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國事法院

國事法院

發布時間: 2022-05-23 08:59:59

1. 我國的權力機構等是什麼,如什麼叫人大,政府,法院,檢察院等有什麼關系聯系,等級劃分。

人大與政府、法院、檢察院是什麼關系?

李伯鈞
在中國,國家行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都由作為國家權力機關的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對它負責,受它監督;國家機構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則活動。由此決定了人大與政府、法院、檢察院(簡稱「一府兩院」)的關系是:
1、決定與執行的關系。人大是代表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行使立法、重大事項決定、選舉和任免、監督等國家權力。人大制定的法律、作出的決定,「一府兩院」必須執行。
2、監督與被監督的關系。人大代表人民擁有對「一府兩院」工作的監督權。「一府兩院」必須依法對人大負責並報告工作,接受人大的監督。
3、協調一致開展工作的關系。人大與「一府兩院」雖然職責不同、分工不同,但目標是一致的,都是為了反映和實現人民的根本利益,共同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人大統一行使國家權力,並在這一前提下合理劃分國家的行政權、審判權、檢察權,既避免權力過分集中又避免不必要的牽制,使各個國家機關既專司其職又互相配合、協調一致地開展工作。
人大與「一府兩院」的關系,是由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正確理解和處理好人大與「一府兩院」的關系,對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做好國家各方面的工作,具有重要的意義。

2. 伯利克里時期雅典民主政治地主要機構

這一時期雅典的民主特徵包括:

(1)實行直接民主,公民大會是最高權力機關

由於雅典小國寡民,雅典的民主不是代議制民主政治,而是公民直接的民主政治。伯利克里時期明確規定,雅典最高權力機關是每個成年男性公民都可以出席的公民大會。公民大會每十天左右召開一次。國家的重大事務,如宣戰、媾和、締約、立法、選舉和罷免國家的公職人員,確定財政收支,接納或驅逐公民,都由公民大會討論和決定。國家的一切機關和官職,如五百人會議、陪審法庭、十將軍委員會和執政官等,全都隸屬於公民大會,接受公民大會的制約。這種制度有利於直接反映民意,為普通公民提供了直接行使權力的機會,充分體現了主權在民原則。伯利克里時期的民主政治特點就在於動員和要求每個公民都積極參加城邦的政治生活,主權在民激發了雅典公民參政議政、關心城邦的積極性。

(2)抽簽選舉、輪番掌權

雅典的合法官職只有將軍和司庫官是投票選舉,其他官職都在年滿30歲的公民中抽簽選舉產生。各級行政官職,任期一般都是一年,且不得連選連任。抽簽選舉是平民反抗貴族長期斗爭的結果,其積極意義在於徹底否定了政治上的特權,可以排除門第、財富、民望、權勢等一切不利於平民的因素,徹底否定政治特權,有效防止專權、腐敗。它同取消財產資格、提供公職津貼聯系在一起,保證了公民的參政權。

(3)依法而治

依法而治是雅典民主政治的一個顯著特徵,雅典在伯利克里時期就有了比較健全的司法機構、國家設有巡迴法庭、法製法庭、陪審法庭。其中陪審法庭權力最廣,地位最高。陪審法庭的特點是:

A 規模龐大,由6000人組成,分10個法庭審案

B 產生與運作充分運用抽簽的方式。6000人以抽簽的方式分配到10個法庭,再以抽簽的方式分配案件。

C 以秘密投票的方式判決案件。

這些特點的優點在於——

1)審判更加廉潔,抽簽選擇陪審員和法庭使賄賂等無法實行

2)公正,陪審員秘密投票,無論投什麼票都不需要承擔責任,防止有權者操縱法庭。

3)權威,陪審法庭的職權廣泛,審理國事罪、背叛國家罪、褻瀆神靈罪等,且審判結果為最終結果

因而,把雅典的民主政治理解為無法無天的極端民主是不合史實的,相反,正是具備了完備的法律才使得民主得以實現。

(4)立法、司法、行政分立制衡

立法司法行政分立制衡。國家體制初步實行三權分立,立法權由公民大會行使,司法權主要由陪審法庭行使,行政權由五百人會議、十將軍委員會、9個執政官和司庫官行使。彼此各司其職,相互制約,比如:公民大會為國家的最高權力機關,主要職能是立法,但雅典有「違憲立法起訴制」,任何公民都可以對其認為提出違憲的法律的任何制憲法律本身提出起訴,交給陪審法庭審判,若判定該法律確實危害民主,則廢除該法律,將提案人繩之以法。表明陪審法庭對公民大會的決議有最後核准權,表現司法權對立法權的制約。但法律一旦被核准,陪審法庭必須按照其執行,表明公民大會對陪審法庭的制約。

雅典公民對行政官員的檢查制度十分嚴厲,行政官員要經過三關:

A 公民大會每年對高級官員實行十次信任投票

B 卸任檢查,如發現官員貪污受賄,則送交法庭裁決,依法嚴辦有罪者,並處以十倍罰金。

C 陶片流放法,以制服聲望過高者。

這些體現了立法權、司法權共同對行政權的制約。另一方面,行政權能夠指導立法、司法工作的展開,在制定變革的重大關頭,行政權力成為國家權力中樞。雅典民主政制的勝利與全盛及時在立法、司法、行政分立制衡,而又相互補充促進的不斷的發展過程中實現的。

伯利克里時期,雅典城邦的成年男性公民可以直接參政管理國家,不論門第高低、財產多少都可以通過抽簽選舉、輪番為治和享有公職津貼而擔任一定的官職,可以通過公民大會、陪審法庭、500人大會等機構參與國家大事,伯利克里時期,4萬男性公民成是雅典奴隸制城邦的真正主人。

