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吳曉芳
① 婚姻法24條連帶責任後為什麼不追償
《<婚姻法>解釋(二)》第24條以「婚姻關系」作為推定夫妻共同債務根據的理論基礎錯誤;無條件保護債權人的立法目的及其范圍錯誤;舉證責任分配錯誤。第24條的實施效果是助生虛假債務、坑害無辜良民、毀損法院形象。適用第24條判決的案件「三多」現象突出,即申訴上訪的多、檢察院抗訴的多、再審改判的多。第24條破壞了婚姻的穩定與和諧,傷害了無數無辜配偶,而最多的群體則是婦女。24條不僅傷害了當事人,也傷害了人民法院的公信力,傷害了人民群眾對法律的信仰。在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的法制環境里,人民群眾不僅不能享受法制保障帶來的幸福,反而深受法律之害,值得反思!不斷揭露和闡釋24條的危害與錯誤,推動早日廢除24條,還法律於正義,為人民謀法律之福,乃我們應盡之責任。
【中文關鍵字】《<婚姻法>解釋(二)》第24條;三大錯誤;三大傷害
【全文】
《<婚姻法>解釋(二)》第24條所傷害的不僅僅是當事人。盡管從表面看,第24條直接傷害的是一些無辜婚姻當事人,使他們莫名其妙背上巨額債務。但實際上第24條所傷害的遠非如此,它還傷害了人民法院的公信力,傷害了法律的權威。第24條的傷害者,幾乎都對法院喪失信任,對法律失去信仰,有的甚至公開謾罵最高人民法院領導和法官,謾罵涉案法院的法官,謾罵法律不正義。因而,第24條實際上所造成的是「三大傷害」:傷害當事人;傷害法院的公信力,傷害法律的權威,以致人民對法律失去信仰。
在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的法制環境里,人民群眾不僅不能充分享受法制保障帶來的幸福,反而深受法律之害,值得每個法律人和法律工作者深刻反思!
第24條的錯誤是非常明顯的,但卻遲遲得不到糾正。究其原因,主要是高層對適用24條的社會危害、24條自身內容的錯誤等缺乏認識所致。因而,不斷揭露和闡釋24條的危害與錯誤,推動早日廢除24條,還法律於正義,為人民謀法律之福、免法律之害,乃我們應盡之責任。
本文擬對適用24條的社會危害、24條文內容錯誤以及理解24條的理論錯誤等予以列舉式披露,以便大家了解第24條錯誤之所在。本文分六個方面介紹和闡述:一、問題溯源——姻法解釋二第24條規定及其主要觀點;二、第24條適用危害舉要;三、第24條內容錯誤舉要;四、理解第24條理論錯誤舉要;五、修改第24條的「兒童思維」應當緩行;六、債權人主張夫妻債務規則之重構。
一、問題溯源——姻法解釋二第24條規定及其主要觀點
婚姻法解釋二第24條規定:「債權人就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一方以個人名義所負債務主張權利的,應當按夫妻共同債務處理。但夫妻一方能夠證明債權人與債務人明確約定為個人債務,或者能夠證明屬於婚姻法第十九條第三款規定情形的除外」。
目前,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吳曉芳法官、江蘇省高院有關婚姻案件審判意見以及夏正芳等法官和學者認為,該條判斷夫妻共同債務的標准就是看債務是否於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形成,凡是發生在婚姻存續期間的債務,都是夫妻共同債務,夫妻雙方都要對外承擔連帶責任,並由此衍生出了所謂的「內外有別論」。「內外有別論」主張,債權人主張夫妻共同債務時,只要債權人證明該借款發生於夫妻關系存續期間,無論債務是否用於夫妻共同生活,只要沒有兩種例外情形,就應當直接按照第24條推定為夫妻共同債務,由夫妻共同償還。但在夫妻內部之間確認夫妻債務時,則要區分是否用於夫妻共同生活,舉債方必須證明其舉債用於夫妻共同生活,否則不能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內外有別論」認為,這樣處理,即使非舉債一方對外償還了不當債務,也可以向另一方追償。[1]
