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阿法院張偉
㈠ 網曝廣東男子身份證被盜用成老賴,發現自己成執行人後該怎麼維權
網曝廣東男子身份證被盜用成老賴,家住鄭州的市民張偉突然得知自己在廣東成為了老賴,而且顯示是自己名下在廣州的兩家公司因為經濟糾紛被告上法院,成了被執行人。張偉感到非常詫異!自己從來沒有在廣州開過公司,怎麼會名下突然間多了兩家公司,自己又莫名其妙地變成老賴,張偉感覺自己像在做夢一樣,一時間不知如何是好!隨後張偉也發現了更嚴重的問題,本來准備在鄭州貸款買房的他,因為是老賴的身份,根本就沒有資格在銀行貸款,這件事已經嚴重影響到了他的生活,張偉決定要把整件事情搞清楚。
冒用他人身份證,還讓他人成了老賴,冒用者這種行為實在是太可惡!希望相關法律能夠完善,讓這些冒用者不敢做這樣不道德的事情。另外作為我們受害人來講,一定要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證,如果身份證丟失了,一定要及時掛失,並且登報公開。千萬不要覺得這樣做太麻煩,這種“小麻煩”可以減少以後“大麻煩”的發生!
㈡ 愛情公寓張偉打官司的案例
第一起官司:第抄一個是死刑,張偉作無罪辯護。可惜敗訴了==
第二起官司:第二個起訴有期徒刑,張偉作減刑辯護。可惜也敗訴了==
第三起官司:原告要求張偉那一方【被告】賠償兩百萬,這個沒敗訴。在張偉的據理力爭之下,法院重申了,罰款全免了。改判張偉方二十年有期徒刑==
第四起官司:張偉的委託方豪大大集團的房地產影響了周邊的學校和居民,和薇薇作為敵對方辯論,結果很明顯,張偉又敗訴==
第五起官司:張偉幫助孤寡老人打官司,這個敗沒敗訴電視劇沒說==但按照劇情的發展可以推理,這場官司應該是打贏了的。張偉真心不容易啊
-----------------------------------
【請樓主看清回答時間、內容。禁抄襲,望樓主採納!純打出來的】
㈢ 第三起官司:原告要求張偉那一方【被告】賠償兩百萬,這個沒敗訴。在張偉的據理力爭之下,法院重申了,罰
第二季,10集左右吧,你可以看分集劇情。
㈣ 這種是不是騙子
本院二審期間,李敏提交(2013)青民一終字第328號民事判決書列印件,證明三利公司是包吃、包住作為勞動條件的一部分,收員工2萬元的押金是勞動條件的一部分,中院的判決認定該2萬元押金屬於勞動爭議的部分,所以在勞動爭議案件中一並支持。並且三利集團不為職工交納社會保險,所以職工解除與三利勞動合同沒有任何過錯。三利集團對真實性及證明事項均不認可,稱李敏在入職時就簽訂了企業內部管理知識告知書,告知書中明確規定公司對員工不提供免費就餐。李敏入職後,單位多次找其談話要求其交納社會保險,但其均以各種理由拖延不辦理。為的就是不交個人應交納的部分,每月可以拿到現款。莫麗斯酒店、中德美公司同意三利集團意見。
三利集團提交以下證據:
1、三利集團公章更換證明及李敏提交的"解除/終止勞動合同報告書",證明三利公司已於2015年9月1日更換了公章,原公章已銷毀不再使用。李敏提交的2016年7月份虛假的"解除/終止勞動合同報告書"非三利集團出具,是李敏提供的虛假證據,且報告書的內容系本人親筆書寫。李敏對真實性不認可,稱該證據系影印件,且即使是真實的,三利集團一審中稱庭後核實公章及報告書,但未提交任何的落實意見,屬於怠於行使舉證的權利,應承擔舉證不能的法律後果。莫麗斯酒店、中德美公司對該證據無異議。
