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答復意見
① 最高人民法院答復渝高法154號《關於如何理解適用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抄法院關於如何理解和適用《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二十條的復函([2005]民一他字第23號)
你院渝高法[2005]154號《關於如何理解和適用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二十條的請示》收悉。經研究,答復如下:
同意你院審委會的第二種意見,即:適用該司法解釋第二十條的前提條件是當事人之間約定了發包人收到竣工結算文件後,在約定期限內不予答復,則視為認可竣工結算文件。承包人提交的竣工結算文件可以作為工程款結算的依據。建設部制定的建設工程施工合同格式文本中的通用條款第33條第3款的規定,不能簡單地推論出,雙方當事人具有發包人收到竣工結算文件一定期限內不予答復,則視為認可承包人提交的竣工結算文件的一致意思表示,承包人提交的竣工結算文件不能作為工程款結算的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審判庭
二OO六年四月二十五日
②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個人違法建房出售行為如何適用法律問題的答復
最高人民法院印發《關於個人違法建房出售行為如何適用法律問題的答復》的通知
(法[2011]37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生產建設兵團分院:
一段時期以來,在全國一些地方,有關人員與農民聯合在農村宅基地、責任田上違法建房出售現象較為普遍。2010年5月6日,貴州省高級人民法院就如何依法處理此類案件請示我院。我院認真研究了貴州省高級人民法院反映的情況,徵求並綜合了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國務院法制辦、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土資源部、農業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相關部門意見,於2010年11月1日作出《關於個人違法建房出售行為如何適用法律問題的答復》(法[2010]395號,以下簡稱《答復》)。
鑒於貴州省高級人民法院請示的問題法律、政策性強,且具有一定代表性,現將《答復》印發給你們,望根據《答復》精神,結合審判工作實際,依法妥善處理好相關案件。執行中若遇到新的重要問題,請及時層報最高人民法院。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
二0一一年二月十六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個人違法建房出售行為如何適用法律問題的答復
(法[2010]395號)
貴州省高級人民法院:
你院《關於個人違法建房出售行為如何適用法律的請示》([2010]黔高法研請字第2號)收悉。經研究,並徵求相關部門意見,答復如下:
一、你院請示的在農村宅基地、責任田上違法建房出售如何處理的問題,涉及面廣,法律、政策性強。據了解,有關部門正在研究制定政策意見和處理辦法,在相關文件出台前,不宜以犯罪追究有關人員的刑事責任。
二、從來函反映的情況看,此類案件在你省部分地區發案較多。案件處理更應當十分慎重。要積極爭取在黨委統一領導下,有效協調有關方面,切實做好案件處理的善後工作,確保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
三、辦理案件中,發現負有監管職責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有瀆職、受賄等涉嫌違法犯罪的,要依法移交相關部門處理;發現有關部門在履行監管職責方面存在問題的,要結合案件處理,提出司法建議,促進完善社會管理。
此復。
③ 最高人民法院對國家知識產權局《關於如何協助執行法院財產保全裁定的函》的答復意見
國家知識產權局: 一、專利權作為無形財產,可以作為人民法院財產保全的對象。人民法院對專利權進行財產保全,應當向國家知識產權局送達協助執行通知書,寫明要求協助執行的事項,以及對專利權財產保全的期限,並附人民法院作出的裁定書。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 九十三條、第 一百零三條的規定,貴局有義務協助執行人民法院對專利權財產保全的裁定。 二、貴局來函中提出的具體意見第二條中擬要求人民法院提交「中止程序請求書」似有不妥。依據人民法院依法作出的財產保全民事裁定書和協助執行通知書,貴局即承擔了協助執行的義務,在財產保全期間應當確保專利申請權或者專利權的法律狀態不發生變更。在此前提下,貴局可以依據《專利法》和《專利審查指南》規定的程序,並根據法院要求協助執行的具體事項,自行決定中止有關專利程序。 三、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意見》第 一百零二 條規定,對出質的專利權也可以採取財產保全措施,但質權人有優先受償權。至於專利權人與被許可人已經簽訂的獨占實施許可合同,則不影響專利權人的權利狀態,也可以採取財產保全。 四、貴局協助人民法院對專利權進行財產保全的期限為6個月,到期可以續延。如到期末續延,該財產保全即自動解除。 以上意見供參考。
④ 最高人民法院頒布的意見法律效力如何
這個問題在實踐中經常令很多法官和律師困惑,一較真誰也說不好答案。
關於回司法指導文答件、司法解釋的定義的問題。在1997年7月1日以前,最高院對司法解釋的形式沒有統一的規定,在這之前凡屬於對應用法律、法令解釋的,不論形式,不管是通知、紀要、決定、答復等等,全部歸於司法解釋。比如最高院關於民法通則的意見就是司法解釋。其餘的除去行政管理、人事管理之外的,涉及到法律適用問題的,屬於司法指導文件,即你所指的「意見」一類。
