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福臨鎮法院

福臨鎮法院

發布時間: 2022-05-16 07:24:02

Ⅰ 長沙縣法院有哪幾個派出法庭

除了機關內法庭外,有五個派出法庭:黃花法庭、跳馬法庭、路口法庭、榔梨法庭、福臨法庭

Ⅱ 中國第一個皇帝到最後一個皇帝的名稱、年號是什麼

炎帝 神農氏
黃帝 軒轅氏
少昊 金天氏
顓頊 高陽氏
帝嚳 高辛氏
帝摯 高辛氏
唐堯 放勛
虞舜 重華
夏:(啟以後)公元前2197--1766 共432年 *姓,共傳十四世,
十七王,建都:安 (今山西雯縣)。
1、宗神夏禹 ??年 2、帝啟 9年 3、太康 29年 4、仲康 l3年
5、帝相 28年 --(羿-寒浞) 40年 6、少康 22年 7、帝抒 17年
8、帝槐 26年 9、帝芒 l8年 lO、帝泄 l6年 l1、不降 59年
l2、帝扃 2l年 l3、胤甲 2l年 l4、帝孔甲 3l年 l5、帝皋 l1年
l6、帝發 l9年 17、履癸 53年。
周;分西周、東周,姬姓,建都:鎬京(西安)、洛陽。
西周:公元前l122--770 共353年。歷十二帝。建都:鎬京。
l、武王發 7年 2、成王誦 37年 3、康王釗 26年 4、昭王瑖 5l年 5、穆王滿 55年
6、共王緊扈 l2年 7、懿王囏 25年 8、孝王辟方 15年 9、夷王變 16年
l0、厲王胡 37年 -共和時代 l4年- ll、宣王靖 46年 12、幽王宮湼 ll年。
武王之前還有:古公亶父(太王)、季歷、文王,雖有強大的勢力,但在名義上
仍是商朝屬下的一個諸候國。
東周:公元前77O--225 共545年,歷二十六帝。建都:洛陽。
l、本王宜臼 5l年 2、桓王林 23年 3、庄王鉈 15年 4、厘王胡齊 5年 5、惠王閬
25年 6、襄王鄭 33年 7、頃王壬臣 6年 8、匡王班 6年 9、定王瑜 2l年
1O、簡王夷 14年 11、靈王泄心 27年 l2、景王貴 25年 13、悼王猛 1年
l4、敬王匈 44年 15、元王仁 7年 l6、貞定王介 28年 17、哀王去疾 1年
18、思王叔 1年 19、考王嵬 15年 20、威烈王午 44年 2l、安王驕 26年
22、烈王喜 7年 23、顯王扁 48年 24、慎靚王定 6年 25、赧王延 59年
26、東周君傑 7年。
春秋戰國:
春秩,公元前77O--475,戰國,公元前475--22l年。周東遷後,實力大為削弱,全國
處於四分五裂割據的狀態,大小國家約有一百二十多個。經過不斷兼並,到戰國初年,
也有十幾個國家,大國有秦、楚、韓、趙、魏、齊、燕七國,即有名的「戰國七雄」。
因為太多,各王室姓氏一下難以查找,敬請原諒。
秦:(統一後)公元前22l--2Ol 共15年,歷三帝,嬴姓,建都:咸陽。
1、始皇帝政 12年 2、二世胡亥 3年 3、子嬰 l年。
漢:公元前206--公元22O年,包括西漢和東漢(也和前漢和後漢)。在兩漢之際,還有
王莽、劉玄兩個短暫的統治時期。
西漢:公元前206--公元8年,共214年,劉姓,歷十三帝,建都:長安。
l、高祖幫 12年。
2、惠帝盈 7年。
3、少帝(呂後專政) 8年。
4、文帝桓 23年。
5、景帝啟 l6年。
6、武帝徹 年號:建元,54年。
7、昭帝弗陵 始元,l3年。
8、宣帝詢 本始,25年。
9、元帝爽 初元,16年。
lO、成帝驁 建始,26年。
ll、哀帝欣 建平, 6年。
12、平帝珩 元始, 5年。
l3、孺子嬰 居攝, 3年。
新朝:公元9--25 共17年,建都:長安。
l、王莽,始建國,l5年。
2、淮陽王劉玄 更始,3年。
東漢:公元25--220,共195年,劉姓,歷十三帝,建都:洛陽。
1、光武帝秀 建武 33年。
2、明帝庄 永平 l8年。
3、章帝炟 建初 l3年。
4、和帝肇 永元 17年。
5、殤帝隆 延平 1年。
6、安帝佑 永初 19年。
7、順帝保 永建 l9年。
8、沖帝炳 永加 l年。
9、質帝鑽 本初 l年。
lO、桓帝志 建和 2l年。
ll、靈帝宏 建寧 22年。
12、少帝辨 光熹 1年。
l3、獻帝協 初平 32年。
三國:三國始於22O年魏國代漢,終於265年晉國代魏。但史家往往以l9O年董卓挾漢獻
帝離開洛陽為三國上限,以28O年晉滅吳為三國下限。
魏:公元220--265年,共46年,曹姓,歷五帝,建都:許昌。
l、文帝丕 黃初 7年。
2、明帝睿 太和 13年。
3、齊王芳 正始 14年。
4、高貴鄉公髦 正元 7年。
5、常道鄉公奐 景元 6年。
曹*:建安十八年,曹*封為魏公,建魏國,雖已是皇帝,但名義上還為漢臣。
後子曹丕追尊魏武帝。
蜀:公元22l--243,共43年,劉姓,歷二帝,建都:成都。
l、昭烈帝備 章武 3年。
2、後主 禪 建興 4l年。
吳:公元222--28O 共59年,孫姓,歷四帝,建都:建業。
l、大帝 權 黃武 31年。
2、會稽王亮 建興 7年。
3、景帝 休 永安 7年。
4、烏程候皓 元興 l7年。
晉:
西晉:265--316 共5l年,歷四帝,先都洛陽,後遷長安。
1、武帝司馬炎 泰始 25年。
2、惠帝司馬衷 永熙 17年
3、懷帝司馬熾 永加 5年。
4、憨帝司馬業 建興 4年。
東晉:317--4O2 共1O4年。歷十一帝,建都:金陵
l、元帝司馬睿 建武 6年。
2、明帝司馬紹 太寧 3年。
3、成帝司馬衍 咸和 17年。
4、康帝司馬岳 建元 2年。
5、穆帝司馬聃 永和 l7年。
6、哀帝司馬丕 隆和 4年。
7、廢帝司馬奕 太和 6年。
8、簡文帝司馬昱 咸安 2年。
9、孝武帝司馬曜 寧康 24年。
l0、安帝司馬德宗 隆安 22年。
ll、恭帝司馬德文 元熙 2年。
十六國:304--439 十六國建立可分前後二期:前期的政權有:蜀(成漢)、漢和前趙、
後趙、前燕、前秦、前涼。還有鮮卑拓跋部的『代』和冉閔的『魏』不在十六國
內。後期的政權有:後秦、後燕、南燕、北燕、後涼、南涼、西涼、北涼、西秦、
夏。此外還有『西燕』不在十六國內。
蜀: 303--347 共七個皇帝 建都:成都。
l、李 特 2年 2、李 流 l年。3、李 雄 30年 4、李 班 l年 5、李 期 3年
6、李 壽 5年 7、李 勢 5年。
前趙:304--329 匈奴 建都:平陽(山西臨汾) 歷五帝
l、劉 淵 6年 2、劉 和 l年 3、劉 聰 8年 4、劉l 傑 l年 5、劉 曜 l3年
後趙:319--352 歷7帝,羯族人,建都:襄國(河北邢台)。
l、石 勒 l5年 2、石 弘 l年 3、石 虎 l5年 4、石 世 l年 5、石 遵 l年
6、石 祗 ?年 7、冉 閔 3年。
前燕:357--37O 歷三帝,鮮卑族,建都:鄴(河北臨漳)。
l、慕容皝 15年 2、慕容儁 1l年 3、慕容暐 1l年。
前秦:351--394 歷六帝,氐族,建都:長安
l、符 健 4年 2、符 生 3年 3、符 堅 27年 4、符 丕 2年 5、苻 登 9年
6、符 榮 l年
前涼:313--376 漢族,歷7帝,建都:姑臧。
l、張 茂 5年 2、張 駿 22年 3、張重華 9年 4、張耀靈 l年 5、張 祚 3年
6、張玄靚 9年 7、張天鍚 l2年。
後秦:384--4l7 羌族,歷3帝,建都:長安。
l、姚 萇 8年 2、姚 真 22年 3、姚 弘 2年。
後燕:384--409 鮮卑族,歷5帝,建都:中山。
l、慕容垂 l3年 2、慕容寶 3年 3、慕容盛 3年 4、慕容熙 7年 5、高 雲 3年。
南燕:398--4lO 鮮卑族,歷二帝,建都:廣固(山東益都)。
1、慕容德 7年 2、慕容超 6年。
北燕:409--436 漢族,歷二帝,建都:昌黎。
l、馮 跋 22年 2、馮 弘 6年。
後涼:386--4O3 氐族,歷四帝,建都:姑臧。
1、呂 光 13年 2、呂 紹 l年 3、呂 篡 1年 4、呂 隆 1年。
南涼:397--4l4 鮮卑族,歷三帝,建都:樂都。
l、禿發烏狐 3年 2、禿發利鹿狐 3年 3、禿廢傉檀 13年。
西涼:4O0--42O 漢族,歷二帝,建都:敦煌。
l、李 暠 17年 2、李 歆 4年。
北涼:397--439 匈奴,歷三帝,建都:張掖。
1、段 業 4年 2、沮渠蒙遜 33年 3、沮渠牧犍 7年。
西秦:385--43l 鮮卑族,歷四帝,建都:金城(皋蘭)。
