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叫院長嗎
1. 人民法院的院長叫做院長,人民檢察院的檢察長為什麼不叫院長而叫檢察長
這是一種約定俗成的叫法。
就像日本的叫首相。
美國的叫總統。
2. 院長和庭長有什麼區別
院長和庭長的區別:一、工作性質不同;二、含義不同;三、管轄權不同。
一、工作性質不同
院長
工作性質不同:一個公司的法定負責人,負責一個公司的事情。
庭長
工作性質不同:官稱,國家機關人員。
二、含義不同
院長
含義:以「院」為名稱的單位的主管人員。院長,這一稱呼泛指以院為名稱的單位的主管人員,一般是某種單位的法定責任人,例如,法院的「院長」,醫院的「院長」,敬老院的「院長」等。
庭長
含義:官職名稱。官職名稱。民國各級審判機關,視事務繁簡,設民庭與刑庭各一或各幾個,每庭設庭長一人、推事若幹人,擔任審判職務。大理院(中國最高法院)庭長為簡任官,余多為薦任官。
三、管轄權不同
院長
管轄權:某種單位的法定責任人。
庭長
管轄權:現在縣級以下法院基層機構綜合庭,縣級有立案、刑事、民事、審判、執行、經濟、森林、水上等法庭。
(2)法院叫院長嗎擴展閱讀
院長
唐,李肇《唐國史補》卷下:「宰相相呼為元老,或曰堂老。兩省相呼為閣老,尚書丞郎郎中相呼為曹長。外郎御史遺補相呼為院長。」 唐韋迢有《早發湘潭寄杜員外院長》詩。杜甫曾任拾遺,故稱其為院長。
唐,時亦稱翰林院學士承旨為院長。
《新唐書·沉傳師傳》:「翰林缺承旨,次當傳師,唐穆宗欲面命,曰:『學士、院長參天子密議,次為宰相,臣自知必不能,願治人一方,為陛下長養之。』」
舊時書院的主講、主持者。 清乾隆時改稱院長。(參閱清梁章鉅《稱謂錄·書院掌教》)
宋,周密《武林舊事·游手》:「故尹京政先彈壓,必得精悍鉤距、長於才術者乃可。都轄一房,有都轄使臣總轄供申院長,以至廂巡地分頭項火下凡數千人,專以緝捕為職。」
《水滸傳》第三八回:「說話的,那人是誰?便是吳學究所薦的江州兩院押牢節級 戴院長戴宗。那時故宋時金陵一路節級,都稱呼『家長』;湖南一路節級,都稱呼做『院長』。」
《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鎮雷峰塔》:「 李將仕與書二封,一封與押司范院長 ,一封與吉利橋下開客店的王主人。」嚴敦易校註:「這是對於管理刑獄的吏役們的尊稱。」
3. 同是公檢法系統,公安局的領導叫局長,法院的叫院長,而檢察院的為什麼不叫院長而叫檢察長
最通俗的意思就是,(檢察院)檢察長通俗易懂,(法院) 法長好聽嗎???,(公安)公長呢???,漢語博大精深。不但要代表所表達意思還要語法上能通過
4. 法院院長和檢察院檢察長誰大
沒法比較,沒有檢察院院長這種職務,檢察院的機構領導是檢察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檢察院組織法規定:人民檢察院的檢察人員由檢察長、副檢察長、檢察委員會委員和檢察員等人員組成。人民檢察院檢察長領導本院檢察工作,管理本院行政事務,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協助檢察長工作。
(4)法院叫院長嗎擴展閱讀:
檢察官的職責:
1、依法進行法律監督工作;
2、代表國家進行公訴;
3、對法律規定由人民檢察院直接受理的犯罪案件進行偵查;
4、法律規定的其他職責。
檢察長、副檢察長、檢察委員會委員除履行檢察職責外,還應當履行與其職務相適應的職責。
檢察官應當履行下列義務:
1、嚴格遵守憲法和法律;
2、履行職責必須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秉公執法,不得徇私枉法;
3、維護國家利益、公共利益,維護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
4、清正廉明,忠於職守,遵守紀律,恪守職業道德;
5、保守國家秘密和檢察工作秘密;
6、接受法律監督和人民群眾監督。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檢察院組織法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檢察官法
5. 現在法院的院長改為局長了是嗎
摘要 您好,很高興為回答您的問題。我為您查找的答案是沒有更改現在法院的院長還是叫院長,局長還是局長,他們兩個是不一樣的。以為:系統裡面是沒有局長的,最高負責人為人民法院院長,最高人民法院的院長是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來選舉決定的,最高人民法院院長也可以被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罷免。各級人民代表大會能選舉各級人民法院的院長,和罷免各級人民法院院長。
6. 法院最高級別的是叫院長,在檢察院里最高級別的是叫檢察長還是叫院長
叫檢察長
法院的級別排序:
院長、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庭長、副庭長、審判長和助理審判員
法官的級別分為首席大法官、大法官、高級法官、法官四等共十二級。
