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縣人民法院
1. 解除同居關系時約定的分手費有法律效力嗎
正常狀態下雙方以書面形式給出的承諾受法律保護
分手了,要分手費,合理合法嗎?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這種事情。比如,分手時女方覺得自己青春受損,強要男方予以賠償;或者男女雙方簽訂書面協議,由一方賠償另一方「分手費」。那麼,法律上的分手費是什麼?分手費可以得到法律保護嗎?近日,九江縣人民法院審理了這樣一起案件。
張女士與男友蔡先生2009年經人介紹戀愛,後雙方在深圳同居生活。2014年10月,雙方因為感情不和,蔡先生提出分手,張女士堅持不同意。為了早日甩開女友,蔡先生承諾給張女士一筆「分手費」。
口說無憑,雖然蔡先生答應了經濟補償,但是要白紙黑字寫出來張女士心裡才踏實。於是,倆人簽訂了一份分手協議,其內容為「一、自2014年10月25日分手後,雙方解除同居關系,二、另蔡先生給付10萬元分手費」。
此後,蔡先生只給付了張女士1萬元,以種種理由拒絕給付剩下的錢。張女士不服來院訴訟。
法院認為,該協議合法有效,受到法律保護,蔡先生理應賠償剩餘的9萬元。庭審中,蔡先生提出,他們簽訂的是一份無償贈予合同,按照這種合同的性質,在沒有給付前,自己隨時可以撤銷。但法官認為,蔡、張同居多年,張某作為女性較為弱勢,一直照顧蔡先生的生活起居,現蔡某提出分手,自願同意給付張某10萬,雙方的協議不能看作普通的贈予合同。
法理解析
從分手費的特徵和給付方式看,雙方約定或一方承諾給付分手費的行為應為要式法律行為,即雙方約定或一方承諾給付分手費必須以書面形式,而不能採取口頭形式,否則,不能受法律保護。此外,雙方約定或一方承諾給付分手費的行為,客觀上應當是當事人在沒有受到任何威脅、恐嚇或脅迫等情形下作出的,也就是說在正常狀態下雙方約定或一方承諾給付分手費。說簡單點,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如果男方就是不給,不跟你簽訂任何協議,你沒有理由強行要求他給予分手費。
本案中,張、蔡的行為可以認為是雙方民事活動和民事行為的產物,是雙方基於同居關系產生的財產關系,並未出現欺詐、脅迫的情形,屬於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符合民事行為所應遵循的平等自願原則,因此,該是有效協議。
2. 在保險合同糾紛中,怎麼認定確診
【案例】方某在甲市A縣居住,在乙市購買了一輛挖土機,並在乙市保險公司辦理了工程設備財產保險,投保了第三者責任險,後挖土機在甲市B縣的建築工地施工時,因失誤撞到了現場施工人員林某,現方某到A縣人民法院提起對乙市保險公司訴訟。【分歧】第一種觀點認為A縣人民法院沒有管轄權,因為保險事故由出現時,保險標的物在B縣。第二種觀點認為A縣人民法院有管轄權,因為所有權人在A縣,自然保險標的物所在地為A縣。【管析】筆者贊成第二種觀點,《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十六條規定「因保險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保險標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而如何確定保險標的物所在地,法律沒有明確規定,但是,在《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事訴訟案件若干意見》中規定「因保險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如果保險標的物是運輸工具或運輸中的貨物,由被告住所地或者運輸工具登記地,運輸目的地,保險事故發生地人民法院管轄。」從這條規定中可以看出,僅有保險標的物為運輸工具或運輸中的貨物時,保險事故發生地人民法院才有管轄權,所以說,保險標的物所在地並非等於保險事故發生地。而且挖土機作為動產,物隨人在,物權歸結到底是由人享有的,所有權人在A縣,A縣應當認定為保險標的所在地。作者單位:江西省九江縣人民法院第1頁共1頁