1、乞伏國仁 3年 2、乞伏乾歸 24年 3、乞伏熾磐 l6年 4、乞伏暮末 4年。
夏:4O7--43l 匈奴,歷三帝,建都:統葛(陝西橫山)。
l、赫連勃勃 19年 2、赫連 昌 4年 3、赫連 定 4年。
南北朝:
南朝為宋、齊、梁、陳四個朝代。建都:建康(南京)
宋 42O--479年。共6O年八個皇帝。
一、武帝劉 裕 永初 3年。
二、少帝劉義符 景平 2年。
三、文帝劉義隆 元加 30年。
四、孝武帝劉駿 孝建 11年。
五、廢帝劉予業 永元 l年。
六、明帝劉 彧 秦始 8年。
七、後廢帝劉昱 元徴 5年。
八、順帝劉 准 升明 3年。
齊:479--5Ol,共23年,七個皇帝。
一、高帝肖道成 建元 4年。
二、武帝肖 賾 永明 ll年。
三、廢帝肖昭業 隆昌 l年。
四、廢帝肖昭文 延興 l年。
五、明帝肖 鸞 建武 5年。
六、東昏侯寶卷 永元 13年。
七、和帝肖寶融 中興 l年。
梁:502--557,共56年,四個皇帝。
一、武帝肖 衍 天監 48年。
二、簡文帝肖綱 大寶 2年。
三、元帝肖 繹 承聖 4年。
四、敬帝肖方智 紹泰 3年。
陳:557--589,共33年,五個皇帝。
一、武帝陳霸先 永定 3年。
二、文帝陳 倩 天加 7年。
三、廢帝陳伯宗 光大 2年。
四、宣帝陳 頊 太建 l4年。
五、後主陳叔寶 至德 7年。
北朝為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五個王朝。
北魏:386--534,共l49年,ll個皇帝。鮮卑拓跋氏,建都:盛樂(今內蒙和林格爾。)
l、道武帝珪 23年 2、明元帝嗣 15年 3、太武帝壽 28年 4、文成帝睿 14年
5、獻文帝弘 6年 6、孝文帝宏 29年 7、宣武帝恪 l6年 8、孝明帝詡 12年
9、孝庄帝子攸 3年 1O、節閔帝恭 1年 l1、安定王朝 l年。
東魏:534--550,共l7年,只有一個皇帝:孝靜帝善見,建都:鄴。
西魏:535--557,共23年,四個皇帝,建都:長安。
l、孝武帝修 2年 2、文帝寶炬 17年 3、廢帝欽 2年 4、恭帝廓 3年。
北齊:55O--577,共28年,五i個皇帝。高姓,建邱。
1、文宣帝洋 lO年 2、孝昭帝演 l年 3、武成帝湛 4年 4、後主緯 11年
5、幼主恆 1年。
北周:557--58l,共25年,五個皇帝,宇文氏,建都:長安
1、孝愍帝覺 l年 2、明帝毓 4年 3、武帝邕 l8年 4、宣帝贇 l年
5、靜帝闡 2年。
隋朝:58l--6l8 楊姓 建都:長安(西安)
一、文帝楊堅 開皇 24年。(文帝有二個年號:開皇58l--60O、仁壽60l--6O4)
二、煬帝楊廣 大業 12年。
三、恭帝楊侑 義寧 l年。
隋朝只有三帝,共37年。
唐朝 618--9O7 李姓 建都:長安
一、高祖 淵 武德 9年。
二、太宗世民 貞觀 23年。
三、高宗 治 永徽 34年。
四、中宗 顯 嗣聖 1年。
五、武則天 垂拱 21年。
六、中宗(復辟) 神龍 5年。
七、睿宗 旦 景雲 3年。
八、玄宗隆基 先天 43年。
九、肅宗 亭 至德 7年。
十、代宗 豫 寶應 17年。
十一、德宗 適 建中 26年。
十二、順宗 誦 永貞 l年。
十三、憲宗 純 元和 l5年。
十四、穆宗 恆 長慶 4年。
十五、敬宗 湛 寶歷 2年。
十六、文宗 昂 太和 14年。
十七、武宗 炎 會昌 6年。
十八、宣宗 忱 大中 13年。
十九、懿宗 漼 咸通 l4年。
二十、僖宗 儇 乾符 l5年。
二十一、昭宗 曄 龍紀 16年。
二十二、哀帝 祝 天佑 3年。
唐朝二十二位皇帝(有的記載二十位,武周政權不計在內),統治唐朝29O年。
五代十國 9O7--96O
五代:
後梁:9O7--923,共16年。 朱姓 建希:汴梁
一、太祖全忠 開平 6年。
二、末帝友貞 乾化 11年。
後唐:923--936 共14年。 李姓 建都:洛陽
一、荘宗存勗 同光 4年。
二、明宗嗣源 天成 8年。
三、愍帝從厚 應順 l年。
四、廢帝從珂 清泰 2年。
後晉 936--946 共1l年 石姓 建都:汴梁
一、高祖敬塘 天福 7年。
二、出帝重貴 開運 4年。
後漢 947--95O 共4年 劉姓 建都:汴梁
一、高祖知遠 天福 2年。
二、隱帝承佑 乾佑 2年。
後周 951--960 共lO年 郭姓、柴姓 建都:汴梁
一、太祖 威 廣順 3年。
二、世宗 榮 顯德 6年。
三、恭德宗訓 l年。
十國:
前蜀:9O7--925 建都:成都
一、王 建 12年。
二、王 衍 8年。
吳: 892--937 建都:楊卅
一、楊行密 15年。
二、楊 渥 3年。
三、楊隆演 lO年。
四、楊 溥 l7年。
楚: 896--95l 建都:長沙
一、馬 殷 35年。
二、馬希聲 2年。
三、馬希范 l5年。
四、馬希廣 3年。
五、馬希萼 2年。
六、馬希崇 l年。
閩: 897--946 建都:福州
一、王審知 4O年。
二、王延均 3年。
三、王 昶 4年。
四、王延義 4年。
五、王延政 3年。
南唐: 937--975 建都:金陵
一、李 升 7年。
二、李 璟 l9年。
三、李 煜 l6年。
荊南:9O7--96建都:荊州
一、高季興 22年。
二、高從海 20年。
三、高保融 l2年。
四、高保勗 l年。
五、高繼沖 l年。
南漢:9O5--97l 建都:廣州
一、劉 隱 12年。
二、劉 䶮 32年。
三、劉 玢 1年。
四、劉 晟 l6年。
五、劉 鋹 l3年。
吳越:893--978 建都:錢塘
一、錢 鏐 41年。
二、錢元瓘 lO年。
三、錢 佐 6年。
四、錢 倧 l年。
五、錢 俶 40年。
北漢:951--979 建都:太原
一、劉 崇 4年。
二、劉 鈞 l4年。
三、劉繼恩 l年。
四、劉繼元 1l年。
後蜀:933--965 建都:成都
一、孟知祥 l年。
二、盈 昶 3O年。
宋朝(分北宋與南宋)
北宋 960--1127,共l68年。趙姓,歷九帝。建都:汴梁
一、太祖匡胤,建隆。在位16年。
二、太宗光義,太平興國,在位22年。
三、真宗 桓,咸平,在位25年。
四、仁宗 禎,天聖,在位41年。
五、英宗 曙,治平,在位 4年。
六、神宗 頊,熙寧,在位18年。
七、哲宗 煦,元佑,在位15年。
八、徵宗 佶,建中靖國,在位25年。
九、欽宗 桓,靖康,在位2年。
南宋:1127--l279,共152年。歷九帝,趙姓。建都:臨安(杭州)。
一、高宗構,建炎,在位36年。
二、孝宗昚,隆興,在位27年。
三、光宗敦,紹熙,在位 5年。
四、寧宗擴,慶元,在位3O年。
五、理宗盷,寶慶,在位4O年。
六、度宗禥,咸淳,在位10年。
七、恭帝顯,德佑,在位 2年。
八、瑞宗昰,景炎,在位 3年。
九、帝 昺,祥興,在位 3年。
元朝:l279--l368,共90年。歷十一帝.奇渥溫氏,建都:燕京(北京)。
一、世祖忽必烈,至元,在位15年。
二、成宗鐵木耳,元貞,在位13年。
三、武宗 海山,至大,在位 4年。
四、仁宗愛育萬拔力八達,皇慶,在位 9年。
五、英宗碩德八刺,至治,在位 3年。
六、泰定帝也孫鐵木耳,泰定,在位 5年。
七、大順帝阿速吉八,大順,在位 1年。
八、明宗和世瑓,天歷,在位 2年。
九、文宗圖鐵木耳,至順,在位 5年。
十、寧宗懿璘質班,至順,在位 l年。
十一、順帝托權鐵木耳,元統,在位36年。
明朝皇帝有的記載十位,天順未列入。
據明初官修《元史》記載,自成吉思汗建國迄元順帝出亡(l206--l368),通稱元朝。
明朝:1368--l644,共277年,歷十六帝,朱姓,建都:南京,成祖移至北京。
一、太祖元璋,洪武,在位3l年。
二、惠帝允炆,建文,在位 4年。
三、成祖 棣,永樂,在位22年。
四、仁宗高熾,洪熙,在位 1年。
五、宣宗瞻基,宣德,在位l0年。
六、英宗祁鎮,正統,在位14年。
七、景帝祁鈺,景泰,在位 7年。
英宗祁鎮,天順,在位 8年。(復辟)
八、憲宗見深,成化,在位23年。
九、孝宗佑樘,弘治,在位18年。
十、武宗厚照,正德,在位l6年。
十一、世宗厚熜,嘉清,在位l6年。
十二、穆宗載垕,隆慶,在位 6年。
十三、神宗翊鈞,萬曆,在位47年。
十四、光宗常洛,泰昌,在位 l年。
十五、熹宗由校,天啟,在位 7年。
十六、思宗由檢,崇禎,在位17年。

