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聽證會程序
A. 法院舉行聽證會的程序
法律分析:(1)聽證會前首先由書記員清點核實申請人、案件調查人及其他聽證參加人是否到場及其身份的真實性。(2)書記員宣布聽證會紀律、聽證參加人的權利義務,報告主持人聽證會可以開始。(3)聽證主持人介紹聽證主持人、書記員的身份資格,並詢問當事人是否申請迴避。當事人申請聽證主持人迴避的,聽證主持人應當宣布暫停聽證,報請行政機關負責人決定是否迴避;申請聽證員、書記員迴避的,由聽證主持人當場決定。對駁回申請迴避的決定,當事人可以申請復核一次。(4)聽證主持人宣布聽證事項、介紹案由並說明聽證會的目的和宗旨後,由調查人說明當事人的違法事實、證據、處罰依據、擬作出的處罰等。(5)當事人就調查方公布的事實、依據及己方的主張進行陳述和申辯。(6)在聽證主持人的主持下,調查人、聽證申請人進行質證,然後展開辯論。(7)其他聽證參加人(第三人、證人等)進行陳述。(8)調查人、聽證申請人進行最後陳述。(9)主持人宣布聽證會結束。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第六十三條 行政機關擬作出下列行政處罰決定,應當告知當事人有要求聽證的權利,當事人要求聽證的,行政機關應當組織聽證:
(一)較大數額罰款;
(二)沒收較大數額違法所得、沒收較大價值非法財物;
(三)降低資質等級、吊銷許可證件;
(四)責令停產停業、責令關閉、限制從業;
(五)其他較重的行政處罰;
當事人不承擔行政機關組織聽證的費用。
第六十四條 聽證應當依照以下程序組織:
(一)當事人要求聽證的,應當在行政機關告知後五日內提出;
(二)行政機關應當在舉行聽證的七日前,通知當事人及有關人員聽證的時間、地點;
(三)除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或者個人隱私依法予以保密外,聽證公開舉行;
(四)聽證由行政機關指定的非本案調查人員主持;當事人認為主持人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有權申請迴避;
(五)當事人可以親自參加聽證,也可以委託一至二人代理;
(六)當事人及其代理人無正當理由拒不出席聽證或者未經許可中途退出聽證的,視為放棄聽證權利,行政機關終止聽證;
(七)舉行聽證時,調查人員提出當事人違法的事實、證據和行政處罰建議,當事人進行申辯和質證;
(八)聽證應當製作筆錄。筆錄應當交當事人或者其代理人核對無誤後簽字或者蓋章。當事人或者其代理人拒絕簽字或者蓋章的,由聽證主持人在筆錄中註明。
第六十五條 聽證結束後,行政機關應當根據聽證筆錄,依照本法第五十七條的規定,作出決定。
B. 執行異議聽證會流程
法律分析:先啟動該聽證會程序的異議人或者其代理人等宣讀異議書、被異議人或其代理人宣讀答辯書或作簡要答辯;舉證(含證人作證,下同),一般是一事一證或者分類舉證,然後請申請執行人或者其代理人質證,最後請被執行人或者其代理人質證,即:一事一證、一證一質、一質一辨、一辨一清、一清一認。接著依序由申請執行人、被執行人舉證,要求與上述相同,直到舉證程序完畢。質證中允許進行簡要辯論;舉證程序結束後,執行長宣布進入辯論程序。各方當事人發言順序與上面相同;辯論程序結束後,合議庭應即進行評議,一般應在十五日內評議並作出書面裁決。認為執行異議不成立的,予以駁回,並闡述具體的事實和法律依據;異議成立後,報經院長批准,分別作出中止執行標的物及解除,撤銷已經採取的執行措施的書面裁定,並送達有關當事人。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 第三百零九條 申請執行人對中止執行裁定未提起執行異議之訴,被執行人提起執行異議之訴的,人民法院告知其另行起訴。
C. 法院聽證後下一步是什麼
這要看聽證是什麼性質,是再審聽證,還是別的什麼聽證,以及是審判什麼階段舉行的了。如果是再審聽證,聽證後決定是否再審,如果是別的聽證,看聽證的性質決定下一步的流程。聽證後,書記員應當將聽證的全部活動記入筆錄,聽證筆錄由所有出庭參加聽證的人員審核無誤後簽名。拒絕簽名的,記明情況附卷。聽證記錄及在聽證中收集的其他證據材料,是作出裁決的重要依據。經人民法院確定參加聽證的人員,有義務出庭參加聽證。異議人、聽證申請人無正當理由缺席的,視為自動撤回異議或申請請求。聽證相對人無正當理由缺席的,不影響法院聽證程序的進行。
