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安明法官
⑴ 關於父親的詩句
遊子吟
孟郊
慈 母 手 中 線,
游 子 身 上 衣。
臨 行 密 密 縫,
意 恐 遲 遲 歸。
誰 言 寸 草 心,
報 得 三 春 暉。
【別老母】
搴幃拜母河梁去,
白發愁看淚眼枯。
慘慘柴門風雪夜,
此時有子不如無
中華詩詞-清-黃景仁
向來多少淚,都染手縫衣
「父書空滿筐,母線縈我襦」(史騏生《寫懷》)
十月胎恩重,三生報答輕。 ——《勸孝歌》
青天悲吟聲聲淚,聲聲呼嚴父;碧水苦訴字字血,字字哭慈母。
勞苦莫教爹娘受,憂愁莫教爹娘耽。
慈母愛子,非為報也。〖漢〗劉安
十月胎恩重,三生報答輕。《勸孝歌》
一尺三寸嬰,十又八載功。《勸孝歌》
母稱兒干卧,兒屎母濕眠。《勸孝歌》
母苦兒未見,兒勞母不安。《勸孝歌》
老母一百歲,常念八十兒。《勸孝歌》
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覺寒。《勸孝歌》
萬愛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兒語》
白頭老母遮門啼,挽斷衫袖留不止。〖唐〗韓愈
母儀垂則輝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格言集錦》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唐〗孟郊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三字經》
母親,人間第一親;母愛,人間第一情。字嚴
世上惟一沒有被污染的愛——那便是母愛。字嚴
成功的時候,誰都是朋友。但只有母親——她是失敗時的伴侶。鄭振鐸
哀哀父母,生我劬勞。《詩經》
無父何怙,無母何恃?《詩經》
父之美德,兒之遺產。字嚴
父母德高;子女良教。《格言對聯》
有子且勿喜,無子固勿嘆。〖唐〗韓愈
人見生男生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唐〗王建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世間最難得者兄弟。《格言聯璧》
為人父母天下至善;為人子女天下大孝。《格言聯璧》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撫我,畜我,長我,育我,
顧我,復我。《詩經》
父不慈則子不孝;兄不友則弟不恭;夫不義則
婦不順也。 〖南北朝〗顏之推
人生內無賢父兄,外無嚴師友,而能有成者少矣。〖宋〗呂公著
父母所欲為者,我繼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親厚之。 《格言聯璧》
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禮記》
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禮記》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論語》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憂。」——《論語·為政》
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長幼有序。——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孟子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孟子
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子
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孟子
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聞也。孰不為事?事親,事之本也;孰不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孟子
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孟子
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孟子
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博奕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鬥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無父無君,是禽獸也。——孟子
賢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惡之不可移。——《呂氏春秋》
孝子不諛其親,忠臣不諂其君,臣子之盛也。——莊子
事其親者,不擇地而安之,孝之至也。——莊子
禮者,斷長續短,損有餘,益不足,達愛敬之文,而滋成行義之美也。——荀子
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孝莫大於嚴父。——《孝經·聖至章》
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馬遷
事親以敬,美過三牲。——摯虞
父子不信,則家道不睦。——武則天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
內睦者,家道昌。——林逋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蘇轍
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尊長前,聲要低,低不聞,卻非宜。進必趨,退必遲,問起對,視勿移。——李毓秀
凡為父母的,莫不愛其子。——陳宏謀
侍於親長,聲容易肅,勿因瑣事,大聲呼叱。——周秉清
長者問,對勿欺;長者令,行勿遲;長者賜,不敢辭。——周秉清
重資財,薄父母,不成人子。——朱柏廬
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老舍
母親是沒有什麼東西可以代替的。——巴金
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來一次的機會。——費孝通
老年人猶如歷史和戲劇,可供我們生活的參考。——(古羅馬)西塞羅
開始吧,孩子,開始用微笑去認識你的母親吧!——(古羅馬)維吉爾
親善產生幸福,文明帶來和諧。——(法)雨果
一個人如果使自己的母親傷心,無論他的地位多麼顯赫,無論他多麼有名,他都是一個卑劣的人。——(義大利)亞米契斯
年老受尊敬是出現在人類社會里的第一種特權。——(法)拉法格
我們體貼老人,要像對待孩子一樣。——(德)歌德
在子女面前,父母要善於隱藏他們的一切快樂、煩惱和恐懼。——(英)培根
母親,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前蘇聯)高爾基
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高爾基
一個老年人的死亡,等於傾倒了一座博物館。——高爾基
老人受尊敬,是人類精神最美好的一種特權。——(法)司湯達
老年,好比夜鶯,應有他的夜曲。——(德)康德
所有傑出的非凡人物都有出色的母親,到了晚年都十分尊敬自己的母親,把他們當作最好的朋友。——(英)狄更斯
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親就是上帝。——(英)薩克雷
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永遠需要報答最美好的人,這就是母親。——(前蘇聯)奧斯特洛夫斯基
就是在我們母親的膝上,我們獲得了我們的最高尚、最真誠和最遠大的理想,但是裡面很少有任何金錢。——(美)馬克·吐溫
共產主義不僅表現在田地里和汗水橫流的工廠,它也表現在家庭里、飯桌旁,在親戚之間,在相互的關繫上。——(前蘇聯)馬雅可夫斯基
丑惡的海怪也比不上忘恩的兒女那樣可怕。——(英國)莎士比亞
仁愛和打人都先自家中開始。——鮑蒙特和弗萊徹
慈善行及至親,但不應僅此為止。——富勒
作為一個人,對父母要尊敬,對子女要慈愛,對窮親戚要慷慨,對一切人要有禮貌。——(美國)羅素
對孩子來說,父母的慈善的價值在於它比任何別的情感都更加可靠和值得信賴。——羅素
家庭的基礎無疑是父母對其新生兒女具有特殊的情感。——羅素
還有什麼比父母心中蘊藏著的情感更為神聖的呢?父母的心,是最仁慈的法官,是最貼心的朋友,是愛的太陽,它的光焰照耀、溫暖著凝聚在我們心靈深處的意向!——馬克思
智慧之子使父親歡樂,愚昧之子使母親蒙羞。——所羅門
尊重他人的、有責任感的孩子,產生於愛和管教適當結合的家庭中。——詹姆斯·多伯森
母羊要是聽不見她自己小羊的啼聲,她決不會回答一頭小牛的叫喊。——莎士比亞
