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口法院
⑴ 重慶城口鄭曉東任何職
安康市位於祖國版圖中部,幅員在北緯31°42′—33°49′、東經108°01′—110°01′之間,面積23529平方公里,占陝西省面積的11.4%。本市南依大巴山北坡,北靠秦嶺主脊,東西寬約200公里,南北長約240公里,漢江由西向東橫貫,構成「兩山夾一川(江)」的自然地貌。全市最高海拔2964.60米(秦嶺東梁),最低海拔170米(白河縣漢江出境處),海拔高低相對差為2794.6米。安康地緣和區位優勢獨特,在省際之間,處於川、陝、鄂、渝四省市的結合部,即東與湖北省(竹山、竹溪、鄖縣、鄖西)連接,南與川渝兩省市(萬源、城口、巫溪)接壤,位處西安、武漢、重慶三大經濟區的幾何中心,故有方誌稱安康為「東接襄沔、西達梁洋、南通巴蜀、北控商虢」之地。在陝西省內,安康北與省會西安市(周至、戶縣、長安)和商洛市毗連,西與漢中市(佛坪、洋縣、西鄉)為鄰。 安康市地處於祖國內陸腹地,陝西東南部,居川、陝、鄂、渝交通要沖,介於北緯31°42′—33°49′、東經108°01′—110°01′之間,東西寬約200公里,南北長約240公里。北與西安周至、戶縣、長安縣以及商洛市的柞水、鎮安縣毗鄰;西與漢中市的佛坪、洋縣、西鄉縣接壤;南與重慶市的城口、巫溪縣、四川省的萬源縣相連;東與湖北省的竹山、竹溪縣、鄖西、鄖縣相接。安康處在川、陝、鄂、渝四省市的結合部,居西安、武漢、重慶三大經濟區的幾何中心,全市總面積23529平方公里,占陝西省土地面積11.4%,其中耕地面積199432公頃,林地1658496公頃,森林覆蓋率55.4%,荒山荒地91691公頃,水域面積39861公頃。 安康在大地構造位置上屬於秦嶺地槽褶皺系南部和楊子准地台北部漢南古路的東北緣,分別由東西走向的秦嶺地槽褶皺和北西走向的大巴山弧形褶皺帶復合交接組成。具南北銜接,東西過渡的特點。安康以漢江為界,分兩大地域,北為秦嶺地區,南為大巴山地區,以漢水—池河—月河—漢水為秦嶺和大巴山的分界,其地貌呈現南北高山夾峙,河谷盆地居中的特點。全市地貌可分為亞高山、中山、低山、寬谷盆地、岩溶地貌、山地古冰川地貌6種類型。月河是安康最大的支流,月河下游流經漢濱區恆口,五里 ,大同等地,經建民鎮許家台注入漢江。在本市土地面積中,大巴山約佔60%,秦嶺約佔40%,山地約佔92.5%,丘陵約佔5.7%,川道平壩佔1.8%。海拔高程以白河縣與湖北省交界的漢江右岸為最低(海拔170米),秦嶺東梁為最高(海拔2964.6米)。秦嶺主脊橫亘於北,一般海拔2500米左右;大巴山主梁蜿蜒於南,一般海拔2400米左右;鳳凰山自西向東延伸於漢江谷地和月河川道之間,形成「三山夾兩川」地勢輪廓,漢江谷地平均海拔370米左右。秦嶺、大巴山主脊與漢江河谷的高差都在2000米以上。境內的主要山脈有秦嶺的東梁、平梁河、南羊山和大巴山的化龍山、鳳凰山、筆架山。 安康旅遊圖安康古稱金州,地處陝西省南端,周邊與四川、重慶、湖北毗鄰,漢江橫貫其中,陽安、襄渝和西康三條電氣化鐵路在安康交匯,旅遊區位優勢明顯。北接西安,南連三峽,東承湖北道教聖地武當山及神龍架自然保護區,西鄰漢中三國遺址,是連結國家規劃的「西安——三峽——張家界」綠色生態旅遊長廊中的重要驛站,又是陝西綠色生態旅遊的品牌。安康是秦巴山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北亞熱帶季風地區的一部分,也是陝西省水、熱資源最豐富的地區。 這里悠久的歷史,孕育了燦爛的文化,歷史遺跡遍布全境,有古遺跡、古窟寺、摩崖石刻及近代文物遺址650 余處,道教、佛教、伊斯蘭教、天主教等寺、上許家台南宋古墓、廟、觀、堂集中於安康市區,折射著先民的光輝。 秦巴漢水獨特的自然生態環境,積淀深厚的文化底蘊,使安康蘊藏著豐富的旅遊資源。