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如何應對疫情
A. 因疫情導致合同不能履行應如何處理
法律分析:1,直接導致合同不能履行的,依法適用不可抗力的規定,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責任。2,僅導致合同履行困難的,可以重新協商、解除合同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八十條
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民事義務的,不承擔民事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不可抗力是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
第五百九十條
當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據不可抗力的影響,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責任,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應當及時通知對方,以減輕可能給對方造成的損失,並應當在合理期限內提供證明。
當事人遲延履行後發生不可抗力的,不免除其違約責任。
《關於依法妥善審理涉新冠肺炎疫情民事案件 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一)》
三、依法妥善審理合同糾紛案件。受疫情或者疫情防控措施直接影響而產生的合同糾紛案件,除當事人另有約定外,在適用法律時,應當綜合考量疫情對不同地區、不同行業、不同案件的影響,准確把握疫情或者疫情防控措施與合同不能履行之間的因果關系和原因力大小,按照以下規則處理:
(一)疫情或者疫情防控措施直接導致合同不能履行的,依法適用不可抗力的規定,根據疫情或者疫情防控措施的影響程度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責任。當事人對於合同不能履行或者損失擴大有可歸責事由的,應當依法承擔相應責任。因疫情或者疫情防控措施不能履行合同義務,當事人主張其盡到及時通知義務的,應當承擔相應舉證責任。
(二)疫情或者疫情防控措施僅導致合同履行困難的,當事人可以重新協商;能夠繼續履行的,人民法院應當切實加強調解工作,積極引導當事人繼續履行。當事人以合同履行困難為由請求解除合同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繼續履行合同對於一方當事人明顯不公平,其請求變更合同履行期限、履行方式、價款數額等的,人民法院應當結合案件實際情況決定是否予以支持。合同依法變更後,當事人仍然主張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責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因疫情或者疫情防控措施導致合同目的不能實現,當事人請求解除合同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三)當事人存在因疫情或者疫情防控措施得到政府部門補貼資助、稅費減免或者他人資助、債務減免等情形的,人民法院可以作為認定合同能否繼續履行等案件事實的參考因素。
B. 疫情今年結束不了,案件怎麼處理
現在已經可以辦理案件了,因為國內的疫情幾乎上都沒有了,只要開庭的時候到法院去,別的時候把案件所需要的文件,郵遞到法院就可以了,要詢問的時候,就在電話手機上面詢問。
C. 疫情期間法院正常受理案件嗎
疫情期間法院正常受理案件。
符合起訴條件的,然後沒有法院不予受理的情形的,法院是會受理案件的,不會因為疫情的原因不受理的。
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1、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2、有明確的被告;
3、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
4、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起訴應當向人民法院遞交起訴狀,並按照被告人數提出副本。書寫起訴狀確有困難的,可以口頭起訴,由人民法院記入筆錄,並告知對方當事人。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二十三條 人民法院應當保障當事人依照法律規定享有的起訴權利。對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條的起訴,必須受理。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立案,並通知當事人;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作出裁定書,不予受理;原告對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第一百二十四條 人民法院對下列起訴,分別情形,予以處理:
(一)依照行政訴訟法的規定,屬於行政訴訟受案范圍的,告知原告提起行政訴訟;
(二)依照法律規定,雙方當事人達成書面仲裁協議申請仲裁、不得向人民法院起訴的,告知原告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
(三)依照法律規定,應當由其他機關處理的爭議,告知原告向有關機關申請解決;
(四)對不屬於本院管轄的案件,告知原告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起訴;
