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法院多元調解

法院多元調解

發布時間: 2022-05-14 23:15:32

Ⅰ 多元網上調解是法院的嗎

法律分析:是的。人民法院調解平台,作為互聯網+「楓橋經驗」的創新舉措,將有關部門參與社會治理、化解矛盾糾紛職能協同起來,將調解組織和調解人員等各類解紛資源集成起來,將協商、評估、調解、訴訟等解紛方式對接起來,將委派調解、司法確認、立案、速裁快審等流程貫通起來,重塑解紛格局,形成縱橫聯動、開放融合、集約高效的糾紛解決網路,最大限度提升解紛效能,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的解紛需求。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九條 對於因民間糾紛引起的打架斗毆或者損毀他人財物等違反治安管理行為,情節較輕的,公安機關可以調解處理。經公安機關調解、當事人達成協議的,不予處罰。經調解未達成協議或者達成協議後不履行的,公安機關應當依照本法的規定對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給予處罰,並告知當事人可以就民事爭議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Ⅱ 多元調解不去調解會什麼樣

多元調解不去調解會導致糾紛加深。多元調解是解決糾紛的一種方式,如果不去的話很可能會使糾紛加深,調解是尊重雙方自願的原則。當然還可以通過訴訟等方式。 法律依據:《民法典》第二百三十三條物權受到侵害的,權利人可以通過和解、調解、仲裁、訴訟等途徑解決。 《民事訴訟法》第九條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根據自願和合法的原則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應當及時判決。
拓展資料:
多元調解機制的主要特點
1.是形成了「一個中心、五個支柱」的內部調解體系。在立案庭成立調解組,抽調法官專門負責立案調解工作,實現了立案審查與立案調解的有機結合。各派出法庭也結合轄區特點,不斷探索推進立案調解的新模式。其中,東小口法庭選派優秀法官進駐社區居委會,沙河法庭把立案調解與法制宣傳相結合,小湯山法庭邀請一個人民調解員常駐法庭進行立案前的調解,回龍觀法庭向當事人發放「訴訟提示書」,注重對糾紛進行分流引導,南口法庭成立了「綜合調解組」。
2.形成了「一個主導、八方聯動」的外部調解體系。在立案調解工作中,昌平法院將法院調解與人民調解、行政調解、行業調解、社區基層組織調解等相結合。三是形成了「一個核心、多個延伸」的人力資源配置體系。在立案調解工作中,昌平法院不僅讓法官與法官助理開展立案調解工作,還邀請人民陪審員、人民調解員、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特邀監督員等主體參與立案調解,將許多社會矛盾化解在了初始階段。
3.法院多元調解不是立案。案件只有進入立案狀態之後才能確定一般要進行庭審還是先行調解。先行調解和多元調解並不是一個概念。多元調解是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之一,一般在法院在給當事人開具立案通知書之前發放多元調解書,接受調解的,由法院的調解員進行調解,調解成功的,不再走訴訟手段。 法律依據:《刑事訴訟法》 第一百零三條 人民法院審理附帶民事訴訟案件,可以進行調解,或者根據物質損失情況作出判決、裁定。
4.《民事訴訟法》第122條規定了先行調解,這一新增條文,使先行調解制度被正式確立為民事程序機制,為訴訟當事人提供了一種替代訴訟的糾紛解決方式,是對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的完善。就其性質而言,先行調解屬於法院附設調解。概言之,先行調解是立案前的委派調解,調解由法院以外的人主持,法官應依職權進行司法確認,但當事人不同意的除外。

Ⅲ 法院多元調解是什麼意思

法律分析:法院多元調解就是法院在訴訟之前進行調解。法院調解是指雙方或多方當事人就爭議的實體權利、義務,在人民法院審判員主持下,自願進行協商,通過教育疏導,促成各方達成協議、解決糾紛的辦法。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九十四條 人民法院進行調解,可以由審判員一人主持,也可以由合議庭主持,並盡可能就地進行。人民法院進行調解,可以用簡便方式通知當事人、證人到庭。