關於司法指導文件的法律效力問題。最高院的司法指導文件不能作為裁判依據,即不能在裁判文書的裁判依據部分寫「依據最高院×××的意見之第××條之規定」。但是,可以在裁判理由部分用於說理,也就是說司法指導文件在實際上法律效力還是很高的,因為它是最高院用於統一裁判的規定。
本答案的依據:由周強院長主編的《司法解釋匯編》(迄今為止周院長唯一掛名主編的書)一書中,對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全面梳理司法解釋,作出了以上說明,絕對權威。
⑤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關於如何適用法發30號司法解釋數額標准問題的電話答復
您好,《抄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關於如何適用法發30號司法解釋數額標准問題的電話答復》內容如下:
西藏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
你院《關於如何適用法發[1996]30號司法解釋數額標准問題的請示》(藏高法[2014]118號)收悉。
經研究,電話答復如下:
原則同意你院第二種意見,即為了貫徹罪刑相當原則,對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案件的量刑數額標准,可以不再參照適用1996年《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懲治虛開、偽造和非法出售增值稅專用發票犯罪的決定〉的若干問題的解釋》。
在新的司法解釋制定前,對於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案件的定罪量刑標准,可以參照《關於審理騙取出口退稅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有關規定執行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⑥ 最高人民法院對交強險的財產損失如何回復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交強險條例》第二十二條適用的回復
最高院【2009】民立他字第42號復函關於財產損失的范圍包括傷殘賠償金、死亡賠償金等的司法批復
安徽省高級人民法院:
你院二○○九年五月十九日報請的(2008)皖民申字第0440號《關於如何理解和適用<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第二十二條的請示》收悉。經研究,答復如下:
同意你院審判委員會的少數人意見。
此復。
二OO九年十月二十日
安徽省高級人民法院
皖高法【2009】371號
關於如何理解和適用《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第二十二條的通知
各中級人民法院、縣(區、市)基層人民法院:
本院在審查申請再審人董某某與被申請人中國平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阜陽中心支公司財產保險合同糾紛一案中,對如何理解和適用《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第二十二條形成不同意見。案經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形成兩種意見向最高人民法院請示。最高人民法院於2009年10月20日以【2009】民立他字第42號函答復我院。
根據答復精神,對《條例》第二十二條中的「受害人的財產損失」應作廣義的理解,即這里的「財產損失」應包括因人身傷亡而造成的損失,如傷殘賠償金、死亡賠償金等。
希望在今後同類案件處理中貫徹執行上述答復精神,確保全省法院法律適用的統一。
安徽省高級人民法院
二○○九年十二月十日
⑦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關於如何計算土地違法行為追訴時效的答復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關於如何計算土地違法行為追訴時效的答復版
(1997)法行字第26號 1998年5月權4日公布
國土資源部:
你部(原國家土地管理局)〔1997〕國土〔法〕字第135號《關於如何計算土地違法行為追訴時效的請示》收悉。經研究並徵求全國人大法工委的意見,答復如下:
對非法佔用土地的違法行為,在未恢復原狀之前,應視為具有繼續狀態,其行政處罰的追訴時效,應根據行政處罰法第二十九條第二款的規定,從違法行為終了之日起計算;破壞耕地的違法行為是否具有連續或繼續狀態,應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區別對待。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
1998年5月4日
⑧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的答復意見 是司法解釋嗎
不屬於司法解釋,屬於批復,但是依然有參照效力。
⑨ 最高人民法院的答復在實踐中有何意義
您好,最高人民法院的答復可以為人民法院,律師等法律人辦理案件提供參考作用。
此外,對於一些較為概括的法律條文或者疑難點,最高法的答復會有一定的解釋與指導作用。每年最高法都會發出對於下級法院的答復,這對於司法實踐具有較大的指導作用。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⑩ 最高法院關於企業為職工補繳養老保險費引發糾紛問題的答復
實踐中用人單位不依法繳納社會保險費系非常普遍的行為,特別是未足額繳費現象非常突出。勞動者如果通過仲裁或者訴訟途徑主張權利,要求用人單位補繳社會保險費,裁判機關做何處理?我收集了最高法院對此問題的相關意見,供參考!