如有其他保險疑問,請來:多保魚講保險!,
3. 原告要求法院撤訴,法院應如何處理
【案情】張某向法院起訴,要求李某歸還借款萬元以及利息。李某辯稱這個10萬元的款項,在後來雙方約定合夥時,張某已經把它作為合夥時的出資,現在合夥的生意出現虧損,張某起訴的目的是想躲避其合夥責任。為此,李某提供了合夥協議以及出資情況說明等證據材料。在訴訟過程中,經過了舉證、質證後,張某覺得勝訴的可能性不大,於是向法院申請撤回起訴。法院是否應當同意張某的撤訴? 【分歧】 第一種意見認為,如果當事人沒有違反法律的行為需要依法處理的,法院應該准許原告申請撤訴。 第二種意見認為,是否准許原告的撤訴申請應該征詢被告的意見,在取得被告同意的情況下,才能准許原告的申請撤訴。 【評析】 根據處分原則,訴訟程序的開始、終止應該由當事人進行決定,法院應該樂於尊重當事人依法作出的選擇。盡管民訴法第131條規定「宣判前,原告申請撤訴的,是否准許,由人民法院裁定」和民訴法意見第161條規定「當事人申請撤訴或者依法可以按撤訴處理的案件,如果當事人有違反法律的行為需要依法處理的,人民法院可以不準許撤訴或者不按撤訴處理」,但是,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在本案中,張某眼看自己可能敗訴才決定撤訴,而且按照民訴法第111條第5項但書規定,亦即撤訴後其還可以再行次提出起訴。由於被告應訴是其負擔的強制義務,在被告已經針對原告的起訴進行了答辯,參加了法庭調查後,付出了一定財力和物力以及時間等情形下,如果法院機械地依據民訴法相關規定,對原告方面的撤訴申請進行審查,可以發現本案中的張某並沒有違反法律的行為,在不考慮被告李某的付出情況下而准許其撤訴,明顯違反了當事人訴訟權利平等原則。 針對這種情形,學理上形成了主流觀點,如江偉主編《民事訴訟法典專家修改建議稿》第197條第1款規定「在人民法院宣告判決前,可以撤回訴訟。在被告答辯後,非經被告同意,不得撤回訴訟」。這個規定汲取了大陸法系立法例上的成果。如《德國民事訴訟法》第269條第2款規定:「撤回訴訟以及使撤回生效的必要的被告的同意,應向法院表示。未在言詞辯論中表示的撤回訴訟,須提出書狀而表示之。」《日本民事訴訟法》第261條第2款規定:「撤回訴訟,如果是在對方當事人對於本案已經提出准備書狀或在辯論准備程序中已經陳述或者已經開始口頭辯論後提出的,非經對方當事人的同意,不發生其效力。但是,在本訴撤回的情況下,撤回反訴,則不在此限。」《韓國民事訴訟法》第266條第2款規定:「撤回訴訟時,對方當事人對於本案已經提出准備書或於辯論准備期日已為陳述或者已進行辯論的,應當經對方當事人同意。」台灣地區「民事訴訟法」第262條第1款規定:「原告於判決確定前,得撤回訴之全部或一部。但被告已為本案之言詞辯論者,應得其同意。」 作者單位:江西省九江縣人民法院 第1頁 共1頁
4. 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的規定,因保險合同糾紛引起的訴訟,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是
【案例】方某在甲市A縣居住,在乙市購買了一輛挖土機,並在乙市保險公司辦理了工程設備財產保險,投保了第三者責任險,後挖土機在甲市B縣的建築工地施工時,因失誤撞到了現場施工人員林某,現方某到A縣人民法院提起對乙市保險公司訴訟。【分歧】第一種觀點認為A縣人民法院沒有管轄權,因為保險事故由出現時,保險標的物在B縣。第二種觀點認為A縣人民法院有管轄權,因為所有權人在A縣,自然保險標的物所在地為A縣。【管析】筆者贊成第二種觀點,《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十六條規定「因保險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保險標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而如何確定保險標的物所在地,法律沒有明確規定,但是,在《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事訴訟案件若干意見》中規定「因保險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如果保險標的物是運輸工具或運輸中的貨物,由被告住所地或者運輸工具登記地,運輸目的地,保險事故發生地人民法院管轄。」