2、關於公司預獎勵員工的若干規定及學習會議記錄,證明預獎勵是一種額外獎勵,與員工的工資、月薪、年薪、加班費、各類補助、各種獎勵等一切報酬和收入無關。本獎勵僅對忠實履行勞動合同成就預獎勵條件的人有效。如被獎勵人出現違反勞動合同、協議、承諾、中途離職等一切不講信譽的行為,預獎勵無效,此規定李敏已進行了學習並掌握。李敏對真實性不認可,稱不符合證據的三性,更不是二審意義上的新證據,三利集團自行製作的規定無李敏的簽字與認可,且違背勞動法強制性規定,本身就是無效的。而且這是2013年營銷公司例會簽到表的簽字,並非三利集團所謂的雙方的約定。莫麗斯酒店、中德美公司對該證據無異議。
3、2016年營銷公司員工4-5月份工資表,證明預獎勵不是從工資中扣除的。李敏對真實性和證明事項均不予認可,稱沒有李敏個人簽字,系三利集團自行製作的,而且每個人的工資都是保密的,實發獎金和預獎勵金額都是工資的部分,從上面的表述可以看出是實發的一個增加金額,該增加金額是預獎勵金,是直接從工資扣除的部分。莫麗斯酒店、中德美公司對該證據無異議。
4、員工離職管理辦法及學習會議記錄,證明李敏學習了"員工離職管理辦法"並掌握了相關規定。李敏對真實性及證明事項均不認可,稱這是2013年營銷公司例會簽到表的簽字,並非對管理辦法的簽字,管理辦法即使是李敏真實的簽字,也違反了國家勞動法,是無效約定。莫麗斯酒店、中德美公司對該證據無異議。
5、情況說明3份,證明李敏系無故曠工,且其部門領導及人力資源部多次要求其交納保險,但其拒不交納。李敏質證稱與本案無關,且該情況說明系三利集團自行製作。崔繼紅是中德美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與三利集團關系利益一致。且根據證據規則,應提交身份證明以及出庭作證。不存在所謂的李敏不願意交納保險的情形。莫麗斯酒店、中德美公司對該證據無異議。
6、解除員工勞動合同通知書、關於解除與李敏勞動關系的通知,證明三利公司已於2016年8月2日與李敏解除勞動合同關系,其解除勞動關系的原因是其無故曠工,嚴重違反廠規廠紀,參照《員工離職管理辦法》規定,並根據《勞動合同法》解除與李敏的勞動合同關系。李敏對真實性不認可,稱是三利集團單方製作,沒有收到通知。本院詢問三利集團解除勞動合同報告書是否送達給李敏,三利集團稱沒有找到李敏。莫麗斯酒店、中德美公司對該證據無異議。
本院二審查明的其他事實與一審一致。
裁判要旨
本院認為,綜合雙方當事人的訴辯主張,本案爭議的焦點問題是:1、三利集團應否支付李敏解除勞動關系經濟補償金;2、三利集團應否支付李敏未休年休假工資,應否返還李敏慈善基金、押金;3、對雙方爭議的預獎勵金的性質應如何認定。
關於第一個焦點問題。本院認為,李敏在三利集團工作期間,三利集團未依法為李敏繳納社會保險費,違反了勞動法、勞動合同法、社會保險法的相關規定,李敏有權據此要求解除勞動關系並主張解除勞動關系的經濟補償金,一審據此判令三利集團支付李敏相應經濟補償金,並無不當,本院予以確認。三利集團主張多次要求為李敏繳納社會保險費,但李敏均予以拒絕,李敏對此不予認可。對此,本院認為,繳納社會保險費是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必須履行的法定義務,不以勞動者是否自願繳納為前提。三利集團作為用人單位應當履行繳納社會保險費的主體責任,其未依法為李敏繳納社會保險費,不僅損害了李敏的切身利益,還損害了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其以李敏拒絕繳納社會保險費為由主張不應支付李敏經濟補償金,缺乏法律依據。三利集團主張因李敏無故曠工嚴重違反其公司規章制度而解除與李敏的勞動關系,但其未提交考勤記錄予以證明,未舉證證明已將該通知送達給李敏,無法證明其解除勞動關系的合法性。故,本院對三利集團關於不應支付李敏經濟補償金的主張不予支持。李敏提交的解除/終止勞動合同報告書真實與否,不影響本案定性處理,本院對此不予評判。
