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訟法院調解
A. 民事訴訟如何和解
民事訴訟可以通過以下方式和解:
1、訴前調解,在訴訟活動開始前,人民法院,將糾紛化解在基層,消化在初始狀態;
2、立案調解,人民法院在立案時,及早介入,對案件進行調解,是對訴前調解的一種有效補充;
3、庭前調解,在訴訟程序啟動後,開庭審理之前,由法院組織糾紛當事人進行和解,並促使當事人達成合意從而解決紛爭的訴訟活動;
4、書信、網路、簡訊等方式調解;
5、社會化調解,邀請有關單位和群眾協助,協助人民法院進行調解;
6、開庭調解,在開庭審理時,對當事人進行調解,是開庭審理的組成部分;
7、送達調解,人民法院在向當事人送達法律文書時,充分利用與當事人接觸見面的時機,對當事人進行的調解。
當事人一方人數眾多的共同訴訟,可以由當事人推選代表人進行訴訟。代表人的訴訟行為對其所代表的當事人發生效力,但代表人變更、放棄訴訟請求或者承認對方當事人的訴訟請求,進行和解,必須經被代表的當事人同意。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五十三條 雙方當事人可以自行和解。第五十七條 訴訟標的是同一種類、當事人一方人數眾多在起訴時人數尚未確定的,人民法院可以發出公告,說明案件情況和訴訟請求,通知權利人在一定期間向人民法院登記。
向人民法院登記的權利人可以推選代表人進行訴訟;推選不出代表人的,人民法院可以與參加登記的權利人商定代表人。
代表人的訴訟行為對其所代表的當事人發生效力,但代表人變更、放棄訴訟請求或者承認對方當事人的訴訟請求,進行和解,必須經被代表的當事人同意。
人民法院作出的判決、裁定,對參加登記的全體權利人發生效力。未參加登記的權利人在訴訟時效期間提起訴訟的,適用該判決、裁定。
B. 民事訴訟立案後多長時間開始調解
民事訴訟立案後,法院在雙方發生立案之日起的五日內,將准備的起訴狀副本傳送到被告方,而收到的被告方需要在收到起算的十五日內,提出答辯狀。調解在答辯期滿後裁判作出前可以進行調解。如經雙方的同意,法院可以在答辯期滿前作出調解。雙方可以自行提出調解方案,法院也可以作出。普通程序十五天內,簡易程序是七天內。
法律分析
根據相關法律法規規定,民事訴訟調解制度又稱法院調解,是指按照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在法院審判人員的主持下,雙方當事人就發生爭議的民事權利義務自願進行協商,達成協議,解決糾紛的訴訟活動。法院調解應當遵守自願原則,查明事實_分清事非原則_合法原則。法院調解制度是建立在當事人處分權基礎上的,是當事人行使處分權和法院行使審判權相結合的產物。法院調解包括兩方面的含義,一是人民法院審判人員在辦案過程中,對當事人進行法制教育思想疏導工作的活動。二是指人民法院審判人員在辦案過程中,主持和引導當事人用平等協商的辦法解決糾紛,達成協議,終結訴訟的一種方式。當地的人民法院需要在雙方發生立案之日起的五日內,也就是期限為五天,將准備的起訴狀副本傳送到被告方,而收到的被告方應該按照法律規定,需要在收到起算的十五日內,提出答辯狀示為完成。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二十五條 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內將起訴狀副本發送被告,被告應當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內提出答辯狀。答辯狀應當記明被告的姓名、性別、年齡、民族、職業、工作單位、住所、聯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聯系方式。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答辯狀之日起五日內將答辯狀副本發送原告。被告不提出答辯狀的,不影響人民法院審理。
C. 民事訴訟調解的方法有哪些
法律分析:民事訴訟調解的方法有:1、辯法析理法,是其它調解法的基礎;2、直接陳述法,調解人員以直截了當地說明調解意見的方式;3、換位思考法;4、過錯剖析法;5、冷處理法;6、親情融化法;7、藉助外力法。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九條 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根據自願和合法的原則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應當及時判決。
D. 在我國關於民事訴訟如何調解
法律分析:民事訴訟調解的方法有:辯法析理法、直接陳述法、換位思考法、過錯剖析法、冷處理法、親情融化法、背靠背法、趁熱打鐵法、藉助外力法。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根據自願和合法的原則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應當及時判決。
法律依據:《民事訴訟法》
第九條 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根據自願和合法的原則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應當及時判決。
第十條 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依照法律規定實行合議、迴避、公開審判和兩審終審制度。
E. 訴訟中調解是什麼意思和普通調解一樣嗎
訴訟中調解是指在庭審過程中在法庭的主持下雙方達成的調解。訴訟中調解和普通調解是不一樣的。訴訟中調解在法庭的主持下雙方達成的調解;而普通調解可以是人民法院,也可以任意人,勸說雙方解決糾紛。
【拓展資料】:
與訴訟外的調解相比較,法院調解有這樣的一些特點:
1、法院調解發生在訴訟過程中。
