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馬前
⑴ 「馬前」和「馬後」分別有什麼特指
過去戲班除了有班主外,演出時還要有一名管事,負責演員的安排調度等,現在叫舞台監督。每次演出管事根據戲碼、現場實際情況掐算時間,(過去演出天黑以前是要收場的)比如下一場的演員誤場或者估計上場時裝扮不完,或者出現意想不到的情況,管事就會告知樂隊。 「馬後」,意思就是盡量延長點時間,演員就會放緩演出節奏或增加演出內容,鼓師也會在不緊要的鑼鼓中,多打幾番。「馬前」則相反,鼓師和演員都會刪繁就簡,以保證演出在掌控的時間內完成。 現在的票房依然沿用此說法,如今天來活動的人多,時間緊,組織者一聲「馬前」,大家都心領神會,自覺壓縮內容,擠出時間,以保證活動順利進行。
⑵ 什麼在馬前
成語,車在馬前
讀音為chē zài mǎ qián。
釋義 大馬拖車在前,馬駒系在車後,這樣,可使小馬慢慢地學拉車。比喻學習任何事物,只要有人指導,就容易學會 。
出處 《禮記·學記》:「始駕馬者反之,車在馬前。」
⑶ 誰幫我算算啊!真的!!我該怎麼辦啊!!
農歷一九八四年八月十八日辰時
偏財 傷官 日主 比肩
八字 甲子 癸酉 庚戌 庚辰
支藏 癸辛 戊辛 丁戊 乙癸
納音 海中金 劍鋒金 釵釧金 白臘金
安命宮:戊辰 胎元:甲子
大運:出生後1歲10月6日上運,逢丙、辛年的 小暑後第10日(公歷7月17日前後)交運。
在交運期前後您的命運將有重大的改變和吉凶極端的際遇,凡事宜謹慎!
食神 比劫 比肩 正印 偏印 正官 七殺 正財
大運 壬申 辛未 庚午 己巳 戊辰 丁卯 丙寅 乙丑
3 13 23 33 43 53 63 73
1986 1996 2006 2016 2026 2036 2046 2056
日主強弱與用神(用神表示您命中最需要的宇宙能量)
平衡性:
日主強。以水、木、火為喜用 調和性:喜丙、巳
四柱神煞:
★108太極貴人:五行有始有終,造化始終相保,謂之太極。人命若帶太極貴人,主地位崇高,於事業、學術方面有術出之成就,且能獨樹一幟,受人景仰。
★112天福:即地支之正官,入命合格主地位榮顯尊崇。又名「祿干福神」,主科名巍峨,官職尊崇,多掌織論文翰之美。
★114歲德:歲德者,歲中德神也,陽年以陽干之同者為德,陰年以所合之陽干為德。陽主生,陰之弄殺。天地有好生之德,德即生氣。故歲德乃年中之生氣,人命逢之,萬福咸集,能逢凶化吉。
★126金輿:金輿是貴人乘坐的車子。乃祿命之旌旗,三才之節鉞。主人性柔、貌美,舉止溫順。婦人逢之不富即貴。男子得之,多妻妾陰福相扶持。生日、生時逢之為佳,骨肉平生安泰,得賢妻妾,子孫茂盛。貴族皇裔大多帶金輿。命格平常,日主無氣的平民,為人贅之命。又有以馬前二位為金輿者,若命中又帶正官、貴人、天福、將星夾金輿引從者,大貴。
★129天馬:與一般子平法驛馬的演算法不同,而是從命宮、生年干推算出來。命、限運歲遇「天馬」,主升遷、晉級,飛黃騰達。
★130陽星:主女性婚後克家婆。
★208勾絞:命帶勾絞,並帶金神、白虎者,主被暴徒、蛇、虎、牛、馬、狗等獸所傷。勾絞入命者,大多心思敏捷,主掌刑法之任,或為將帥,掌生殺大權,若克身,主死於非命。普通人逢之,非橫災禍。行歲運逢之,亦主口壬是非,犯官司、入獄之事。勾絞只帶一個災輕,帶兩個災重。命中無七殺者災輕,有七殺者災重。
★211寡宿:人命帶孤、寡,主形孤骨露,面無和氣,不利六親。孤寡與驛馬並見,主放盪於他鄉。與空亡並見,主幼少無依。與喪門、弔客並見,主父母相繼死亡,一生常逢重喪,禍患疊逢,伶仃、單寒。入貴格,主入贅,入賤格,一生難免漂泊不定。陽命大運流年忌孤辰,陰命忌寡宿。
★221將星:天之大將也,大抵此星入命,可成為每一行業的傑出人材、領導人。
★229破殺:人命帶破,主少年時代運氣不通,多災難,財產耗散,身體傷殘。
★230自縊殺:主懸梁自盡,大忌納音克生年之納音,天干是墓庫,命中更帶空亡、官符(亡神)、大耗者更凶,主因粗神錯亂,主病厭世、受到大打擊(如破產),一時想不開而自盡。
★236年官符:若帶於命宮、身宮,必然口壬招災,纏訟見官。
★247自旺:臨官帝旺最為奇,祿貴同宮仔細推;若不狀元登及第,直須黃甲脫麻衣。帝旺,乃五行顛峰強度,比臨官強,如日到中天。科甲時代表示能當官吏,現代常解為個性剛強,獨立能力強,能有所作為。大多有財富、地位,身體健康長壽,個性樂觀。
★250自死:納音衰病死重逢,成敗之中見吉凶,若得吉神來救助,力變災為福始亨通。「死」,不是結束,而是一種「開始」,大抵表示不可思議的境界、通靈、透轍、看開,是偏於精神的一面。
★254自養:「胎養須宜細審詳,半凶半吉兩相當。貴神相會應為福,惡煞重逢見禍殃。」主性伶俐機巧。
★256天狗:主克子。
★303月德:乃太陰之德,功能與天德略同而稍遜。入命,主福分深厚,長壽,不犯官刑。天德是陽德,其功效明顯,月德是陰德,其功效隱密。天、月德若同會,力量集中,濟世利人、社會咸欽,萬福雲集。
★320福德:福德為月令生旺之氣,陰陽解凶之神。命帶福德秀氣者,賦性聰明,溫原和氣。《玉井奧秘》雲:「聰明無非德秀,晦懶總為休囚。」又雲:「論文學業特精英,長生德秀;滯酒異花偏落魄,身旺咸池。」又雲:「貴局日時乘德秀,才業崢嶸。」大抵皆以德、秀入命者為聰明,有文學藝術才華,人品器宇軒昂,出類拔萃。
★321秀氣:秀氣為合天地中和之氣,五行變化而成之清秀氣。命帶福德秀氣者,賦性聰明,溫原和氣。《玉井奧秘》雲:「聰明無非德秀,晦懶總為休囚。」又雲:「論文學業特精英,長生德秀;滯酒異花偏落魄,身旺咸池。」又雲:「貴局日時乘德秀,才業崢嶸。」大抵皆以德、秀入命者為聰明,有文學藝術才華,人品器宇軒昂,出類拔萃。
★340天醫:能免除疾病的折磨,天生抵抗力強,即使生病,只要服葯就能治癒。命帶天醫者,自已多具佣醫葯知識,若從醫能成為名醫,妙手回春。
★353月天解:「解」,即「解決」、「消除」,天解表示避過不好的事件,但要行善才有善報。
★367獨火:火災,也主毒瘡。
★368天禍:命帶天禍,要防天災地變之自然災害。如台風天外出在路上被掉下來的招牌打傷,或誤陷入施工場所附近的坑洞等。
★407金輿祿:入命,主娶賢妻與家致富,婚姻運強。若命中帶正官、貴人、金輿祿、引、從,其氣象浩大,自有一番貴象。
★413魁罡:古決雲:「為人性格聰明,文章振發,臨事果斷,秉權好殺。」性嚴謹、有操守、聰敏。疊疊相逢掌大權。「魁罡」有新的詮釋:帶魁罡的人,大多是人生充滿驚濤駭浪,命運起伏大,吉凶極端,容易碰到悲劇事件。若是女性,大多是美人胚子,但是在戀愛和婚姻方面是不幸的。法官、教授、藝術家、裁縫、理發業人士,有很多是魁罡日出的。
★417紅艷殺:紅艷入命,其人較熱情,有羅蔓蒂克思想,影歌星、文藝作家容易成名,有人緣,討人喜愛,容易動情,因此發生桃色事件的機會也比一般人多。
★422陽刃:是五行過旺之氣,通常被認為是凶星,為災難及意外事件最多者。情緒容易激動,易樹敵,生涯充滿驚濤駭浪。從事機械、技術之研究,成功的人很多。雖然常碰到災禍,但若成功時,所締造的都是豐功偉業。羊刃在年支、月支者,大多不靠祖業,若有祖業也會敗光。在日支,大多病弱,離婚率最多。羊刃是剛強、勇敢的象徵,因此帶羊刃者多屬武職,陽日干生者比陰日干生者顯露這種特性。
★430破祖空亡:主破祖先產業。准確性待考。
★444天元坐祿:要日主與官星並旺,方為貴命。庚午、庚寅、庚戌、辛巳、辛未日:「金若遇火,有重權,防禦刺史官。」壬午、壬戌、癸巳、癸丑、癸未日:「水若遇土入官局,可沾待郎祿。」甲申、甲戌、乙巳、乙酉、乙丑日:「木若遇金主傷衰,化殺為權勢若雷。」丙申、丙子、丙辰、丁亥、丁丑日:「火若遇水主兵權,為將鎮三邊。」戊寅、戊辰、己卯、己未、己亥日:「土若遇木為正祿,八座三台福。」這些日子出生者,大多不貴即富,即使是命局中有缺點,行到好的大運時,便能一發如雷。
★456國印貴人:主人誠實可靠,嚴守清規,照章行事,辦事公道。
★507孤辰隔角:除了表示與親屬緣份薄弱之外,還表示其處世態度容易被人誤解,動輒被投以輕蔑的眼光,若強出風頭,管閑事,往往惹來禍患。
註:神煞名稱前面的數字用於區別神煞的種類,「1」開頭是以年天干為主的神煞;「2」開頭是以年地支為主的神煞;「3」是以月地支為主的神煞;「4」是以日天干為主神煞;「5」是以日地支為主的神煞。
十日干生十二時斷訣
《三命通會》日時斷:
★庚戌日生時庚辰,金火秋生氣象純;若有魁罡包貴賤,財官喜忌六官分。
