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正當防衛法院
Ⅰ 最高院有沒有關於正當防衛的司法解釋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釋義》 第二十條 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專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屬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採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屬於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
正當防衛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對正在進行行凶、殺人、搶劫、強奸、綁架以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採取防衛行為,造成不法侵害人傷亡的,不屬於防衛過當,不負刑事責任。
(1)支持正當防衛法院擴展閱讀:
正當防衛成立的條件
一. 正當防衛行為所針對的,必須是不法侵害行為;
二. 必須是在不法侵害正在進行的時候,提前實施的行為是假想防衛;
三. 正當防衛必須是針對不法侵害人;
四. 正當防衛不能超越一定限度,否則是防衛過當,可能構成故意傷害罪。
正當防衛的特徵:
一、正當防衛是目的正當性和行為的防衛性的統一。
二、正當防衛是主觀的防衛意圖和客觀上的防衛行為的統一。
三、正當防衛是社會政治評價和法律評價的統一。
參考資料:網路-正當防衛
Ⅱ 法院認定正當防衛,檢方抗訴稱故意傷害,初二少年該如何去判
校園暴力這樣的事情時常會發生,在學校有一些學生他們。太過於叛逆,所以就會做出一些讓自己後悔的行為。而很多學生他們都表示經常會在學校受一些高年級或者是同班同學的欺負,這也讓很多學生因為校園暴力走上了不歸的道路。
在2019年5月17號的時候,湖南有一位初二的學生小蔣,他在學校與同學發生了一場傷人案件。在5月17號中午的時候,小蔣同學正在上廁所突然被15名同年級的學生圍住了,對方多人隨即都把小蔣同學摔倒在地上,並且對小蔣同學進行毆打。
而以多欺少這樣15個人去毆打一位不滿15周歲的同學,這難道不應該被判嗎?我不知道檢察院是怎麼想的。小蔣同學他遭受到了15個同學的圍毆,他不僅僅是弱勢的一方,也是沒有辦法還手的一方。在面對眾多人毆打的時候,為了保護自己的生命安全,做出一些保護自己的行為,這是正當防衛,所以我支持法院的判決。
Ⅲ 法律規定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那麼民事責任要負嗎
法律規定屬於正當防衛的,不承擔民事責任。實施搶劫等嚴重危機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造成傷亡的,屬於正當防衛,也無需賠償。
根據《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八條 因正當防衛造成損害的,不承擔民事責任。正當防衛超過必要的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的,應當承擔適當的民事責任。
第一百二十九條 因緊急避險造成損害的,由引起險情發生的人承擔民事責任。如果危險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緊急避險人不承擔民事責任或者承擔適當的民事責任。因緊急避險採取措施不當或者超過必要的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的,緊急避險人應當承擔適當的民事責任。
(3)支持正當防衛法院擴展閱讀:
根據《刑法》第二十條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採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屬於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
正當防衛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對正在進行行凶、殺人、搶劫、強奸、綁架以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採取防衛行為,造成不法侵害人傷亡的,不屬於防衛過當,不負刑事責任。
Ⅳ 最高院正當防衛新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依法適用正當防衛制度的指導意見》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出台,意見明確提出,正當防衛是法律賦予公民的權利。要准確理解和把握正當防衛的法律規定和立法精神,對於符合正當防衛成立條件的,堅決依法認定。要切實防止「誰能鬧誰有理」「誰死傷誰有理」的錯誤做法,堅決捍衛「法不能向不法讓步」的法治精神。2020年9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依法適用正當防衛制度的指導意見》和典型案例。
