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本傑明大法官

本傑明大法官

發布時間: 2022-05-19 23:14:03

❶ 美國有哪些著名人物

1亞伯拉罕·林肯

他挽救了聯邦,解放了奴隸,重建了美國。

2喬治·華盛頓

他不僅打敗了一個國王,自己也拒絕成為一個國王式的總統,由此成就了今日之美國。

3托馬斯·傑斐遜

他寫下了美國歷史上最重要的六個字「人人生而平等」。

4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

他用行動證明了他那句廣為人知的話「惟一值得我們害怕的就是害怕本身」。

5亞歷山大·漢密爾頓

戰士、銀行家和政治學者。是他帶領美國走上了從農業國到工業強國的道路。

6本傑明·富蘭克林

他是所有領域的先驅—科學、印刷、寫作、外交、發明等等。像美國一樣,他容納了廣闊的事物。

7約翰·馬歇爾

是他明確了首席大法官的職責,是他使最高法院立法、執法部門平起平坐。

8小馬丁·路德·金

實現種族平等的夢仍然困難重重,只有他使這個夢朝現實邁出了最大的一步。

9托馬斯·愛迪生

他發明的不止是電燈泡,門洛帕克的奇才是美國歷史上最多產的發明家。

10伍德羅·威爾遜

他用美國的干預而不是民主使世界更安全了。

11約翰·D·洛克菲勒

美孚石油公司的洛克菲勒為商業巨頭設立了模式——先賺錢,然後捐贈。

12尤利塞斯·S·格蘭特

他是差勁的總統,但他是林肯的得力將軍。他寫出了美國史上最好的政治回憶錄。

13詹姆斯·麥迪遜

他是憲法之父並起草了《權利法案》。

❷ 斯科特訴桑福德案的相關歷史

斯科特出生於1799年的弗吉尼亞州,出生時的身份是黑人奴隸。1830年,他被原主人布洛帶到密蘇里州。1833年,在聖路易斯市,斯科特被賣給他的新主人——美國隨軍醫生約翰·埃默森。
從1834年到1836年4月或5月的兩年間,埃默森醫生帶著斯科特到達並居住於伊利諾伊州的岩石島軍事駐地,隨後的1836年到1838年兩年間又到達並居住於威斯康星准州的斯內林堡(今明尼蘇達)。斯內林堡位於路易斯安那購買地,北緯36°30′線以北。根據1787年的《西北土地法令》和1820年的《密蘇里妥協案》,兩地分別禁止奴隸制。埃默森醫生在斯內林堡直至1838年始終保留斯科特的奴隸身份。而按照當時的法律案例,一個奴隸一旦到過自由州,就自動獲得,並且此後一直擁有自由人的身份。
哈麗特原是一名美國陸軍少校塔里亞費羅的黑奴,1835年少校帶著哈麗特到斯林內堡,1836年少校將她作為奴隸賣給埃默森醫生,埃默森將她的奴隸身份一直保留至1838年。在埃默森的同意下,斯科特和哈麗特結婚,婚後有兩個女兒,伊麗薩和麗茲。伊麗薩出生於1843年,出生地是密蘇里州北分界線以北的密西西比河上一條名為「吉朴斯」的汽船上;麗茲則於1850年出生在密蘇里州內的名為傑弗遜的軍營內。
1838年,埃默森帶著斯科特,哈麗特和伊麗薩從斯內林堡回到密蘇里州,並在此定居。1843年埃默森去世,他的遺孀繼承了財產,包括作為奴隸的斯科特一家,隨後將斯科特一家作為勞動力出租。在1846年2月,斯科特試圖向埃默森遺孀購買自由,但被她拒絕了。於是1846年4月6日,斯科特為了自己和家人的自由提起訴訟,理由是斯科特隨埃默森醫生到過自由州伊利諾伊和《密蘇里妥協案》規定的排除奴隸制的准州地區,這樣的過程已經使他成為自由人,而他的妻子和孩子也應當是自由人。 1854年12月,斯科特上訴到美國最高法院,要求自由人身份。1855年12月,美國最高法院受理此案;1856年2月,法庭第一次辯論。斯科特的律師是蒙哥馬利·布萊爾,而桑福德的律師是來自密蘇里州的聯邦參議員亨利·S·蓋耶和馬里蘭州政治人物雷弗迪·約翰遜。桑福德的律師主要論點是斯科特不具有自由身份,《密蘇里妥協案》是違憲的。5月,法庭決定延期結案一年,計劃重新就以下兩個問題進行法庭辯論:
關於此案,美國聯邦法庭是否具有聽取和判決雙方當事人的審判權?如果具有審判權,它的判決是否正確?一年後,1856年12月,第二次法庭辯論,當時正值《堪薩斯-內布拉斯加法案》引發白熱化爭論甚至發生「流血的堪薩斯」的暴力沖突,全國都在關注國會是否有權管理准州地區的奴隸制問題。喬治·T·柯蒂斯,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本傑明·R·柯蒂斯的兄弟也加入了斯科特一方。斯科特的律師布萊爾聲稱該案的事實表明斯科特具有自由人的身份,並且提出該案或許比其他任何提交到最高法院的案件都重要,整個國家都期待著最高法院的判決。而桑福德的律師蓋耶則提出兩個更加根本的問題,聲稱國會無權制定剝奪奴隸主財產的法律,所以《密蘇里妥協案》違憲,同時認為黑人不是公民,無權在聯邦法庭起訴他的主人。這樣一來,被告律師的無效訴訟辯護夾帶著自由黑人的公民權問題。這是更讓反對奴隸制的人所不能接受的,如果自由黑人不能獲得公民權,那麼限制奴隸制的立法權將流於形式。 判決於1857年3月6日發布。 首席大法官坦尼宣讀了他寫的判決意見,所有大法官均宣讀了自己獨立的法律意見。總共9名大法官中,7名附和判決意見,2名反對判決意見。法律意見的宣讀花了兩天時間。坦尼代表的判決意見主要包括三個主要方面:
