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實行
⑴ 法院強制執行有哪些執行方式
法律分析:法院強制執行常見手段有查詢、凍結、劃撥被申請執行人的存款;扣留、提取被申請執行人的收入;查封、扣押、拍賣、變賣被申請執行人的財產。我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的通常方法和手段有以下幾種:
一、查詢、凍結、劃撥被申請執行人的存款。查詢是指人民法院向銀行、信用合作社等單位調查詢問或審查追問有關被申請人存款情況的活動。凍結是指人民法院在進行訴訟保全或強制執行時,對被申請執行人在銀行、信用合作社等金融單位的存款所採取的不準其提取或轉移的一種強制措施。
二、扣留、提取被申請執行人的收入。在執行實踐中,扣留、提取被申請執行人的收入是人民法院經常使用的一種執行措施。扣留和提取是緊密相聯的兩個執行措施,扣留是臨時性措施,是將被申請執行人的收入暫扣下,仍留在原來的單位,不準其動用和轉移,促使其在限定的期限內履行義務。如超過期限仍不履行的,即可提取該項收入交付申請執行人。
三、查封、扣押、拍賣、變賣被申請執行人的財產。被申請執行人未按執行通知履行義務,人民法院有權查封、扣押、拍賣、變賣被申請執行人應當履行義務部分的財產。查封是一種臨時性措施,是指人民法院對被申請執行人的有關財產貼上封條,就地封存,不準任何人轉移和處理的執行措施。拍賣是人民法院以公開的形式、競爭的方式,按最高的價格當場成交,出售被申請執行人的財產。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二百五十五條 被執行人不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的,人民法院可以對其採取或者通知有關單位協助採取限制出境,在徵信系統記錄、通過媒體公布不履行義務信息以及法律規定的其他措施。
⑵ 人民法院審判案件實行幾審終審制
法律分析:中國內地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實行兩審終審制度,但也有例外的情況。1、在簡易程序中,簡單民事案件也會實行一審終審制度。2、在特別程序中,也可以實行一審終審制度。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十條: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依照法律規定實行合議、迴避、公開審判和兩審終審制度。
第一百六十二條:基層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審理符合本法第一百五十七條第一款規定的簡單的民事案件,標的額為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上年度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百分之三十以下的,實行一審終審。
第一百七十五條:第二審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是終審的判決、裁定。
⑶ 各級人民法院設立什麼實行民主集中制
各級人民法院設立【審判委員會】,實行民主集中制,對合議庭難以作出決定的疑難、復雜、重大的刑事案件,由合議庭提請院長決定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
⑷ 我國的專門人民法院包括
我國法院分為:(一)最高人民法院;(二)地方各級人民法院;(三)專門人民法院。
其中,專門人民法院包括軍事法院和海事法院、知識產權法院、金融法院等。專門人民法院的設置、組織、職權和法官任免,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規定。最高人民法院是最高審判機關。最高人民法院監督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專門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上級人民法院監督下級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
第一條為了規范人民法院的設置、組織和職權,保障人民法院依法履行職責,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人民法院是國家的審判機關。
人民法院通過審判刑事案件、民事案件、行政案件以及法律規定的其他案件,懲罰犯罪,保障無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解決民事、行政糾紛,保護個人和組織的合法權益,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秩序,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維護國家法制統一、尊嚴和權威,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順利進行。
第三條人民法院依照憲法、法律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決定設置。
第四條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審判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第五條人民法院審判案件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許任何組織和個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權,禁止任何形式的歧視。
第六條人民法院堅持司法公正,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遵守法定程序,依法保護個人和組織的訴訟權利和其他合法權益,尊重和保障人權。
第七條人民法院實行司法公開,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八條人民法院實行司法責任制,建立健全權責統一的司法權力運行機制。
第九條最高人民法院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負責並報告工作。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對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負責並報告工作。
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對本級人民法院的工作實施監督。
第十條最高人民法院是最高審判機關。
最高人民法院監督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專門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上級人民法院監督下級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
第十一條人民法院應當接受人民群眾監督,保障人民群眾對人民法院工作依法享有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
⑸ 1、人民法院實行公開審判有何意義
對於案件進行公開審理,有利於社會進行監督,最大限度保證審理的公平公正,防止暗箱操作。
⑹ 中國內地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實行幾審終審制
兩審終審制度。所謂兩審終審制度是指某一案件經過兩級人民法院審判後即告終結的版制度。
兩審終審權制度主要針對發生了民事權利義務爭議的訴訟案件,這里強調訴訟案件,法院審理的案件分為兩類,一類是需要經過普通程序或者簡易程序的訴訟案件,另一類是非因民事法律關系發生具體爭議而請求法院確認一定的事實狀態的非訴訟民事案件。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十條 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依照法律規定實行合議、迴避、公開審判和兩審終審制度。
(6)人民法院實行擴展閱讀
兩審終審制度的缺陷:
1、不利於法律適用的統一。因為,終審法院的級別較低、數量龐大,各個終審法院對法律的解釋往往千差萬別、因地而異。
2、一些終審法院的審判水平相對較低,第一審不當裁判難以通過上訴審得到糾正。