實踐證明,姻法解釋二第24條存在嚴重錯誤,上述「內外有別論」更是謬論。
二、《<婚姻法>解釋(二)》第24條適用危害舉要
婚姻法解釋二第24條的出發點或目的在於維護交易安全,保護善意債權人。但從實踐情況看,並沒有達到所期待的效果或目的,或者說恰恰相反。
第24條適用情況或效果,可以概括四句話:助生虛假債務、坑害無辜良民、樹立檢察院威信、毀損法院形象。適用《<婚姻法>解釋(二)》第24條和「內外有別論」判決的案件,「三多」現象突出:即申訴上訪的多、檢察院抗訴的多、再審改判的多。
② 最高人民法院資深法官吳曉芳談如何處理夫妻共同債務
對於夫妻共同債務的處理,需要調查債務是否是產生於夫妻關系存續期間,是否用於夫妻共同生活或共同生產、經營活動,是否具有夫妻舉債的合意,借條是否有夫妻雙方共同簽字。
對於可以確認為夫妻共同債務的,可在離婚案件中處理;
但對夫妻債務是否存在,或對債務是夫妻共同債務還是個人債務沒有辦法判斷的,法官不會在離婚案件中處理,告知當事人另行處理,以保障案外人的債權利益。
如果夫妻之間訂立借款協議,以夫妻共同財產出借給一方從事個人經營活動或用於其他個人事務的,法官會視為雙方約定處分夫妻共同財產的行為,離婚時可按照借款協議的約定處理。
③ 軍產房在離婚時如何處理
<離婚是夫妻雙方通過協議或訴訟的方式
解除婚姻關系
,終止夫妻間權利和義務的法律行為。按照我國《婚姻法》的規定,如感情確已破裂,調解無效,應准予離婚。
夫妻「感情確已破裂」是判決離婚的法定條件。
免費咨詢律師
,九問律師網會為您提供全面的法律服務。
點擊進入免費在線咨詢>>【九問律師網
軍人離婚】當事人對「軍產房」只享有房屋的居住權,不享有房屋的所有權。離婚時,軍人配偶一方只能要求對方給予住房的經濟幫助,不能要求分割「軍產房」。
濟南婚姻家庭律師點評:
婚姻家庭關系中產生的財產糾紛,離婚糾紛,畢竟每人遇到的情況不同,當拿不定主意時,可以咨詢專業律師,「咨詢免費」,像撰寫婚姻協議書、婚姻答辯狀紙、
離婚財產分割
協議等,可以要求律師代寫,這樣更有利於自己權利的保障,也可以是財產得到公平的分配,法院會根據具體情況,考慮雙方當事人實際情況以及我國法律相關規定進行判決。
濟南律師杜紹申簡介:
執業期間,辦理了大量的民事,經濟、行政、刑事及非訴案件,其中比較有影響的代理:全國比較有影響的蘇州亭子橋損害賠償案、李某涉黑故意殺人案、珠海某工程有限公司訴山東某公司拖欠工程款案、深圳某公司經濟仲裁案、棗庄市某信用社訴某集團借貸案、濟寧市某再生資源增值稅發票案,山東省建設建工集團訴菏澤某行政單位追索工程款案……法律援助案件曾被縣、市、省級電視台報道。目前擔任多家企業和單位的法律顧問,服務到位,得到社會的一致好評。
④ 最高院夫妻共同財產分割有什麼規定
根據最高院公布的夫妻共同財產認定的觀點總匯,系統的總結了夫妻共同財產的定義與計算方式,供朋友們參考學習。
1、住房公積金
在離婚案件中具體處理住房補貼和住房公積金問題時,應嚴格區分款項取得於婚前或婚後,離婚時分割的只是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的住房補貼和住房公積金。在具體操作上,可以先計算出雙方婚姻關系期間的住房公積金、住房補貼總額再分割。因當事人離婚並不是提取住房公積金的事由,故應經過折抵後,由一方根據其擁有的公積金、住房補貼的差額給對方予以補償。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一庭本書編寫組編:《民事審判實務問答》,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206頁。
2、發放到軍人名下的復員費、自主擇業費
以夫妻婚姻關系存續年限乘以年平均值,所得數額為夫妻共同財產。
——《婚姻法解釋(二)》第十四條
3、買斷工齡款的歸屬問題
參照最高人民法院《婚姻法解釋(二)》中有關軍人復員費、自主擇業費的規定處理。(按:《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十四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涉及分割發放到軍人名下的復員費、自主擇業費等一次性費用的,以夫妻婚姻關系存續年限乘以年平均值,所得數額為夫妻共同財產。前款所稱年平均值,是指將發放到軍人名下的上述費用總額按具體年限均分得出的數額。其具體年限為人均壽命七十歲與軍人入伍時實際年齡的差額。」)
