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必芳法官
『壹』 婚姻法新解釋解讀前妻欠2千萬男子該不該承擔
以前,夫妻一方欠下債務,不管另一方是否知曉,哪怕離婚了,可能都要承擔這筆債務。1月17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關於審理涉及夫妻債務糾紛案件適用法律有關問題的解釋》,合理分配舉證證明責任,防止出現不合理的「被負債」。
解讀
會否出現夫妻雙方串通轉移財產、架空債權?
「有人認為這個新的解釋不再實行簡單推定,無法杜絕夫妻雙方串通轉移財產、架空債權的情況,其實這是一個認識誤區。」長沙市雨花區檢察院檢察長、前天心區法院院長馬賢興強調,從債的訂立一開始就要求夫妻雙方共同簽字,夫妻事後轉移財產的情況就杜絕了,既然共同簽了字,就得共同負責到底。
「俗語說得好 莫打死了狗再來講狗價 ,也就是放債前要講清楚,這是個人債務還是共同債務。是共同債務,就得共同簽字。從法理上說叫遵循合同相對性原則,換言之,誰簽字找誰要。這也就是規范交易行為,規范債權,建立源頭思維,避免事後產生不必要的糾紛。」
未離婚或未分割共同財產,債務問題怎麼執行?
現實中還存在一種情況,如果法院判決配偶不承擔連帶賠償責任,案子進入執行階段,此時夫妻雙方仍處於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或共同財產尚未分割,怎麼執行?
嶽麓區法院民一庭員額法官肖必芳表示,在審判階段,如果沒有認定債務為夫妻共同債務,進入執行階段後,一般對夫妻共同財產也可以進行處理,但應當保留共有人的份額。如夫妻雙方共同所有的房產,在執行過程中,法院可以對該財產進行拍賣,拍賣後所得價款的一半應返還給債務人的配偶。
「這種情況下,對借款人執行時,是有一定難度,因為只能執行屬於借款人的那一部分財產。」長沙市芙蓉區法院研究室副主任鍾健林表示,如果被執行人存在有財產而拒不執行的情形,甚至惡意轉移財產以逃避債務的情形,可以依法採取限制高消費、罰款、拘留乃至追究刑事責任等措施,制裁被執行人,敦促其履行判決義務。
湖南金州律師事務所律師胡智慧表示,在法院執行階段,實行「個人債務,個人財產償還」。如果沒有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只能申請執行登記在債務人自己名下的財產,執行起來可能存在以下難點:登記在未舉債夫妻一方名下的財產是夫妻共同財產,債權人不能申請執行;未舉債夫妻一方在執行中提出異議,提出登記在債務人名下的財產屬於共同財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