黃昏,你把清晨驅散的一切收集回來;羊群歸棚,孩子回到母親身邊。——薩福
我看見過挨餓的孩子。我看見過母親和妻子們的悲痛。我痛恨戰爭。——羅斯福
母愛是一種巨大的火焰。——(法)羅曼·羅蘭
親人不睦家必敗。——(美)林肯
家是父親的王國,母親的世界,兒童的樂園。——愛默生
慈母的心靈早在懷孕的時候就同嬰兒交織在一起了。——狄更斯
所有傑出的非凡人物,都有出色的母親。——狄更斯
沒有無私的、自我犧牲的母愛的幫助,孩子的心靈將是一片荒漠。——狄更斯
父親,應該是一個氣度寬大的朋友。——狄更斯
天下最苦惱的事莫過於看不起自己的家。——狄更斯
要用希望孩子對待你的方式去對待父母。——蘇格拉底
在家庭中,孩子最微小的歡笑,就是使父母認識統一能得到鞏固的偉大精神動力。——蘇霍姆林斯基
建立和鞏固家庭的力量——是愛情,是父親和母親、父親和孩子、母親和孩子相互之間的忠誠的、純真的愛情。——蘇霍姆林斯基
父母的愛應該是這樣的:它能激發起孩子對周圍的世界,對人所創造的一切關心,激發起他為人民服務的熱情。——蘇霍姆林斯基
母親的安寧和幸福取決於她的孩子們。母親的幸福要靠孩子、少年兒童去創造。——蘇霍姆林斯基
成為母親之後,女性美像一朵盛開的鮮花煥發出全部的力量和美。——蘇霍姆林斯基
作為一個父親,最大的樂趣就在於:在其有生之年,能夠根據自己走過的路來啟發、教育子女。——蒙田
真不公平,原諒青年人尋歡作樂,卻禁止老年人追求享受。——蒙田
父母和子女,是彼此贈與的最佳禮物。——維斯冠
有的兒女使我們感到此生不虛,有的兒女為我們留下了終身遺憾。——紀伯倫
再沒有什麼能比人的母親更為偉大。——惠特曼
一家人能夠相互密切合作,才是世界上唯一的真正幸福。——居里夫人
和睦的家庭空氣是世界上的一種花朵,沒有東西比它更溫柔,沒有東西比它更適宜於把一家人的天性培養得堅強、正直。——德萊塞
沒有和平的家庭,就沒有和平的社會。——池田大作
互相贈送禮物的家庭習慣有助於增進父母與孩子之間誠摯的友誼。其主要意義並不在於禮物的本身,而在於對親人的關心,在於希望感謝親人的關心。——伊林娜
那些博得了自己子女的熱愛和尊敬的父親和母親是非常幸福的。——伊林娜
良好的家庭傳統有助於家庭成員相互尊重,有助於家庭建成一個友愛的、生氣勃勃的集體。——伊林娜
母子之情是世界上最神聖的情感。——大仲馬
有關於母親的!!望參考。。。。。。
⑵ 《史記,淮南衡山列傳》翻譯
淮南厲王劉長,是漢高祖的小兒子。他母親是過去趙王張敖的妃嬪。高祖八年(前199),高皇帝從東垣(ynán,原)縣經過趙國,趙王把厲王的母親獻給他。她受到皇上寵幸,懷下身孕。從此趙王張敖不敢讓她住在宮內,為她另建外宮居住。次年趙相貫高等人在柏人縣謀弒高祖的事情被朝廷發覺,趙王也一並被捕獲罪,他的母親、兄弟和妃嬪悉遭拘捕,囚入河內郡官府。厲王母親在囚禁中對獄吏說:「我受到皇上寵幸,已有身孕。」獄吏如實稟報,皇上正因趙王的事氣惱,沒有理會厲王母親的申訴。厲王母親的弟弟趙兼拜託辟陽侯審食其(yìjī,亦基)告知呂後,呂後妒嫉,不肯向皇上進言求情,辟陽侯便不再盡力相勸。厲王母親生下王後,心中怨恨而自殺。獄吏抱著厲王送到皇上面前,皇上後悔莫及,下令呂後收養他,並在真定縣安葬了厲王的母親。真定是厲王母親的故鄉,她的祖輩就居住在那裡。
高祖十一年(前196)七月,淮南王黥(qíng,晴)布謀反,皇上遂立兒子劉長為淮南王,讓他掌管昔日黥布領屬的四郡封地。皇上親自率軍出征,剿滅了黥布,於是厲王即淮南王位。
厲王自幼喪母,一直依附呂後長大,因此孝惠帝和呂後當政時期他有倖免遭政治禍患。但是,他心中一直怨恨辟陽侯而不敢發作。
至孝文帝即位,淮南王自視與皇上關系最親,驕橫不遜,一再違法亂紀。皇上念及手足親情,時常寬容赦免他的過失。
孝文帝三年(前177),淮南王自封國入朝,態度甚為傲慢。他跟隨皇上到御苑打獵,和皇上同乘一輛車駕,還常常稱呼皇上為「大哥」。厲王有才智和勇力,能奮力舉起重鼎,於是前往辟陽侯府上求見。辟陽侯出來見他,他便取出藏在袖中的鐵椎(chuí,垂)捶擊辟陽侯,又命隨從魏敬殺死了他。事後厲王馳馬奔至宮中,向皇上袒身謝罪道:我母親本不該因趙國謀反事獲罪,那時辟陽侯若肯竭力相救就能得到呂後的幫助,但他不力爭,這是第一樁罪;趙王如意母子無罪,呂後蓄意殺害他們,而辟陽侯不盡力勸阻,這是第二樁罪;呂後封呂家親戚為王,意欲危奪劉氏天下,辟陽侯不挺身抗爭,這是第三樁罪。我為天下人殺死危害社稷的奸臣辟陽侯,為母親報了仇,特來朝中跪伏請罪。」皇上哀憫厲王的心願,出於手足親情,不予治罪,赦免了他。這一時期,薄太後和太子以及列位大臣都懼怕厲王,因此厲王返國後越發驕縱肆志,不依朝廷法令行事,出入宮中皆號令警戒清道,還稱自己發布的命令為「制」,另搞一套文法,一切模仿天子的聲威。
孝文帝六年(前174),厲王讓無官爵的男子組成七十人和棘蒲侯柴武之子柴奇商議,策劃用四十輛大貨車在谷口縣謀反起事,並派出使者前往閩越、匈奴各處聯絡。朝廷發覺此事,治罪謀反者,派使臣召淮南王入京,他來到長安。
「丞相臣張包、典客臣馮敬、行御史大夫事宗正臣逸、廷尉臣賀、備盜賊中尉臣福冒死罪啟奏:淮南王劉長廢棄先帝文法,不服從天子詔令,起居從事不遵法度,自製天子所乘張黃緞傘蓋的車駕,出入模仿天子聲威,擅為法令,不實行漢家王法。他擅自委任官吏,讓手下的郎中春任國相,網羅收納各郡縣和諸侯國的人以及負罪逃亡者,把他們藏匿起來安置住處,安頓家人,賜給錢財、物資、爵位、俸祿和田宅,有的人爵位竟封至關內侯,享受二千石的優寵。淮南王給予他們不應得到的這一切,是想圖謀不軌。大夫但與有罪失官的開章等七十人,夥同棘蒲侯柴武之子柴奇謀反,意欲危害宗廟社稷。他們讓開章去密報劉長,商議使人聯絡閩越和匈奴發兵響應。開章赴淮南見到劉長,劉長多次與他晤談宴飲,還為他成家娶妻,供給二千石的薪俸。開章教人報告大夫但,諸事已與淮南王談妥。國相春也遣使向但通報。朝中官吏發覺此事後,派長安縣縣尉奇等前去拘捕開章。劉長藏人不交,和原中尉(jiān,尖)忌密議,殺死開章滅口。他們置辦棺槨(guǒ,果)、喪衣、包被,葬開章於肥陵邑,而欺騙辦案的官員說『不知道開章在哪裡』 。後來又偽造墳冢(zhǒng,腫),在墳上樹立標記,說『開章屍首埋在這里』。劉長還親自殺過無罪者一人;命令官吏論罪殺死無辜者六人;藏匿逃亡在外的死刑犯,並抓捕未逃亡的犯人為他們頂罪;他任意加人罪名,使受害者無處申冤,被判罪四年勞役以上,如此者十四人;又擅自赦免罪人,免除死罪者十八人。服四年勞役以下者五十八人;還賜爵關內侯以下者九十四人。前些時劉長患重病,陛下為他憂煩,遣使臣賜贈信函、棗脯。劉長不想接受賜贈,便不肯接見使臣。住在廬江郡內的南海民造反,淮南郡的官兵奉旨征討。陛下體恤淮南民貧苦,派使臣賜贈劉長布帛五千匹,令轉發出征官兵中的辛勞窮苦之人。劉長不想接受,謊稱『軍中無勞苦者』。南海人王織上書向皇帝敬獻玉璧,忌燒了信,不予上奏。朝中官員請求傳喚忌論罪,劉長拒不下令,謊稱『忌有病』。國相春又請求劉長准許自己,劉長大怒,說『你想背叛我去投靠漢廷』,遂判處春死罪。臣等請求陛下將劉長依法治罪。」
皇上下詔說:「我不忍心依法制裁淮南王,交列侯與二千石官商議吧。」
「臣倉、臣敬、臣逸、臣福、臣賀冒死罪啟奏:臣等已與列侯和二千石官吏臣嬰等四十三人論議,大家都說『劉長不遵從法度,不聽從天子詔命,竟然暗中網羅黨徒和謀反者,厚待負罪逃亡之人,是想圖謀不軌』。臣等議決應當依法制裁劉長。」
皇上批示說:「我不忍心依法懲處淮南王,赦免他的死罪,廢掉他的王位吧。」
「臣倉等冒死罪啟奏:劉長犯有大死之罪,陛下不忍心依法懲治,施恩赦免,廢其王位。臣等請求將劉長遣往蜀郡嚴道縣邛(qióng,窮)崍山郵亭,令其妾媵(yìng,映)有生養子女者隨行同居,由縣署為他們興建屋舍,供給糧食、柴草、蔬菜、食鹽、豆豉、炊具食具和席蓐(rù,人)。臣等冒死罪請求,將此事布告天下。」
皇上頒旨說:「准請供給劉長每日食肉五斤,酒二斗。命令昔日受過寵幸的妃嬪十人隨往蜀郡同住。其他皆準奏。」
朝廷盡殺劉長的同謀者,於是命淮南王啟程,一路用輜(zī,資)車囚載,令沿途各縣遞解人蜀。當時袁盎權諫皇上說:「皇上一向驕寵淮南王,不為他安排嚴正的太傅和國相去勸導,才使他落到如此境地。再說淮南王性情剛烈,現在粗暴地摧折他,臣很擔憂他會突然在途中身染風寒患病而死。陛下若落得殺弟的惡名如何是好!」皇上說:「我只是讓他嘗嘗苦頭罷了,就會讓他回來的。」沿途各縣送押淮南王的人都不敢打開囚車的封門,於是淮南王對僕人說:「誰說你老子我是勇猛的人?我哪裡還能勇猛!我因為驕縱聽不到自己的過失終於陷入這種困境。人生在世,怎能忍受如此郁悶!」於是絕食身亡。囚車行至雍縣,縣令打開封門,把劉長的死訊上報天子。皇上哭得很傷心,對袁盎說:「我不聽你的勸告,終至淮南王身死。」袁盎說:「事已無可奈何,望陛下好自寬解。」皇上說:「怎麼辦好呢?」袁盎回答:「只要斬丞相、御史來向天下人謝罪就行了。」於是皇上命令丞相、御史收捕拷問各縣押送淮南王而不予開封進食者,一律棄市問斬。然後按照列侯的禮儀在雍縣安葬了淮南王,並安置三十戶人家守冢祭祀。
孝文帝八年(前172),皇上憐憫淮南王,淮南王有兒子四人,年齡都是七、八歲,於是封其子劉安為阜陵侯,其子劉勃為安陽侯,其子劉賜為陽周侯,其子劉良為東城侯。
孝文帝十二年(前168),有百姓作歌歌唱淮南厲王的遭遇說:「一尺麻布,尚可縫;一斗穀子,尚可舂(chōng,沖)。兄弟二人不能相容。」皇上聽到後,就嘆息說:「堯舜放逐自己的家人,周公殺死管叔蔡叔,天下人稱贊他們賢明。為什麼呢?因為他們能不因私情而損害王朝的利益。天下人難道認為我是貪圖淮南王的封地嗎?」於是徙(xǐ,洗)封城陽王劉喜去統領淮南王的故國,而謚(shì,是)封已故淮南王為厲王,並按諸侯儀制為他建造了陵園。
