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法院說實刑

法院說實刑

發布時間: 2022-05-24 09:59:49

法院判決的實刑一年緩刑一年,實刑是什麼意思要收監嗎

緩刑,是刑法具體運用的一種,也就是刑法的暫緩執行,即對觸犯刑法、經法定程序確認已經構成犯罪、應當受刑罰處罰的行為人,先行宣告定罪,但暫不執行所判處的刑罰。
簡單來說,就是行為人已經構成犯罪,應當接受法院審判、定罪量刑,在宣告刑罰的同時,宣告緩刑。
宣告緩刑後,意味著行為人不用去看守所或者監獄服刑,而是由特定的考察機構,也就是社區矯正機構在法院宣告的緩刑考驗期限內對罪犯進行考察,根據罪犯在考驗期內的表現,依法決定是否需要繼續適用宣判的刑罰。

② 檢察院說可以判緩刑可是法院判決實刑現在我們家長該怎麼辦

可以上訴。是否執行緩刑由法院決定。檢察院如果發現犯罪分子在緩刑期間有不適宜繼續執行緩刑的情形,可以向法院提出,最終由法院審查決定是否執行實刑。當然,檢察院一般有確鑿的證據才會提出,法院基本上也會同意。
法律分析
根據相關法律規定,對一審判決不服的,可以在法定期間提起上訴,檢察院認為符合緩刑條件的,可以向法院申請建議緩刑。緩刑稱暫緩量刑,也稱為緩量刑,是指對觸犯刑律,經法定程序確認已構成犯罪、應受刑罰處罰的行為人,先行宣告定罪,暫不執行所判處的刑罰。由特定的考察機構在一定的考驗期限內對罪犯進行考察,並根據罪犯在考驗期間內的表現,依法決定是否適用具體刑罰的一種制度。犯罪分子不是累犯。累犯屢教不改、主觀惡性較深,有再犯之虞,適用緩刑難以防止其再犯新罪。所以,即使累犯被判處拘役或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也不能適用緩刑。如果符合緩刑的條件那就是可以判實刑的,如果對法院的判決表示不服的可以申請上訴,緩刑的條件是有悔罪表現。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七十七條 被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在緩刑考驗期限內犯新罪或者發現判決宣告以前還有其他罪沒有判決的,應當撤銷緩刑,對新犯的罪或者新發現的罪作出判決,把前罪和後罪所判處的刑罰,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條的規定,決定執行的刑罰。被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在緩刑考驗期限內,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務院有關部門關於緩刑的監督管理規定,或者違反人民法院判決中的禁止令,情節嚴重的,應當撤銷緩刑,執行原判刑罰。

③ 人民法院可以只採納量刑的實刑不採納適用緩刑嘛

人民法院不可以只採納量刑的實刑不採納適用緩刑。根據相關要求,法院需要根據犯罪性質以及檢察院的建議來採納。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一條對於認罪認罰案件,人民法院依法作出判決時,一般應當採納人民檢察院指控的罪名和量刑建議,但有下列情形的除外:

(一)被告人的行為不構成犯罪或者不應當追究其刑事責任的;

(二)被告人違背意願認罪認罰的;

(三)被告人否認指控的犯罪事實的;

(四)起訴指控的罪名與審理認定的罪名不一致的;

(五)其他可能影響公正審判的情形。

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量刑建議明顯不當,或者被告人、辯護人對量刑建議提出異議的,人民檢察院可以調整量刑建議。人民檢察院不調整量刑建議或者調整量刑建議後仍然明顯不當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作出判決。

關於量刑的其他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六條人民檢察院認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實已經查清,證據確實、充分,依法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應當作出起訴決定,按照審判管轄的規定,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訴,並將案卷材料、證據移送人民法院。