全市現已查明景區32處,景點78個,其中國家級森林公園5個(南宮山國家森林公園、鬼谷嶺國家森林公園、千家坪國家森林公園 、天華山國家森林公園 、上壩河國家森林公園),省級森林公園多處(擂鼓台森林公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個(牛背梁自然保護區、化龍山自然保護區),省級風景名勝區2個,現已開發的景區景點29處。 其他名勝有:漢江、中華太極城、瀛湖、香溪洞、天柱山 、巴山秋池、子午棧道、龍王山、旬陽縣博物館、文峰塔、呂河千里荷塘等。 安康,地處「秦頭楚尾」、陝西最南端,山川秀麗,資源豐富,歷史悠久。 陝西省迄今發現的最大的南宋墓葬上許家台古墓,近日在地處陝南的安康市建民鎮佘家窯村被初步發掘整理。該墓葬是南宋抗金名將王彥為其父母所建的合葬墓。 這座古墓全長三十二點零四米,墓道長二十四點七四米,寬二點零二米,墓深五點二四米。墓道由十九排九千三百餘塊方、條形封門磚砌成,墓底有完整的排水系統。墓門正面寬七點零五米,高三點五五米,為仿木結構磚雕建築。墓室門前立二石碑,左書「宋故贈武略大夫綏德府君王公之墓」,右書「宋故太碩人綏德府君王公妻馬氏」,該形制較為少見。碑刻文字介紹了墓主人姓名、籍貫、卒年,王彥官職、食邑,以及王彥於紹興三十年(即公元一一六零年)八月十五葬其父衣衾與其母遺體於金州石泉縣來蘇鄉越瓜里的經過。 王彥是與岳飛齊名的南宋抗金民族英雄,在朝廷身居要職。他領導的八字軍英勇頑強,在抗敵衛國中立下了赫赫戰功,彪炳青史。此次發現的王彥父母合葬墓中,仿木磚雕結構是目前保存最完好的。石碑上關於王彥的出生地、官階等記載可補充史書的不足。另外,據此還可推斷地理志所載石泉與今天石泉縣的范圍不同。 該墓葬在考古研究上還存在以下疑點:一是墓道雕花數量眾多而在墓室中卻找不到;二是墓中沒有人骨;三是南宋葬俗,墓中多俑,而該墓沒有任何陶俑殘片;四是碑文載「意先君平皆出處之大節也,見於志銘,故不復書」,其父母生平事跡應見於墓誌,而墓室中並無墓誌。這些疑點有待於專家在進一步研究中逐一揭密。 人文史可上溯到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境內即有先民在越河川道及漢江兩岸繁衍生息。據文物部門調查和考古發掘,在全區境內,已發現新石器時代遺址四十餘處,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安康五里花園柏樹嶺、柳家河、張家壩;嵐皋肖家壩;漢陰阮家壩;紫陽馬家營;旬陽李家那,龔家梁,新天鋪等遺址,比較完整地展現了先民的聚落。出土的新時器文物,既有半坡文化類型的特點,也有廟底溝文化風格,同時也有李家村文化和屈家嶺文化類型風采,又具有濃郁的地方文化特點。 夏代,安康屬梁州的一部分。據中國最早的地理著作《尚書禹貢》記載,將全國分為九州,稱「華陽黑水惟梁州」,唐代學者認為梁州為今漢中、安康、商洛一帶。 商周時期,安康成為庸國的封地,史稱上庸,為「群夷之國」。商朝建立政權後,對周圍的部族大加征討和掠奪,漢水流域的各部族也未能倖免。在武王伐紂的戰役中,庸人參加,並能征善戰。西周時期,曾破昭王膠船,使昭王君臣溺於漢水。後來穆王、宣王相繼南征,均無功而返。後王室衰微,郡國兼並,東周安康隸楚、隸蜀、隸秦,更變頻繁。這一帶部族也被新起的五霸之一楚兼並。據《太平寰宇記》載:「金州於戰國為楚地,附庸地,後為楚所滅,復為楚地」。 春秋戰國時期,安康處「秦頭楚尾」,地扼南北要沖,公元前611年庸國被秦、巴、楚三分,安康成為秦楚必爭之地。秦惠王更元十三年(公元前312年),在安康漢江北岸台地(今天的中渡台)設西城縣,屬漢中郡,郡治設在西城。秦統一六國(公元前221年),劃漢水上游為漢中郡,西城縣為漢中郡治,領十二縣,轄今漢濱、漢陰、石泉、紫陽、嵐皋、平利、鎮坪七縣。 