渡尾迎神 陳修園和狗皮膏葯 皇帝要吃公雞蛋 黃瓜井裡孝順魚 林汝光度雞度雞口 乾隆帝田黃石祭天 日溪皇帝洞啞巴登基 王法助斷旨造橋 許悠罰添油 朱元璋夜宿芙蓉洞
㈧ 仙家被扣,用什麼陣可以救回仙家
於子夜時分,在自家天地(農村平房靠近外屋門左右兩扇牆垛都是,如果是城市,就在陽台即可)焚36柱黑色香,三樣素供,九碗水,四雙筷子,貢品要有橘子和桃。如果有其他堂口仙家幫助,還需要在36柱香後面再上9柱。陽台這里的事情做完了,就要到十字路口去解救迎接仙家了。先准備七捆香住,每捆九柱香,按七星方式擺放,擺放方式放在末尾,點燃之後,香頭平齊。燃燒表文,搬請五路閻君,幫忙解救被壓仙家。說出自己的事情,然後燃燒36個金寶,24個銀寶。香燒到一半的時候要焚燒七朵紅蓮花。等香還剩四分之一或者仙家給你感應要趕快回家的時候,起身回家,口中念誦:「七名同光,五路十方,今我於此,搭救譬方。成秉神威,解役回梁。速斷恩怨,返我家鄉。」回家的路途中不可與別人說話。回到家中,將屋門關上。在仙堂上香,使仙家重回堂口受香。想的擺放方式:
一定要按順序擺放。之後是否解救成功,自己就知道了。
搬請五路閻君,可以用咒語,也可以用表文,文章中,我用的是表文。只要心誠,就可以搬到五路閻君,與念誦什麼咒語無關。例如,同是搬請五路閻君,就有很多的咒語,如「ong ban za er ban za er li o」、「五殿十城,菩薩威光。我今奏請,五路閻君。速來此地,搭救譬方」。
還有一點,什麼貢品也別往家帶!
平常的搭救方法大多數都是進行武鬥,其實這個方式也差不多。只不過是先搬請五路閻君,請他們幫忙。如果不能,還得靠武鬥。所以一般都有外來的仙家進行幫
本人常使用搭救被扣仙家的辦法就是上表,城隍土地廟,這個方法及簡單又經驗,過程是相當繁瑣的,需要會使用道教科儀,還有法術,必須是有道士身份的,還要有職位。才能得到祖師還有閭山大法院,法主公們的護持。
㈨ 首字為動物,礦產的地名有哪些
動物:馬鞍山
虎牢關
降虎寨位於北嶺宦溪鎮降虎嶺上,相傳古時「獨覺庵」和尚法詮曾經降伏過老虎而得名。此外,福州還有虎婆宮、虎節路、五虎礁、虎哨等地名。
兔耳山位於南嶼鎮雙龍村大樟溪南岸,距福州約半個小時車程,主峰海拔678米,峰巔有兩塊高高聳立的巨岩,形似豎起的兔耳,是中共省委當年活動據點之一,現辟為旅遊景區。
龍潭路在倉山區上渡街道,古稱龍潭窟,俗稱龍潭角。相傳是保嬰除害聖母陳靖姑祈雨,和閭山大法院的古址(待考)。有人說福州是一條龍,此龍盤踞在北門外龍窟山,所以福州含龍的地名特別多。有龍津街、龍庭境、龍腰崎、龍嶺頂、龍山巷、龍峰里、龍津巷、白龍路、秋龍巷、登龍橋、攀龍道、龍峰里、透龍街、大龍湫、小龍湫、福龍道、白龍弄等20多處。市郊還有龍院、龍台、烏龍江等。
蛇山位於洪山梅峰,是該地的自然村,古時多蛇,閩越人崇蛇故名盅賾彌兩瘛A磽猓�稚角�隙山值賴氖┢衣罰�夥徘俺粕呶眩�虻鋇厝褐詼衿涿��幾奈�衩�?