孝文帝十六年(前164),皇上遷淮南王劉喜復返城陽故地。皇上哀憐淮南厲王因廢棄王法圖謀不軌,而自惹禍患失國早死,便封立他的三個兒子:阜陵侯劉安為淮南王,安陽侯劉勃為衡山王,陽周侯劉賜為廬江王,他們都重獲厲王時封地,三分共享。東城侯劉良此前已死,沒有後代。
孝景帝三年(前154),吳楚七國舉兵反叛,吳國使者到淮南聯絡,淮南王意欲發兵響應。淮南國相說:「大王如果非要發兵響應吳王,臣願為統軍將領。」淮南王就把軍隊交給了他。淮南國相得到兵權後,指揮軍隊據城防守叛軍,不聽淮南王的命令而為朝廷效勞;朝廷也派出曲城侯蠱捷率軍援救淮南:淮南國因此得以保全。吳國使者來到廬江,廬江王不肯響應,而派人與越國聯絡。吳國使者往衡山,衡山王效忠朝廷,堅守城池毫無二心。
孝景帝四年(前153),吳楚叛軍已被破敗,衡山王入朝,皇上認為他忠貞守信,便慰勞他說:「南方之地低窪潮濕。」改任衡山王掌管濟水以北的地區,以此作為褒獎。他去世後便賜封為貞王。廬江王的封地鄰近越國,屢次派遣使臣與之結交,因此被北遷為衡山王,統管長江以北地區。淮南王依然如故。
淮南王劉安的性情喜好讀書彈琴,不愛射獵放狗跑馬,他也想暗中做好事來安撫百姓,流播美譽於天下。他常常怨恨厲王之死,常想反叛朝廷,但是沒有機會。
到了孝武帝建元二年(前139),淮南王入京朝見皇上。與他一向交好的武安侯田蚡(fén,墳),當時做太尉。田蚡在霸上迎侯淮南王,告訴他說:「現今皇上沒有太子,大王您是高皇帝的親孫,施行仁義,天下無人不知。假如有一天宮車晏駕皇上過世,不是您又該誰繼位呢!」淮南王大喜,厚贈武安侯金銀錢財物品。淮南王暗中結交賓客,安撫百姓,謀劃叛逆之事。
建元六年(前135),慧星出現,淮南王心生怪異。有人勸說淮南王道:「先前吳軍起兵時,慧星出現僅長數尺,而兵戰仍然血流千里。現在慧星長至滿天,天下兵戰應當大興。」淮南王心想皇上沒有太子,若天下發生變故,諸侯王將一齊爭奪皇位,便更加加緊整治兵器和攻戰器械,積聚黃金錢財賄贈郡守、諸侯王、說客和有奇才的人。各位能言巧辯的人為淮南王出謀劃策,都胡亂編造荒誕的邪說,阿諛逢迎淮南王。淮南王心中十分歡喜,賞他們很多錢財,而謀反之心更甚。
淮南王有女兒名劉陵,她聰敏,有口才。淮南王喜愛劉陵,經常多給她錢財,讓她在長安刺探朝中內情,結交皇上親近的人。
元朔三年(前126),皇上賞賜淮南王幾案手杖,恩准他不必入京朝見。淮南王王後名荼(tú,圖),淮南王很寵幸她。王後生太子劉遷,劉遷娶王皇太後外孫修成君的女兒做妃子。淮南王策劃製造謀反的器具,害怕太子的妃子知道後向朝中泄露機密,就和太子策劃,讓他假裝不愛妃子,三個月不和她同席共寢。於是淮南王佯裝惱怒太子,把他關起來,讓他和妃子同居一室三月,而太子始終不親近她。妃子請求離去,淮南王便上奏朝廷致歉,把她送回娘家。王後荼、太子劉遷和女兒劉陵受淮南王寵愛,專擅國權,侵奪百姓田地房宅,任意加罪拘捕無辜之人。
元朔五年(前124),太子學習使劍,自以為劍術高超,無人可比。聽說郎中雷被劍藝精湛,便召他前來較量。雷被一次二次退讓之後,失手擊中了太子。太子動怒,雷被恐懼。這時凡想從軍的人總是投奔京城,雷被當即決定去參軍奮擊匈奴。太子劉遷屢次向淮南王說雷被的壞話,淮南王就讓郎中令斥退罷免了他的官職,以此儆(jǐng,井)示後人。於是雷被逃到長安,向朝廷上書申訴冤屈。皇上詔令廷尉、河南郡審理此事。河南郡議決,追捕淮南王太子到底,淮南王、王後打算不遣送太子,趁機發兵反叛。可是反復謀劃猶豫,十幾天未能定奪。適逢朝中又有詔令下達,讓就地傳訊太子。就在這時,淮南國相惱怒壽春縣丞將逮捕太子的命令扣下不發,控告他犯有「不敬」之罪。淮南王請求國相不追究此事,國相不聽。淮南王便派人上書控告國相,皇上將此事交付廷尉審理。辦案中有線索牽連到淮南王,淮南王派人暗中打探朝中公卿大臣的意見,公卿大臣請求逮捕淮南王治罪。淮南王害怕事發,太子劉遷獻策說:「如果朝廷使臣來逮捕父王,父王可叫人身穿衛士衣裳,持戟站立庭院之中,父王身邊一有不測發生,就刺殺他,我也派人刺死淮南國中尉,就此舉兵起事,尚不為遲。」這時皇上不批准公卿大臣的奏請,而改派朝中中尉殷宏赴淮南國就地向淮南王詢問查證案情。淮南王聞訊朝中使臣前來,立即按太子的計謀做了准備。朝廷中尉到達後,淮南王看他態度溫和,只詢問自己罷免雷被的因由,揣度不會定什麼罪,就沒有發作。中尉還朝,把查詢的情況上奏。公卿大臣中負責辦案的人說:「淮南王劉安阻撓雷被從軍奮擊匈奴等行徑,破壞了執行天子明確下達的詔令,應判處棄市死罪。」皇上詔令不許。公卿大臣請求廢其王位,皇上詔令不許。公卿大臣請求削奪其五縣封地,皇上詔令削奪二縣。朝廷派中尉殷宏去宣布赦免淮南王的罪過,用削地以示懲罰。中尉進入淮南國境,宣布赦免淮南王。淮南王起初聽說朝中公卿大臣請求殺死自己,並不知道獲得寬赦削地,他聽說朝廷使臣已動身前來,害怕自己被捕,就和太子按先前的計謀准備刺殺他。待到中尉已至,立即祝賀淮南王獲赦,淮南王因此沒有起事。事後他哀傷自己說:「我行仁義之事卻被削地,此事太恥辱了。」然而淮南王削地之後,策劃反叛的陰謀更為加劇。諸位使者從長安來,製造荒誕騙人的邪說,凡聲稱皇上無兒,漢家天下不太平的,淮南王聞之即喜;如果說漢王朝太平,皇上有男兒,淮南王就惱怒,認為是胡言亂語,不可信。
淮南王日夜和伍被、左吳等察看地圖,部署進軍的路線。淮南王說:「皇上沒有太子,一旦過世,官中大臣必定徵召膠東王,要不就是常山王,諸侯王一齊爭奪皇位,我可以沒有準備嗎?況且我是高祖的親孫,親行仁義之道,陛下待我恩厚,我能忍受他的統治;陛下萬世之後,我豈能事奉小兒北向稱臣呢!」
淮南王坐在東宮,召見伍被一起議事,招呼他說:「將軍上殿。」伍被不高興地說:「皇上剛剛寬恕赦免了大王,您怎能又說這亡國之話呢!臣聽說伍子胥勸諫吳王,吳王不用其言,於是伍子胥說『臣即將看見麋(mí,迷)鹿在姑蘇台上出入游盪了』。現在臣也將看到宮中遍生荊棘,露水沾濕衣裳了。」淮南王大怒,囚禁起伍被的父母,關押了三個月。然後淮南王又把伍被召來問道:「將軍答應寡人嗎?」伍被回答:「不,我只是來為大王籌劃而已。臣聽說聽力好的人能在無聲時聽出動靜,視力好的人能在未成形前看出徵兆,所以最智慧、最有道德的聖人做事總是萬無一失。從前周文王為滅商紂率周族東進,一行動就功顯千代,使周朝繼夏、商之後,列入『三代』 ,這就是所謂順從天意而行動的結果,因此四海之內的人都不約而同地追隨響應他。這是千年前可以看見的史實。至於百年前的秦王朝,近代的吳楚兩國,也足以說明國家存亡的道理。臣不敢逃避伍子胥被殺害的厄運,希望大王不要重蹈吳王不聽忠諫的覆轍。過去秦朝棄絕聖人之道,坑殺儒生,焚燒《詩》《書》,拋棄禮義,崇尚偽詐和暴力,憑借刑罰,強迫百姓把海濱的穀子運送到西河。在那個時候,男子奮力耕作卻吃不飽糟糠,女子織布績麻卻衣不蔽體。秦皇派蒙恬修築長城,東西綿延數千里,長年戍邊、風餐露宿的士兵常常有數十萬人,死者不可勝數,僵屍暴野千里,流血遍及百畝,百姓氣力耗盡,想造反的十家有五。秦皇帝又派徐福入東海訪求神仙和珍奇異物,徐福歸來編造假話說:『臣見到海中大神,他問道:「你是西土皇帝的使臣嗎?」臣答道:「是的。」「你來尋求何物?」臣答:「希望求得延年益壽的仙葯。」海神說:「你們秦王禮品菲薄,仙葯可以觀賞卻不能拿取。」當即海神隨臣向東南行至蓬萊山,看到了用靈芝草築成的宮殿,有使者膚色如銅身形似龍,光輝上射映照天宇。於是臣兩拜而問,說:「應該拿什麼禮物來奉獻?」海神說:「獻上良家男童和女童以及百工的技藝,就可以得到仙葯了。」』皇帝大喜,遣發童男童女三千人,並供給海神五穀種籽和各種工匠前往東海。途中徐福覓得一片遼闊的原野和湖澤,便留居那裡自立為王不再回朝。於是百姓悲痛思念親人,想造反的十家有六。秦皇帝又派南海郡尉趙佗(tuó,馱)越過五嶺攻打百越。趙佗知道中原疲敝已極,就留居南越稱王不歸,並派人上書,要求朝廷徵集無婆家的婦女三萬人,來替士兵縫補衣裳。秦皇帝同意給他一萬五千人。於是百姓人心離散猶如土崩瓦解,想造反的十家有七。賓客對高皇帝說:『時機到了。』高皇帝說:『等等看,當有聖人起事於東南方。』不到一年,陳勝吳廣揭竿造反了。高皇帝自豐邑沛縣起事,一發倡議全天下不約而同的響應者便不可勝數。這就是所謂踏到了縫隙窺伺到時機,借秦朝的危亡而舉事。百姓期望他,猶如乾旱盼雨水,所以他能起於軍伍而被擁立為天子,功業高於夏禹、商湯和周文王,恩德流被後世無窮無盡。如今大王看到了高皇帝得天下的容易,卻偏偏看不到近代吳楚的覆亡么?那吳王被賜號為劉氏祭酒,頗受尊寵,又被恩准不必依例入京朝見,他掌管著四郡的民眾,地域廣至方圓數千里,在國內可自行冶銅鑄造錢幣,在東方可燒煮海水販賣食鹽,溯江而上能采江陵木材建造大船,一船所載抵得上中原數十輛車的容量,國家殷富百姓眾多。吳王拿珠玉金帛賄賂諸侯王、宗室貴族和朝中大臣,唯獨不給皇戚竇氏。反叛之計謀劃已成,吳王便發兵西進。但吳軍在大梁被攻克,在狐父被擊敗,吳王逃奔東歸,行至丹徒,讓越人俘獲,身死絕國,令天下人恥笑。為什麼吳楚有那樣眾多的軍隊都不能成就功業?實在是違背了天道而不識時勢的緣故。如今大王兵力不及吳楚的十分之一,天下安寧卻比秦皇帝時代好萬倍,希望大王聽從臣下的意見。若大王不聽臣的勸告,勢必眼見大事不成言語卻已先自泄露天機。臣聽說箕子路過殷朝故都時心中很悲傷,於是作「麥秀之歌」,這首歌就是哀痛紂王不聽從王子比乾的勸諫而亡國。所以《孟子》說『紂王貴為天子,死時竟不及平民 』。這是因為紂王生前早已自絕於天下人,而不是死到臨頭天下人才背棄他。現在臣也暗自悲哀大王若拋棄了諸侯國君的尊貴,朝廷必將賜給絕命之書,令大王身先群臣,死於東宮。」於是,伍被怨哀之氣郁結胸中而神色黯然,淚水盈眶而滿面流淌,即刻站起身,一級級走下台階離去了。