★六庚日庚辰時,是金白水清。六庚日之中,庚戌、庚辰是魁罡,怕見財官刑沖;如果不見,命主為人粗豪暴勇而顯貴;見了,那就禍患百出。★庚戌日庚辰時,是魁罡,生於土厚的地方,命主官高祿重。逢子月,行西南運,命主顯貴。逢年月是寅辰的,是平常的命。
增斷:①不犯凶惡。忌戌沖、卯害。②喜生於秋季。
性格總論
不會甜言蜜語,不善於打扮,暴躁,凡事較沖動。性格剛柔兩濟,緊慢不調,做事躊躇。
庚金日乾的基本性格:斡練、開朗,是處世社交之能手,抱有物質萬能主義之思想。政治家、實業家、外交家多出生於庚日。喜:戊(包藏)、己(鍛煉,取貴)、壬(洗淬,磨瀝,光利)。忌:癸(腐蝕)、子(沉沒)。
流年運氣:
22歲,陽歷2005年 2月 4日~2006年 2月 4日
花放隨風情切切,水流葉落恨汪汪。
謀事能就,收入高,財源亨通。男性益妻。
正財主事:其表象范圍大都與財產、金錢、父親、婚姻、妻子或女友等有關。
23歲,陽歷2006年 2月 4日~★2006年 7月17日
文質彬彬君子志,趨庭詩禮習儒宗。
生風波,不可遠方求財,駕車謹慎,夜勿遠走。
七殺主事:其表象范圍大多與職位、名譽、權力、訴訟、事業競爭、上司與外敵、以及子女等有關。女性則與其丈夫或男友有關。
23歲,陽歷★2006年 7月17日~2007年 2月 4日
夜雨無情驚醒夢,西風有意折飛花。
生口舌,操心,不可遠方求財,駕車謹慎,夜勿遠走。
七殺主事:其表象范圍大多與職位、名譽、權力、訴訟、事業競爭、上司與外敵、以及子女等有關。女性則與其丈夫或男友有關。
24歲,陽歷2007年 2月 4日~2008年 2月 4日
雷鳴大地聲千里,霞繞青山色萬重。
有威信,有財氣,購置建設好事。女性益夫。
正官主事:其表象范圍大多與職位、名譽、權力、訴訟、事業競爭、上司與外敵、以及子女等有關。女性則與其丈夫或男友有關。
25歲,陽歷2008年 2月 4日~2009年 2月 4日
荒江葉亂露初冷,獨棹孤舟夜上流。
辦事小心,防小人,財源一般。
偏印主事:其表象范圍大多與外在助力(「貴人」)、心理的寄託(精神或宗教信仰)、母親、老師等有關。
26歲,陽歷2009年 2月 4日~2010年 2月 4日
人逢春事精神爽,月到中天分外明。
威信高,有財氣,家庭好事。
正印主事:其表象范圍大多與外在助力(「貴人」)、心理的寄託(精神或宗教信仰)、母親、老師等有關。
27歲,陽歷2010年 2月 4日~2011年 2月 4日
千里風雲培玉樹,十分雨露發荊花。
平運,有小財源,益同胞之運。
比肩主事:其表象范圍大多與本身的事業、思想言行、決策、健康安全以及兄弟姐妹、同學、同事、朋友等有關。
28歲,陽歷2011年 2月 4日~★2011年 7月17日
路逢蜀道多經險,水入黃河便不清。
財運差,生挫折,身體欠健康,注意財物丟失。
比劫主事:其表象范圍大多與本身的事業、思想言行、決策、健康安全以及兄弟姐妹、同學、同事、朋友等有關。
28歲,陽歷★2011年 7月17日~2012年 2月 4日
不料支來蔽明月,誰知冷雪透衣襟。
防體差,沖財忌遠道求財,宜守舊業。
比劫主事:其表象范圍大多與本身的事業、思想言行、決策、健康安全以及兄弟姐妹、同學、同事、朋友等有關。
29歲,陽歷2012年 2月 4日~2013年 2月 4日
早歲發財如飲水,中年得利似雷鳴。
財運通收入高,辦事能就,幸運。
食神主事:其表象范圍大多與理想追求、計劃、文學寫作、技術、公共關系、遷移調動以及子女、學生、下屬、性慾等有關。
30歲,陽歷2013年 2月 4日~2014年 2月 4日
南樓惟報三更月,半夜子規尚且啼。
收入不高,生風波,官場交際防官非,沖長輩體差。
傷官主事:其表象范圍大多與理想追求、計劃、文學寫作、技術、公共關系、遷移調動以及子女、學生、下屬、性慾等有關。
31歲,陽歷2014年 2月 4日~2015年 2月 4日
克勤克儉稱淑女,內助持家數有方。
防財物丟失,積畜宜購置,平運。
偏財主事:其表象范圍大都與財產、金錢、父親、婚姻、妻子或女友等有關。
32歲,陽歷2015年 2月 4日~2016年 2月 4日
目前運到人得爽,處處春風草木榮。
有貴人扶持,吉祥之運。男性益妻。
正財主事:其表象范圍大都與財產、金錢、父親、婚姻、妻子或女友等有關。
33歲,陽歷2016年 2月 4日~★2016年 7月17日
山高水深多險處,果有舟車不易行。
沖財生風波,防受騙上當。
七殺主事:其表象范圍大多與職位、名譽、權力、訴訟、事業競爭、上司與外敵、以及子女等有關。女性則與其丈夫或男友有關。
33歲,陽歷★2016年 7月17日~2017年 2月 4日
文質彬彬君子志,趨庭詩禮習儒宗。
生風波,不可遠方求財,駕車謹慎,夜勿遠走。
七殺主事:其表象范圍大多與職位、名譽、權力、訴訟、事業競爭、上司與外敵、以及子女等有關。女性則與其丈夫或男友有關。
34歲,陽歷2017年 2月 4日~2018年 2月 4日
好似花開當午日,猶如嫩柳遇春風。
一航風順,財源廣進。女性益夫。
正官主事:其表象范圍大多與職位、名譽、權力、訴訟、事業競爭、上司與外敵、以及子女等有關。女性則與其丈夫或男友有關。
35歲,陽歷2018年 2月 4日~2019年 2月 4日
風漾柳枝無氣力,淡時月影未分明。
防小人暗算,不可賭博,守為吉。
偏印主事:其表象范圍大多與外在助力(「貴人」)、心理的寄託(精神或宗教信仰)、母親、老師等有關。
36歲,陽歷2019年 2月 4日~2020年 2月 4日
口念彌陀不脫塵,在家修道敬鬼神。
收入高,有購置好事,但須防破失,守舊業為好。
正印主事:其表象范圍大多與外在助力(「貴人」)、心理的寄託(精神或宗教信仰)、母親、老師等有關。
37歲,陽歷2020年 2月 4日~2021年 2月 4日
後運正興家業盛,光風齊月樂悠悠。
平安平穩,財源一般。益同胞之運。
比肩主事:其表象范圍大多與本身的事業、思想言行、決策、健康安全以及兄弟姐妹、同學、同事、朋友等有關。
38歲,陽歷2021年 2月 4日~★2021年 7月17日
夫妻本是同林鳥,宿在林中離去先。
平運,財怕劫神勿遠道求財,宜守舊業可也。
比劫主事:其表象范圍大多與本身的事業、思想言行、決策、健康安全以及兄弟姐妹、同學、同事、朋友等有關。
38歲,陽歷★2021年 7月17日~2022年 2月 4日
雙飛紫燕兩分飛,夫君不永命先歸。
小沖財,出外防財物丟失,收入一般。
比劫主事:其表象范圍大多與本身的事業、思想言行、決策、健康安全以及兄弟姐妹、同學、同事、朋友等有關。
39歲,陽歷2022年 2月 4日~2023年 2月 4日
一朝煙雨一朝晴,晴不多時雨又淋。
財運通,謀事有貴人扶持,幸運。
食神主事:其表象范圍大多與理想追求、計劃、文學寫作、技術、公共關系、遷移調動以及子女、學生、下屬、性慾等有關。
40歲,陽歷2023年 2月 4日~2024年 2月 4日
風雨凄凄正愁人,窗前寂寞有誰知。
防與人發生糾紛,官場交際防官非,生挫折。
傷官主事:其表象范圍大多與理想追求、計劃、文學寫作、技術、公共關系、遷移調動以及子女、學生、下屬、性慾等有關。
41歲,陽歷2024年 2月 4日~2025年 2月 4日
一日愁來百事多,心中煩惱亂如麻。
運氣一般,小沖財,存款宜購置,守舊業較好。
偏財主事:其表象范圍大都與財產、金錢、父親、婚姻、妻子或女友等有關。
42歲,陽歷2025年 2月 4日~2026年 2月 4日
黃金久淹在泥沙,有日開藏世共挎。
威信高,收入高,順利。男性益妻。
正財主事:其表象范圍大都與財產、金錢、父親、婚姻、妻子或女友等有關。
43歲,陽歷2026年 2月 4日~★2026年 7月17日
如花開時便凋殘,恨殺無情風雨催。
沖財生挫折,不宜遠走求財。
七殺主事:其表象范圍大多與職位、名譽、權力、訴訟、事業競爭、上司與外敵、以及子女等有關。女性則與其丈夫或男友有關。
43歲,陽歷★2026年 7月17日~2027年 2月 4日
當年之曲不堪聞,彈出新聲另有聲。
運阻滯,防與人發生糾紛,不可遠道求財。
七殺主事:其表象范圍大多與職位、名譽、權力、訴訟、事業競爭、上司與外敵、以及子女等有關。女性則與其丈夫或男友有關。
44歲,陽歷2027年 2月 4日~2028年 2月 4日
風吹翠竹流珠淚,雪壓梅花帶素冠。
貴人扶持,有購置建設等好事,但好事中有小阻。女性益夫。
正官主事:其表象范圍大多與職位、名譽、權力、訴訟、事業競爭、上司與外敵、以及子女等有關。女性則與其丈夫或男友有關。
45歲,陽歷2028年 2月 4日~2029年 2月 4日
風出不堪雲淡淡,花開無奈雨淋淋。
小傷威信,忌賭,守為吉。
