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基層法院立案

基層法院立案

發布時間: 2022-05-15 16:31:10

Ⅰ 去法院立案需要什麼材料

法律分析:以民事訴訟為例:法院立案需要的材料包括:民事起訴狀(起訴狀應當載明原被告身份信息、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證據和證據來源);當事人的身份證件(自然人只需要身份證即可,法人需要法人的營業執照等);有關證據材料。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一十九條 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二)有明確的被告;

(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

(四)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Ⅱ 法院立案的條件是什麼

法律分析:刑事公訴案件:起訴書的格式數量應符合規定(一式八份,每增加一名被告人,增加起訴書五份);屬於本院管轄;附有擬在法庭上出示的證據目錄,證據目錄上所載明的主要證據復印件齊全;有隨案移送的贓款贓物的,贓款贓物要與清單相符;有隨案移送的其他材料的,移送材料要與清單相符。民事、經濟案件:起訴狀格式數量符合規定(每增加一名被告,增加一份);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有明確的被告;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二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對於報案、控告、舉報和自首的材料,應當按照管轄范圍,迅速進行審查,認為有犯罪事實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時候,應當立案;認為沒有犯罪事實,或者犯罪事實顯著輕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時候,不予立案,並且將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請復議。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 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二)有明確的被告;(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四)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Ⅲ 在法院起訴法院不給立案怎麼解決

在法院起訴法院不給立案,原告對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
法律分析
人民法院收到起訴狀或者口頭起訴,經審查,認為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立案,並通知當事人;認為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裁定不予受理;原告對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二)有明確的被告;(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四)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只要達到了該條規定的條件,人民法院就應當立案。如果法院拒絕立案,則可以要求法院作出不予立案的裁定,若對裁定不服,可以上訴。人民法院對下列起訴、自訴不予登記立案:(一)違法起訴或者不符合法律規定的;(二)涉及危害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三)危害國家安全的;(四)破壞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五)破壞國家宗教政策的;(六)所訴事項不屬於人民法院主管的。人民法院既不立案,又不作出不予立案裁定的,當事人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起訴。上一級人民法院認為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立案、審理,也可以指定其他下級人民法院立案、審理。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二十三條 人民法院應當保障當事人依照法律規定享有的起訴權利。對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條的起訴,必須受理。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立案,並通知當事人;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作出裁定書,不予受理;原告對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

Ⅳ 法院立案後接下來該走什麼程序

法院立案後接下來該走程序是,會計算出案件受理費並通知原告繳費,然後將案件移送有關審判庭審理,並辦理移交手續。
立案庭決定立案後,應當在二日內將案件移送有關審判庭審理,並辦理移交手續,註明移交日期。經審查決定受理或立案登記的日期為立案日期。立案人員應當及時將立案日期、移交日期等輸入計算機。當事人的人民法庭起訴,人民法庭經審查認為起訴符合受理條件的,應報庭長批准立案;人民法庭決定立案後,應當及時填寫收案卡片,報基層人民法院立案庭統一編立案號。
人民法庭認為起訴不符合受理條件,原告堅持起訴的,由基層人民法院立案庭決定是否立案,立案庭經審查,對符合受理條件的起訴,交由人民法庭審理。當事人不服第一審裁判直接向第二審人民法院提起上訴的,第二審人民法院應當在五日內將上訴狀發交原審人民法院。第二審人民法院立案庭應當在收到第一審人民法院移送的卷宗等材料之日起五日內決定是否立案。認為符合受理條件的,應當在決定立案的二日內填寫收案卡片,統一編立案號後,移送審判庭。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三十四條 人民法院在必要時可以委託外地人民法院調查。
委託調查,必須提出明確的項目和要求。受委託人民法院可以主動補充調查。
受委託人民法院收到委託書後,應當在三十日內完成調查。因故不能完成的,應當在上述期限內函告委託人民法院。第一百三十六條 人民法院對受理的案件,分別情形,予以處理:
(一)當事人沒有爭議,符合督促程序規定條件的,可以轉入督促程序;
(二)開庭前可以調解的,採取調解方式及時解決糾紛;
(三)根據案件情況,確定適用簡易程序或者普通程序;
(四)需要開庭審理的,通過要求當事人交換證據等方式,明確爭議焦點。

Ⅳ 鎮或街道的法院,可以立案嗎

可以。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全面加強人民法庭工作的決定:經基層人民法院同意,人民法庭可以直接受理案件。對於當事人直接向人民法庭起訴的案件,經審查認為符合人民法庭受理條件而決定立案的,人民法庭應當及時將當事人的基本情況、案由、簡要案情等報基層人民法院立案庭,由立案庭統一編立案號;對巡迴審理中隨立隨審的案件,要及時補辦立案手續;對人民法庭受理的案件,立案庭應當將其納入基層人民法院統一的案件流程管理體系,及時加強管理和督辦。