《指導意見》提出要切實矯正「誰能鬧誰有理」「誰死傷誰有理」的錯誤傾向,堅決捍衛「法不能向不法讓步」的法治精神,要立足防衛人防衛時的具體情境,綜合考慮案件發生的整體經過,結合一般人在類似情境下的可能反應,依法准確把握防衛的時間、限度等條件。要充分考慮防衛人面臨不法侵害時的緊迫狀態和緊張心理,防止在事後以正常情況下冷靜理性、客觀精確的標准去評判防衛人。同時,對於以防衛為名行不法侵害之實的違法犯罪行為,要堅決避免認定為正當防衛或者防衛過當。對於雖具有防衛性質,但防衛行為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應當依法認定為防衛過當。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八十一條 因正當防衛造成損害的,不承擔民事責任。正當防衛超過必要的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的,正當防衛人應當承擔適當第一百八十三條 因保護他人民事權益使自己受到損害的,由侵權人承擔民事責任,受益人可以給予適當補償。沒有侵權人、侵權人逃逸或者無力承擔民事責任,受害人請求補償的,受益人應當給予適當補償。
註:《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生效。
Ⅳ 如何評價最高法發文鼓勵正當防衛,將適時出台防衛過當認定標准
崑山反殺案讓正當防衛火了一回。但在我朋友武漢雷剛律師代理的武漢摸狗命案中,正當防衛制度又再次遭遇了挑戰。
楊氏兩兄弟在門前坐著聊天,因為哥哥摸了一下躥到其身邊的狼狗,遭到狗主人彭某的責罵。弟弟不滿彭某辱罵哥哥,與彭某發生口角。彭某當即揚言要找人報復,並且很快便邀約到四個人,拿著洋鎬把沖入楊家,對弟弟進行圍毆、暴打。哥哥為了解救弟弟,返回家中取來一把雙刃軍刺,刺向彭某,導致彭某不治身亡。
哥哥的律師雷剛堅持認為,為了解救弟弟,哥哥的行為屬於正當防衛,不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檢察機關不這么認為,法庭辯論激烈,法院至今仍未做出判決。
正義有時有一幅普羅透斯的面孔,其邊界需要細心的釐定和有力的呵護。只會揮著拳頭,喊著正義的口號遠遠不夠。尤其正當防衛制度,更是需要有一整套合理、清晰的標准,讓民眾知道何時可以防衛,防衛的限度究竟在哪裡。
最高人民法院這次將「適時出台防衛過當的認定標准、處罰原則,鼓勵正當防衛」上升到核心價值觀的高度,很對很及時。
其實,正當防衛原本是每個人的本能。打你左臉,主動把右臉也湊過去,現實中絕大多數人做不到,也不符合正義的法則。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還擊,才是合理可期的行為模式。
鼓勵正當防衛,能有效促進社會正義。只有防衛夠及時,夠有力,歹徒們才不敢輕易地行凶作惡、欺負好人。
Ⅵ 檢察院給的是正當防衛,那法院會不會判防衛過當
一般法院按照檢察機關的檢查建議來處理的
Ⅶ 最高檢發布6起正當防衛不捕不訴典型案例分別是什麼
最高檢發布6起正當防衛不捕不訴典型案例分別是甘肅省涇川縣王某民正當防衛不批捕案、河北省辛集市耿某華正當防衛不批捕案、江西省宜春市高某波正當防衛不起訴案、 湖北省京山市余某正當防衛不起訴案、安徽省樅陽縣周某某正當防衛不起訴案、湖南省寧鄉市文某豐正當防衛不起訴案。
6起案例突出的重點各有側重,案件起因多元,既涉及故意傷害、強奸、非法侵入住宅等,也涉及道路行車糾紛、暴力拆遷、傳銷等多發或備受社會關注的情形。
最高檢有關負責人表示,這批典型案例的發布有助於司法工作人員進一步更新司法理念,提升司法能力,強化司法擔當,更精準地適用正當防衛制度,實現法、理、情有機統一。
此外也回應了社會關切,進一步弘揚了「法不能向不法讓步」的法治精神。檢察機關提示,公民要堅持權利和義務的統一,不能濫用法律賦予的正當防衛權利,遇到不法侵害,具備條件的還應優先選擇報警等方式解決矛盾、防範侵害,盡可能理性平和解決爭端。
(7)支持正當防衛法院擴展閱讀:
據介紹,近年來,傳銷犯罪仍處於多發狀態,從2019年數據看,全國檢察機關起訴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9683人,位於所辦理的刑事犯罪數第30位,略低於故意殺人罪。
最高檢有關負責人表示,非法傳銷往往伴隨著對公民人身權利和財產權利的嚴重侵害,容易滋生黑惡勢力違法犯罪,防衛人往往力量對比明顯失衡,面對不法侵害如不採取防衛行為將可能遭受嚴重侵害。
對於伴隨嚴重暴力的傳銷犯罪,一方面要依法嚴厲打擊以震懾犯罪,遏制傳銷犯罪的蔓延;另一方面也需要通過案例和普法宣傳,支持遭受傳銷組織不法侵害特別是暴力傷害的公民進行自救自衛。
Ⅷ 中國有正當防衛的判決嗎
有,例如8·27崑山持刀砍人案。