偏印主事:其表象范圍大多與外在助力(「貴人」)、心理的寄託(精神或宗教信仰)、母親、老師等有關。
46歲,陽歷2029年 2月 4日~2030年 2月 4日
風弄竹聲驚犬吠,月移花影惹雞鳥。
工作順利,財運通,有購置建設等好事。
正印主事:其表象范圍大多與外在助力(「貴人」)、心理的寄託(精神或宗教信仰)、母親、老師等有關。
47歲,陽歷2030年 2月 4日~2031年 2月 4日
終日持竿不得魚,江中風雨草萋萋。
平運,財源一般,青年時代有同胞好壞事牽涉本人財帛。
比肩主事:其表象范圍大多與本身的事業、思想言行、決策、健康安全以及兄弟姐妹、同學、同事、朋友等有關。
48歲,陽歷2031年 2月 4日~2032年 2月 4日
花開遇雨無顏色,月明偶被黑雲遮。
沖財體差,宜守舊業,辦事生挫折。
比劫主事:其表象范圍大多與本身的事業、思想言行、決策、健康安全以及兄弟姐妹、同學、同事、朋友等有關。
49歲,陽歷2032年 2月 4日~2033年 2月 4日
走過江山又是關,道途跋涉事艱難。
有貴人扶持,收入高,工作順序。
食神主事:其表象范圍大多與理想追求、計劃、文學寫作、技術、公共關系、遷移調動以及子女、學生、下屬、性慾等有關。
50歲,陽歷2033年 2月 4日~2034年 2月 4日
虛名虛利而不成,浪足跡萍蹤已半生。
財運不通,對長輩不利或防官非,不可遠道求財。
51歲,陽歷2034年 2月 4日~2035年 2月 4日
處處雞鳥兩分飛,拆斷佳人不濟眉。
防財物丟失,收入一般,平運。
52歲,陽歷2035年 2月 4日~2036年 2月 4日
龍下碧潭添秀色,虎逢山谷轉精神。
大吉大利,一航風順,好運。男性益妻。
53歲,陽歷2036年 2月 4日~★2036年 7月17日
當年之曲不堪聞,彈出新聲另有聲。
運阻滯,防與人發生糾紛,不可遠道求財。
53歲,陽歷★2036年 7月17日~2037年 2月 4日
山高水深多險處,果有舟車不易行。
沖財生風波,防受騙上當。
54歲,陽歷2037年 2月 4日~2038年 2月 4日
貴並劉寬富石崇,富貴能有幾人聞。
收入高,有購置建設等好事。女性益夫。
55歲,陽歷2038年 2月 4日~2039年 2月 4日
老之將至君不知,有災有難侵人危。
財源一般,防小人暗算,有錢宜購置,平運。
56歲,陽歷2039年 2月 4日~2040年 2月 4日
橘井泉香丹現色,杏花春暖玉生輝。
財運通,威望高,有貴人扶持,幸運。
57歲,陽歷2040年 2月 4日~2041年 2月 4日
事須三思而後行,不可自作誤聰明。
運如浮萍,不凶不吉平穩。益同胞之運。
58歲,陽歷2041年 2月 4日~★2041年 7月17日
不料支來蔽明月,誰知冷雪透衣襟。
防體差,沖財忌遠道求財,宜守舊業。
58歲,陽歷★2041年 7月17日~2042年 2月 4日
乍雨乍晴春不定,花開花落兩無情。
損財,辦事生挫折,防沖體生暗疾。
59歲,陽歷2042年 2月 4日~2043年 2月 4日
天賜禎祥納慶多,花前月下聽高歌。
工作順利,好運氣,收入高。
60歲,陽歷2043年 2月 4日~2044年 2月 4日
雖有浮雲掩月光,儼然風卷雲收藏。
沖財,沖長輩體差,官場交際防官非。
近月運氣
2006年 5月 6日~2006年 6月 6日:
風雨凄凄正愁人,窗前寂寞有誰知。
防與人發生糾紛,官場交際防官非,生挫折。
傷官主事:其表象范圍大多與理想追求、計劃、文學寫作、技術、公共關系、遷移調動以及子女、學生、下屬、性慾等有關。
2006年 6月 6日~2006年 7月 7日:
一日愁來百事多,心中煩惱亂如麻。
運氣一般,小沖財,存款宜購置,守舊業較好。
偏財主事:其表象范圍大都與財產、金錢、父親、婚姻、妻子或女友等有關。
2006年 7月 7日~2006年 8月 8日:
黃金久淹在泥沙,有日開藏世共挎。
威信高,收入高,順利。男性益妻。
正財主事:其表象范圍大都與財產、金錢、父親、婚姻、妻子或女友等有關。
2006年 8月 8日~2006年 9月 8日:
如花開時便凋殘,恨殺無情風雨催。
沖財生挫折,不宜遠走求財。
七殺主事:其表象范圍大多與職位、名譽、權力、訴訟、事業競爭、上司與外敵、以及子女等有關。女性則與其丈夫或男友有關。
2006年 9月 8日~2006年 10月 8日:
玉兔催人投宿處,金雞喚客束行裝。
一航風順,財運通,有購置建設等好事,但好事中有小阻。女性益夫。
正官主事:其表象范圍大多與職位、名譽、權力、訴訟、事業競爭、上司與外敵、以及子女等有關。女性則與其丈夫或男友有關。
2006年 10月 8日~2006年 11月 7日:
飛符為患又為災,啾唧無端水破財。
有得有失,存款宜購置,平運。
偏印主事:其表象范圍大多與外在助力(「貴人」)、心理的寄託(精神或宗教信仰)、母親、老師等有關。
2006年 11月 7日~2006年 12月 7日:
無端夜雨迷秋月,不意狂風折好花。
財源廣進,有購置建設等好事。
正印主事:其表象范圍大多與外在助力(「貴人」)、心理的寄託(精神或宗教信仰)、母親、老師等有關。
2006年 12月 7日~2007年 1月 6日:
叩門聲急是非多,一見官非病又難。
運氣平平,益同胞之運。
比肩主事:其表象范圍大多與本身的事業、思想言行、決策、健康安全以及兄弟姐妹、同學、同事、朋友等有關。
2007年 1月 6日~2007年 2月 4日:
雙飛紫燕兩分飛,夫君不永命先歸。
小沖財,出外防財物丟失,收入一般。
比劫主事:其表象范圍大多與本身的事業、思想言行、決策、健康安全以及兄弟姐妹、同學、同事、朋友等有關。
稱命
命重:五兩四(年12錢+月15錢+日18錢+時9錢)
詩曰:此格推來福澤宏,詩書滿腹看功成;豐衣足食多安穩,正是人間有福人。
十神定位斷訣
十神定位:
★年干偏財:①雙親個性溫和,重視人情義理。②能繼承祖產。③年干支皆偏財,為與父緣薄、為養子過房之命。④年支比肩,父亡於他鄉。
★年支傷官:①兄弟姐妹性格各異,情緒多變,孤獨、冷漠,數量不多。②年干支皆傷官,富而不久,或生於家道中落之時。
★月干傷官:①不適合從事平凡的行業。②頭腦靈活,感受性強,愛好藝術。③細心,有點兒神經質。④生活方式異於凡人,不易被人了解。兄弟姐妹不全(數量少,或有流產、夭折者),大都不是第一胎。
★月支比劫:①口快心直,喜歡批評人或罵人。②重視外表,說話不算話,常懷不平不滿之心,好投機、賭博。
★日支偏印:①看日元當令與否:日強者,配偶賢良,日弱者,配偶帶給你困惱。丙寅、壬申日的女性,幸福、得優秀的子女;男性妻子賢淑。丁卯、癸酉日生人,幼年時代易患大病,早離雙親,婚姻不美滿。癸酉日生的女性,夫緣尤劣。庚辰、辛丑日生者,與生父母緣薄;男性性,妻緣不好,女性,可得賢良子女,一生幸福,但庚辰日生者,夫緣不佳。辛未、庚戌日生人,雙親緣薄,婚姻不美滿;女性,表面柔順,內心冷酷,不孝翁姑。②結婚後,操心勞形。③幼年時體弱多病,而且大都屬嚴重危險的急症。④能以發明、創作而成功。
★時干比肩:①子女不多,時支有官、殺時可增多。甚至無子女,須領養。②女命婚姻不慎。③中、晚年事業多失敗,生涯寂寞。④時支坐羊刃克父。⑤比肩坐絕者:乙日乙酉時、辛日辛卯時,男性大都無兄弟,女性無姐妹。
。②對醫葯、命卜、風水、宗教有深入的研究或特殊成就。③時干正印,同時擁有兩種以上的工作。
親子關系十神定位:年干偏財月支比劫:因個性固執,使雙親為難,其他部位有食、傷星時不會。
夫妻關系十神定位:日支偏印月支比劫:配偶有濃厚的體貼心,婚姻美滿。
六十甲子日柱特例
日柱庚戌:①個性剛毅明敏。②女人面貌姣好,才情勝男人,但婚姻不得良緣
⑷ 《江城子》蘇軾,中「親射虎」「遣馮唐」「射天狼」的典故分別表達什麼意思
.「親射虎,看孫郎」,孫郎即孫權,《三國志》記載孫權在一次出行中,坐騎為虎所傷,他鎮定地在馬前擊斃了老虎.詞人的意思是他要像當年的孫權那樣挽弓馬前射虎,這突出地展現了作者雖然年紀已經不小,但是仍有著少年狂氣.「遣馮唐」,據《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記載:漢文帝時,魏尚為雲中太守,抵禦匈奴有功,只因報功時多報了六個首級而獲罪削職.後來,文帝採納了馮唐的勸諫,派馮唐持符節到雲中去赦免魏尚.這里作者是以魏尚自喻,表達作者希望朝廷能像派馮唐赦魏尚那樣重用自己;「射天狼」,天狼星,據《晉書·天文志》說是「主侵掠」的,這里用以代指從西北來進擾的西夏軍隊.蘇軾在結句表達了自己要報效國家,抵禦入侵者,建功立業的決心.