Ⅵ 鄉鎮法庭能立案嗎

法律分析:鄉鎮沒有法院,只有法庭,基層法庭是縣區法院的派出機構,可以審理民事和刑事自訴案件。至於是到法院立案庭起訴,還是到法庭起訴,要看法院的安排。現在很多基層法院的民事案件都可以直接到鄉鎮法庭立案的,這樣也便利了老百姓打官司。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十七條 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第一審民事案件,但本法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十八條 中級人民法院管轄下列第一審民事案件:

(一)重大涉外案件;

(二)在本轄區有重大影響的案件;

(三)最高人民法院確定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的案件。

Ⅶ 起訴基層法院到哪立案

法律分析:可以到中院申請立案。上級人民法院有權審理下級人民法院管轄的第一審民事案件,也可以把本院管轄的第一審民事案件交下級人民法院審理。不能在該法院立案:該法院是被告,在被告所在地、或者是所管轄的法庭起訴該法院,違反迴避原則。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由於特殊原因,不能行使管轄權的,由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三十七條 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由於特殊原因,不能行使管轄權的,由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人民法院之間因管轄權發生爭議,由爭議雙方協商解決;協商解決不了的,報請它們的共同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

Ⅷ 法院怎麼立案的

法律分析:法院立案步驟如下:

一、對立案材料的接受: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對報案、控告、舉報和自首材料的受理。它是立案程序的開始。

二、對立案材料的審查: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對自己發現的或者接受的立案材料進行核對、調查的活動。其任務是正確認定有無犯罪事實發生,依法應否追究行為人的刑事責任,為正確作出立案或者不立案的決定打下基礎。對立案材料的審查,是立案程序的中心環節,是能否正確、及時地立案的關鍵。

三、對立案材料的處理:對立案材料的處理,是指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通過對立案材料審查後,分別針對不同情況作出立案或者不立案的決定。這是立案程序的最後結果。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二十五條 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內將起訴狀副本發送被告,被告應當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內提出答辯狀。答辯狀應當記明被告的姓名、性別、年齡、民族、職業、工作單位、住所、聯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聯系方式。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答辯狀之日起五日內將答辯狀副本發送原告。被告不提出答辯狀的,不影響人民法院審理。

Ⅸ 法院立案的基本條件

法院的立案的基本條件是需要符合起訴的要件即:1、原告是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2、有明確的被告;3、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4、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如果是刑事訴訟中的自訴案件,被害人向人民法院直接起訴或者被害人死亡或者喪失行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親屬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規定: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二)有明確的被告;

(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

(四)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四條規定:對於自訴案件,被害人有權向人民法院直接起訴。被害人死亡或者喪失行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有權向人民法院起訴。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

Ⅹ 應該在哪個法院立案

一、提起民事訴訟,一般應當依照「原告就被告」的原則,向被告住所地的基層人民法院起訴。
被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向被告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起訴。

如果同一訴訟有幾個被告,而住所地又各不相同的,可選擇其中一個被告的住所地法院起訴。

二、下列訴訟,應向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起訴。
原告的住所地和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向原告經常居住地的法院起訴。

(1)對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居住的人提起的有關身份關系的訴訟。

(2)對下落不明或者宣告失蹤的人提起的有關身份關系的訴訟。

(3)對被勞動教養的人提起的訴訟。

(4)對被監禁的人提起的訴訟。

三、由合同糾紛引起的訴訟,向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起訴。

四、由保險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向被告住所地或保險標的物所在地法院起訴。

五、因票據糾紛提起的訴訟,向票據支付地或被告住所地的法院起訴。

六、因運輸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向運輸始發地、目的地或被告住所地法院起訴。

七、因侵權行為提起的訴訟,向侵權行為地或被告住所地法院起訴。

八、因不動產糾紛提起的訴訟,向不動產所在地的法院起訴。

九、因繼承發生糾紛,向被繼承人生前住所地或主要遺產所在地法院起訴。

熱點內容
道德信念有 發布:2025-02-07 01:37:14 瀏覽:863
端正執法司法理念大討論活動 發布:2025-02-07 01:31:25 瀏覽:312
勞動法不能上夜班 發布:2025-02-07 01:24:16 瀏覽:565
李佳行政法精粹 發布:2025-02-07 01:14:10 瀏覽:532
婚姻法中關於性的認識 發布:2025-02-07 01:02:16 瀏覽:543
婚姻法解釋一不得已不知情 發布:2025-02-07 00:28:46 瀏覽:336
勞動合同法講座ppt 發布:2025-02-07 00:00:01 瀏覽:806
2017婚姻法婚前買房 發布:2025-02-06 23:41:18 瀏覽:868
怎麼樣的合同具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2-06 22:18:27 瀏覽:266
宋疃司法所 發布:2025-02-06 22:11:37 瀏覽: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