李自成
大西
張獻忠,年號大順
南明
福王 朱由崧,年號弘光 Z}(n
唐王 朱聿鍵,年號隆武 g
桂王 朱由榔,年號永曆
清朝:l644--l9ll 共268年,歷十帝(入關前兩個皇帝:清太祖,年號天命和清太宗,
年號天聰不計在內)。滿族,愛新覺羅氏。建都:北京。
一、世祖福臨,為順治,在位l8年。
二、聖祖玄燁,為康熙,在位61年。
三、世宗胤禛,為雍正,在位13年。
四、高宗弘歷,為乾隆,在位6O年。
五、仁宗顒琰,為嘉慶,在位25年。
六、宣宗旻寧,為道光,在位30年。
七、文宗奕詝,為咸豐,在位1l年。
八、穆宗載淳,為同治,在位l3年。
九、德宗載湉,為光緒,在位34年。
十、溥 儀,為宣統,在位 3年。
中華民國
中華帝國
中華帝國皇帝 袁世凱,年號洪憲~~

Ⅲ 有幾個長沙市人民法

長沙市人民法院下轄9個基層法院
其中區級法院6個:

>嶽麓區人民法院回
地址:長答沙市嶽麓區嶽麓大道69號
>開福區人民法院
地址:長沙市開福區華章路
>芙蓉區人民法院
地址:長沙市芙蓉區嘉雨路467號
>雨花區人民法院
地址:長沙市雨花區香樟東路8號
>天心區人民法院
地址:長沙市天心區湘府中路298號
>望城區人民法院
地址:長沙市望城區雷鋒東路31號

縣(市)級法院3個:
>瀏陽市人民法院
地址:瀏陽市白沙路5號
>寧鄉縣人民法院
地址:金洲大道附近
>長沙縣人民法院
地址:星沙鎮望仙路71號

Ⅳ 武漢大學出過哪些名人

1、吳倩

吳倩,1992年9月26日出生於湖北武漢,畢業於武漢大學藝術系2010級本科班,中國內地影視女演員內。2012年,容憑借在饒雪漫的長篇小說《雀斑》中擔任書模而受到關注。2013年,簽約浙華策影視。2014年,因出演傳奇劇《隋唐英雄4》而嶄露頭角,隨後,憑借金庸劇《鹿鼎記》被觀眾熟知。



2、雷軍

雷軍,男,漢族,1969年12月16日出生,湖北仙桃人,無黨派,大學學歷,理學學士學位,高級工程師。中國大陸著名天使投資人。

雷軍作為中國互聯網代表人物及全球年度電子商務創新領袖人物,曾獲中國經濟年度人物及十大財智領袖人物、中國互聯網年度人物等多項國內外榮譽,並當選《福布斯》(亞洲版)2014年度商業人物。

Ⅳ 晚清四大名案分別是哪些

所謂「清宮四大奇案」是指「太後下嫁」、「順治出家」、「雍正被刺」和「狸貓換太子」。
一、太後下嫁
太後下嫁就是太後下嫁攝政王。太後是指清太宗皇太極之妃、世祖福臨的生母,卒於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被謚為孝庄文皇後;攝政王即指攝政睿親王多爾袞。孝庄文皇後系多爾袞之兄嫂,弟妻兄嫂,按照漢人道德觀念來看,是一件太不光彩也太不文明的事。有清一代,對此諱莫如深,求其明文記載則無有也。 但清末才刊行的《蒼水詩集》有句雲「上壽稱為合巹樽,慈寧宮里爛盈門;春宮昨進新儀注,大禮恭逢太後婚」,即是指太後下嫁這件事說的。詩作者張煌言是清初人,與多爾袞同時,所說當有所本。另據《朝鮮李朝實錄》仁祖二十七年(1649年,清順治六年)二月壬寅,亦有「皇父攝政王多爾袞」這樣去「叔」字改稱「皇父」的記載,它間接地透露了多爾袞稱皇父「已為太上」與太後相對稱,正是太後下嫁的一個旁證。何況多爾袞之改稱「皇父」不但明載於《清實錄》與蔣良驥《東華錄》等書中,即當時流傳到今的許多檔冊和文告中,於抬寫皇上處,一並抬寫攝政王,而攝政王之上,或冠以「皇叔父」,或冠以「皇父」字樣。 我們也不要忘了另一個事實:滿洲入關以前的社會性質雖已由奴隸制迅速向封建制過渡,但很早很早以前女真人的落後習俗,如弟娶兄妻、妻姑侄媳的一些群婚制的殘余,延續到入關初年,也是不足為怪的。那麼,太後下嫁這件事是可以相信確有其事的。