——吳曉芳:《夫妻一方所在企業發放的買斷工齡款是否屬於夫妻共同財產》,載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一庭編:《中國民事審判前沿》2005年第2集,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245頁。
4、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一方取得的鋪位承租權、轉租權
夫妻一方的鋪位承租權、轉租權具有財產權的性質,可帶來財產性的收益,根據租賃關系的法律特徵,應認定為夫妻一方或雙方的其他共同所有財產的其他形式,也屬於夫妻共同財產。在審判時,可從有利生產、方便生活、方便管理的原則進行處理。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一庭編:《民事審判實務問答》,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205頁。
5、一方在體育競賽中所獲獎牌、獎金的歸屬問題
一方在體育競賽中獲得的獎牌、獎金,是對其獲得的優異成績的獎勵,是運動員個人的榮譽象徵,具有特定的人身性質,應視為是個人所有的財產。
——按:此為黑龍江省高級人民法院《劉玉坤訴鄭憲秋離婚及財產分割案二審判決書》(1994年)判決觀點,來源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公報》1995年02期。
6、指定受益人為夫妻一方的保險利益
依照《保險法》第21條第3款、第60條第1款、第63條的規定:「受益人是指人身保險合同中由被保險人或者投保人指定的享有保險金請求權的人,投保人、被保險人可以為受益人」、「人身保險的受益人由被保險人或者投保人指定」、「被保險人死亡後,保險金作為被保險人的遺產,由保險人向被保險人的繼承人履行給付保險金的義務」。依照上述規定和我國《民法通則》《婚姻法》《繼承法》的相關規定,保險利益主要表現為保險金,保險利益具有特定的人身關系,應屬於夫妻一方的個人財產,不屬於夫妻共同財產。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一庭本書編寫組編:《民事審判實務問答》,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206頁。
7、一方取得的知識產權收益
一方取得的知識產權收益是否屬於夫妻共同財產,應以該知識產權的財產性收益取得是否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為判斷標准,而不應以該知識產權權利本身的取得的時間為判斷依據。夫妻離婚時只能對現有財產進行分割,對沒有實現其價值的財產性收益不能估價予以分割,智力成果只有轉化為具體的有形財產後才屬於夫妻共同財產,而對其配偶在共同生活中付出的勞動,可從其他財產中給予適當補償、照顧。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一庭:《民事審判實務問答》,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205頁。
8、個人所有房屋的婚後收益
一方婚後用個人財產購買房屋,離婚時該房屋屬於「個人財產的替代物」,應認定為個人財產,其自然增值也屬於個人財產;一方個人所有的房屋婚後用於出租,其租金收入屬於經營性收入,應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一庭:《個人所有房屋的婚後收益認定及其處理》,載《民事審判指導與參考》2013年第4輯,人民法院出版社2014年版,第118-123頁。
9、父母為子女出資購房所有權歸屬問題