D. 聽證會的一般程序是怎樣的
聽證會的一般程序如下
(一)根據執法調查人員處罰建議,確定屬於適用聽證程序范圍;
(二)向當事人發出《聽證告知書》,征詢是否要求聽證。要求聽證的,應在執法機關告知後3日內以書面形式提出;
(三)確定聽證會時間、地點和主持人,並於7日前通知當事人;
(四)舉行聽證會;
(五)有調查取證人員提出當事人違法的事實、證據和處罰建議;
(六)由聽證主持人詢問當事人、證人和其他有關人員,並出示有關證據和材料;
(七)由當事人或其委託人進行答辯;
(八)由當事人或其委託人和調查取證人員就與本案有關的事實和法律問題進行辯論;
(九)由當事人或其委託人做出最後陳述;
(十)由主持人征詢各方面最後意見;
(十一)當聽證記錄交當事人或其委託人審核後簽字或蓋章;
(十二)由主持人向執法機關負責人匯報聽證情況,提交聽證記錄,執法機關應按照一般程序的規定做出處理處罰的決定。
拓展:聽證會之後多久出裁決書?
《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
第五十七條:裁決書自作出之日起發生法律效力。
第六章執行
第六十二條當事人應當履行裁決。一方當事人不履行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受申請的人民法院應當執行。
第六十三條被申請人提出證據證明裁決有《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一十七條第二款規定的情形之一的,經人民法院組成合議庭審查核實,裁定不予執行。
第六十四條一方當事人申請執行裁決,另一方當事人申請撤銷裁決的,人民法院應當裁定中止執行。
人民法院裁定撤銷裁決的,應當裁定終結執行。撤銷裁決的申請被裁定駁回的,人民法院應當裁定恢復執行。
聽證會之後的十五天之內,執法機關一般就會出具判決書,並遞交給雙方。在通知雙方方式認參加聽證會的時候,要在三天之內向雙方當事人發送《聽證告知書》。
E. 法院聽證會是什麼意思
法律分析:聽證會是指初審法院的法官在對案件進行公開審訊前進行的各項中途聆聽與訟各方的申請或陳述、審核相關證據的法定程序。1、准備階段。2、舉行階段:由主持人主持會議。3、會議結束後:根據陳述人的發言內容,及時做好歸納總結,指定聽證報告,呈給上級領導,以為做出最後的決策提供相關依據。
法律依據:《行政處罰法》第四十二條 行政機關作出責令停產停業、吊銷許可證或者執照、較大數額罰款等行政處罰決定之前,應當告知當事人有要求舉行聽證的權利;當事人要求聽證的,行政機關應當組織聽證。當事人不承擔行政機關組織聽證的費用。聽證依照以下程序組織: (一)當事人要求聽證的,應當在行政機關告知後三日內提出;(二)行政機關應當在聽證的七日前,通知當事人舉行聽證的時間、地點; (三)除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或者個人隱私外,聽證公開舉行; (四)聽證由行政機關指定的非本案調查人員主持;當事人認為主持人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有權申請迴避; (五)當事人可以親自參加聽證,也可以委託一至二人代理; (六)舉行聽證時,調查人員提出當事人違法的事實、證據和行政處罰建議;當事人進行申辯和質證; (七)聽證應當製作筆錄;筆錄應當交當事人審核無誤後簽字或者蓋章。 當事人對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處罰有異議的,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法有關規定執行
F. 法院聽證程序
法律分析:聽證的具體程序:
一、當事人要求聽證的,應當在公安機關告知後用書面形式提出;
二、公安機關應當在舉行聽證會前,通知當事人舉行聽證的時間、地點;
三、聽證公開舉行;
四、聽證由公安機關的法制機構指定的工作人員主持,本案的調查人員不得主持聽證;
五、當事人可以親自參加聽證,也可以委託1至2人代理;
六、舉行聽證時,調查人員提出當事人違法行為事實、證據、理由、依據;當事人及其代理人進行申辯和質證;
七、舉行聽證時應當製作筆錄,筆錄交由當事人審核無誤後簽字或蓋章;