以上是我抄的。
本人的觀點是,伯里克利時期雅典所謂的民主,只不過是奴隸社會時期一種所謂的民主而已,並不是真正的民主。其主要體現在,雖然說公民有直接選舉參政的權力,但是公民大會中,所謂的公民,只是雅典城中的成年男子,婦女,和不具有公民身份的奴隸並不具有選舉參政權,統治權從本質上來說仍掌握在奴隸主手中。所以,這種民主只是一種表面的民主,並沒有擺脫奴隸制的桎梏。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說,伯里克利時期雅典民主政治,是當時社會的極大進步,推進了政治的進程,從很大程度上使更多人直接參政,有利於當時社會的發展,政治的穩定。

。。。我都高中畢業好多年了。。有點忘了。。。不好意思。。大致應該就是這樣的吧。。。

3. 最高法院刑庭辦公地點

法律分析:北京市東城區東交民巷27號。地址:北京市東城區東交民巷27號 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審判庭辦理最高人民法院管轄的刑事案件。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事訴訟刑法》 第二十三條 最高人民法院管轄的第一審刑事案件,是全國性的重大刑事案件。

4. 波蘭地名WASILKOW

波蘭
國名:波蘭共和國 (The Republic of Poland)

國歌: 《波蘭沒有滅亡》

國慶日:5月3日(1791年)和11月11日(1918年)

參考資料:http://www.world68.com/sort.asp?bid=69(波蘭網址大全)

國旗: 呈橫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約為8∶5。旗面由上白下紅兩個平行相等的橫長方形構成。白色不僅象徵古老傳說中的白鷹,而且還象徵著純潔,表達出波蘭人民渴望自由、和平、民主、幸福的美好願望;紅色象徵熱血,也象徵著革命斗爭取得勝利。

國徽;為盾徽。紅色的盾面上繪有一隻頭戴金冠、舒展雙翼的白鷹。紅、白兩色是波蘭人民喜愛的傳統顏色,也是國旗之顏色。白鷹象徵波蘭人民不屈的愛國精神。

國家政要:總統萊赫·卡欽斯基 (Lech Kaczynski),2005年10月當選,12月宣誓就職;總理卡齊米日·馬爾欽凱維奇 ,2005年10月任職。

自然地理:面積為31萬多平方公里。位於中歐東北部,北瀕波羅的海,西鄰德國,南界捷克、斯洛伐克,東北和東南與白俄羅斯和烏克蘭相連。海岸線長528公里。地勢北低南高,中部下凹。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約佔全國面積的72%。主要山脈有喀爾巴阡山脈和蘇台德山脈。較大河流有維斯瓦河(長1047公里)和奧得河(波蘭境內長742公里)。最大的湖泊是希尼亞爾德維湖,面積109.7平方公里。全境屬於由海洋性向大陸性氣候過渡的溫帶闊葉林氣候。

人口:3863.2萬(2001年底),主要民族是波蘭人(98%),其餘為烏克蘭、白俄羅斯、立陶宛、俄羅斯、德意志和猶太等少數民族。全國約90%以上的居民信奉羅馬天主教。官方語言為波蘭語。

首都:華沙(Warsaw),人口161.5萬(2001年),年平均氣溫9.6℃。

行政區劃:1998年7月,波蘭眾議院通過一項決議,將全國49個省改為16個省,同時重新設立縣制,由目前的省、鄉兩級改為省、縣、鄉三級,共設16個省,308個縣,2489個鄉。10月,全國舉行了三級地方自治機構選舉。新機制於1999年1月1日啟動。

貨幣:茲羅提>>>

簡史:波蘭國家起源於西斯拉夫人中的波蘭、維斯瓦、西里西亞、東波美尼亞、馬佐維亞等部落的聯盟,公元9、10世紀建立封建王朝,14、15世紀進入鼎盛時期,18世紀下半葉開始衰落。曾三次被沙俄、普魯士和奧匈帝國瓜分。19世紀波蘭人民多次舉行爭取獨立的武裝起義。1918年11月11日恢復獨立,成立資產階級共和國。1939年9月,法西斯德國入侵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德國納粹軍隊佔領了波蘭全部領土。

1944年7月蘇軍與在蘇組建的波軍進入波蘭國土,22日,波蘭民族解放委員會宣告波蘭新國家誕生。戰後40多年由波蘭統一工人黨(共產黨)執政。1952年頒布人民共和國憲法,取消總統制,設立國務委員會。1980年發生團結工會大罷工,1981年12月至1983年7月實施戰時狀態。1989年4月波蘭議會通過憲法修正案,確認團結工會合法化,決定實行總統制和議會民主。1989年12月29日將波蘭人民共和國改名為波蘭共和國。

政治:1997年5月,全民公決通過新憲法,10月17日,新憲法生效,它取代了1952年的憲法。新憲法確立了三權分立的政治制度和以社會市場經濟為主的經濟體制,規定:眾議院和參議院擁有立法權,總統和政府擁有執法權,法院和法庭行使司法權;波經濟體制的基礎為經濟自由化、私有制等原則;波武裝力量在國家政治事務中保持中立。新憲法保證公民權和經濟自由權,加強了中央銀行的獨立性,削弱了總統的權力,議會得到下院3/5的票數就能推翻總統的否決,賦予憲法法院強有力的權力,議會不再有權否決憲法法院的裁決。總統選舉法規定,如某一候選人在第一輪選舉中的得票率超過有效選票的50%,即可當選;如無一人達到50%,則由獲選票最多的前兩名進入第二輪繼續競選,得票較多者當選。總統任期5年,可連任一屆。總統府——貝爾維德宮。