一、最高法院關於企業為職工補繳養老保險費引發糾紛問題的答復
最高法院於2010年12月21日在其官網()的答復:2010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頒發的《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三)》第一條規定了勞動者以用人單位未為其辦理社會保險手續,且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不能補辦導致其無法享受社會保險待遇為由,要求用人單位賠償損失而發生爭議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而對用人單位欠繳社會保險費或者因繳費年限、繳費數額等發生爭議的,未規定由法院受理。因社保機構對用人單位欠繳費用負有徵繳的義務,如果勞動者、用人單位與社保機構就欠費等發生爭議,是徵收與繳納之間的糾紛,屬於行政管理的范疇,帶有社會管理性質,不是單一的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的社保爭議。因此,此類爭議不宜納入民事審判的范圍,勞動者對用人單位欠繳社會保險費或者因繳費年限、繳費數額等發生爭議的,應向相關部門申請解決。以上答復僅供參考。
二、最高法院關於對「社會保險的勞動爭議」問題的答復
最高法院於2011年11月23日在其官網()的答復:「關於網民反映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三)第一條:勞動者以用人單位未為其辦理社會保險手續,且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不能補辦導致其無法享受社會保險待遇為由,要求用人單位賠償損失而發生爭議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的問題,實際上主要涉及到如何正確認識人民法院受理社會保險爭議的范圍。對於這一問題,我們在《勞動爭議司法解釋(三)》已經作出了明確規定。這個問題主要關繫到如何正確界定人民法院司法職責許可權與人力資源的社會保障部門行政權能的合理分工。我們認為,在確定這兩者界限范圍時,應當以《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和《社會保險法》的規定作為依據。根據這兩部法律法規的規定,我國社會保險從辦理登記、繳費、發放社保費用到監督檢查等均明確規定了由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負責和管理,這一規定是與我國當前社會發展階段相適應的,如果人為地由司法權強行介入和干預,不僅不利於日益完善的社會保險功能的正常運行,而且不利於合理劃分司法權與行政權的職責,導致二者許可權交叉重疊混亂,最終不利於對勞動者合法權益的切實保護。因此,只有那些未被《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和《社會保險法》明確規定由社會保險管理部門負責處理的事項,因而發生爭議的,才納入到人民法院的受案范圍。
三、最高法院關於用人單位不繳或少繳社會保險費問題的答復
最高法院於2011年12月20日在其官網()的答復:我國《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明確規定了征繳社會保險費用是社會管理部門的職責,用人單位必須為勞動者依法辦理社會保險。如果用人單位已經為勞動者辦理了社保手續,但用人單位不按規定為勞動者交納社會保險金,無論欠繳社保費或者拒繳社保費,社會管理部門均可依法強制征繳。這種爭議並非單純的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的社保爭議,屬於行政管理的范疇。
四、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關於王某與某公司勞動爭議糾紛申請再審一案適用法律問題的答復(法研[2011]31號)
甘肅省高級人民法院:
你院(2010)甘民申字第416號《關於王某與某公司勞動爭議糾紛申請再審一案適用法律問題的請示》收悉。經研究,答復如下:
原則同意你院審委會的第一種意見,即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的有關規定,征繳社會保險費屬於社會保險費征繳部門的法定職責,不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案件的范圍。另,建議你院可結合本案向有關社會保險費征繳部門發出司法建議,建議其針對當前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之間因社會保險引發爭議所涉及的保險費征繳問題,加強調查研究,妥善處理類似問題,依法保護有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此復。
附判例,請鏈接: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