淮南王有個庶出的兒子名叫劉不害,年紀最大,淮南王不喜愛他,王後和太子也都不把他視為兒子或兄長。劉不害有兒子名叫劉建,他才高負氣,時常怨恨太子不來問候自己的父親;又埋怨當時諸侯王都可以分封子弟為諸侯,而淮南王只有兩個兒子,一個當了太子,唯獨劉建父親不得封侯。劉建暗中結交人,想要告發擊敗太子,讓他的父親取而代之。太子知悉此事,多次拘囚並拷打劉建。劉建盡知太子意欲殺害朝廷中尉的陰謀,就讓和自己私交很好的壽春縣人庄芷(zhǐ,止)在元朔六年(前123)向天子上書說:「毒葯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如今淮南王的孫子劉建才能高,淮南王後荼和荼的兒子太子劉遷常常妒忌迫害他。劉建父親劉不害無罪,他們多次拘囚想殺害他。今有劉建人在,可召來問訊,他盡知淮南王的隱密。」書奏上達,皇上將此事交付廷尉,廷尉又下達河南郡府審理。這時,原辟陽侯的孫子審卿與丞相公孫弘交好,他仇恨淮南厲王殺死自己的祖父,就極力向公孫弘構陷淮南王的罪狀,於是公孫弘懷疑淮南王有叛逆的陰謀,決意深入追究查辦此案。河南郡府審問劉建,他供出了淮南王太子及其朋黨。淮南王擔憂事態嚴重,意欲舉兵反叛,就向伍被問道:「漢朝的天下太平不太平?」伍被回答:「天下太平。」淮南王心中不悅,對伍被說:「您根據什麼說天下太平?」伍被回答:「臣私下觀察朝政,君臣間的禮義,父子間的親愛,夫妻間的區別,長幼間的秩序,都合乎應有的原則,皇上施政遵循古代的治國之道,風俗和法度都沒有缺失。滿載貨物的富商周行天下,道路無處不暢通,因此貿易之事盛行。南越稱臣歸服,羌僰(bó,搏)進獻物產,東甌(ōu,歐)內遷降漢,朝廷拓廣長榆塞,開辟朔方郡,使匈奴折翅傷翼,失去援助而萎靡不振。這雖然還不趕不上古代的太平歲月,但也算是天下安定了。」淮南王大怒,伍被連忙告謝死罪。淮南王又對伍被說:「崤山之東若發生兵戰,朝廷必使大將軍衛青來統兵鎮壓,您認為大將軍人怎樣?」伍被說:「我的好朋友黃義,曾跟隨大將軍攻打匈奴,歸來告訴我說:『大將軍對待士大夫有禮貌,對士卒有恩德,眾人都樂意為他效勞。大將軍騎馬上下山岡疾駛如飛,才能出眾過人。』我認為他武藝這般高強,屢次率兵征戰通曉軍事,不易抵擋。又謁者曹梁出使長安歸來,說大將軍號令嚴明,對敵作戰勇敢,時常身先士卒。安營紮寨休息,井未鑿通時,必須士兵人人喝上水,他才肯飲。軍隊出征歸來,士兵渡河已畢,他才過河。皇太後賞給的錢財絲帛,他都轉賜手下的軍官。即使古代名將也無人比得過他。」淮南王聽罷沉默無語。
淮南王眼看劉建被召受審,害怕國中密謀造反之事敗露,想搶先起兵,但是伍被認為難以成事,於是淮南王再問他道:「您以為當年吳王興兵造反是對還是錯?」伍被說:「我認為錯了。吳王富貴已極,卻做錯了事,身死丹徒,頭足分家,殃及子孫無人倖存。臣聽說吳王後悔異常。希望大王三思熟慮,勿做吳王所悔恨的蠢事。」淮南王說:「男子漢甘願赴死,只是為了自己說出的一句話罷了。況且吳王哪裡懂得造反,竟讓漢將一日之內有四十多人闖過了成皋關隘。現在我令樓緩首先扼住成皋關口,令周被攻下穎川郡率兵堵住轘轅關、伊闕關的道路,令陳定率南陽郡的軍隊把守武關。河南郡太守只剩有洛陽罷了,何足擔憂。不過,這北面還有臨晉關、河東郡、上黨郡和河內郡、趙國。人們說『扼斷成皋關口,天下就不能通行了』。我們憑借雄據三川之地的成皋險關,招集崤山之東各郡國的軍隊響應,這樣起事,您以為如何?」伍被答道:「臣看得見它失敗的災禍,看不見它成功的福運。」淮南王說:「左吳、趙賢、朱驕如都認為有福運,十之有九會成功。您偏偏認為有禍無福,是為什麼?」伍被說:「受大王寵信的群臣中平素能號令眾人的,都在前次皇上詔辦的罪案中被拘囚了,餘下的已沒有可以倚重的人。」淮南王說:「陳勝、吳廣身無立錐之地,聚集起一千人,在大澤鄉起事,奮臂大呼造反,天下就群起響應,他們西行到達戲水時已有一百二十萬人相隨。現今我國雖小,可是會用兵器打仗者十幾萬,他們絕非被迫戍邊的烏合之眾,所持也不是木弩和戟柄,您根據什麼說起事有禍無福?」伍被說:「從前秦王朝暴虐無道,殘害天下百姓。朝廷征發民間萬輛車駕,營建阿房宮,收取百姓大半的收入作為賦稅,還征調家居閭左在貧民去遠戌邊疆,弄得父親無法保護兒子平安,哥哥不能讓弟弟過上安逸生活,政令苛嚴刑法峻急,天下人忍受百般熬煎幾近枯焦。百姓都廷頸盼望,側耳傾聽,仰首向天悲呼,捶胸怨恨皇上,因而陳勝大呼造反,天下人立刻響應。如今皇上臨朝治理天下,統一海內四方,泛愛普天黎民,廣施德政恩惠。他即使不開口講話,聲音傳播也如雷霆般迅疾;詔令即使不頒布,而教化的飛速推廣也似有神力;他心有所想,便威動萬里,下民響應主上,就好比影之隨形、響之應聲一般。而且大將軍衛青的才能不是秦將章邯、楊熊可比的。因此,大王您以陳勝、吳廣反秦來自喻,我認為不當。」淮南王說:「假如真像你說的那樣,不可以僥幸成功嗎?」伍被說:「我倒有一條愚蠢的計策。」淮南王說:「怎麼辦呢?」伍被答道:「當今諸侯對朝廷沒有二心,百姓對朝廷沒有怨氣。但朔方郡田地廣闊,水草豐美,已遷徙的百姓還不足以充實開發那個地區。臣的愚計是,可以偽造丞相、御史寫給皇上的奏章,請求再遷徙各郡國的豪強、義士和處以耏(nài,奈)罪以上的刑徒充邊,下詔赦免犯人的刑罪,凡家產在五十萬錢以上的人,都攜同家屬遷往朔方郡,而且更多調發一些士兵監督,催迫他們如期到達。再偽造宗正府左右都司空、上林苑和京師各官府下達的皇上親發的辦案文書,去逮捕諸侯的太子和寵幸之臣。如此一來就會民怨四起,諸侯恐懼,緊接著讓搖唇鼓舌的說客去鼓動說服他們造反,或許可以僥幸得到十分之一的成功把握吧!」淮南王說:「此計可行。雖然你的多慮有道理,但我以為成就此事並不至於難到如此程度。」於是淮南王命令官奴入宮,偽造皇上印璽,丞相、御史、大將軍、軍史、中二千石、京師各官府令和縣丞的官印,鄰近郡國的太守和都尉的官印,以及朝廷使臣和法官所戴的官帽,打算一切按伍被的計策行事。淮南王還派人假裝獲罪後逃出淮南國而西入長安,給大將軍和丞相供事,意欲一旦發兵起事,就讓他們立即刺殺大將軍衛青,然後再說服丞相屈從臣服,便如同揭去一塊蓋布那麼輕而易舉了。
淮南王想要發動國中的軍隊,又恐怕自己的國相和大臣們不聽命。他就和伍被密謀先殺死國相與二千石大臣,為此假裝宮中失火,國相、二千石大臣必來救火,人一到就殺死他們。謀議未定,又計劃派人身穿抓捕盜賊的兵卒的衣服,手持羽檄,從南方馳來,大呼「南越兵入界了」,以借機發兵進軍。於是他們派人到廬江郡、會稽郡實施冒充追捕盜賊的計策,沒有立即發兵。淮南王問伍被說:「我率兵向西挺進,諸侯一定該有響應的人;要是沒人響應怎麼辦?」伍被回答說:「可向南奪取衡山國來攻打廬江郡,佔有尋陽的戰船,守住下雉的城池,扼住九江江口,阻斷豫章河水北入長江的彭蠡湖口這條通道,以強弓勁弩臨江設防,來禁止南郡軍隊沿江而下;再東進攻佔江都國、會稽郡,和南方強有力的越國結交,這樣在長江淮水之間屈伸自如,猶可拖延一些時日。」淮南王說:「很好,沒有更好的計策了。要是事態危急就奔往越國吧。」
⑶ 關於愛的名言,簡短點精闢點的!
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高爾基)
母愛是一種巨大的火焰.(羅曼羅蘭)
世界上有一種最美麗的聲音,那便是母親的呼喚(但丁)
媽媽你在哪兒,哪兒就是最快樂的地方(英國)
慈母的胳膊是慈愛構成的,孩子睡在裡面怎能不甜 (雨果)
人的嘴唇所能發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親,最美好的呼喚,就是"媽媽"(紀伯倫)
母愛是世間最偉大的力量 (米爾)
世界上一切其他都是假的,空的,唯有母親才是真的,永恆的,不滅的.(印度)
母愛是多麼強烈,自私,狂熱地佔據我們整個心靈的感情.(鄧肯)
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親就是上帝.(英國)
全世界的母親多麼的相象!他們的心始終一樣. 每一個母親都有一顆極為純真的赤子之心.(惠特曼)
女人固然是脆弱的,母親卻是堅強的(法國)
沒有無私的,自我犧牲的母愛的幫助,孩擁男牧榻�且黃�哪?(英國)
哀哀父母,生我劬勞。——《詩經·小雅·蓼莪》
事父母,能竭其力。——《論語·學而》
父慈而教。——《左傳·昭公二十六年》
愛親者,不敢惡於人;敬親者,不敢慢於人。——《孝經·天子》
孝在於質實,不在於飾貌。——桓寬《鹽鐵論·孝養》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遊子吟》
夫婦和而後家道成。——《幼學瓊林·夫婦》
兄弟敦和睦,朋友篤誠信。——陳子昂《座右銘》
父不慈則子不孝。——顏之推《顏氏家訓·治家》
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孟子·離婁上》
貧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後漢書·宋弘列傳》
時間的流逝,許多往事已經淡化了。可在歷史的長河中,有一顆星星永遠閃亮,那便是親情。時間可以讓人丟失一切,可是親情是割捨不去的。即使有一天,親人離去,但他們的愛卻永遠留在子女靈魂的最深處.
---高爾基
不要讓親情在熙熙攘攘的現代社會變革中越來越脆弱地面對沖擊,至少我們可以從自我做起,不要給自己留下遺憾,俗話說「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趁現在為自己的雙親送上一份不算奢侈的溫馨問候!