即便是自由的黑人也不是而且不能成為憲法所說的合眾國的公民;斯科特不能因為居住在一個由《密蘇里妥協案》排除了奴隸制的地區而成為自由人,因為排除奴隸制的妥協條款本身超出了國會的憲法權力;斯科特不能因為曾經呆在伊利諾伊就獲得自由,因為一旦他回到密蘇里,他的身份就只受密蘇里法律支配。只有在第三點上,坦尼的判決意見相對沒有爭議,7位多數派大法官均同意斯科特的身份應由密蘇里州最高法院判定。 坦尼在判決意見的開頭部分提出問題:
「……問題是很簡單的:一個其祖先系從國外輸入我國、並被作為奴隸出賣的黑人,能否成為合眾國憲法組成並使其存在的政治社會的成員,作為成員是否有資格享受憲法保證給公民的一切權利、特權、和豁免?這些權利之一是發生憲法明確說明的各種情況後向合眾國法院提起訴訟。……」坦尼對此的回答是否定的:
「……我們認為他們不是的,他們不包括在憲法的『公民』一詞之內,憲法也無意將他們包括在內,因此不能要求享有憲法賦予合眾國公民的任何權利和特權。相反,他們當時被認為是一類從屬的、低人一等的人,被掌握統治權的種族制服,無論解放與否,始終服從統治種族的權威,除那些掌握權力和政府的人願意給他們的那些權利和特權外,沒有其他權利或特權。……」坦尼接下來又說:
「……一個多世紀以來,他們一直被當做劣種人,完全不適宜同白種人交往,無論是在社會關系中,還是在政治關系中;由於他們是劣種人,因而沒有白種人必須予以尊重的權利;黑人可以被公正合法的貶為奴隸,為白人的利益服務。……」「……《獨立宣言》並沒有打算把當奴隸的非洲人包括在內,制定並通過該宣言的人民中沒有他們的份,這一點是清楚得沒有爭論餘地的;……」關於1787年《美國憲法》通過時,北方一些州的自由黑人行使過投票權的事實。坦尼提出了州公民權和聯邦公民權的雙重身份概念,並用冗長的法律和案例進行論證,基本可概括為:自由黑人投票時行使的是州賦予的州公民權,憲法生效後賦予憲法所規定范圍內的公民以聯邦公民權。根據憲法的原意,黑人並未被賦予聯邦公民權,而州並不能賦予州內的黑人以聯邦公民權。
結論是:
「……對問題作充分認真的考慮以後,本院認為,根據以上事實……德雷德·斯科特不是合眾國憲法意義上的密蘇里公民,沒有資格作為公民在其法院內提起訴訟,因此,巡迴法院對本案沒有審判權,對要求撤銷判決作出的裁決是錯誤的……」 坦尼關於《密蘇里妥協案》不合憲的意見是遭到批評最多的,5位大法官同意這方面的裁定。這也是最高法院歷史上第二次使用司法審查權推翻國會通過的法案,第一次是54年前的馬伯里訴麥迪遜案。坦尼從兩方面論述《密蘇里妥協案》違憲。
第一:憲法第四條准州條款中的領地條款只限於當時與英國談判取得的西北領地,不包括與《密蘇里妥協案》相關,後來向法國購買的路易斯安那購買地。
「……原告辯護律師對憲法授予國會以『處理和制定一切有關屬於合眾國的領土或其他財產的必要法規和管理條例'的權力大做文章;但是,依本院之見,那個條款與目前的爭議並無關系,該條款所授予的權力,無論何種權力,只限於當時屬於合眾國或合眾國所要求的領土,該領土在與英國簽訂的條約所劃定的邊界之內,對後來從一個外國政府那裡獲得的領土毫無影響。它是對一塊已知的獨特領土的特殊條款,為了解決燃眉之急,再沒有其他意義。……」第二: 坦尼很有建設性的第一次在美國最高法院從實體性正當程序(Substantive e process)角度論證一項法案不符合《第五修正案》正當程序條款。
「……因此,財產權是和人身權聯系在一起的,被憲法第五修正案置於同樣的地位,這條修正案規定未經正當法律程序,不得剝奪任何人的生命、自由和財產。一個國會法令未經正當法律程序剝奪合眾國一個公民的自由或財產,僅僅因為公民自身或攜帶他的財產進入合眾國某一準州,而公民本身並沒有任何違法行為,這個法令是很難加上正當法律程序這個美稱的。……」結論是:
「……出於這些考慮,本院認為國會禁止公民在法令提及的線以北合眾國准州內擁有這種財產的法令是未被憲法批準的,因而無效;無論德雷德·斯科特本人,還是他的任何家人,都不能因為進入該准州而獲得自由,即使他們是被主人懷著使他們成為永久居民的意願攜往彼處的。……」 坦尼的判決意見在《霍華德編法院判例匯編》中用小體字排版,佔了55頁,而柯蒂斯的反對意見更佔了70頁。柯蒂斯的反對意見主要集中在兩點上:
美國的聯邦公民身份決定於州,而非聯邦政府,因為許多自由的非裔美國人在憲法起草時,就是新罕布希爾州、馬薩諸塞州、紐約州、新澤西州和北卡羅萊納州的公民,而且還投票批准了憲法。聯邦成立後,他們的公民身份就繼承下來了。憲法的領地條款授權國會制定「所有必要的規章」,就等於是有權通過「所有必要的法律」。而且,憲法對國會的權利是有明示的,諸如不得通過追溯既往的法律等,限制奴隸制並不在其中。因此《密蘇里妥協案》並無違憲之處。另外,柯蒂斯認為坦尼關於准州的奴隸制問題的裁決只是「法官的附帶意見」,因為如果斯科特不具有公民權,最高法院就不具有聽審此案的審判權,也就不能用原告斯科特的事實材料來對准州地區的奴隸製作出裁決。這一點後來成為共和黨人的觀點。