經濟:主要礦產有煤、硫磺、銅、鋅、鉛、鋁、銀等。2000年硬煤儲量為453.62億噸,褐煤139.84億噸,硫磺5.04億噸,銅24.85億噸。琥珀儲量豐富,價值約近千億美元,是世界琥珀生產大國,有幾百年開采琥珀的歷史。工業以採煤、機器製造、造船、汽車和鋼鐵為主。2001年有農業用地1839萬公頃。2001年農村人口佔全國人口的38.3%。農業就業人數占就業總數的28.3%。波蘭是世界十大旅遊國之一。氣候宜人的波羅的海港灣,風景旖旎的喀爾巴阡山區,巧奪天工的維利奇卡鹽礦每年都吸引無數遊客慕名前來。這里的人懂得森林是保護生態環境的主角,因此他們愛林如命。波蘭的森林面積為889萬多公頃,森林覆蓋率近30%。初到波蘭的人,常常會被這詩情畫意般的綠色世界所陶醉。旅遊業已成為波蘭外匯收入的主要來源。

文化:提起波蘭,人們自然會想到肖邦和居里夫人。肖邦是波蘭人引以為驕傲的偉大作曲家和鋼琴家。華沙舉辦的五年一度的肖邦國際鋼琴大賽,吸引著全世界好手角逐,成為國際音樂界的頂級盛事。出生於華沙的居里夫人是世界上第一個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女科學家,她為人類揭開原子的奧秘作出了巨大貢獻。 世界遺產——穆斯考爾公園

新聞出版:波蘭報刊實行私有化以來,報刊發行情況變化不定。2001年底全國出版發行的報刊雜志5837種,其中主要報刊有:《選舉報》,是波蘭發行量最大的日報;《共和國報》。此外,還有《論壇報》、《政治》周刊、《直言》周刊、《NEWSWEEK》等。國家主要通訊社有波蘭通訊社、波蘭國際新聞社。國家主要電台和電視台是波蘭廣播電台和波蘭電視台。1990年10月,波蘭眾議院通過關於允許開辦私營電台和電視台的法令。目前波蘭有近180家私營廣播電台和26家私營電視台。

外交:對外政策的首要目標是實現同歐洲的一體化,加入歐盟和北約。1999年3月12日,波蘭正式加入北約。2004年5月1日,波蘭正式成為歐盟成員國。

與中國關系: 1949年10月7日,中國和波蘭建立大使級外交關系。中波兩國有著傳統的友好關系,早在1950年兩國就簽署了第一個政府間貿易協定。近年來,中波關系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互不幹涉內政的原則基礎上穩步發展,中波經貿關系也有了長足的進展,2003年兩國的貿易額達19.8億美元。1997年11月,克瓦希涅夫斯基總統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這是近40年來波蘭國家元首首次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2004年6月,胡錦濤主席對波蘭進行國事訪問,雙方簽署了聯合聲明 。

5. 國際刑事法院明年將要逮捕杜特爾特,杜特爾特會怎樣應對呢

按照杜特爾特鐵血強悍的作風,杜特爾特會和國際刑事法院對著干,向國際刑事法院公開叫板。菲律賓現在不是國際刑事法院的成員國,完全不受國際刑事法院規則的限制和約束。因此,杜特爾特完全可以死懟國際刑事法院,讓國際刑事法院下不了台。

估計,國際刑事法院的逮捕杜特爾特的事情,也會成為一個笑話。盡管國際刑事法院非常囂張,但他們根本不敢進入菲律賓抓人。只要杜特爾特不滿世界到處跑,安心待在菲律賓,就可以高枕無憂。如果國際刑事法院真的敢進菲律賓抓杜特爾特,最終給抓的將是國際刑事法院的人員。

6. 簡述國際法院的訴訟主體

一、國際法院的訴訟主體只有國家。
國際法院不能受理一個國家與一個國際組織間或兩個 國際組織間的爭端,也不能處理公司或非政府組織或個人提出的訴訟請求。
二、國際法院的咨詢只面向國際組織,主要是聯合國 的有關機構,並僅就法律問題發表咨詢意見。國際法院的管轄分為訴訟管轄和咨詢管轄 。國際法院的管轄是建立在訴訟當事國同意的基礎上的。根據規 約36條有三種表同意的方式:

第二,對事管轄。國際法院的對事管轄是指什麼事項能夠成為國際法院的管轄對象。根據法院規約,國際法院管轄案件的范圍有三個方面,或者說國際法院的對事管轄權可由以下方式建立:

第一種是自願管轄。對於任何爭端,當事國都可以在爭端發生後,達成協議,將爭端提交國際法院。法院根據當事國各方的同意進行管轄。

第二種是協定管轄。在現行條約或協定中,規定各方同意將有關的爭端提交國際法院解決。提交法院的爭端及范圍等可以通過在條約中設立專門條款,也可以在訂立條約的同時,再訂立專門的協定加以規定。

第三種是任擇強制管轄。《國際法院規約》的當事國,可以通過發表聲明,就具有下列性質之一的爭端,對於接受同樣義務的任何其他當事國,接受法院的管轄為當然具有強制性,而不需要再有特別的協定。這些爭端是:對於條約的解釋、違反國際義務的任何事實、違反國際義務而產生的賠償的性質和范圍等。這里「任擇」是指當事國自願選擇是否作出聲明;一旦作出聲明,在聲明接受的范圍內,國際法院就具有了強制的管轄權,而不需其他協定。目前,世界上有60個左右的國家作出這類聲明,但都附有各種保留。中國政府於1972年撤回了國民黨政府1946年作出的接受國際法院的強制管轄的聲明。

7. 政治是什麼意思

政治是各種團體進行集體決策的一個過程,也是各種團體或個人為了各自的利益所結成的特定關系,尤指對於某一政治實體的統治。

例如統治一個國家,亦指對於一國內外事務之監督與管制。一般來說,這個詞多用來指政府、政黨等治理國家的行為。然而社會學家也用來指涉包括各種利益機構、學校、宗教機構在內的相互之間的關系。