西漢沿襲秦制,漢中郡下設西城、安陽、長利(今天平利縣)、旬陽、錫(今天白河縣)五縣,治所西城縣。西城縣轄今天漢濱區的大部和紫陽、嵐皋全境。東漢建武元年至六年(公元25-30年)劉秀遣將軍李通領兵,與巴蜀公孫述戰於西城,取漢中地,郡治改遷南鄭,隸益州刺史部。西城縣轄今漢濱區、嵐皋、紫陽、平利和鎮坪五縣。東漢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5年),曹操攻佔漢中,分郡之東部即安康為西城郡,劃歸荊州,西城郡轄今漢濱、嵐皋、紫陽、平利和鎮坪五縣區。 三國曹魏黃初二年(公元221年),取「曹魏興盛」之義,設魏興郡,轄七縣。 西晉沿之。據《興安府志》載:晉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為安置巴山一帶流民,取「萬年豐樂、安寧康泰」之意,將安陽縣更名為安康縣,「安康」從此得名。 南北朝時期,安康先屬南朝,後屬北朝,先稱直州,西魏廢帝三年(公元554年)設金州,因越河川道出麩金得州名,隸屬魏興郡。北周武成二年(公元560年),撤西城縣改稱吉安縣。北周天和四年(公元569年)治所遷回西城,縣城改建漢江南岸,轄今漢濱、嵐皋、平利和鎮坪四縣區。北周末年廢縣,復設魏興郡。 隋朝復設西城郡。開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改稱吉安,屬金州。大業三年(公元607年)撤金州,設西城郡,吉安改稱金川,轄六縣。十三年(公元617年)郡縣俱廢。 唐、五代、宋設金州安康郡,轄西城、漢陰、平利、旬陽、淯陽、石泉等六縣。 元朝設金州,屬陝西行中書省興元路。至元年間(公元1279-1294年),金州改為散州,下不轄縣,轄區相當於今漢濱、平利、鎮坪、白河、旬陽、紫陽、嵐皋、漢陰、石泉和鎮安十縣境地。 明代仍設金州,萬曆十一年(公元1583年)漢江洪水覆沒金州城,遂於城南趙台山下築新城,並易名為興安州,屬漢中府。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興安州從漢中府劃出,直屬陝西布政司,領漢陰、平利、旬陽、紫陽、白河、石泉等縣。 清順治四年(公元1647年)興安州遷回老城。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改設興安府,並漢陰縣地設安康縣,領安康、平利、旬陽、白河、紫陽、石泉等六縣,屬陝西布政司領。 辛亥革命後,即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陝西省撤消府、州、廳,省下設道、縣兩級,安康在清代六縣基礎上新增四縣歸漢中道。民國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廢道而直隸於省;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設為陝西省第五行政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轄十縣。 建國後,1950年設市,1954年撤銷安康市改設城關區,隸屬安康縣管轄。1988年9月15日復設市,中共安康地委和安康地區行政公署駐地安康市。公元200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安康地區撤地設市。新組建的中共安康市委員會、中共安康市紀律檢查委員會於2000年12月正式對外辦公,撤地建市後,原縣級安康市改為漢濱區。地級安康市於2001年元月1日成立。安康市人大常委會、安康市人民政府、政協安康市委員會、安康市中級人民法院、安康市人民檢察院相繼對外辦公。地級安康市下轄漢濱、漢陰、石泉、寧陝、紫陽、嵐皋、平利、鎮坪、旬陽、白河十縣區。 全市有回、滿、蒙、苗、白、侗、壯、東鄉等24個少數民族聚居,漢族占人口的98.2%,少數民族占人口的1.8%。