馮唐這位歷史人物的故事源出《史記》,這里簡單稱述如下:
馮唐以孝行著稱於時,被舉薦做了中郎署長,侍奉漢文帝.郎官是漢代的初級官吏,指責是擔任皇宮侍衛,干這活的一般都是年輕人,馮唐作郎官時年紀已經不小了.一次文帝乘車經過馮唐任職的官署,問馮唐說:老人家怎麼還在做郎官?家在哪裡?馮唐說是代郡人.漢文帝曾經做過代王,就說:「我在代郡時,我的尚食監高祛多次和我談到趙將李齊的才能,講述了他在鉅鹿城下作戰的情形.現在我每次吃飯時,心裡總會想起鉅鹿之戰時的李齊.老人家知道這個人嗎?」馮唐回答說:「他尚且比不上廉頗、李牧的指揮才能.」漢文帝說:「憑什麼這樣說呢?」馮唐說:「我的祖父在趙國時,擔任過統率士兵的職務,和李牧有很好的交情.我父親從前做過代相,和趙將李齊也過從甚密,所以能知道他們的為人.」漢文帝聽完馮唐的述說,很高興,拍著大腿說:「我偏偏得不到廉頗、李牧這樣的人做將領,如果有這樣的將領,我難道還憂慮匈奴嗎?」馮唐說:「我想陛下即使得到廉頗、李牧,也不會任用他們.」漢文帝很不高興,回到宮里,越想越窩火,又召見馮唐,責備他說:「你為什麼當眾侮辱我?難道就不能私下告訴我嗎?」馮唐謝罪說:「鄙陋之人不懂得忌諱迴避.」
漢文帝還真是個有道明君,又一次詢問馮唐:「您怎麼知道我不能任用廉頗、李牧呢?」馮唐回答說:「我聽說古時候君王派遣將軍時,跪下來推著車轂說,國門以內的事我決斷,國門以外的事,由將軍裁定.所有軍隊中因功封爵獎賞的事,都由將軍在外決定,歸來再奏報朝廷.這不是虛誇之言呀.我的祖父說,李牧在趙國邊境統率軍隊時,把徵收的稅金自行用來犒賞部下.所以李牧才能夠充分發揮才智.北面驅逐單於,大破東胡,消滅澹林,在西面抑制強秦,在南面支援韓魏.在這時,趙國幾乎成為霸主.後來恰逢趙王遷即位,他的母親是賣唱的女子.他一即位,就聽信郭開的讒言,最終殺了李牧,讓顏聚取代他.因此軍潰兵敗,被秦人俘虜消滅.如今我聽說魏尚做雲中郡郡守,他把邊地的稅金用來犒賞士兵,還拿出個人的錢財,五天殺一次牛,宴請軍吏、親近左右,因此匈奴人遠遠躲開,不敢靠近雲中郡的邊關要塞.匈奴曾經入侵一次,魏尚率領軍隊出擊,殺死很多敵軍.那些士兵都是一般人家的子弟,從村野來參軍,哪裡弄的懂朝廷的令律例呢?他們只知道整天拼力作戰,殺敵捕俘,到幕府報功,現在,他們只是因為錯報多殺敵六人的罪,陛下就把他交給法官,削奪他的爵位,判處一年的刑期.由此說來,陛下即使得到廉頗、李牧,也是不能重用的.」
文帝聽了很高興,當天就讓馮唐拿著皇帝的節符,出使前去赦免魏尚,重新讓他擔任雲中郡郡守,而任命馮唐作車騎都尉,掌管中尉和各郡國的車戰之士.
漢景帝即位,讓馮唐去做楚國的丞相,不久被免職.漢武帝即位時,徵求賢良之士,大家舉薦馮唐.馮唐這年已九十多歲,不能再做官了,於是任用他的兒子馮遂做了郎官.
射天狼;當年北宋統治者比較軟弱,經常受周邊少數民族侵擾.西夏就是其中之一,它位於北宋西北,今甘肅寧夏一帶,都城在銀川.
其中的「西北望,射天狼」就是影射宿敵西夏王國.
作者當時被貶為密州刺史,但心中仍希望為國效力,因此在一次出獵中,寫下此詩,以表達自己的愛國之情.
⑸ 狄仁傑歷史上真的有這個人么
當然有! 狄仁傑(630-700年)生於唐貞觀四年(630年),卒於武則天久視元年(700年),唐代並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字懷英。武則天時期宰相,傑出的封建政治家。應試明經科(唐代科舉制度中科目之一),從而步入仕途。從政後,經歷了唐高宗與武則天兩個時代。初任並州都督府法曹,轉大理丞,改任侍御史,歷任寧州、豫州刺史、地官侍郎等職。狄仁傑為官,如老子所言"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為了拯救無辜,敢於拂逆君主之意,始終保持體恤百姓、不畏權勢的本色,始終是居廟堂之上,以民為憂,後人稱之為"唐室砥柱"。他任掌管刑法的大理丞,到任一年,判決了大量的積壓案件,涉及到1.7萬餘人,無一人再上訴鳴冤,一時名聲大振,成為朝野推崇備至的斷案如神、摘奸除惡的大法官,其處事公正可見一斑。後人據此編出了許多精彩的傳奇故事,荷蘭漢學家高羅佩更是以此為題材,編了一本《大唐狄仁傑斷案傳奇》。 狄仁傑出生於一個官宦之家。祖父狄孝緒,任貞觀朝尚書左丞,父親狄知遜,任夔州長史。狄仁傑通過明經科考試及第,出任汴州判佐。時工部尚書閻立本為河南道黜陟使,狄仁傑被吏誣告,閻立本受理訊問,他不僅弄清了事情的真相,而且發現狄仁傑是一個德才兼備的難得人物,謂之「河曲之明珠,東南之遺寶」,推薦狄仁傑作了並州都督府法曹。在此任內,狄仁傑通曉了吏治、兵刑等封建典章和法律制度,這對他一生的政治活動都有重大影響。 唐高宗儀鳳年間(676——679年),狄仁傑升任大理丞,他剛正廉明,執法不阿,兢兢業業,一年中判決了大量的積壓案件,涉及到1.7萬人,無冤訴者,一時名聲大振,成為朝野推崇備至的斷案如神、摘奸除惡的大法官。為了維護封建法律制度,狄仁傑甚至敢於犯顏直諫。儀鳳元年(676年),左衛大將軍權善才誤砍昭陵柏樹,唐高宗大怒,命令將其殺死。狄仁傑奏罪不當死,唐高宗疾言厲色地說:「善才斫陵上樹,是使我不孝,必須殺之!」狄仁傑神色不變,據法說理:「犯言直諫,自古以為難。臣以為遇桀、紂則難,通堯、舜則易。今法不至死而陛下特殺之,是法不信於人也,人何措其手足!」「今陛下以昭陵一株柏殺一將軍,千載之後,謂陛下為何主?此臣不敢奉制殺善才,陷陛下於不道」。終於迫使唐高宗改變了主意,赦免了權善才的死罪。 不久,狄仁傑被唐高宗任命為侍御史,負責審訊案件,糾劾百官。任職期間,狄仁傑恪守職責,對一些巧媚逢迎,恃寵怙權的權要進行了彈劾。調露元年(679年),司農卿韋弘機作宿羽、高山、上陽等宮,寬敞壯麗。狄仁傑上奏章彈劾韋弘機引導皇帝追求奢泰,韋弘機因此被免職。左司郎中王本立恃恩用事,朝廷畏之。狄仁傑毫不留情的揭露其為非作歹的罪行,請求交付法司審理。唐高宗想寬容包庇王本立,狄仁傑以身護法:「國家雖乏英才,豈少本立輩!陛下何惜罪人以虧王法。必欲曲赦本立,請棄臣於無人之境,為忠貞將來之戒!」王本立最終被定罪,朝廷肅然。後來,狄仁傑官遷度支郎中,唐高宗准備巡幸汾陽宮,以狄仁傑為知頓使,先行布置中途食宿之所。並州長史李沖玄以道出妒女祠,征發數萬人別開御道。狄仁傑說:「天子之行,千乘萬騎,風伯清塵,雨師灑道,何妒女之害耶?」,俱令作罷,免除了並州數萬人的勞役。唐高宗聞之贊嘆說「真大丈夫矣!」 武則天垂拱二年(686年),狄仁傑出任寧州(今甘肅寧縣、正寧一帶)刺史。其時寧州為各民族雜居之地,狄仁傑注意妥善處理少數民族與漢族的關系,「撫和戎夏,內外相安,人得安心」,郡人為他勒碑頌德。是年御史郭翰巡察隴右,寧州歌狄刺史者盈路,郭翰返朝後上表舉薦,狄仁傑升為冬官(工部)侍郎,充江南巡撫使。狄仁傑針對當時吳、楚多淫詞的弊俗,奏請焚毀祠廟1700餘所,唯留夏禹、吳太伯、季札、伍員四祠,減輕了江南人民的負擔。垂拱四年(688年),博州刺史琅琊王李沖起兵反對武則天當政,豫州刺史越王李貞起兵響應,武則天平定了這次宗室叛亂後,派狄仁傑出任豫州刺史。當時,受越王株連的有六、七百人在監,籍沒者多達5000人。狄仁傑深知大多數黎民百姓都是被迫在越王軍中服役的,因此,上疏武則天說:「此輩咸非本心,伏望哀其詿誤。」武則天聽從了他的建議,特赦了這批死囚,改殺為流,安撫了百姓,穩定了豫州的局勢。其時,平定越王李貞的是宰相張光弼,將士恃功,大肆勒索。狄仁傑沒有答應,反而怒斥張光弼殺戮降卒,以邀戰功。他說:「亂河南者,一越王貞耳。今一貞死而萬貞生。」「明公董戎三十萬,平一亂臣,不戢兵鋒,縱兵暴橫,無罪之人,肝腦塗地。」「但恐冤聲騰沸,上徹於天。如得上方斬馬劍加於君頸,雖死如歸。」狄仁傑義正辭嚴,張光弼無言可對,但懷恨在心,還朝後奏狄仁傑出言不遜。