二、順治出家
史載順治十七年(1660年)八月十九日,皇貴妃董鄂氏薨。世祖福臨哀悼殊甚,為之輟朝者五日。旋即下諭追封為皇後。董鄂氏僅僅是個貴妃,為什麼要這樣濫加謚號,並晉封她為皇後呢? 有的人於是以訛傳訛,說這個妃子是明末人冒辟疆的姬人董小宛,當清軍入關之初,被掠至京師,後入宮,賜姓董鄂氏,跟著又冊立為貴妃。誰知董氏入宮之後,竟以不壽卒。然世祖之於董貴妃,寵冠六宮,莫與倫比,乃紅顏薄命,惹得世祖終日悶悶不樂,不數月,遂棄皇帝不為,遁入山西五台山,削發披緇,皈依凈土。上述就是順治出家的由來,歷來故老相傳如此,是否真有其事呢? 首先我們應該承認清世祖福臨好佛,宮中延有木陳 、玉琳王秀二禪師,尊禮備至。世祖鈐章有「塵隱道人」、「懶翁」、「痴道人」等稱號,又諭旨對木陳有「願老和尚勿以天子視朕,當如門****旅庵相待」雲雲。世祖信佛是事實,誰也否認不了的。 其次要說,世祖死去前幾個月,適值孝獻皇後董鄂氏之喪,世祖哀痛過情,為世所嘆異。因而就有人認為世祖是由悼亡而厭世,終於脫離塵網,遁入空門。從此傳為「萬古鍾情天子」的一段佳話。這是與歷史事實不符合的。不錯,由於世祖好佛,他死前確實有過要求祝發為僧的念頭。但事實上在他死去的前幾天,只是叫他最寵任的內監吳良輔去憫忠寺(今北京市廣安門內法源寺)削發,他本人也曾親自前往觀看過。這里還說明世祖當時並無大病。那麼,世祖是怎樣死的呢?據當事人王熙《王文靖集·自撰年譜》載:「奉召入養心殿,諭:朕患痘,勢將不起。」張宸《青王周集》亦稱:「傳諭民間毋炒豆,毋燃燈,毋潑水,始知上疾為出痘。」兩人所記完全相合,可以互相印證。這就很清楚地告訴我們,世祖既死於出痘,那麼,遁入五台山祝發為僧的說法,就並不可信了。

三、雍正被刺
世傳清世宗胤禛暴崩的原因,說法不一,有說是被刺而死的,振振有詞。這一說法究竟可信嗎? 說來話長,它起因於雍正七年(1729年)曾靜、張熙一案。曾靜慕明末人呂留良的為人,以排滿復明為職志,因遣其徒張熙詭名投書川陝總督岳鍾琪,勸他為祖先(岳飛)舉義,不成,獄興、辭連呂留良。世宗嚴加處治,戮留良屍,留良子葆中,時為編修,亦論斬。傳說呂留良有一個倖存的孫女,名叫呂四娘,她的劍術之精,冠絕儕輩,立志要為父祖報仇。後來她潛入宮內,終於刺死了世宗,並把世宗的腦袋割下,提著逃走了。 好事的人說是根據鄂爾泰傳記的記載,說世宗暴崩的那一天,上午還「視朝如恆,並無所苦」,就在那天下午,忽召鄂爾泰入宮,而外間喧傳世宗暴崩的消息已滿城風雨了。鄂立刻「入朝,馬不及被鞍,亟跨驏馬行,髀骨被磨損,流血不止。既入宮,留宿三日夜,始出,尚未及一餐也」。人們認為,當時天下承平,長君繼統(清高宗弘歷二十五歲登位),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事情要搞得這般驚慌失措的。這就只能說明世宗被刺的說法並非沒有道理。 這里需要將真人真事與野史傳聞區別開來,曾靜、張熙一案牽連的呂留良等人都是真人真事,是歷史真實;但提到呂留良的一個孫女,是傳說,不是歷史事實。世宗死的年月日是事實,但說他是暴崩,並不見明文記載,也只是傳說,目前尚不能證實其事。此其一。 上述鄂爾泰傳記所描述的鄂倉皇上朝一段情節,寫得惟妙惟肖,好像真有其事似的。但至少在正史記里,如《清實錄》、《清史列傳》、《清史稿》等書並沒有這類的記載。當然,沒有文字記載,不等於沒有這件事;而且直到今天仍無法得到證實,也就不可能確認有這件事;即使鄂爾泰的倉皇上朝是事實,也不能證明世宗一定就是被刺,因為二者並沒有必然的內在聯系。此其二。 世宗本人好佛好道,「所交多劍客力士」,傳說「結兄弟十三人」。皇帝與人結為兄弟之事,未必可信;但既好佛好道,多交劍客俠士,則煉丹求長生之術,容或有之。求長生吞丹葯,以致暴崩,也有可能。秦皇、漢武之事,早有先例在。此其三。 有人建議發掘清西陵的泰陵(清世宗胤禛的陵墓),看看世宗到底有無頭顱,以證實被刺與否。後因發掘工作過忙,未果,當然,清世宗死於1735年,屍骨早寒,一旦發掘,果能得其一二遺骸,固可定案,但要付出的代價未免太大,也只好等待將來再說了。

四、狸貓換太子
這里指的是清世宗胤禛與海寧陳氏換子的傳說。浙江海寧陳氏,從明末起,累世簪纓。數傳至陳之遴,清初降於清,位至極品。稍後,陳氏一家,如陳說、陳世倌、陳元龍等父子叔侄,都是高官厚祿,尊寵備至。康熙年間,世宗時為皇子,與陳世倌尤相親善。恰巧碰著兩家各生一子,年、月、日、時辰無一不同。世宗聽說,十分高興,命抱子入宮,過了許久,才送回去。陳氏發現,送還的已經不是自己的男孩,而且易男為女了。陳家萬分震怖,但又不敢出來剖白,只得隱秘其事。高宗嘗南巡至海寧,當
天即去陳家,升堂垂詢家世甚詳。將出,至中門,命即封閉,並告以後不是皇帝臨幸,此門不得再開。所以此後陳氏家中永遠關閉其門,從未再開過一次。也有人說,清高宗弘歷對自己的身世懷有疑團,所以南巡到陳家,想親自打聽清楚。上述這些傳說,盛行於前清末年。當時革命排滿之風最盛,對清代諸帝極事丑詆。傳聞異辭,其中真偽夾雜,有必要為之剖辨。 海寧陳氏一家,如陳說、陳世倌、陳元龍父子叔侄,位極人臣,皆是事實:就是清高宗南巡去過陳家,也是事實。按清制,皇帝到過的人家,經過的大門是必須封閉,禁止再開的。但不能由於有這些歷史事實,就說清世宗與陳世倌有以女換子之事了。 清代旗人生子一定要報都統衙門,宗室生子一定要報宗人府,定製十分縝密。何況紫禁城內,門禁森嚴,怎麼能隨便抱子出入宮內?顯而易見,這些都是清末漢人在排滿的革命浪潮中,無中生有地編造出來的。

也有版本是楊乃武與小白菜案、名伶楊月樓冤案、太原奇案、張汶祥刺馬案最為震動,統稱為清末四大奇案,我覺得兩個版本標准不同,一個是宮廷政治方面的,一個是民間的,都有可信度。