❸ 本傑明·內森·卡多佐的紐約法院

1879年,卡多佐生於紐約市的一個顯赫的猶太人家庭,他15歲就上了大學,在哥倫比亞大學就讀,本科畢業後,於1889年考入該校的法學院,兩年後卡多佐肄業,開始從業當律師。從1913年開始,卡多佐作為改革派的候選人擔任紐約州法院的法官,他的很多判決對發展侵權法方面都起到了重大作用。
在卡多佐擔任紐約州最高法庭助理法官和首席法官的18年裡,他就取得了非常輝煌的成績,使這個法庭成為很可能是全美各州法庭中最繁忙、最有名的受理上訴的州法庭。許多人認為上訴法院的地位超過美國最高法院。任職期間,卡多佐影響了美國上訴審判趨向於更多地與公共政策相結合,和隨之而來的法律理論的現代化。他也是個有創造性的普通法法官和法律論說家。 在他的言詞中體現了對現代問題與眾不同的觀點以及巧妙的表達風格,他對各種主題(侵權行為、契約、刑事)所持見解,是在努力使法律能適應工業技術進展時期社會中人民的需求,在處理麥克弗森訴別克汽車公司一案中,就很好地表達了他這一處理問題的方式。 1921年,他在耶魯大學進行學術講座,後來被出版為《論司法過程的性質》(The Nature of the Judicial Process),該書影響頗為深遠。隨後,卡多佐參與創建了美國法律協會。

❹ 本傑明·內森·卡多佐的介紹

本傑明·內森·卡多佐(Benjamin Nathan Cardozo,1870年5月24日-1938年7月9日)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1932-1938)。稱號「律師的律師。」通常被列入具有自由主義思想傾向的大法官。他寫了一個多數意見支持社會保險案件(1937)。在一個涉及到「一事不再理」的刑事案件中,他認為憲法第十四條修正案(1868)只就「權利法案」中屬於一個「有紀律的自由體制的本質」的那些條款施加於各州。

❺ 英美法系著名的大法官,越多越好,並且要註明其代表作,最好還有優秀的有關庭辨的書籍

美國:本傑明.卡多佐《司法過程的性質》

❻ 世界上最著名的律師是誰

美國有25位律師出身的總統,其中包括傑斐遜、林肯、奧巴馬等中國人熟知的總統。
陳水扁也是律師出身。
至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首推張思之老人家,四人幫的辯護律師。

