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周彪法院

周彪法院

發布時間: 2022-05-22 05:28:11

① 余文斌開國將軍是中將嗎

中將名單
廖漢生,時任國防部副部長。
肖向榮,時任中央軍委辦公廳主任兼國防部辦公廳主任。
王尚榮,時任總參謀部作戰部部長。
劉少文,時任總參謀部情報部部長。
王諍,時任總參謀部通信部部長。
萬毅,時任總參謀部裝備計劃部部長。
蘇靜,時任總參謀部組織編制部部長。
譚希林,時任軍事學院學員。
楊秀山,時任訓練總監部軍事學院學校部副部長。
孫毅,時任訓練總監部軍外訓練部副部長。
李作鵬,時任海軍副司令。
朱明,時任總政治部組織部第一副部長。
謝有法,時任總政治部組織部副部長。
劉志堅,時任總政治部宣傳部部長。
蔡順禮,時任總政治部保衛部副部長。
王宗槐,時任總政治部青年部部長兼幹部部第一副部長。
孔石泉,時任總政治部幹部部副部長。
劉西元,時任總政治部青年部副部長。
徐立清,時任總幹部部副部長。
袁子欽,時任總幹部部部組織統計部部長。
張令彬,時任總後勤部副部長。
邱會作,時任總後勤部副部長兼副政委、後勤學院院長。
李耀,時任總後勤部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饒正錫,時任總後勤部衛生部部長兼政委。
傅連暲,時任總後勤部衛生部第一副部長。
田維揚,時任總後勤部後方工程建築部部長。
張賢約,時任總後勤部汽車拖拉機管理部部長。
余秋里,時任總財務部部長。
唐天際,時任總財務部第一副部長。
湯平,時任總財務部副部長。
閻揆要,時任武裝力量監察部副部長。
羅舜初,時任海軍副司令員。
方強,時任海軍副司令員。
劉道生,時任海軍副政委蘇聯伏羅希洛夫海軍學院學員。
周希漢,時任海軍參謀長。
頓星雲,時任海軍航空兵部司令員。
陶勇,時任東海艦隊司令員。
康志強,時任東海艦隊副政委。
周仁傑,時任海軍學院學員。
饒守坤,時任軍事學院、海軍學院學員。
趙啟民,時任南海艦隊司令員兼政委。
方正平,時任南海艦隊副政委。
彭林,時任海軍旅順基地政委。
劉昌毅,時任海軍旅順基地第一副司令員。
王秉璋,時任空軍第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
常乾坤,時任空軍副司令員兼軍校部部長。
徐深吉,時任空軍副司令員。
吳法憲,時任空軍副政委。
王輝球,時任空軍政治部主任。
朱輝照,時任原軍委民航局局長。
鄺任農,時任軍委民航局局長。
周赤萍,時任沈陽軍區空軍司令員。
曾國華,時任沈陽軍區空軍副司令員。
聶鳳智,時任南京軍區空軍副司令員兼福建前線指揮所副司令員。
余立金,時任南京軍區空軍政委。
曹里懷,時任廣州軍區空軍司令員。
吳富善,時任軍事學院學員。
羅元發,時任軍事學院學員。
成鈞,時任防空軍副司令員兼參謀長。
譚家述,時任防空軍副司令員兼高炮指揮部司令員。
周彪,時任沈陽軍區防空軍政委。
程世才,時任公安軍第一副司令員。
李天煥,時任公安軍副政委兼幹部部部長。
歐陽毅,時任公安軍政治部主任。
邱創成,時任炮兵副司令員兼副政委。
匡裕民,時任軍事學院學員。
向仲華,時任裝甲兵副政委。
胡奇才,時任工程兵副司令員兼參謀長。
黃志勇,時任工程兵副政委。
李壽軒,時任鐵道兵第一副司令員。
崔田民,時任鐵道兵副政委兼幹部部部長。
張震,時任軍事學院學員。
唐延傑,時任軍事學院教育長。
陳慶先,時任軍事學院副教育長。
徐斌洲,時任軍事學院幹部部部長。
孫繼先,時任軍事學院高級系主任。
滕海清,時任軍事學院高級系副主任。
韋傑,時任軍事學院函授系主任。
張藩,時任軍事學院高級兵團教授會主任。
劉忠,時任軍事學院物質保障部部長。
莫文驊,時任政治學院副院長。
梁必業,時任政治學院教育長兼政治部主任。
張池明,時任後勤學院副院長。
倪志亮,時任後勤學院副教育長。
姚喆,時任總高級步兵學校第一副校長。
莊田,時任總高級步兵學校第二副校長。
劉浩天,時任總高級步兵學校政治部主任。
孔從洲,時任高級炮兵學校校長。
鍾漢華,時任解放軍軍事法院副院長。
黃火星,時任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兼軍事檢察院檢察長。
杜平,時任沈陽軍區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甘渭漢,時任沈陽軍區副政委兼幹部部部長。
吳信泉,時任沈陽軍區參謀長。
曾思玉,時任軍事學院學員。
周志堅,時任沈陽軍區副參謀長。
周玉成,時任沈陽軍區財務部部長。
曾紹山,時任第三兵團副司令員兼旅大防衛區司令員。
杜義德,時任軍事學院學員。
劉轉連,時任軍事學院學員。
曾澤生,時任陸軍第五十軍軍長。
劉金軒,時任陸軍第六十四軍軍長。
鄭維山,時任北京軍區副司令員。
王近山,時任北京軍區副司令員。
陳正湘,時任北京軍區副司令員。
韓偉,時任北京軍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
陳先瑞,時任軍事學院學員。
袁昇平,時任北京軍區政治部主任。
吳先恩,時任北京軍區後勤部部長。
趙鎔,時任北京軍區後勤部副部長。
張仁初,時任軍事學院學員。
彭嘉慶,時任濟南軍區副政委。
郭化若,時任南京軍區副司令員。
張才千,時任南京軍區參謀長。
王道邦,時任軍事學院學員。
王紫峰,時任山西省軍區司令員。
肖新槐,時任軍事學院學員。
吳克華,時任軍事學院學員。
楊國夫,時任軍事學院學員。
彭明治,時任河北省軍區司令員。
張祖諒,時任軍事學院學員。
肖望東,時任南京軍區政治部主任。
丁秋生,時任南京軍區幹部部部長。
覃健,時任南京軍區副參謀長。
鮑先志,時任南京軍區政治部副主任。
賴毅,時任南京軍區幹部部第一副部長。
劉飛,時任南京軍區公安軍司令員。
饒子健,時任陸軍第六十軍軍長。
王必成,時任上海警備區司令員。
劉先勝,時任江蘇省軍區司令員。
梁從學,時任軍事學院學員。
林維先,時任浙江省軍區司令員。
錢鈞,時任浙江省軍區副司令員。
周貫五,時任浙江省軍區副政委,擬任第二政委。
廖容標,時任安徽省軍區司令員。
劉培善,時任福建省軍區第二政委兼福建前線指揮所副政委。
皮定鈞,時任福建省軍區副司令員兼福建前線指揮所副司令員。
張翼翔,時任軍事學院學員。
盧勝,時任軍事學院學員。
文年生,時任廣州軍區副司令員。
梁興初,時任廣州軍區副司令員。
詹才芳,時任廣州軍區副司令員。
劉興元,時任廣州軍區副政委。
溫玉成,時任軍事學院學員。
陳仁麒,時任廣州軍區政治部主任。
張天雲,時任陸軍第四十七軍軍長。
歐陽文,時任廣州軍區公安軍司令部兼廣東省軍區政委。
楊梅生,時任湖南省軍區司令員。
晏福生,時任湖南省軍區政委。
何德全,時任湖南省軍區副司令員。
吳瑞林,時任湖南軍區司令員兼陸軍第四十三軍軍長。
孔慶德,時任武漢軍區副司令員。
李成芳,時任軍事學院學員。
譚甫仁,時任武漢軍區副政委。
畢占雲,時任河南省軍區副司令員。
秦基偉,時任軍事學院學員。
陳康,時任陸軍第十三軍軍長。
范朝利,時任陸軍第十四軍軍長。
鍾赤兵,時任貴州省軍區司令員。
黃新廷,時任軍事學院學員。
張達志,時任蘭州軍區司令員兼甘肅省軍區司令員。
冼恆漢,時任蘭州軍區政委。
韓練成,時任蘭州軍區第一副司令員。
王恩茂,時任新疆軍區司令員兼政委。
賽福鼎·艾則孜,時任新疆軍區副司令員。
郭鵬,時任新疆軍區副司令員。
張國華,時任西藏軍區司令員。
譚冠三,時任西藏軍區政委。
張經武,時任中共西藏工作委員會書記,後兼西藏軍區第一政委。
阿沛·阿旺晉美,時任西藏軍區司令員。
朵噶·彭錯饒傑,時任西藏軍區副司令員。
韓振紀,時任駐蘇聯大使館武官。
鄧逸凡,時任駐越南軍事顧問團副團長。
張南生,時任中國人民志願軍政治部副主任。
李雪三,時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後勤部政委。
曠伏兆,時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十九兵團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聶鶴亭,時任裝甲兵副司令員。(1956年補授)
賀誠,時任軍事醫學科學院院長。(1958年補授)

② 開國將軍

元帥:
朱德 彭德懷 林彪 劉伯承 賀龍 陳毅 羅榮桓 徐向前 聶榮臻 葉劍英

大將:
粟裕 徐海東 黃克誠 陳賡 譚政 蕭勁光 張雲逸 羅瑞卿 王樹聲 許光達

上將:
蕭克 李達 張宗遜 李克農 王震 許世友 鄧華 彭紹輝 張愛萍 楊成武 韓先楚 李濤 傅秋濤 王平 呂正操 傅鍾 蕭華 甘泗淇 宋任窮 賴傳珠 洪學智 周士第 郭天民 周純全 楊至成 陳再道 陳奇涵 王宏坤 蘇振華 劉亞樓 劉震 陳錫聯 韋國清 陳士榘 陳伯鈞 鍾期光 宋時輪 朱良才 董其武 唐亮 葉飛 楊得志 王新亭 黃永勝 李天佑 陳明仁 賀炳炎 閻紅彥 謝富治 陶峙岳 烏蘭夫 周桓楊勇 李志民 趙爾陸 王建安 李聚奎

中將:
徐立清 肖向榮 張經武 張震 劉志堅 閻揆要 鍾赤兵 唐天際 譚希林 莫文驊 劉道生 陶勇 吳法憲 成鈞 程世才李天煥 廖漢生 郭化若 唐延傑 張南生 杜義德 王必成 王近山 萬毅 王諍 孫毅 朱明 王宗槐 蔡順禮 邱會作 張令彬 饒正錫 倪志亮 梁必業 李作鵬 趙啟民 方強 羅舜初 王秉璋 羅元發 聶風智 曹里懷 周赤萍 邱創成 匡裕民 向仲華 譚家述 李壽軒 崔田民 歐陽毅 冼恆漢 王恩茂 張國華 肖望東 丁秋生 賴毅 曠任農 林維先 周貫五 劉先勝 劉培善 彭嘉慶 黃火星 劉興元 文年生 詹才芳 梁興初 吳克華 畢占雲 陳正湘 彭明治 姚喆 杜平 甘渭漢 曾思玉 鄭維山 聶鶴亭 王尚榮 蘇靜 劉少文 劉西元 孔石泉 袁子欽 傅連璋 韓振紀 李耀 鄧逸凡 湯平余秋里 陳慶先 劉忠 孫繼先 張藩 徐斌洲 韋傑 滕海清莊田 劉浩天 楊秀山 周希漢 頓星雲 周仁傑 康志強 方正平 饒守坤 王輝球 常乾坤 曾國華 朱輝照 余立金 吳富善 黃志勇 胡奇才 周彪 彭林 劉昌毅 韓練成 張賢約郭鵬 劉金軒 張達志 賽福鼎 鍾漢華 秦基偉 孔從洲 范朝利 譚冠三 李成芳 陳康 張才千 張翼翔 覃健 鮑先志皮定均 周志堅 張祖諒 廖容標 劉飛 梁從學 錢鈞 張仁初 饒子健 陳仁麒 楊國夫 晏福生 吳瑞林 楊梅生 田維揚 歐陽文 張池明 劉轉連 孔慶德 譚甫仁 何德全 徐深吉 韓偉 袁昇平 王道邦 王紫峰 趙鎔 肖新槐 吳信泉 周玉成 曾澤生 溫玉成 曾紹山 陳先瑞 曠伏兆 李雪三 謝有法 張天雲 盧勝 黃新庭 吳先恩 阿沛*阿旺晉美 朵噶*彭饒錯傑