Ⅵ 周辰良的個人經歷

蘭考縣長:自己年近50歲 曾為陪了6任縣委書記而失落。
縣委副書記、縣長周辰良對照檢查講得動情。他在蘭考當了8年副縣長、5年縣長,陪了6任縣委書記、4任縣長,自己也年近50歲。他曾為此失落、不平衡。但在對照檢查中,他問自己:為什麼不滿足,有失落?因為更多考慮的是自己,用權不是為百姓!當講到2012年農田水利因缺乏實地調研,忽視了鄉與鄉之間水利銜接,引來黃河水,卻有1萬多畝地灌不到,站到地里,看到大片麥子枯萎,周辰良哭了。
但同志們的批評並沒有因此放鬆,意見足足有30條。批他工作過於自信,經驗主義,「中軍帳里發令牌」。多位常委提出,百昱光電和福臨銀基服裝城項目,由於周辰良急於求成,缺乏科學論證,造成項目至今處於半停產狀態。
整個相互批評過程中,「辣味」始終彌漫,「交鋒」時有發生。縣人武部政委劉運良自我剖析,談到「對受到拆遷的部內職工關心不夠」時,大家紛紛對他提意見,明確指出問題找得不準,就是因為他「大局意識不強」「本位主義嚴重」,致使縣里棚戶區改造這一重要民生工程拖延了一年多。會議從上午8點半開始,過了12點,才進行了4位同志。郭庚茂要求,為保證批評與自我批評質量,發言不限時長。會議又從下午一直開到晚上將近10點。相互共提出批評意見313條。
縣委常委們一致感慨,「盡管會下都相互提過,但在會場上挨批,還是像針在扎。」「檢查自己,像照著鏡子扇自己臉。」他們又坦言,接受批評是沉重的,但也收獲了一種前所未有的輕松。 2015年6月23日,蘭考縣第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三次會議在焦裕祿幹部學院召開,縣人大常委會主任孔維成出席會議並講話,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劉進生、趙愛國、陳培俊,黨組成員徐慶勛、黃愛寶,縣政府、縣法檢兩院以及縣直有關單位負責人,各鄉鎮人大主席或副主席參加了本次會議。本次會議應到常委會組成人員25人,實到20人,符合法定人數。會議分別聽取審議了縣政府關於防汛工作情況、關於食品安全工作情況、關於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情況和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貫徹執行情況的報告,聽取審議了縣檢察院關於刑罰執行監督工作情況、縣法院關於行政審判工作情況的報告,並以無記名投票表決方式予以通過。會上,縣政府副縣長吳長勝受縣長周辰良委託,作了《關於提請蔡松濤、馮衛黨同志職務任免的議案》,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趙愛國代表縣人大常委會宣讀了《蘭考縣人大常委會主任會議關於接受周辰良同志辭去蘭考縣人民政府縣長職務的議案》和《蘭考縣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接受周辰良辭去蘭考縣人民政府縣長職務的決定草案》,並以舉手錶決方式通過。經蘭考縣第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三次會議決定,以無記名投票表決方式通過了蔡松濤為蘭考縣人民政府副縣長代理縣長職務。孔維成代表縣人大常委會向蔡松濤同志頒發了任命書,在全體常委會組成人員的見證下,被任命人員面對國徽向憲法庄嚴宣誓。孔維成對新任職人員表示祝賀,並對我縣的下一步工作提出要求,孔維成指出,黃河安瀾牽涉到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各單位各部門要切實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在防汛措施、防汛工作、防汛問題解決以及防汛隱患排查和領導責任上落實到位,確保做到萬無一失;食品安全關乎民生,牽涉到人民群眾的飲食和生命安全,各相關單位責無旁貸,確保食品安全檢查、管理、執法人員教育全覆蓋,對出現的重大問題堅持「零容忍」,務必做到嚴格追責;行政審判務求公正,法檢兩院要以高度認真負責的態度重視司法工作,確保司法公正;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要認真糾錯、認真排查,做到完善審報、如實核對、嚴格公示,確保規范合理、人民滿意。隨後,縣委副書記、代縣長蔡松濤上任伊始,就來到焦裕祿紀念園拜謁焦陵,緬懷焦裕祿同志的豐功偉績。在焦裕祿烈士墓前,蔡松濤向焦裕祿烈士墓敬獻花籃,並行三鞠躬,繞陵墓一周,瞻仰焦裕祿烈士墓。蔡松濤還參觀了焦裕祿同志事跡展覽館,聆聽焦裕祿生前感人事跡。

Ⅶ 侵害名譽權的行為方式有什麼

一、侵犯名譽權的行為表現方式有哪些?
(一)侮辱
侮辱是指故意通過言語、文字或者行為舉止等方式貶低他人人格、毀損他人名譽的行為。侮辱行為的主觀狀態應當是故意,其方式可以是言語、書面文字或者行為舉止,也可以使上述集中方式的混合。《民法通則》第101條後端規定,禁止用侮辱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民通意見》第140條規定,以口頭或者書面形式捏造事實公然醜化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他人名譽,造成一定影響的,應當認定為侵害公民名譽權的行為。以書面、口頭等行使詆毀、誹謗法人名譽,給法人造成損害的,應當認定為侵害法人名譽權的行為。
(二)誹謗
誹謗是指故意或者過失地散布有關他人的虛假事實,導致他人名譽降低或者毀損的行為。誹謗的主觀狀態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過失,其方式可以是言語、書面文字或者其他任何使虛假事實散布開來的方式。《民法通則》第101條後段規定,禁止用誹謗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
在文學作品中故意使用他人真實姓名,或者未寫明原告的真實姓名和地址,但對人物特徵的描寫有明顯的指向或者影射他人,小說內容存在侮辱、誹謗情節,致其名譽受到損害的,作者和出版社均可能構成對名譽權的侵犯。
(三)新聞報道嚴重失實,致他人名譽受到損害的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徐良訴上海文化藝術報社等侵害名譽權一案的復函》中認為,被告趙偉昌根據傳聞,撰寫嚴重失實的文章「鎖甲三千元帶來的震盪」和被告《上海文化藝術報》社未經核實而刊登該文,造成了不良後果,兩被告的行為均已構成侵害徐良的名譽權。
二、侵犯名譽權的認定
1、行為人客觀上存在損害他人名譽的事實,並為第三人知悉。侵權人實施了侮辱、誹謗等行為。所謂侮辱是指以語言或行為公然損害他人人格,毀壞他人名譽的行為。侮辱既可以以口頭方式進行,也可以以行為方式進行。其表現形式是將現有的缺陷或其他有損於人的社會評價的事實擴散、傳播出去,以詆毀他人的名譽,讓其蒙受恥辱,可以稱之為「以事生非」。比如,說某人「是個小偷」,或「是個傻子」 等。所謂誹謗,是指捏造和散布某些虛假事實、破壞他人名譽的行為。誹謗的方式有口頭和文字等兩種方式。其內容包括捏造和散布一切有損於他人名譽的虛假事實,如誣蔑他人犯罪、品行不端、素質能力不高、企業形象不佳等。其特徵可以稱之為無中生有,「無事生非」。只有在行為人所實施的侮辱(體現為以不當的言詞評價、貶低和毀損相對人的人格,不涉及「事實」的真實性問題)、誹謗(體現為披露、散布虛假事實)、披露其隱私權(體現為披露、散布法律所保護的他人私生活信息)等行為影響到社會公眾對受害人的評價時,才能構成對名譽權的侵害。作為認定毀損名譽的依據,侵權人僅僅只針對被侵權人,而未傳播給第三人,並不構成法律上的公開,行為只有公開進行,向第三人散布,才能表明侵權人的行為已經產生了社會影響,被侵權人的名譽受到損害。
2、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從法理上講,對於公眾人物提起的名譽侵權之訴,在主觀過錯方面的考察,應當以行為人是否具有實際惡意為標准,沒有實際惡意的行為,即使確實損害了公眾人物的名譽,也不應認定為侵權。這種過錯包括故意和過失。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為會造成他人名譽的損害,仍然積極追求這種結果的發生。情節嚴重的,將會構成侮辱罪或誹謗罪。過失是指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造成他人名譽的損害,但由於疏忽大意或過於自信等而使損害後果發生。比如醫院未經患者同意,無意中公布了患者患有淋病、梅毒、麻風病或艾滋病等病情信息,使患者名譽受到損害。無論故意或過失,只要侵權人在主觀上有過錯,並在客觀上造成他人的社會評價降低,即屬於侵犯了他人的名譽權。
3、被侵害的對象應當是特定的人。所謂特定的人是指某個具體的自然人或法人。如果沒有特定的人,則在法律上就不存在所謂的受害人了。但是,如果某些文學作品在描寫中對特定的人進行了侮辱或誹謗,雖然使用的是代號或假名,但讀者一看便可知曉其所指的對象是誰,這顯然不能因其使用代號或假名而否定作者侵權。因此,如果所指定的對象是特定環境、特定條件下的具體人,即使沒有指名道姓,同樣可以構成對他人名譽權的侵害。
4、在後果上,侵權人的行為對受害人的名譽造成了較嚴重的損害,使受害人感覺到一種不公正的社會壓力或心理負擔,精神上受到折磨,心理上遭受創傷。必須強調的是,這種不公正的社會壓力、心理負擔或精神上受到的折磨必須是客觀實在的東西,而不是受害人主觀上的一種感受。也就是說,某人的名譽僅僅指公眾對其的社會評價,而不是該人對其內在價值的自我評價。因此,行為人的某些行為如果沒有造成受害人的社會評價降低,則不構成對名譽權的侵害。

