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刑事附帶民事訴訟
⑴ 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賠償范圍是什麼
首先,《刑法》第三十六條規定,由於犯罪行為而使被害人遭受經濟損失的,對犯罪分子除依法給予刑事處罰外,並應根據情況判處賠償經濟損失。同時,我國《刑事訴訟法》第七十七條規定:被害人由於被告人的犯罪行為而遭受物質損失的,在刑事訴訟過程中,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如果是國家財產、集體財產遭受損失的,人民檢察院在提起公訴的時候,可以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於2000年12月4日作出了《關於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范圍問題的規定》。該規定第一條規定,因人身權利受到犯罪侵犯而遭受物質損失或者財物被犯罪分子毀壞而遭受物質損失的,可以提起附帶民事訴訟。對於被害人因犯罪行為遭受精神損失而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其第五條又規定,犯罪分子非法佔有、處置被害人財產而使其遭受物質損失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追繳或者責令退賠。經過追繳或者退賠仍不能彌補損失,被害人向人民法院民事審判庭另行提起民事訴訟的,人民法院可以受理。由此可見,在司法實踐中,犯罪分子非法佔有、處置被害人財產而使被害人遭受的物質損失和所有犯罪行為給被害人造成的精神損失不在附帶民事訴訟賠償范圍內。
⑵ 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和單獨民事訴訟的區別
單獨提起民事訴訟與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區別:
1、兩者概念不同。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是指司法機關在刑事訴訟過程中,在解決被告人刑事責任的同時,附帶解決因被告人的犯罪行為所造成的物質損失的賠償問題而進行的訴訟活動。
刑事訴訟法第99條規定,被害人由於被告人的犯罪行為而遭受物質損失的,在刑事訴訟過程中,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如果是國家、集體財產遭受損失的,人民檢察院在提起公訴的時候,可以提起附帶民事訴訟。人民法院在必要的時候,可以查封或者扣押被告人的財產。
刑事訴訟之後提起民事訴訟,與其他獨立的民事訴訟,沒有什麼區別。民事訴訟是指人民法院在當事人和全體訴訟參與人的參加下,依法審理和解決民事糾紛的活動,以及由這些活動所發生的訴訟關系。
2、提起時間不同。附帶民事訴訟應當在刑事案件立案以後第一審判決宣告之前提起,而刑事訴訟之後提起民事訴訟只要在民事訴訟法規定的時效內,均可提起。
3、受理范圍不同。獨立的民事訴訟受案范圍沒有限制,但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依據《刑事訴訟法》第77條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相關司法解釋的規定,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受案僅僅限定在兩個方面的范圍內:一是受害人的人身權利因受到犯罪侵犯而遭受物質損失。而對於受害人的精神損失提起的附帶民事訴訟,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二是受害人的財物被犯罪分子毀壞而遭受的物質損失。如果被害人的財物因犯罪分子非法佔有、處置造成的損失,只能由人民法院依法予以追繳或者責令犯罪分子退賠,或者在退賠不足彌補被害人損失時,由受害人向人民法院另行提起民事訴訟,不能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
4、審判組織不同。刑事訴訟之後提起的民事訴訟,法院組織獨立的民事審判庭審理,而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是由審理被告人刑事責任的刑事審判庭一並審理,不需另行組織合議庭審理。
5、適用法律不同。二者雖然都適用民法、民訴法,但刑事附帶民事訴訟還適用刑法、刑訴法。
6、提起訴訟的原告可能不同。刑事訴訟之後提起民事訴訟的原告適用民訴法,一般為受害人。而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定原告,可能就是公訴人。根據刑訴法77條規定,如果是國家、集體財產遭受損失的,人民檢察院在提起公訴的時候,可以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7、訴訟費繳納不同。刑事訴訟之後提起民事訴訟應當按照規定繳納訴訟費,而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無須繳納訴訟費。
⑶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刑事附帶民事賠償范圍