在處理離婚糾紛中父母為子女出資所購房屋歸屬問題時,應根據《婚姻法》第17條、第18條,《婚姻法解釋(三)》第7條,《婚姻法解釋(二)》第22條等法律、司法解釋之規定,區分父母出資購房的時間、房屋登記的所有權人、父母出資購房的出資比例及出資方式等因素來確定該房屋所有權的最終歸屬。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一庭:《父母為子女出資購房所有權歸屬問題》,載奚曉明主編、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一庭編著:《民事審判前沿》(第一輯),人民法院出版社2014年版,第241-244頁。
10、父母出全資為子女買房未登記的情形
(1)如果一方父母出資發生在其子女結婚前,則該出資資金應根據《婚姻法解釋(二)》第22條第1款規定認定為對其子女一方的贈與。受贈一方子女可以獲得該債權轉化物——不動產的所有權。
(2)如果一方父母出資發生在其子女結婚後,則應根據《婚姻法解釋(二)》第22條第2款規定將該出資認定為對夫妻雙方的贈與,除非有證據證明父母明確表示贈與一方子女。相應地,子女雙方以該共同受贈的出資購買的不動產,是婚後用夫妻共同財產購買的財產,屬於夫妻共同財產。
——按:同前,即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一庭:《父母為子女出資購房所有權歸屬問題》,載奚曉明主編、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一庭編著:《民事審判前沿》(第一輯),人民法院出版社2014年版,第241-244頁。
11、父母出全資為子女買房已登記的情形
(1)婚後由一方父母出資為其已婚子女購買不動產,產權登記在其子女名下,視為只對自己其子女一方的贈與。
(2)由雙方父母出資購買的不動產,產權登記在一方子女名下的,該不動產可認定為雙方按照各自父母的出資份額按份共有,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同前。
12、以父母自己名義簽訂不動產買賣合同並將不動產所有權過戶到子女一方名下的情形
(1)如果該不動產過戶發生在子女結婚前,顯然,該不動產所有權應屬於子女婚前財產。
(2)如果該不動產過戶發生在子女結婚後且該不動產登記在出資父母一方的子女名下,則仍可適用本條規定,視為只對自己子女一方的贈與,該不動產應認定為夫妻一方的個人財產。
(3)如果該不動產過戶發生在子女結婚後且該不動產登記在夫妻中非子女一方名下或夫妻雙方名下,用夫妻共同財產償還該不動產的貸款,則該不動產應認定為夫妻雙方共同財產。
——同前。
13、以子女名義簽訂不動產買賣合同並將不動產所有權登記在一方子女或雙方子女名下的情形
(1)如果該出資發生在子女結婚前,則該出資屬於接受該出資子女的婚前個人財產。
(2)如果該出資發生在子女結婚後,則根據婚姻法解釋(二)第22條第2款規定應將該出資認定為對夫妻雙方的贈與。相應地,婚後以子女一方或雙方名義簽訂的不動產買賣合同並以該出資作為首付款所購買的不動產,不管登記在子女一方還是雙方名下都應視為夫妻共同財產。
——同前。
14、婚姻存續期間,取得一方父母單位房改房所有權
(1)婚姻關系存續期間,雙方用夫妻共同財產出資購買以一方父母名義參加房改的房屋,產權登記在一方父母名下,離婚時另一方主張按照夫妻共同財產對該房屋進行分割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購買該房屋時的出資,可以作為債權處理。
(2)如果房改房已經登記在夫妻雙方名下,可視作一方父母放棄對房改房中因自己參加房改以職級、年齡、工齡等抵扣所享受的福利而對於夫妻雙方的贈與,可作為夫妻共同財產進行分割。
(3)如果登記於夫或妻一方名下,應參照婚姻法司法解釋(三)第6條的規定,視為對子女的一方的贈與,該房改房應認定為夫妻一方的個人財產,而非夫妻共同財產。
——《人民司法(應用)》2014年第3期。
15、離婚案件中如何處理「夫妻公司」及夫妻對公司享有的股權