少將:
1955、56、58年授予少將軍銜:
丁盛、丁世方、丁先國、丁武選、丁榮昌、丁萊夫、卜萬科、於權伸、萬振西、馬龍、馬輝、馬衛華、馬文波、馬爾果甫·伊斯卡果夫、馬白山、馬忠全、馬澤迎、馬琮璜、王直、王勝、王屏、王謙、王力生、王才貴、王義勛、王之平、王雲霖、王鳳梧、王六生、王文介、王文軒、王文模、王平水、王東保、王蘭麟、王永浚、王再興、王光華、王全國、王兆相、王興綱、王遠芬、王赤軍、王啟明、王良太、王若傑、王英高、王其梅、王奇才、王明坤、王明貴、王學清、王誠漢、王紹南、王政柱、王奎先、王貴德、王振祥、王振乾、王健青、王效明、王智濤、王集成、王蘊瑞、王德貴、王耀南、車敏瞧、韋祖珍、尤太忠、牛書申、方正、方槐、方之中、方子翼、方升普、方國華、方國安、方國南、鄧岳、鄧少東、鄧東哲、鄧龍翔、鄧仕俊、鄧兆祥、鄧克明、鄧家泰、孔飛、孔令甫、孔俊彪、甘思和、甘祖昌、石志本、石忠漢、石新安、左齊、龍潛、龍飛虎、龍開富、龍書金、龍道權、龍福才、帥榮、葉明、葉長庚、葉運高、葉青山、葉蔭庭、葉建民、葉楚屏、盧克、盧仁燦、盧紹武、盧南樵、田厚儀、史可全、白天、白志文、白壽康、蘭僑、吉合、成少甫、匡斌、廷懋、喬信明、朱光、朱軍、朱雲謙、朱火華、朱聲達、朱紹田、朱紹清、朱虛之、朱耀華、伍瑞卿、仲曦東、任榮、任昌輝、買買提伊敏·伊敏諾夫、向守志、劉義、劉豐、劉何、劉昌、劉昂、劉放、劉春、劉涌、劉彬、劉鵬、劉子雲、劉子奇、劉少卿、劉中華、劉文學、劉玉堂、劉永生、劉永源、劉有光、劉華香、劉華清、劉興隆、劉亨雲、劉其人、劉賢權、劉居英、劉紹文、劉秉彥、劉顯宜、劉振國、劉振球、劉健挺、劉清明、劉輝山、劉祿長、劉錦平、劉新權、劉福勝、劉毓標、劉德海、劉鶴孔、劉懋功、齊勇、齊丁根、江文、江擁輝、江勇為、江騰蛟、江燮元、湯池、湯光恢、安東、安志敏、關盛志、興中、阮賢榜、孫三、孫光、孫文采、孫儀之、孫克驥、孫潤華、孫超群、孫端夫、杜文達、杜國平、楊大易、楊中行、楊世明、楊漢林、楊永松、楊尚高、楊尚儒、楊樹根、楊俊生、楊銀聲、楊煥民、楊植亭、楊嘉瑞、蘇進、蘇魯、蘇鰲、蘇啟勝、蘇煥清、李元、李平、李發、李貞、李治、李勃、李信、李覺、李真、李基、李銓、李震、李毅、李人林、李士才、李夫克、李開湘、李木生、李少元、李中權、李化民、李長(日+韋)、李文清、李水清、李書全、李書茂、李丙令、李世安、李世焱、李布德、李光輝、李兆炳、李慶柳、李泛山、李赤然、李呈瑞、李佐玉、李伯秋、李迎希、李良漢、李國厚、李荊璞、李鍾奇、李儉珠、李桂林、李振聲、李致遠、李健良、李家益、李資平、李繼開、李彬山、李曼村、李逸民、李輝高、李景瑞、李道之、李福澤、李德生、李耀文、嚴光、嚴政、嚴俊、嚴慶堤、吳西、吳忠、吳岱、吳烈、吳濤、吳習智、吳子傑、吳世安、吳華奪、吳自立、吳林煥、吳詠湘、吳宗先、吳誠忠、吳榮正、吳保山、吳瑞山、吳嘉民、吳融峰、何輝、何以祥、何正文、何光宇、何廷一、何運洪、何克希

③ 開國沒中將嗎

1955--1958年授銜中國人民解放軍177位開國中將
1955年被授予中將的175位將軍按授銜時所任職務排列如下:
廖漢生,國防部副部長;
肖向榮,中央軍委辦公廳主任兼國防部辦公廳主任;
王尚榮,總參謀部作戰部部長;
劉少文,總參謀部情報部部長;

王諍,總參謀部通信部部長;
萬毅,總參謀部裝備計劃部部長;
蘇靜,總參謀部組織編制部部長;
譚希林,軍事學院學員;
楊秀山,訓練總監部軍事學院學校部副部長;
孫毅,訓練總監部軍外訓練部副部長;

李作鵬,軍事學院學員;
朱明,總政治部組織部第一副部長;
謝有法,總政治部組織部副部長;
劉志堅,總政治部宣傳部部長;
蔡順禮,總政治部保衛部副部長;
王宗槐,總政治部青年部部長兼幹部部第一副部長;

孔石泉,總政治部幹部部副部長;
劉西元,總政治部青年部副部長;
徐立清,總幹部部副部長;
袁子欽,總幹部部部組織統計部部長;
張令彬,總後勤部副部長;
邱會作,總後勤部副部長兼副政委、後勤學院院長;

李耀,總後勤部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饒正錫,總後勤部衛生部部長兼政委;
傅連暲,總後勤部衛生部第一副部長;
田維揚,總後勤部後方工程建築部部長;
張賢約,總後勤部汽車拖拉機管理部部長;
余秋里,總財務部部長;

唐天際,總財務部第一副部長;
湯平,總財務部副部長;
閻揆要,武裝力量監察部副部長;
羅舜初,海軍副司令員;
方強,海軍副司令員;
劉道生,海軍副政委 蘇聯伏羅希洛夫海軍學院學員 ;

周希漢,海軍參謀長;
頓星雲,海軍航空兵部司令員;
陶勇,東海艦隊司令員;
康志強,東海艦隊副政委;
周仁志,海軍學院學員;
饒守坤,軍事學院、海軍學院學員;

趙啟民,南海艦隊司令員兼政委;
方正平,南海艦隊副政委;
彭林,海軍旅順基地政委;
劉昌毅,海軍旅順基地第一副司令員;
王秉璋,空軍第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
常乾坤,空軍副司令員兼軍校部部長;

徐深吉,空軍副司令員;
吳法憲,空軍副政委;
王輝球,空軍政治部主任;
朱輝照,原軍委民航局局長;
鄺任農,軍委民航局局長;
周赤萍,沈陽軍區空軍司令員;

曾國華,沈陽軍區空軍副司令員;
聶鳳智,南京軍區空軍副司令員兼福建前線指揮所副司令員;
余立金,南京軍區空軍政委;
曹里懷,廣州軍區空軍司令員;
吳富善,軍事學院學員;
羅元發,軍事學院學員;

成鈞,防空軍副司令員兼參謀長;
譚家述,防空軍副司令員兼高炮指揮部司令員;
周彪,沈陽軍區防空軍政委;
程世才,公安軍第一副司令員;
李天煥,公安軍副政委兼幹部部部長;
歐陽毅,公安軍政治部主任;

邱創成,炮兵副司令員兼副政委;
匡裕民,軍事學院學員;
向仲華,裝甲兵副政委;
胡奇才,工程兵副司令員兼參謀長;
黃志勇,工程兵副政委;
李壽軒,鐵道兵第一副司令員;

崔田民,鐵道兵副政委兼幹部部部長;
張震,軍事學院學員;
唐延傑,軍事學院教育長;
陳慶先,軍事學院副教育長;
徐斌洲,軍事學院幹部部部長;
孫繼先,軍事學院高級系主任;

滕海清,軍事學院高級系副主任;
韋傑,軍事學院函授系主任;
張藩,軍事學院高級兵團教授會主任;
劉忠,軍事學院物質保障部部長;
莫文驊,政治學院副院長;
梁必業,政治學院教育長兼政治部主任;

張池明,後勤學院副院長;
倪志亮,後勤學院副教育長;
姚喆,總高級步兵學校第一副校長;
莊田,總高級步兵學校第二副校長;
劉浩天,總高級步兵學校政治部主任;
孔從洲,高級炮兵學校校長;

鍾漢華,解放軍軍事法院副院長;
黃火星,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兼軍事檢察院檢察長;
杜平,沈陽軍區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甘渭漢,沈陽軍區副政委兼幹部部部長;
吳信泉,沈陽軍區參謀長;
曾思玉,軍事學院學員;

周志堅,沈陽軍區副參謀長;
周玉成,沈陽軍區財務部部長;


曾紹山,第三兵團副司令員兼旅大防衛區司令員;
杜義德,軍事學院學員;
劉轉連,軍事學院學員;

曾澤生,陸軍第五十軍軍長;
劉金軒,陸軍第六十四軍軍長;
鄭維山,北京軍區副司令員;
王近山,北京軍區副司令員;
陳正湘,北京軍區副司令員;
韓偉,北京軍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

陳先瑞,軍事學院學員;
袁昇平,北京軍區政治部主任;
吳先恩,北京軍區後勤部部長;
趙鎔,北京軍區後勤部副部長;
張仁初,軍事學院學員;
彭嘉慶,濟南軍區副政委;

郭化若,南京軍區副司令員;
張才千,南京軍區參謀長;
王道邦,軍事學院學員;
王紫峰,山西省軍區司令員;
肖新槐,軍事學院學員;
吳克華,軍事學院學員;

楊國夫,軍事學院學員;
彭 明 治,河北省軍區司令員;
張祖諒,軍事學院學員;
肖望東,南京軍區政治部主任;

丁秋生,南京軍區幹部部部長;
覃健,南京軍區副參謀長;
鮑先志,南京軍區政治部副主任;
賴毅,南京軍區幹部部第一副部長;
劉飛,南京軍區公安軍司令員;
饒子健,陸軍第六十軍軍長;

王必成,上海警備區司令員;
劉先勝,江蘇省軍區司令員;
梁從學,軍事學院學員;
林維先,浙江省軍區司令員;
錢均,浙江省軍區副司令員;
周貫五,浙江省軍區副政委,擬任第二政委;

廖容標,安徽省軍區司令員;
劉培善,福建省軍區第二政委兼福建前線指揮所副政委;
皮定鈞,福建省軍區副司令員兼福建前線指揮所副司令員;
張翼翔,軍事學院學員;
盧勝,軍事學院學員;
文年生,廣州軍區副司令員;

梁興初,廣州軍區副司令員;
詹才芳,廣州軍區副司令員;
劉興元,廣州軍區副政委;
溫玉成,軍事學院學員;
陳仁麒,廣州軍區政治部主任;
張天雲,陸軍第四十七軍軍長;

歐陽文,廣州軍區公安軍司令部兼廣東省軍區政委;
楊梅生,湖南省軍區司令員;
晏福生,湖南省軍區政委;
何德全,湖南省軍區副司令員;
吳瑞林,湖南軍區司令員兼陸軍第四十三軍軍長;
孔慶德,武漢軍區副司令員;