父慈而教。——《左傳·昭公二十六年》
智慧之子使父親快樂,愚昧之子使母親蒙羞.
——所羅門
孝在於質實,不在於飾貌。——桓寬《鹽鐵論·孝養》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遊子吟》
夫婦和而後家道成。——《幼學瓊林·夫婦》
兄弟敦和睦,朋友篤誠信。——陳子昂《座右銘》
父不慈則子不孝。——顏之推《顏氏家訓·治家》
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孟子·離婁上》
貧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後漢書·宋弘列傳》
關於母愛的名言
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高爾基)
●要想贏得女兒的歡心,必須先從她母親著手(英國)
●母勤女懶(日本)
●喧騷之母,必養成懶惰的子女(拉丁美洲)
●母親的心靈是子女的課堂(比徹)
●父親是大自然規定的銀行家(歐洲)
●父親!對上帝,我們無法找到一個比這更神聖的稱呼了----(華茲華斯)
●一個父親勝過一百個老師(英國)
●讓自己的兒女們光宗耀祖是父親們的主要缺點(伯·羅索)
●在所有的青年人眼裡,父親是多麼嚴厲的法官啊!(忒壬斯)
●沒有幾個父親對子女是關心備至的,至少他們中的絕大多數對金錢更加關心(切斯特菲爾德)
●沒有哪一個人真正了解自己的父親,但是,我們大家都有某種推測或某種信任(米南德)
●在批評父輩狹隘的時候,我們切不可忘記他們的深沉----(福爾克斯)
●父親和兒子的感情是截然不同的:父親愛的是兒子本人,兒子愛的則是對父親的回憶(歐洲)
●對做父親的人來說,失去父親不一定就是不幸;對做兒子的人來說,沒有兒子也不一定就是痛苦(切斯特菲爾德)
●一個父親能管好一百個兒子,而一百個兒子卻難管一個父親----(歐洲)
●每一代人總是反抗自己的父輩,卻和祖父交上了朋友----(芒福德)
●父親的名聲有時無助於兒子,卻反而會淹沒他:他們彼此站得太近,陰影扼殺了成長(本·瓊森)
●只要父親在世,你總是年輕
●父子無隔宿之仇
●雛鳳清於老鳳聲
●彎竹子生直筍子
●養兒強於父
●有其父必有其子
●爺娘惜兒女,好比長江水
●茄子花朵朵結果實,父母話句句是真話(日本)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
●父母的心在兒女,兒女的心在外頭
●有狠心的兒女,沒有狠心的爹娘
●千枝連根,十指連心
●十個指頭個個痛
●手板是肉,手背是筋,兩面一樣疼
●手心手背都是肉
●我們為孩子的美麗和幸福感到極大的歡樂,這歡樂使我們的心靈博大到軀殼難以容納的程度(愛默生)
●子女是父母的至寶(英國)
●父母天地心,大小無厚薄
●要知父母恩,懷里抱兒孫
●養兒方知娘辛苦,養女方知謝娘恩
●從小不知老娘親,育兒才知報娘恩
●不記當初娘養我,但看今朝自養兒
●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不養兒,不知報母恩
●父親健在的時候,不知有父親的可貴
●父母之恩,水不能溺,火不能滅(蘇聯)
●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日本)
●兒子娶妻後就是自己的兒子,可是女兒終身都是自己的女兒----(英國)
●你若想了解女兒,只要看她和什麼樣的人交往(英國)
●養女容易嫁女難(英國)
●一個男孩比十二個女孩增添的麻煩還多(英國)
●獨柴難燒,獨子難教
●一個豬娃不吃糠,兩上豬娃吃得香
●生的親,養不親
●皮里生的皮里熱,皮里不生冷似鐵
●兒要親生,田要冬耕
●十個叔叔抵不過一個老子,十件褂子抵不得一件襖子
●再甜的甘蔗不如糖,再親的嬸子不如娘
●狗養狗疼,貓養貓疼
●一畦蘿卜一畦菜,各人養的各人愛
●貓養的狗不親
●晚娘的拳頭,六月里的日頭
●誰身上的肉誰疼
●母親是孩子未來命運的創造者(歐洲)
●搖動搖籃之手,就是支配世界之手(美國)
●沒有比巴格達城更美麗,沒有比母親更可信賴(伊拉克)
●人們聽到的最美的聲音來自母親,來自家鄉,來自天堂----(威·布朗)
●母親在家事事順(阿爾科特)
●只生不養的母親不是真正的母親(約·謝得)
●人最終總要離開母親(賀拉斯)
●沒有母親,何謂家庭?(艾·霍桑)
●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親就是上帝(薩克雷)
●兒行千里母擔憂
●河裡孩子岸上娘
●娘痛兒,路樣長;兒痛娘,線樣長
●娘想兒,長江水;兒想娘,哭一場
●娘想兒,長如江;兒想娘,扁擔長
●母親的心是兒女的天堂(義大利)
●打在兒身,疼在娘心
●慈母淚,有化學分析不了的高貴而深沉的愛存在其中(英國)
●寧死做官的爹,不死討飯的娘
●母親的擊打決不會使孩子殘廢(猶太人)
●走遍天下娘好,吃遍天下鹽好
●母親的低語總是甜蜜的(英國)
●父母的愛,為諸德之基(英國)
●母愛最高尚(德國)
●母愛之愛,春天常在(法國)
●母愛只有做母親的才知道(沃·蒙塔古)
●孩子是母親的生命之錨(縈福克勒斯)
●甜不過蜂蜜,親不過母女
●女是娘的羅裙帶
●娘掛閨女,記在心裡,閨女掛娘,急斷肝腸
●十朵菊花九朵黃,十個女兒九個像娘
●苗好米好,娘好女好
●有其母,必有其女(英國)
●要想贏得女兒的歡心,必須先從她母親著手(英國)
●母勤女懶(日本
向來多少淚,都染手縫衣 「父書空滿筐,母線縈我襦」(史騏生《寫懷》)
十月胎恩重,三生報答輕。 ——《勸孝歌》
青天悲吟聲聲淚,聲聲呼嚴父;碧水苦訴字字血,字字哭慈母。 勞苦莫教爹娘受,憂愁莫教爹娘耽。
慈母愛子,非為報也。〖漢〗劉安 十月胎恩重,三生報答輕。《勸孝歌》
一尺三寸嬰,十又八載功。《勸孝歌》 母稱兒干卧,兒屎母濕眠。《勸孝歌》
母苦兒未見,兒勞母不安。《勸孝歌》 老母一百歲,常念八十兒。《勸孝歌》
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覺寒。《勸孝歌》 萬愛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兒語》
白頭老母遮門啼,挽斷衫袖留不止。〖唐〗韓愈 母儀垂則輝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格言集錦》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唐〗孟郊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三字經》 母親,人間第一親;母愛,人間第一情。字嚴
世上惟一沒有被污染的愛——那便是母愛。字嚴
成功的時候,誰都是朋友。但只有母親——她是失敗時的伴侶。鄭振鐸
哀哀父母,生我劬勞。《詩經》 無父何怙,無母何恃?《詩經》
父之美德,兒之遺產。字嚴 父母德高;子女良教。《格言對聯》
有子且勿喜,無子固勿嘆。〖唐〗韓愈 人見生男生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唐〗王建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世間最難得者兄弟。《格言聯璧》 為人父母天下至善;為人子女天下大孝。《格言聯璧》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撫我,畜我,長我,育我, 顧我,復我。《詩經》
父不慈則子不孝;兄不友則弟不恭;夫不義則 婦不順也。 〖南北朝〗顏之推
人生內無賢父兄,外無嚴師友,而能有成者少矣。〖宋〗呂公著
父母所欲為者,我繼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親厚之。 《格言聯璧》
父愛是一縷陽光,讓你的心靈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溫暖如春;父愛是一泓清泉,讓你的情感即使蒙上歲月的風塵依然純潔明凈。
父愛同母愛一樣的無私,他不求回報;父愛是一種默默無聞,寓於無形之中的一種感情,只有用心的人才能體會。
擁有思想的瞬間,是幸福的;擁有感受的快意,是幸福的;擁有父愛也是幸福的。
1.母愛是世間最偉大的力量。 ——米爾 2.母愛是一種巨大的火焰。 ——羅曼羅蘭
3.「世界上無論什麼名譽,什麼地位,什麼幸福,什麼尊榮, 都比不上待在母親身邊,即使她一個字也不識,即使整天吃 『紅的』(註:指高粱餅子)。 ——季羨林
4.世界上有一種最美麗的聲音,那便是母親的呼喚。 ——但丁
5.「我很幸運有愛我的母親」 ——貝多芬
6.母親對我的愛之偉大讓我不得不用我的努力工作去驗證這種子愛值得的。 ——夏加爾(繪畫大師)
7.慈母的胳膊是由愛構成的,孩子睡在裡面怎能不香甜? ——雨果
8.我的生命是從睜開眼睛,愛上我母親的面孔開始的。 ——喬治•艾略特
9.就是在我們母親的膝上,我們就獲得了我們的最高尚、最真誠和最遠大的理想,但是裡面很少有任何金錢。 ——馬克•吐溫
①我給我母親添了不少亂,但是我認為她對此頗為享受。 ——馬克•吐溫
②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 ——高爾基
③全世界的母親是多麼的相像!她們的心始終一樣,每一個母親都有一顆極為純真的赤子之心。 —惠特曼
④在你的生命中最荒謬的一天,就算你有一台電動的騙人機器,你也騙不過你的母親。 ——荷馬•辛普森
⑤在孩子們的口頭心裡,母親就是上帝的名字。 ——薩克雷(《名利場》 (作者)
⑥母性的力量勝過自然界的法則。 ——芭芭拉•金索爾夫 (美國當代著名作家)
⑦母親的心是一個深淵,在它的最深處你總會得到寬恕。 ——巴爾扎克
⑴媽媽是我最偉大的老師,一個充滿慈愛和富於無畏精神的老師。如果說愛如花般甜美,那麼我的母親就是那朵甜美的愛之 花。 ——史蒂維•旺德 (美國著名盲人男歌手)
⑵母親們是天生的哲學家。 ——斯托夫人 (《湯姆叔叔的小屋》作者,美國女作家)
⑶母親不是賴以依靠的人,而是使依靠成為不必要的人。 ——美國女小說家 菲席 爾.d.c.
⑷我之所有,我之所能,都歸功於我天使般的母親。 ——林肯
⑸作為一個現代的父母,我很清楚重要的不是你給了孩子們多少物質的東西,而是你傾注在他們身上的關心和愛。關心的態度不僅能幫你省下一筆可觀的錢,而且甚至能使你感到一份欣慰,因為你花錢不多並且給予了勝過禮物的關懷。
——美國作家 諾埃爾.o.
