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台灣立法院咨詢

台灣立法院咨詢

發布時間: 2022-05-23 18:18:07

『壹』 台灣所謂的政府機構構成

台灣政府機構五院(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監察院、考試院)這五院用中山先生的話講,是各自分立,站在政治學者來講,這中間的關系基本上還是制衡關系,怎麼說呢?行政院的施政必須向立法院負責,行政院的官員必須接受立法委員的咨詢,行政院的院長有義務到立法院去做施政報告,所有的政策、法律、預算案都要由立法院來制定。所以1947年憲法明白規定:行政院必須向立法院負責。1947年憲法規定了司法院、考試院人選的通過:考試院由考試委員來組成,領導班子就是考試委員,有一個考試院長和副院長。司法院除了本地法院之外,最重要的就是長官,有憲法解釋權的大法官,這些大法官和各地法院的法官是法學方面的專家,都是經過考試進去的。大法官盡管是法律方面的專家,但由於他有權解釋憲法,所以政治方面的考慮相當重要。像這些職位過去是由總統提名,監察院同意之後任命的。各位就可以看得出來五院之間是彼此相互制衡的。總統是在五院之上,可總統除了憲法給他的一些形式上的權力以外,對五院的日常事務按照1947年憲法是沒有權力直接去干預的。但是根據1947年憲法,目前台灣的總統怎麼會去管五院的事情呢?其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過去1947年憲法規定他可以提名行政院院長,經過立法院同意之後任命。換句話說:行政院的院長的人選是總統找來的,無論如何,兩個之間有這樣一個關系在,過去憲法的設計中總統實際上不是去直接管事情的。另外有一個國民大會,1947年憲法中總統是由國民大會的國大代表選出來的,不是直接選舉產生,所以總統是受到國民大會的制約的。這是1947年憲法,當時在中國大陸比較能夠體現中山先生五權憲法的原理。當然台灣的憲法也沒有這么簡單,其中一部分一部分非常復雜,這只是把大台灣政府機構五院(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監察院、考試院)這五院用中山先生的話講,是各自分立,站在政治學者來講,這中間的關系基本上還是制衡關系,怎麼說呢?行政院的施政必須向立法院負責,行政院的官員必須接受立法委員的咨詢,行政院的院長有義務到立法院去做施政報告,所有的政策、法律、預算案都要由立法院來制定。所以1947年憲法明白規定:行政院必須向立法院負責。1947年憲法規定了司法院、考試院人選的通過:考試院由考試委員來組成,領導班子就是考試委員,有一個考試院長和副院長。司法院除了本地法院之外,最重要的就是長官,有憲法解釋權的大法官,這些大法官和各地法院的法官是法學方面的專家,都是經過考試進去的。大法官盡管是法律方面的專家,但由於他有權解釋憲法,所以政治方面的考慮相當重要。像這些職位過去是由總統提名,監察院同意之後任命的。各位就可以看得出來五院之間是彼此相互制衡的。總統是在五院之上,可總統除了憲法給他的一些形式上的權力以外,對五院的日常事務按照1947年憲法是沒有權力直接去干預的。但是根據1947年憲法,目前台灣的總統怎麼會去管五院的事情呢?其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過去1947年憲法規定他可以提名行政院院長,經過立法院同意之後任命。換句話說:行政院的院長的人選是總統找來的,無論如何,兩個之間有這樣一個關系在,過去憲法的設計中總統實際上不是去直接管事情的。另外有一個國民大會,1947年憲法中總統是由國民大會的國大代表選出來的,不是直接選舉產生,所以總統是受到國民大會的制約的。

『貳』 台灣"立法院"再現打群架

台灣「立法院」抄2017年7月18日再度進行「前瞻計劃」第一期預算審查,雖然昨天在民進黨團的強力主導下進入詢答階段。

有網友戲稱:「說好的中國功夫呢」?