⑵ 請問在重慶江北區人民法院判決後又上上述到重慶第一中級人民法院開庭要多久
看來,你是第一次在醫院尋找,而不是在醫院里哦!
參考下面的介紹:
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第五中級人民法院有管轄權,40個基層法院。重慶市高級法院應當自受理和審判的刑事,民事和行政案件管轄下的重慶高級人民法院行政區域的法律,為各類執行案件,以指導審判法庭在各級城市。
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8月5日,2009年,中央辦公廳,最高人民法院核准,重慶市第五中級人民法院的分離,現在是重慶市沙坪壩區的管轄下,法院,重慶市長壽區,璧山縣,合川區法院雙橋區法院渝北區法院,北培,法院,法院銅梁縣法院,大足縣法院,潼南縣法院江北區法院,區法院。
地址:渝北區黃泥紫金山地區9號地塊郵編:401147,電話:(023)67516060
公交線路:
419
金華 - 黃泥磅工業園(在此站下車,一個城市的法院) - 黃泥磅 - 紅土地 - 大灣 - 黃花園大橋 - 石黃隧道口 - 石板坡 - 花園壩 - 水果市場 - 竹村 - 黃沙溪 - 苗圃 - 草坪 - 袁家崗 - 謝家灣 - 楊家坪 - 動物園 - 毛線溝 - 渝鋼村 - 大雁 - 飛躍村
461
上游:黃泥工業園(全市法院在此的站) - 皇冠花園 - 紅旗河溝 - 渝北 - 中國唐街 - 上清寺 - 路口 - 文化宮 - 觀音岩 - 七星崗 - 臨江門 - 什字 - 重慶飯店 - 朝天門
下行:朝天門 - 重慶飯店 - 即使這個字 - 七星崗文化宮 - 觀音岩 - 兩路口 - 上清寺 - 中國新街 - 觀音橋 - 望海城 - 北汽城 - 渝北 - 沒有大專廠 - 黃泥 - 黃泥磅工業園(在全市法院STA)
重慶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1997年,批准由最高人民法院,了原萬縣中級人民法院,重慶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成立,位於重慶市萬州區。的管轄權萬州,雲陽,奉節,巫山,無錫市,梁平,開縣,忠縣,城口縣九宮在基層,佔地總面積?30000平方公里,人口800萬。
在涪陵區的重慶市,重慶市中級人民法院
正式於1997年9月29日,其前身是四川涪陵市中級人民法院有管轄權,涪陵區,五個主要南川市,豐都縣,墊江縣,武隆縣法院。總面積?12800平方公里,總人口382萬。
重慶市中級人民法院
成立於1997年,其前身系中級人民法院,位於四川省重慶市黔江區,黔江,黔江區司法管轄區,石柱縣,彭水苗族土家自治縣,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酉陽縣5個基層市民的法院,東西跨度為147公里和285公里,南北縱橫,佔地?16949平方公里。區人口超過300萬。
重慶市第五中級人民法院
2009年8月5日,中央辦公廳,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分為建,原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的法庭管轄下的渝中區,南岸區,九龍坡區,大渡口區,巴南區,萬盛區,永川,江津,綦江縣,榮昌縣,10區(市),屬於中級人民法院法院的管轄范圍過一個情況下,在縣范圍內的本行政區域內區人口約700萬人。
⑶ 重慶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的地址
看來你是要找第一中院,不是二中院哦!