Ⅷ 世界未破懸案具體有哪些

世界古文明與歷史懸案之謎
一夜消失的亞特蘭蒂斯之謎
埃及獅身人面像之謎
胡夫金字塔秘道之謎
古埃及法老的咒語有多邪門?
特洛伊戰爭究竟是真是假?
龐貝城消失之謎
巴比倫消失之謎
中東玫瑰紅——佩特拉的消失
科潘消失之謎
世界十大寶藏傳奇之謎
古羅馬遠征安息的大軍流落何處?
秦國軍隊稱霸天下之謎
秦國軍隊消失之謎
項羽燒沒燒秦皇陵?
尼雅王國神秘消失之謎
匈奴帝國消失之謎
誰是西天取經第一人?
契丹族為何集體失蹤?
為何富裕的宋朝強盛不起來?
鄭和為什麼沒有地理大發現?
利瑪竇紮根中國之謎
中國人的人種之謎
世界政治軍事懸案之謎
著名女間諜瑪塔·哈麗為何被送上刑場?
日本偷襲珍珠港的密電是誰破譯的?
日本偷襲珍珠港前的演習
死亡雙星之謎
挑起盧溝橋事變的日本兵的下場
二戰中的色情宣傳戰
「東京玫瑰」之謎
美國在日本投放原子彈意圖何在?
「納粹女星」之謎
納粹「死亡天使」的最後歲月
第三帝國寶藏之謎
托普里塞湖的納粹黃金之謎
工作在愛因斯坦身邊的「燕子」
前蘇聯「航天試驗員」秘聞
前蘇聯核爆揭秘
新中國送給斯大林的生日禮物
名人偉人身後的懸案之謎
曹操為何至死不稱帝?
武則天無字碑之謎
成吉思汗猝死六盤山之謎
蒙古皇帝蒙哥死亡之謎
明建文帝生死之謎
努爾哈赤死因之謎
李自成下落難明
多爾袞叛逆案之謎
民族英雄鄭成功猝死之謎
伊麗莎白女王為何終生未嫁?
莫扎特英年早逝之謎
誰是貝多芬永恆的愛人?
林肯被刺背後的隱秘
孫中山遺體到底葬在何處?
列寧的遺體是如何保存的?
斯大林死亡之謎
抗日英雄趙尚志的頭顱在何處?
三島由紀夫死亡之謎
阿拉法特死因之謎
奇異現象之謎
鼻孔進化之謎
金字塔能量之謎
「鬼屋」之謎
陸地上的「百慕大」之謎
鬼魂別墅之謎
本溪「怪坡」之謎
傳說中的懸疑之謎
所羅門王的寶藏是偷來的?
法老圖坦卡蒙死亡真相
誰放火燒毀了羅馬城?
埃及艷後死亡之謎
屈原死亡之謎
曹操為何要殺華佗?
聖女貞德另有其人?
法國第一美人死亡之謎
馬可·波羅是騙子嗎?
芳香襲人的香妃之謎
歷史上真實的茜茜公主
「泰坦尼克」號沉沒之謎
俄羅斯人猿之謎
「都靈裹屍布」之謎
「色情皇後」詐死之謎

Ⅸ 順治皇帝24歲就去世了,怎麼會有這么多兒子呢

順治帝不簡單。他的全名是他是入關後的第一個皇帝,如果包括努爾哈赤和皇太極,他就是大清的第三個皇帝。

順治帝六歲開始統治,但他的登基完全是一場意外,皇太極在入關前於公元1643年突然去世,而皇太極之前並沒有作出保留,在沒有遺詔的情況下突然去世,那麼由誰來繼承是個問題。

那麼我們再來看看福臨的子女們,福臨共有八個兒子,分別是長子牛鈕,次子福全,三子玄燁,四子榮親王,五子常寧,六子奇綬,七子隆禧,八子永干,在福臨去世的時候,還在世的皇子其實只有六個,而且奇綬只活了七歲,隆禧活了十九歲,永幹活了八歲。