狄仁傑被貶為復州(今湖北沔陽西南)刺史,入為洛州司馬。 但是,狄仁傑的才幹與名望,已經逐漸得到武則天的贊賞和信任。天授二年(691年)九月,狄仁傑被任命為地官(戶部)侍郎、同鳳閣鸞台平章事,開始了他短暫的第一次宰相生涯。身居要職,狄仁傑謹慎自持,從嚴律己。一日,武則天對他說:「卿在汝南,甚有善政,卿欲知譖卿者乎?」狄仁傑謝曰:「陛下以臣為過,臣當改之;陛下明臣無過,臣之幸也。臣不知譖者,並為善友。臣請不知。」武則天對他坦盪豁達的胸懷深為嘆服。 狄仁傑官居宰相,參與朝政之時,也正是武承嗣顯赫一時,躊躇滿志之日。他認為狄仁傑將是他被立為皇嗣的障礙之一。長壽二年(693年)正月,武承嗣勾結酷吏來俊臣誣告狄仁傑等大臣謀反,將他們逮捕下獄。當時法律中有一項條款:「一問即承反者例得減死。」來俊臣逼迫狄仁傑承認「謀反」,狄仁傑出以非常之舉,立刻服了罪:「反是實!」來俊臣得到滿意的口供,將狄仁傑等收監,待日行刑,不復嚴備。狄仁傑拆被頭帛書冤,置棉衣中,請獄吏轉告家人去其棉。狄仁傑的兒子狄光遠得其冤狀,持書上告。武則天召狄仁傑等「謀反」的大臣面詢:「承反何也?」狄仁傑從容不迫地答曰:「向若不承反,已死於鞭笞也。」又問:「何為做謝死表?」答曰:「臣無此表。」武則天令人拿出謝死表,才弄清楚是偽造的。於是下令釋放此案7人,俱貶為地方官。狄仁傑被貶為彭澤令。如此,狄仁傑運用自己的才智機謀死裡逃生。以後,武承嗣欲根除後患,多次奏請誅之,都被武則天拒絕。 在彭澤(今江西彭澤)令任內,狄仁傑勤政惠民。赴任當年,彭澤乾旱無雨,營佃失時,百姓無糧可食,狄仁傑上奏疏要求朝廷發散賑濟,免除租賦,救民於飢饉之中。萬歲通天元年(696年)十月,契丹攻陷冀州(今河北臨漳),河北震動。為了穩定局勢,武則天起用狄仁傑為與冀州相鄰的魏州(今河北大名一帶)刺史。狄仁傑到職後,改變了前刺史獨孤思庄盡趨百姓人城,繕修守具的作法,讓百姓返田耕作。契丹部聞之引眾北歸,使魏州避免了一次災難。當地百姓歌頌之,相與立碑以記恩惠。不久,狄仁傑升任幽州都督。 狄仁傑的社會聲望不斷提高,武則天為了表彰他的功績,賜給他紫袍、龜帶,並親自在紫袍上寫了「敷政木,守清勤,升顯位,勵相臣」十二個金字。神功元年(697年)十月,狄仁傑被武則天招回朝中,官拜鸞台侍郎、同鳳閣鸞台平章事,加銀青光祿大夫,兼納言,恢復了宰相職務,成為輔佐武則天掌握國家大權的左右手。此時,狄仁傑已年老體衰,力不從心。但他深感個人責任的重大,仍然盡心竭力,關心社會命運和國家前途,提出一些有益於社會和國家的建議或措施,在以後幾年國家的社會政治生活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聖歷元年(698年),武則天的侄兒武承嗣、武三思數次使人游說太後,請立為太子。武則天猶豫不決。狄仁傑以政治家的深謀遠慮,勸說武則天順應民心,還政於廬陵王李顯。當時,大臣李昭德等也曾勸武則天迎立李顯,但沒有為武則天接受。對武則天了解透徹、洞燭機微的狄仁傑從母子親情的角度從容地勸說她:「立子,則千秋萬歲後配食太廟,承繼無窮;立侄,則未聞侄為天子而附姑於廟者也。」武則天說:「此朕家事,卿勿預知。」狄仁傑沉著而鄭重地回答:「王者以四海為家。四海之內,孰非臣妾?何者不為陛下家事!君為元首,臣為股肱,義同一體。況臣位備宰相,豈得不預知乎?」最終,武則天感悟,聽從了狄仁傑的意見,親自迎接廬陵王李顯回宮,立為皇嗣,唐祚得以維系。狄仁傑因此被歷代政治家、史學家稱為有再造唐室之功的忠臣義士。 聖歷元年(698年)秋,突厥南下騷擾河北。武則天命太子為河北道元帥、狄仁傑為副元帥征討突厥。時太子不行,武則天命狄仁傑知元帥事,親自給狄仁傑送行。突厥默啜可汗盡殺所掠趙、定等州男女萬餘人退還漠北,狄仁傑追之不及,武則天改任他為河北道安撫大使。面對戰亂後的凋殘景象,狄仁傑採取了四條措施:一、上疏請求赦免河北諸州,一無所問,使被突厥驅逼行役的無辜百姓樂於回鄉生產。二、散糧運以賑貧乏。三、修驛路以濟旋師。四、嚴禁部下侵擾百姓,犯者必斬。很快恢復了河北的安定。 久視元年(700年),狄仁傑升為內史(中書令)。這年夏天,武則天到三陽宮避暑,有胡僧邀請她觀看安葬舍利(佛骨),奉佛教為國教的武則天答應了。狄仁傑跪於馬前攔奏道:「佛者,夷狄之神,不足以屈天下之主。彼胡僧詭橘,直欲邀致萬乘所宜臨也。」武則天遂中道而還。是年秋天,武則天欲造浮屠大像,預計費用多達數百萬,宮不能足,於是詔令天下僧尼日施錢以助。狄仁傑上疏諫曰:「如來設教,以慈悲為主。豈欲勞人,以在虛飾?」「比來水旱不節,當今邊境未寧。若費官財,又盡人力,一隅有難,將何以救之?」武則天接受了他的建議罷免了其役。 作為一名精忠謀國的宰相,狄仁傑很有知人之明,也常以舉賢為意。一次,武則天讓他舉薦一名將相之才,狄仁傑向她推舉了荊州長史張柬之。武則天將張柬之提升為洛州司馬。過了幾天,又讓狄仁傑舉薦將相之才,狄仁傑曰:「前薦張柬之,尚未用也。」武則天答已經將他提升了。狄仁傑曰:「臣所薦者可為宰相,非司馬也。」由於狄仁傑的大力舉薦,張柬之被武則天任命為秋官侍郎,又過了一個時期,升位宰相。後來,在狄仁傑死後的神龍元年(705年),張柬之趁武則天病重,擁戴唐中宗復位,為匡復唐室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狄仁傑還先後舉薦了桓彥范、敬暉、竇懷貞、姚崇等數十位忠貞廉潔、精明干練的官員,他們被武則天委以重任之後,政風為之一變,朝中出現了一種剛正之氣。以後,他們都成為唐代中興名臣。對於少數民族將領,狄仁傑也能舉賢薦能。契丹猛將李楷固曾經屢次率兵打敗武周軍隊,後兵敗來降,有關部門主張處斬之。狄仁傑認為李楷固有驍將之才,若恕其死罪,必能感恩效節,於是奏請授其官爵,委以專征,武則天接受了他的建議。果然,李楷固等率軍討伐契丹余眾,凱旋而歸,武則天設宴慶功,舉杯對狄仁傑說「公之功也」。由於狄仁傑有知人之明,有人對狄仁傑說:「天下桃李,悉在公門矣」。狄仁傑回答:「舉賢為國,非為私也」。 在狄仁傑為相的幾年中,武則天對他的信重是群臣莫及的,她常稱狄仁傑為「國老」而不名。狄仁傑喜歡面引廷爭,武則天「每屈意從之」。狄仁傑曾多次以年老告退,武則天不許,入見,常阻止其拜。武則天曾告誡朝中官吏:「自非軍國大事,勿以煩公。」 久視元年(700年),狄仁傑病故,朝野凄慟,武則天哭泣著說「朝堂空也」。贈文昌右丞,謚曰文惠。唐中宗繼位,追贈司空。唐睿宗又封之為梁國公。 狄仁傑墓位於洛陽市東十二公里的白馬寺附近。 現在狄仁傑祠堂碑位於河北大名縣孔庄村北。 縱觀狄仁傑的一生,可以說是宦海浮沉。作為一個封建統治階級中傑出的政治家,狄仁傑每任一職,都心繫民生,政績卓著。在他身居宰相之位後,輔國安邦,對武則天弊政多所匡正。狄仁傑在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的武則天時代,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⑹ 狄仁傑在歷史上到底是個怎樣的人物
狄仁傑
狄仁傑(630-700)
生於唐貞觀四年(630年),卒於武則天久視元年(700年),字懷英,唐代並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武則天時期宰相,傑出的封建政治家。
狄仁傑出生於一個官宦之家。祖父狄孝緒,任貞觀朝尚書左丞,父親狄知遜,任夔州長史。狄仁傑通過明經科考試及第,出任汴州判佐。時工部尚書閻立本為河南道黜陟使,狄仁傑被吏誣告,閻立本受理訊問,他不僅弄清了事情的真相,而且發現狄仁傑是一個德才兼備的難得人物,謂之「河曲之明珠,東南之遺寶」,推薦狄仁傑作了並州都督府法曹。在此任內,狄仁傑通曉了吏治、兵刑等封建典章和法律制度,這對他一生的政治活動都有重大影響。