詳見下面介紹:
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 下轄5個中級法院,40個基層法院。重慶高院依法受理和審判重慶市行政區域內法律規定由高級人民法院管轄的刑事、民事和行政案件,辦理各類執行案件,指導全市各級法院的審判工作。
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2006年8月5日,經中央編辦、最高人民法院批准,分出重慶市第五中級人民法院,現管轄沙坪壩區法院、江北區法院、北培區法院、渝北區法院、雙橋區法院、合川市法院、壁山縣法院、長壽區法院、銅梁縣法院、大足縣法院、潼南縣法院。
地址:重慶市渝北區黃泥磅金紫山片區9號地塊郵編:401147 立案電話:(023)67516060
公交線路:
419
金華——黃泥磅工業園(到市一中法院在此站下車)——黃泥磅——紅土地——大灣——黃花園大橋頭——石黃隧道口——石板坡——菜園壩——水果市場——竹木村——黃沙溪——苗圃——草坪——袁家崗——謝家灣——楊家坪——動物園——毛線溝——渝鋼村——大堰——躍進村
461
上行:黃泥磅工業園(到市一中法院在此站下車)——皇冠花園——紅旗河溝——渝北——華唐街——上清寺——兩路口——文化宮——觀音岩——七星崗——臨江門——小什字——重慶飯店——朝天門
下行:朝天門——重慶飯店——小什字——七星崗——觀音岩——文化宮——兩路口——上清寺——華新街——觀音橋——望海城——北汽城——渝北——無專廠——黃泥磅——黃泥磅工業園(到市一中法院在此站下車)
重慶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1997年,經最高人民法院批准,撤銷原萬縣市中級人民法院,成立重慶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位於萬州區。轄萬州、雲陽、奉節、巫山、巫溪、梁平、開縣、忠縣、城口一區八縣九個基層法院,轄區幅員面積3萬平方公里,人口800萬。
重慶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
位於重慶市涪陵區,於1997年9月29日正式掛牌,前身是四川省涪陵市中級人民法院,現轄涪陵區、南川市、豐都縣、墊江縣、武隆縣5個基層法院。轄區總面積1.28萬平方公里,總人口382萬。
重慶市第四中級人民法院
1997年設立,前身系四川省黔江地區中級人民法院,位於黔江區,轄黔江區、石柱土家族自治縣、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五個基層人民法院,東西跨度147公里,南北縱橫285公里,面積16949平方公里。轄區人口300餘萬。
重慶市第五中級人民法院
2006年8月5日,經中央編辦、最高人民法院批准,由原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分設而建,管轄渝中區、南岸區、九龍坡區、大渡口區、巴南區、萬盛區、永川市、江津市、綦江縣、榮昌縣10個區(市)、縣范圍內屬於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的案件,轄區行政區域內人口約700萬人。
⑷ 重慶市城口縣修齊法院電話
118114調查到
⑸ 重慶市城口縣修齊鎮有法院么
沒有法院,有個司法所,可以進行法律援助或咨詢。
⑹ 重慶市城口縣法院的具體地址
重慶市城口縣北大街43號(城口縣人民法院)
⑺ 有誰知道重慶城口法院的電話是多少嗎
打12580問就是了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