從這條規定中可以看出,僅有保險標的物為運輸工具或運輸中的貨物時,保險事故發生地人民法院才有管轄權,所以說,保險標的物所在地並非等於保險事故發生地。而且挖土機作為動產,物隨人在,物權歸結到底是由人享有的,所有權人在A縣,A縣應當認定為保險標的所在地。作者單位:江西省九江縣人民法院第1頁共1頁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5. 搜集「瀆職侵權」案例
案例1 民警徇私強奸改調戲
被告人 徐譽華,男,42歲,宜黃縣公安局鳳崗鎮派出所民警。
1998年4月24日,徐譽華在無刑事偵查權的情況下辦理黃勇、鄭平等5人強奸、強制猥褻婦女一案。徐譽華在辦理治安拘留手續時將被害人調查筆錄第四頁中的「強奸」塗改為「調戲」、「發生性關系」等字樣,在《治安管理處罰表》事實欄內僅填寫黃、鄭等人侮辱被害人的事實,對被害人被強奸的事實隻字未提,並對黃、鄭二人作出治安拘留12天及罰款5000元的處罰後結案,未將案件移送刑偵大隊偵查。2004年7月,徐譽華應東鄉縣女子吳育珍的要求,請托同事為吳以「李蓓文」的假名辦理假的戶口、身份證。8月4日,徐譽華又將「李蓓文」的假戶口遷至徐本人工作的鳳崗鎮派出所,並出具虛假的「出境調查報告」為吳辦理出境赴台手續,後吳出境時被警方查獲。
2006年1月25日,宜黃縣人民法院以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判處徐有期徒刑1年6個月,以濫用職權罪判處有期徒刑1年,兩罪並罰,決定執行有期徒刑兩年緩刑兩年。
案例2 違規操作致鍋爐爆炸
被告人 章雙申,男,40歲,浮梁縣勒功鄉企業辦主任。
2003年8月4日上午10時40分許,勒功鄉活性炭廠工段負責人徐衛東發現鍋爐缺水,啟動水泵電閘注水,導致鍋爐發生爆炸。徐衛東頭部受傷,同時被氣浪燒傷。扒爐工余奇關左腿致輕傷甲級,劉金生胸、腹部致輕微傷甲級。事故直接原因是鍋爐不合格和徐衛東無證上崗且違反安全操作規程。被告人章雙申作為勒功鄉企業辦負責人兼安全生產領導小組成員,在2003年4月到活性炭廠檢查時就得知該廠使用的是不合格的土製鍋爐,被限令拆除。直到2003年8月2日,有關部門再次檢查,發出督查表限期拆除,章雙申代表鄉政府收到,並表示督促企業整改到位。8月4日上午9時,被告人章雙申和綜治辦的徐衛平、徐平到活性炭廠,見廠長不在,只講了等廠長回來與其聯系就回到鄉政府,約一個小時後,鍋爐即發生爆炸。
2004年11月20日,浮梁縣人民法院判處章雙申犯玩忽職守罪,免予刑事處罰。
案例3 幫出國朋友偽造機密文件
被告人 楊軍,男,44歲,潯陽區委辦公室主任兼機要局局長。
2004年2月,楊軍收到其朋友高秋生的妻子陳萍萍轉交的高秋生從加拿大發回的一份傳真。高秋生希望楊軍按照傳真上虛構的內容幫其偽造一份中共九江市委某辦公室內部簡報,以達到其在加拿大長期滯留的目的。
此後被告人楊軍以查找資料為名,擅自從中共潯陽區辦公室的資料室中取出三份「機密」文件,並將其中一份「文件」交給高秋生的妻子陳萍萍,以此作為偽造「內部簡報」的樣板,致使該份機密文件放在陳萍萍處長達18小時之久。
後楊軍又根據陳萍萍提供的存有偽造文件的軟盤,在其自家電腦中列印出一份偽造的《中共九江市委某辦公室(2004)第8期簡報》。
2004年7月1日,廬山區人民法院以故意泄露國家秘密罪判處楊軍有期徒刑2年,緩刑3年。
案例4 非法拘禁村民6天5夜
被告人 何新明、況海宇,安福縣計生委人口稽查大隊職工。
2004年2月,安福縣竹江鄉下社村村民劉某夫婦違反計劃生育政策超生了一個女孩,當時任安福縣計生委人口稽查大隊副大隊長的何新明和稽查大隊工作人員況海宇等人得知情況後,於2005年4月13日將劉某帶到安福縣計生委大樓五樓關押,並強制剝奪劉某的人身自由,強迫其交清欠繳的社會撫養費,以非法手段將劉某拘禁了6天5夜,直到4月18日傍晚才將其放回家。
