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文書有
1. 法院的文書是指什麼
法律分析:法律文書是司法行政機關及當事人、律師等在解決訴訟和非訟案件時使用的文書,也包括司法機關的非規范性文件。包括規范性和非規范性兩種。一般的法律文書是指我國公安機關(含國家安全機關)、檢察院、法院、監獄或勞改機關以及公證機關、仲裁機關依法製作的處理各類訴訟案件和非訴訟案件的法律文書和案件當事人、律師及律師事務所自書或代書的具有法律效力或法律意義的文書的總稱,亦即指規范性法律文書(國家立法機關頒布的各種法律)以外,所有非規范性的法律文書的總稱。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八十五條 送達訴訟文書,應當直接送交受送達人。受送達人是公民的,本人不在交他的同住成年家屬簽收;受送達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應當由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其他組織的主要負責人或者該法人、組織負責收件的人簽收;受送達人有訴訟代理人的,可以送交其代理人簽收;受送達人已向人民法院指定代收人的,送交代收人簽收。
受送達人的同住成年家屬,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負責收件的人,訴訟代理人或者代收人在送達回證上簽收的日期為送達日期。
2. 法院立案受理文書是什麼
法律分析:受理案件通知書是人民法院對民事、經濟或行政訴訟案件的起訴經審查決定受理後,通知原告法人或其他組織時使用的法律文書。受理案件通知書的作用:1、表明人民法院收到原告的起訴後,經審查,原告的起訴符合有關法律規定的受理條件,人民法院已經決定丸案審理該糾紛,表明民事或行政訴訟程序己經開始啟動。2、明確告知原告在民事或行政訴訟活動中享有的訴訟權利和應當履行的訴訟義務。3、人民法院對決定受理的案件,應當在受理案件通知書中向原告告知有關的訴訟權利和義一務,對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案件或遇有特殊情況的,也可以口頭告知原告的權利、義務。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 第三百八十五條 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符合條件的再審申請書等材料之日起五日內向再審申請人發送受理通知書,並向被申請人及原審其他當事人發送應訴通知書、再審申請書副本等材料。
3. 法律文書有哪些種類
一、 偵查文書的分類
1、 立案、破案類
2、 律師參與刑事訴訟類
3、 強制措施類
4、 偵查措施類
5、 延長羈押期限類
6、 偵查終結類
7、 補充偵查、復議和復核類
二、人民檢察院的法律文書分類:
(1)按照案件訴訟性質的不同,分為刑事案件使用的檢察文書和民事、行政案件使用的檢察文書兩大部分。
(2)按照文書公開對外與內部使用的不同,刑事案件的法律文書,又分為訴訟文書和工作文書兩部分。
(3)按照文書的訴訟階段和性質、作用的不同,可分為:立案文書,偵查文書,審查批捕和其他強制措施文書,審查起訴和出庭文書,抗訴記憶,監所檢察和法律監督文書,控告申訴檢察和刑事賠償文書,審批延長辦案期限文書,辯護代理文書和其他文書。
(4)按照人民檢察院的業務部門分工和案件來源的不同,可分為刑事檢察文書,直接受理偵查(反貪污賄賂與法紀檢察)案件文書,監所檢察文書,控告申訴檢察(包括刑事賠償)文書和民事、行政檢察文書。
三、法院種類:
1、人民法院的民事裁判文書,按照裁判案件的方式不同,可分為民事判決書、民事裁定書、民事調解書、民事決定書和民事制裁決定書;
2、按照審判所適用的程序不同,又可分為第一審民事判決書、第一審民事裁定書和第一審民事調解書,第二審民事判決書、第二審民事裁定書和第二審民事調解書,再審民事判決書、再審民事裁定書和再審民事調解書。
3、還有為適用特別程序、公示催告程序、督促程序、企業法人破產還債程序而製作的民事裁判文書。
4. 法律文書是什麼
法律文書是司法行政機關及當事人,律師等在解決訴訟和非訟案件時使用的文書,也包括司法機關的非規范性文件。
法律文書包括規范性和非規范性兩種,一般的法律文書是指我國公安機關含國家安全機關,檢察院,法院,監獄或勞改機關以及公證機關,仲裁機關製作的處理各類訴訟案件和非訴訟案件的法律文書和案件當事人。
律師及律師事務所自書或代書的具有法律效力或法律意義的文書的總稱,亦即指規范性法律文書以外,所有非規范性的法律文書的總稱。
廣義的法律文書是指一切涉及法律內容的文書,它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規范性法律文件,具體指各種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及規章等,二是不具有普遍約束力的非規范性法律文件即狹義的法律文書,是指國家司法機關,律師及律師事務所,仲裁機關 ,公證機關和案件當事人依法製作的處理種類訴訟案件以及非訴訟案件的具有法律效力或法律意義的非規范性文件的總稱。
國家司法機關包括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和監獄管理機關,非規范性法律文件只適用於特定的人和特定的事。
法律文書的用途如下:
1、具體實施法律的重要手段;
2、進行法制宣傳的生動教材;
3、有關法律活動的忠實記錄;
4、綜合考核幹部的重要尺度。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二百六十七條 人民法院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沒有住所的當事人送達訴訟文書,可以採用下列方式:
(一)依照受送達人所在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共同參加的國際條約中規定的方式送達;
(二)通過外交途徑送達;