立法院(Legislative Yuan),是中國國民政府時期和當今中國台灣地區最高位階之立法機關,與前國民大會(現已廢除)共同相當於其他國家中的國會。

根據孫中山的五權憲法理論,國家的權力分為行政、立法、司法、考試、監察五權,因此分設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試院和監察院;而人民則有選舉、罷免、創制、復決的權利,設國民大會行使這些權力。

『叄』 台灣「立法院」為什麼總打架

——李敖真沒看同胞笑話的意思,只是目睹此情此景也真沒法不讓人笑出來。 昨兒台灣「立法院」開著開著會又打起起來了,也數不清這到底是第幾次群毆了,據說最早的台灣「立法院」打架事件由此可上溯到上個世紀80年代。 對此怪現象中國人看不懂,歐美人同樣看不懂,路透社、美聯社包括CNN均大篇幅報道了最新一次台灣「立法院」打架,稱:台灣「國會」打架事件常有,惡名昭彰;不少「立委」在媒體關注下,越打越起勁,就連食物、鞋子,甚至是椅子都能作為攻擊武器。 台灣媒體和民眾也怨聲載道,言此舉「丟臉丟到國外去了」、「純屬錯誤示範,會教壞小孩。」;而一些致力於「品牌台灣」的人士惟有哀嘆,「立法院」打架的畫面的四海傳揚,讓台灣整體的品牌形象再度倒退十年…… 「槍桿子裡面出政權」——偉人說過的話,通俗易懂;可台灣「立法院」一遍又一遍上演的——「拳頭裡面出民主」,就有些不可思議了。 在翻閱了一些歷史資料,也咨詢了台灣朋友之後,比較統一的答案只有兩個字:做秀。包括那一次李敖帶著防毒面具在「議會」上噴瓦斯也一樣,這一點事後李本人也不否認—— 「那時候台灣選所謂的『總統』,我也是參選人,只得了1.6萬票,明明知道會落選,那為什麼要選呢?可是這個聲音會出來,態度會出來,告訴大家我贊成「一國兩制」……為什麼我要做這件事情?肯定有一個特殊的原因,這個原因是經過老謀深算的。我在『立法院'噴了瓦斯,那個瓦斯頭一天晚上還練習過。」 據台灣媒體回顧:當1985年民進黨「立委」朱高正跳上「立院」主席台,扯下麥克風那刻開始,「立院全武行」似乎就成為了台灣「國會」殿堂永不下檔的重要戲碼。大家有樣學樣,接下來朝野間「立院」攻防戰,也動不動就用肢體沖突來解決問題。也就因為如此,這幾年看「立委」們打架,民眾已經習以為常,檯面上打得你死我活,檯面下雙方握手言和還能吃飯喝酒,講得白一點,議場如秀場,然而最近一兩年雙方卻是越打越真,越打越離譜了…… 我原以為台灣「立委」之所以打架是為了「捍衛選民的利益」,一位台灣朋友告訴我,那是扯淡!事實上絕少有「 議員」是真正為了選民的利益而「戰」;大部分都是 基於黨派的紛爭,在辯論中言語的不和甚至相互揭露私生活導致當事各方惱羞成怒,加上對媒體曝光率的追求,最後索性揮拳相向,包括一些女「議員」都敢揮舞著高跟鞋沖上去「打丫的!」。 民主需要有辯論,需要有爭議,安靜地舉手、機械地按表決器與民主有距離,但民主也篤定不該像台灣「立法院」這般「打」將出來——以一種非民主非理性甚至充滿暴力的方式追求所謂的「民主」,給公眾留下的只有「公權力何在」的疑問。

『肆』 台灣立法院如何通過立案

提案是立法的第1個步驟。提案的來源為:行政院、司法院、考試院、監察院、立法委員及符合立法院組織法規定之黨團。至於預算案之提出,則專屬於行政院。

提案先送程序委員會,由秘書長編擬議事日程,經程序委員會審定後付印。程序委員會置委員19人,由各政黨(團)依其在院會席次之比例分配。但每一政黨(團)至少1人。院會審議法案的先後順序,由程序委員會決定。