馬房巷位於倉山區臨江街道,曾名先鋒中路十弄。1842年清鎮閩將軍崇善討好洋人,強征350畝農田獻給英人做跑馬場,馬房巷是養馬之地流傳下來的。此外,福州還有馬道街、馬祖道、馬廠街、白馬路、下馬巷、馬尾、馬口、馬限、馬草道、走馬山等十多處地名。
羊肉弄位於鼓樓區安泰街道,因弄口長期有人販賣福清花生羊,便被人們呼出弄名。
白猴嶼屹立於閩江口南港主航道江心,從東岐海岸萬葉遊艇碼頭乘船,幾分鍾就可到達。置身此間可見怪石林立,或立或坐或卧,千姿百態,恰似群猴聚首。此外,倉山區下渡還有個猴嶼。
金雞山位於晉安區東門村東側,系北嶺山脈的支脈,因山形似雞而得名。山下有唐代的金雞寺和地藏寺。此外,福州還有雞公嶺、渡雞口、賣雞弄和雞角弄等地名。
白犬島位於閩江口五虎礁的東南方,共兩島,一稱東犬一稱西犬,這裏海洋資源豐富,是得天獨厚的天然漁場。
豬蹄亭位於北峰嶺頭,因亭的四腳似豬蹄而得名。此外,台江區幫洲街道有個宰豬弄,鼓樓安泰街道還有個何豬弄。
礦產:銅陵
鐵嶺
金山
銀川
㈩ 福建福州江心島
江心島是否是福州人俗稱鴨姆洲還不太確認
1 陳靖姑是福建民間普遍尊崇的一位婦女、尊稱有臨水陳夫人、傾天聖母等,俗呼娘奶、臨水奶。據傳陳靖姑於唐大歷二年(762年),祖籍福州倉山下度,嫁於古田人劉杞為妻。相傳靖姑曾赴閭山學法,一生"講經行法,降妖伏魔,扶危濟難",尤以"救產護胎"著稱,年方24歲時施法祈雨抗旱,為民除害而捐軀於古田縣大橋臨水。死後受到人們的敬仰,成為"婦幼保護神"。
陳靖姑自幼嚮往道教,一心想學法。傳說龍潭角水下就是閭山大法院,法主許真君就是陳靖姑的師父。去閭山那裡學得法術並獲十部天書後下山,在她十六歲至二十四歲短暫的八年中,為地方除妖滅怪,特別保護婦女兒童,做了許多有益於人民的好事。陳靖姑的傳說突出體現在她捨身祈雨的中。五代後唐天成三年,二十四歲時,福州地區久旱不雨,田園於裂,人民苦不堪言。這時已有身孕的陳靖姑,不顧個人安危,脫胎於家中,手執寶劍和號角,到龍潭角(今倉前路與江心公園之間江中)立於草席上祈雨,由於妖怪長坑鬼從中作怪,頓時風浪驟起,正當危急之際,其師父派來四仙女,化作四鴨姆,銜住草席,順水漂浮至鴨姆洲。台江鴨姆州洲地名由此得來。但是陳靖姑早產身體虛弱,結果為民獻出了年輕的生命。清代道光年間詩人魏傑《鴨姆洲》詩,就是講述這件民間傳說的
綠鴨灘頭聚一丘,漁村蟹舍樂無休。
2福州晚報報8月26日刊登了《江心公園何時再開放》一文。昨天,倉山區園林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江心公園已准備重新開放。
據倉山區園林局有關負責人介紹,三縣洲大橋建成後,區里曾考慮引進外資對江心公園進行重新包裝開放,但由於所引進的項目尚有待進一步落實,因此重新開園也受到了耽擱。目前應廣大群眾的要求,區園林局已決定先開園後上項目。為此,園內的衛生已於近日得到了全面清理,並補種了草皮與樹木。不過,園林局最近在檢查時又發現入園的鐵橋因長期不使用,銹蝕嚴重,江心島邊的橋墩也有移位現象,因此還要待專家進行安全評估,並對鐵橋重新整修後,江心公園才可恢復開放。(本報記者林毅堅)
具體情況江心公園何時重開大門
曾美名遠揚 終至閉門謝客 欲重放光芒 卻遇兩虎攔路
2006-02-17 00:10:26 本報記者 劉曉/文 毛朝青/圖
--------------------------------------------------------------------------------
診治公園「難症」系列策劃5>>>
「從碼頭坐船,沒幾分鍾就踏上了江心公園。腳下是柔軟的黃沙,江水盈盈,我欣喜地躍入江的懷抱……那時江里有很多人游泳,道淺者嬉水,道深者涉江,各得其樂。」