(7)國事法院擴展閱讀

從人類社會學來講,政治是人類社會中存在的一種非常重要的社會現象,它影響到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這個社會現象非常復雜,因而在不同語言、不同的學者對他的論述也不相同。

1、政治的根源是經濟,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政治關系歸根到底是由經濟關系決定的;

2、政治的實質是階級關系。在階級社會中,階級性是政治的基本特性。

8. 中華人民共和國事訴論法九十二條

2012年3月14日修來正的《中華人自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也就是目前我國正在施行的刑事訴訟法
:第九十二條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對於各自決定逮捕的人,公安機關對於經人民檢察院批准逮捕的人,都必須在逮捕後的二十四小時以內進行訊問。在發現不應當逮捕的時候,必須立即釋放,發給釋放證明。

2012年8月31日修正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也就是我國在正在施行的民事訴訟法:
第九十二條 受送達人下落不明,或者用本節規定的其他方式無法送達的,公告送達。自發出公告之日起,經過六十日,即視為送達。
公告送達,應當在案卷中記明原因和經過。

9. 誰是憲法的守護者

爆發憲法危機時需依賴人民去守護憲法,那在國家政治穩定之常態時期誰來守護憲法呢?該文對此不曾著墨。穩定的常態時期誰負責守護憲法亦茲事體大,在此也談一番誠非多餘。
當然指非憲法危機之正常情況下,其實是個老話題。自人類制定憲法並預期以它限制國家權力以保障人民權利始,由誰守護憲法這個問題就如影隨形地擺在了我們人類面前,考驗著我們人類的政治智慧與治理藝術。在憲政史上,最早直面此等問題的當然屬制訂出人類歷史上第一部成文憲法的美國。詹姆斯·麥迪遜等美國制憲先賢在聯邦憲法中並未規定誰來守護憲法即誰對憲法擁有最終解釋權。但聯邦憲法實施不久這個問題就不期而至。如所周知,1803年美國聯邦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約翰·馬歇爾在著名的馬伯里訴麥迪遜案判決意見書中第一次系統地探討並回答了這一難題。馬歇爾認為,決定何謂法律乃是司法部門的特定職責范圍,適用法律裁判案件的法官必然地要去解釋法律,當法律與憲法相沖突或法律與憲法同時適用於某一案件時,法院就必須決定到底是依憲法還是據法律去裁判案件。是故,由司法部門解釋憲法乃不言而喻。換言之,憲法的守護者理應為司法部門而非立法機關或行政機構。自馬歇爾的這份判決意見發表之後,聯邦最高法院就一直是聯邦憲法的守護者。每每在國會或各州的立法或政府行政被質疑違背憲法時,最終均由身為憲法守護者的聯邦最高法院裁判它們是否真正超越憲法賦予它們的許可權從而構成了侵權違憲。制訂於1787年的美國聯邦憲法能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依然為一部活的憲法,聯邦最高法院以解釋方式對它施行的守護誠可謂是個中最大的秘笈。正是聯邦最高法院的這種守護,才使得兩百餘年來聯邦憲法始終作為控制政府權力和保障人民權利之雙重利器而存在,為人類創造一個絕無僅有的憲政神話。
當然,由九位來自於總統任命而非民主選舉產生的大法官解釋憲法並以此守護憲法,並非是萬眾信仰的完美護憲之制。事實上,美國這種由普通法院解釋憲法而扮演憲法守護者角色的護憲制度一直飽受爭議,尤其是當護憲者本身偏離中立立場而顯得過於保守或過於激進之時,保守如上世紀三十年代美國新政時期的聯邦最高法院,激進如上世紀六十年代由厄爾·沃倫領導的聯邦最高法院。不過,盡管中間非議不斷、挫折頻仍,美國人民依然堅持由聯邦最高法院而非其他機構或個人守護憲法。美國這種由司法部門守護憲法的制度是我們人類憲政史上第一個成功的護憲制度,在如何守護憲法問題上樹立了一個不容忽視的典範。如今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印度、南非和斯堪的納維亞諸國都先後以美國護憲模式為藍本,建立了由普通法院守護憲法的制度。
然而,並非所有國家都像美國那樣對司法部門足夠信任而將護憲重任委託於它。如歐陸國家就長期對普通法院態度謹慎而有另設一專職護憲機構的傳統。1831年德意志境內的薩克森邦憲法規定國事法院為其守護者,1919年德國魏瑪憲法承襲此制而創立聯邦國事法院。1920年,奧地利法學家漢斯·凱爾森為本國憲法設計一憲法法院作為其守護者。二戰後,為守護憲法、保障人權計,歐陸的德國、義大利、希臘、西班牙、葡萄牙以及如今的東歐諸國均紛紛仿效奧國建制設立了專職護憲的憲法法院。凱爾森因而被稱為憲法法院之父。
值得一提的是,凱爾森的貢獻並不止於此。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曾發生過關於的著名論戰,論戰一方亦為凱爾森。1929年德國法學家卡爾·施米特發表《憲法的守護者》一書,批評魏瑪憲法的國事法院體制,鼓吹帝國總統守護憲法的領袖論。凱爾森隨即發表了以予回應,指責領袖論的荒謬,為憲法法院這種護憲建制鼓與呼。在書中,施米特曾揭櫫歷史地說斯巴達護民官這位斯巴達最高法律的守護者最後變成了斯巴達的主宰者。誰曾想到施米特一語成讖,他心中的守護魏瑪憲法的帝國總統結果亦變臉成魏瑪共和的主宰者。
領袖護憲論的徹底破產在某種程度上催生了德國今天的憲法法院。德意等國憲法法院的運作日益像美國聯邦最高法院那樣司法化同樣在司法化的還有守護法國憲法的法國憲法委員會和守護我國台灣地區憲法的台灣司法院,說明由無錢、無劍的司法部門守護憲法,即便不完美但不失為人類所能發明的最具實效的護憲制度。