美國歷任總統出身的律師。
1. 約翰.亞當斯 1797年3月當選為第2任美國總統。1735年出生於馬薩諸塞海灣殖民地。20歲時就獲得了哈佛大學法學院的碩士學位,並成了一名受人尊敬的律師。約翰?亞當斯素來熱衷政治,他是美國獨立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與華盛頓和傑弗遜一起,被譽為美國獨立運動的「三傑」。
2. 托馬斯.傑斐遜 1801年當選為美國第3任總統。1743年4月13日出生於沙德韋爾里。威廉?瑪麗學院哲學系畢業後,跟隨良師喬治?威勒學習法律,於1767年取得維吉尼亞州律師資格,進入殖民地議會。是美國獨立革命運動的一位積極領導者和組織者,著名的美國《獨立宣言》的起草人。主張人權平等、言論、宗教和人身自由。他起草的《廢止限嗣繼承法規》,沉重打擊了從英國帶到美洲的封建主義殘余。他起草了《弗吉尼亞宗教自由法規》,並使這一法規在州議會獲得通過,實現了政教分離。傑斐遜任總統期間,美國從法國人手中「購買」了路易斯安那地區,使美國領土擴大近一倍。
3. 詹姆士.麥迪遜 1809年當選為美國第4任總統。1751年3月16日出生於弗吉尼亞。1771年畢業於新澤西學院(現在普林斯頓大學學習歷史和政府的課程,法律讀的很好,職業為律師。青年時期即投身於獨立戰爭。他在1776年參加弗吉尼亞憲法的制定。他是美國憲法的主要起草人,被譽為「憲法之父」。他的人權主張和三權分立學說迄今仍是美國憲法的指導原則,他說:「防止同一部門(機構)中不同權力逐步集中的最好的保證,就是給予每一部門的領導者,以必要的方式,包括個人晉升,來制肘其他部門……製造野心必須用來對付野心。」馬伯里訴麥迪遜案是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所判決的案件中為數不多的最重要的案件之一,該案最終確立了司法審查作為一項憲法原則的地位。
4. 詹姆斯.門羅 1817年當選為美國第5任總統。1758年4月28日出出生於弗吉尼亞威斯特摩蘭郡。門羅沉浮政界48年,先後當過律師、議員、駐外使節、州長、國務卿、陸軍部長和總統以及州制憲會議主席等職。
5. 約翰.昆西.亞當斯 1825年當選為第6任總美國總統。1767年7月11日出生於馬薩諸塞州昆西,1756-1758年在伍斯特市普特南的法律事務所中學習法律,1758年由波士頓律師會授予律師資格,在波士頓做了一陣子律師。1765年亞當斯在《波士頓公報》上發表文章抨擊《印花稅法》,自此他便積極參與殖民地的政治。1802年任馬薩諸塞州參議員時,由於他富有外交經驗,被聘為哈佛學院修辭學和辯論學教授。
6. 安德魯.傑克遜 1829年當選為第7任總美國總統,是美國歷史上第一位平民出身的總統。1767年3月15日出生於北卡羅來納和南卡羅來納交界地的一個新開拓的邊遠地區,少年時期住在西部邊遠地區,在那裡度過了獨立戰爭年代。13歲時就在軍隊里當通信員。17歲時,他決定學習法律,後來成為律師。但從一名邊區律師起家,很快地在邊疆簡陋而混亂的法律界中建功。訟案大多是地權爭執,或襲擊與斗毆。他在法庭內的風度切合當時潮流;1795年,他因與對造律師於庭上相持不下,憤而決斗。1798年,他獲聘為田納西最高法院大法官。
7. 馬丁.范布倫 1837年當選為第8任總美國總統。1782年12月5日出生於紐約州肯德胡克,祖籍荷蘭。是第一位荷蘭裔美國總統。14歲,他當了律師助手,後來成為縣法官。曾任紐約州參議員、國會參議員、紐約州長、國務卿和副總統等職。任期內,美國和加拿大邊界發生嚴重沖突,最後簽訂了《韋伯斯特—阿斯伯頓條約》。
8. 約翰.泰勒 1841年當選為第10任總美國總統。1790年3月29日出生。泰勒年輕時在威廉?瑪麗學院攻讀法律,職業為律師。多次入選弗吉尼亞議會。後任美國國會眾議員、州長、國會參議員。任職期間,美國同中國簽訂了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中美望廈條約》,美國通過這一條約獲得了協定關稅、五口通商、領事裁判和最惠國待遇等特權。
9. 詹姆斯.諾克斯.波爾克 1845年當選為第11任美國總統。1795年11月2日出生於北卡羅來納州,11歲時隨家遷居田納西州。20歲時,考入北卡羅來納大學,成績優異,極有辯才,有「講壇上的拿破崙」之稱。1818年大學畢業後他回到了田納西州。1820年取得律師資格,成為一名年輕的律師,並且進入政界,效力於田納西立法機關。曾任眾議員14 年,並兩次任議長。1839年任田納西州州長。在任四年,通過對墨西哥戰爭擴大了美國版圖,被譽為「最有效能的」總統。通過與哥倫比亞簽訂條約,解決了美國公民穿越巴拿馬地峽的通行權問題。他主持制定了新的關稅法,降低關稅,促進了美國對外貿易的發展。
10. 米勒德.菲爾莫爾 1850年繼任第13任美國總統。1800年1月7日出生於紐約州,他只受過最基本的教育,1823年靠自學成材,菲爾莫爾通過了律師考試,當上了律師。7年以後他把學到的法律實踐於紐約的布法羅。在奴隸制問題上始終持妥協態度,1850年簽署了對南方奴隸主妥協的法案。這一法案既為北方所不滿,又未贏得南方的信任。
11. 富蘭克林.皮爾斯 1853年當選為第14任美國總統。1804年11月23日出生於新罕布希爾州,1820年考入鮑上因學院,畢業之後,繼續留在鮑土因學院,改學法律。1827年被律師公會接納,從此走上了政治生涯。先後任州議員、美國眾議員和參議員。他是同情南方政治主張的北方人。1854年美國國會通過《堪薩斯—內布拉斯加法案》,允許該兩州公開畜奴,引起了堪薩斯內戰。他站在南方奴隸主的立場上,派兵鎮壓反對奴隸制的移民。
12.詹姆斯.布坎南 1857年當選為第15任美國總統,是唯一的一位沒有結婚的總統。1791年4月23日出生於賓夕法尼亞州,從迪金森學院畢業後從事律師職業。後在州議會和美國眾議院工作。1831年任駐俄公使。1834年當選參議員。1845年任國務卿。任期內南北雙方在奴隸制問題上的沖突步步升級,卸任後,內戰爆發。
13.亞伯拉罕.林肯 1860年當選為美國第16任總統。1809年2月12日出生於肯塔基州哈丁縣一個清貧的農民家庭,為了維持家計,25歲以前,林肯沒有固定的職業,四處謀生。當過俄亥俄河上的擺渡工、種植園的工人、店員、木工和土地測繪員。由於抨擊黑奴制,提出一些有利於公眾事業的建議,1834年他被選為伊利諾斯州議員,1836年林肯通過自學成為一名律師,後經過努力,加上他勤勞、儉朴、謙虛和誠懇的品格,成為一名著名律師,在日常工作中他不顧個人安全,每天擠出大量時間接見群眾,聽取申訴,盡力解決他們的問題。1862年林肯領導美國南北戰爭,頒布《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隸宣言》,扭轉了時局,廢除了奴隸制,維護了國家統一,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掃除了障礙,促進了美國歷史的發展。
14.拉瑟福德.伯查德.海斯 1877年當選為美國第19任總統。1822年10月4日出生於俄亥俄州,哈佛大學畢業後,開始律師生涯。南北戰爭時期,因軍功屢次晉升,直至志願軍少將。戰後開始政治生涯。曾兩度當選國會議員,三度出任俄亥俄州州長,以「為人正直和辦事有效率 」著稱。任內努力改善內戰後國內狀況,取得了 一些成就。他是第一個接見中國常駐使節的總統。
