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法院救助辦法

法院救助辦法

發布時間: 2022-05-20 17:41:56

1. 司法救助辦法

為進一步規范我省國家司法救助工作,省委政法委日前制定出台《安徽省國家司法救助工作實施細則(試行)》。實施細則進一步明確了國家司法救助資金的基準、限額以及各種情況下救助標準的確定原則等。

細則首先規定,國家司法救助資金額度以作出救助決定時的案件管轄地所在市上一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為基準,一般不超過36個月的工資總額。因損失特別重大,生活特別困難,案件特殊情況等確需突破救助限額的,應嚴格審核控制。救助金額不得超過人民法院依法應當判決給付或者雖已判決但未執行到位的標的數額。

在救助標准金額的確定原則方面,細則規定,刑事案件被害人受到犯罪侵害,致使重傷或者嚴重殘疾,因案件無法偵破造成生活困難的;或者因加害人死亡或沒有賠償能力,無法經過訴訟獲得賠償,造成生活困難的,以其傷殘等級或損傷嚴重程度計算國家司法救助金額度。其中,6級傷殘的救助金額為職工月平均工資×12個月;傷殘每提高一級,增加3個月救助金。重傷一級的救助金額為職工月平均工資×18個月至22個月;重傷二級的救助金額為職工月平均工資×12個月至16個月。人體損傷程度鑒定意見中未確定重傷級別的,參照《人體損傷程度鑒定標准》計算救助金。細則還對下列情況下的救助金額標准作了明確:舉報人、證人、鑒定人因舉報、作證、鑒定受到打擊報復,致使重傷或嚴重殘疾,無法經過訴訟獲得賠償,造成生活困難的;追索贍養費、撫養費、撫育費等,因被執行人沒有履行能力,造成申請執行人生活困難的;道路交通事故等民事侵權行為造成人身傷害,無法經過訴訟獲得賠償,造成生活困難的。在標准救助金額的基礎上,救助額度同時根據救助申請人的生活困難程度和過錯責任及實際獲得賠償情況進行增減調整。其中,生活非常困難、特別困難的,救助金額在標准金額基礎上分別上調10%、20%;當事人過錯責任未達一半、一半以上但無重大過錯的,救助金額在標准金額基礎上分別下調10%、20%。

為鼓勵各地用足用好國家司法救助資金,細則還規定,國家司法救助資金分配與各地上年度預算執行情況相掛鉤。本年度國家司法救助資金使用率100%的地區,下一年度司法救助資金撥付額增加20%;使用率為80%以上的地區,下一年度司法救助資金撥付額不變;使用率為60%以上的地區,下一年度司法救助資金撥付額減少20%至10%;使用率低於60%的地區,下一年度司法救助資金撥付額減少30%。

2. 什麼叫司法救助司法救助對象及條件都是什麼

司法救助,又稱訴訟救助,是指司法機關對於當事人因經濟確有困難,向政法委申報給予經濟救助的制度。

國家司法救助是對遭受犯罪侵害或民事侵權,無法通過訴訟獲得有效賠償的當事人,採取的輔助性救濟措施。重點解決符合條件的特定案件當事人生活面臨的急迫困難。對同一案件的同一當事人只進行一次性救助。對於能夠通過訴訟獲得賠償、補償的,一般應當通過訴訟渠道解決。

申請司法救助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受到了侵害;二是當事人經濟上確有困難,難以承擔部分或全部訴訟費用。

當事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司法救助:

1、追索贍養費、撫養費、撫育費、撫恤金的;

2、追索養老金、社會保險金、勞動報酬而生活確實困難;

3、交通事故、醫療事故、工傷事故或者其他人身上海市股的受害人,追索醫療費用和物質賠償,本人確實生活困難;

4、生活困難的孤寡老人、孤兒或者農村「五保戶」;

5、沒有固定生活來源的殘疾人;

6、國家規定的優撫對象,生活困難的;

7、正在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或者領取失業救濟金,無其他收入,生活困難的;

8、因自然災害或者不可抗力造成生活困難,正在接受國家救濟或者家庭生產經營難以為繼的;

9、起訴行政機關違法要求農民履行義務,生活困難的;

10、正在接受有關部門法律援助的;