福州市民王希在回憶當年的情景時如此寫道。
1997年3月,江心公園成了三縣洲大橋的建設工地,公園大門從此對外關閉。
這一關就是9年。
2006年2月,有關重新開放江心公園的民眾呼聲以及人大、政協的相關提案、議案終於引起了倉山區政府的高度重視。
倉山區政府相關負責人日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政府正在抓緊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爭取早日開放江心公園。
輝煌過去
最好的天然游泳場所
(圖)昔日人頭攢動的江心公園懸索橋,如今銹跡斑斑,儼然已成了野狗的娛樂天堂。
據福州市園林局資料記載,位於福州市內閩江上的江心公園原名「三縣洲」,是一個沖積沙洲,面積4.83公頃,北面與台江蒼霞洲的釣龍台遙遙相望,南面和倉山龍潭角隔岸相鄰。
據傳,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五月,洪水泛濫成災,沿江田園多被沖毀,卻在此處沖積成一泥洲。閩安、侯官、懷安三縣農民,競相登洲插竿圍地,因而引發械鬥,三個縣的縣官各執己見,後由福州府判為三縣共有,並定名為「三縣洲」。
1975年,三縣洲被政府有關部門辟為江心公園。
「當時,公園內鬱郁蔥蔥,共有榕樹、水杉、楊柳、銀樺、水芙蓉、芒果、荔枝、柑、橘等樹木花果5萬多株,是福州最好的天然游泳場所,一到夏天總是人滿為患。」福州市園林局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負責人如是告訴記者。
1982年,在有關部門的努力下,江心公園建造了臨江亭、蘑菇亭、釣魚台等園林設施及兒童游樂設施。
「不過,當時受條件限制,福州居民上島遊玩必須乘坐渡輪,相當不方便。特別是夏天,很多懶於乘坐渡輪的民眾會在碼頭直接下江,游泳到公園。因此,每年都有事故發生。」上述負責人表示。
出於改善遊玩環境的想法,倉山區政府決定在倉山區龍潭角修建上島大橋。
1991年11月19日,由福州大學路橋教研室設計、福建省第二公路工程公司承建的江心公園懸索橋動工建設,次年9月30日,懸索橋竣工通行。
1995年江心公園開始揚名全國。
「那年元宵,中央電視台與福州市政府聯合舉辦的春節元宵晚會在江心公園舉行。隨著電波,江心公園美麗的景緻開始為外人所知曉。」上述負責人稱。
據說從那以後,江心公園成了外地遊客的必去之處。
開發途中
成堆料場致閉門謝客
(圖)江心公園位於三縣洲大橋下。建造大橋時,銜接南北的江心公園成為工程堆料場。
江心公園成名了,遊客紛至沓來。但遺憾的是,它的美名沒能繼續傳播,卻在1997年戛然而止了。
園林部門一位知情人士告訴記者,1995年,福州市有關部門為推動旅遊業發展,提升省會城市整體形象,確定了一個「以中洲公園、江心公園和蒼霞天演公園為『金三角』,以沿江灘地和白馬河綠化帶為綠色走廊,以大廟山和南禪山為登高點的游覽路線」的開發計劃。
「但開發江心公園需要一筆龐大的資金,這是當時倉山區政府無能為力的。因此,相關部門在1995年與旅英華僑張禮星簽訂了一份開發合同,由其負責在未來20年內投資開發江心公園,將其建設為擁有卡拉OK歌舞廳、餐飲、度假村、游泳場、水上游樂、水族館及配套旅遊商品零售等的旅遊勝地。」知情人士透露。
據稱,張禮星在福州經營有福州瓦爾特酒庄有限公司、閩清台山假日大酒店、閩清耐火建材廠等,是當時的福州市僑聯副主席及閩清縣政協常委。
但天有不測風雲,這份意義深遠的開發合約卻給江心公園帶來了苦果。
