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管轄法院
『壹』 不服勞動仲裁案件的管轄法院是哪裡
法律分析:不服勞動仲裁案件的管轄法院一般是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法律上規定,不服勞動仲裁案件在沒有特別法律規定時,一般根據民事訴訟法有關法院受理案件的一般管轄原則,應當由被告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發生的下列勞動爭議,適用本法:
(一)因確認勞動關系發生的爭議;
(二)因訂立、履行、變更、解除和終止勞動合同發生的爭議;
(三)因除名、辭退和辭職、離職發生的爭議;
(四)因工作時間、休息休假、社會保險、福利、培訓以及勞動保護發生的爭議;
(五)因勞動報酬、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或者賠償金等發生的爭議;
(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勞動爭議。
第二十七條 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
前款規定的仲裁時效,因當事人一方向對方當事人主張權利,或者向有關部門請求權利救濟,或者對方當事人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從中斷時起,仲裁時效期間重新計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當理由,當事人不能在本條第一款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申請仲裁的,仲裁時效中止。從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時效期間繼續計算。
勞動關系存續期間因拖欠勞動報酬發生爭議的,勞動者申請仲裁不受本條第一款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的限制;但是,勞動關系終止的,應當自勞動關系終止之日起一年內提出。
『貳』 用人單位對勞動仲裁不服,應當向仲裁委所在地法院起訴還是被告所在地法院
用人單位對勞動仲裁不服,應當向被告所在地勞動局進行申請勞動仲裁。
法律分析
根據相關法律規定,勞動爭議仲裁、訴訟的管轄許可權是勞動爭議處理機制的重要內容。如果是向法院起訴的,應該是向當地的基層法院而不是中級法院起訴。對於屬於終局裁決的勞動爭議,勞動者不服的,應當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所在地人民提訟,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所在地中級人民申請撤銷裁決。對於其它勞動爭議,當事人不服裁決的,可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所在地人民提前訴訟。照有關規定,用人單位對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的裁決結果不服,要是該爭議屬於相關法律規定,在一般情況下是不能向法院起訴的,只能有條件地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所在地的中級人民法院申請撤銷。但該爭議屬於相關法律外的,向勞動仲裁委員會所在地的基層人民法院起訴。對於勞動仲裁委員會做出的裁決結果,不管是用人單位還是勞動者,其實都是有可能出現不服的情況。但是,面對不同的當事人,卻有不同的處理。要是向法院起訴的話,勞動者通常是需要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所在地的基層法院起訴。但要是單位想要起訴,屬於一裁終局的情況,則只能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所在地的中級人民法院申請撤銷。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第二十一條 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負責管轄本區域內發生的勞動爭議。勞動爭議由勞動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單位所在地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管轄。雙方當事人分別向勞動合同履行地和用人單位所在地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的,由勞動合同履行地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管轄。
第四十八條 勞動者對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的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決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叄』 仲裁執行由哪個法院執行
由被執行人住所地或者被執行財產所在地的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經涉外仲裁機構裁決的,當事人不得向人民法院起訴。一方當事人不履行仲裁裁決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被申請人住所地或者財產所在地的中級人民法院申請執行。
【法律分析】
仲裁是指糾紛當事人在自願基礎上達成 協議,將糾紛提交非司法機構的第三者審理,由第三者作出對爭議各方均有 約束力的裁決的一種解決糾紛的制度和方式。仲裁在性質上是兼具契約性、自治性、民間性和准司法性的一種爭議解決方式。在法律上一般指當事人根據他們之間訂立的仲裁協議,自願將其爭議提交由非司法機構的仲裁員組成的仲裁庭進行裁判,並受該裁判約束的一種制度。仲裁活動和法院的審判活動一樣,關乎當事人的實體權益,是解決民事爭議的方式之一。仲裁異於訴訟和審判,仲裁需要雙方自願,也異於強制調解,是一種特殊調解。仲裁是自願型公斷,區別於訴訟等強制型公斷。商業仲裁是指買賣雙方在 糾紛發生之前或發生之後, 簽訂書面協議,自願將糾紛提交雙方所同意的第三者予以裁決,以解決糾紛的一種方式。仲裁協議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在爭議發生之前訂立的,通常作為合同中的一項仲裁條款出現;另一種是在爭議之後訂立的,是把已經發生的爭議提交給仲裁的協議。這兩種形式的仲裁協議,其法律效力是相同的。