第九十五條 人民法院進行調解,可以邀請有關單位和個人協助。被邀請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協助人民法院進行調解。

Ⅳ 多元調解是正規的嗎

多元調解是正規的。
多元調解app申請方法如下:
1、在app上完成實名認證。填寫申請人的身份信息、被申請人的身份信息、申請事項、申請的事實和理由、有效聯系電話、送達地址,並上傳相關證據材料。
2、填寫完畢後,可通過系統自動推薦調解員,當事人也可以自行選擇調解員。目前,九原區法院共有73名特邀調解員可以選擇。
3、申請人提交在線申請後,系統自動向申請人選定的調解員發送簡訊,調解員將在24小時內登錄平台,受理案件,並審核相關材料。調解員將通過電話調解或手機遠程視頻會話等方式,進行調解。調解員經過與雙方當事人的溝通,提出調解方案。並將調解方案輸入系統,調解成功後,將自動生成調解協議書,協議書內容包括案件當事人信息、糾紛概況、協議條款等內容。
4、調解員發送調解協議後,當事人可以在線查看調解協議。經過人臉識別後,即可確認接收調解協議。當事人在案件調解結束後,可以向九原區法院申請調解協議司法確認。經人民法院司法確認有效的調解協議,若一方當事人拒絕履行或者未全部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
多元調解就是將人民調解延伸到政法機關、行政部門和居民社區,不限制在信訪局這一單一路線,由社區民警協調組織居委會幹部、人民調解員、治安志願者等組成基層調解團隊,將矛盾糾紛化解延伸到治安派出所、居民社區、治安復雜場所,以此推動人民調解與治安行政調解相銜接。主要概括為三點:一是將人民調解延伸到政法機關。二是將人民調解延伸到行政部門。三是將人民調解延伸到居民社區,建立人民調解糾紛預警網路。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三條 人民法院應當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起訴權利,對應當受理的行政案件依法受理。
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不得干預、阻礙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
被訴行政機關負責人應當出庭應訴。不能出庭的,應當委託行政機關相應的工作人員出庭。第十三條 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下列事項提起的訴訟:
(一)國防、外交等國家行為;
(二)行政法規規章或者行政機關制定、發布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
(三)行政機關對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獎懲、任免等決定;
(四)法律規定由行政機關最終裁決的行政行為。

Ⅳ 多元調解是法院的嗎

法律分析:是。立案前多元化調解工作機制是昌平區法院以開展立案訴訟服務改革為契機建立的新工作機制。該機制的主要特點:一是形成了「一個中心、五個支柱」的內部調解體系。在立案庭成立調解組,抽調法官專門負責立案調解工作,實現了立案審查與立案調解的有機結合。各派出法庭也結合轄區特點,不斷探索推進立案調解的新模式。其中,東小口法庭選派優秀法官進駐社區居委會,沙河法庭把立案調解與法制宣傳相結合,小湯山法庭邀請一個人民調解員常駐法庭進行立案前的調解,回龍觀法庭向當事人發放「訴訟提示書」,注重對糾紛進行分流引導,南口法庭成立了「綜合調解組」。二是形成了「一個主導、八方聯動」的外部調解體系。在立案調解工作中,昌平法院將法院調解與人民調解、行政調解、行業調解、社區基層組織調解等相結合。三是形成了「一個核心、多個延伸」的人力資源配置體系。在立案調解工作中,昌平法院不僅讓法官與法官助理開展立案調解工作,還邀請人民陪審員、人民調解員、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特邀監督員等主體參與立案調解,將許多社會矛盾化解在了初始階段。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九條 :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根據自願和合法的原則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應當及時判決。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九十三條 :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根據當事人自願的原則,在事實清楚的基礎上,分清是非,進行調解。