唐高宗儀鳳年間(676——679年),狄仁傑升任大理丞,他剛正廉明,執法不阿,兢兢業業,一年中判決了大量的積壓案件,涉及到1.7萬人,無冤訴者,一時名聲大振,成為朝野推崇備至的斷案如神、摘奸除惡的大法官。為了維護封建法律制度,狄仁傑甚至敢於犯顏直諫。儀鳳元年(676年),武衛大將軍權善才誤砍昭陵柏樹,唐高宗大怒,命令將其殺死。狄仁傑奏罪不當死,唐高宗疾言厲色地說:「善才斫陵上樹,是使我不孝,必須殺之!」狄仁傑神色不變,據法說理:「犯言直諫,自古以為難。臣以為遇桀、紂則難,通堯、舜則易。今法不至死而陛下特殺之,是法不信於人也,人何措其手足!」「今陛下以昭陵一株柏殺一將軍,千載之後,謂陛下為何主?此臣不敢奉制殺善才,陷陛下於不道」。終於迫使唐高宗改變了主意,赦免了權善才的死罪。
不久,狄仁傑被唐高宗任命為待御史,負責審訊案件,糾劾百官。任職期間,狄仁傑格守職責,對一些巧媚逢迎,恃寵怙權的權要進行了彈劾。調露元年(679年),司農卿韋弘機作宿羽、高山、上陽等宮,寬敞壯麗。狄仁傑上奏章彈劾韋弘機引導皇帝追求奢泰,韋弘機因此被免職。左司郎中王本立恃恩用事,朝廷畏之。狄仁傑毫不留情的揭露其為非作歹的罪行,請求交付法司審理。唐高宗想寬容包庇王本立,狄仁傑以身護法:「國家雖乏英才,豈少本立輩!陛下何惜罪人以虧王法。必欲曲赦本立,請棄臣於無人之境,為忠貞將來之戒!」王本立最終被定罪,朝廷肅然。後來,狄仁傑官遷度支郎中,唐高宗准備巡幸汾陽宮,以狄仁傑為知頓使,先行布置中途食宿之所。並州長史李沖玄以道出妒女祠,征發數萬人別開御道。狄仁傑說:「天子之行,千乘萬騎,風伯清塵,雨師灑道,何妒女之害耶?」,俱令作罷,免除了並州數萬人的勞役。唐高宗聞之贊嘆說「真大丈夫矣!」
武則天垂拱二年(686年),狄仁傑出任寧州(今甘肅寧縣、正寧一帶)刺史。其時寧州為各民族雜居之地,狄仁傑注意妥善處理少數民族與漢族的關系,「撫和戎夏,內外相安,人得安心」,郡人為他勒碑頌德。是年御史郭翰巡察隴右,寧州歌狄刺史者盈路,郭翰返朝後上表舉薦,狄仁傑升為冬官(工部)侍郎,充江南巡撫使。狄仁傑針對當時吳、楚多淫詞的弊俗,奏請焚毀祠廟1700餘所,唯留夏禹、吳太伯、季札、伍員四祠,減輕了江南人民的負擔。垂拱四年(688年),博州刺史琅琊王李沖起兵反對武則天當政,豫州刺史越王李貞起兵響應,武則天平定了這次宗室叛亂後,派狄仁傑出任豫州刺史。當時,受越王株連的有六、七百人在監,籍沒者多達5000人。狄仁傑深知大多數黎民百姓都是被迫在越王軍中服役的,因此,上疏武則天說:「此輩咸非本心,伏望哀其詿誤。」武則天聽從了他的建議,特赦了這批死囚,改殺為流,安撫了百姓,穩定了豫州的局勢。其時,平定越王李貞的是宰相張光弼,將士恃功,大肆勒索。狄仁傑沒有答應,反而怒斥張光迅殺戮降卒,以邀戰功。他說:「亂河南者,一越王貞耳。今一貞死而萬貞生。」「明公董戎三十萬,平一亂臣,不戢兵鋒,縱兵暴橫,無罪之人,肝腦塗地。」「但恐冤聲騰沸,上徹於天。如得上方斬馬劍加於君頸,雖死如歸。」狄仁傑義正辭嚴,張光迅無言可對,但懷恨在心,還朝後奏狄仁傑出言不遜。狄仁傑被貶為復州(今湖北沔陽西南)刺史,入為洛州司馬。
但是,狄仁傑的才幹與名望,已經逐漸得到武則天的贊賞和信任。天授二年(691年)九月,狄仁傑被任命為地官(戶部)侍郎、同鳳閣(中書省)鸞台(門下省)平章事,開始了他短暫的第一次宰相生涯。身居要職,狄仁傑謹慎自持,從嚴律己。一日,武則天對他說:「卿在汝南,甚有善政,卿欲知譖卿者乎?」狄仁傑謝曰:「陛下以臣為過,臣當改之;陛下明臣無過,臣之幸也。臣不知譖者,並為善友。臣請不知。」武則天對他坦盪豁達的胸懷深為嘆服。
狄仁傑官居宰相,參與朝政之時,也正是武承嗣顯赫一時,躊躇滿志之日。他認為狄仁傑將是他被立為皇嗣的障礙之一。長壽元年(693年)正月,武承嗣勾結酷吏來俊臣誣告狄仁傑等大臣謀反,將他們逮捕下獄。當時法律中有一項條款:「一問即承反者例得減死。」來俊臣逼迫狄仁傑承認「謀反」,狄仁傑出以非常之舉,立刻服了罪:「反是實!」來俊臣得到滿意的口供,將狄仁傑等收監,待日行刑,不復嚴備。狄仁傑拆被頭帛書冤,置棉衣中,請獄吏轉告家人去其棉。狄仁傑的兒子狄光遠得其冤狀,持書上告。武則天召狄仁傑等「謀反」的大臣面詢:「承反何也?」狄仁傑從容不迫地答曰:「向若不承反,已死於鞭笞也。」又問:「何為做謝死表?」答曰:「臣無此表。」武則天令人拿出謝死表,才弄清楚是偽造的。於是下令釋放此案7人,俱貶為地方官。狄仁傑被貶為彭澤今。如此,狄仁傑運用自己的才智機謀死裡逃生。以後,武承嗣欲根除後患,多次奏請誅之,都被武則天拒絕。
在彭澤(今江西彭澤)令任內,狄仁傑勤政惠民。赴任當年,彭澤乾旱無雨,營佃失時,百姓無糧可食,狄仁傑上奏疏要求朝廷發散賑濟,免除租賦,救民於飢饉之中。萬歲通天元年(696年)十月,契丹攻陷冀州(今河北臨漳),河北震動。為了穩定局勢,武則天起用狄仁傑為與冀州相鄰的魏州(今河北大名一帶)刺史。狄仁傑到職後,改變了前刺史獨孤思庄盡趨百姓人城,繕修守具的作法,讓百姓返田耕作。契丹部聞之引眾北歸,使魏州避免了一次災難。當地百姓歌誦之,相與立碑以記恩惠。不久,狄仁傑升任幽州都督。
狄仁傑的社會聲望不斷提高,武則天為了表彰他的功績,賜給他紫袍、龜帶,並親自在紫袍上寫了「敷政木,守清勤,升顯位,勵相臣」十二個金字。神功元年(697年)十月,狄仁傑被武則天招回朝中,官拜鸞台(門下省)侍郎、同鳳閣鸞台平章事,加銀青光祿大夫,兼納言,恢復了宰相職務,成為輔佐武則天掌握國家大權的左右手。此時,狄仁傑已年老體衰,力不從心。但他深感個人責任的重大,仍然盡心竭力,關心社會命運和國家前途,提出一些有益於社會和國家的建議或措施,在以後幾年國家的社會政治生活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聖歷元年(698年),武則天的侄兒武承嗣、武三思數次使人游說太後,請立為太子。武則天猶豫不決。狄仁傑以政治家的深謀遠慮,勸說武則天順應民心,還政於廬陵王李顯。當時,大臣李昭德等也曾勸武則天迎立李顯,但沒有為武則天接受。對武則天了解透徹、洞燭機微的秋仁傑從母子親情的角度從容地勸說她:「立子,則千秋萬歲後配食太廟,承繼無窮;立侄,則未聞侄為天子而附姑於廟者也。」武則天說:「此聯家事,卿勿預知。」狄仁傑沉著而鄭重地回答:「王者以四海為家。四海之內,孰非臣妾?何者不為陛下家事!君為元首,臣為股肱,義同一體。況臣位備宰相,豈得不預知乎?」最終,武則天感悟,聽從了狄仁傑的意見,親自迎接廬陵王李顯回宮,立為皇嗣,唐祚得以維系。狄仁傑因此被歷代政治家、史學家稱為有再造唐室之功的忠臣義士。
聖歷元年(698年)秋,突厥南下騷擾河北。武則天命太子為河北道元帥、狄仁傑為副元帥征討突厥。時太子不行,武則天命狄仁傑知元帥事,親自給狄仁傑送行。突厥默啜可汗盡殺所掠趙、定等州男女萬餘人退還漠北,狄仁傑追之不及,武則天改任他為河北道安撫大使。面對戰亂後的凋殘景象,狄仁傑採取了四條措施:一、上疏請求赦免河北諸州,一無所問,使被突厥驅逼行役的無辜百姓樂於回鄉生產。二、散糧運以賑貧乏。三、修驛路以濟旋師。四、嚴禁部下侵擾百姓,犯者必斬。很快恢復了河北的安定。
久視元年(700年),狄仁傑升為內史(中書令)。這年夏天,武則天到三陽宮避暑,有胡僧邀請她觀看安葬舍利(佛骨),奉佛教為國教的武則天答應了。狄仁傑跪於馬前攔奏道:「佛者,夷狄之神,不足以屈天下之主。彼胡僧詭橘,直欲邀致萬乘所宜臨也。」武則天遂中道而還。是年秋天,武則天欲造浮屠大像,預計費用多達數百萬,宮不能足,於是詔今天下僧尼日施一錢以助。狄仁傑上疏諫曰:「如來設教,以慈悲為主。豈欲勞人,以在虛飾?」「比來水旱不節,當今邊境未寧。若費官財,又盡人力,一隅有難,將何以救之?」武則天接受了他的建議罷免了其役。