工商登記中載明的夫妻投資比例並不能絕對等同於夫妻之間的財產約定,如果有證據證明工商登記所載明的事項只是設立公司時形式上的需要,則應按夫妻雙方真實的意思表示去處理。在離婚案件中處理有關「夫妻公司」問題時,既要以《婚姻法》為依據,又要兼顧《公司法》中的規定。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無論是用一方婚前的個人財產還是用夫妻共同財產投資設立「夫妻公司」,公司經營所產生的收益均應屬於夫妻共同財產。
——吳曉芳:《離婚案件中對「夫妻公司」如何處理》,載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一庭編:《中國民事審判前沿》2005年第1集,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241-242頁。
16、享受本人工齡和已死亡配偶生前工齡優惠後所購公房是否屬夫妻共同財產
夫妻一方死亡後,如果遺產已經繼承完畢,健在一方用自己的積蓄購買的公有住房應視為個人財產,購買該房時所享受的已死亡配偶的工齡優惠只是屬於一種政策性補貼,而非財產或財產權益。夫妻一方死亡後,如果遺產沒有分割,應予查明購房款是夫妻雙方的共同積蓄,還是配偶一方的個人所得,以此確認所購房屋是夫妻共同財產還是個人財產;如果購房款是夫妻雙方的共同積蓄,所購房屋應視為夫妻共同財產。
⑤ 買斷工齡補償金是夫妻共同財產嗎
所謂「買斷工齡」,實際上是用人單位與勞動者解除勞動關系,按相關法律規定支付給勞動者經濟補償金的行為。「買斷工齡」的概念在法律、法規及相關政策中並沒有確切的表述,「買斷工齡」的說法是不準確的,「工齡」是指勞動者在用人單位的工作年限,根據相關法律規定,計算工齡的意義是便於確定勞動者在用人單位的待遇級別,及職工的退休實行社會保險後,沒有繳納養老保險金的工齡視為已經繳納。因此,從計算工齡的意義上來看,工齡是無法買斷的。
1999年國家統計局曾在《1999年年報勞動統計新增指標解釋及問題解答》中明確「一次性買斷工齡所支付給職工的費用從性質上說屬於保障性質而非勞動報酬性質,因此,不應統計為工資」。既然國家統計局沒有將買斷工齡款統計為工資,認為這種費用從性質上說屬於保障性質而非勞動報酬性質,則將買斷工齡款完全視為夫妻共同財產是不合適的。更何況買斷工齡款中包含非工資補償以及再就業保障因素,再加上實踐中存在夫妻婚姻存續期間較短的情況,如果將買斷工齡款一概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容易激化矛盾,有失公平。1999年《人民司法》第11期在「司法信箱」回答中認為「買斷工齡款與人身密不可分,是一種個人財產。對職工買斷工齡款應作為個人財產,不得作為共同財產予以抵債,也不得在離婚時作為共同財產予以分割」。經過司法實踐的發展,將買斷工齡款完全視為個人財產的看法也在發生改變,在2005年第2集《中國民事審判前沿》中,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法官吳曉芳撰文認為「將買斷工齡款一概作為夫妻一方的個人財產處理,完全不顧及另一方對家庭所做的貢獻,也不盡合理」。因此,在司法實踐中,很多法院認為,買斷工齡款與軍人復員費、自主擇業費有相似之處,因而傾向於參照對軍人復員費、自主擇業費的規定處理並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果。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十四條 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涉及分割發放到軍人名下的復員費、自主擇業費等一次性費用的,以夫妻婚姻關系存續年限乘以年平均值,所得數額為夫妻共同財產。
前款所稱年平均值,是指將發放到軍人名下的上述費用總額按具體年限均分得出的數額。其具體年限為人均壽命七十歲與軍人入伍時實際年齡的差額。