李成芳,軍事學院學員;
譚甫仁,武漢軍區副政委;
畢占雲,河南省軍區副司令員;
秦基偉,軍事學院學員;
陳康,陸軍第十三軍軍長;
范朝利,陸軍第十四軍軍長;

鍾赤兵,貴州省軍區司令員;
黃新廷,軍事學院學員;
張達志,蘭州軍區司令員兼甘肅省軍區司令員;
冼恆漢,蘭州軍區政委;
韓練成,蘭州軍區第一副司令員;
王恩茂,新疆軍區司令員兼政委;

賽福鼎·艾則孜,新疆軍區副司令員;
郭鵬,新疆軍區副司令員;
張國華,西藏軍區司令員;
譚冠三,西藏軍區政委;
張經武,中共西藏工作委員會書記,後兼西藏軍區第一政委;
阿沛·阿旺晉美,西藏軍區司令員;

朵噶·彭錯饒傑,西藏軍區副司令員;
韓振紀,駐蘇聯大使館武官;
鄧逸凡,駐越南軍事顧問團副團長;
張南生,中國人民志願軍政治部副主任;
李雪三,中國人民志願軍後勤部政委;
曠伏兆,中國人民志願軍第十九兵團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此後,1956年和1958年又各補授了一名中將:
1956年,聶鶴亭,裝甲兵副司令員;
1958年,賀誠,軍事醫學科學院院長。

④ 姓周的有什麼大將軍沒



周勃(?—前169年),沛縣(今江蘇沛縣)人,西漢開國功臣,名將,被封為絳侯。

周亞夫[?一前143],西漢名將。沛縣(屬今江蘇)人。周勃子,初封條侯。文帝時,匈奴東進,他以河內守為將軍,防守細柳(在今陝西咸陽),軍令嚴整,被譽為「真將軍」。景帝時,任太尉,平定吳楚七國之亂,遷丞相,謝病免。後以子私買御物所累下獄,絕食死。

周 處[約236-297]:西晉義興陽羨[今江蘇宜興南]人氏,字子隱,吳時為東觀左丞,晉平吳後,歷任新平太守,遷御史中丞,後任建威將軍,平西將軍、周孝侯,當地至今流傳著他改惡從善、射南山虎、斬長橋蛟之傳說,京劇傳統劇目《除三害》就是表現他的故事。

周 瑜[175-210]:三國吳之名將,字公瑾,廬江舒縣[今安徽廬江西南]人氏,建安13年[208年],火燒赤壁,大敗曹操大軍,創造了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精音樂,時稱「曲有誤,周郎顧。」



周桓上將
周桓(1909-1993),遼寧省東溝縣人。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五軍政治部秘書,紅三軍團政治部秘書處處長兼政治教導隊政治委員,軍團保衛局執行部部長,紅一方面軍總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部長,工人師政治部主任,紅八軍團政治部敵工部部長,紅軍大學政治委員,紅一方面軍總政治部秘書長兼敵工部部長、統戰部部長。參加了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野戰政治部敵工部部長,八路軍總司令部秘書長,八路軍野戰政治部組織部部長兼軍法處處長。
解放戰爭時期,任東北軍政學校政治委員,東北民主聯軍政治部副主任,東北野戰軍政治部副主任兼聯絡部部長、後勤部政治委員,東北軍區政治部主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東北軍區副政治委員,沈陽軍區政治委員,中共遼寧省委書記,國務院文化部顧問。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代表、第五屆全國委員會委員,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共產黨第八屆候補中央委員。
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93年10月27日逝世,享年84歲。

周士第上將
周士第(1900-1979),又名周力行、周平,廣東省樂會(今瓊海)縣人。1924年畢業於黃埔軍校,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陸海軍大元帥府鐵甲車隊副隊長、隊長,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獨立團營長、團參謀長、代團長,第73團團長。參加過北伐戰爭和南昌起義,任起義軍第25師師長。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軍大學軍事教員,軍委幹部團上干隊科長、隊長,中國工農紅軍第15軍團參謀長,紅二方面軍參謀長。參加了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20師參謀長兼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第七分校校長,晉綏軍區副司令員。
解放戰爭時期,任晉綏軍區副司令員兼晉綏軍政幹部學校副校長,華北軍區第一兵團副司令員兼副政治委員,晉北野戰軍、第18兵團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太原前線指揮部副司令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川西軍區司令員兼成都市市長,西南軍區副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防空部隊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訓練總監部副部長兼外軍訓練部部長,總參謀部顧問。是第一、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三、四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第一、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中國共產黨第七、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1955被授予上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79年6月30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9歲。逝世前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顧問。

周純全上將
周純全(1905-1985),字俊忠,湖北省黃安(今紅安)縣人。1923年參加工人運動。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參加黃麻起義。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鄂豫邊區總工會籌備委員會委員長,中共鄂豫邊特委常委,鄂豫皖中央分局常委,省蘇維埃保衛局局長兼鄂豫皖游擊總司令,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十師政治委員,紅四軍政治委員,紅四方面軍政治部副主任,中共川陝省委書記兼川陝蘇區游擊總司令,紅四方面軍後方縱隊政治委員,四方面軍政治部主任,紅31軍政治委員。參加了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任陝北公學分校政治部主任,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第一分校副校長、校長,濱海行署副主任兼秘書長。
解放戰爭時期,任遼東省、安東省實業廳廳長,遼南行署主任,東北民主聯軍後勤部東線戰勤司令員,東北軍區後勤部部長,第四野戰軍後勤部部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南軍區後勤部政治委員,中國人民志願軍後勤部政治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第一副部長兼副政治委員,武裝力量監察部第一副部長。是第一、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第一、二、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屆全國委員會常委。在中國共產黨第八屆二次會議上被增選為中央監察委員會委員。
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85年7月28日逝世,終年80歲。

周彪中將
周彪(1910-1981),原名周生珍。江西省吉安縣人。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2年轉入中國共產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贛西南獨立第三團排長,吉安縣儒行鄉少先隊總隊長,紅四軍第10師30團宣傳隊分隊長、隊長,團俱樂部主任,中央模範團總支部書記,紅9軍團第3師7團政治委員,軍團政治部民運部代部長,教導隊政治委員,紅四方面軍政治部巡視員。參加了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任山西決死隊教導二團政訓處幹事,臨縣動員委員會武裝部部長,八路軍120師獨立第四支隊支隊長兼政治委員,冀中軍區第10軍分區政治委員,第8軍分區政治委員兼中共八地委書記。
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察冀軍區第三縱隊七旅政治委員、旅長,冀中軍區副司令員兼華北軍區第七縱隊副司令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志願軍軍政治委員,東北軍區防熔部隊政治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高射炮兵指揮部司令員,空軍顧問。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81年3月20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終年71歲。

周仁傑中將
周仁傑(1912-2001),原名周球保。湖南省茶陵縣人。1929年參加茶陵地方游擊隊。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1年轉入中國共產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茶陵地方游擊隊班長,紅八軍第23師機炮連機槍排排長、機炮連連長,紅17師第51團副營長、營長,紅6軍團第17師51團參謀長、團長,紅6軍團第16師師長。參加了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任陝甘寧留守兵團警備第二團團長。解放戰爭時期,任冀中軍區第一旅旅長,熱河軍區第17旅旅長,冀察熱遼軍區獨立第三師師長,東北野戰軍第11縱隊副司令員兼第33師師長,第四野戰軍48軍副軍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南軍區海軍副司令員兼參謀長,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東海艦隊副司令員,南海艦隊司令員,海軍副司令員。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被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
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2001年1月22日在因病北京逝世,享年89歲。

周玉成中將
周玉成(1904-1971),湖南省祁陽縣人。1928年參加平江起義,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中國工農紅軍第五軍一團二連司務長,第二大隊大隊長,第五縱隊司令部副官主任,第13大隊大隊長,紅八軍第四師一團團長,四師軍需處處長,紅三軍團第六師共給部部長,軍團供給部部長,陝甘寧軍區供給部部長,紅軍前敵指揮部供給副部長。參加了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總指揮部兵站部副部長,八路軍前方指揮部供給部部長,八路軍後勤部供給部部長。
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冀魯豫軍區後勤部副部長,晉冀魯豫邊區政府審查廳廳長,中央人民政府革命軍事委員會後勤駐南線司令部副司令員兼邯鄲辦事處主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華北軍區後勤部財務部部長,總後勤部財務部油料部部長,東北軍區後勤部副部長、財務部部長,沈陽軍區後勤部部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副部長。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三、四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71年12月9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終年67歲。

周希漢中將
周希漢(1913-1988),湖北省麻城縣人。1927年參加黃麻起義。1928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並加入中國共產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麻城縣獨立營通信班長,獨立團通信排排長、連政治指導員,紅13師38團共青團委書記,紅四方面軍總部參謀,紅九軍作戰科科長兼教導隊隊長,第31軍作戰科科長兼教導營營長。參加了長征。
抗日戰爭,任八路軍129師386旅作戰股股長,補充團參謀長,386旅參謀長兼太岳軍區參謀長,南進支隊司令員,太岳軍區第二軍分區副司令員。
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冀魯豫軍區第四縱隊十旅旅長,第二野戰軍13軍軍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兵團軍長兼滇南衛戍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參謀長、副司令員、顧問。是第四、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1988年11月7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終年75歲。

周志堅中將
周志堅(1916-2005),湖北省禮山(今大悟)縣人。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四方面軍第4軍12師交通隊排長、隊政治指導員,紅9軍第25師74團營政治委員、副團長、團政治委員,紅9軍第27師81團團長,紅四軍第10師師長。參加了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任新四軍鄂豫挺進支隊團長,平漢支隊支隊長,新四軍第5師13旅旅長。
解放戰爭時期,任中原軍區第二縱隊副司令員兼參謀長,膠東軍區新五師師長,華東野戰軍第13縱隊司令員,第三野戰軍31軍軍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舟嵊要塞司令員,沈陽軍區副參謀長,河南省軍區參謀長,南京軍區副參謀長、軍區顧問。
1955年被授予中將銜。榮獲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2005年6月9日因病在武漢逝世,享年89歲。

周赤萍中將
周赤萍(1914-1990),曾用名鄒迪,江西省宜春縣人。1931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次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四軍班長、排長、連政治指導員,紅三軍團團政治委員,電台政治委員。參加了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第一縱隊一支隊政治委員,山東縱隊第一旅政治委員,魯中軍區政治部主任,山東軍區第三師政治委員。
解放戰爭時期,任東北民主聯軍第七縱隊政治委員,第一縱隊政治委員,第七縱隊兼遼北軍區政治委員,第四野戰軍47軍政治委員兼湘西軍區政治委員、中共湘西區委書記。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東北軍區空軍政治委員,中共雲南省委書記,中華人民共和國冶金部副部長,福州軍區政治委員。是中國共產黨第九屆中央委員。
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榮獲一級獨立自由勛章。1990年6月逝世,終年76歲。

周貫五中將
周貫五(1902-1987),江西省吉安縣人。1927年任本村農民協會副主席。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一方面軍第3軍9師27團宣傳員、書記官,紅一軍團第二師一團特派員、師特派員,軍團直屬隊總特派員。參加了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15師343旅政治部鋤奸科科長,東進抗日挺進縱隊政治部組織部部長兼鋤奸部部長,第六支隊政治委員,教導第六旅政治委員兼冀魯邊軍區政治委員、代司令員,渤海軍區政治部主任。
解放戰爭時期,任渤海軍區暫編第七師政治委員,渤海軍區副政治委員,南下幹部第三支隊司令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華東軍區政治部組織部部長、幹部部第二副部長,浙江省軍區副政治委員、第二政治委員,南京軍區副政治委員。是第三、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全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屆全國委員會特邀委員,中國共產黨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榮獲獲二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87年3月29日因病於南京逝世,終年85歲。著有《艱苦奮戰的冀魯邊》(1984年)等。