關於第二個焦點問題。本院認為,根據《青島市企業工資支付規定》第十條的規定,用人單位工資清單至少保存兩年備查。李敏於2016年7月1日從三利集團離職,對於2014年7月1日之前的未休年休假,三利集團不負舉證責任,李敏對此未提交充分證據證實,其要求三利集團支付2014年7月1日之前的未休年休假工資,本院不予支持。三利集團未提交證據證明其安排李敏休了2014年7月1日至2016年7月1日期間的帶薪年休假,也未提交證據證明其向李敏支付了該期間的未休年休假工資,三利集團應支付李敏2014年7月1日至2016年7月1日期間的未休年休假工資2609.89元[2838.26元/月÷21.75天×5天×2年×200%]。
李敏要求返還慈善基金,因慈善基金不屬於勞動報酬,該款項引發的爭議不屬於勞動爭議案件的受理范圍,本院對此不予處理。李敏要求莫麗斯酒店返還押金,與本案勞動爭議並非同一法律關系,本院在此亦不予處理。
關於第三個焦點問題。本院認為,本案爭議的預獎勵金不宜認定為工資、獎金等勞動報酬,理由如下:1、三利集團向李敏每月發放的"三利集團額外預獎勵憑證"中載明預獎勵的有效條件為,簽訂20年及以上合同並連續工作20年以上且預獎勵滿20年;未簽訂勞動合同或簽訂勞動合同期限低於20年對公司無實質性有效信譽承諾或中途離職無效,勞動合同到期但預獎勵不滿20年的,預獎勵無效等。該預獎勵憑證明確聲明,該獎勵是公司鼓勵員工履行合同、協議、承諾等重合同、講信譽的一種額外獎勵,與員工的工資、月薪、年薪、加班費、各類補助、各種獎勵等一切報酬和收入無關;該獎勵僅對講信譽的員工有效;如果被獎勵人出現違反勞動合同、協議、承諾、中途離職等一切不講信譽的行為,出現勞動關系中斷、曠工、被開除、停職、辭退、除名等行為,該獎勵無效。從該預獎勵憑證載明的上述內容可以看出,三利集團在向李敏發放該預獎勵憑證時已明確告知該預獎勵金與勞動報酬無關,是一種附條件、附期限的額外預獎勵。2、該預獎勵金實質是一種信譽保障獎勵措施,是企業行使自主經營權、吸引人才挽留人才長期為企業服務而採取的一種激勵措施,與勞動報酬無關。3、該獎勵與勞動者的貢獻和付出無關,並非獎金性質,是一種附條件、附期限的自主性企業福利。李敏接受並持有該預獎勵憑證,表明其以實際行為認可三利集團發放該預獎勵金所附設的條件,其主張該預獎勵憑證載明的款項為獎金性質,屬於其勞動報酬的組成部分,依據不足,本院不予支持。一審認定該預獎勵金為附條件的獎金,認定不當,本院依法予以糾正。李敏在三利集團工作不足九年即離職,未達到上述預獎勵憑證載明的發放預獎勵金的條件和期限,其主張預獎勵金,缺乏依據,本院不予支持。
綜上所述,李敏、三利集團的上訴請求均部分成立,本院分別予以部分支持;一審判決認定部分事實不當,本院依法予以糾正。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六十九條第一款、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二)項、第一百七十五條之規定,判決如下:
判決結果
一、維持青島市城陽區人民法院(2017)魯0214民初1111號民事判決第二項;
二、變更青島市城陽區人民法院(2017)魯0214民初1111號民事判決第三項為:青島三利集團有限公司於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支付李敏未休年休假工資2609.89元;
三、撤銷青島市城陽區人民法院(2017)魯0214民初1111號民事判決第一、四項;
四、駁回李敏的其他訴訟請求;