15.切斯特.艾倫.阿瑟 1881年就任美國第21任總統,是美國歷屆總統中資歷最淺的一個。1830年10月5日出生,畢業於斯克內克塔迪的萊森姆學院。1854年,阿瑟獲得律師資格。他是堅定的廢奴主義者,執政三年多,推行了一些「開明」政策,如廢除了「分贓制度」,主持通過了有名的《文官改革法》,實施量才錄用的文官制度,簽署反對一夫多妻法案等。但他在黨內威望不高,未能再次提名為總統候選人。任滿後重操律師業務,不到兩年即病逝。
16. 格羅佛.克利夫蘭 美國第22、24任總統。1837年3月18日出生於新澤西州的貧窮牧師家庭,14歲被迫輟學,開始在雜貨店打工養家。18歲時在紐約一個法律事物所謀得職位。他通過刻苦自學,在1859年22歲時取得律師資格,開始執業律師生涯,後成為有名的律師。1862年被委任為地方檢察官,步入政界。1883年克利夫蘭競選州長成功,任內他堅決反對腐敗,拒絕分肥制。由於政績平平,被歷史學家稱為「虎頭蛇尾」的總統。
17. 本傑明.哈里森 1889年當選為美國第23任總統。1833年8月20日出生於俄亥俄州,受到良好的教育,畢業於邁阿密大學,畢業後從事律師業。南北戰爭期間參加聯邦軍,獲將軍銜。1881年,他成為參議員。他是美國總統中首屈一指的演說家。任期內採取過一些重要的立法措施,如制定了防止社會動盪的《謝爾曼反托拉斯法》。任期期滿之後,他謀求連任失敗,返回印第安那州重操律師業。
18. 威廉.麥金萊 1897年當選為美國第25任總統。1843年1月29日出生於俄亥俄州,他18歲從軍,以少校軍銜退伍,先後當過律師、縣檢察官、眾議員和州長。長相酷似拿破崙,因為他主張實行保護主義關稅,人們稱他是奉行「保護主義的拿破崙」。任期內他採取提高關稅和穩定貨幣的政策,美國的經濟有了很大起色,麥金萊從而獲得「繁榮總統」的美名。他發動美西戰爭,奪取了西班牙屬地古巴、波多黎各、菲律賓、關島;吞並了夏威夷。他慫恿列強對中國實行「門戶開放」政策,派兵參加了「八國聯軍」大肆掠奪中國。
19. 威廉.霍華德.塔夫脫 1909年當選為美國第27任總統。1857年9月15日出生於俄亥俄州的豪門家庭,他從耶魯大學畢業後在辛辛那提法學院研究了兩年法律。1880年畢業並開始在俄亥俄州當律師。1887年任州高法院法官。1890—1892年任司法部副部長。1901年任菲律賓總督。任期內通過《佩恩—奧爾德里奇法案》,規定了美國建國以來的最高關稅率,引起人民的強烈反對。在對外政策方面,塔夫脫提出「金元外交」,向外輸出剩餘資本,進行經濟滲透,干涉別國內政,加強侵略拉美國家。卸任後母校耶魯大學任法學教授、律師協會主席。沃倫?哈定當總統後,塔夫脫被任命為美國最高法院的首席法官。1930年從法官職位上退休。
20. 約翰.卡爾文.柯立芝 1923年繼任美國第30任總統。1872年7月14日出生於佛蒙特州普利茅斯,1895年阿默斯特學院畢業後在馬薩諸塞州做律師。1915年當選馬薩諸塞州副州長。1918年當選為州長。任期內對經濟活動採取不幹涉的方針,主張「少管閑事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用減輕稅賦、保衛關稅的政策間接管理經濟,使國家呈現出沒有危機、繁榮發展的景象。
21. 富蘭克林. 德拉諾.羅斯福 美國歷史上唯一蟬聯四屆的總統,任職長達12年。1882年1月30日出生於紐約海德公園,1896年,進入以培養政界人物為目標的格羅頓學校學習,1900年進入哈佛大學,攻讀政治學、歷史學和新聞學。1904年,羅斯福進入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1907年畢業後進入紐約律師事務所當律師。為了渡過30年代的經濟危機,任期內他制定了一系列政治和經濟政策,推進「新政」,以驚人的速度先後通過《緊急銀行法》、《聯邦緊急救濟法》、《農業調整法》、《工業復興法》、《田納西河流域管理法》等。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領導美國為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臨終前,仍致力於創建聯合國。羅斯福在國內和國際上很有名望。
22. 理查德.米爾豪斯.尼克松 1969年當選為美國第37任總統。1913年1月9日出生於加利福尼亞,畢業於惠蒂爾學院和迪克大學。1934年獲惠特爾學院學士學位。後進杜克大學專修法學,獲法學士學位。1937年至1942年在加利福尼亞州惠特爾當律師。1942年至1946年在海軍服役,復員後曾兩次入選參議院。他30多歲就在美國政壇上嶄露頭角,從眾議員、參議員、副總統,1960年、1964年兩次競選總統失敗後,先後在洛杉磯和紐約從事律師工作。1969年最終登上總統的寶座。他一生坎坷不平,迭經危機,但一次又一次慶幸地渡過,8月因「水門事件」被迫辭去總統職務。他是一位有遠見卓識的政治家,在打開隔絕了20多年的美中關繫上深得人心而名垂史冊。
23. 傑拉爾德.魯道夫.福特 1974年繼任美國第38任總統。1913年7月14日出生於內布拉斯加州歐馬哈,1935年密歇根大學畢業,1941年獲耶魯大學法學士學位,後又獲密歇根州立大學、耶魯大學等院校的法學博士學位,離校後在大瀑布城當律師。1942年至1946年在海軍服役,退役後回大瀑布城重操律師業,任布肯-福特法律事務所律師至1949年。任職期間為人率直,注意聯系公眾,恢復了總統在民眾心目的形象。
24. 比爾.柯林頓 1993年當選為美國第42任總統。16歲時,作為全美優秀青少年代表赴首都華盛頓參觀,受到當時美國總統肯尼迪的接見,從此,下決心「終身從政」。大學畢業後,赴英國牛津大學進修,回國後考入耶魯大學法學院深造,獲法學博士學位,畢業後開業當律師。32 歲時,當選為阿肯色州州長,是當時美國最年輕的州長。連任州長12年,政績顯著。當政8年,經濟持續增長,財政赤字下降,通貨膨脹率和失業率均保持在較低水平,國際競爭力得到恢復。對外實行以促進經濟繁榮、維護國家安全、促進民主為三大支柱的外交政策。曾因褲鏈門事件而被吊銷律師資格五年。
25. 巴拉克.奧巴馬 2008年11月當選為美國第42任總統。1961年8月4日出生於美國夏威夷檀香山,父親是來自肯亞的留學生,母親是堪薩斯州白人。兩人在就讀夏威夷大學期間相識。由於父親此後前往哈佛大學求學,奧巴馬從小由母親撫養。奧巴馬兩歲多時,父母婚姻破裂。6歲時,奧巴馬隨母親和繼父前往印度尼西亞生活。4年後,奧巴馬回到夏威夷。中學畢業後,他進入加利福尼亞州西方學院學習,後轉入位於紐約的哥倫比亞大學,1983年畢業。1985年,奧巴馬來到芝加哥,從事社區工作。1988年,他進入哈佛大學法學院深造,還成為院刊《哈佛法律評論》首位非洲裔負責人。1991年在獲得哈佛大學法學博士學位後,他返回芝加哥,成為一名律師(1997—2004),並在芝加哥大學法學院教授憲法。1997年,奧巴馬進入政壇,當選伊利諾伊州參議員。2004年,他在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上發表主題演講後引起廣泛關注。同年11月,他當選伊利諾伊州聯邦參議員。2007年2月,奧巴馬正式宣布競選總統。他在競選中以「變革」為主題,強調結束伊拉克戰爭、實現能源自給、停止減稅政策和普及醫療保險等,並承諾實現黨派團結、在國際上重建同盟關系、恢復美國領導地位。