一位接近張禮星的知情人士私下告訴記者,張不僅和有關部門簽訂了江心公園的開發合約,同時還簽訂了中洲島的開發合同。
「當時張禮星的想法是,先投資2億元開發中洲島,將其建設為集旅遊、購物、美食、娛樂、休閑等為一體、以歐洲傳統建築風格為整體建築翻版的步行購物島,待資金回籠後再繼續開發江心公園。」
就在開發商將精力全部投放於中洲島的時候,另一件事情發生了。
1997年3月,連接福州南北大通道的三縣洲大橋開始建設。該大橋橫跨江心公園,其中一個橋墩就建在公園之上。「當時工程浩大,建設物資非常多,很難找到理想的堆料場。因此,銜接南北的江心公園被工程方徵用,用於工人駐地和堆料場。」
江心公園就此關閉。
1999年5月2日,三縣洲大橋經過2年多的建設正式通車。但江心公園卻未恢復開放。
知情人士稱,經兩年多的大橋建設,江心公園已是一片狼藉,恢復開放需要投入大量資金。「當時倉山區政府根本沒有這方面的預算,只能等開發商的資金到位。」
但事與願違,投資中洲島的張禮星並沒有在項目上獲得任何好處。「2003年春節,建設完成的中洲島對外開放後,遭到了當時幾乎所有媒體的口誅筆伐,而直到現在,中洲島還未現生機。」
「投資的失敗讓開發商根本無力繼續開發江心公園,而三縣洲大橋建設造成江心公園大面積破壞也讓開發商找到了拒絕投資的借口,江心公園從此閉門謝客。」知情人士表示。
重新開園
遇合同資金兩攔路虎
(圖)懸索橋上貼出公告稱:江心島尚未對外開放,未經批准任何人員、船隻不得登島靠岸。
而倉山區有關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重新開放江心公園的呼聲一直沒有間斷過,人大和政協每年都有相關的提案、議案。「為此,區里曾研究決定重新引入開發商進行公園的升級改造,但由於所引進的項目尚有待進一步落實,因此重新開園也被耽擱。」
據透露,2004年8月的時候倉山區園林局已決定先開園後上項目,並前期投入了5萬元資金進行清淤及補種草皮與樹木。
但隨後,區園林局在檢查江心公園時發現,入園的懸索橋因長期閉園銹蝕嚴重,而江心島邊的橋墩也有移位現象。
據稱,按照要求,懸索橋每六年必須維修一次,十多年未檢修的懸索橋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
鑒於安全問題,開放江心公園的日期延後。
2004年9月初,倉山區園林局曾派專人到福州大學土木工程學院,請懸索橋的設計者彭大文制定了維修該橋的方案。同時,該局還召集省交通規劃設計院及福州大學等單位的橋梁專家對該橋進行了評估。「結論是懸索橋雖然多年未修,但不屬於危橋,經過維修後仍可使用。」
經過初步預算,懸索橋恢復正常使用的費用在300萬元以上,若加上園內設施的修繕及綠化、駁岸的建設等,資金缺口在500萬元以上。「區里沒有這方面的預算,開園計劃也就隨之落空了。」知情人士表示。
不過,倉山區相關負責人日前對記者表示,重新開放江心公園首先必須先解除此前簽訂的開發合同,「區里目前正著手處理此事,並多方籌措資金,爭取早日開園。」
而福州市園林局相關領導也表示,江心公園如果重新開放,市局將會給予「公園設計、調整以及資金方面的支持」,「但這一切取決於倉山區政府的態度和決心」。
政府的態度已經很明確了,但開發商卻極難聯系。政府有關方面曾多方聯系,卻始終未果。記者嘗試撥打開發商的手機,發現該號碼一直處於關機狀態,其屬下多家公司的人員也表示已經很久未見過他們的老闆了。
「如果開發商一直避而不見,區里將採取法律措施來解決這個問題。」倉山區相關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