Ⅹ 滿清四大奇案是什麼

慈禧垂簾聽政的清末年,即同治、光緒之交,曾發生無數的奇情冤案,其中以楊乃武與小白菜案、名伶楊月樓冤案、太原奇案、張汶祥刺馬案最為轟動,統稱為清末四大奇案。這四個案件,案情復雜,過程曲折,跌宕起伏,出人意料,引人入勝,至今仍為世人所相爭論。
[編輯本段]名伶楊月樓冤案
楊月樓是某京劇戲班演小生的名伶,由於演技扮相俱佳而名噪一時,時譽贊其玉立亭亭藝兼文武。同治十一~十二年期間他在上海租界著名戲園金桂園演出傾倒滬上男女,一般京調非偏愛只為貪看楊月樓。就在同治十二年冬天楊月樓因與一商家女子的姻緣而引發了一場官司。楊月樓在金桂園連續演出表現男女之情的梵王宮等劇,一廣東香山籍茶商韋姓母女共往連看三天。韋女名阿寶年方十七,對楊月樓心生愛慕。歸後便自行修書細述思慕意欲訂嫁婚約,連同年庚帖一並遣人交付楊月樓約其相見。楊月樓且疑且懼不敢如約,韋女遂病且日見沉重。其父長期在外地經商未在滬,其母即順遂女意遣人告知楊月樓,令延媒妁以求婚。月樓往見遂應約,倩媒妁具婚書,行聘禮訂親並開始准備婚事,但事為韋女叔父所知,以良賤不婚之禮法堅予阻攔謂,惟退。
韋母遂密商楊月樓,仿照上海民間舊俗行搶親 ,韋女叔父即與在滬香山籍鄉黨紳商以楊月樓拐盜罪公訟於官。於是正當其在新居行婚禮之日,縣差及巡捕至,執月樓與韋女,並起獲韋氏母女衣物首飾七箱據傳有四千金。在將韋女解往公堂的路上,據記小車一輛危坐其中,告天地祭祖先之紅衣猶未去身也。沿途隨從觀者如雲。審案的上海知縣葉廷眷恰亦為廣東香山籍人,痛惡而重懲之,當堂施以嚴刑,敲打其楊月樓脛骨百五;女因不僅無自悔之語,反而稱嫁雞遂隨雞、決無異志而被批掌女嘴二百。二人均被押監待韋父歸後再行判決。此案一出立刻傳遍街衢,輿論轟動。楊月樓是紅極一時,人人皆知的名優,犯了這樣頗富戲劇性的風流案自然格外引人注目。同時優伶一向被視為賤民,而韋姓茶商則不僅屬良家且捐有官銜,是有一定身份、家資小富的商人,楊月樓以賤民之身而娶良家之女違反了良賤不婚的通行禮法。此外韋楊婚姻有明媒正娶的正當形式,而鄉黨則以拐盜公訟於官縣官,又以拐盜而予重懲,這種種不合常規的事情也引起人們的興趣,因而一時眾論紛紛。最後為案澄清冤屈的人是慈禧太後。不過,楊月樓案卻是糊糊塗塗的了斷。參與製造此案的人都未受到一點影響,照樣高高興興當官摟錢。而楊月樓的妻子韋阿寶,亦被其父逐出家門不知下落。楊月樓憂憤改名為楊猴子,自取辱名,以表其對官場黑暗及當時戲子社會地位低下處處受欺的不滿。
[編輯本段]張汶祥刺馬列案
太平天國失敗後,人們傳言曾國藩有野心,其實他的部下早就慫恿他謀取帝位。在與太平軍作戰時,清廷不得不依重湘軍,但是,如今太平軍被「盪平」了,慈禧太後能允許曾國藩在江南坐大嗎?東南卧著一隻虎,她睡覺也不安心。於是她把曾國藩調離江寧,派馬新貽任兩江總督,迅速裁撤湘軍。
江寧是湘軍攻下來的,兩江一直被湘軍視為私地,他們在那裡經營了數年,豈能輕易讓給馬新貽。馬新貽幾十年來一直沒有自己的軍隊,孑然一身來到江寧,如入龍潭虎穴。馬新貽被刺,朝廷心中明白,為了不致激起兵變,動搖清王朝的統治,趕緊調曾國藩回蒞江寧坐鎮。從此,兩江總督寶座長期掌握在湘系手中,其他人不敢問津。
太平天國失敗後,湘軍的劣根性充分暴露出來,他們比土匪還要兇殘,明目張膽地肆疾搶掠。清末施行裁勇改兵制度以後,幾萬湘軍士卒被裁撤,其中不乏將領。這些人並不回鄉務農,而是到處游盪擄掠。有些人參加了哥老會,有些人本來就是哥老會成員。湘軍裁撤擴大了黑勢力,散兵游勇又與黑勢力結合,成為社會的一大公害。馬新貽在懲治散兵游勇時非常嚴厲,尤其是他任命以剽悍著稱的袁保慶為營務處總管,抓到為害百姓、有非法行為的散兵游勇即就地正法。散兵游勇和黑勢力對他恨之入骨。
那個曾給孫衣言透過口風的顏士璋頗有心計,他寫了一本《南行日記》,記述了赴寧的全部過程。據他的曾孫顏牧皋說,日記中寫道:「刺馬案與湘軍有關。」「刺馬案背後有大人物主使。」
張汶詳刺殺馬新貽,在警衛森嚴的督署重地一撲而中。馬新貽被刺後,立即有「刺馬案」戲文上演,而且正值鄉試,安徽學政殷兆鏞出試題,竟然寓其譏諷,喬松年也來湊熱鬧,寫了一首歪詩作證,湘軍將領給張汶詳立碑等等。所有這一切都說明刺馬案是一件有計劃、有組織的政治謀殺事件。從案件的實施,到輿論的有力配合,以及對審案的精心策劃和對結案的精明設計,都說明它出自高人之手。
[編輯本段]太原奇案
太原有個富人叫張百萬,因嫌棄窮女婿曹文璜,將二女兒玉珠許給一家姓姚的, 但他女兒玉珠喜歡小白臉不愛錢,與曹文璜私奔,准備投靠曹家故交交城縣令的陳砥節。
二人出城前在一家豆腐店歇息,豆腐店莫老漢父女同情他們的遭遇而將自家毛驢借了他們。第二天,張百萬找不到人就認為跑到了大女兒家,帶領家人前往大女兒金珠家找人,懷疑她藏身於衣櫃中,誰知道衣櫃里有個和尚,他們把衣櫃抬走,和尚卻悶暈了。為了找台階,張百萬謊稱二女兒暴病身亡,為和尚穿上嫁衣置於靈房。半夜,和尚醒了,逃走了,也到了豆腐店,在莫老漢家用嫁衣換了一身普通衣服走了,途中下半身再度興奮,又調戲一早起的婦女,被其丈夫吳屠戶殺死,屍體被扔到井裡。和尚命案和張家走屍案,一下轟動全城,陽曲縣令楊重民開堂公審,有多管閑事的人指認和尚所穿為莫老漢衣物,急欲結案立功的楊重民不管三七二十一認定莫老漢為兇犯,莫老漢屈打成招,案情上報刑部。
當日吳屠戶殺人後,遷居晉祠,曹文璜回太原時途經吳屠戶的酒店,酒後失言的吳屠戶吐露了他殺害和尚的秘密。幾天後,曹文璜從交城回太原還驢,知道老漢被抓為莫老漢申訴,楊重民對冤情有所察覺,但害怕暴露自己嚴刑逼供草菅人命,而將曹文璜冤為同謀。玉珠的丫環秀香在探監時得悉全部案情之後,一方面請求晉祠保長監視吳屠戶,另一方面趕赴交城尋找玉珠。玉珠事又找剛從交城縣令提升為山西提刑按察司陳砥節,赴任太原。於是,真相大白,老漢和公子哥無罪釋放。
[編輯本段]楊乃武與小白菜案
清末,餘杭士子楊乃武應鄉試中舉,擺宴慶賀。房客葛小大妻畢秀姑頗有姿色,人稱「小白菜」。她本是葛家童養媳,曾在楊家幫佣,與楊乃武早有情愫,礙於禮義名份,難成眷屬,只得各自婚娶。餘杭知縣劉錫彤曾為濫收錢糧斂贓貪墨,被楊乃武聯絡士子上書舉發,斷了財路,心懷怨隙。他兒子劉子和用迷葯姦汙了畢秀姑,又把她丈夫葛小大毒死。劉錫彤為保住兒子性命和發泄私憤,便移花接木,把楊乃武騙至縣衙,嚴刑逼供,以「謀夫奪婦」定擬,問成死罪。楊乃武和其胞姐楊淑英、妻子詹氏不服,屢屢上訴,歷時二年,前後幾十堂,皆因劉錫彤上下疏通賄賂,以致官官相護,依舊判定死罪,並詳文刑部。詹氏也因上告失敗而獲罪被拘,幸同科舉人汪士屏聯合士紳上書刑部辨冤,刑部侍郎夏同善駁回詳文,並請得諭旨命浙江三大憲會審。楊淑英為救弟弟,懷抱侄兒去省城探監,求秀姑據實翻供,畢秀姑深覺愧疚,當即應允。誰知浙江巡撫楊昌浚為保住自己面子和眾多參審官員頂戴,依仗擁兵邊疆左宗棠之勢,會同藩台、臬台蓄意抗命,不準畢秀姑翻供,復以「通姦謀命」定擬,上奏。楊昌浚此舉激起浙江士紳公憤,楊淑英在他們支持下,至獄中讓楊乃武寫冤狀,冒死赴京,滾釘板告狀。光緒帝生父醇親王痛恨楊昌浚蔑視朝廷,又怕各省督撫仿效,決意替楊乃武翻案,以示警飭。正當楊乃武看透黑暗吏治,與秀姑欲以鮮血、頭顱祭告天下「大清百姓盼望青天」之際,得到了醇親王「大清有青天」的回答。出獄之日,楊乃武目擊畢秀姑奉懿旨,被押解尼庵削發為尼,自己雖保住了命,卻已一身傷殘,幾為廢人,連舉人功名也不準恢復,不禁黯然自問:「我這冤案是昭雪了么?大清真有青天么……一曲冤歌傳百年,長伴遺恨說青天?」