(五)對判決、裁定、調解書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案件,當事人又起訴的,告知原告申請再審,但人民法院准許撤訴的裁定除外;
(六)依照法律規定,在一定期限內不得起訴的案件,在不得起訴的期限內起訴的,不予受理;
(七)判決不準離婚和調解和好的離婚案件,判決、調解維持收養關系的案件,沒有新情況、新理由,原告在六個月內又起訴的,不予受理。
D. 疫情期間法院如何判決
疫情期間,一般來說法院對於案件原則上是延期審理的,符合中止案件的就中止審理,但是對於緊急情況的案件在做好防護措施的前提下可以開庭,但是能視頻審理的最好是視頻審理。
【法律依據】
《關於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精神切實做好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期間審判執行工作的通知》
在訴訟程序方面,強調了疫情防控期間該延期審理的案件原則上延期審理,對於符合訴訟中止條件的案件,依法中止審理或執行,對於申請訴訟期間順延的,要根據實際情況依法充分保障當事人合法權益。對於情況緊急的案件,應當在做好防護措施的前提下開庭審理,有條件的可以採用視頻開庭形式。
E. 疫情防控期間,當事人應當怎麼開展訴訟活動
法律分析:疫情防控期間,法院原則上推遲開庭、聽證活動,對依法必須按時開庭、聽證的,請積極配合法院通過網上開庭、視頻庭審等方式遠程審理,減少因人員聚集引發疫情傳染風險。當事人或其訴訟代理人因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處於隔離、診治期間,或參加疫情防治工作,或受疫區交通關停等情況影響,無法參加訴訟活動的,請及時通知法院,法院將按相關法律規定予以處理。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 第十三條 因採取突發事件應對措施,訴訟、行政復議、仲裁活動不能正常進行的,適用有關時效中止和程序中止的規定,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F. 疫情期間不能出庭怎麼辦
法律分析:如當事人因本次疫情無法到庭出庭的,各地法院都做出了一定的告知,准予延期或另行安排時間,各訴訟參與人應注意各地法院有關通告。如本次疫情導致訴訟參與人不能按期履行前述訴訟權利或義務的,訴訟參與人可向人民法院申請順延期限,但需注意應最遲應當在因疫情導致的障礙消除後的十日內向人民法院申請。我們建議最好在因疫情導致不能按期履行前述訴訟義務時及時申請延期,以免影響相關訴訟權利及義務。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八十三條 當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或者其他正當理由耽誤期限的,在障礙消除後的十日內,可以申請順延期限,是否准許,由人民法院決定。
G. 最高院新冠疫情指導意見一
法律分析:1.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依法妥善辦理涉新冠肺炎疫情執行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
法律依據:《依法妥善辦理涉新冠肺炎疫情執行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 一、充分發揮執行工作的服務保障作用。各級人民法院要充分認識此次疫情對經濟社會產生的重大影響,立足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大局,充分利用「基本解決執行難」工作成果,有效發揮「統一管理、統一指揮、統一協調」工作機製作用,平穩有序推進執行工作。被執行人有履行能力且具備強制執行條件的,要持續加大執行力度,依法保障勝訴當事人尤其是受疫情影響導致生產生活困難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在涉疫情執行案件辦理過程中,要准確理解和適用法律,進一步突出強化善意文明執行理念,依法審慎採取強制執行措施,平衡協調各方利益,在依法保障勝訴當事人合法權益的同時,最大限度降低對被執行人權益的影響,積極引導當事人以和解方式化解矛盾糾紛,為統籌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提供有力司法服務和保障。
H. 2022天津疫情中級人民法院正常嗎
2022天津疫情中級人民法院是正常工作的。
因為疫情之間的正常出行,但出行過程中要繼續堅持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風、保持社交距離這些良好的衛生習慣,同時要關注疫情的近況,及時做出應對措施。
I. 疫情期間的訴訟仲裁怎麼處理
法律分析:疫情期間的訴訟仲裁事件的處理是:
1.法院訴訟延期,可以通過網上立案、郵寄立案等方式進行;已經進入訴訟程序的案件,可以申請延期開庭審理;
2.仲裁案件延期,具體開庭時間由仲裁庭根據實際情況另行通知;立案事宜要求盡量採取網上立案、郵寄立案等方式進行立案。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七十六條 當事人可以就查明事實的專門性問題向人民法院申請鑒定。當事人申請鑒定的,由雙方當事人協商確定具備資格的鑒定人;協商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指定。 當事人未申請鑒定,人民法院對專門性問題認為需要鑒定的,應當委託具備資格的鑒定人進行鑒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