法律分析:因人身權利受到犯罪侵犯而遭受物質損失或者財物被犯罪分子毀壞而遭受物質損失的,可以提起附帶民事訴訟。對於被害人因犯罪行為遭受精神損失而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被害人因犯罪行為遭受的物質損失,是指被害人因犯罪行為已經遭受的實際損失和必然遭受的損失。人民法院審理附帶民事訴訟案件,依法判決後,查明被告人確實沒有財產可供執行的,應當裁定中止或者終結執行。被告人已經賠償被害人物質損失的,人民法院可以作為量刑情節予以考慮。經過追繳或者退賠仍不能彌補損失,被害人向人民法院民事審判庭另行提起民事訴訟的,人民法院可以受理。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一百零一條 被害人由於被告人的犯罪行為而遭受物質損失的,在刑事訴訟過程中,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被害人死亡或者喪失行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如果是國家財產、集體財產遭受損失的,人民檢察院在提起公訴的時候,可以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第一百零二條 人民法院在必要的時候,可以採取保全措施,查封、扣押或者凍結被告人的財產。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或者人民檢察院可以申請人民法院採取保全措施。人民法院採取保全措施,適用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
第一百零三條 人民法院審理附帶民事訴訟案件,可以進行調解,或者根據物質損失情況作出判決、裁定。
第一百零四條 附帶民事訴訟應當同刑事案件一並審判,只有為了防止刑事案件審判的過分遲延,才可以在刑事案件審判後,由同一審判組織繼續審理附帶民事訴訟。
⑷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范圍問題的規定
法律分析:因人身權利受到犯罪侵犯而遭受物質損失或者財物被犯罪分子毀壞而遭受物質損失的,可以提起附帶民事訴訟。對於被害人因犯罪行為遭受精神損失而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被害人因犯罪行為遭受的物質損失,是指被害人因犯罪行為已經遭受的實際損失和必然遭受的損失。
人民法院審理附帶民事訴訟案件,依法判決後,查明被告人確實沒有財產可供執行的,應當裁定中止或者終結執行。
被告人已經賠償被害人物質損失的,人民法院可以作為量刑情節予以考慮。
犯罪分子非法佔有、處置被害人財產而使其遭受物質損失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追繳或者責令退賠。被追繳、退賠的情況,人民法院可以作為量刑情節予以考慮。經過追繳或者退賠仍不能彌補損失,被害人向人民法院民事審判庭另行提起民事訴訟的,人民法院可以受理。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范圍問題的規定》
第一條 因人身權利受到犯罪侵犯而遭受物質損失或者財物被犯罪分子毀壞而遭受物質損失的,可以提起附帶民事訴訟。對於被害人因犯罪行為遭受精神損失而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第二條 被害人因犯罪行為遭受的物質損失,是指被害人因犯罪行為已經遭受的實際損失和必然遭受的損失。
第三條 人民法院審理附帶民事訴訟案件,依法判決後,查明被告人確實沒有財產可供執行的,應當裁定中止或者終結執行。
第四條 被告人已經賠償被害人物質損失的,人民法院可以作為量刑情節予以考慮。
第五條 犯罪分子非法佔有、處置被害人財產而使其遭受物質損失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追繳或者責令退賠。被追繳、退賠的情況,人民法院可以作為量刑情節予以考慮。
經過追繳或者退賠仍不能彌補損失,被害人向人民法院民事審判庭另行提起民事訴訟的,人民法院可以受理。
⑸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范圍問題的規定
法律分析:該規定已經於2014年12月30日被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639次會議通過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廢止部分司法解釋和司法解釋性質文件(第十一批)的決定》所廢止。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范圍問題的規定》
第一條 因人身權利受到犯罪侵犯而遭受物質損失或者財物被犯罪分子毀壞而遭受物質損失的,可以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對於被害人因犯罪行為遭受精神損失而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第二條 被害人因犯罪行為遭受的物質損失,是指被害人因犯罪行為已經遭受的實際損失和必然遭受的損失。
第三條 人民法院審理附帶民事訴訟案件,依法判決後,查明被告人確實沒有財產可供執行的,應當裁定中止或者終結執行。
第四條 被告人已經賠償被害人物質損失的,人民法院可以作為量刑情節予以考慮。
第五條 犯罪分子非法佔有、處置被害人財產而使其遭受物質損失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追繳或者責令退賠。被追繳、退賠的情況,人民法院可以作為量刑情節予以考慮。
經過追繳或者退賠仍不能彌補損失,被害人向人民法院民事審判庭另行提起民事訴訟的,人民法院可以受理。
⑹ 附帶民事訴訟屬於刑事案件還是屬於民事案件
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中,刑事部分屬於刑事案件,民事部分屬於民事案件,但是出於對司法效率的考慮,由刑事審判庭一並裁判。但是刑事審判庭在審理附帶民事訴訟的時候,也要參考相關民事法律、民事訴訟法律的規定,進行審理。
法律分析