八、對當事人在聽證會上的申辯或質證,認真進行復核。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第四十二條 行政機關作出責令停產停業、吊銷許可證或者執照、較大數額罰款等行政處罰決定之前,應當告知當事人有要求舉行聽證的權利事人要求聽證的,行政機關應當組織聽證。當事人不承擔行政機關組織聽證的費用。聽證依照以下程序組織:
(一)當事人要求聽證的,應當在行政機關告知後三日內提出(二)行政機關應當在聽證的七日前,通知當事人舉行聽證的時間、地點(三)除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或者個人隱私外,聽證公開舉行(四)聽證由行政機關指定的非本案調查人員主持事人認為主持人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有權申請迴避(五)當事人可以親自參加聽證,也可以委託一至二人代理(六)舉行聽證時,調查人員提出當事人違法的事實、證據和行政處罰建議事人進行申辯和質證(七)聽證應當製作筆錄錄應當交當事人審核無誤後簽字或者蓋章。
當事人對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處罰有異議的,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法有關規定執行。
G. 法院開破產聽證會的流程
法律分析:首先由申請人陳述申請的事實和理由,並出示相關證據;債務人有關人員針對破產申請發表意見;合議庭對債權是否成立、債務人是否具備破產原因、債務人的資產負債情況以及案件的其他相關情況進行調查;申請人、債務人發表最後意見。在申請人和被申請人陳述、舉證和辯論結束後,合議庭可依職權調查聽取其他利害關系人、相關主管部門的意見。合議庭認為必要,也可以接受或是要求他們提供相關證據資料,詢問當事人雙方對利害關系人的陳述和證據資料的意見。如果在聽證會時形成新的爭議焦點未能充分舉證和辯論,合議庭可以決定再次舉行聽證會。
法律依據:《審判執行流程管理規程》 第十四條 聽證通知書由法官助理製作,審判長簽發。聽證通知書及相關材料應於聽證三日前送達給參加聽證會的單位和個人。
對於下列破產申請一般應當進行聽證調查:
(一)債權人對債務人提出的破產清算、重整申請;
(二)債務人自行提出的和解、重整申請;
(三)涉及商業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上市公司的破產申請;
(四)涉及在全國、全省及本轄區范圍內有重大影響企業的破產申請;
(五)其他需要聽證調查的破產申請。
H. 法院的聽證會是什麼意思
法律分析:聽證會是指初審法院的法官在對案件進行公開審訊前進行的各項中途聆聽與訟各方的申請或陳述、審核相關證據的法定程序。1、准備階段。2、舉行階段:由主持人主持會議。3、會議結束後:根據陳述人的發言內容,及時做好歸納總結,指定聽證報告,呈給上級領導,以為做出最後的決策提供相關依據。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第四十二條 行政機關作出責令停產停業、吊銷許可證或者執照、較大數額罰款等行政處罰決定之前,應當告知當事人有要求舉行聽證的權利;當事人要求聽證的,行政機關應當組織聽證。當事人不承擔行政機關組織聽證的費用。聽證依照以下程序組織: (一)當事人要求聽證的,應當在行政機關告知後三日內提出; (二)行政機關應當在聽證的七日前,通知當事人舉行聽證的時間、地點; (三)除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或者個人隱私外,聽證公開舉行; (四)聽證由行政機關指定的非本案調查人員主持;當事人認為主持人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有權申請迴避; (五)當事人可以親自參加聽證,也可以委託一至二人代理; (六)舉行聽證時,調查人員提出當事人違法的事實、證據和行政處罰建議;當事人進行申辯和質證; (七)聽證應當製作筆錄;筆錄應當交當事人審核無誤後簽字或者蓋章。 當事人對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處罰有異議的,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法有關規定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