作為一名精忠謀國的宰相,狄仁傑很有知人之明,也常以舉賢為意。一次,武則天讓他舉薦一名將相之才,狄仁傑向她推舉了荊州長史張柬之。武則天將張柬之提升為洛州司馬。過了幾天,又讓狄仁傑舉薦將相之才,狄仁傑曰:「前薦張柬之,尚未用也。」武則天答已經將他提升了。狄仁傑曰:「臣所薦者可為宰相,非司馬也。」由於狄仁傑的大力舉薦,張柬之被武則天任命為秋官侍郎,又過了一個時期,升位宰相。後來,在狄仁傑死後的神龍元年(705年),張柬之趁武則天病重,擁戴唐中宗復位,為匡復唐室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狄仁傑還先後舉薦了桓彥范、敬暉、竇懷貞、姚崇等數十位忠貞廉潔、精明干練的官員,他們被武則天委以重任之後,政風為之一變,朝中出現了一種剛正之氣。以後,他們都成為唐代中興名臣。對於少數民族將領,狄仁傑也能舉賢薦能。契丹猛將李楷固曾經屢次率兵打敗武周軍隊,後兵敗來降,有關部門主張處斬之。狄仁傑認為李楷固有驍將之才,若恕其死罪,必能感恩效節,於是奏請授其官爵,委以專征,武則天接受了他的建議。果然,李楷固等率軍討伐契丹余眾,凱旋而歸,武則天設宴慶功,舉杯對狄仁傑說「公之功也」。由於狄仁傑有知人之明,有人對狄仁傑說:「天下桃李,悉在公門矣」。狄仁傑回答:「舉賢為國,非為私也」。
在狄仁傑為相的幾年中,武則天對他的信重是群臣莫及的,她常稱狄仁傑為「國老」而不名。狄仁傑喜歡面引廷爭,武則天「每屈意從之」。狄仁傑曾多次以年老告退,武則天不許,入見,常阻止其拜。武則天曾告誡朝中官吏:「自非軍國大事,勿以煩公。」
久視元年(700年),狄仁傑病故,朝野凄慟,武則天哭泣著說「朝堂空也」。贈文昌右丞,謚曰文惠。唐中宗繼位,追贈司空。唐睿宗又封之為梁國公。
縱觀狄仁傑的一生,可以說是宦海浮沉。作為一個封建統治階級中傑出的政治家,狄仁傑每任一職,都心繫民生,政績卓著。在他身居宰相之位後,輔國安邦,對武則天弊政多所匡正。狄仁傑在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之治的武則天時代,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資料:http://ke..com/view/21940.html
⑺ 狄仁傑怎麼受過牢御之災
狄仁傑(607-700年)生於隋大業三年(607年),卒於武則天久視元年(700年),唐代並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字懷英。武則天時期宰相,傑出的封建政治家。應試明經科(唐代科舉制度中科目之一),從而步入仕途。從政後,經歷了唐高宗與武則天兩個時代。初任並州都督府法曹,轉大理丞,改任侍御史,歷任寧州、豫州刺史、地官侍郎等職。狄仁傑為官,如老子所言"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為了拯救無辜,敢於拂逆君主之意,始終保持體恤百姓、不畏權勢的本色,始終是居廟堂之上,以民為憂,後人稱之為"唐室砥柱"。
【狄仁傑生平】
狄仁傑出生於一個官宦之家。祖父狄孝緒,任貞觀朝尚書左丞,父親狄知遜,任夔州長史。狄仁傑通過明經科考試及第,出任汴州判佐。時工部尚書閻立本為河南道黜陟使,狄仁傑被吏誣告,閻立本受理訊問,他不僅弄清了事情的真相,而且發現狄仁傑是一個德才兼備的難得人物,謂之「河曲之明珠,東南之遺寶」,推薦狄仁傑作了並州都督府法曹。
唐高宗儀鳳年間(676——679年),狄仁傑升任大理丞,他剛正廉明,執法不阿,兢兢業業,一年中判決了大量的積壓案件,涉及到1.7萬人,無冤訴者,一時名聲大振,成為朝野推崇備至的斷案如神、摘奸除惡的大法官。為了維護封建法律制度,狄仁傑甚至敢於犯顏直諫。儀鳳元年(676年),左衛大將軍權善才誤砍昭陵柏樹,唐高宗大怒,命令將其殺死。狄仁傑奏罪不當死,唐高宗疾言厲色地說:「善才斫陵上樹,是使我不孝,必須殺之!」狄仁傑神色不變,據法說理:「犯言直諫,自古以為難。臣以為遇桀、紂則難,通堯、舜則易。今法不至死而陛下特殺之,是法不信於人也,人何措其手足!」「今陛下以昭陵一株柏殺一將軍,千載之後,謂陛下為何主?此臣不敢奉制殺善才,陷陛下於不道」。終於迫使唐高宗改變了主意,赦免了權善才的死罪。
任命
不久,狄仁傑被唐高宗任命為侍御史,負責審訊案件,糾劾百官。任職期間,狄仁傑恪守職責,對一些巧媚逢迎,恃寵怙權的權要進行了彈劾。調露元年(679年),司農卿韋弘機作宿羽、高山、上陽等宮,寬敞壯麗。狄仁傑上奏章彈劾韋弘機引導皇帝追求奢泰,韋弘機因此被免職。左司郎中王本立恃恩用事,朝廷畏之。狄仁傑毫不留情的揭露其為非作歹的罪行,請求交付法司審理。唐高宗想寬容包庇王本立,狄仁傑以身護法:「國家雖乏英才,豈少本立輩!陛下何惜罪人以虧王法。必欲曲赦本立,請棄臣於無人之境,為忠貞將來之戒!」王本立最終被定罪,朝廷肅然。後來,狄仁傑官遷度支郎中,唐高宗准備巡幸汾陽宮,以狄仁傑為知頓使,先行布置中途食宿之所。並州長史李沖玄以道出妒女祠,征發數萬人別開御道。狄仁傑說:「天子之行,千乘萬騎,風伯清塵,雨師灑道,何妒女之害耶?」,俱令作罷,免除了並州數萬人的勞役。唐高宗聞之贊嘆說「真大丈夫矣!」
武則天垂拱二年(686年),狄仁傑出任寧州(今甘肅寧縣、正寧一帶)刺史。其時寧州為各民族雜居之地,狄仁傑注意妥善處理少數民族與漢族的關系,「撫和戎夏,內外相安,人得安心」,郡人為他勒碑頌德。是年御史郭翰巡察隴右,寧州歌狄刺史者盈路,郭翰返朝後上表舉薦,狄仁傑升為冬官(工部)侍郎,充江南巡撫使。狄仁傑針對當時吳、楚多淫詞的弊俗,奏請焚毀祠廟1700餘所,唯留夏禹、吳太伯、季札、伍員四祠,減輕了江南人民的負擔。垂拱四年(688年),博州刺史琅琊王李沖起兵反對武則天當政,豫州刺史越王李貞起兵響應,武則天平定了這次宗室叛亂後,派狄仁傑出任豫州刺史。當時,受越王株連的有六、七百人在監,籍沒者多達5000人。狄仁傑深知大多數黎民百姓都是被迫在越王軍中服役的,因此,上疏武則天說:「此輩咸非本心,伏望哀其詿誤。」武則天聽從了他的建議,特赦了這批死囚,改殺為流,安撫了百姓,穩定了豫州的局勢。其時,平定越王李貞的是宰相張光弼,將士恃功,大肆勒索。狄仁傑沒有答應,反而怒斥張光弼殺戮降卒,以邀戰功。他說:「亂河南者,一越王貞耳。今一貞死而萬貞生。」「明公董戎三十萬,平一亂臣,不戢兵鋒,縱兵暴橫,無罪之人,肝腦塗地。」「但恐冤聲騰沸,上徹於天。如得上方斬馬劍加於君頸,雖死如歸。」狄仁傑義正辭嚴,張光弼無言可對,但懷恨在心,還朝後奏狄仁傑出言不遜。狄仁傑被貶為復州(今湖北沔陽西南)刺史,入為洛州司馬。
狄仁傑的才幹與名望,已經逐漸得到武則天的贊賞和信任。天授二年(691年)九月,狄仁傑被任命為地官(戶部)侍郎、同鳳閣鸞台平章事,開始了他短暫的第一次宰相生涯。身居要職,狄仁傑謹慎自持,從嚴律己。一日,武則天對他說:「卿在汝南,甚有善政,卿欲知譖卿者乎?」狄仁傑謝曰:「陛下以臣為過,臣當改之;陛下明臣無過,臣之幸也。臣不知譖者,並為善友。臣請不知。」武則天對他坦盪豁達的胸懷深為嘆服。
狄仁傑官居宰相,參與朝政之時,也正是武承嗣顯赫一時,躊躇滿志之日。他認為狄仁傑將是他被立為皇嗣的障礙之一。長壽二年(693年)正月,武承嗣勾結酷吏來俊臣誣告狄仁傑等大臣謀反,將他們逮捕下獄。當時法律中有一項條款:「一問即承反者例得減死。」來俊臣逼迫狄仁傑承認「謀反」,狄仁傑出以非常之舉,立刻服了罪:「大周革命,萬物惟新,唐室舊臣,甘從誅戮,反是實!」來俊臣得到滿意的口供,將狄仁傑等收監,待日行刑,不復嚴備。狄仁傑拆被頭帛書冤,置棉衣中,請獄吏轉告家人去其棉。狄仁傑的兒子狄光遠得其冤狀,持書上告。武則天召狄仁傑等「謀反」的大臣面詢:「承反何也?」狄仁傑從容不迫地答曰:「向若不承反,已死於鞭笞也。」又問:「何為做謝死表?」答曰:「臣無此表。」武則天令人拿出謝死表,才弄清楚是偽造的。於是下令釋放此案7人,俱貶為地方官。狄仁傑被貶為彭澤令。如此,狄仁傑運用自己的才智機謀死裡逃生。以後,武承嗣欲根除後患,多次奏請誅之,都被武則天拒絕。