小時候,母親常常對我們說一句話:"兒行千里母擔憂,母行千里兒不愁."
母愛是世間最偉大的力量(米爾) •母愛是一種巨大的火焰。(羅曼羅蘭) •女人固然是脆弱的,母親卻是堅強的(法國) •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親就是上帝。(英國)
⑷ 關於父愛和母愛的詩或文章
母愛如海
世界上最動聽的聲音,那就是母親的呼喚!母親,人世間最美妙、最令人心醉的稱謂。無論你怎樣去描述、形容,都無法概括,表達其深邃的內涵。從一個幼小生命的孕育,到獨立於天地之間,那包容天下的母愛,會影響你的整個生命的全部過程。
獻給母親的歌——字字深情,句句凝重,聲聲難忘。傾訴的是一個個或兒或女,或人世剛剛啟蒙,或胡須垂胸者們對母親的、濃濃的恩愛之情,令萬物動容。「多大要有個家,多老要有個媽」,「我說我想家,其實是想媽」。 喊一聲媽媽,才是真真切切感到自己有著一個真正屬於自己的溫溫暖暖的、可依可靠的家。母親的心是水做的,生氣時是冰,暖一暖仍然是水。母親小心翼翼地把母愛沏入兒女的茶壺,使原本平淡如水的人生變成釅釅的香茗。母愛真是博大無邊,她能包容兒女的悲和喜、長和短。當兒女遠離母親,卻怎麼也掙脫不了母親手中那根長長的思線,怎麼也走不出母親關愛的視野。母親是兒女一生的站台——送我上路,讓我停靠,為我守望,迎我歸來。母親也許一生都是一個平凡的人,可母親永遠如一根向上的藤,離開你,我一生都只能在地上匍匐。母愛,崇高如山,深沉如海,純潔如雲,無私如田。不只在痛苦時想起母親,在歡樂時刻、在平淡的日子裡更要惦念母親,天大地大,母親為大。獻給母親的歌,是紅紅燃燒的火,是汩汩的泉,是感天動地的情。還有什麼比母親心中蘊藏著情感更為神聖的呢?父母的心是最仁慈的法官。是最貼切的心的朋友,是愛的太陽,它的光焰照耀溫暖凝集在我們心靈深處的意向。世界上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母親的心是兒女的天堂!母愛是偉大的,她沒有任何附加條件,無論你優秀還是普通,母愛之門永遠不會關閉,它時刻向每一個子女敞開著。母愛永遠是兒女最溫暖的親吻!是啊,不管你走多遠,無論你在幹啥,到什麼時候也離不開 咱的媽;無論你多富有,不論你官多大,到什麼時候也不能忘咱的媽!
父愛如山
生命是一種幸運,生命是一種奇跡。生命在茫茫宇宙中顯得那麼微不足道,但卻是父母贈給我們最寶貴的財富。父母從孩子的生命誕生起,就期盼著他一生的精彩,為他忙碌,為他操勞。那是一種樂意的奉獻,那是一種偉大的自覺,那是千萬條愛河匯成的恩情之海。
「可憐天下父母心。」有誰能感受到,胎兒躁動時父親幸福的撫摸?有誰能感受到,一朝分娩時母親忍受的痛苦?當一個嬰兒呱呱墜地的時候,父母是滿懷激動的歡笑;當襁褓中的嬰兒不停地啼哭,父母表現最多的是耐心;當我們咿呀學語,叫出第一聲「爸爸」、「媽媽」的時候,父母回贈我們的是無數的親吻;當我們受到挫折或充滿委屈時,父母的寬慰會及時撫平我們心靈的創傷,賦予我們重新站起來的勇氣……可以說,父母的關懷帶給我們無盡的快樂,父母的慈愛伴隨我們健康成長,父母是庇佑我們一生的「神」。
「百善孝為先。」父母無私的愛並不希圖什麼回報,但做子女的卻不能忘本,失去了一顆感恩的心,缺乏了孝敬父母的意願和行動。當父母步入中年、逐漸衰老時,他們需要我們的幫助和支持。當你把第一次親手煎的雞蛋端給父母品嘗的時候,父母感覺是很香很香的;當你把一杯熱茶端給下班歸來疲憊不堪的父母時,父母喝起來是很甜很甜的;當你學會洗衣服、起床疊被、整理屋子時,父母會感覺到你長大了……孝敬父母是一種親情,是一種愛,是一種美德,是家庭和諧、社會和諧的音符,是天下所有子女應遵循的道德規范。
「孝為德之本。」由孝敬父母衍生開去,就是博愛,就是學會愛他人,愛人民,愛祖國,愛人類。每個人出生在家鄉故土,在祖國這個大家庭中成長,他都應該飲水思源、知恩圖報,都應具有桑梓之情、赤子之心,長大後要報效家鄉、報效祖國和人民。由孝道推衍開去,一個正直的人,還應該明白自己肩負的社會責任:扶貧濟困,除惡揚善,讓世界充滿愛,讓社會充滿真誠、善良和美好,讓人們都生活在溫馨和諧的環境之中。這就是大忠大孝,這就是孝行天下,這就是「天下為公」。
祝願天下的父親母親節日快樂,永遠健康平安幸福。
慈母愛子,非為報也。〖漢〗劉安
十月胎恩重,三生報答輕。《勸孝歌》
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覺寒。《勸孝歌》
萬愛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兒語》
白頭老母遮門啼,挽斷衫袖留不止。〖唐〗韓愈
母儀垂則輝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格言集錦》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唐〗孟郊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三字經》
哀哀父母,生我劬勞。《詩經》
父母德高;子女良教。《格言對聯》
人見生男生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唐〗王建
為人父母天下至善;為人子女天下大孝。《格言聯璧》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撫我,畜我,長我,育我,
顧我,復我。《詩經》
父不慈則子不孝;兄不友則弟不恭;夫不義則
婦不順也。 〖南北朝〗顏之推
人生內無賢父兄,外無嚴師友,而能有成者少矣。〖宋〗呂公著
父母所欲為者,我繼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親厚之。 《格言聯璧》
還有冰心的<紙船> 泰戈爾的<金色花>
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來一次的機會。——費孝通
母親,人間第一親;母愛,人間第一情。——字嚴
世上惟一沒有被污染的愛——那便是母愛。——字嚴
世界上最美麗的聲音,是媽媽的呼喚! ---但丁
成功的時候,誰都是朋友。但只有母親——她是失敗時的伴侶。鄭振鐸
張潔寫的<沉重的翅膀>
鞏俐主演的《漂亮媽媽》
<世上只有媽媽好> <魯冰花> <燭光里的媽媽>
⑸ 劉安明報銷購買的材料碳素管760元,為付款給小王,分錄怎麼寫」
借:原材料760
貸:庫存現金760
⑹ 劉安的人物生平
劉安是漢高祖劉邦之孫,淮南王劉長之子。孝文帝八年(前172年),封為阜陵侯。孝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4年),封為淮南王。
孝景帝三年(前154年),吳楚七國舉兵反叛,吳國使者到淮南聯絡,劉安意欲發兵響應。淮南國相說:「大王如果非要發兵響應吳王,臣願為統軍將領。」淮南王就把軍隊交給了他。淮南國相得到兵權後,指揮軍隊據城防守叛軍,不聽劉安的命令而為朝廷效勞;朝廷也派出曲城侯蠱捷率軍援救淮南:淮南國因此得以保全。
劉安好讀書鼓琴,辯博善為文辭,不喜歡嬉遊打獵,很注意撫慰百姓,流譽天下。曾招致賓客方術之士數千人,其中有蘇非、李尚、左吳、陳由、雷被、毛周、伍被、晉昌及大山、小山等等,在其主持下編寫《鴻烈》(後來稱《淮南鴻烈》,也稱《淮南子》)。
當時漢武帝喜好文學,對父輩劉安較為尊重。每次給予書信,常召司馬相如等文士看過草稿才發出。劉安入朝獻上新作,往往為漢武帝喜愛而秘藏。曾受命寫《離騷傳》,早上受詔,日食時就獻上。又獻《頌德》及《長安都國頌》。每次宴見,談說政治及方技賦頌,直到黃昏才罷休。 建元二年(前139年),劉安入京朝見漢武帝。當時身任太尉的田蚡,因與劉安原有交情,親自到霸上迎接。還對劉安說:「現今陛下沒有太子,大王是高皇帝的親孫,施行仁義,天下無人不知。假如有一天宮車晏駕皇上過世,不是您又該誰繼位呢!」劉安大喜,厚贈田蚡金銀錢財物品。劉安暗中結交賓客,安撫百姓,謀劃叛逆之事。
建元六年(前135年),漢武帝發兵討伐閩越,劉安上書勸諫,說用兵有害無益,得到漢武帝的稱贊。可是,他自己卻在謀兵。這一年,慧星出現,劉安感到怪異。有人勸說劉安道:「先前吳國起兵時,慧星出現僅長數尺,而兵戰仍然血流千里。現在慧星長至滿天,天下兵戰應當大興。」劉安心想漢武帝沒有太子,若天下發生變故,諸侯王將一齊爭奪皇位,便更加加緊整治兵器和攻戰器械,積聚黃金錢財賄贈郡守、諸侯王、說客和有奇才的人。各位能言巧辯的人為劉安出謀劃策,都胡亂編造荒誕的邪說,阿諛逢迎淮劉安。劉安心中十分歡喜,賞他們很多錢財,而謀反之心更甚。