11、福利院、孤兒院、敬老院、優撫醫院、精神病院、SOS兒童村等社會公共福利事業和民政部門主管的社會福利企業。

3. 司法救助案件辦理程序規定


1、詳見:《人民法院國家司法救助案件辦理程序規定(試行)》
①第一條人民法院的國家司法救助案件,由正在處理原審判、執行案件或者涉訴信訪問題(以下簡稱原案件)的法院負責立案辦理,必要時也可以由上下級法院聯動救助。聯動救助的案件,由上級法院根據救助資金保障情況決定統一立案辦理或者交由聯動法院分別立案辦理。
②第二條人民法院通過立案窗口(訴訟服務中心)和網路等渠道公開提供國家司法救助申請須知、申請登記表等文書樣式。
③第三條人民法院在處理原案件過程中經審查認為相關人員基本符合救助條件的,告知其提出救助申請,並按照申請須知和申請登記表的指引進行立案准備工作。原案件相關人員不經告知直接提出救助申請的,立案部門應當徵求原案件承辦部門及司法救助委員會辦公室的意見。
④第四條因同一原案件而符合救助條件的多個直接受害人申請救助的,應當分別提出申請,人民法院分別立案救助。有特殊情況的,也可以作一案救助。因直接受害人死亡而符合救助條件的多個近親屬申請救助的,應當共同提出申請,人民法院應當作一案救助。有特殊情況的,也可以分別立案救助。對於無正當理由未共同提出申請的近親屬,人民法院一般不再立案救助,可以告知其向其他近親屬申請合理分配救助金。
⑤第五條無訴訟行為能力人由其監護人作為法定代理人代為申請救助。救助申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託一名救助申請人的近親屬、法律援助人員或者經人民法院許可的其他無償代理的公民作為委託代理人。
⑥第六條救助申請人在進行立案准備工作期間,可以請求人民法院協助提供相關法律文書。救助申請人申請執行救助的,應當提交有關被執行人財產查控和案件執行進展情況的說明;申請涉訴信訪救助的,應當提交息訴息訪承諾書。
⑦第七條救助申請人按照指引完成立案准備工作後,應當將所有材料提交給原案件承辦部門。原案件承辦部門認為材料齊全的,應當在申請登記表上簽注意見,加蓋部門印章,並在五個工作日以內將救助申請人簽字確認的申請須知、申請登記表、相關證明材料以及初審報告等內部材料一並移送立案部門辦理立案手續。
⑧第八條立案部門收到原案件承辦部門移送的材料後,認為齊備、無誤的,應當在五個工作日以內編立案號,將相關信息錄入辦案系統,以書面或者信息化方式通知救助申請人,並及時將案件移送司法救助委員會辦公室。原案件承辦部門或者立案部門認為申請材料不全或有誤的,應當一次性告知需要補正的全部內容,並指定合理補正期限。救助申請人拒絕補正或者無正當理由逾期未予補正的,視為放棄救助申請,人民法院不予立案。
⑨第九條人民法院辦理國家司法救助案件,由司法救助委員會辦公室的法官組成合議庭進行審查和評議,必要時也可以由司法救助委員會辦公室的法官與原案件承辦部門的法官共同組成合議庭進行審查和評議。合議庭應當確定一名法官負責具體審查,撰寫審查報告。
⑩第十條合議庭審查國家司法救助案件,可以通過當面詢問、組織聽證、入戶調查、鄰里訪問、群眾評議、信函索證、信息核查等方式查明救助申請人的生活困難情況。

4. 申請司法救助的條件和程序

申請司法救助的程序為申請人在提起訴訟後,收到人民法院送達的預交案件訴訟費用、執行費用的通知後,向人民法院遞交書面司法救助申請書以及本人身份證明、可以證明其生活困難的材料等,等到法院對其提供的材料進行審查,符合法定申請司法救助條件的,法院則會作出對申請人採取司法救助措施裁定。
法律分析
依照相關法律規定向人民法院申請司法救助的條件則為:1、申請人的訴訟主張是為了追索贍養費或者是扶養費、以及撫育費和撫恤金的;2、申請人日常生活困難,屬於最低生活保障對象或者是農村五保供養對象、以及領取失業保險金人員,亦或者是沒有固定生活收入來源的殘疾人、重症病人;4、其訴訟請求為追索其依法應得的社會保險金以及工資和用人單位應支付的經濟補償金;5、其屬於事故受害人,例如交通事故、醫療事故等,需要向人民法院起訴要求被告進行賠償的;6、因為見義勇為或者是為了保護社會公共利益不受損害,導致其本人的合法權益遭到損害,所需要獲取賠償或是得到合適的經濟補償的;7、申請人屬於進城務工人員,其合法權益遭受侵害,需要通過法律途徑獲取賠償的。
法律依據
《訴訟費用交納辦法》 第四十八條 當事人申請司法救助,應當在起訴或者上訴時提交書面申請、足以證明其確有經濟困難的證明材料以及其他相關證明材料。 因生活困難或者追索基本生活費用申請免交、減交訴訟費用的,還應當提供本人及其家庭經濟狀況符合當地民政、勞動保障等部門規定的公民經濟困難標準的證明。 人民法院對當事人的司法救助申請不予批準的,應當向當事人書面說明理由。

