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制執行管轄法院
1. 去哪裡申請強制執行
去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強制執行是指法院宣判後被告人拒不執行法院判決結果,法院就根據法律裁判結果對被告人採取的一種強制行為。這是一種特殊的強制措施,由人民法院執行人員按照法律文書的規定,強制被申請人執行法院的判決。強制執行是法院對被告人不服從法院判決。
申請法院執行的條件主要有以下幾點:
1、申請執行的法律文書必須已經生效;
2、申請執行的法律文書具有可執行的內容;
3、申請執行人必須是法律文書規定的權利人或者權利承受人;
4、義務人沒有按期履行義務;
5、屬於執行法院管轄。
被法院強制執行的後果有:
1、如果有能力履行而拒不執行,法院強制執行名下財產,會被拘留或者罰款,情節嚴重的,可能構成犯罪,需要依法承擔刑事責任;
2、強制遷出房屋或退出土地是指人民法院執行機構強制搬遷被申請執行人在房屋內或特定土地上的財物,騰出房屋或土地,交給申請執行人的一種執行措施。
強制執行的具體流程是:
1、審查立案:原告向法院遞交強制執行申請,符合條件的,法院會立案;
2、通知履行:法院通知被告即將進行強制執行;
3、准備執行:准備強制執行;
4、強制執行:實行強制執行。
人民法院強制執行時間一般會在生效判決後6個月內結束,但中止執行的期間需要扣除。凍結被申請執行人的存款的長期限是六個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六條 人民法院自收到申請執行書之日起超過六個月未執行的,申請執行人可以向 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執行。上一級人民法院經審查,可以責令原人民法院在一定期限內執行,也可以決定由本院執行或者指令其他人民法院執行。
第二百二十八條 執行工作由執行員進行。採取強制執行措施時,執行員應當出示證件。執行完畢後,應當將執行情況製作筆錄,由在場的有關人員簽名或者蓋章。人民法院根據需要可以設立執行機構。
2. 被執行財產所在地管轄法院是什麼
法律分析:被執行財產所在地管轄法院是指被法院列為強制執行目標的財產所在地的管轄法院。由於被執行的財產也可能分布在多個地方,所以,同一個執行案件可能會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法院都有管轄權。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十七條 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第一審民事案件,但本法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十八條 中級人民法院管轄下列第一審民事案件:
(一)重大涉外案件(二)在本轄區有重大影響的案件(三)最高人民法院確定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的案件。
第十九條 高級法院管轄
高級人民法院管轄在本轄區有重大影響的第一審民事案件。
第二十條 最高人民法院管轄下列第一審民事案件:
(一)在全國有重大影響的案件(二)認為應當由本院審理的案件。
第二十一條 對公民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同一訴訟的幾個被告住所地、經常居住地在兩個以上人民法院轄區的,各該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
3. 行政機關申請法院強制執行,怎麼確定管轄法院
行政機關申請抄法院強制執行,按照申請執行的行政機關所在地確定管轄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八十九條行政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其具體行政行為,由申請人所在地的基層人民法院受理;執行對象為不動產的,由不動產所在地的基層人民法院受理。
基層人民法院認為執行確有困難的,可以報請上級人民法院執行;上級人民法院可以決定由其執行,也可以決定由下級人民法院執行。
4. 最高法院:申請強制執行時如何確定管轄法院
分三種情況抄:
1、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裁定,以及刑事判決、裁定中的財產部分,由第一審人民法院執行;
2、發生法律效力的支付令,由製作支付令人民法院負責執行;
3、是法律規定由人民法院執行的其他法律文書,由被執行人住所地或者被執行的財產所在地人民法院執行。
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四條
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裁定,以及刑事判決、裁定中的財產部分,由第一審人民法院或者與第一審人民法院同級的被執行的財產所在地人民法院執行。法律規定由人民法院執行的其他法律文書,由被執行人住所地或者被執行的財產所在地人民法院執行。
(4)強制執行管轄法院擴展閱讀、
法院強制執行的限期和機構:
第二百二十六條 向上級法院申請執行
人民法院自收到申請執行書之日起超過六個月未執行的,申請執行人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執行。上一級人民法院經審查,可以責令原人民法院在一定期限內執行,也可以決定由本院執行或者指令其他人民法院執行。
第二百二十八條 執行機構
執行工作由執行員進行。 採取強制執行措施時,執行員應當出示證件。執行完畢後,應當將執行情況製作筆錄,由在場的有關人員簽名或者蓋章。 人民法院根據需要可以設立執行機構。
5. 申請強制執行,應當向哪個法院申請執行