(三)對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受送達人,可以委託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受送達人所在國的使領館代為送達;
(四)向受送達人委託的有權代其接受送達的訴訟代理人送達;
(五)向受送達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設立的代表機構或者有權接受送達的分支機構、業務代辦人送達;
(六)受送達人所在國的法律允許郵寄送達的,可以郵寄送達,自郵寄之日起滿三個月,送達回證沒有退回,但根據各種情況足以認定已經送達的,期間屆滿之日視為送達;
(七)採用傳真、電子郵件等能夠確認受送達人收悉的方式送達;
(八)不能用上述方式送達的,公告送達,自公告之日起滿三個月,即視為送達。
5. 法院常用文書有哪些
刑事訴訟文書、民事訴訟文書、行政訴訟文書三大類。
6. 訴訟法律文書種類都有
訴訟法律文書種類有:(一)授權委託書;(二)證人出庭申請書;(三)反訴狀;(四)民事起訴狀;(五)民事判決書;(六)民事調解書;(七)民事裁定書(對管轄權提出異議的案件用、採取強制執行措施用、不予執行仲裁裁決用、駁回支付令申請用等);(八)不公開審理申請書;(九)提前解除拘留決定書;(十)執行異議申請書;(十一)支付令申請書;(十二)證據保全申請書;(十三)債務人破產申請書;(十四)債權人破產申請書;(十五)增加訴訟請求申請書;(十六)延期執行申請書;(十七)選民資格案件起訴狀。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一十八條當事人進行民事訴訟,應當按照規定交納案件受理費。財產案件除交納案件受理費外,並按照規定交納其他訴訟費用。當事人交納訴訟費用確有困難的,可以按照規定向人民法院申請緩交、減交或者免交。收取訴訟費用的辦法另行制定。
7. 法院文書是什麼意思
【法律分析】
法律文書是司法行政機關及當事人、律師等在解決訴訟和非訟案件時使用的文書,也包括司法機關的非規范性文件。一般的法律文書是指我國公安機關(含國家安全機關)、檢察院、法院、監獄或勞改機關以及公證機關、仲裁機關依法製作的處理各類訴訟案件和非訴訟案件的法律文書和案件當事人、律師及律師事務所自書或代書的具有法律效力或法律意義的文書的總稱,亦即指規范性法律文書(國家立法機關頒布的各種法律)以外,所有非規范性的法律文書的總稱。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六條 民事案件的審判權由人民法院行使。
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對民事案件獨立進行審判,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第一百一十九條 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二)有明確的被告;
(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
(四)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第一百二十三條 人民法院應當保障當事人依照法律規定享有的起訴權利。對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條的起訴,必須受理。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立案,並通知當事人;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作出裁定書,不予受理;原告對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
第一百六十四條 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的,有權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裁定的,有權在裁定書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第一百六十五條 上訴應當遞交上訴狀。上訴狀的內容,應當包括當事人的姓名,法人的名稱及其法定代表人的姓名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及其主要負責人的姓名;原審人民法院名稱、案件的編號和案由;上訴的請求和理由。
8. 民事法律文書有哪些
法律分析:民事法律文書包括:1、起訴和受理文書:(1)公民起訴狀;(2)法人或其他組織起訴狀;(3)立案審批表;(4)不予受理裁定書;2、審理前的准備階段文書:(1)送達民事訴狀副本公告;(2)對公民起訴的受理案件通知書;(3)對法人或其他組織起訴的受理案件通知書;(4)被訴公民應訴通知書;3、管轄文書:(1)訴訟管轄協議書;(2)管轄權異議書;(3)對管轄權異議的裁定書;4、財產保全和先予執行文書:(1)公民財產保全申請書;(2)法人或其他組織財產保全申請書;(3)提供擔保通知書。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二百二十九條 因人民法院、仲裁機構的法律文書或者人民政府的徵收決定等,導致物權設立、變更、轉讓或者消滅的,自法律文書或者徵收決定等生效時發生效力。
9. 法院寄給被告的文書有哪些
法律分析:應訴通知書,告知被告法院受理案件的事實,通知其應訴答辯。
舉證通知書,告知被告應訴時,要提供證據加以證明。
傳票,通知被告開庭時間及地點等信息。
起訴狀副本,將起訴狀轉交被告,通知其原告的主張等內容。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以法院專遞方式郵寄送達民事訴訟文書的若干規定》 第十一條 因受送達人自己提供或者確認的送達地址不準確,導致訴訟文書未能被受送達人實際接收的,文書退回之日視為送達之日,故該通知書應視為已向上訴人送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