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二百三十七條 對依法設立的仲裁機構的裁決,一方當事人不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申請執行。受申請的人民法院應當執行。被申請人提出證據證明仲裁裁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經人民法院組成合議庭審查核實,裁定不予執行:(一)當事人在合同中沒有訂有仲裁條款或者事後沒有達成書面仲裁協議的;(二)裁決的事項不屬於仲裁協議的范圍或者仲裁機構無權仲裁的;(三)仲裁庭的組成或者仲裁的程序違反法定程序的;(四)裁決所根據的證據是偽造的;(五)對方當事人向仲裁機構隱瞞了足以影響公正裁決的證據的;(六)仲裁員在仲裁該案時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決行為的。人民法院認定執行該裁決違背社會公共利益的,裁定不予執行。裁定書應當送達雙方當事人和仲裁機構。仲裁裁決被人民法院裁定不予執行的,當事人可以根據雙方達成的書面仲裁協議重新申請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
『肆』 仲裁裁決申請執行由哪個法院管轄
仲裁裁決申請執行來,由被源執行人住所地或者被執行的財產所在地的中級法院管轄。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十九條 當事人申請執行仲裁裁決案件,由被執行人住所地或者被執行的財產所在地的中級人民法院管轄。
『伍』 仲裁保全管轄法院
法律分析:雖然當事人的財產保全申請是向仲裁委員會提出的,但仲裁委員會無權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財產採取強制措施。仲裁委員會只能將當事人的申請提交人民法院,由人民法院決定是否採取財產保全措施。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試行)》第11條
在國內仲裁過程中,當事人申請財產保全,經仲裁機構提交人民法院的,由被申請人住所地或被申請保全的財產所在地的基層人民法院裁定並執行;申請證據保全的,由證據所在地的基層人民法院裁定並執行。
『陸』 如何確定勞動爭議的仲裁管轄法院
法律分析:勞動爭議由勞動合同履行地與用人單位所在地仲裁委員會管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仲裁調解法》 第二十一條 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負責管轄本區域內發生的勞動爭議。勞動爭議由勞動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單位所在地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管轄。雙方當事人分別向勞動合同履行地和用人單位所在地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的,由勞動合同履行地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管轄。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 第十八條 發生勞動爭議的企業與職工不在同一個仲裁委員會管轄地區的,由職工當事人工資關系所在地的仲裁委員會處理。
『柒』 如何確定仲裁管轄權
法律分析: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負責管轄本區域內發生的勞動爭議。勞動爭議由勞動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單位所在地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管轄。雙方當事人分別向勞動合同履行地和用人單位所在地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的,由勞動合同履行地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管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十七條 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第一審民事案件,但本法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十八條 中級人民法院管轄下列第一審民事案件:
(一)重大涉外案件;
(二)在本轄區有重大影響的案件;
(三)最高人民法院確定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的案件。
第十九條 高級法院管轄
高級人民法院管轄在本轄區有重大影響的第一審民事案件。
第二十條 最高人民法院管轄下列第一審民事案件:
(一)在全國有重大影響的案件;
(二)認為應當由本院審理的案件。
第二十一條 對公民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被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同一訴訟的幾個被告住所地、經常居住地在兩個以上人民法院轄區的,各該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
『捌』 確認仲裁協議效力管轄法院
法律分析:首先,申請確認仲裁協議效力的案件,由仲裁協議約定的仲裁機構所在地、仲裁協議簽訂地、申請人住所地、被申請人住所地的中級人民法院或者專門人民法院管轄。涉及海事海商糾紛仲裁協議效力的案件,由仲裁協議約定的仲裁機構所在地、仲裁協議簽訂地、申請人住所地、被申請人住所地的海事法院管轄。上述地點沒有海事法院的,由就近的海事法院管轄。其次,申請人向兩個以上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出申請的,由最先立案的人民法院管轄。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仲裁司法審查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 》第二條 申請確認仲裁協議效力的案件,由仲裁協議約定的仲裁機構所在地、仲裁協議簽訂地、申請人住所地、被申請人住所地的中級人民法院或者專門人民法院管轄。涉及海事海商糾紛仲裁協議效力的案件,由仲裁協議約定的仲裁機構所在地、仲裁協議簽訂地、申請人住所地、被申請人住所地的海事法院管轄;上述地點沒有海事法院的,由就近的海事法院管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