10. 古代官職從大到小排序

古代官職的情況,涉及官署名、官名、官員的職掌等方面。各朝代的情況,也不盡相同。大體可分為中央官職和地方官職兩大類。
中央官職

綜述
秦設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組成中樞機構。丞相管行政、太尉管軍事、御史大夫是副丞相,執掌群臣奏章,下達皇帝詔令,並負責監察百官。漢朝大體上沿襲秦制稱為三公,下設九卿,分管各方面政務,魏晉南北朝時期,握有實權的先是尚書省,繼而又是中書省、門下省。隋代演變並確立為三省六部制。三省為中書省(決策)、門下省(審議)、尚書省(執行),三省的長官都是宰相,相權分散。宋代中書省職權擴大,同樞密院分掌文武大權,門下、尚書省遂廢。後來又增設參知政事、樞密使、三司使,分別行使行政權、軍權、財權。明代內閣雖只是為皇帝提供顧問的內侍機構,但實際上為最高政務機構,內閣大臣稱為輔臣,首席稱首輔(相當於前朝的宰相)。清代康熙設立南書房,於清內閣和議政王大臣會議形成三足鼎立之勢。雍正帝設立軍機處,由親王、大學士、尚書、侍郎、京堂兼任軍機大臣,掌握政府大權。

六部
吏部,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等事;
戶部,管土地戶口、賦稅財政等事;
禮部,管典禮、科舉、學校、祭祀等事;
兵部,管軍事;
刑部,管司法刑獄;
工部,管工程營造、屯田水利等事」。
各部長官為尚書,副職為侍郎。下設郎中,副職稱員外郎,下屬官員有主事等。


寺即官署。九寺即九卿之官署。漢以太常、光祿勛、衛尉、太僕、廷尉、大鴻臚、宗正、大司農、少府謂之九寺大卿。歷代略有變動,迄於清皆因之。
(1)光祿寺:掌宮廷宿衛及侍從,北齊以後掌膳食帳幕,唐以後始專司膳。
(2)太僕寺:掌輿馬畜牧之事,北齊始曰太僕寺,清光緒改革官制時並入陸軍部。
(3)太常寺:秦署奉常,漢改太常,掌宗廟禮儀,至北齊始有太常寺,清末廢。
(4)宗正寺:明清為宗人府,掌天子宗族事。
(5)大理寺:掌刑獄案件審理,秦漢為廷尉,北齊為大理寺,歷代因之,清為大理院。
(6)衛尉寺:掌門衛屯兵,北齊改為衛尉寺,隋改為軍器儀仗、帳幕之類,明廢,清有鑾儀衛。
(7)鴻臚寺:秦曰典客,漢改大鴻臚,掌贊導相禮。鴻,聲也,臚,傳也,傳聲贊導,故曰鴻臚。至北齊曰鴻臚寺,清末廢。
(8)少府寺:掌山澤之事,後又掌宮中服飾衣物、寶貨珍貴之物,隋改為監,歷代因之,明始廢。
(9)太府寺:即大司農,掌錢谷金帛諸貨幣。
此外,中央還設有專門機構和官員,負責管理圖書、編修歷史、制定歷法等工作。如司馬遷、張衡曾任太史令。高啟為翰林國史編修等。
地方官職編輯

綜述
秦漢主要行政區是郡。郡的長官,秦稱郡守,漢稱太守。隋唐主要行政區是州,州官稱刺史,屬官有長史、司馬等。唐代在一些軍事重鎮。設節度使,屬官有行軍司馬、參謀、掌書記等。宋代州官稱知州,縣官稱知縣。明清改州為府,稱知府。
此外,漢代也設州,天下分十幾個州,基本上是監察區,中央派官員去刺探情況,稱刺史。隋唐全國分十幾個道,也稱監察區,中央派官員前往巡視,稱黜陟使。宋代全國分二十左右路,路中設若干司,分管各方面的事務。元代地方最高行政機構叫行中書省,明代改稱承宣布政使司,習慣上仍稱為「省」。

任免升降
「三省六部」制出現以後,官員的升遷任免由吏部掌管。官職的任免升遷常用以下詞語:(1)拜。用一定的禮儀授予某種官職或名位。(2)除。拜官授職,提陞官職,如「予除右丞相兼樞密使」(《(指南錄(後序)》一句中的「除」,就是授予官職的意思。而「左除」則是降級受職。(3)遷。調動官職,包括升級、降級、平級轉調三種情況。(4)謫。降職貶官或調往邊遠地區。(5)黜。「黜」與「罷、免、奪」都是免去官職。(6)去。解除職務,其中有辭職、調離和免職三種情況。辭職和調離屬於一般情況和調整官職,而免職則是削職為民。(7)乞骸骨。年老了請求辭職退休。(8)舉:提陞官職,對無官人士的提拔。(9)陟:升遷。指官吏的提升和進用。