周涌少將
周涌(1915-2004),江西省永豐縣人。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1年由團轉入中國共產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永豐縣總工會青工部部長,縣獨立營班長,紅1軍團電台報務員,紅32軍電台報務主任、電台隊長。參加了中央蘇區一至五次反「圍剿」斗爭和二萬五千里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15師343旅電台區隊長,教導第1旅電台區隊長,山東軍區司令部通信科科長兼通信營營長。參加了平型關戰役。
解放戰爭時期,任遼東軍區參謀處副處長兼通信科科長,安東軍區參謀處處長,遼東軍區司令部副參謀長、參謀長。參加了三下江南四保臨江的戰役。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遼東軍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參加了抗美援朝作戰,遼東軍區兼公安部隊第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遼寧軍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委通信兵部參謀長、副主任兼參謀長、顧問等職。為我軍現代化建設和國防通信事業的發展,貢獻了畢生精力。
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1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2004年22月6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9歲。

周彬少將
周彬(1912-1999),江西省興國縣人。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0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3軍團第5師13團宣傳員、連政治指導員、師副特派員兼直屬隊特派員,騎兵團政治處主任兼特派員、團政治委員,獨立師特派員,獨立團政治委員等職,參加了中央蘇區一、二、三、五次反「圍剿」戰斗和二萬五千里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任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大隊政治指導員、大隊隊列主任,抗大總校政治部保衛股股長、保衛科科長,抗大第5分校政治部保衛科科長,新四軍第3師保衛部部長兼蘇北軍區保衛部部長等職,參加了平型關大戰、百團大戰、蘇北抗擊日軍九路圍剿和「五一」反掃盪等戰役戰斗。
解放戰爭時期,任吉江軍區保衛部部長,東北野戰軍第2縱隊保衛部部長,西滿分局社會部副部長兼西滿軍區保衛部部長,齊齊哈爾衛戍司令員兼公安局長,東北人民解放軍第12縱隊政治部副主任,第四野戰軍第49軍政治部副主任兼天津警備區政治部主任等職,參加了遼沈、平津、湘西、衡寶、桂林等戰役戰斗。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最高人民法院督編處副處長,軍委民航總局人事處處長兼公安處處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衛生部政治委員等職。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1999年6月6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7歲。

周維少將
周維(1906-1970),江西省南昌市人。1933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江西革命軍事委員會通信學校教員、無線電台報務員,中華蘇維埃
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無線電台報務員,中央軍委無線電總隊報務主任,紅5軍團司令部無線電第3分隊分隊長,紅31軍電台隊長。參加了中央蘇區反「圍剿」和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29師無線電台中隊長、大隊長,第129師司令部通訊科科長兼通訊營營長,八路軍前方指揮部3科科長。
解放戰爭時期,任太行軍區第四支隊副政治委員,晉冀魯豫軍區3縱7旅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員,第二野戰軍第11軍31師政治委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通信教授會主任,軍事通信工程學院院長兼政治委員,國防部第五研究院二分院副院長、院長,第五研究院院長。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70年逝世,終年64歲。

周九銀少將
周九銀(1908-1979),湖南省湘陰縣人。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1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由團轉入中國共產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1930年任石首叄區少先隊副隊長,參加打土豪分田地。國民黨軍對蘇區圍剿,隨組織撤到湖南華容,後去洪湖參加紅軍,任紅3軍9師26團通信員、班長、排長。在戰斗中輛兩次負傷,1932年第3次負傷,眼睛被打壞,帶傷任7師經理處糧秣員,1933年任24團供給處主任。參加了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20師358旅副官、120師358旅供給部軍械股股長、120師供給部軍械科科長兼被服廠廠長、晉綏軍區後勤部糧秣科科長、軍實科科長兼被服廠廠長。
解放戰爭時期,1949年任西北軍區後勤部軍需部副部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西南軍區後勤部軍需部部長,軍需生產部部長,總後勤部軍需生產部西南生產管理局局長,總後勤部軍需生產部副部長,1960年任該部政治委員。1965年到1968年任總後勤部工廠管理部政治委員,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副政治委員,總後勤部營房部顧問。
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1979年10月31日因病逝世,終年71歲。

周子禎少將
周子禎(1904-1972),原名何其浩,浙江省諸暨縣人。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寧波、上海從事工會和互濟會工作。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1932年赴蘇聯學習無線電技術。1934年回國後在中央蘇區任軍委軍事工業局工務處處長、兵工機械廠政治委員,山西犧盟會太原第4區書記。
抗日戰爭時期,任山西工人武裝自衛隊政治副主任,第1縱隊隊長,第21團團長,山西新軍總指揮部供給部部長。
解放戰爭時期,任呂梁軍區後勤部部長兼供給部部長,陝甘寧晉綏聯防軍後勤部副部長兼供給部部長,西北軍區後勤部副部長兼供給部部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西南軍區西安留守處主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運輸部副部長,軍需生產部副部長。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三、四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72年4月14日逝世,終年68歲。

周文在少將
周文在(1906-1994),江蘇省常熟縣虞山鎮人。上海群治大學肆業。1925年在上海參加「五·卅」運動,同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入黃埔軍校學習。曾任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20軍學兵營連政治指導員。參加了南昌起義。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在上海、常熟等地從事黨的秘密工作,並參與常熟的建黨工作。1926年8月考入廣州黃埔軍校。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輾轉到武漢,在賀龍部國民革命軍20軍學兵營1連任政治指導員,同年年底返回常熟,在常熟、上海等地繼續從事黨的秘密工作。
抗日戰爭時期,受黨的派遣,在常熟組建立抗武裝,開展敵後抗日武裝斗爭。先後擔任抗日游擊武裝第6梯團政治處主任,江南抗日義勇軍獨立3支隊副支隊長,江南抗日義勇軍1團3營政治教導員,新四軍挺進縱隊7團政治處主任,挺進1縱隊軍需處處長,新四軍1師1旅供給部政治委員,蘇中三專區稅務管理局局長,蘇中泰興縣獨立團政委、泰興縣縣委書記,蘇中軍區第2軍分區政治部主任,蘇中軍區政治部組織部部長等職。
解放戰爭時期,周文在歷任華中七縱隊政治部副主任,蘇北兵團政治部組織部部長,十兵團政治部組織部部長等職。參加過黃橋決戰、淮海戰役和渡江戰役。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周文在歷任10兵團兼福建軍區幹部部部長,福州軍區政治部副主任,福建省軍區副政治委員。1975年7月離職休養(享受正兵團級待遇)。1977年2月至1983年4月任江蘇省政協副主席。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三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1994年4月10日因病在蘇州逝世,享年89歲。

周長庚少將
周長庚(1911-1970),湖北省石首縣人。1927年參加農民自衛軍,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並轉入中國共產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2軍團第4師衛生部部長,第6師衛生部部長。1930年參加湘鄂西反圍剿戰斗,多次負傷。1933年被當作「改組派」關押,為關向應救釋。長征沿途多方救護傷病員。到達陝北後,參加中央高級衛生班和延安醫學科學院學習。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20師358旅衛生處處長,晉西北軍區第2軍分區衛生處處長。
解放戰爭時期,任晉綏野戰軍1縱隊衛生部部長,晉綏軍區衛生部副部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西南軍區後勤部衛生部副部長兼副政治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衛生部檢查室主任,西南軍區後勤部衛生部部長,中國協和醫學院副院長,軍事醫學科學院政治委員,總後勤部政治部副主任。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1970年1月29日,因心機梗塞在四川省射洪縣醫院逝世,終年59歲。

周長勝少將
周長勝(1913-1987),江西省吉水縣人。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1年轉入中國共產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4軍第12師36團機槍連排長,紅1軍團第2師5團排長、連長、營長、團參謀長等職。1934年10月參加紅軍長征。1937年7月參加抗日戰爭。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第115師343旅685團副營長、營長,蘇魯豫支隊第3大隊大隊長,第5縱隊第1支隊第2團團長,第115師教導第1旅2團團長。皖南事變後,調任新四軍第3師7旅20團團長,八路軍115師教導第5旅13團團長,教導1旅1團團長,魯中軍區第4團團長,第4師參謀長。1943年春率部參加鹽阜根據地的反「掃盪」斗爭。1945年春參加解放阜寧縣城戰斗。
解放戰爭時期,任魯中軍區警備第1旅旅長,華東野戰軍第8縱隊24師師長,第22師師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2軍副軍長,空軍第4混成旅副旅長,蘇南軍區副司令員,第21軍副軍長,1953年參加抗美援朝作戰,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21軍副軍長,參加了1953年夏季進攻戰役和金城戰役。回國後,畢業於南京軍事學院,任浙江省軍區副司令員等職,後離職休養。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二級自由獨立勛章。1987年1月14日因病在杭州逝世,終年74歲。

周世忠少將
周世忠(1918-1992),湖北省黃安(今紅安)縣人。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5年由團轉入中國共產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25軍74師223團2營通信班長,參加了長征。長征時,紅25軍西出秦嶺,北過渭河,翻越六盤山,直逼平涼,與馬鴻賓部作戰。在戰斗中擊斃敵團長一名,獲得兩元銀圓的獎勵。升任紅25軍73師218團連政治指導員。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15師344旅687團連政治指導員、副營長、營長,第689團副團長,新四軍第4師11旅32團副團長、旅副參謀長,淮北軍區第2軍分區參謀長。
解放戰爭時期,任華中野戰軍第9縱隊73團團長,華東野戰軍第2縱隊教導團政治委員,第4師副師長,第三野戰軍第21軍62師政治委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1軍參謀長,1954年畢業於軍事學院。後來從
事軍事教育工作,任軍事學院高級兵團戰術教授會主任,高等軍事學院合同戰術教授會主任。離開高等軍事學院後,任福州軍區參謀長、副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通信兵部主任,武漢軍區副司令員、司令員。是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共產黨第十二屆中央委員。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三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1992年10月9日因病逝世,終年74歲。

⑤ 中國建國時〔1949年〕分別有多少少將 中將 大將

49年我國還未實行軍銜制,一個也沒有
軍銜制是55年開始的

⑥ 中國55年中將名單有哪些

廖漢生、肖向榮、王尚榮、劉少文、王諍、萬毅、蘇靜、譚希林、楊秀山、孫毅、李作鵬、朱明、謝有法、劉志堅、蔡順禮、王宗槐、孔石泉、劉西元、徐立清、袁子欽、張令彬、邱會作、李耀、饒正錫。

傅連暲、田維揚、張賢約、余秋里、唐天際、湯平、閻揆要、羅舜初、方強、劉道生、周希漢、頓星雲、陶勇、康志強、周仁傑、饒守坤、趙啟民、方正平、彭林、劉昌毅、王秉璋、常乾坤、徐深吉、吳法憲、王輝球、朱輝照。

鄺任農、周赤萍、曾國華、聶鳳智、余立金、曹里懷、吳富善、羅元發、成鈞、譚家述、周彪、程世才、李天煥、歐陽毅、邱創成、匡裕民、向仲華、胡奇才、黃志勇、李壽軒、崔田民、張震、唐延傑。

陳慶先、徐斌洲、孫繼先、滕海清、韋傑、張藩、劉忠、莫文驊、梁必業、張池明、倪志亮、姚喆、莊田、劉浩天、孔從洲、鍾漢華、黃火星、杜平、甘渭漢、吳信泉、曾思玉、周志堅、周玉成、曾紹山、杜義德。

劉轉連、曾澤生、劉金軒、鄭維山、王近山、陳正湘、韓偉、陳先瑞、袁昇平、吳先恩、趙鎔、張仁初、彭嘉慶、郭化若、張才千、王道邦、王紫峰、肖新槐、吳克華、楊國夫、彭明治、張祖諒、肖望東、丁秋生。

覃健、鮑先志、賴毅、劉飛、饒子健、王必成、劉先勝、梁從學、林維先、錢鈞、周貫五、廖容標、劉培善、皮定鈞、張翼翔、盧勝、文年生、梁興初、詹才芳、劉興元、溫玉成、陳仁麒、張天雲、歐陽文。