五、駁回青島三利集團有限公司的其他上訴請求。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一審案件受理費10元,二審案件受理費20元,由上訴人李敏負擔10元,上訴人青島三利集團有限公司負擔20元。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文書尾部
審判長徐明
審判員王化宿
審判員齊新
二〇一八年十二月六日
㈤ 買兇殺妻製造懸案,金錢利益大過天,對此你怎麼看
家庭是人們的避風港,但在現實生活中,家庭中總會有沖突,不能互相信任的家庭成員甚至可能出於利益而互相指, 石家莊的一名中年婦女在街上被強盜殺死。 此外,他在犯罪後成功逃脫,警方也沒有找到與兇手有關的絲毫線索。 在監視視頻中,一名英勇的公民在追捕兇手後出現,他手裡仍然有犯罪工具,但很快就消失了。 懸而未決的案件被擱置了5年。 受害人的名字叫孫平。 她在一家中醫修腳店工作。,她和丈夫有一個上小學的女兒。 案發地點離他們家很近,正要從孫平接孩子的路上。 孫平的丈夫回憶說,他的妻子過著簡朴的生活,非常珍惜自己的財產,即使袋裡沒有多少錢,也可能是因為這個原因,他被那幫人弄傷了。 盡管成立了專案組,警方以各種方式調查了兇手的下落,但在檢查了數百小時的監控錄像後,警方只能看到犯罪嫌疑人的身高和大小。
盡管吳光和和劉峰互相毆打並互相指責,但三人的合作導致孫平的死亡,因此他們都參與了故意殺人罪。這三人被當地法院起訴。 根據調查,大多數女性受害者是由他們認識的人殺害的。 由於家庭關系,家庭沖突似乎可以忍受,但人們永遠不能通過綁架家庭關系生活。
㈥ 二手房買賣糾紛多 做好三種准備包你滿意
二手房買賣簽約之後,毀約情況層出不窮,有的賣家表示不知情,有的以各種理由拒絕過戶或者隨市場價格加價。面對這種情況,購房者應該怎麼做才對呢?下面從三方面給購房者支招,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過戶、購房資質等相關購房糾紛的典型案例。
案例一:買房不遷戶口
呂先生購買了一套二手房,並按時簽約,在二手房買賣合同的補充協議中,雙方約定好將在過戶後、六個月內將戶口遷出,若不能按時遷出戶口,賣家每日都要向呂先生支付萬分之五的違約金,但是賣家始終沒有將房屋戶口遷出,呂先生也沒有太重視。但是,當呂先生想要將房子出賣時,由於上家戶口未遷出,所以無法進行交易。最後雙方經過法院處理,按照合同,賣家向呂先生支付20萬元違約金。
支招:購房者要重視戶口事項。
戶口關繫到子女讀書、就以、入托等重要事項,購房者應該盡早將戶口情況處理好。二手房買賣過程中購房者應該像呂先生一樣,行駛自己的權利,以免耽誤個人規劃。
案例二:賣方加價
王女士與賣家簽訂購房協約,並將全部房款支付於賣家,但是賣家覺得房屋漲價快,自己虧了,所以不協助王女士辦理房產過戶,並提出加價要求,雙方協商不成,於是請求法院判決。法院判定,雙方合同合法有效,賣家加價屬於違約;雙方應該履行合同,賣家需要在十日內協助王女士辦理房產過戶。
支招:買賣雙方都要做好價格預期。
現在,部分地區房價上漲迅速,很多地區因為賣家隨市場情況進行加價,造成了很多二手房違約糾紛情況。但是我國法律有規定,只要雙方屬於正常交易,房屋原合同(包括房價)合法、有效,如果一方未按約履行職責,就是違約。違約方除了要履行合同,還需要支付違約金:①買方違約,賣方無需返還定金;②賣方違約,則需雙倍返還定金。買賣雙方要明確簽訂合同,無論市場價格如何變化,房屋價格等就要按照合同履行。
案例三:中介有錯,買家有時也要承擔責任