2005年8月11日,安福縣人民法院以非法拘禁對何新明、況海宇提起公訴。同年9月9日,分別判處兩人管制1年。
案例5 林管人員擅發採伐證
被告人 張均平,男,51歲,婺源縣林業局秋口林管站臨時工。
2004年12月,張均平買斷工齡離崗,在婺源縣林業局秋口林管站做臨時工。在明知他人砍伐木頭用於銷售後,他仍先後向秋口鎮洙西村發放林木採伐許可證,共折林木蓄積181立方米。木材被砍伐後,張均平還負責將全部杉原木銷售到縣百源木業有限公司,松原木銷售到秋口鎮車木廠。
2005年8月12日,婺源縣人民法院以違法發放林木採伐許可證罪判處張均平有期徒刑2年,緩刑3年。
案例6 瞞報隱患致安全事故
被告人 楊長海,男,40歲,鉛山縣煤礦安全監察局辦事員。
2003年12月,經省煤礦安全監察局審定,鉛山縣和平煤礦停產整改。2004年7月,楊長海應煤礦業主邀請到煤礦的原水碓泉礦井工作面測量巷道的挖掘進尺,發現該巷道已越界開采。但楊長海並未向鉛山縣煤礦安全監察局及有關部門如實匯報該煤礦越界採煤的真實情況。2004年8月15日上午10時許,該煤礦發生重大水害事故,造成3名礦工死亡、直接經濟損失60萬元的嚴重後果。
2005年7月13日,鉛山縣人民法院以玩忽職守罪判處楊長海有期徒刑1年,緩刑1年。
案例7 越權審批發營業執照
被告人 張金元,男,53歲,新余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市場監督管理科工作人員。
2002年4月17日,劉偉華、李思華、習穎萍(均已判刑)向新余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企業注冊監督管理局申請設立新余市新亞新置業貿易有限責任公司,並申請公司注冊資本1000萬元。張金元在進行工商登記注冊審批時,明知只有200萬元的購房發票,在原市領導鍾宜彩「打招呼」的情況下,擅自越權決定給新余市新亞新置業貿易有限責任公司予以批准登記,並頒發注冊資本1000萬元的企業法人營業執照,致使劉偉華、李思華、習穎萍虛報注冊資本的犯罪行為得逞。
2005年12月18日,新余市人民法院以濫用管理公司職權罪判處張金元有期徒刑兩年零6個月,緩刑3年。
案例8 監考老師偷換考生試卷
被告人 魏靚,女,23歲,九江縣第二中學教師。
2003年6月,魏靚根據九江縣招生考試辦公室的安排在九江縣考區一中考點監考。6月7日下午開考前,魏靚所在小組的主監考張媛玲教師在抽簽時,恰巧將魏靚抽到其弟弟魏帥所在的第45考場。魏靚明知違反了監考迴避制度但沒有提出迴避申請,仍然參加了當天下午的數學監考。考試結束後,魏靚在整理試卷時,看到弟弟魏帥試卷沒有答好,利用主監考剛好不在的機會,迅速將試卷與同場答題較好的周鵬飛試卷調換,並塗改了雙方的姓名、准考證號和座位號,再驗收密封。次日,魏靚因學生反映沒有遵守迴避制度被撤銷監考資格,並在其父親追問下主動向有關部門交代了其舞弊事實。
九江縣人民法院以涉嫌招收學生舞弊罪判處魏靚有期徒刑1年,緩刑1年。
案例9 兩稅務員貪污征稅款
被告人 賈金龍、雷剛,贛州市章貢區地方稅務局水南分局工作人員。
2005年,賈金龍、雷剛採取「大頭小尾」方式開具的25份發票,發票聯票面金額共計2804萬余元,存根聯票面金額共計337萬余元。
這25份發票應征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附加、個人所得稅共計175萬元,而兩人僅向納稅人收取稅款53萬余元,不征、少征稅款近122萬元。在收取53萬余元稅款後,除支付他人1萬元,其餘被兩人截留私分,占為己有。
2005年11月14日,章貢區人民法院以貪污罪、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稅款罪,合並判處賈金龍有期徒刑17年,並處沒收財產10萬元;以貪污罪、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稅款罪合並判處雷剛有期徒刑14年,並沒收財產10萬元。
案例10 法院副庭長偽造判決書
被告人 龔才來,男,65歲,弋陽縣人民法院已退休的副科級審判員。