法律分析:判決生效後,被執行人拒不執行法院判決、裁定的,可以向做出判決、裁定的法院申請強制執行。申請執行人向被執行財產所在地人民法院提供有可供執行財產的證明材料後,也可以像被執行的財產所在地人員法院申請執行。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拒不執行判決、裁定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五條?拒不執行判決、裁定刑事案件,一般由執行法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執行程序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一條?申請執行人向被執行的財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申請執行的,應當提供該人民法院轄區有可供執行財產的證明材料。
6. 強制執行公證管轄法院是哪裡
法律分析:我國法律規定: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裁定,以及刑事判決、裁定中的財產部分,由第一審人民法院或者與第一審人民法院同級的被執行的財產所在地人民法院執行。 法律規定由人民法院執行的其他法律文書,由被執行人住所地或者被執行的財產所在地人民法院執行。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試行)》 第十條 公證機關依法賦予強制執行效力的公證債權文書,由被執行人住所地或被執行的財產所在地人民法院執行。上述案件的級別管轄,參照各地法院受理訴訟案件的級別管轄的規定確定。根據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關於公證機關賦予強制執行效力的債權文書執行有關問題的聯合通知》(以下簡稱《通知》)第一條規定,公證機關賦予強制執行效力的債權文書應當具備以下條件:(一)債權文書具有給付貨幣、物品、有價證券的內容二)債權債務關系明確,債權人和債務人對債權文書有關給付內容無疑義三)債權文書中載明債務人不履行義務或不完全履行義務時,債務人願意接受依法強制執行的承諾。但債權文書除應具備以上條件外,根據《通知》規定,債權人申請強制執行的還需首先向原公證機關申請《執行書》。《通知》第六條也規定了公證機關簽發執行證書應當註明被執行人、執行標的和申請執行的期限。因債務人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而發生的違約金、利息、滯納金等,可以列入執行標的。此外,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試行)》第十條規定,公證機關依法賦予強制執行效力的公證債權文書,由被執行人住所地或被執行的財產所在地人民法院執行。結合您提供的情況,您應該持《公證書》、《執行證書》向被告住所地的基層人民法院申請執行。
7. 執行由哪個法院管轄
民事訴訟法
第二百二十四條 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裁定,以及刑事判決、版裁定中的財產部分,由第一權審人民法院或者與第一審人民法院同級的被執行的財產所在地人民法院執行。
法律規定由人民法院執行的其他法律文書,由被執行人住所地或者被執行的財產所在地人民法院執行。
8. 強制執行由哪個法院管轄
法律分析:分三種情況:
1、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裁定,以及刑事判決、裁定中的財產部分,由第一審人民法院執行;
2、發生法律效力的支付令,由製作支付令人民法院負責執行;
3、是法律規定由人民法院執行的其他法律文書,由被執行人住所地或者被執行的財產所在地人民法院執行。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二百二十四條 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裁定,以及刑事判決、裁定中的財產部分,由第一審人民法院或者與第一審人民法院同級的被執行的財產所在地人民法院執行。法律規定由人民法院執行的其他法律文書,由被執行人住所地或者被執行的財產所在地人民法院執行。
9. 強制執行管轄法院
法律分析:1、法院裁判
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書、裁定書、調解書,以及具有財產內容的刑事判決書、裁定書,由第一審法院或者與第一審人民法院同級的被執行的財產所在地法院執行。
2、實現擔保物權裁定、確認調解協議裁定、支付令:由作出裁定、支付令的法院或者與其同級的被執行財產所在地的法院執行。
3、認定財產無主的判決
由作出判決的法院將無主財產收歸國家或集體所有。
4、法律規定的由法院執行的其他法律文書:由被執行人住所地或被執行的財產所在地法院執行。
例如:生效的仲裁裁決書和調解書、公證機關依法賦予強制執行效力的債權文書。
5、共同管理的處理
對兩個以上法院都有管轄權的執行案件,法院在立案前發現其他有管轄權的法院已經立案的,不得重復立案。
立案後發現其他有管轄權的法院已經立案的,應當撤銷案件;已經立案並採取執行措施的,應當將控制的財產交給先立案的執行法院處理。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十七條 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第一審民事案件,但本法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十八條 中級人民法院管轄下列第一審民事案件:
(一)重大涉外案件;
(二)在本轄區有重大影響的案件;
(三)最高人民法院確定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的案件。
第十九條 高級法院管轄
高級人民法院管轄在本轄區有重大影響的第一審民事案件。
第二十條 最高人民法院管轄下列第一審民事案件:
(一)在全國有重大影響的案件;
(二)認為應當由本院審理的案件。
第二十一條 對公民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被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同一訴訟的幾個被告住所地、經常居住地在兩個以上人民法院轄區的,各該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