官職簡介
【爵】即爵位、爵號,是古代皇帝對貴戚功臣的封賜。
【丞相】是封建官僚機構中的最高官職,是秉承君主旨意綜理全國政務的人。有時稱相國,常於宰相通稱,簡稱「相」。一般只設一個丞相,俗稱大丞相,,有時分為左右兩個丞相,右丞相專門管理國事,左丞相是皇帝的「私人顧問」。不需要管理國事。
【太師】指官職又名太宰
古代稱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後多為大官加銜,表示恩寵而無實職。
【太子太師】太子太師屬「東宮三師」為名義上的太子老師。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為「東宮三師」,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稱"三孤"後來也逐漸成為虛銜。
【尚書】最初是掌管文書奏章的官員。隋代始設六部,唐代確定六部為吏、戶、禮、兵、刑、工,各部以尚書、侍郎為正副長官。
【學士】魏晉時是掌管典禮、編撰諸事的官職。唐以後指翰林學士,成為皇帝的秘書、顧問,參與機要,因而有「內相」之稱。明清時奉旨、侍讀、侍講、編修、庶吉士等雖亦為翰林學士,但與唐宋時翰林學士的地位和職掌都不同。
【上卿】周代官制,天子及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貴者謂「上卿」。
【大將軍】先秦、西漢時是將軍的最高稱號。魏晉以後漸成虛銜而無實職。明清兩代於戰爭時才設大將軍官職,戰後即廢除。
【參知政事】又簡稱「參政」,是唐宋時期最高政務長官之一,與同平章事、樞密使、樞密副使合稱「宰執」。
【軍機大臣】軍機處是清代雍正帝建造的輔佐皇帝的政務機構。任職者無定員,一般由親王、大學士、尚書、侍郎或京堂兼任,稱為軍機大臣。軍機大臣少則三、四人,多則六、七人,被稱為「樞臣」。
【御史】本為史官,秦以後置御史大夫,職位僅次於丞相,主管彈劾、糾察官員過失諸事。
【樞密使】樞密院的長官。唐時由宦官擔任,宋以後改由大臣擔任,樞密院是管理軍國要政的最高國務機構之一,樞密使的權力與宰相相當,清代軍機大臣往往被尊稱為「樞密」。
【左徒】戰國時楚國的官名,與後世左右拾遺相當。主要職責是規諫皇帝、舉薦人才。
【太尉】元代以前的官職名稱。是輔佐皇帝的最高武官,漢代稱大司馬。宋代定為最高一級武官。
【上大夫】先秦官名,比卿低一等。
【大夫】各個朝代所指的內容不盡相同,有時可指中央機關的要職。
【士大夫】舊時指官吏或較有聲望、地位的知識分子。
【太史】西周、春秋時為地位很高的朝廷大臣,掌管起草文書、策命諸侯卿大夫、記載史事,兼管典籍、歷法、祭祀等事。秦漢以後設太史令,其職掌范圍漸小,其地位漸低。
【長史】秦時為丞相屬官,兩漢以後成為將軍屬官,是幕僚之長。
【侍郎】初為宮廷近侍。東漢以後成為尚書的屬官。唐代始以侍郎為三省(中書、門下、尚書)各部長官(尚書)的副職。
【侍中】原為正規官職外的加官之一。因侍從皇帝左右,地位漸高,等級超過侍郎。魏晉以後,往往成為事實上的宰相。
【郎中】戰國時為宮廷侍衛。自唐至清成為尚書、侍郎以下的高級官員,分掌各司事務。
【參軍】「參謀軍務」的簡稱,最初是丞相的軍事參謀,晉以後地位漸低,成為諸王、將軍的幕僚,隋唐以後逐漸成為地方官員。
【令尹】戰國時楚國執掌軍政大權的長官,相當於丞相。明清時指縣長。
【巡撫】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為省級地方長官,總攬一省的軍事、吏治、刑獄等事,地位略次於總督,別稱「撫院」、「撫台」、「撫軍」。
【校尉】兩漢時期次於將軍的官職。
【知府】即「太守」,又稱「知州」。
【縣令】一縣的行政長官,又稱「知縣」。
【里正】古代的鄉官,即一里之長。
【里胥】管理鄉里事務的公差。
【都尉】職位次於將軍的武官。《陳涉世家》:「陳涉自立為將軍,吳廣為都尉。」《鴻門宴》:「沛公已出,項王使都尉陳平召沛公。」
【冏卿】太僕寺卿的別稱,掌管皇帝車馬、牲畜之事。《五人墓碑記》「賢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吳公」』「因之」是吳默的字。
【司馬】各個朝代所指官位不盡相同。戰國時為掌管軍政、軍賦的副官,如《鴻門宴》:「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隋唐時是州郡太守(刺史)的屬官,如《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遷九江郡司馬。」白居易當時被貶至九江,位在州郡別駕、長史之下。
【節度使】唐代總攬數州軍政事務的總管,原只設在邊境諸州;後內地也遍設,造成割據局面,因此世稱「藩鎮」。《紅樓夢》第四回:「雨村便疾忙修書二封與賈政並京營節度使王子騰。」
【經略使】也簡稱「經略」。唐宋時期為邊防軍事長官,與都督並置。如范仲淹曾任陝西經略副使。明清兩代有重要軍事任務時特設經略,官位高於總督。如《梅花嶺記》「經略洪承疇與之有舊」,洪承疇降清後曾任七省經略,駐扎江寧。
【刺史】原為巡察官名,東漢以後成為州郡最高軍政長官,有時稱為太守。唐白居易曾任杭州、蘇州刺史,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
【教頭】宋代軍中教練武藝的軍官,《水滸傳》中的林沖就是京城八十萬禁軍的槍棒教頭。
【提轄】宋代州郡武官的官名,主管訓練軍隊、督捕盜賊等事務。如《水滸傳》中的魯提轄魯智深。
【從事】中央或地方長官自己任用的僚屬,又稱「從事員」。《赤壁之戰》:「晶其名位,猶不失下曹從事。」
【三省六部】三省為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隋唐時,三省同為最高政務機構,一般中書省管決策,門下省管審議,尚書省管執行,三省的長官都是宰相。中書省長官稱中書令,下有中書侍郎、中書舍人等官職;門下省長官稱侍中,下有門下侍郎、給事中等官職;尚書省長官為尚書令,下有左右僕射等官職。尚書省下轄六部:吏部(管官吏的任免與考核等,相當於現在的組織部)、戶部(管土地戶口、賦稅財政等)、禮部(管典禮、科舉、學校等)、兵部(管軍事,相當於現在的國防部)、刑部(管司法刑獄,相當於現在的司法部)、工部(管工程營造、屯田水利等)。各部長官稱尚書,副職稱侍郎,下有郎中、員外郎、主事等官職。六部制從隋唐開始實行,一直延續到清末。