參照上述規定,兼顧了婚姻雙方的利益,總體感覺比較公平。所以,2011年10月最高人民法院印發的《全國民事審判工作會議紀要》中指出:離婚糾紛案件中夫妻一方請求分割另一方因企業改制等原因獲得的「工齡買斷款」,可參照《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十四條》確立的原則處理。
因此,在處理買斷工齡款問題時,將一方企業發放的買斷工齡款總額按具體年限均分得出平均值,其具體年限為人均壽命70歲與一方參加工作時實際年齡的差額,以夫妻婚姻關系存續年限乘以年平均值,所得數額即為夫妻共同財產。
⑥ 《婚姻法》第19條第1款規定屬於哪個法律規則范
國務院法抄制辦編錄的《法律、法規匯編》,是將《婚姻法》列入民法法律部門的。而該法第十九條第一款的內容是,夫妻可以約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歸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約定應當採用書面形式。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確的,適用本法第十七條、第十八條的規定。這顯然是關於民事問題的規定,屬於民法范疇。
⑦ 關於怎麼解決建設工程款結算糾紛
工程結算糾紛的處理,應遵循兩個原則,一是「尊重合意」原專則,一是「實事屬求是」原則。在工程造價結算中,應當基於以上兩個原則,解決不同的結算爭議。結合司法解釋和相關審判實踐,一般的處理規則如下:1、雙方已結算認定造價後一方反悔的,不予支持。2、雙方如約定以第三方的審價結果為準的,一方對第三方審定的價格有異議的,不應當支持,除非證明第三方在審價過程中存在違法行為。雙方如委託第三方審價但未就審價結果的效力作出約定的,可由雙方對審價結果進行質證確定。3、雙方約定了結算標准和依據的,法院應當按照該標准和依據組織雙方結算或委託造價鑒定。4、雙方未對結算問題作出約定的,事後又未達成關於結算的補充協議的,可由法院委託進行司法鑒定。5、對於發包方故意拖延,不在約定的期限內結算的,根據《司法解釋》的規定,可以以承包方的送審價為准,並且,欠款自法定的時間開始計算利息。
⑧ 婚後我用自己的錢買的房子,如何不成為夫妻共同財產
房產是登記在自己個人名下,該房產就屬於出資人的個人婚前財產,在法院審理離婚案件處理財產分割時,配偶無權要求法院對其進行分割。
理由如下:
1、夫妻一方個人的財產不會因為婚姻關系而轉化為夫妻共同財產。
相比於舊婚姻法,新婚姻法突出強調對個人財產的保護。新婚姻法規定夫妻一方的婚前財產離婚時屬於夫妻一方的個人財產,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婚姻法的司法解釋(一)也明確規定,夫妻一方所有的財產,不因婚姻關系的延續而轉化為夫妻共同財產。
2.婚前財產在婚後的形式轉化,不影響該財產的性質。
婚後夫妻一方用個人婚前存款購得的房屋,僅僅是夫妻一方個人婚前財產由貨幣形式轉化為房屋。因此,夫妻一方以婚前存款在婚後購置的房屋,仍然屬於購置方的婚前財產,如果對方沒有出資,則不能主張享有房屋的份額。
⑨ 安徽一女子悔婚返還彩禮,按原價退三金被拒,後來怎樣了
退婚返還彩禮那是必須的,這也是現在很多農村地區人們的共識,也是符合法律規定的。不過,當初訂婚時給的彩禮都是現金還好說,要是其中有金銀首飾,再折現時都會產生一定的糾紛。
在知曉厲害後,王小姐終於表示,願意返還彩禮金,但必須將定親時價值2萬元的「三金」原價折現返還給孫家,而且剩下的彩禮金要求分期付款。但孫先生卻對此不願意接受,孫先生認為,當時購買的「三金」現在已經貶值,再按原價折現自己相當吃虧,而且分期付款根本不可能。
孫先生的要求並不格外,但現在最讓人擔心的是目前調查的王家經濟狀況並不如人意,而且王小姐拿出了十分具體的償還方案,按照法律規定王小姐的方案是可以支持的,但這樣的話,孫先生明顯會處於十分不利的地步。
為了讓孫先生及時拿回彩禮金,經過多次溝通協調,王小姐再次作出讓步,聲稱如果孫先生接受以「三金」按原價折抵現金的話,剩餘的8萬余元自己將想盡辦法一次性付清。在權衡利弊之後,孫先生同意了該方案,本案也最終於2021年2月達成了執行和解並執結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