❼ 美國「國父」是

通常說的美國國父是一個群體,即獨立戰爭到建國初期有功勛的人,都是國父群的一員

被世界各國稱為美國國父的是喬治·華盛頓,因為他是美國獨立戰爭時的大陸軍總司令、建國後的第一任總統。世界各國人民有個習慣就是,某朝代第一個帝王就被稱為開國之君,所以對美國當然也以第一任總統當作其國父看待。

美國人自己則是以「開國群賢」看待,即國父是一個群體,這個群體有多位傑出的人物,都可以稱為美國國父。按年齡大小分別是:

01、本傑明 ·富蘭克林(1706年1月17日-1790年4月17日),《獨立宣言》起草者,美國的思想啟蒙家、科學發明家,開創了美國的各項公共事務;

02、佩頓 ·倫道夫(1721年9月10日-1775年10月22日),北美十三州的首席檢察官,美國獨立戰爭時大陸會議第一任主席;

03、塞繆爾· 亞當斯(1722年9月27日-1803年10月2日),美國獨立的行動派,自由之子的創建者和領導人;

04、喬治 ·華盛頓(1732年2月22日-1799年12月14日),美國獨立戰爭時大陸軍總司令、第一任總統(第1-2屆),開創了總統只任兩屆的傳統;

05、約翰 ·亞當斯(1735年10月30日-1826年7月4日),《獨立宣言》起草者,美國第一任副總統,第二任總統(第3屆),聯邦黨元老;

06、約翰 ·漢考克(1737年1月12日-1793年10月8日),美國獨立戰爭時大陸會議第三任也是在位最久的主席;

07、托馬斯 ·潘恩(1737年1月29日-1809年6月8日),《常識》作者,美國的思想啟蒙家,後參與法國大革命;

08、喬治 ·柯林頓(1739年7月26日-1812年4月20日),多年的紐約州州長、美國第四任副總統,民主共和黨元老;