1991年10月5日,龔才來在任弋陽縣人民法院告申庭副庭長時,私自受理了原告張曉震訴被告陳水發債務糾紛一案。1993年12月15日,龔第一次開庭審理該案。1994年12月28日,龔偽造了第二次庭審筆錄。1997年1月,龔偽造了[1994]弋法民字第491號民事判決書,然後假冒分管領導的筆跡簽發判決書,並偽造送達判決書給被告陳水發的公告。1997年4月21日,張曉震持偽造的判決書向弋陽縣人民法院申請執行。2002年6月,弋陽縣人民法院執行庭對陳水發執行處罰3000元。
2003年9月23日,弋陽縣人民法院以民事枉法裁判罪判處龔才來有期徒刑1年緩刑兩年。(文/姚衛東 記者王夢娜)
6. 在江西九江縣民事訴訟人民法院送訴訟狀原告出路費嗎
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後,須由原告先交納訴訟費,交納訴訟費後,法院是不能再要求當事人交納路費的。
7. 法院審判過程中應如何理解約束性辯論原則求解
1.直接決定法律效果發生或消滅的必要事買必須在當事人的辯論中出現,沒有在當事人的辯論中出現的事實不能作為法院裁判的依據。
2.當事人一方提出的事實,對方當事人無爭議的,法院應將其作為裁判的依據基於這一要點,也就自然產生了自認制度。
3.法院對案件證據的調查只限於當事人雙方在辯論中所提出來的證據。
8. 侵權人賠償後,權利人能否再向保險公司主張賠償
另外張某在某人壽保險公司投保了意外傷害醫療保險,張某向保險公司主張權利時,保險公司認為,張某的損失已經由王某賠償了,保險公司可以不賠。
第一種觀點,認為保險公司可以不賠,因為張某的損失已經由王某賠償了,如果人壽保險公司還賠,張某就獲得了雙倍的利益,這是不公平的。
第二種觀點,人壽保險公司仍然要賠,因為人身保險事故的被保險人有雙重求償權,其可同時向侵權人和保險人主張,該權利不因一方已為賠償而喪失。
【管析】筆者同意第二種觀點,人身保險不同於財產保險,財產保險以補償為原則,目的在於填補損害,而人身保險則更多基於對人自身價值的考量,不適用補償原則。財產保險的賠償要符合等價交換的市場邏輯,不允許當事人獲得雙重利益。但本案是人的生命健康權受到侵害,其價值不能用貨幣量化。張某因他人的侵權行為而發生人身保險事故,其在向侵權人請求賠償後,還可依據保險合同向保險人求償,保險人仍負理賠義務。也即,人身保險事故的被保險人或受益人有雙重求償權,其可同時向侵權人和保險人主張,該權利不因一方已為賠償而喪失。作者:九江縣人民法院 吳雨洲
9. 保險標的物 第三者責任保險
【案例】方某在甲市A縣居住,在乙市購買了一輛挖土機,並在乙市保險公司辦理了工程設備財產保險,投保了第三者責任險,後挖土機在甲市B縣的建築工地施工時,因失誤撞到了現場施工人員林某,現方某到A縣人民法院提起對乙市保險公司訴訟。【分歧】第一種觀點認為A縣人民法院沒有管轄權,因為保險事故由出現時,保險標的物在B縣。第二種觀點認為A縣人民法院有管轄權,因為所有權人在A縣,自然保險標的物所在地為A縣。【管析】筆者贊成第二種觀點,《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十六條規定「因保險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保險標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而如何確定保險標的物所在地,法律沒有明確規定,但是,在《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事訴訟案件若干意見》中規定「因保險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如果保險標的物是運輸工具或運輸中的貨物,由被告住所地或者運輸工具登記地,運輸目的地,保險事故發生地人民法院管轄。」從這條規定中可以看出,僅有保險標的物為運輸工具或運輸中的貨物時,保險事故發生地人民法院才有管轄權,所以說,保險標的物所在地並非等於保險事故發生地。而且挖土機作為動產,物隨人在,物權歸結到底是由人享有的,所有權人在A縣,A縣應當認定為保險標的所在地。作者單位:江西省九江縣人民法院第1頁共1頁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