犯罪嫌疑人認罪認罰的,人民檢察院應當就主刑、附加刑、是否適用緩刑等提出量刑建議,並隨案移送認罪認罰具結書等材料。

以上內容參考中國政府網——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④ 法院判實刑不交罰款行嗎

法律分析:罰款一般由行政執法機關決定,而罰金則由人民法院依法判決。因此這里應該說的是罰金。法院判實刑不交罰金是不行的。因犯罪被法院判處實刑,同時判處罰金的,犯罪人應當繳納罰金,對拒不繳納的,由法院刑事審判庭移送執行庭(局)依法強制執行。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五十三條 罰金在判決指定的期限內一次或者分期繳納。期滿不繳納的,強制繳納。對於不能全部繳納罰金的,人民法院在任何時候發現被執行人有可以執行的財產,應當隨時追繳。由於遭遇不能抗拒的災禍等原因繳納確實有困難的,經人民法院裁定,可以延期繳納、酌情減少或者免除。

⑤ 為啥檢察院建議使用緩刑,但是法院最後執行了實刑

因為在刑事訴訟中,檢察院只有建議權,而法院需要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來進行判決,可以採納檢察院的審判建議,也可以不採納檢察院的審判建議。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一條對於認罪認罰案件,人民法院依法作出判決時,一般應當採納人民檢察院指控的罪名和量刑建議,但有下列情形的除外:

(一)被告人的行為不構成犯罪或者不應當追究其刑事責任的;

(二)被告人違背意願認罪認罰的;

(三)被告人否認指控的犯罪事實的;

(四)起訴指控的罪名與審理認定的罪名不一致的;

(五)其他可能影響公正審判的情形。

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量刑建議明顯不當,或者被告人、辯護人對量刑建議提出異議的,人民檢察院可以調整量刑建議。人民檢察院不調整量刑建議或者調整量刑建議後仍然明顯不當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作出判決。

(5)法院說實刑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三條人民檢察院審查案件,應當訊問犯罪嫌疑人,聽取辯護人或者值班律師、被害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的意見,並記錄在案。辯護人或者值班律師、被害人及其訴訟代理人提出書面意見的,應當附卷。

犯罪嫌疑人認罪認罰的,人民檢察院應當告知其享有的訴訟權利和認罪認罰的法律規定,聽取犯罪嫌疑人、辯護人或者值班律師、被害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對下列事項的意見,並記錄在案:

(一)涉嫌的犯罪事實、罪名及適用的法律規定;

(二)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等從寬處罰的建議;

(三)認罪認罰後案件審理適用的程序;

(四)其他需要聽取意見的事項。

人民檢察院依照前兩款規定聽取值班律師意見的,應當提前為值班律師了解案件有關情況提供必要的便利。

⑥ 法院宣判實刑會立馬收監嗎

法律分析:是的,開庭後判實刑,一般會直接收監。不符合收監條件的,會監外執行。在交付執行前,暫予監外執行由交付執行的人民法院決定;在交付執行後,暫予監外執行由監獄或者看守所提出書面意見,報省級以上監獄管理機關或者設區的市一級以上公安機關批准。

法律依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決定》 第九十九條 將第二百一十四條改為第二百五十四條,修改為:「對被判處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暫予監外執行:「(一)有嚴重疾病需要保外就醫的;「(二)懷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三)生活不能自理,適用暫予監外執行不致危害社會的。「對被判處無期徒刑的罪犯,有前款第二項規定情形的,可以暫予監外執行。「對適用保外就醫可能有社會危險性的罪犯,或者自傷自殘的罪犯,不得保外就醫。「對罪犯確有嚴重疾病,必須保外就醫的,由省級人民政府指定的醫院診斷並開具證明文件。「在交付執行前,暫予監外執行由交付執行的人民法院決定;在交付執行後,暫予監外執行由監獄或者看守所提出書面意見,報省級以上監獄管理機關或者設區的市一級以上公安機關批准。」