另一較真實說法(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教授 馮玉軍):
楊乃武生於道光二十一年,是浙江餘杭縣的鄉紳,他平時里愛管閑事,喜歡抱打不平,為此還頂撞過官府,這也為以後他身陷囹圄埋下隱患,同治十二年,楊乃武考中舉人。畢秀姑,也稱葛畢氏,由於她相貌長得俏麗,又喜歡穿白衣綠褲,人送綽號「小白菜」。她嫁於葛品連,兩人租住在楊乃武家的一間房子里,既然共同生活在一個大家庭楊乃武與小白菜過從甚密,楊乃武還經常給小白菜教書、認字,教她讀經,正因為如此,街坊鄰里就起了閑話,當時街坊中有「楊吃白菜」的閑話。
同治十二年十月份,楊乃武去餘姚他岳母家辦事,好幾天沒有回來,到了十月初九,豆腐店的幫工葛品連,也就是小白菜的丈夫,清晨起來忽然害了病,剛開始以為是流火疾,也就是上火,到了後來吃葯不管用,病情加重了,大家就以為是殺症,就是上大火,吃了各種中葯都沒管用,一直到當天下午的申時,也就是我們今天的下午三點到五點的樣子,葛品連全身青黑,重病死亡,一個好端端的年輕人忽然暴病死亡,家人和街坊鄰里都不能理解,由此聯想到平日里楊乃武與小白菜過從慎密,這時候葛品連的老母親就把這個案子上報給了餘杭縣衙,餘杭知縣劉錫同,得到報案就帶領著仵作,也就是我們今天說的法醫沈祥來到葛家來看亡人,也就是葛品連,仵作沈祥拿出銀針來刺入葛品連的屍體,這里頭需要講一下,在斷案過程中,仵作用經皂角水清洗過的銀針刺入屍體,如果該屍體是中毒身亡的,那麼這根銀針就可能會變黑,沈祥刺入後,銀針變黑了,那麼沈祥就認為這是中毒身亡。
劉錫同得到這樣一個結論,法醫鑒定的結論,馬上就認定街坊鄰里的傳言屬實,就將小白菜帶回縣衙審問,剛開始畢秀姑,也就是小白菜不承認自己有謀殺親夫之嫌,劉錫同就用大刑伺候,嚴刑拷打,根據當時的史料記載,劉錫同當時動用大刑包括用燒紅的鐵絲刺雙乳,用錫熔,滾燙的錫熔澆背,滾燙的錫熔是什麼呢?就是用金屬錫熔化以後滾熱的錫水澆她的脊背,在如此的殘酷的刑訊逼問之下,葛秀姑被迫招供,說是十月初五日,楊乃武買到了砒霜,把砒霜交給她,讓她趁機毒死葛品連,以達到他們通姦居住的目的。十月初九日,葛品連有病,她就把砒霜倒如葯湯中一起服下,葛品連中毒身亡。劉錫同得到畢秀姑招供如獲至寶,馬上傳訊楊乃武,不料楊乃武來到縣衙,矢口否認自己跟這個案件有任何關聯,聲稱自己在十月初九日壓根就不在餘杭縣,沒有任何的作案時間和作案動機,劉錫同認定必須用嚴刑逼供的辦法才能取得口供。這在清朝有一個法律上的規定,如果當事人沒有口供就不得定案,於是劉錫同就向杭州府呈報了公文,請求解除楊乃武的舉人出身,如果解除了他的舉人出身他才能用嚴刑逼供拷打楊乃武,從而獲得他需要的這樣一個招供。可就在他呈送公文,衙役剛走掉的同時,求功心切的劉錫同於當天晚上就嚴刑拷打楊乃武。盡管如此,楊乃武始終不承認自己有作案的動機。也就是說始終否認了自己真實的作案。但即便如此,劉錫同仍然以楊乃武與小白菜通姦共謀害死葛品連定案之論呈送杭州府,請求二審定案。
那時刑部尚書,也就是公安部的部長或者最高法院的院長,由他親自坐鎮主審,然後九卿,就是相關的最高級別的刑訊人員坐在旁邊,來徹審楊乃武、小白菜,兩個犯罪嫌疑人都到了北京來進行審訊,在這次審理的過程中,有兩個問題需要提出來,第一個當時提供了證詞說將砒霜賣給楊乃武的艾仁堂葯店的店主錢坦已經死亡,但是楊家早就提供了當日楊乃武根本不在餘杭縣的證詞,這個證詞得到採信,第二點非常關鍵的一點,葛品連的屍骨連屍骨帶棺材也一並從餘杭一直千里押解到了北京,重新打開棺木,由仵作重新鑒定葛品連是不是中毒而死,結果,這次檢查發現,根據一些醫生的最終認定,葛品連確屬疾病而死,是病故,在所有屍骨的檢測中,沒有發現任何中毒身亡,就是砒霜的成分,這樣最為核心的問題一旦查明,當時也在公堂上的餘杭下令劉錫同和仵作沈祥供認不諱,說確實是我們當時在檢測葛品連屍體的時候工作沒有做細,主觀認定他們有罪,所以就刑訊逼供,那麼這樣一個前後延續了三年多,將近四年的案子,最後定案,楊乃武、小白菜沉冤昭雪,葛品連不是中毒身亡,而是病故。
這個案子平反昭雪以後,那麼在當時的清朝,政治環境中引起軒然大波,慈禧太後一下子連續發布旨意,懲罰餘杭知縣劉錫同,遠發黑龍江判處流刑,餘杭知縣劉錫同勘驗不認真,導致這起冤案的發生他是罪魁禍首,發配黑龍江。仵作沈祥以及其他相關人等30多位官員被革職、充軍或查辦,浙江巡撫楊昌浚、浙江學政胡瑞瀾,杭州知府陳魯一干官員100餘位,革除頂戴花翎,永不續用,這個案件紛紛揚揚的楊乃武、小白菜案以一大批官員的落馬而告終。廣大人民拍手稱塊,這就是楊乃武、小白菜的真實案情。
楊乃武是舉人出身,他家也比較富裕,另外在當時的首都北京也有很多浙江級的官員對他們的支持,那麼這些原因都是原因,但是如果沒有最終最高統治者的支持,由於官官相護,有些案子很難最終平冤昭雪。本案平反昭雪的最後實際上隱藏著深刻的、尖銳的官場權利斗爭,這是我們特別要提到的。小小的楊乃武、小白菜這樣的案件是普通的,但是在當時圍繞著這個案件審理,浙江的一干官員,從縣到府到省,全都是曾國藩所統率的湘系軍閥的手下,那麼也就是說根據當時的歷史背景,曾國藩率領自己的湘軍打敗了太平天國,鎮壓了太平天國,那麼在當時江南一代,各級的官員基本上都是湘系的軍閥,他們沒有多少的知識,憑著軍功擔任這樣的職務,他們很少受過嚴格的審判經驗的教育,也沒有多少知識,因此容易造成很多冤案,而且有了冤案之間都同處湘系,官員之間相互扶持,相互的維護,那麼從而使這個案子遲遲難以翻案,那麼面對這種情況,實際上對於清朝的最高統治者而言,早就欲除之而後快,早就想找到一個契機來彈壓湘系軍閥的勢力,那麼楊乃武、小白菜案件的發生給慈禧太後提供了這樣一個契機,找到了愛新覺羅滿清皇族或者說朝廷吧,壓制湘系軍閥氣焰的契機,那麼之所以最後100多位官員頂戴花翎全部摘掉,永不續用,實際上有壓制湘系軍閥這么一個功能

熱點內容
怎麼樣的合同具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2-06 22:18:27 瀏覽:266
宋疃司法所 發布:2025-02-06 22:11:37 瀏覽:186
泰州市姜堰區人民法院 發布:2025-02-06 21:11:45 瀏覽:162
民事訴訟法監督程序 發布:2025-02-06 20:10:29 瀏覽:603
章程適用合同法嗎 發布:2025-02-06 20:08:19 瀏覽:562
北京市法律援助的困難證明 發布:2025-02-06 19:31:09 瀏覽:839
上海對外經貿法學調劑 發布:2025-02-06 18:04:15 瀏覽:464
公司會議紀要法律效力 發布:2025-02-06 17:55:50 瀏覽:966
法治限制黨 發布:2025-02-06 17:53:18 瀏覽:680
勞動法非定時工作制 發布:2025-02-06 17:25:21 瀏覽: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