楊梅生、晏福生、何德全、吳瑞林、孔慶德、李成芳、譚甫仁、畢占雲、秦基偉、陳康、范朝利、鍾赤兵、黃新廷、張達志、冼恆漢、韓練成、王恩茂、賽福鼎·艾則孜、郭鵬、張國華、譚冠三、張經武、阿沛·阿旺晉美。

朵噶·彭錯饒傑、韓振紀、鄧逸凡、張南生、李雪三、曠伏兆。

(6)周彪法院擴展閱讀

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首次實行軍銜制,175位將領被授予中將軍銜。1956年和1958年,又有兩位高級將領先後被授予中將軍銜。這177位將軍為創建中華人民共和國做出過重大貢獻,因此被人們稱之為「開國中將」。

廖漢生、肖向榮、王尚榮、劉少文、王諍、萬毅、蘇靜、譚希林、楊秀山、孫毅、李作鵬、朱明、謝有法、蔡順禮、王宗槐、孔石泉、徐立清、袁子欽、張令彬、邱會作、李耀、饒正錫、傅連暲、田維揚、張賢約、余秋里、唐天際。

湯平、閻揆要、劉道生、周希漢、頓星雲、陶勇、康志強、周仁傑、饒守坤、趙啟民、方正平、劉昌毅、王秉璋、常乾坤、徐深吉、吳法憲、王輝球、朱輝照、鄺任農、王近山、張震、張國華、曾國華、鄧逸凡等。

開國中將,現已全部逝世。最後一位開國中將張震也在2015年9月3日溘然長逝,享年101歲。

⑦ 孫毅將軍父親是誰

中華人民共和國10位元帥名單

姓名 軍銜 授銜時年齡 最高任職

朱德 元帥 69 中央軍委副主席,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

彭德懷 元帥 57 中央軍委副主席,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司令,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兼政委,副總理兼國防部長,中央政治局委員

林彪 元帥 49 中央軍委副主席,副總理兼國防部長,中共中央副主席

劉伯承 元帥 63 西南軍政委員會主席,高等軍事學院院長兼政委,訓練總監部部長,中央軍委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委員

賀龍 元帥 59 中央軍委副主席,國防工委主任,副總理兼國家體委主任,中央政治局委員

陳毅 元帥 54 中央軍委副主席,副總理兼外交部長,中央政治局委員

羅榮桓 元帥 53 中央軍委副主席,最高人民檢察署檢察長,總政治部主任,中央政治局委員

徐向前 元帥 54 總參謀長,中央軍委副主席,副總理兼國防部長,中央政治局委員

聶榮臻 元帥 56 代總參謀長,中央軍委副主席,副總理,國家科委主任,國防科委主任,中央政治局委員

葉劍英 元帥 58 中央軍委副主席,武裝力量監察部部長,軍事科學院院長兼政委,國防部部長,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共中央副主席

中國人民解放軍10位大將名單

粟裕 大將 48 總參謀長,國防部副部長,軍事科學院第一政委,中央軍委常委

徐海東 大將 55 中央軍委常委

黃克誠 大將 53 中央軍委秘書長兼總參謀長,國防部副部長,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常委書記

陳庚 大將 52 副總參謀長兼國防科工委主任,國防部副部長

譚政 大將 48 總政治部主任,國防部副部長

肖勁光 海軍大將 52 海軍司令員,國防部副部長

張雲逸 大將 63 中南行政委員會副主席,中共中央監委副書記

羅瑞卿 大將 49 副總理兼公安部部長,中央軍委秘書長,總參謀長,國防部副部長

王樹聲 大將 50 總軍械部部長,國防部副部長,軍事科學院第二政委

許光達 大將 47 裝甲兵司令員,國防部副部長

中國人民解放軍47位上將名單:

王平 上將 48 中國人民志願軍政委,軍事學院政委,炮兵政委,武漢軍區第一政委,總後勤部政委

王震 上將 47 鐵道兵司令員兼政委,副總參謀長,中央軍委常委,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家副主席

王宏坤 海軍上將 46 海軍第二政委

王建安 上將 49 沈陽軍區副司令員,福州軍區副司令員

王新亭 上將 47 濟南軍區代司令員兼第二政委,副總參謀長,中央軍委副秘書長,軍事科學院政委

韋國清 上將 42 總政治部主任,中央軍委副秘書長,中央政治局委員

烏蘭夫 上將 49 副總理,國家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委員

鄧華 上將 45 中國人民志願軍代司令員兼代政委,副總參謀長,沈陽軍區司令員,軍事科學院副院長

葉飛 上將 41 福州軍區司令員兼第一政委,交通部長,海軍司令員兼第一政委

甘泗淇 上將 52 中國人民志願軍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總政治部副主任

呂正操 上將 50 鐵道部代部長,中央軍委軍事運輸司令員,鐵道兵政委

朱良才 上將 55 北京軍區政委

劉震 空軍上將 40 空軍副司令員,沈陽軍區副司令員,新疆軍區司令員,軍事科學院副院長

劉亞樓 上將 41 空軍司令員,國防部副部長

許世友 上將 49 副總參謀長,國防部副部長,南京軍區司令員,廣州軍區司令員,中央軍委常委,中央政治局委員

蘇振華 海軍上將 43 海軍第一政委,中央軍委副秘書長,上海市委第一書記,中央政治局委員

李達 上將 50 中國人民志願軍參謀長,國防部副部長,副總參謀長

李濤 上將 50 軍委作戰部部長,總參三部政委

李天佑 上將 41 廣州軍區代司令員,副總參謀長

李志民 上將 49 中國人民志願軍政委,高等軍事學院政委,福州軍區政委

李克農 上將 56 中共中央社會部部長,外家部副部長,軍委總情報部部長,副總參謀長

李聚奎 上將 54 高等軍事學院院長,後勤學院院長,政委,石油工業部部長,總後勤部政委

楊勇 上將 43 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北京軍區司令員,副總參謀長,中央軍委副秘書長

楊至成 上將 52 武裝力量監察部副部長,軍事科學院副院長,高等軍事學院副院長

楊成武 上將 41 北京軍區司令員,代總參謀長,中央軍委副秘書長

楊得志 上將 42 總政治部主任,中央軍委副秘書長,國防部副部長,總參謀長,中央政治局委員

肖華 上將 39 總政治部主任,中央軍委副秘書長

肖克 上將 47 訓練總監部部長,軍政大學校長,國防部副部長,軍事學院院長,政委

宋任窮 上將 46 中共中央東北局第二書記兼沈陽軍區政委,中央組織部部長,中央政治局委員

宋時輪 上將 48 總高級步校校長兼政委,軍事科學院院長

張宗遜 上將 47 副總參謀長,總後勤部部長

張愛萍 上將 45 副總理,中央軍委副秘書長,國防部長

陳士榘 上將 46 工程兵司令員

陳再道 上將 46 武漢軍區司令員,鐵道兵司令員

陳伯鈞 上將 45 高等軍事學院院長

陳明仁 上將 52 二十一兵團司令員

陳奇涵 上將 58 軍事法院院長,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
陳錫聯 上將 40 炮兵司令員,沈陽軍區司令員,北京軍區司令員,副總理,中央政治局委員

周桓 上將 46 沈陽軍區政委

周士第 上將 55 防空軍司令員,訓練總監部副部長兼外軍訓練部部長

周純全 上將 50 總後勤部第一副部長兼政委,武裝力量監察部第一副部長

趙爾陸 上將 50 第一機械工業部部長,國防科工委長務副主任

洪學智 上將 42 總後勤部部長,中央軍委副秘書長

鍾期光 上將 46 軍事學院政委,軍事科學院副政委

賀炳炎 上將 42 成都軍區司令員

郭天民 上將 50 訓練總監部副部長

唐亮 上將 45 南京軍區政委,軍政大學政委,政治學院院長,政委

陶峙岳 上將 63 新疆軍區副司令員兼第22兵團司令員

閻紅彥 上將 46 昆明軍區第一政委

董其武 上將 56 23兵團司令員

彭紹輝 上將 49 訓練總監部副部長,軍事科學院副院長,副總參謀長

韓先楚 上將 42 副總參謀長,福州軍區司令員,蘭州軍區司令員

傅鍾 上將 55 總政治部副主任

傅秋濤 上將 48 中央軍委人民武裝部部長,總參隊列部部長、動員部部長

賴傳珠 上將 45 北京軍區政委

黃永勝 上將 45 總參謀長兼軍政大學校長,中央政治局委員,軍委辦事組組長

謝富治 上將 46 昆明軍區司令員兼政委,公安部部長,副總理,北京市委第一書記,北京軍區第一政委,中央政治局委員

註:表中王建安為1956年授銜、李聚奎為1958年授銜。

摘自:《世界軍事博覽〈我軍歷史上的軍銜制〉》,徐平著

1955--1958年授銜中國人民解放軍177位開國中將

1955年被授予中將的175位將軍按授銜時所任職務排列如下:

廖漢生,國防部副部長;

肖向榮,中央軍委辦公廳主任兼國防部辦公廳主任;

王尚榮,總參謀部作戰部部長;

劉少文,總參謀部情報部部長;

王諍,總參謀部通信部部長;

萬毅,總參謀部裝備計劃部部長;

蘇靜,總參謀部組織編制部部長;

譚希林,軍事學院學員;

楊秀山,訓練總監部軍事學院學校部副部長;

孫毅,訓練總監部軍外訓練部副部長;

李作鵬,軍事學院學員;

朱明,總政治部組織部第一副部長;

謝有法,總政治部組織部副部長;

劉志堅,總政治部宣傳部部長;

蔡順禮,總政治部保衛部副部長;

王宗槐,總政治部青年部部長兼幹部部第一副部長;

孔石泉,總政治部幹部部副部長;

劉西元,總政治部青年部副部長;

徐立清,總幹部部副部長;

袁子欽,總幹部部部組織統計部部長;

張令彬,總後勤部副部長;

邱會作,總後勤部副部長兼副政委、後勤學院院長;

李耀,總後勤部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饒正錫,總後勤部衛生部部長兼政委;

傅連暲,總後勤部衛生部第一副部長;

田維揚,總後勤部後方工程建築部部長;

張賢約,總後勤部汽車拖拉機管理部部長;

余秋里,總財務部部長;

唐天際,總財務部第一副部長;

湯平,總財務部副部長;

閻揆要,武裝力量監察部副部長;

羅舜初,海軍副司令員;

方強,海軍副司令員;

劉道生,海軍副政委 蘇聯伏羅希洛夫海軍學院學員 ;

周希漢,海軍參謀長;

頓星雲,海軍航空兵部司令員;

陶勇,東海艦隊司令員;

康志強,東海艦隊副政委;

周仁志,海軍學院學員;

饒守坤,軍事學院、海軍學院學員;

趙啟民,南海艦隊司令員兼政委;

方正平,南海艦隊副政委;

彭林,海軍旅順基地政委;

劉昌毅,海軍旅順基地第一副司令員;

王秉璋,空軍第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

常乾坤,空軍副司令員兼軍校部部長;

徐深吉,空軍副司令員;

吳法憲,空軍副政委;

王輝球,空軍政治部主任;

朱輝照,原軍委民航局局長;

鄺任農,軍委民航局局長;

周赤萍,沈陽軍區空軍司令員;

曾國華,沈陽軍區空軍副司令員;

聶鳳智,南京軍區空軍副司令員兼福建前線指揮所副司令員;

余立金,南京軍區空軍政委;

曹里懷,廣州軍區空軍司令員;

吳富善,軍事學院學員;

羅元發,軍事學院學員;

成鈞,防空軍副司令員兼參謀長;

譚家述,防空軍副司令員兼高炮指揮部司令員;

周彪,沈陽軍區防空軍政委;

程世才,公安軍第一副司令員;

李天煥,公安軍副政委兼幹部部部長;

歐陽毅,公安軍政治部主任;

邱創成,炮兵副司令員兼副政委;