首席大法官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為首席大法官。
檢察院的級別排序:
檢察長、副檢察長、檢查委員會委員、檢察員、檢察員和助理檢察員;分為首席大檢察官、大檢察官、高級檢察官、檢察官四等十二級。其中最高人民檢察院的檢察長為首席大檢察官
7. 法院裡面:局長大,還是院長大
法院系統裡面是沒有局長的,最高負責人為人民法院院長,最高人民法院的院長是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來選舉決定的,最高人民法院院長也可以被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罷免。各級人民代表大會能選舉各級人民法院的院長,和罷免各級人民法院院長。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法院組織法》第四十條人民法院的審判人員由院長、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和審判員等人員組成。
第四十一條人民法院院長負責本院全面工作,監督本院審判工作,管理本院行政事務。人民法院副院長協助院長工作。
第四十二條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選舉,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庭長、副庭長和審判員由院長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任免。
最高人民法院巡迴法庭庭長、副庭長,由最高人民法院院長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任免。
(7)法院叫院長嗎擴展閱讀:
法院內的權力機構:
1、基層人民法院由院長一人,副院長和審判員若幹人組成,設立刑事審判庭、民事審判庭和經濟審判庭,庭設庭長、副庭長。基層人民法院根據地區、人口和案件情況可以設立若幹人民法庭。
2、基層人民法院審判刑事和民事的第一審案件,但是法律、法令另有規定的案件除外。除審理案件之外,還處理不需要開庭審判的民事糾紛和輕微的刑事案件,並指導人民調解委員會的工作。
3、人民法院對法律事務程序性的決定,如是否立案,稱為裁定;實質性的案件審理決定,稱為判決。人民法院審判案件,實行合議制,由該案的審判員、人民陪審員合議。人民法院設立審判委員會,實行民主集中制。審判委員會的任務是總結審判經驗,討論重大的或者疑難的案件和其他有關審判工作的問題。
4、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委員,由院長提請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任免 。人民法院院長對本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如果發現在認定事實上或者在適用法律上確有錯誤,必須提交審判委員會處理。
5、人民法院院長由地方同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副院長、庭長、副庭長和審判員由地方同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任免。在地方兩次人民代表大會之間,如果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認為人民法院院長需要撤換,須報請上級人民法院報經上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
6、 設助理審判員,由本級人民法院任免。人民法院還設有書記員、執行員、法醫、司法警察等。各級法院要接受同級地方黨委的政法委員會的領導。
8. 法院代院長和院長的區別 代院長怎麼能轉為院長
中華人民來共和國法官法第十五條第二自款規定:地方各級人民法院院長由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和罷免,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庭長、副庭長和審判員由本院院長提請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任免。
由此可見,法院院長是需要人民代表大會任命的。因此,當一任院長因故不能擔當職務時,人民代表大會也不能及時召開,在下屆人大召開前,院長是不能空缺的,因此任命一個代院長。只有等人大正式選舉後,這個代字才能去掉。
9. 法院里是誰說了算,法官還是院長
依據法律,應該是主審法官說的算,「錯案終身追究」和「法官自由心證」,是法律賦予主審法官的權力。但實際操作中,法官的裁判權受限,合議庭的裁判,庭長沒有簽字不能打出裁決文書。如果該院院長有不同意見,主審法官必須服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