09、托馬斯 ·傑斐遜(1743年4月13日-1826年7月4日),《獨立宣言》起草者,美國第一任國務卿、第二任副總統,第三任總統(第4-5屆),民主共和黨元老;

10、約翰 ·傑伊(1745年12月12日-1829年5月17日),美國獨立戰爭時大陸會議第五任主席,《美國憲法》設計者,美國第一任首席大法官,聯邦黨元老;

11、詹姆斯 ·麥迪遜(1751年3月16日-1836年6月28日),《美國憲法》設計者,第五任國務卿,第四任總統(第6-7屆),民主共和黨元老;

12、亞歷山大 ·漢密爾頓(1755年1月11日—1804年7月12日),《美國憲法》設計者,第一任財政部長,國家銀行(美聯儲前身)的開創者,聯邦黨元老;

13、約翰 ·馬歇爾(1755年9月24日-1835年7月6日),美國第四任國務卿,第四任也是在位最久的首席大法官,聯邦黨元老;

14、詹姆斯 ·門羅(1758年4月28日-1831年7月4日),美國第七任國務卿,第五任總統(第8-9屆),倡導門羅主義,民主共和黨元老。


美利堅開國群賢里的這14位傑出人物,按對美國獨立戰爭、初期建設的影響力,分為兩組:富蘭克林、華盛頓、傑斐遜、傑伊、麥迪遜、漢密爾頓、馬歇爾,合為「開國七聖」;倫道夫、塞繆爾(亞當斯的堂兄)、亞當斯、漢考克、潘恩、柯林頓、門羅,合為「開國七准聖」。


1775年北美獨立戰爭爆發,此時富蘭克林已69歲高齡,倫道夫、塞繆爾也已54、53歲,年富力強還得看43歲的華盛頓、40歲的亞當斯、38歲的漢考克與潘恩、36歲的柯林頓、32歲的傑斐遜、30歲的傑伊,至於更年輕的24歲麥迪遜、20歲的漢密爾頓與馬歇爾、17歲的門羅,處於學習階段。開國三傑即在此時奠定名氣:華盛頓、富蘭克林、傑斐遜。

1787年美國制憲會議召開,倫道夫早已亡故,81歲的富蘭克林已是暮年,塞繆爾已65歲高齡,55歲的華盛頓、52歲的亞當斯、50歲的漢考克與潘恩,均不在盛年,主角輪到了42歲的傑伊、36歲的麥迪遜、32歲的漢密爾頓與馬歇爾,以及48歲的柯林頓、44歲的傑斐遜、29歲的門羅是參與者。制憲三傑即在此時奠定名氣:漢密爾頓、麥迪遜、傑伊。


1812年第二次英美戰爭爆發,富蘭克林、塞繆爾、漢考克、華盛頓、漢密爾頓、潘恩、柯林頓均已亡故,頤養天年的亞當斯77歲、傑斐遜69歲、傑伊67歲,還在政治舞台上的是61歲的麥迪遜、57歲的馬歇爾、54歲的門羅。

開國元勛已然盡數凋零,新一代的「繼業者三傑」正在崛起:安德魯 · 傑克遜(1767年3月15日─1845年6月8日)、昆西 · 亞當斯(1767年7月11日─1848年2月23日)、亨利 · 克萊(1777年4月12日─1852年6月29日)。

❽ 大法官本傑明·卡多佐的翻譯是:什麼意思

翻譯成英文是Justice Benjamin Cardozo
下圖是翻譯截圖

❾ 美國歷史上著名的人物

1亞伯拉罕·林肯
他挽救了聯邦,解放了奴隸,重建了美國。
2喬治·華盛頓
他不僅打敗了一個國王,自己也拒絕成為一個國王式的總統,由此成就了今日之美國。
3托馬斯·傑斐遜
他寫下了美國歷史上最重要的六個字「人人生而平等」。
4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
他用行動證明了他那句廣為人知的話「惟一值得我們害怕的就是害怕本身」。
5亞歷山大·漢密爾頓
戰士、銀行家和政治學者。是他帶領美國走上了從農業國到工業強國的道路。
6本傑明·富蘭克林
他是所有領域的先驅—科學、印刷、寫作、外交、發明等等。像美國一樣,他容納了廣闊的事物。
7約翰·馬歇爾
是他明確了首席大法官的職責,是他使最高法院和立法、執法部門平起平坐。
8小馬丁·路德·金
實現種族平等的夢仍然困難重重,只有他使這個夢朝現實邁出了最大的一步。
9托馬斯·愛迪生
他發明的不止是電燈泡,門洛帕克的奇才是美國歷史上最多產的發明家。
10伍德羅·威爾遜
他用美國的干預而不是民主使世界更安全了。
11約翰·D·洛克菲勒
美孚石油公司的洛克菲勒為商業巨頭設立了模式——先賺錢,然後捐贈。
12尤利塞斯·S·格蘭特
他是差勁的總統,但他是林肯的得力將軍。他寫出了美國史上最好的政治回憶錄。
13詹姆斯·麥迪遜
他是憲法之父並起草了《權利法案》。

❿ 撲克牌上的那十二個人物分別是誰

撲克牌上的那十二個人物分別是:

1、梅花K

亞歷山大大帝(AlexanderⅢthe Great 或者 Kyng Alisaunder,356-323 BC)馬其頓王國國王,腓力二世(Philip II of Macedon)之子,20歲繼承王位,是個妄圖統治世界的人,先是確立了在全希臘的統治地位,後又滅亡了波斯帝國。