匡裕民,軍事學院學員;

向仲華,裝甲兵副政委;

胡奇才,工程兵副司令員兼參謀長;

黃志勇,工程兵副政委;

李壽軒,鐵道兵第一副司令員;

崔田民,鐵道兵副政委兼幹部部部長;

張震,軍事學院學員;

唐延傑,軍事學院教育長;

陳慶先,軍事學院副教育長;

徐斌洲,軍事學院幹部部部長;

孫繼先,軍事學院高級系主任;

滕海清,軍事學院高級系副主任;

韋傑,軍事學院函授系主任;

張藩,軍事學院高級兵團教授會主任;

劉忠,軍事學院物質保障部部長;

莫文驊,政治學院副院長;

梁必業,政治學院教育長兼政治部主任;

張池明,後勤學院副院長;

倪志亮,後勤學院副教育長;

姚喆,總高級步兵學校第一副校長;

莊田,總高級步兵學校第二副校長;

劉浩天,總高級步兵學校政治部主任;

孔從洲,高級炮兵學校校長;

鍾漢華,解放軍軍事法院副院長;

黃火星,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兼軍事檢察院檢察長;

杜平,沈陽軍區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甘渭漢,沈陽軍區副政委兼幹部部部長;

吳信泉,沈陽軍區參謀長;

曾思玉,軍事學院學員;

周志堅,沈陽軍區副參謀長;

周玉成,沈陽軍區財務部部長;

曾紹山,第三兵團副司令員兼旅大防衛區司令員;

杜義德,軍事學院學員;

劉轉連,軍事學院學員;

曾澤生,陸軍第五十軍軍長;

劉金軒,陸軍第六十四軍軍長;

鄭維山,北京軍區副司令員;

王近山,北京軍區副司令員;

陳正湘,北京軍區副司令員;

韓偉,北京軍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

陳先瑞,軍事學院學員;

袁昇平,北京軍區政治部主任;

吳先恩,北京軍區後勤部部長;

趙鎔,北京軍區後勤部副部長;

張仁初,軍事學院學員;

彭嘉慶,濟南軍區副政委;

郭化若,南京軍區副司令員;

張才千,南京軍區參謀長;

王道邦,軍事學院學員;

王紫峰,山西省軍區司令員;

肖新槐,軍事學院學員;

吳克華,軍事學院學員;

楊國夫,軍事學院學員;

彭 明 治,河北省軍區司令員;

張祖諒,軍事學院學員;

肖望東,南京軍區政治部主任;

丁秋生,南京軍區幹部部部長;

覃健,南京軍區副參謀長;

鮑先志,南京軍區政治部副主任;

賴毅,南京軍區幹部部第一副部長;

劉飛,南京軍區公安軍司令員;

饒子健,陸軍第六十軍軍長;

王必成,上海警備區司令員;

劉先勝,江蘇省軍區司令員;

梁從學,軍事學院學員;

林維先,浙江省軍區司令員;

錢均,浙江省軍區副司令員;

周貫五,浙江省軍區副政委,擬任第二政委;

廖容標,安徽省軍區司令員;

劉培善,福建省軍區第二政委兼福建前線指揮所副政委;

皮定鈞,福建省軍區副司令員兼福建前線指揮所副司令員;

張翼翔,軍事學院學員;

盧勝,軍事學院學員;

文年生,廣州軍區副司令員;

梁興初,廣州軍區副司令員;

詹才芳,廣州軍區副司令員;

劉興元,廣州軍區副政委;

溫玉成,軍事學院學員;

陳仁麒,廣州軍區政治部主任;

張天雲,陸軍第四十七軍軍長;

歐陽文,廣州軍區公安軍司令部兼廣東省軍區政委;

楊梅生,湖南省軍區司令員;

晏福生,湖南省軍區政委;

何德全,湖南省軍區副司令員;

吳瑞林,湖南軍區司令員兼陸軍第四十三軍軍長;

孔慶德,武漢軍區副司令員;

李成芳,軍事學院學員;

譚甫仁,武漢軍區副政委;

畢占雲,河南省軍區副司令員;

秦基偉,軍事學院學員;

陳康,陸軍第十三軍軍長;

范朝利,陸軍第十四軍軍長;

鍾赤兵,貴州省軍區司令員;

黃新廷,軍事學院學員;

張達志,蘭州軍區司令員兼甘肅省軍區司令員;

冼恆漢,蘭州軍區政委;

韓練成,蘭州軍區第一副司令員;

王恩茂,新疆軍區司令員兼政委;

賽福鼎·艾則孜,新疆軍區副司令員;

郭鵬,新疆軍區副司令員;

張國華,西藏軍區司令員;

譚冠三,西藏軍區政委;

張經武,中共西藏工作委員會書記,後兼西藏軍區第一政委;

阿沛·阿旺晉美,西藏軍區司令員;

朵噶·彭錯饒傑,西藏軍區副司令員;

韓振紀,駐蘇聯大使館武官;

鄧逸凡,駐越南軍事顧問團副團長;

張南生,中國人民志願軍政治部副主任;

李雪三,中國人民志願軍後勤部政委;

曠伏兆,中國人民志願軍第十九兵團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此後,1956年和1958年又各補授了一名中將:

1956年,聶鶴亭,裝甲兵副司令員;

1958年,賀誠,軍事醫學科學院院長。

⑧ 哪些著名將領畢業於這所黃埔軍校

我軍重要軍事將領

黃埔軍校畢業生按期別:

黃埔軍校第一期:
徐向前——元帥;陳庚——大將; 周士第——上將;
陳明仁——上將;閻揆要——中將;彭明治——中將;
黃埔軍校第三期:
常乾坤——中將;唐天際——中將;曾澤生——中將;
黃埔軍校第四期:
林彪——元帥;倪志亮——中將;郭化若——中將;
黃埔軍校第五期:
許光達——大將;陳奇涵——上將;楊至成——上將;
宋時輪——上將;張宗遜——上將;陳伯鈞——上將;
黃埔軍校第六期:
羅瑞卿——大將;郭天民——上將;譚希林——中將;王諍——中將;

黃埔軍校幹部系:

周恩來,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中央軍委副主席兼總參謀長。
葉劍英,黃埔軍校教授部副主任,中央軍委副主席、國防部長、總參謀長。
聶榮臻,黃埔軍校政治部秘書兼政治教官,中央軍委副主席。
陳毅,黃埔軍校武漢分校政治部文書,中央軍委副主席。
陳奇涵,黃埔政治大隊長,解放軍軍事法院院長。
彭明治,黃埔軍士教導隊,武裝力量監察部副部長
袁也烈,黃埔軍校政治部幹事,海軍副參謀長。
熊雄,黃埔軍校政治部副主任、代理主任。
魯易,黃埔軍校政治部副主任,紅3軍政治部主任。
惲代英,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教官,南昌起義軍總指揮部政治部代理主任。
雷經天,黃埔軍校政治部宣傳科長,三野兩廣縱隊政委。
徐成章,黃埔特別官佐,瓊崖工農革命軍東路軍總指揮。
楊林,黃埔學生隊長,紅1方面軍參謀長。
胡公冕,黃埔衛兵長,紅13軍軍長。

按1955年授銜:

元帥(3人)
徐向前,黃埔第1期,中央軍委副主席兼國防部長。
林彪,黃埔第4期,中央軍委副主席兼國防部長。
聶榮臻,黃埔軍校政治部秘書兼政治教官,中央軍委副主席。

大將(3人)
陳賡,黃埔第1期,「黃埔三傑之一」,國防部副部長。
羅瑞卿,武漢分校,中央軍委秘書長。
許光達,黃埔第5期,國防部副部長。

上將(8人)
陳奇涵,黃埔政治大隊長,解放軍軍事法院院長。
陳明仁,黃埔第1期,四野第21兵團司令員。
周士第,黃埔第1期,防空軍司令員。
宋時輪,黃埔第5期,軍事科學院院長。
楊至成,黃埔第5期,軍事科學院副院長。
張宗遜,黃埔第5期,總參軍訓部長,總後勤部部長。
郭天民,黃埔第6期,訓練總監部副部長。
陳伯鈞,武漢分校,高等軍事學院院長。

中將(9人)
閻揆要,黃埔第1期,軍事科學院副院長。
常乾坤,黃埔第3期,空軍副司令員。
倪志亮,黃埔第4期,武裝力量監察部副部長。
唐天際,黃埔第4期,總後勤部副部長。
郭化若,黃埔第4期,軍事科學院副院長。
王諍,黃埔第6期,副總參謀長。
譚希林,黃埔第6期,北京軍區副司令員。
曾澤生,黃埔軍校高級班,第50軍軍長。
彭明治,黃埔軍士教導隊,武裝力量監察部副部長。

少將(11人)
袁也烈,黃埔軍校政治部幹事,海軍副參謀長。
徐介藩,黃埔第3期,裝甲兵工程學院副院長。
方之中,黃埔第4期,天津警備區司令員。
洪水,黃埔第4期,訓練總監部條令局副局長。
李逸民,黃埔第4期,總政治部文化部長。
曹廣化,黃埔第4期,軍事檢察院檢察長。
白天(魏巍),黃埔第4期,炮兵技術學校校長。
廖運周,黃埔第5期,高級炮兵學校校長。
周文在,黃埔第5期,福州軍區副政委。
張開荊,黃埔第5期,沈陽軍區副參謀長。
朱家璧,黃埔軍校第8期,雲南省軍區副司令員。

犧牲較早的我黨早期黃埔系領導人:
李之龍,黃埔第1期,海軍局代局長兼中山艦艦長。
蔣先雲,黃埔一期,「黃埔三傑」之一,犧牲於北伐。
李漢藩,黃埔第1期,湖南省委軍委書記。
許繼慎,黃埔第1期,紅1軍軍長。
黃敖,黃埔第1期,紅4軍參謀長。
董朗,黃埔第1期,紅4軍參謀長。
彭干臣,黃埔第1期,紅10軍參謀長。
蔡升熙,黃埔第1期,紅25軍軍長
馮達飛,黃埔第1期,湘贛軍區參謀長。
孫德清,黃埔第1期,紅2軍團參謀長。
劉疇西,黃埔第1期,紅10軍團軍團長。
左權,黃埔第1期,八路軍副參謀長。
宣俠父,黃埔第1期,八路軍高級參議。
袁仲賢,黃埔第1期,三野第8兵團政委。
周逸群,黃埔第2期,紅2軍團政委。
熊受暄,黃埔第3期,紅1軍政治部主任。
肖人鵠,黃埔第3期,紅5軍軍長。
吳光浩,黃埔第3期,紅11軍軍長。
朱雲卿,黃埔第3期,紅1方面軍參謀長。
段德昌,黃埔第4期,紅6軍軍長。
李天柱,黃埔第4期,紅8軍軍長。
伍中豪,黃埔第4期,紅12軍軍長。
何昆,黃埔第4期,紅14軍軍長。
李鳴珂,黃埔第4期,四川省委軍委書記。
劉志丹,黃埔第4期,紅15軍團副軍團長兼參謀長。
曾中生,黃埔第4期,紅4方面軍參謀長。
王世英,黃埔第4期,中央軍委敵工部部長。
袁國平,黃埔第4期,新四軍政治部主任。
李運昌,黃埔第4期,東北人民自治軍第2副司令員。
趙尚志,黃埔第4期,東北抗日聯軍第3軍軍長。
潘中汝,黃埔第5期,工農革命軍鄂東軍總指揮。
陶鑄,黃埔第5期,廣州軍區政委。
黃公略,黃埔高級班,紅3軍軍長。
李青雲,武漢分校軍事教官,紅15軍軍長。
項英,武漢分校政治教官,新四軍副軍長。
張國燾,武漢分校政治教官,中革軍委副主席兼紅軍總政委。
李富春,武漢分校政治教官,四野副政委。
王良,武漢分校,紅4軍軍長。
李超時,武漢分校,紅14軍政委。
徐彥剛,武漢分校,紅1軍團參謀長。
鄧萍,武漢分校,紅3軍團參謀長。
劉型,武漢分校,東北軍政大學政治部主任。
張友清,武漢分校,八路軍總部秘書長。
程子華,武漢分校,四野第13兵團司令員。
夏曦,長沙分校政治部主任,紅6軍團政治部主任。