Ⅵ 多元調解可以立案嗎

法律分析:法院多元調解不是立案。案件只有進入立案狀態之後才能確定一般要進行庭審還是先行調解。先行調解和多元調解並不是一個概念。多元調解是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之一,一般在法院在給當事人開具立案通知書之前發放多元調解書,接受調解的,由法院的調解員進行調解,調解成功的,不再走訴訟手段。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十九條 刑事案件的偵查由公安機關進行,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人民檢察院在對訴訟活動實行法律監督中發現的司法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非法拘禁、刑訊逼供、非法搜查等侵犯公民權利、損害司法公正的犯罪,可以由人民檢察院立案偵查。對於公安機關管轄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重大犯罪案件,需要由人民檢察院直接受理的時候,經省級以上人民檢察院決定,可以由人民檢察院立案偵查。自訴案件,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

Ⅶ 法院多元調解需要多久

法律分析:人民法院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在當事人同意調解之日起15天內進行調解,適用簡易程序的案件一般在當事人同意調解之日起7天內調解完畢。如果在庭審之前,原被告同意調解的,一般幾個小時就可以。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九十四條 人民法院進行調解,可以由審判員一人主持,也可以由合議庭主持,並盡可能就地進行。人民法院進行調解,可以用簡便方式通知當事人、證人到庭。

第九十六條 調解達成協議,必須雙方自願,不得強迫。調解協議的內容不得違反法律規定。

Ⅷ 多元調解是正式起訴嗎

多元調解是正式起訴。法院多元調解不是立案。案件只有進入立案狀態之後才能確定一般要進行庭審還是先行調解。先行調解和多元調解並不是一個概念。多元調解是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之一,一般在法院在給當事人開具立案通知書之前發放多元調解書,接受調解的,由法院的調解員進行調解,調解成功的,不再走訴訟手段。
多元調解也不一定是對方已經起訴,在對方已經起訴的情況下肯定會收到訴訟狀副本的,收到訴訟狀副本代表對方已經起訴。但即使對方起訴,大多數民事糾紛在正式審理之前都會先進行調解的,若接受調解,法院會製作調解書。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二十五條 送達起訴狀和提出答辯狀
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內將起訴狀副本發送被告,被告應當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內提出答辯狀。答辯狀應當記明被告的姓名、性別、年齡、民族、職業、工作單位、住所、聯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聯系方式。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答辯狀之日起五日內將答辯狀副本發送原告。被告不提出答辯狀的,不影響人民法院審理。第一百二十四條 人民法院對下列起訴,分別情形,予以處理:
(一)依照行政訴訟法的規定,屬於行政訴訟受案范圍的,告知原告提起行政訴訟;
(二)依照法律規定,雙方當事人達成書面仲裁協議申請仲裁、不得向人民法院起訴的,告知原告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
(三)依照法律規定,應當由其他機關處理的爭議,告知原告向有關機關申請解決;
(四)對不屬於本院管轄的案件,告知原告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起訴;
(五)對判決、裁定、調解書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案件,當事人又起訴的,告知原告申請再審,但人民法院准許撤訴的裁定除外;
(六)依照法律規定,在一定期限內不得起訴的案件,在不得起訴的期限內起訴的,不予受理;
(七)判決不準離婚和調解和好的離婚案件,判決、調解維持收養關系的案件,沒有新情況、新理由,原告在六個月內又起訴的,不予受理。

熱點內容
邊緣性人格障礙負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2-07 02:17:09 瀏覽:585
兒童道德發展包括兒童的發展 發布:2025-02-07 02:09:47 瀏覽:631
道德信念有 發布:2025-02-07 01:37:14 瀏覽:863
端正執法司法理念大討論活動 發布:2025-02-07 01:31:25 瀏覽:312
勞動法不能上夜班 發布:2025-02-07 01:24:16 瀏覽:565
李佳行政法精粹 發布:2025-02-07 01:14:10 瀏覽:532
婚姻法中關於性的認識 發布:2025-02-07 01:02:16 瀏覽:543
婚姻法解釋一不得已不知情 發布:2025-02-07 00:28:46 瀏覽:336
勞動合同法講座ppt 發布:2025-02-07 00:00:01 瀏覽:806
2017婚姻法婚前買房 發布:2025-02-06 23:41:18 瀏覽: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