⑦ 法院判實刑多久收監

反正只要判決了實刑那麼就會收監。不收錢的情況,只有這么幾種,第一是判決緩刑,第二是哺乳期,第三是患有嚴重傳染病或其他重大疾病,否則只要判了實刑都會收監。

⑧ 法院判實刑未收監的規定

在法院判決生效後,人民法院會給羈押人犯的看守所下達執行通知書。一個月內將該罪犯送交監獄執行刑罰。
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監獄法》
第十五條 人民法院對被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無期徒刑、有期徒刑的罪犯,應當將執行通知書、判決書送達羈押該罪犯的公安機關,公安機關應當自收到執行通知書、判決書之日起一個月內將該罪犯送交監獄執行刑罰。罪犯在被交付執行刑罰前,剩餘刑期在三個月以下的,由看守所代為執行。
第十六條 罪犯被交付執行刑罰時,交付執行的人民法院應當將人民檢察院的起訴書副本、人民法院的判決書、執行通知書、結案登記表同時送達監獄。監獄沒有收到上述文件的,不得收監;上述文件不齊全或者記載有誤的,作出生效判決的人民法院應當及時補充齊全或者作出更正;對其中可能導致錯誤收監的,不予收監。
第十七條 監獄應當對交付執行刑罰的罪犯進行身體檢查。經檢查,被判處無期徒刑、有期徒刑的罪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暫不收監:
(一)有嚴重疾病需要保外就醫的;
(二)懷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
對前款所列暫不收監的罪犯,應當由交付執行的人民法院決定暫予監外執行。對其中暫予監外執行有社會危險性的,應當收監。
暫予監外執行的罪犯,由居住地公安機關執行刑罰。前款所列暫不收監的情形消失後,原判刑期尚未執行完畢的罪犯,由公安機關送交監獄收監
1、司法鑒定有時確實是會明確說明不適合收監
2、這種情況比較特殊,被告人羅某在法院判決前就應該被公安機關予以逮捕,關押在看守所了吧?那麼如果法院不同意收監的話,羅某應該一直處於逮捕狀態。他在看守所的時間是會折抵刑期的。也就是說,如果他在看守所待了夠七個月了,那就不需要再另行服刑了。
補充:那這部分就是法律的空白了。對於有重病或由其他事由不方便的收監的,只能採取社區矯正了,待病好後或者收監條件成熟後再收監。像你說的這種情況,他的刑期本身就不長,估計很難再予以收監了。
那就只能先等鑒定結論了。

⑨ 法院判實刑和緩刑有何區別

最大的區別就是,實刑必須去監獄服刑。而緩期不用去監獄服刑,照常生活,只是不能離開居住的地域。要離開需要先向公安機關報告並批准,到新的地方要向當地公安機關報備。

⑩ 法院判了實刑後的罰金可以不交嗎

法律分析:不可以不交,根據我國相關法律規定,所謂罰金,指的是人民法院判處犯罪分子向國家繳納一定數額金錢的刑罰方法。也就是說,罰金和刑期,都是對罪犯的刑事處罰,因此必須依法繳納。法院在判處罰金的時侯會在判決書中作出繳納時間的判決事項的,那麼應當按照判決的指定的時期繳納。拒不繳納的,法院是可以強制執行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五十三條 罰金在判決指定的期限內一次或者分期繳納。期滿不繳納的,強制繳納。對於不能全部繳納罰金的,人民法院在任何時候發現被執行人有可以執行的財產,應當隨時追繳。由於遭遇不能抗拒的災禍等原因繳納確實有困難的,經人民法院裁定,可以延期繳納、酌情減少或者免除。

熱點內容
紀律責任與法律責任關系 發布:2025-02-05 13:56:59 瀏覽:766
行政法規立法程序是什麼 發布:2025-02-05 13:51:27 瀏覽:52
昆明市司法鑒定 發布:2025-02-05 13:30:52 瀏覽:984
李晨被法院 發布:2025-02-05 13:19:50 瀏覽:10
考研刑法學碩 發布:2025-02-05 12:21:09 瀏覽:764
永遠居留條例 發布:2025-02-05 12:05:08 瀏覽:796
美國律師守則 發布:2025-02-05 11:15:41 瀏覽:138
李金律師 發布:2025-02-05 10:43:25 瀏覽:36
法學背書知乎 發布:2025-02-05 10:16:42 瀏覽:815
生活中行政法事例 發布:2025-02-05 10:08:49 瀏覽: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