20世紀80年代,經中央軍事委員會確定,有36位軍事家是中國革命戰爭最終取得輝煌勝利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在這個由毛澤東、周恩來、朱德……方誌敏、劉志丹等組成的英名方陣里,可看到有16人曾經在黃埔軍校留下過青春的足跡,他們是:毛澤東、周恩來、陳毅、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林彪、陳賡、羅瑞卿、許光達、許繼慎、蔡升熙、段德昌、左權、黃公略、劉志丹。

國民黨方面

幹部系:
蔣介石:校長
廖仲愷:黨代表
李濟深:教練部主任
鄧演達:教練部副主任兼總隊長;教育長(4期);武漢分校代校長
王柏齡:教授部主任 教育長(2期)
戴季陶:政治部主任(1期)
邵元沖:政治部主任(2期)
林振雄:管理部主任
周駿彥:軍需部主任
俞飛鵬:軍需部副主任
宋榮昌:軍醫部主任(1期)
李其芳:軍醫部副主任
杜景祺:軍醫部主任(2期)
何應欽:戰術總教官(1期);教育長(3期);潮汕分校校長兼教育長
胡謙:教育長(1)
錢大鈞:參謀處處長
石醉六:長沙分校分校校長
顧孟余、徐謙:武漢分校校務委員
方鼎英:黃埔軍校教育長、代理校長

另外還有:顧祝同、陳繼承、陳誠、劉 峙、嚴重、蔣鼎文、張治中、繆斌、邵力子

黃埔學畢業生:
一期:
呂夢熊(學員1隊隊長)
李偉章(學員4隊隊長)
陳復(國民黨黃埔軍校特別支部第一屆執行委員)
冷欣(孫文主義學會骨幹)
曾擴情(孫文主義學會骨幹)
賀衷寒(孫文主義學會骨幹,黃埔三傑之一)
宋希濂、石醉六、陳明仁、彭明治、黃傑
姚中英、鄭作民、胡宗南、杜聿明、鄭洞國
范漢傑、王耀武、李默庵、李仙洲、關麟征
黃維、王敬久、孫元良、張鎮

三期:曾澤生、戴安瀾、王竣、胡義賓、周復

四期:張靈甫、胡璉、潘裕昆、高吉人、劉玉章、李彌、覃道善、邱維達、賴傳湘、彭士量

五期:王劍岳、梁希賢、陳文杞、呂旃蒙、鄭庭笈

六期:戴 笠、王 諍、孫明瑾

另外還有:蔡炳炎、鄧文儀、豊阝悌、桂永清、劉 戡、唐 澍、張耀明、邱清泉、廖 昂、覃異之、鄭介民、陳修和、姜鏡堂、康 澤、毛人鳳、李雲爾、唐生明、吳起舞、謝晉元、邱行湘、郭汝瑰、廖耀湘、孫明瑾、廖運澤

http://qzone.qq.com/blog/993610675-1217153028

⑨ 中國的開國元帥和將軍都有哪些

開國十大元帥與十大將軍 授銜簡介:一九五五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次實行了軍銜制。在中南海懷仁堂,毛澤東授予朱德等十人元帥軍銜;周恩來授予粟裕等十人大將軍銜。中國軍隊著名的十大元帥和十大將由此確立。 十大元帥:1、朱德 2、彭德懷 3、林彪 4、賀龍 5、陳毅6、劉伯承7、羅榮桓8、聶榮臻9、徐向前 10、葉劍英 十大大將:1、粟裕2、徐海東3、黃克誠4、陳賡5、譚政6、蕭勁光 7、張雲逸8、羅瑞卿9、王樹聲10、許光達 十大元帥 1:朱德,1886年12月1日生,字玉階。四川儀隴人。1909年考入雲南陸軍講武堂,同年加入中國同盟會。1955年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曾獲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76年7月6日在北京逝世,終年90歲。 2:彭德懷(1898—1974),原名得華,湖南湘潭人。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重要領導人之一。1974年11月29日逝世。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為他平反昭雪,恢復了名譽。他是一代名將,毛澤東曾為之賦詩:「山高路遠坑深,大軍縱橫馳騁,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 3:林彪,軍事家。1907年生於湖北黃岡。1923年6月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5年考入黃埔軍校第四期,同年轉入中國共產黨。 1955年被授予元帥軍銜.1971年9月13日乘飛機外逃,在蒙古人民共和國溫都爾汗地區機毀身亡。1973年8月20日,中共中央決定開除其黨籍。 1981年1月25日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特別法庭確認為反革命集團案主犯。 4:劉伯承,1892年生,曾用名劉伯堅,四川省開縣人。1912年考入重慶軍政府將校學堂。1914年加入孫中山領導的中華革命黨。1955年被授予元帥軍銜,曾獲得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和一級解放勛章。1986年10月7日在北京逝世,終年94歲。 5:賀龍,(1896—1969),原名文常,字雲卿,湖南桑植人。1914年加入孫中山領導的中華革命黨。1955年9月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1969年6月9日逝世,終年73歲。 6:陳毅,1901年生,字仲弘。四川省樂至縣人。1919年赴法國勤工儉學。1921年回國。1922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在武漢中央軍校擔任政治工作。1955年被授予元帥軍銜,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72年1月6日,因患腸癌在北京逝世,終年71歲。 7:羅榮桓,1902年生,湖南省衡山(今衡東)縣人。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轉入中國共產黨。1955年被授予元帥軍銜。1963年12月16日逝世,終年61歲。 8:徐向前,1901年生,原名徐象謙,字子敬。山西五台縣人。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1955年被授予元帥軍銜。1990年9月在北京逝世,終年88歲。 9:聶榮臻,1899年12月生,四川江津人。1922年參加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1923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19年10月赴法國勤工儉學。1924年到蘇聯學習。次年9月回國,任黃埔軍校秘書兼政治教官。1955年被授予元帥軍銜,曾獲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 1992年5月在北京逝世,終年93歲. 10:葉劍英,1897年4月28日生,原名葉宜偉,字滄白。廣東省梅縣人。1917年入雲南講武堂。曾參與籌建黃埔軍校,任教授部副主任。 1955年被授予元帥軍銜,並獲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82年獲哥倫比亞眾議院授予的特級大十字民主勛章.1986年10月 22日在北京逝世,終年89歲。 十大將軍 1:粟裕(1907-1984)湖南省會同縣人。一九二六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一九二七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了南昌起義和湘南起義。 2:王樹聲(1905-1974)原名王宏信。湖北省麻城縣人。一九二六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區、縣農民協會組織部長。一九二七年參與領導黃麻起義。 3:許光達(1908-1969)原名許德華。湖南省長沙市人。一九二五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轉入中國共產黨。一九二六年入黃埔軍校學習。 4:陳庚(1903-1961)原名陳庶康。湖南省湘鄉縣人。一九二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一九二四年入黃埔軍校第一期學習。 5:羅瑞卿(1906-1978)四川省南充縣人。一九二六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入黃埔軍校武漢分校學習。一九二八年轉入中國共產黨。一九二九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 6:張雲逸(1892-1974)原名張運鎰,又名張勝之。廣東省文昌縣人。早年加入中國同盟會,曾參加辛亥革命和討袁護國戰爭。一九二六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7:肖勁光(1903-1989)湖南省長沙人。一九二零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一九二一年赴蘇聯學習。一九二二年轉入中國共產黨。 8: 徐海東(1900-1970)湖北省黃陂縣人。一九二五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在國民革命軍第四軍三十四團任代理排長。參加了北伐戰爭和黃麻起義。 9:黃克誠(1902-1986)湖南省永興縣人。一九二五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在國民革命軍任營政治指導員、團政治教官。參加了北代戰爭和湘南起義。 10:譚政(1892-1974)原名譚世銘。湖南省湘鄉縣人。一九二七年在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總指揮部特務營任文書、書記。參加了湘贛邊界秋收起義。一九二七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⑩ 1955年中國被授予軍銜的將軍有誰

授銜情況1955年首次授銜時,我軍共有60餘萬名幹部獲得了准尉以上軍銜。其中:
元帥和大將各10人。
上將55人,1956年和1958年又各補授一名。
中將175人,1956年和1958年又各補授一名。
少將802人,1956年和1958年又各補授4名,1961至1964年由大校晉升少將533名。

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
朱德、彭德懷、林彪、劉伯承、賀龍、陳毅、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

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
粟裕、徐海東、黃克誠、陳賡、譚政、肖勁光、張雲逸、羅瑞卿、王樹聲、許光達。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上將
蕭 克 李 達 張宗遜 李克農 王 震
許世友 鄧 華 彭紹輝 張愛萍 楊成武
韓先楚 李 濤 傅秋濤 王 平 呂正操
傅 鍾 蕭 華 甘泗淇 宋任窮 賴傳珠
洪學智 周士第 郭天民 周純全 楊至誠
陳再道 陳奇涵 王宏坤 蘇振華 劉亞樓
劉 震 陳錫聯 韋國清 陳士榘 陳伯鈞
鍾期光 宋時輪 朱良才 董其武 唐 亮
葉 飛 楊得志 王新亭 黃永勝 李天佑
陳明仁 賀炳炎 閻紅彥 謝富治 陶峙岳
烏蘭夫 周 桓 楊 勇 李志民 趙爾陸
王建安 李聚奎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將
徐立清 肖向榮 張經武 張 震 劉志堅 閻揆要 鍾赤兵 唐天際
譚希林 莫文驊 劉道生 陶 勇 吳法憲 成 鈞 程世才 李天煥
廖漢生 郭化若 唐延傑 張南生 杜義德 王必成 王近山 萬 毅
王 諍 孫 毅 朱 明 王宗槐 蔡順禮 邱會作 張令彬 饒正錫
倪志亮 梁必業 李作鵬 趙啟民 方 強 羅舜初 王秉璋 羅元發
聶風智 曹里懷 周赤萍 邱創成 匡裕民 向仲華 譚家述 李壽軒
崔田民 歐陽毅 冼恆漢 王恩茂 張國華 肖望東 丁秋生 賴 毅
曠任農 林維先 周貫五 劉先勝 劉培善 彭嘉慶 黃火星 劉興元
文年生 詹才芳 梁興初 吳克華 畢占雲 陳正湘 彭明治 姚 哲
杜 平 甘渭漢 曾思玉 鄭維山 聶鶴亭 王尚榮 蘇 靜 劉少文
劉西元 孔石泉 袁子欽 傅連璋 韓振紀 李 耀 鄧逸凡 湯 平
余秋里 陳慶先 劉 忠 孫繼先 張 藩 徐斌洲 韋 傑 滕海清
庄 田 劉浩天 楊秀山 周希漢 頓星雲 周仁傑 康志強 方正平
饒守坤 王輝球 常乾坤 曾國華 朱輝照 余立金 吳富善 黃志勇
胡奇才 周 彪 彭 林 劉昌毅 韓練成 張賢約 郭 鵬 劉金軒
張達志 賽福鼎 鍾漢華 秦基偉 孔從周 范朝利 譚冠三 李成芳
陳 康 張才千 張翼翔 覃 健 鮑先志 皮定鈞 周志堅 張祖諒
廖容標 劉 飛 梁從學 錢 鈞 張仁初 饒子健 陳仁麒 楊國夫
晏福生 吳瑞林 楊梅生 田維揚 歐陽文 張池明 劉轉連 孔慶德
譚甫仁 何德全 徐深吉 韓 偉 袁昇平 王道邦 王紫峰 趙 榕
肖新槐 吳信泉 周玉成 曾澤生 溫玉成 曾紹山 陳先瑞 曠伏兆
李雪三 謝有法 張天雲 盧 勝 黃新庭 吳先恩
阿沛*阿旺晉美 朵噶*彭饒錯傑