2018年8月27日晚上時35分,江蘇崑山市開發區震川路、順帆路路口發生一起刑事案件。崑山一轎車與電動車發生輕微交通事故。雙方爭執時車內一名男子拿出刀,砍向騎車人,之後長刀不慎落地,騎車人撿起長刀反過來持刀追趕該男子,男子被砍傷倒在草叢中。截至2018年8月28日,該案件導致寶馬車內的劉某某死亡,騎車人於某某受傷。
警方根據偵查查明的事實,並聽取檢察機關意見和建議,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十條第三款「對正在進行行凶、殺人、搶劫、強奸、綁架以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採取防衛行為,造成不法侵害人傷亡的,不屬於防衛過當,不負刑事責任」之規定,於海明的行為屬於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公安機關依法撤銷於海明案件。主要理由如下:
一是劉海龍的行為屬於刑法意義上的「行凶」。根據《刑法》第二十條第三款規定,判斷「行凶」的核心在於是否嚴重危及人身安全。司法實踐中,考量是否屬於「行凶」,不能苛求防衛人在應急反應情況下作出理性判斷,更不能以防衛人遭受實際傷害為前提,而要根據現場具體情景及社會一般人的認知水平進行判斷。本案中,劉海龍先是徒手攻擊,繼而持刀連續擊打,其行為已經嚴重危及於海明人身安全,其不法侵害應認定為「行凶」。
二是劉海龍的不法侵害是一個持續的過程。縱觀本案,在同車人員與於海明爭執基本平息的情況下,劉海龍醉酒滋事,先是下車對於海明拳打腳踢,後又返回車內取出砍刀,對於海明連續數次擊打,不法侵害不斷升級。劉海龍砍刀甩落在地後,又上前搶刀。劉海龍被致傷後,仍沒有放棄侵害的跡象。於海明的人身安全一直處在劉海龍的暴力威脅之中。
三是於海明的行為出於防衛目的。本案中,於海明奪刀後,7秒內捅刺、砍中劉海龍的5刀,與追趕時甩擊、砍擊的兩刀(未擊中),盡管時間上有間隔、空間上有距離,但這是一個連續行為。另外,於海明停止追擊,返回寶馬轎車搜尋劉海龍手機的目的是防止對方糾集人員報復、保護自己的人身安全,符合正當防衛的意圖。
9月1日當天,崑山市人民檢察院對外通報稱:本案中,死者劉海龍持刀行凶,於海明為使本人人身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暴力侵害,對侵害人劉海龍採取制止暴力侵害的行為,屬於正當防衛,其防衛行為造成劉海龍死亡,不負刑事責任。公安機關對此案作撤案處理符合法律規定。
(8)支持正當防衛法院擴展閱讀:
根據《刑法》第二十條規定,為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中的不法侵害,而採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屬於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
無限正當防衛,是指對正在進行行凶、殺人、搶劫、強奸、綁架以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而採取防衛行為,造成不法侵害人傷亡的,不屬於防衛過當,仍然屬於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
正當防衛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參考資料:人民網-「崑山砍人案」,為何屬於正當防衛
Ⅸ 正當防衛什麼情況下應當負刑事責任
正當防衛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防衛過當,是防衛行為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的犯罪行為。所謂防衛過當是指正當防衛行為超越了法律規定的防衛尺度,因而應當負刑事責任的情況。在鼓勵公民更好地利用防衛權,保護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秩序方面,有其積極的意義。
二、防衛過當的主觀要件
防衛過當的主觀方面是防衛人對過當結果持放任或者疏忽大意、過於自信的態度。防衛過當是一種應負刑事責任的行為,因此,同其他犯罪一樣,要求防衛人在主觀上具有罪過。關於防衛過當的罪過形式,刑法理論界說法不一,主要有以下幾種觀點:
(1)疏忽大意過失說,該觀點認為,防衛過當的罪過形式只能是疏忽大意的過失。
(2)全面過失說,該觀點認為,防衛過當的罪過形式可以是疏忽大意的過失,也可以是過於自信的過失,但不能是故意。
(3)過失與間接故意說,該觀點認為,防衛過當的罪過形式包括疏忽大意的過失,過於自信的過失和間接故意,只有直接故意不能成為防衛過當的罪過形式。
(4)過失與故意說,該觀點認為,防衛過當的罪過形式可以是任何種類的過失與故意。
(5)故意說,該觀點認為,防衛過當都是故意犯罪,因為防衛過當是故意造成的損害。
對於防衛過當的相關情況認定,應當由司法機關根據實際的犯罪事實來處理,特別是防衛過當的司法認定上,應當區別於故意傷害的行為,因為兩種犯罪事實的判罰標准顯然是不一樣的,就好進行嚴格審查,避免出現法律適用錯誤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