政府提案或委員所提法律案列入議程報告事項,於院會中朗讀標題(一讀)後,即應交付有關委員會審查或逕付二讀。委員提出之其他議案,於朗讀標題後,由提案人說明提案旨趣,經大體討論後,依院會之決議,交付審查或逕付二讀或不予審議。預算案於交付審查之前,行政院院長、主計長及財政部部長應列席院會,報告施政計畫及預算編制經過並備詢。

委員會審查議案時,可以邀請政府人員及社會上有關系人員列席就所詢事項說明事實或發表意見,以供委員參考。法律案交付審查後,性質相同者可以並案審查;但已逐條討論通過之條文,不能因並案而再行討論。議案審查完竣後,應就該議案應否交由黨團協商,予以議決;院會討論各委員會議決不須黨團協商之議案,得經院會同意,不須討論,逕依審查意見處理。

各委員會為審查院會交付之議案,得依規定舉行公聽會,邀請正、反意見相當比例之政府人員及社會上有關系人士出席表達意見,並將其意見提出報告,送交本院全體委員及出席者,作為審查該議案之參考。

第二讀會討論經各委員會審查之議案,或經院會決議逕付二讀之議案。二讀時先朗讀議案,再依次進行廣泛討論及逐條討論。二讀會是相當重要的一個環節,對於議案之深入討論、修正、重付審查、撤銷、撤回等,均是在這個階段做成決議。經過二讀之議案,應於下次會議進行三讀;但如有出席委員提議,15人以上連署或附議,經表決通過,得於二讀後繼續三讀。

第三讀會除發現議案內容有互相牴觸,或與憲法、其他法律相牴觸者外,只得為文字之修正。立法院議事,除法律案、預算案應經三讀程序議決外,其餘議案僅需經二讀會議決。

委員對於法律案、預算案部分或全案之決議有異議時,得依法於原案表決後,下次院會散會前,提出復議動議。復議動議經表決後,不得再為復議之動議。

每屆立法委員任期屆滿時,除預(決)算及人民請願案外,尚未議決之議案,下屆不予繼續審議。

完成三讀之法律案及預算案由立法院咨請總統公布並函送行政院。總統應於收到10日內公布之,或依憲法增修條文第3條規定之程序,由行政院移請立法院覆議。

以上轉至台灣立法院的立法程序

至於你第二個問題,答案是不行,行政院可以發出"行政命令",但是這個行政命令必須要有法源依據(積極的行政依法行事原則)且不能跟現有法條有所牴觸(消極的行政依法行事原則)

『伍』 台灣立法院專供酒和飛天茅台哪個好

摘要 您好,您咨詢的問題我大概了解了,正在整理答案,請耐心等待~

『陸』 台灣立法院為什麼質詢

立法院得質詢行政部門為什麼預算如此編列,為什麼法律如此訂定。。

『柒』 台灣的「五大院」是哪五大我知道有「行政院」,「立法院」

台灣的「五大院」:「行政院」 「立法院」 「司法院」 「考試院」 「監察院」

根據台灣當局「憲法」規定,「行政院」是台灣當局最高行政機關,院長由「總統」提名,經「立法院」同意後任命;「總統」公布法律、發布命令,須經「行政院院長」和有關部會首長的副署;「行政院副院長」、各部會首長和不管部會之政務委員,由「行政院」院長提請「總統」任命;「行政院」向「立法院」提出法律案、預算案、戒嚴案、大赦案、宣戰案、媾和案及條約案及其他重要事項或涉及各部會共同關系事項;「行政院」對「立法院」所決議的法律案、預算案、條約案及重要政策有異議時,須經「總統」的核可,才能移送「立法院」復議,若出席「立法院」的三分之二「立法委員」表決維持原決議,「行政院長」應接受該決議或辭職。