5. 怎樣申請司法救助

申請司法救助由當事人向辦案機關提出,被害人死亡的,由符合條件的近親屬提出。申請一般採取書面形式,確有困難,不能提供書面申請的,可以採用口頭方式。申請人一般應提交以下材料:
1、救助申請書;
2、申請人有效身份證明;
3、實際損害後果證明;
4、生活困難證明;
5、其他與申請救助有關的證明材料。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對經濟確有困難的當事人提供司法救助的規定》
第三條
當事人符合本規定第二條並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司法救助:
(一)追索贍養費、扶養費、撫育費、撫恤金的,
(二)孤寡老人、孤兒和農村「五保戶」,
(三)沒有固定生活來源的殘疾人、患有嚴重疾病的人,
(四)國家規定的優撫、安置對象,
(五)追索社會保險金、勞動報酬和經濟補償金的,
(六)交通事故、醫療事故、工傷事故、產品質量事故或者其他人身傷害事故的受害人,請求賠償的,
(七)因見義勇為或為保護社會公共利益致使自己合法權益受到損害,本人或者近親屬請求賠償或經濟補償的,
(八)進城務工人員追索勞動報酬或其他合法權益受到侵害而請求賠償的,
(九)正在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農村特困戶救濟或者領取失業保險金,無其他收入,
(十)因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造成生活困難,正在接受社會救濟,或者家庭生產經營難以為繼的,
(十一)起訴行政機關違法要求農民履行義務的,
(十二)正在接受有關部門法律援助的,
(十三)當事人為社會福利機構、敬老院、優撫醫院、精神病院、SOS兒童村、社會救助站、特殊教育機構等社會公共福利單位的,
(十四)其他情形確實需要司法救助的。

6. 司法救助對象及條件分別是什麼

司法救助,是指人民法院對於當事人為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行政訴訟,但經濟確有困難的,實行訴訟費用的緩交、減交、免交。

當事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司法救助:

(一)追索贍養費、扶養費、撫育費、撫恤金的;

(二)孤寡老人、孤兒和農村「五保戶」;

(三)沒有固定生活來源的殘疾人、患有嚴重疾病的人;

(四)國家規定的優撫、安置對象;

(五)追索社會保險金、勞動報酬和經濟補償金的;

(六)交通事故、醫療事故、工傷事故、產品質量事故或者其他人身傷害事故的受害人,請求賠償的;

(七)因見義勇為或為保護社會公共利益致使自己合法權益受到損害,本人或者近親屬請求賠償或經濟補償的;

(八)進城務工人員追索勞動報酬或其他合法權益受到侵害而請求賠償的;

(九)正在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農村特困戶救濟或者領取失業保險金,無其他收入的;

(十)因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造成生活困難,正在接受社會救濟,或者家庭生產經營難以為繼的;

(十一)起訴行政機關違法要求農民履行義務的;

(十二)正在接受有關部門法律援助的;

(十三)當事人為社會福利機構、敬老院、優撫醫院、精神病院、sos兒童村、社會救助站、特殊教育機構等社會公共福利單位的;

(十四)其他情形確實需要司法救助的。

7. 司法救助的條件都有哪些如何申請司法救助

一、申請司法救助的條件:

(1)殘疾人無固定生活來源的;

(2)追索贍養費、扶養費、撫育費、撫恤金的;

(3)最低生活保障對象、農村特困定期救濟對象、農村五保供養對象或者領取失業保險金人員,無其他收入的;

(4)因見義勇為或者為保護社會公共利益致使自身合法權益受到損害,本人或者其近親屬請求賠償或者補償的;

(5)確實需要免交的其他情形。
二、救助申請由當事人向辦案機關提出;刑事被害人死亡的,由符合條件的近親屬提出。申請一般採取書面形式。確有困難,不能提供書面申請的,可以採用口頭方式。申請人一般應提交以下材料:
1、救助申請書;

2、申請人有效身份證明;

3、實際損害後果證明;

4、生活困難證明;

5、其他與申請救助有關的證明材料。

生活困難證明,由申請人戶籍所在地或者經常居住地的村(居)民委員會或者其所在單位出具。生活困難證明應當如實載明申請人的家庭人口、勞動能力、就業狀況、家庭人均收入等具體情況。