劉安有個女兒名劉陵,她聰敏,有口才。劉安喜愛劉陵,經常多給她錢財,讓她在長安刺探朝中內情,結交漢武帝親近的人。
元朔三年(前126年),漢武帝賞賜劉安幾案手杖,恩准他不必入京朝見。劉安與王後荼所生一子名劉遷,娶了王皇太後外孫修成君為妃。劉安策劃製造謀反的器具,害怕太子妃知道後向朝中泄露機密,就和劉遷策劃,讓他假裝不愛妃子,三個月不和她同席共寢。於是劉安佯裝惱怒劉遷,把他關起來,讓他和太子妃同居一室三月,而劉遷始終不親近她。太子妃請求離去,劉安便上奏朝廷致歉,把她送回娘家。王後荼、太子劉遷和女兒劉陵受劉安寵愛,專擅國權,侵奪百姓田地房宅,任意加罪拘捕無辜之人。 元朔五年(前124年),劉遷學用劍,自以為劍術高超,無人可比。聽說郎中雷被劍藝精湛,便召他前來較量。雷被一讓再讓,後來劍誤中劉遷。劉遷發怒,從此在劉安面前說雷被的壞話,雷被害怕,表示願意去奮擊匈奴,實際上是想藉此離開淮南王國而到長安去。劉安聽信兒子之言,罷了雷被的官。
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雷被私自跑到長安,向漢武帝上書表白。漢武帝將他的告章交給廷尉和河南郡查究。河南郡要逮捕劉遷,劉安與王後荼想不讓劉遷去受審,打算發兵對抗,猶豫未決,十多天沒有定下來。適值漢武帝有詔就淮南審訊劉遷,不必逮往河南郡了。這時,淮南相對壽春縣丞順從劉安之意而不及時逮送劉遷非常生氣,劾他犯了「不敬」之罪。劉安向淮南相說情,淮南相不聽。劉安派人上書告淮南相,漢武帝將此事交給廷尉查究。追查到劉安,劉安派人到朝廷偵探,公卿要求將劉安逮捕查辦。劉安擔心事情暴露,打算發兵對抗。
劉遷建議不要操之過急,獻策說:「如果朝廷使臣來逮捕父王,父王可叫人身穿衛士衣裳,持戟站立庭院之中,父王身邊一有不測發生,就刺殺他,我也派人刺死淮南國中尉,就此舉兵起事,尚不為遲。」這時漢武帝不批准公卿大臣的奏請,而改派朝中中尉殷宏赴淮南國就地向淮南王詢問查證案情。劉安聞訊朝中使臣前來,立即按劉遷的計謀做了准備。朝廷中尉到達後,劉安看他態度溫和,只詢問自己罷免雷被的因由,揣度不會定什麼罪,就沒有發作。中尉還朝,把查詢的情況上奏。公卿大臣中負責辦案的人說:「淮南王劉安阻撓雷被從軍奮擊匈奴等行徑,破壞了執行天子明確下達的詔令,應判處棄市死罪。」漢武帝詔令不許。公卿大臣請求廢其王位,漢武帝詔令不許。公卿大臣請求削奪其五縣封地,漢武帝詔令削奪二縣。
朝廷派中尉殷宏去宣布赦免劉安的罪過,用削地以示懲罰。中尉進入淮南國境,宣布赦免劉安。劉安起初聽說朝中公卿大臣請求殺死自己,並不知道獲得寬赦削地,他聽說朝廷使臣已動身前來,害怕自己被捕,就和劉遷按先前的計謀准備刺殺他。待到中尉已至,立即祝賀劉遷獲赦,劉遷因此沒有起事。事後他哀傷自己說:「我行仁義之事卻被削地,此事太恥辱了。」然而劉遷削地之後,策劃反叛的陰謀更為加劇。諸位使者從長安來,製造荒誕騙人的邪說,凡聲稱漢武帝無兒,漢家天下不太平的,淮南王聞之即喜;如果說漢王朝太平,漢武帝有男兒,淮南王就惱怒,認為是胡言亂語,不可信。 劉安日夜和伍被、左吳等察看地圖,部署進軍的路線。劉安說:「陛下沒有太子,一旦過世,官中大臣必定徵召膠東王,要不就是常山王,諸侯王一齊爭奪皇位,我可以沒有準備嗎?況且我是高祖的親孫,親行仁義之道,陛下待我恩厚,我能忍受他的統治;陛下萬世之後,我豈能事奉小兒北向稱臣呢!」
劉安坐在東宮,召見伍被一起議事,招呼他說:「將軍上殿。」伍被不高興地說:「陛下剛剛寬恕赦免了大王,您怎能又說這亡國之話呢!臣聽說伍子胥勸諫吳王,吳王不用其言,於是伍子胥說『臣即將看見麋鹿在姑蘇台上出入游盪了』。現在臣也將看到宮中遍生荊棘,露水沾濕衣裳了。」
劉安大怒,囚禁起伍被的父母,關押了三個月。然後淮南王又把伍被召來問道:「將軍答應寡人嗎?」伍被回答:「不,我只是來為大王籌劃而已。臣聽說聽力好的人能在無聲時聽出動靜,視力好的人能在未成形前看出徵兆,所以最智慧、最有道德的聖人做事總是萬無一失。從前周文王為滅商紂率周族東進,一行動就功顯千代,使周朝繼夏、商之後,列入『三代』 ,這就是所謂順從天意而行動的結果,因此四海之內的人都不約而同地追隨響應他。這是千年前可以看見的史實。至於百年前的秦王朝,近代的吳楚兩國,也足以說明國家存亡的道理。臣不敢逃避伍子胥被殺害的厄運,希望大王不要重蹈吳王不聽忠諫的覆轍。過去秦朝棄絕聖人之道,坑殺儒生,焚燒《詩》《書》,拋棄禮義,崇尚偽詐和暴力,憑借刑罰,強迫百姓把海濱的穀子運送到西河。在那個時候,男子奮力耕作卻吃不飽糟糠,女子織布績麻卻衣不蔽體。秦始皇派蒙恬修築長城,東西綿延數千里,長年戍邊、風餐露宿的士兵常常有數十萬人,死者不可勝數,僵屍暴野千里,流血遍及百畝,百姓氣力耗盡,想造反的十家有五。秦皇帝又派徐福入東海訪求神仙和珍奇異物,徐福歸來編造假話說:『臣見到海中大神,他問道:「你是西土皇帝的使臣嗎?」臣答道:「是的。」「你來尋求何物?」臣答:「希望求得延年益壽的仙葯。」海神說:「你們秦王禮品菲薄,仙葯可以觀賞卻不能拿取。」當即海神隨臣向東南行至蓬萊山,看到了用靈芝草築成的宮殿,有使者膚色如銅身形似龍,光輝上射映照天宇。於是臣兩拜而問,說:「應該拿什麼禮物來奉獻?」海神說:「獻上良家男童和女童以及百工的技藝,就可以得到仙葯了。」』秦始皇大喜,遣發童男童女三千人,並供給海神五穀種籽和各種工匠前往東海。途中徐福覓得一片遼闊的原野和湖澤,便留居那裡自立為王不再回朝。於是百姓悲痛思念親人,想造反的十家有六。秦始皇又派南海郡尉趙佗越過五嶺攻打百越。趙佗知道中原疲敝已極,就留居南越稱王不歸,並派人上書,要求朝廷徵集無婆家的婦女三萬人,來替士兵縫補衣裳。秦始皇同意給他一萬五千人。於是百姓人心離散猶如土崩瓦解,想造反的十家有七。賓客對高皇帝說:『時機到了。』高皇帝說:『等等看,當有聖人起事於東南方。』不到一年,陳勝吳廣揭竿造反了。高皇帝自豐邑沛縣起事,一發倡議全天下不約而同的響應者便不可勝數。這就是所謂踏到了縫隙窺伺到時機,借秦朝的危亡而舉事。百姓期望他,猶如乾旱盼雨水,所以他能起於軍伍而被擁立為天子,功業高於夏禹、商湯和周文王,恩德流被後世無窮無盡。如今大王看到了高皇帝得天下的容易,卻偏偏看不到近代吳楚的覆亡么?那吳王被賜號為劉氏祭酒,頗受尊寵,又被恩准不必依例入京朝見,他掌管著四郡的民眾,地域廣至方圓數千里,在國內可自行冶銅鑄造錢幣,在東方可燒煮海水販賣食鹽,溯江而上能采江陵木材建造大船,一船所載抵得上中原數十輛車的容量,國家殷富百姓眾多。吳王拿珠玉金帛賄賂諸侯王、宗室貴族和朝中大臣,唯獨不給皇戚竇氏。反叛之計謀劃已成,吳王便發兵西進。但吳軍在大梁被攻克,在狐父被擊敗,吳王逃奔東歸,行至丹徒,讓越人俘獲,身死絕國,令天下人恥笑。為什麼吳楚有那樣眾多的軍隊都不能成就功業?實在是違背了天道而不識時勢的緣故。如今大王兵力不及吳楚的十分之一,天下安寧卻比秦始皇時代好萬倍,希望大王聽從臣下的意見。若大王不聽臣的勸告,勢必眼見大事不成言語卻已先自泄露天機。臣聽說箕子路過殷朝故都時心中很悲傷,於是作「麥秀之歌」,這首歌就是哀痛紂王不聽從王子比乾的勸諫而亡國。所以《孟子》說『紂王貴為天子,死時竟不及平民 』。這是因為紂王生前早已自絕於天下人,而不是死到臨頭天下人才背棄他。現在臣也暗自悲哀大王若拋棄了諸侯國君的尊貴,朝廷必將賜給絕命之書,令大王身先群臣,死於東宮。」
於是,伍被怨哀之氣郁結胸中而神色黯然,淚水盈眶而滿面流淌,即刻站起身,一級級走下台階離去了。 劉安有個庶子劉不害,年齡最大,因不受劉安喜歡,故王後荼不以其為子,劉遷不以其為兄。劉不害的兒子劉建,才高負氣,常怨望太子輕視其父,又因其父不得封侯而心懷不滿,陰結交外人,打算搞垮太子劉遷,以其父代之。劉遷得知,將劉建逮捕拷打。劉建心裡越加怨恨。他了解到劉遷曾想謀殺漢中尉的情況之後,於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派其友人嚴正向漢武帝上書,說才能出眾的劉建知道淮南王太子陰謀之事。漢武帝將此事交給廷尉、河南郡處治。這時辟陽侯審食其之孫審卿插了一手。審卿怨恨淮南厲王劉長殺了其祖父審食其,便向其友好丞相公孫弘添油加醋地告發淮南之事。
河南郡府審問劉建,他供出了劉遷及其朋黨。劉安擔憂事態嚴重,意欲舉兵反叛,就向伍被問道:「漢朝的天下太平不太平?」伍被回答:「天下太平。」淮南王心中不悅,對伍被說:「您根據什麼說天下太平?」伍被回答:「臣私下觀察朝政,君臣間的禮義,父子間的親愛,夫妻間的區別,長幼間的秩序,都合乎應有的原則,陛下施政遵循古代的治國之道,風俗和法度都沒有缺失。滿載貨物的富商周行天下,道路無處不暢通,因此貿易之事盛行。南越稱臣歸服,羌僰進獻物產,東甌內遷降漢,朝廷拓廣長榆塞,開辟朔方郡,使匈奴折翅傷翼,失去援助而萎靡不振。這雖然還不趕不上古代的太平歲月,但也算是天下安定了。」