中國人民解放軍 少將
解 方 陳 沂 童陸生 詹化雨 劉其人 張 瑞 彭富九 李 信 曹廣化
魏傳統 孫儀之 傅家選 喻縵雲 姜齊賢 錢信忠 賈若喻 王光華 王永浚
曹丹輝 李鍾奇 葉楚屏 王文軒 葉運高 李兆炳 黃 遠 吳 濤 馬文波
陳外歐 劉顯宜 張松平 范子瑜 嚴 俊 戴正華 官乃泉 黃曹龍 閻捷三
殷希彭 曾育生 陳遠波 黃新友 張平凱 吉 合 胡備文 錢 江 陳福初
陳鐵君 王蘭麟 洪 水 劉少卿 周 維 劉紹文 安 東 黃有鳳 李 基
況玉純 游勝華 王兆相 賀盛桂 王興綱 車敏瞧 張遜之 何濟林 潘世徵
羅亦經 徐光華 黎東漢 幸元林 汪東興 周子禎 張文舟 何克希 徐文烈
戴潤生 陶漢章 謝振華 謝立全 林 浩 劉居英 劉有龍 謝 良 雷紹康
羅若遐 方升普 劉永源 王紹南 袁 淵 譚知耕 余克勤 仲曦東 譚佑銘
張駕伍 周志剛 劉子雲 沈啟賢 吳嘉民 李汛山 吳華奪 李開湘 李 治
張書祥 高存信 周世忠 陳海涵 劉清明 方 正 劉 昂 李光輝 鍾明彪
唐 凱 唐 鐸 胡正平 陳金鈺 鄭大林 張崇文 胡定千 曹光琳 李 真
李 毅 郭 奇 張日清 李良漢 鍾發宗 徐其孝 林 遵 胡華居 金忠藩
賀振新 段蘇權 谷文善 薛少卿 漆遠渥 王集成 李中權 張廷發 何廷一
石忠漢 朱虛之 沙 克 黃煒華 楊煥民 吳林煥 何振亞 傅傳作 王德貴
楊尚儒 劉錦平 李世安 粟在山 韋祖珍 裴志耕 劉 放 王平水 李 平
梁達三 陳 欽 謝 斌 高厚良 關盛志 李 豐 鄧東哲 蔡 永 肖 前
方子翼 李長日韋 朱雲謙 吳宗先 劉懋功 王雲霖 周 彬 李慶柳 余 非
趙正洪 黃連秋 黃玉昆 張百春 李 勃 陳 浩 羅維道 劉福勝 余 明
李振聲 羅野崗 陳 熙 安志敏 朱火華 劉鶴孔 王學清 曾 征 黃仁庭
黃玉庭 袁學凱 興 中 方 槐 張雍耿 喬信明 謝錫玉 曾克林 易耀彩
鄭國仲 張學思 王政柱 袁也烈 彭德清 趙一萍 張漢丞 馬 龍 曾 生
段德彰 盧仁燦 桂紹彬 雷永通 張 雄 高志榮 馬忠全 蔡長風 肖學林
黃忠誠 劉華清 蘇啟勝 朱 軍 劉中華 梅嘉生 何 輝 謝甫生 吳 西
魏天錄 劉 義 黃忠學 丁世芳 王效明 傅繼澤 張元培 齊 勇 鄧龍翔
邱子明 宋景華 江勇為 胥治中 闕中一 鄧兆祥 羅 斌 蘇 進 陳銳霆
賈 陶 封永順 張貽祥 塗錫道 管松濤 廖成美 王文介 朱 光 廖運周
顏東山 王振祥 羅 通 程世清 林 彬 鄧家泰 宋慶生 王 勝 孫 三
李迎希 徐德* 趙東寰 唐哲明 唐健伯 廖述雲 陳華堂 王智濤 谷景生
張西三 孫超群 林接彪 李赤然 潘壽才 劉秉彥 樊哲祥 蔡愛卿 黃徑琛
張希才 曹傳贊 李 貞 龍福才 劉 鵬 黎化南 孔令甫 何輝燕 閔學勝
張吉厚 朱紹田 袁 光 郭維城 徐 斌 陳 力 鄧少東 查國楨 羅華生
吳 烈 李逸民 熊伯濤 方國華 鄒國厚 盛治華 羅文坊 王明貴 杜國平
陳 波 梁玉振 劉輝山 張廷楨 蔡炳臣 陳伯祿 白壽康 郭炳坤 張希欽
曾 滌 蘇 鰲 楊嘉瑞 程悅長 夏耀堂 王再興 左 齊 李 銓 郭寶珊
史可全 閔鴻友 孫 光 馬爾果甫.伊斯卡果夫 買買提伊敏.伊敏諾夫
吳習智 徐國珍 朱聲達 高朗亭 甘祖昌 羅 章 侯世奎 顏金生 張開基
祖農.太也甫夫 曹達諾夫.扎依爾 高維嵩 李建良 牛書申鍾生溢孫潤華
李書茂 熊 晃 李書全 曾光明 黃正清 慕生忠 李夫克 黃立清 魯瑞林
金如柏 李文清 王啟明 陳明義 查玉升 何維忠 郭林祥 楊尚高 胡榮貴
王貴德 石新安 范 明 王其梅 陳鶴橋 黎錫福 汪乃貴 熊 奎 何光宇
胥光義 張 和 吳榮正 肖新春 余述生 劉振國 盧南樵 孔駿彪 周長庚
周學義 塗則生 金紹山 張 忠 何德慶 崔建功 吳 忠 汪家道 李 覺
張培榮 金世柏 丁榮昌 魯加漢 馬琮璜 何以祥 段煥競 邱 蔚 朱紹清
廖海光 劉 涌 曾如清 廖政國 黎有章 劉永生 李繼開 陳美藻 張震東
常玉清 胡大榮 趙 俊 肖永銀 張秀龍 熊應堂 張釒至 秀 詹大南 陳 宏
姚運良 李水清 周純麟 謝勝坤 龍 潛 歐陽平 李世炎 劉文學 李耀文
湯光恢 謝雲暉 王六生 何志遠 張闖初 符確堅 何柱成 劉毓標 李景瑞
萬振西 劉健挺 程業棠 謝 銳 宋 文 曾旭清 李 元 郭金林 王文模
李輝高 宋獻章 嚴 光 童炎生 唐健如 賀光華 熊兆仁 周文在 李德生
黃朝天 王健青 陳士法 孫端夫 徐體山 鄧仕俊 王誠漢 馬 輝 陳 奇
傅紹甫 李 發 阮賢榜 匡 斌 尤太忠 王 直 秦化龍 楊漢林 資 鳳
羅湘濤 喻新華 張文碧 李曼村 陳德先 汪少川 彭勝標 羅應懷 熊 飛
彭顯倫 張潮夫 王若傑 王義勛 郭卓辛 邱相田 龍飛虎 朱耀華 陳忠梅
李國厚 餘光茂 譚友夫 張新華 張宗勝 熊 挺 張春森 曹思明 周明國
何敬之 姚醒吾 劉賢權 龍書金 韓東山 袁克服 潘振武 賀東生 張廣才
鍾 偉 吳自立 肖元禮 鄧克明 盧紹武 葉長庚 劉子奇 李福澤 雷 震
馬白山 黃一平 余成斌 覃士冕 張國傳 周發田 江燮元 李化民 歐致富
魏 鎮 劉新權 方國安 王全國 葉 明 謝鏜忠 廖冠賢 李丙令 陳 德
陳發洪 王振乾 李儉珠 孫克驥 胡繼成 楊樹根 郭成柱 吳誠忠 王遠芬
田厚儀 羅仁全 祝世鳳 葉健民 李道之 姜茂生 向守志 覃國翰 趙蘭田
王東保 陳文彪 彭龍飛 劉玉堂 張汝光 陳挽瀾 黃榮海 李士才 胡登高
譚文幫 林忠照 鍾文法 陳志彬 張太生 宋維軾 彭清雲 方國南 蘭 橋
魏洪亮 董洪國 傅春早 肖遠久 何能彬 任昌輝 顏德明 楊大易 余品軒
陳宗坤 邱國光 湯 池 高體乾 齊丁根 曾敬煩 丁武選 程儒珍 鄭效峰
鄒善芳 汪洪清 劉興隆 倪南山 卜萬科 羅 雲 黃勝明 江騰蛟 黃德魁
甘思河 潘 峰 傅崇碧 肖思明 葉青山 王奇才 龍道權 帥 榮 裴周玉
黃振棠 李人林 曾 美 石志東 孟慶山 杜文達 索立波 張世珍 成少甫
康健民 張正光 黃作珍 王之平 徐紹華 王耀南 於權伸 鍾元輝 白志文
劉華香 趙文進 彭壽生 劉德海 林 偉 曾 威 劉 彬 方之中 馬衛華
曾保堂 黃光霞 楊植亭 廷 懋 陳宜貴 鍾炳昌 廖鼎琳 劉 昌 翁祥初
肖永正 王英高 范忠祥 蔡長元 鍾輝琨 張英輝 鄭三生 楊根生 曹玉清
曾憲池 盧 克 馬澤迎 楊永松 蘇 魯 陶國清 韓衛民 楊世明 王才貴
孔 飛 李佐玉 王 謙 賀晉年 羅成德 唐子安 江擁輝 張開荊 賀 健
賀慶積 譚友林 吳 岱 邱先通 鍾人仿 劉 何 鄒 衍 張竭誠 鄧 岳
謝正榮 徐國夫 江 文 劉亨雲 宋承志 趙 傑 王良太 王力生 趙承金
伍瑞卿 龍開富 李資平 張濟民 曾祥煌 袁佩爵 李伯秋 曹文彬 李少元
陳美福 張海棠 陳信忠 羅坤山 孫文采 蘇煥清 黃思沛 葉蔭庭 邱會魁
唐青山 羅桂華 王 屏 姚國民 黃惠良 李荊璞 王蘊瑞 黃文明 張明遠
胡炳雲 肖應棠 肖文玖 潘 焱 丁 盛 鍾國楚 陳仿仁 陳雲開 謝 明
李呈瑞 梁仁芥 趙冠英 趙章成 譚善和 徐國賢 楊俊生 吳泳湘 周長勝
肖全福 曾雍雅 宋玉琳 賀大增 李 震 吳保山 何運洪 李致遠 謝福林
丁萊夫 丁先國 董永清 況開田 劉祿長 汪克明 王明坤 張樹芝 張雲龍
陳仁洪 李家益 趙國泰 吳瑞山 歐陽家祥 張萬春 熊作坊 賴春風蔣克誠
舒 行 廖鼎祥 范陽春 謝家祥 楊中行 張梓楨 彭 盛 嚴慶堤 吳融峰
李彬山 劉 春 余積德 官宗禮 嚴 政 陳茂輝 張秀川 任 榮 唐金龍
吳子傑 游好揚 賴光勛 李木生 徐其海 黎 光 賀吉祥 張步峰 樊學文
汪 易 李布德

熱點內容
法院的業務庭 發布:2025-02-05 20:06:51 瀏覽:974
黃驊司法輔警 發布:2025-02-05 19:26:40 瀏覽:910
怎樣用物理方法治晚上打呼 發布:2025-02-05 19:07:27 瀏覽:407
刑事司法學英文 發布:2025-02-05 17:37:59 瀏覽:903
城陽人民法院電話 發布:2025-02-05 17:37:47 瀏覽:250
法院杜雲發 發布:2025-02-05 16:57:31 瀏覽:449
這得問候南京那位法官 發布:2025-02-05 16:30:58 瀏覽:497
保安法律知識培訓ppt 發布:2025-02-05 16:22:37 瀏覽:20
法家法治國誤導 發布:2025-02-05 16:14:19 瀏覽:427
很多公司上班時間與勞動法不一致 發布:2025-02-05 16:11:11 瀏覽: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