在彭澤(今江西彭澤)令任內,狄仁傑勤政惠民。赴任當年,彭澤乾旱無雨,營佃失時,百姓無糧可食,狄仁傑上奏疏要求朝廷發散賑濟,免除租賦,救民於飢饉之中。萬歲通天元年(696年)十月,契丹攻陷冀州(今河北臨漳),河北震動。為了穩定局勢,武則天起用狄仁傑為與冀州相鄰的魏州(今河北大名一帶)刺史。狄仁傑到職後,改變了前刺史獨孤思庄盡趨百姓人城,繕修守具的作法,讓百姓返田耕作。契丹部聞之引眾北歸,使魏州避免了一次災難。當地百姓歌頌之,相與立碑以記恩惠。不久,狄仁傑升任幽州都督。
狄仁傑的社會聲望不斷提高,武則天為了表彰他的功績,賜給他紫袍、龜帶,並親自在紫袍上寫了「敷政木,守清勤,升顯位,勵相臣」十二個金字。神功元年(697年)十月,狄仁傑被武則天招回朝中,官拜鸞台侍郎、同鳳閣鸞台平章事,加銀青光祿大夫,兼納言,恢復了宰相職務,成為輔佐武則天掌握國家大權的左右手。此時,狄仁傑已年老體衰,力不從心。但他深感個人責任的重大,仍然盡心竭力,關心社會命運和國家前途,提出一些有益於社會和國家的建議或措施,在以後幾年國家的社會政治生活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聖歷元年(698年),武則天的侄兒武承嗣、武三思數次使人游說太後,請立為太子。武則天猶豫不決。狄仁傑以政治家的深謀遠慮,勸說武則天順應民心,還政於廬陵王李顯。當時,大臣李昭德等也曾勸武則天迎立李顯,但沒有為武則天接受。對武則天了解透徹、洞燭機微的狄仁傑從母子親情的角度從容地勸說她:「立子,則千秋萬歲後配食太廟,承繼無窮;立侄,則未聞侄為天子而附姑於廟者也。」武則天說:「此朕家事,卿勿預知。」狄仁傑沉著而鄭重地回答:「王者以四海為家。四海之內,孰非臣妾?何者不為陛下家事!君為元首,臣為股肱,義同一體。況臣位備宰相,豈得不預知乎?」最終,武則天感悟,聽從了狄仁傑的意見,親自迎接廬陵王李顯回宮,立為皇嗣,唐祚得以維系。狄仁傑因此被歷代政治家、史學家稱為有再造唐室之功的忠臣義士。
聖歷元年(698年)秋,突厥南下騷擾河北。武則天命太子為河北道元帥、狄仁傑為副元帥征討突厥。時太子不行,武則天命狄仁傑知元帥事,親自給狄仁傑送行。突厥默啜可汗盡殺所掠趙、定等州男女萬餘人退還漠北,狄仁傑追之不及,武則天改任他為河北道安撫大使。面對戰亂後的凋殘景象,狄仁傑採取了四條措施:一、上疏請求赦免河北諸州,一無所問,使被突厥驅逼行役的無辜百姓樂於回鄉生產。二、散糧運以賑貧乏。三、修驛路以濟旋師。四、嚴禁部下侵擾百姓,犯者必斬。很快恢復了河北的安定。
久視元年(700年),狄仁傑升為內史(中書令)。這年夏天,武則天到三陽宮避暑,有胡僧邀請她觀看安葬舍利(佛骨),奉佛教為國教的武則天答應了。狄仁傑跪於馬前攔奏道:「佛者,夷狄之神,不足以屈天下之主。彼胡僧詭橘,直欲邀致萬乘所宜臨也。」武則天遂中道而還。是年秋天,武則天欲造浮屠大像,預計費用多達數百萬,宮不能足,於是詔令天下僧尼日施錢以助。狄仁傑上疏諫曰:「如來設教,以慈悲為主。豈欲勞人,以在虛飾?」「比來水旱不節,當今邊境未寧。若費官財,又盡人力,一隅有難,將何以救之?」武則天接受了他的建議罷免了其役。
作為一名精忠謀國的宰相,狄仁傑很有知人之明,也常以舉賢為意。一次,武則天讓他舉薦一名將相之才,狄仁傑向她推舉了荊州長史張柬之。武則天將張柬之提升為洛州司馬。過了幾天,又讓狄仁傑舉薦將相之才,狄仁傑曰:「前薦張柬之,尚未用也。」武則天答已經將他提升了。狄仁傑曰:「臣所薦者可為宰相,非司馬也。」由於狄仁傑的大力舉薦,張柬之被武則天任命為秋官侍郎,又過了一個時期,升位宰相。後來,在狄仁傑死後的神龍元年(705年),張柬之趁武則天病重,擁戴唐中宗復位,為匡復唐室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狄仁傑還先後舉薦了桓彥范、敬暉、竇懷貞、姚崇等數十位忠貞廉潔、精明干練的官員,他們被武則天委以重任之後,政風為之一變,朝中出現了一種剛正之氣。以後,他們都成為唐代中興名臣。對於少數民族將領,狄仁傑也能舉賢薦能。契丹猛將李楷固曾經屢次率兵打敗武周軍隊,後兵敗來降,有關部門主張處斬之。狄仁傑認為李楷固有驍將之才,若恕其死罪,必能感恩效節,於是奏請授其官爵,委以專征,武則天接受了他的建議。果然,李楷固等率軍討伐契丹余眾,凱旋而歸,武則天設宴慶功,舉杯對狄仁傑說「公之功也」。由於狄仁傑有知人之明,有人對狄仁傑說:「天下桃李,悉在公門矣」。
在狄仁傑為相的幾年中,武則天對他的信重是群臣莫及的,她常稱狄仁傑為「國老」而不名。狄仁傑喜歡面引廷爭,武則天「每屈意從之」。狄仁傑曾多次以年老告退,武則天不許,入見,常阻止其拜。武則天曾告誡朝中官吏:「自非軍國大事,勿以煩公。」
久視元年(700年),狄仁傑病故,朝野凄慟,武則天哭泣著說「朝堂空也」。贈文昌右丞,謚曰文惠。唐中宗繼位,追贈司空。唐睿宗又封之為梁國公。
【墓和祠堂碑】
狄仁傑墓位於洛陽市東十二公里的白馬寺附近。
現在狄仁傑祠堂碑位於河北大名縣孔庄村北。
【相關評價】
縱觀狄仁傑的一生,可以說是宦海浮沉。作為一個封建統治階級中傑出的政治家,狄仁傑每任一職,都心繫民生,政績卓著。在他身居宰相之位後,輔國安邦,對武則天弊政多所匡正。狄仁傑在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的武則天時代,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狄仁傑的傳說】
狄仁傑為官,如老子所言"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為了拯救無辜,敢於拂逆君主之意,始終保持體恤百姓、不畏權勢的本色,始終是居廟堂之上,以民為憂,後人稱之為"唐室砥柱"。後人據此編出了許多精彩的傳奇故事,如《狄公案》。荷蘭漢學家高羅佩更是以此為題材,編了一本《大唐狄仁傑斷案傳奇》。
荷蘭漢學家高羅佩在太平洋戰爭期間開始接觸中國通俗小說,偶獲一本《狄公案》,被深深吸引,於是將其翻譯為英文,於1949年在東京出版。高羅佩只翻譯了這本書的前30回「三大奇案」即古本《狄公案》部分,後34回疑是另一作者參考《武則天外史》或《則天外史》在古本《狄公案》後續加的(未寫一案,主要情節可謂「穢亂春宮」,格調低下,所以他沒有翻譯)。
譯本出版後,許多讀者要求高羅佩搜尋同類的中國小說翻譯出版,高羅佩深感此舉殊為不易,因為「要找到一本同時適合現代中國人和西方人口味的此類小說相當困難」(引自《大唐狄公案》作者自序),於是他著手重新創作狄仁傑斷案的故事,共寫了16個中長篇和8個短篇,在西方風靡一時,不斷再版。《大唐狄仁傑斷案傳奇》在上世紀80年代初被介紹到中國,由陳來元等人譯為中文,甘肅人民出版社1986年2月出版,2006年3月海南出版社、三環出版社再版時更名為《大唐狄公案》。
⑻ 馬前什麼意思是什麼
馬前卒 [mǎ qián zú]
基本釋義
舊時在馬前吆喝開路的兵卒差役。現在比喻為人奔走效力的人。
⑼ 馬前周倉馬後是誰
貌似沒這個說法吧,岳飛傳里有馬前張保,馬後王橫的稱法,馬前周倉沒聽過。如果馬前是周倉,馬後會不會是關平?這兩個是一組的
⑽ 京劇社裡的人常說:馬前,馬前! 什麼意思
時間不夠了,叫台上演員盡快演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