典型的情況就是,買方沒有購房資格,但是卻買房(不知情)。張偉在北京工作八年,想在在北京買房。但由於張偉中間斷繳半年的公積金,中介打包票說「不影響」。於是,掌握和賣家簽訂二手房買賣合同並交5萬元定金,支付2.4萬元中介費。後來,張偉的購房資質未通過審核,不能進行購房交易,需要賠償賣家違約金。張偉向法院提起訴訟,通過法院審理,中介公司承擔60%的責任,張偉自己承擔40%責任。為什麼張偉要自行承擔責任?因為北京限購政策實施兩年多,張偉應對房地產風險及各種履行障礙有明確的預見和判斷,所以在簽約方面也存在一部分過失,同樣需要承擔違約責任。
支招:中介不可全信,購房者要熟悉各地購房政策。
各地購房政策不同,購房者在買房之前應該了解購房政策,核對個人購房資格情況,只有有資格的購房者才能買房。另外,中介的話不能全信,購房者應該自己事先了解,一方面避免被黑中介坑騙;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以上案例情況的發生。
在購房前如果對某項政策或者規定不了解,除了中介、網站,更靠譜的方式是向政府人員進行購房咨詢(上網查詢聯系方式,之後直接電話咨詢),這樣才能獲得最准確的知識、得到第一手資料。
(以上回答發布於2016-03-28,當前相關購房政策請以實際為准)
買新房,就上搜狐焦點網
㈦ 淘寶買公章事後後悔不要了。退貨退款了……如果店主被抓我要負法律責任么……
如果收貨後認識到買賣印章屬於違法行為,從而退貨退款,公安機關應當減輕處罰或者不予處罰。
《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五十二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1000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500元以下罰款:
(一)偽造、變造或者買賣國家機關、人民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或者其他組織的公文、證件、證明文件、印章的;
(二)買賣或者使用偽造、變造的國家機關、人民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或者其他組織的公文、證件、證明文件的;
(三)偽造、變造、倒賣車票、船票、航空客票、文藝演出票、體育比賽入場券或者其他有價票證、憑證的;
(四)偽造、變造船舶戶牌,買賣或者使用偽造、變造的船舶戶牌,或者塗改船舶發動機號碼的。
第十九條違反治安管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減輕處罰或者不予處罰:
(一)情節特別輕微的;
(二)主動消除或者減輕違法後果,並取得被侵害人諒解的;
(三)出於他人脅迫或者誘騙的;
(四)主動投案,向公安機關如實陳述自己的違法行為的;
(五)有立功表現的。
(7)東阿法院張偉擴展閱讀:
案例:網淘假印章瞞妻賣房偽造事業單位印章領刑罰
想賣房但不敢告訴妻子,一男子竟聯合房產中介從淘寶網上購買了假印章蓋在偽造的公證書上,騙得房地產登記機關將房屋更名。近日,該男子和房產中介工作人員均被山東省日照市東港區人民法院以偽造事業單位印章罪判處刑罰。
現年46歲的張偉(化名)是日照某小區的一戶普通居民,2012年4月,由於生意上資金周轉不靈,張偉想把與妻子共同購買的某小區房產賣掉。由於兩人都是二婚,平日的感情基礎並不牢固,經常為一點小事鬧矛盾。張偉想,如果這時候找妻子商量賣房子的事,妻子肯定不會同意,索性來個瞞天過海、先斬後奏,到時候生米煮成熟飯妻子也沒辦法。隨後,張偉便將房子登記到了一家房產中介處。
2013年2月初,中介告訴張偉有人慾出價60萬元買房,求之不得的張偉隨即與對方簽訂了購房合同。然而,房屋系夫妻二人的共同財產,怎樣才能騙過買主和房產登記機關將房屋順利更名呢?