2、方塊K

凱撒大帝 蓋烏斯·尤利烏斯·愷撒(即朱利葉斯·愷撒、儒略·凱撒、裘力斯·凱撒等)(Gaius Julius Caesar,102—44BC)羅馬共和國終生執政官,出身貴族,歷任財務官、祭司長、大法官、執政官、監察官、獨裁官等職。

3、紅桃K

查里曼大帝(Charlemagne Charles the Great或Carolus Magnus, 742—814AD)法蘭克國王,後加冕為"羅馬人的皇帝",他在位的14年期間,發動過對倫巴第人、撒拉森人、撒克森人等的50多場戰爭,控制了大半個歐洲的版圖。

4、黑桃K

大衛王(King David)以色列聯合王國第二任國王,生活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David的意思是「被蒙愛者」,傳說中的所羅門王的父親,擅長音樂和作詩,聖經記載耶穌是大衛的後裔。

5、梅花Q

阿金妮(Argine),源自歐洲拼字游戲,拉丁語的Regina重新組合變成Argine。

6、方塊Q

拉結(Rachel)根據《聖經·創世紀》的記載,是雅各(Jacob,猶太人的祖先)第二位和最寵愛的妻子,約瑟(Joseph)和本傑明(Benyamin)的母親,拉班(Laban)的女兒,雅各第一位妻子利亞(Leah)的妹妹。

7、紅桃Q

朱迪思(Judith),《聖經·舊約》的人物,朱迪思是古希伯來的美麗寡婦,亞述軍入侵希伯來地區並且截斷Bethulia城的水源,她色誘亞述將軍霍勒費恩斯 (Holofemes),趁其酒醉熟睡時,殺之於營帳中並割下頭顱,使亞述軍驚嚇潰逃,因而拯救了Bethulia。

8、黑桃Q

帕拉斯·雅典娜(Pallas Athena),希臘神話中掌管智慧與正義戰爭的女神。雅典娜是希臘奧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也是奧林匹斯三處女神之一。

9、梅花J

蘭斯洛特(Sir Lancelot Du Lac),亞瑟王圓桌武士中的第一勇士,他與王後格溫娜維爾的戀情導致了他與亞瑟王之間的戰爭。

10、方塊J

方塊J是誰,說法不一。赫克托爾(Hector),普里阿摩斯(Priamus)的兒子,特洛伊(Troy)王子,帕里斯(Paris)的哥哥。

11、紅桃J

拉海爾(La Hire,1390—1443AD),查理七世(Charles VII le Victorieux)的隨從,英法百年戰爭中的法國指揮官,聖女貞德(Jeanne d'Arc,1412—1431AD)的得力助手。

12、黑桃J

奧吉爾(Ogier),中世紀英雄史詩《羅蘭之歌》中查里曼大帝的十二位帕拉丁(Paladin,聖騎士)之一,被六仙女祝福的丹麥王子。

(10)本傑明大法官擴展閱讀:

1、J的來歷

撲克中的J(JACK)原來用KNAVE(惡棍)一詞,這個詞直到20世紀40年代在英國和歐洲大陸還相當流行還在使用這個詞。用JACK代替KNAVE一詞之所以能很快得到公眾接受的原因之一,是在記錄或報告牌例時,或者在使用縮寫時,或者在敘述打牌過程時,可以方便地使用JACK一詞的第一個字母J,而過去在用KNAVE這個詞時,就必須使用Kn,如果只用K就會引起混亂。

2、小丑牌

小丑(JOKER),THE FOOL 就是愚者的意思,西方文化嚮往的是自由,平等,在塔羅牌中,權力是暫時的,歡笑是永恆的。

就這樣慢慢發展,王牌成為了任意牌可以代替的作用的。因此在癩子鬥地主中,或者一些游戲中,王牌成為了任意牌。

綜上所述:王牌最大的原因有2個,一是利用塔羅牌占卜效應,小丑牌最大,乃大吉。二是成為任意牌的一個說法 。

3、常見規定

在牌桌上,有一些約定成俗的規矩。這些規定往往是源自於防止作弊而來。

語言限制:賭場中玩撲克為了防止玩家串通,通常在牌桌上只准許用英文溝通。但是隨著網路的發展,其他的語言已經慢慢進入聊天環境。

當你拿到一手牌,你不能詢問任何人的意見,也不能給別人看,也就是一手牌只能有一個玩家。

當最後開牌比牌的大小時,假如對方亮牌後,你發現你的牌比較好,要迅速的亮出你的牌。故意的拖延或者假動作會被視為不禮貌及挑釁的動作。

熱點內容
2016三大訴訟法對比pdf 發布:2025-02-06 05:45:34 瀏覽:779
法官閣下21 發布:2025-02-06 05:42:42 瀏覽:501
司法審計費用 發布:2025-02-06 05:12:05 瀏覽:487
民法分論論文 發布:2025-02-06 05:00:30 瀏覽:983
社會主義的職業道德 發布:2025-02-06 05:00:26 瀏覽:402
社會與法我想要個家 發布:2025-02-06 04:46:44 瀏覽:536
常德市法院招聘 發布:2025-02-06 04:40:25 瀏覽:458
法律責任資源性 發布:2025-02-06 04:38:18 瀏覽:449
德日建立法西斯依靠法西斯政權 發布:2025-02-06 04:32:21 瀏覽:739
黑白子演算法規律 發布:2025-02-06 04:05:57 瀏覽: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