一覽表
尹史卿宰尉令丞
卿士太史左史右史司徒司馬司空司寇職方
太師太傅太保少師少傅少保太宰少宰六卿
封人工正相國庶長令尹柱國公主駙馬三公
丞相宰相御史太尉九卿太僕廷尉宗正少府
將軍冼馬大夫博士郎中侍郎中郎議郎令史
尚書六曹合閣僕射侍中內史刺史州牧別駕
主薄郡守太守長史從事督郵縣令縣尉三老
亭長列侯主事三省行台都督錄事護軍可汗
六部三館學士總管兵馬大元帥留守判官巡檢提刑
提轄通判孔目押司大人內閣廠衛太監都司
知府親王總督巡撫監司州判知縣提督總兵
參將散官流內流外
大良造左丞相右丞相大司徒大司空御史台
大司馬郎中令大司農大將軍執金吾中郎將
尚書省尚書令結事中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
關內侯中書省中書令門下省秘書省樞密使
員外郎著作郎國子監節度使招討使都點檢
觀察使按察使衍聖公大學士宣政院集賢院
軍機處翰林院欽天監內務府布政使未入流
稅務司資政院咨議局國務院樞密院
三閭大夫御史大夫司隸校尉將作大匠諫議大夫
光祿大夫綉衣直指監察御史同平章事參知政事
翰林學士中書舍人都指揮使欽差大臣牛錄額真
參贊大臣總稅務司海軍衙門
典農中郎將北洋通商大臣南洋通商大臣 洗馬 冏卿
里正 里胥 文淵閣大學士
官制簡介

簡介
主書:戰國時魏國為國君保各種文字資料的人員。
御史大夫:秦朝時負責監察百官,代表帝接受百官奏事,管理國家重要圖冊、典籍,代朝廷起草詔命文書等。西漢時,御史大夫與丞相、太尉合稱三公。丞相缺位時,往往由御史大夫遞補。晉以後御史大夫不再負責文書工作。
令史:漢代郎以下負責文書工作的官職。分:蘭台令史、尚書令史。隋:唐以後,令史變為三省、六部御史台低級事務員的稱謂。
宰相:封建時代「宰相為君主之幕僚長。」相當於現在的秘書長。
諫議大夫:西漢時稱秘書工作人員的諫大夫。東漢時改稱諫議大夫。隋、唐時錄屬於門下省,職責是侍從和規諫。宋代設諫院,遼金沿置,明代廢除。
黃門侍郎:西漢時在宮內內服務的郎官。東漢時黃門侍郎為專職,職責是侍從皇帝,傳達詔命。南朝以後黃門侍郎負責掌管機密文件。
左右曹:漢代處理皇帝文書的官職。這種官職不是專職,而是加職。大臣能得到左右曹加官,就能處理皇帝的文書。
譯官令九譯令:漢代設置的翻譯官,負責翻譯異國來信之語言。相當於當代的外文秘書。
符寶郎:東漢時掌管天子印璽及符節的官。
御史中丞:漢代御史大夫的下屬官員,負責中央館、圖書館,處理直達君主的一切奏章,監督在外行使巡察權的各部刺史等。漢以後御史中丞為御史的長官,與司隸校尉國為最有權威的督察官。
從事:漢代刺史的佐吏,如別駕、治中、主簿等都為從事。當時各郡國也有從事。
書佐:漢代主管文書的小吏。像功曹書佐、典郡書佐等,負責起草和繕寫文書。
尚書:尚書是主管文書的意思。漢代在宮廷中主管文書的官稱為尚書。
二千石曹尚書:漢代郡國守相的官傣為二千石,古習慣上稱地方行政長官為二千石。那時尚書是分曹辦事,分管郡國守相文書的尚書被稱為二千石曹尚書。
三公曹尚書:東漢時以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那時尚書是分曹辦事,分管三公職掌的文書的尚書被稱為三公尚書。
尚書令:尚書的主管為尚書令。隋、唐時逐漸形成以尚書為尚書省長官的制度,這樣尚書令就不是主管文書的官,而是中央行政監督各部門的最高首長。
丞相:秦、漢時期定的制度。以丞相為輔佐皇帝的最重政務長官,與太尉、御史大夫地位略等。漢代初期有時置左右丞相各一人。一般只置一人,不分左右。明初亦說左右丞相,不久即廢,此後不再有丞相之名。
中書令:漢武帝時以宦官充任,職掌傳宣詔令。曹丕即位後設中書監及中書令,監令同等,其權任相當於宰相,習慣上監在令前。隋、唐以後,中書監廢止,只存中書令。
中書監:魏時曹丕即位後所設,與中書令同等權位。
中書省:魏晉以後,尚書令之權被中書監、中書令所代,開始以中書省為中央總機構。至梁、陳時,中書省內部事務官中有中書舍人五人,領主事十人,書吏二百人。
中書舍人:唐、宋時中書舍人是相當尊貴的官職。明代設中書科中書舍人,僅掌書寫誥敕等事,官階從七品。開始名為中書省直省舍人,後固中書省廢而改稱中書科中書舍人。中書舍人不為人重視,僅作為外觀裝點而已。其中有以工書得名實際擔任繕寫者,清仍其制,一般稱中書科中書,是無是輕者之官。
秘書令:漢末曹操為魏王,初置秘書令,掌機要文書。曹丕即位後,改為中書監和中書令。
登仕郎:文散官名。唐始置,為文官第二十七階,正九品下。宋正九品。徽宗崇寧二年(1103)用以代知錄事參軍、知縣令,政和六年(1116)改為修職郎,為文官第三十六階。金正九品上。元升為正八品,掌管宗卷、錢榖的屬吏。《元史·百官志一》:「照磨一員正八品,掌磨勘左右錢榖出納繕料例,凡數計文牘簿籍之事。」明正九品初授將仕郞,升授登仕郞。清正九品概授登仕郞。