在很多刑事案件中,被告人除了給被害人造成身體損傷要承擔刑事責任之外,給被害人造成物質損失的也要向被害人支付相應的款項作為賠償。這就是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設立的初衷。除了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之外,被害人也可以再刑事案件審理結束後另行提起民事訴訟。但是兩者賠償的范圍可能略有差別,在刑事附帶民事程序中更多的是適用刑事訴訟法相關規定,這就導致很少有法院會支持殘疾賠償金和精神撫慰金。在另行起訴程序中,兩極分化比較嚴重,即使很多法院在一開始出台相關規定不支持殘疾賠償金,但近兩年法院的判例中,越來越多法院都傾向於民事案件中應當適用民事方面的法律,故支持被害人殘疾賠償金的主張,有些甚至也開始支持精神撫慰金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被告人已經有能力支持相應的賠償。即使被告人受到了刑事處罰,受害人因犯罪行為所遭受的物質損失得到了賠償,但身體所受到的創傷很多具有不可逆性,這份傷痛也將伴隨受害人一生。法院判決支持殘疾賠償金,表明侵犯他人人身權利的,不僅要承擔刑事責任,還要承擔民事賠償責任。這提高了侵權人的犯罪成本,能夠對那些打算或極有可能因為過失侵犯他人人身權益的群體起到震懾作用,讓他們形成一種「不是僅僅坐幾年牢就能夠解決問題,出來後還要繼續承擔巨額賠償責任」的認識,進而抑制故意犯罪,提高人們的審慎注意意識,降低過失傷害發生的風險。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一條 被害人由於被告人的犯罪行為而遭受物質損失的,在刑事訴訟過程中,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被害人死亡或者喪失行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四條 附帶民事訴訟應當同刑事案件一並審判,只有為了防止刑事案件審判的過分遲延,才可以在刑事案件審判後,由同一審判組織繼續審理附帶民事訴訟。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司法解釋》第一百三十八條 因受到犯罪侵犯,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或者單獨提起民事訴訟要求賠償精神損失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司法解釋》第一百五十五條 對附帶民事訴訟作出判決,應當根據犯罪行為造成的物質損失,結合案件具體情況,確定被告人應當賠償的數額。
犯罪行為造成被害人人身損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等為治療和康復支付的合理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造成被害人殘疾的,還應當賠償殘疾生活輔助具費等費用;造成被害人死亡的,還應當賠償喪葬費等費用。 駕駛機動車致人傷亡或者造成公私財產重大損失,構成犯罪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條的規定確定賠償責任。
附帶民事訴訟當事人就民事賠償問題達成調解、和解協議的,賠償范圍、數額不受第二款、第三款規定的限制。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司法解釋》第一百六十四條 被害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在刑事訴訟過程中未提起附帶民事訴訟,另行提起民事訴訟的,人民法院可以進行調解,或者根據物質損失情況作出判決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關於交通肇事刑事案件附帶民事賠償范圍問題的答復》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九十九條、第一百零一條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一百五十五條的規定,交通肇事刑事案件的附帶民事訴訟當事人未能就民事賠償問題達成調解、和解協議的,無論附帶民事訴訟被告人是否投保機動車第三者強制責任保險,均可將死亡賠償金、殘疾賠償金納入判決賠償的范圍。
⑺ 敲詐勒索罪能提交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嗎
敲詐勒索罪的被害人不能提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范圍問題的規定》第五條規定,因犯罪分子非法佔有、處置被害人財產而導致被害人財產損失的,不作為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受理范圍。且敲詐勒索罪中,受害人的財產和物質損失可以明確清晰地界定,不需要另外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賠償。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范圍問題的規定》第一條
因人身權利受到犯罪侵犯而遭受物質損失或者財物被犯罪分子毀壞而遭受物質損失的,可以提起附帶民事訴訟。對於被害人因犯罪行為遭受精神損失而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第五條
犯罪分子非法佔有、處置被害人財產而使其遭受物質損失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追繳或者責令退賠。被追繳、退賠的情況,人民法院可以作為量刑情節予以考慮。經過追繳或者退賠仍不能彌補損失,被害人向人民法院民事審判庭另行提起民事訴訟的,人民法院可以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