於是,張偉與房產中介一同想出了一個辦法,由房產中介偽造一份張偉妻子同意丈夫出售房屋的委託書,再蓋上假印章對文件進行「公證」,賣房的事一定可以萬無一失。隨後,房產中介公司工作人員在淘寶網上搜了一家刻章店,僅用100多元便網購了一枚「日照某公證處」的假印章,張偉也找人按照妻子的筆跡簽好了所有文件。不出所料,房屋出售、更名等事宜一路綠燈,很快便順利辦妥。
然而,紙終究包不住火,張偉的妻子很快發現了丈夫私自賣房的行徑,隨即報案,2月28日,張偉和房產中介相關人員被公安機關抓獲。
2013年10月,東港法院對此案作出判決。法院認為,張偉和房產中介相關工作人員偽造事業單位印章,妨害了社會管理秩序,綜合各種量刑情節,對幾人均以偽造事業單位印章罪判處管制兩年。
㈧ 因為一句玩笑,朋友聚會不歡而散,醉酒小伙殺害四人,後來怎樣
喝酒是一項十分常見的社交娛樂項目,都說酒品見人品,有的人喝完酒喜歡笑、有的人喜歡哭、有的人說話說不停、有的人悶聲不說話,但這些都算酒品比較好的。
因為有的人喝酒之後好事,愛與人爭執,甚至容易因為一點小事就被激怒,嚴重的還有可能會引發命案。
當時兩個人都開心才叫和朋友開玩笑,否則就是對敵人嘲諷。
㈨ 中科創實控人張偉涉黑案開庭,為什麼那麼受關注
先後成立或參與控股100餘家公司的張偉,是目前少見的上市公司實控人被指控涉黑的一例。 深圳中科創張偉涉黑案,因牽連深圳市委原副書記、政法委書記李華楠備受關注,該案庭審正式拉開帷幕。 2月1日上午,中科創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科創金控集團”)法定代表人、ST禾盛(002290.SZ,原ST中科創)前實控人張偉等19人涉黑案、中科創金控集團等4家公司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在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下稱“深圳市中級法院”)公開開庭。 上市公司實控人被控涉黑並不多見,張偉案是典型一例。案發前,張偉參與控股的企業多達上百家,他還曾經當選深圳市第五屆、第六屆人大代表。
深圳市人民檢察院(下稱“深圳市檢察院”)指控,張偉涉嫌組織、領導黑社會性質組織罪、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強迫交易罪、故意傷害罪、非法拘禁罪、詐騙罪、敲詐勒索罪、聚眾斗毆罪、尋釁滋事罪、容留他人吸毒罪、行賄罪。 因疫情防控需要,張偉等在押的被告人並未出現在庭審現場,而是通過視頻連線的方式接受庭審。 2月1日的庭審中,因對視頻在線訴訟方式等程序問題提出意見,被告人張偉和多名辯護律師申請公訴人或審判人員迴避,但當庭被合議庭評議後駁回。當日下午,因張偉提出解除和律師的委託關系,其辯護人斯偉江和王興退出法庭。此後,法庭先審理不涉及張偉的部分。
㈩ 禾盛新材實控人竟是「黑老大」,此事給股民造成了多大的損失
據媒體報道,禾盛新材2021年5月31日晚間公告,其公司實際控制人張偉已經由廣東省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做出判決,數罪並罰並決定執行無期徒刑,其所犯罪名包括犯組織領導黑社會性質組織罪等等。此消息在社交平台上發酵後,也引起了眾多網民們的關注與討論。
部分網民認為禾盛新材作為一個上市公司,其實際控制人被判處無期徒刑,對其股價來說將會是一個嚴重的打擊;也有部分網民認為,這是對於上市公司的資格審查並沒有做到位。那麼此事給股民造成了多大的損失呢?筆者將針對此事講講自己的看法。
一、股民受到的損失一個公司一旦上市,它實際上就應該對整個社會承擔一定的責任,因此在當前一定要加大對於上市公司的資格審查。因為公司在上市之後,將會吸納大量的公眾存款,而若是有所披露的話,則會為公眾的利益產生極大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