等級與管理許可權
清分九品,每品有正、從之分,共十八級
丞相(輔佐皇帝的最高政務長官)
正一品——(文)太師、太傅、太保、大學士、太尉、司徒、司空。(武)領侍衛內大臣。
從一品——(文)少師、少傅、少保、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各總督、各部院尚書、郡王、國公。(武)將軍、都統、提督驃騎大將軍嗣王。
正二品——(文)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省總督、各部院左、右侍郎、都察院右都御史、左都御史、開國郡公。(武)輔國大將軍、副都統、總兵。
從二品——(文)各省巡撫、內閣學士各省布政使、京兆河南太原等七府牧、大都督、大都護、光祿大夫。(武)鎮軍大將軍、副將。
正三品——(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左副都御史、通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順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各省按察使、侍中、中書令、、門下侍郎、中書侍郎、太子賓客、太常卿、宗正卿、太子詹事、上都護金紫光祿大夫。(武)左右衛、左右驍衛、左右武衛、左右威衛、左右領軍衛、左右金吾衛、左右監門衛、左右羽林軍、左右龍武、左右英武六軍大將軍、左右千牛衛大將軍、左右散騎常侍、內侍監、中都督、參將。
從三品——(文)光祿寺卿、太僕寺卿、各省鹽運使、御史大夫、秘書監、光祿、衛尉、太僕、大理、鴻臚、司農、太府卿、國子祭酒、殿中監、少府監、將作監、諸衛羽林,。(武)游擊。
正四品——(文)通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鴻臚寺卿、太僕寺少卿、各省道員、門下侍郎、中書侍郎、尚書左丞、吏部侍郎、太常少卿、太子左庶子、太子少詹事。(武)都司。
從四品——(文)翰林院侍讀學士、侍講學士、國子監祭酒、內閣侍讀學士、各省知府。(武)城門領
正五品——(文)左右春坊左右庶子、光祿寺少卿、欽天監監正、六科給事中、各部院郎中、各府同知、直隸州知州。(武)守備。
從五品——(文)鴻臚寺少卿、各道監察御史、翰林院侍讀、各部員外郎、各省知州。(武)守御所千總、騎都尉。
正六品——(文)國子監司業、內閣侍讀、左右春坊左右中允、各部院主事、京府通判、京縣知縣、各省通判。(武)門千總、營千總。
從六品——(文)左右春坊左右贊善、翰林院修撰、光祿寺署正、直隸州州同、州同。(武)部千總。
正七品——(文)翰林院編修、各部院七品筆帖式、順天府學教授、訓導,京縣縣丞外縣縣長、各府學教授。(武)把總。
從七品——(文)翰林院檢討、中書科中書、內閣中書、國子監博士、直隸州州判、州判。(武)盛京游牧副尉。
正八品——(文)太醫院御醫、各部院八品筆帖式、外府經歷、外縣縣丞、州學正、縣教諭。(武)外委千總。
從八品——(文)翰林院典簿、府、州、縣訓導。(武)委署驍騎尉。
正九品——(文)各部院九品筆帖式、縣主薄。(武)外委把總。
從九品——(文)翰林院侍詔、邢部司獄、州吏目、巡檢。(武)額外外委。
未入流——(文)京、外縣典史、驛丞、河泊所所官(武官未入流)。

唐朝官職
唐朝建立後,合並州郡縣,設立郡和縣。但是唐朝將天下劃分為23個道,分兵駐守。貞觀十三年全國有358州,1551縣。玄宗天寶元年,改州為郡,改刺史為太守。後復稱州。
上州刺史從三品,其下佐官有別駕1人,從四品下,長史1人,從五品上,司馬1人,從五品下,錄事參軍事1人,從七品上,錄事2人,從九品下,此外還有司功、司倉、司戶、司田、司兵、司法、司士等七曹參軍各1人,皆從七品下。又有市令、丞、文學、醫學博土等;中、下州刺史皆正四品下,其下佐官仿上州,但不全置。別駕(中州不置)、長史、司馬稱為「上佐」,唐制規定,凡刺史缺員或為親王兼領時,上佐可代行州事。諸曹參軍分掌各州府的軍政、財政、刑法、農田以及戶糧諸事務,稱為「判司」。未設司馬之州,錄事參軍為刺史之佐,處於綜領督察的地位。

州府的判司及縣的簿、尉,雖然職位不高,但一般也是進士及第後的起家之官,若上有官員提攜,下有州縣推薦,幾經遷轉就可能入朝為郎官、御史,甚至可以外派為州刺史,直至藩帥,所以唐代一些高級文職人員大多在基層擔任過這類職務。

熱點內容
法院杜雲發 發布:2025-02-05 16:57:31 瀏覽:449
這得問候南京那位法官 發布:2025-02-05 16:30:58 瀏覽:497
保安法律知識培訓ppt 發布:2025-02-05 16:22:37 瀏覽:20
法家法治國誤導 發布:2025-02-05 16:14:19 瀏覽:427
很多公司上班時間與勞動法不一致 發布:2025-02-05 16:11:11 瀏覽:900
陽泉市礦區法院 發布:2025-02-05 16:10:01 瀏覽:289
司法拍賣北京房產 發布:2025-02-05 15:50:12 瀏覽:11
非全日製法律碩士學費 發布:2025-02-05 15:39:35 瀏覽:993
民法課推薦 發布:2025-02-05 15:33:50 瀏覽:4
昌平法院法官遭槍殺 發布:2025-02-05 15:33:45 瀏覽: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