劉遷大怒,伍被連忙告謝死罪。劉遷又對伍被說:「崤山之東若發生兵戰,朝廷必使大將軍衛青來統兵鎮壓,您認為大將軍人怎樣?」伍被說:「我的好朋友黃義,曾跟隨大將軍攻打匈奴,歸來告訴我說:『大將軍對待士大夫有禮貌,對士卒有恩德,眾人都樂意為他效勞。大將軍騎馬上下山岡疾駛如飛,才能出眾過人。』我認為他武藝這般高強,屢次率兵征戰通曉軍事,不易抵擋。又謁者曹梁出使長安歸來,說大將軍號令嚴明,對敵作戰勇敢,時常身先士卒。安營紮寨休息,井未鑿通時,必須士兵人人喝上水,他才肯飲。軍隊出征歸來,士兵渡河已畢,他才過河。皇太後賞給的錢財絲帛,他都轉賜手下的軍官。即使古代名將也無人比得過他。」劉安聽罷沉默無語。 劉安眼看劉建被召受審,害怕國中密謀造反之事敗露,想搶先起兵,但是伍被認為難以成事,於是劉安再問他道:「您以為當年吳王興兵造反是對還是錯?」伍被說:「我認為錯了。吳王富貴已極,卻做錯了事,身死丹徒,頭足分家,殃及子孫無人倖存。臣聽說吳王後悔異常。希望大王三思熟慮,勿做吳王所悔恨的蠢事。」
劉安說:「男子漢甘願赴死,只是為了自己說出的一句話罷了。況且吳王哪裡懂得造反,竟讓漢將一日之內有四十多人闖過了成皋關隘。現在我令樓緩首先扼住成皋關口,令周被攻下潁川郡率兵堵住轘轅關、伊闕關的道路,令陳定率南陽郡的軍隊把守武關。河南郡太守只剩有洛陽罷了,何足擔憂。不過,這北面還有臨晉關、河東郡、上黨郡和河內郡、趙國。人們說『扼斷成皋關口,天下就不能通行了』。我們憑借雄據三川之地的成皋險關,招集崤山之東各郡國的軍隊響應,這樣起事,您以為如何?」伍被答道:「臣看得見它失敗的災禍,看不見它成功的福運。」淮南王說:「左吳、趙賢、朱驕如都認為有福運,十之有九會成功。您偏偏認為有禍無福,是為什麼?」伍被說:「受大王寵信的群臣中平素能號令眾人的,都在前次陛下詔辦的罪案中被拘囚了,餘下的已沒有可以倚重的人。」
劉安說:「陳勝、吳廣身無立錐之地,聚集起一千人,在大澤鄉起事,奮臂大呼造反,天下就群起響應,他們西行到達戲水時已有一百二十萬人相隨。現今我國雖小,可是會用兵器打仗者十幾萬,他們絕非被迫戍邊的烏合之眾,所持也不是木弩和戟柄,您根據什麼說起事有禍無福?」
伍被說:「從前秦王朝暴虐無道,殘害天下百姓。朝廷征發民間萬輛車駕,營建阿房宮,收取百姓大半的收入作為賦稅,還征調家居閭左在貧民去遠戌邊疆,弄得父親無法保護兒子平安,哥哥不能讓弟弟過上安逸生活,政令苛嚴刑法峻急,天下人忍受百般熬煎幾近枯焦。百姓都廷頸盼望,側耳傾聽,仰首向天悲呼,捶胸怨恨皇上,因而陳勝大呼造反,天下人立刻響應。如今陛下臨朝治理天下,統一海內四方,泛愛普天黎民,廣施德政恩惠。他即使不開口講話,聲音傳播也如雷霆般迅疾;詔令即使不頒布,而教化的飛速推廣也似有神力;他心有所想,便威動萬里,下民響應主上,就好比影之隨形、響之應聲一般。而且大將軍衛青的才能不是秦將章邯、楊熊可比的。因此,大王您以陳勝、吳廣反秦來自喻,我認為不當。」
劉安說:「假如真像你說的那樣,不可以僥幸成功嗎?」伍被說:「我倒有一條愚蠢的計策。」劉安說:「怎麼辦呢?」伍被答道:「當今諸侯對朝廷沒有二心,百姓對朝廷沒有怨氣。但朔方郡田地廣闊,水草豐美,已遷徙的百姓還不足以充實開發那個地區。臣的愚計是,可以偽造丞相、御史寫給陛下的奏章,請求再遷徙各郡國的豪強、義士和處以耏罪以上的刑徒充邊,下詔赦免犯人的刑罪,凡家產在五十萬錢以上的人,都攜同家屬遷往朔方郡,而且更多調發一些士兵監督,催迫他們如期到達。再偽造宗正府左右都司空、上林苑和京師各官府下達的皇上親發的辦案文書,去逮捕諸侯的太子和寵幸之臣。如此一來就會民怨四起,諸侯恐懼,緊接著讓搖唇鼓舌的說客去鼓動說服他們造反,或許可以僥幸得到十分之一的成功把握吧!」
劉安說:「此計可行。雖然你的多慮有道理,但我以為成就此事並不至於難到如此程度。」於是劉安命令官奴入宮,偽造皇帝印璽,丞相、御史、大將軍、軍史、中二千石、京師各官府令和縣丞的官印,鄰近郡國的太守和都尉的官印,以及朝廷使臣和法官所戴的官帽,打算一切按伍被的計策行事。劉安還派人假裝獲罪後逃出淮南國而西入長安,給大將軍和丞相供事,意欲一旦發兵起事,就讓他們立即刺殺大將軍衛青,然後再說服丞相屈從臣服,便如同揭去一塊蓋布那麼輕而易舉了。 劉安想要發動國中的軍隊,又恐怕自己的國相和大臣們不聽命。他就和伍被密謀先殺死國相與二千石大臣,為此假裝宮中失火,國相、二千石大臣必來救火,人一到就殺死他們。謀議未定,又計劃派人身穿抓捕盜賊的兵卒的衣服,手持羽檄,從南方馳來,大呼「南越兵入界了」,以借機發兵進軍。於是他們派人到廬江郡、會稽郡實施冒充追捕盜賊的計策,沒有立即發兵。劉安問伍被說:「我率兵向西挺進,諸侯一定該有響應的人;要是沒人響應怎麼辦?」伍被回答說:「可向南奪取衡山國來攻打廬江郡,佔有尋陽的戰船,守住下雉的城池,扼住九江江口,阻斷豫章河水北入長江的彭蠡湖口這條通道,以強弓勁弩臨江設防,來禁止南郡軍隊沿江而下;再東進攻佔江都國、會稽郡,和南方強有力的越國結交,這樣在長江淮水之間屈伸自如,猶可拖延一些時日。」劉安說:「很好,沒有更好的計策了。要是事態危急就奔往越國吧。」
於是廷尉把淮南王孫劉建供詞中牽連出劉遷的事呈報了漢武帝。漢武帝派廷尉臨趁前去拜見淮南國中尉的機會,逮捕太子。廷尉臨來到淮南國,劉安得知,和劉遷謀劃,打算召國相和二千石大臣前來,殺死他們就發兵。召國相入宮,國相來了;內史因外出得以脫身。中尉則說:「臣在迎接陛下派來的使臣,不能前來見王。」
劉安心想只殺死國相一人而內史、中尉不肯前來,沒有什麼益處,就罷手放走了國相。他再三猶豫,定不下行動的計策。劉遷想到自己所犯的是陰謀刺殺朝廷中尉的罪,而參與密謀的人已死,便以為活口都堵住斷絕,就對父王說:「群臣中可依靠的先前都拘捕了,現今已沒有可以倚重舉事的人。您在時機不成熟時發兵,恐怕不會成功,臣甘願前往廷尉處受捕。」劉安心中也暗想罷手,就答應了劉遷的請求。於是劉遷刎頸自殺,卻未能喪命。伍被獨自往見執法官吏,告發了自己參與淮南王謀反的事情,將謀反的詳情全盤供了出來。
法吏因而逮捕了太子、王後,包圍了王宮,將國中參與謀反的劉安的賓客全部搜查抓捕起來,還搜出了謀反的器具,然後書奏向上呈報。漢武帝將此案交給公卿大臣審理,案中牽連出與劉安一同謀反的列侯、二千石、地方豪強有幾千人,一律按罪刑輕重處以死刑。衡山王劉賜是劉安的弟弟,被判同罪應予收捕,負責辦案的官員請求逮捕劉賜。
漢武帝說:「侯王各以自己的封國為立身之本,不應彼此牽連。你們與諸侯王、列侯一道去跟丞相會集商議吧。」趙王彭祖、列侯曹襄等四十三人商議後,都說:「淮南王劉安極其大逆無道,謀反之罪明白無疑,應當誅殺不赦。」膠西王劉端發表意見說:「淮南王劉安無視王法肆行邪惡之事,心懷欺詐,擾亂天下,迷惑百姓,背叛祖宗,妄生邪說。《春秋》曾說『臣子不可率眾作亂,率眾作亂就應誅殺』 。劉安的罪行比率眾作亂更嚴重,其謀反態勢已成定局。臣所見他偽造的文書、符節、印墨、地圖以及其它大逆無道的事實都有明白的證據,其罪極其大逆無道,理應依法處死。至於淮南國中官秩二百石以上和比二百石少的官吏,宗室的寵幸之臣中未觸犯法律的人,他們不能盡責匡正阻止淮南王的謀反,也都應當免官削奪爵位貶為士兵,今後不許再當官為吏。那些並非官吏的其它罪犯,可用二斤八兩黃金抵償死罪。朝廷應公開揭露劉安的罪惡,好讓天下人都清楚地懂得為臣之道,不敢再有邪惡的背叛皇上的野心。」丞相公孫弘、廷尉張湯等把大家的議論上奏,漢武帝便派宗正手持符節去審判劉安。宗正還未行至淮南國,劉安已提前自刎而死。王後荼、太子劉遷和所有共同謀反的人都被滿門殺盡。漢武帝因為伍被勸阻淮南王劉安謀反時言詞雅正,說了很多稱美朝政的話,想不殺他。廷尉張湯說:「伍被最先為淮南王策劃反叛的計謀,他的罪不可赦免。」於是殺了伍被。淮南國被廢為九江郡。
⑺ 劉安明有一件貨單號989804938962到什麼地方了
你好。你提供的運單號不正確。我輸入了兩遍都沒有查詢到結果。你可以在手機上下載快遞100。快遞100下載後。在輸入框里輸入快遞的運單號。然後點擊右邊的按鈕。點擊後你就可以查看和跟蹤快遞的運輸情況了。你試試吧。
⑻ 給劉姓安字輩的男孩取一個好聽的名字
劉弈鳴:適用於男孩取名字。出自成語「一鳴驚人」中「一鳴」的諧音。
教子一藝,不如賜子佳名。」名字蘊含著豐富的哲學思想和高深的文學素養。古人取名,常著意於名字的道德意蘊和審美意境,名字大多淵源於諸子典籍和文學名篇,如孟浩然出自《孟子公孫丑》中的「吾善養吾浩然之氣」;唐代茶聖陸羽,字鴻漸,其名、字皆出自《易經》:「鴻漸於陸,其羽可用為儀」。
⑼ 劉安明名字解答
此姓名:「天、人、地」三格相剋,即天克人、人克地;———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