因此,當事人在此過程人所進行的行為,屬訴訟行為,對當事人產生訴訟上的約束力;訴訟外的調解發生在訴訟之外,當事人的行為無訴訟上的意義。
2、法院調解是在人民法院的審判人員的主持下進行的。
人民法院進行該活動,依據的是其審判職權,所進行的活動屬於審判活動,具有審判上的意義,具有司法的性質;後者的主持者是人民調解委員會的委員、行政機關的官員、仲裁機構的仲裁員,所進行的活動不具有審判性,不具有司法的性質。
應當注意的是,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民事調解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以下簡稱《民事調解規定》),在訴訟中經各方當事人同意,人民法院可以委託與當事人有特定關系或者與案件有一定聯系的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或者其他組織,和具有專門知識、特定社會經驗、與當事人有特定關系的個人對案件進行調解,達成調解協議後,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確認。
3、法院調解要遵循一定的法律原則和程序。
在我國,根據民事訴訟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法院調解要遵循當事人自願和合法的原則,應當在事實清楚、責任分明的基礎上進行,法院組織調解還需要有一定的程序;訴訟外的調解雖然也要求要當事人自願和合法,但這對它們而言不是法律規定的原則,在查清事實和分清責任的問題上也不像法院調解那樣嚴格,在程序上,訴訟外調解也不如法院調解規范。
4、法院調解如果成功,其所形成的調解協議或調解書生效後與生效的判決書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法院調解當事人達成協議並簽收了送達的調解書的,訴訟結束。具有給付內容的調解書具有執行力。訴訟外的調解,除仲裁機構製作的調解書對當事人有拘束力外,其他機構主持下達成調解協議而形成的調解書,均無拘束力,而只有一定的見證力,當事人反悔的,可以就該爭議問題向人民法院起訴。
以上就是針對「訴訟中調解是什麼意思?」和「和普通調解一樣嗎?」的問題進行的解答,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F. 民事訴訟調解流程
法律分析:1、調解的開始
法院調解無論在哪種程序和哪個階段適用,它的開始均包括兩種方式:
一是由當事人提出申請而開始;
二是法院在徵得當事人同意後主動依職權調解而開始。
審判人員在這一階段的主要工作是,徵求雙方當事人是否願意調解的意見,講明調解的好處、要求和具體作法,並告知有關的訴訟權利和義務,用簡便的方式通知當事人和證人到庭,為調解的進行做好准備。
2、調解的進行
法院調解在審判人員的主持下進行。調解工作既可以由合議庭共同主持,也可以由合議庭中的一個審判員主持,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案件可以由獨任審判員主持。根據案情的需要,調解時可以邀請有關單位和個人、當事人所在地的基層組織參加,被邀請的有關單位和個人以及當事人所在地的基層組織應當積極協助法院進行調解。法院調解時,雙方當事人都應出庭,原則上要採取面對面的形式進行調解。但必要時也可以分別對雙方當事人做調解工作。當事人不能出庭而委託訴訟代理人參加調解的,必須有當事人的特別授權。對無訴訟行為能力的當事人進行調解,應當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為參加。離婚案件當事人確因特殊情況無法出庭參加調解的,除本人不能表達意志的以外,應當出具書面意見。在一般情況下,涉及精神病人的離婚案件,除了有關子女撫養和財產分割問題可以由其法定代理人同對方協商外,對於是否解除雙方的婚姻關系,應當採用判決方式確認。法定代理人與對方達成協議要求發給判決書的,可以根據調解協議的內容製作判決書。
調解可以在法庭上進行,也可以到當事人所在地進行。
調解開始後,審判人員應當認真聽取雙方當事人關於案件事實和理由的陳述,查明事實,分清是非,明確雙方各自的責任。
然後,有針對性地對雙方當事人闡明有關的政策和法律,引導當事人就具體的爭議事項進行協商。在協商過程中,審判人員可以提出建議方案供雙方當事人參考,但是不能強迫當事人接受建議方案。當事人雙方或者單方也可以提出調解方案。調解協議通常是在調解方案的基礎上形成的。當事人達成調解協議的,法院應當將調解協議的內容記入筆錄,並由雙方當事人或者經特別授權的委託訴訟代理人或者法定訴訟代理人簽名。
3、調解的結束
調解的結束包括兩種情況:
一是因當事人達成調解協議而結束;
二是因調解不成,未達成調解協議而結束。對於經調解達成協議的,人民法院應當及時對調解協議進行審查。
對於當事人雙方自願達成,內容又不違反法律禁止性規定的協議,人民法院應當認可。調解協議依法成立後,對於應當製作調解書的,人民法院應當製作調解書,送達雙方當事人簽收;對於不需要製作調解書的調解協議,由書記員記入筆錄,並由雙方當事人、審判人員、書記員簽名或者蓋章。經審查,發現調解協議的內容違反法律的禁止性規定或者有悖於公序良俗的,人民法院不予認可。對於經調解未達成協議或者調解協議不被人民法院認可的,人民法院應當結束調解程序,恢復審判,及時作出裁判,而不能久調不決。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九條 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根據自願和合法的原則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應當及時判決。
第五十條 雙方當事人可以自行和解。
第一百二十二條 當事人起訴到人民法院的民事糾紛,適宜調解的,先行調解,但當事人拒絕調解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