根據台灣當局「憲法」規定,「立法院」是最高立法機關,由選舉產生的「立法委員」組成,具有決議法律案、預算案、戒嚴案、大赦案、宣戰案、媾和案、條約案及其他重要事務之權。對於「立法院」的職權,自1990年後經歷次「修憲」,作了較大變更。依據「憲法」增修條文規定,「立法院」職權尚包括:提「憲法」修正案、決議變更領土、提出「總統」「副總統」彈劾案、對「總統」提名之「司法院」正副「院長」及大法官、「考試院」正副「院長」及考試委員、「監察院」正副「院長」及監察委員行使同意權,並於每年集會時,聽取「總統」的「國情報告」。

「司法院」系台灣當局的「最高司法」機關,主管民事訴訟、刑事訴訟、行政訴訟的審判及對公務人員的懲戒審議等事項,並有「解釋憲法,統一解釋法律及命令」之權。

「司法院」設大法官會議,院長為主席,行使解釋「憲法」、統一解釋法律、命令之職權。下設秘書處、第一廳、第二廳、第三廳、第四廳、參事室、會計處、統計處、人事處、公共關系室以及各種委員會等機構。「司法院」置院長、副院長各一人,由「總統」提名,經「立法院」同意後任命。

「考試院」系台灣當局最高考試機構,掌理考試、公務人員之銓敘、任免、考績、級俸、升遷、保障、褒獎、撫恤、退休、養老等事項。

「考試院」設考試院會議,由院長、副院長、考試委員及考選、銓敘兩部部長組成。下設秘書處、會計室、統計室、人事室、訴願審議委員會、考銓叢書指導委員會、考試院公報指導委員會等機構。

「考試院」置院長、副院長各一人,考試委員若幹人,由「總統」提名,經「立法院」同意任命。院長綜理院務,並為「考試院」會議主席。

「考試院」設考選、銓敘兩部,分別掌理考選行政與文職公務員之銓敘,以及各機關人事機構之管理事項。另外設有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及公務人員退休撫恤基金監理委員會。

「考試院」名義上仍為台灣當局的最高考試機關,實際上已形同虛設。

根據台灣「憲法」規定,該院是台灣當局的最高「監察」機關。1948年5月在大陸選出「監察委員」180人,任期6年,於1954年5月期滿。國民黨去台後,蔣介石利用「司法院」大法官會議名義,決定「在第二屆委員未能依法選聘與召集之前」,「第一屆委員繼續行使其職權」。

『捌』 台灣立法院電話號碼多少

立法院
10051 台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1號
電話:(02)2358-5858

『玖』 台灣立法院電話。

台灣立法院的電話:
02
2358
5858

『拾』 如何看待台灣「立法院」初審通過同性婚姻法制化

我覺得台灣方面做得很好,是給予了同性戀者的一種尊重和保障,給了同性戀一個面對世人的機會,還給了他們一個光明正大幸福的機會。我覺得我很是支持台灣的做法。

希望所有的愛都能得到祝福,希望所有的有情人都能得到最庄嚴的宣誓。而且,在全世界來說,有很多的國家都已經有了保護同性婚姻的法律。我並不是說中國大陸有罪,我只是希望法律能夠保護他們。

熱點內容
這得問候南京那位法官 發布:2025-02-05 16:30:58 瀏覽:497
保安法律知識培訓ppt 發布:2025-02-05 16:22:37 瀏覽:20
法家法治國誤導 發布:2025-02-05 16:14:19 瀏覽:427
很多公司上班時間與勞動法不一致 發布:2025-02-05 16:11:11 瀏覽:900
陽泉市礦區法院 發布:2025-02-05 16:10:01 瀏覽:289
司法拍賣北京房產 發布:2025-02-05 15:50:12 瀏覽:11
非全日製法律碩士學費 發布:2025-02-05 15:39:35 瀏覽:993
民法課推薦 發布:2025-02-05 15:33:50 瀏覽:4
昌平法院法官遭槍殺 發布:2025-02-05 15:33:45 瀏覽:56
單位規章制在哪公示 發布:2025-02-05 15:30:02 瀏覽: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