8. 司法救助對象及條件是什麼

司法救助對象及條件如下:
1、追索贍養費、扶養費、撫育費、撫恤金的;
2、孤寡老人、孤兒和農村「五保戶」;
3、沒有固定生活來源的殘疾人、患有嚴重疾病的人;
4、國家規定的優撫、安置對象;
5、追索社會保險金、勞動報酬和經濟補償金的;
6、交通事故、醫療事故、工傷事故、產品質量事故或者其他人身傷害事故的受害人,請求賠償的;
7、因見義勇為或為保護社會公共利益致使自己合法權益受到損害,本人或者近親屬請求賠償或經濟補償的;
8、進城務工人員追索勞動報酬或其他合法權益受到侵害而請求賠償的;
9、正在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農村特困戶救濟或者領取失業保險金,無其他收入的;
10、因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造成生活困難,正在接受社會救濟,或者家庭生產經營難以為繼的;
11、起訴行政機關違法要求農民履行義務的;
12、正在接受有關部門法律援助的;
13、當事人為社會福利機構、敬老院、優撫醫院、精神病院、sos兒童村、社會救助站、特殊教育機構等社會公共福利單位的;
14、其他情形確實需要司法救助的。
司法救助,是指人民法院對於當事人為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行政訴訟,但經濟確有困難的,實行訴訟費用的緩交、減交、免交。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加強和規范人民法院國家司法救助工作的意見》
第九條 國家司法救助申請應當以書面形式提出;救助申請人書面申請確有困難的,可以口頭提出,人民法院應當製作筆錄。
救助申請人提出國家司法救助申請,一般應當提交以下材料:
(一)救助申請書,救助申請書應當載明申請救助的數額及理由;
(二)救助申請人的身份證明;
(三)實際損失的證明;
(四)救助申請人及其家庭成員生活困難的證明;
(五)是否獲得其他賠償、救助等相關證明;
(六)其他能夠證明救助申請人需要救助的材料。
救助申請人確實不能提供完整材料的,應當說明理由。

9. 司法救助對象及條件

法律分析
司法救助條件如下:(一)追索贍養費、扶養費、撫育費、撫恤金的;(二)生活困難的孤寡老人、孤兒或者農村「五保戶」;(三)沒有固定生活來源的殘疾人、患有嚴重疾病的人;(四)國家規定的優撫、安置對象;(五)追索社會保險金、勞動報酬和經濟補償金的;(六)交通事故、醫療事故、工傷事故、產品質量事故或者其他人身傷害事故的受害人,請求賠償的;(七)因見義勇或為保護社會公共利益致使自己合法權益受到損害,本人或者近親屬請求賠償或經濟補償的;(八)進城務工人員追索勞動報酬或其他合法權益受到侵害而請求賠償的;(九)正在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農村特困戶救濟或者領取失業保險金,無其他收入的;(十)因自然災害或者其他不可抗力造成生活困難,正在接受國家救濟,或者家庭生產經營難以為繼的;(十一)起訴行政機關違法要求農民履行義務的;(十二)正在接受有關部門法律援助的(十三)當事人為社會福利機構、敬老院、優撫醫院、精神病院、兒童村、社會救助站、特殊教育機構等社會公共福利單位的;(十四)其他情形確實需要司法救助的。
法律依據
《訴訟費用交納辦法》 第四十八條 當事人申請司法救助,應當在起訴或者上訴時提交書面申請、足以證明其確有經濟困難的證明材料以及其他相關證明材料。 因生活困難或者追索基本生活費用申請免交、減交訴訟費用的,還應當提供本人及其家庭經濟狀況符合當地民政、勞動保障等部門規定的公民經濟困難標準的證明, 人民法院對當事人的司法救助申請不予批準的,應當向當事人書面說明理由。

熱點內容
自行車過紅綠燈法規 發布:2025-02-06 02:09:55 瀏覽:432
讓法治成為全民的信仰 發布:2025-02-06 00:55:22 瀏覽:695
我怎麼看新的勞動法 發布:2025-02-06 00:55:14 瀏覽:668
行政法和經濟法的區別 發布:2025-02-06 00:54:32 瀏覽:905
初級會計經濟法模擬題 發布:2025-02-06 00:40:59 瀏覽:822
海商法調整的船舶 發布:2025-02-06 00:40:22 瀏覽:638
刑法終審權 發布:2025-02-06 00:36:28 瀏覽:312
醫院執行勞動法情況 發布:2025-02-05 23:48:01 瀏覽:782
道德的歸宿 發布:2025-02-05 23:12:09 瀏覽:513
三部民法典 發布:2025-02-05 23:07:01 瀏覽: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