3、不利於消除地方保護主義以及法官與當事人之間的人情關系的影響。
⑺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實行什麼制度
法律分析: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依法實行:合議、迴避、公開審判和兩審終審制度。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六十三條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以法律和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為依據。地方性法規適用於本行政區域內發生的行政案件。人民法院審理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案件,並以該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為依據。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參照規章。
⑻ 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依照法律規定必須實行什麼制度
必須實行合議、迴避、公開審判和兩審終審制度。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規定:
第十條 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依照法律規定實行合議、迴避、公開審判和兩審終審制度。
(8)人民法院實行擴展閱讀:
明確規則,力破訴訟難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要建立立案登記制度,各界對此高度關注。此次公布的司法解釋,可謂對立案登記制度的初步確立。
司法解釋第208條一定程度上改變了過去高門檻的立案審查制度,初步確立了中國特色的立案登記規則,即:允許立案庭對起訴狀進行形式審查和對原告適格、管轄權、一事不再理等訴訟要件在七日內進行實質審查的前提下,符合起訴條件的才予以登記立案。
通過強化七日審查期限,以及出具接收起訴材料的書面收據,倒逼立案庭將訴訟要件的審查工作交給審判庭。
此次公布的司法解釋,還對實踐中一些飽受詬病或存在爭議的規則予以了明確,主要體現在以下多個方面:
一、明確了重復起訴的判斷規則。司法解釋第246條主要根據前訴與後訴的要素——當事人、訴訟標的、訴訟請求是否相同為標准,作為判斷的依據。
二、確立了合同訴訟管轄的法定履行地規則。司法解釋第18條改變了過去長期適用的特徵履行地規則,轉而採用合同法上的法定履行地規則,來確定合同訴訟管轄法院。
這一改變既簡化了合同訴訟管轄規則,又有助於減少備受詬病的合同訴訟管轄權異議的發生,具有「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三、明確了格式合同中的管轄協議無效規則。司法解釋第31條針對電子商務迅猛發展過程中格式管轄協議普遍化的現實,首次明確規定「未採取合理方式提請消費者注意」的格式管轄協議無效的規則。
四、確立了保全擔保的數額規則。司法解釋第152條區分了訴前保全與訴中保全、財產保全與行為保全,分別確定保全擔保的數額。
這一規定改變了過去凡申請保全,法院必要求擔保且擔保的數額相當於請求保全的數額這一陋規,尤其是對於訴前行為保全和訴中保全的擔保的要求,明顯低於訴前財產保全的擔保,無疑是正確的,律師界一直詬病的「申請保全難」問題也有望得以緩解。
五、明確了應訴管轄的成立條件。應訴管轄要件中的「應訴答辯」究竟如何理解,司法解釋第223條作出了明確的界定,即只有當事人就案件實體內容進行答辯、陳述或者反訴的,才構成民訴法127條的應訴答辯。
這一規則可以合理平衡當事人雙方的程序利益,也符合訴訟法理,具有妥當性。
⑼ 中國內地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實行幾審終審制
中國內地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實行兩審終審制度,但也有例外的情況。
1、在簡易程序中,簡單民事案件也會實行一審終審制度。
2、在特別程序中,也可以實行一審終審制度。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規定如下:
1、第十條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依照法律規定實行合議、迴避、公開審判和兩審終審制度。
2、第一百六十二條 基層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審理符合本法第一百五十七條第一款規定的簡單的民事案件,標的額為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上年度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百分之三十以下的,實行一審終審。
3、第一百七十五條 第二審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是終審的判決、裁定。
(9)人民法院實行擴展閱讀
1、法院審判案件,就審判程序而言是兩審終審制,就法院體系而言是四級兩審制。兩審終審制,就是一起案件經過兩級法院審判終結審判的制度。
2、也就是說,地方各級法院對於按照審判管轄 權的規定對由它審判的第一審(初審)案件做出判決或裁定以後,若當事人不服,可以在法定期限內向上一級法院提起上訴;若同級的檢察院不服,可以在法定期限內向上一級法院提起抗訴。
3、上一級法院有權受理針對下一級法院第一審判決或裁定不服的上訴或抗訴,有權經過對第二審案件的審理,改變或維持第一審法院的判決或裁定。
4、這時,上級法院的第二審判決、裁定,就是終審判決、裁定,當事人不得上訴。審級制度的實質是要求審判必須按審判程序嚴格進行,不得越級審理案件。
5、兩審終審制度主要針對發生了民事權利義務爭議的訴訟案件,這里強調訴訟案件,法院審理的案件分為兩類,一類是需要經過普通程序或者簡易程序的訴訟案件,另一類是非因民事法律關系發生具體爭議而請求法院確認一定的事實狀態的非訴訟民事案件。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人大網—《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⑽ 我國法院實行幾級幾審
【法律分析】
法律規定,當事人如果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所作的第一審判決和裁定不服,可以按法定程序向上一級人民法院上訴。如果人民檢察院認為確有錯誤,應依法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抗訴。上一級人民法院做出的判決和裁定,是終審的、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當事人不得再上訴,最高人民法院作為第一審法院審判的案件都是終審案件。兩審終審制,是指一個案件經過兩級人民法院審理即告終結的法律制度。其內容是,如果當事人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審理的第一審案件所作出的判決和裁定不服,可以依法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要求上一級人民法院對案件進行第二次審判。經第二審人民法院對案件進行審理,所作出的判決和裁定是終審判決和裁定,當事人不服不得再提起上訴,人民法院也不得按照上訴審程序審理。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十條 人民法院審判案件,實行兩審終審制。 第五條 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審判權,人民檢察院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檢察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第七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進行刑事訴訟,應當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以保證准確有效地執行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