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的決定
1. 法院的迴避決定應當怎樣作出
當事人提出法官迴避,或者法官本人提出迴避,是否准許院長批准。
2. 決定與裁定的具體區別是什麼請說的詳細一點,謝謝
一、來主體不同
1、決定:是源指做出主張;某事物成為另一事物的先決條件;起主導作用。
2、裁定:是指審判機關在訴訟過程中,就訴訟程序問題或部分實體問題所作的處理決定。
二、適用性不同
1、決定:適用於對重要事項作出決策和部署、獎懲有關單位和人員、變更或者撤銷下級機關不適當的決定事項。
2、裁定:適用於在訴訟過程中出現的程序問題和部分實體問題。
三、特點不同
1、決定:決定具有權威性、指導性、穩定性、和長遠性的特點,決定可以作為行政規范性文件制定的依據。
2、裁定:地方各級人民法院的一審裁定,在法定上訴、抗訴期限內不發生法律效力。中級、高級和最高人民法院的二審裁定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的一審裁定,是終審裁定。
3. 案件起訴是檢察院決定還是法院決定
檢察院
檢察院移送起訴一般不通知家屬,因為這是檢察院和法院之間的送交起回訴程序;法院答開庭會提前至少三天通知家屬的。
根據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一條 人民法院決定開庭審判後,應當進行下列工作:
(一)確定合議庭的組成人員;
(二)將人民檢察院的起訴書副本至遲在開庭十日以前送達被告人。對於被告人未委託辯護人的,告知被告人可以委託辯護人,或者在必要的時候指定承擔法律援助義務的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三)將開庭的時間、地點在開庭三日以前通知人民檢察院;
(四)傳喚當事人,通知辯護人、訴訟代理人、證人、鑒定人和翻譯人員,傳票和通知書至遲在開庭三日以前送達;
(五)公開審判的案件,在開庭三日以前先期公布案由、被告人姓名、開庭時間和地點。
4. 中國法院最終的判決結果是由誰決定的是由幾個人共同決定的嗎
這個視情況而定,依據審判程序不同而不同。如果是簡易程序審理的案件,由法官獨任制審判,做出判決:如果是合議庭審理的案件,通常是由合議庭合議卷宗和審判情況(主審法官的意見很重要),拿出方案報庭長批准。
合議庭是人民法院審判案件的基本審判組織,其成員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臨時組成的,由院長或者庭長指定審判員一人擔任審判長。院長或庭長參加審判案件的時候則自己擔任審判長。合議庭評議案件時,如果意見分歧,應當少數服從多數,但是少數人的意見應當記入評議筆錄,由合議庭的組成人員簽名。
(4)法院的決定擴展閱讀:
相關法條:
《民事訴訟法》
三十九條 一審審判組織
人民法院審理第一審民事案件,由審判員、陪審員共同組成合議庭或者由審判員組成合議庭。合議庭的成員人數,必須是單數。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民事案件,由審判員一人獨任審理。 陪審員在執行陪審職務時,與審判員有同等的權利義務。
第四十條 二、重、再審審判組織
人民法院審理第二審民事案件,由審判員組成合議庭。合議庭的成員人數,必須是單數。 發回重審的案件,原審人民法院應當按照第一審程序另行組成合議庭。 審理再審案件,原來是第一審的,按照第一審程序另行組成合議庭;原來是第二審的或者是上級人民法院提審的,按照第二審程序另行組成合議庭。
第四十一條 審判長
合議庭的審判長由院長或者庭長指定審判員一人擔任;院長或者庭長參加審判的,由院長或者庭長擔任。
第四十二條 評議原則
合議庭評議案件,實行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評議應當製作筆錄,由合議庭成員簽名。評議中的不同意見,必須如實記入筆錄。
第四十三條 審判人員職責
審判人員應當依法秉公辦案。 審判人員不得接受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請客送禮。 審判人員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應當追究法律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
第九條
人民法院審判案件,實行合議制。 人民法院審判第一審案件,由審判員組成合議庭或者由審判員和人民陪審員組成合議庭進行;簡單的民事案件、輕微的刑事案件和法律另有規定的案件,可以由審判員一人獨任審判。
人民法院審判上訴和抗訴的案件,由審判員組成合議庭進行。 合議庭由院長或者庭長指定審判員一人擔任審判長。院長或者庭長參加審判案件的時候,自己擔任審判長。
第十條
各級人民法院設立審判委員會,實行民主集中制。審判委員會的任務是總結審判經驗,討論重大的或者疑難的案件和其他有關審判工作的問題。 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委員,由院長提請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任免。
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委員,由最高人民法院院長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任免。 各級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會議由院長主持,本級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可以列席。
參考資料: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
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5. 人民法院決定再審的方式是什麼
1、各級[生效審]人民法院院長和本院審判委員會
2、上級人民法院
3、最高院條件內:原判決、裁定容、調解協議有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等確有錯誤情形的 詳情參照民訴第177條第一百七十七條各級人民法院院長對本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發現確有錯誤,認為需要再審的,應當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
(5)法院的決定擴展閱讀:
法院對已經審理終結的案件,依照再審程序對案件的再行審理,其目的是糾正已經發生法律效力但確屬錯誤的判決或裁定。再審的特點是:
1、提起再審的主體必須是最高人民法院和上級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和上級人民檢察院或本院院長;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有錯誤的,也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
2、提起再審的客體是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第一審或第二審案件的判決或裁定
6. 法院決定與裁定的區別
法院決定與裁定的區別:
1、決定用於處理某些特定事版項;裁定用於處理程序性的問題。
權2、決定的主要作用在於排除訴訟中的障礙;裁定的主要作用在於指揮訴訟活動,推進訴訟的進程。
法院決定是指在訴訟進行中,為了保證人民法院能夠公正地審理民事案件,維護正常的訴訟秩序,正確處理人民法院內部的工作關系,對訴訟中發生的某些特定事項,作出職務上的判斷。
法院裁定是真法院在審理或判決執行過程中,對訴訟程序問題和某些實體問題所作的一種處理決定。
7. 人民法院作出的哪些判決,裁定,決定屬於依法確認
您好,根抄據《最高人民襲法院關於審理人民法院國家賠償確 認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試行)》規定,人民法院作出的下列情形之一的判決、裁定、決定,屬於依法確認, 當事人可以根據該判決、裁定、決定提出國家賠償申請:
逮捕決定已經依法撤銷的,但《中華人民共和 國刑事訴訟法》第15條規定的情形除外;判決宣告無罪並已發生法律效力的;
實施了國家賠償法第15條第(四)、(五)項 規定的行為責任人員已被依法追究的;
實施了國家賠償法第16條第(一)項規定行 為,並已依法作出撤銷決定的;
依法撤銷違法司法拘留、罰款、財產保全、執 行裁定、決定的;
對違法行為予以糾正的其他情形。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8. 具有哪些情形的,人民法院應當決定逮捕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一百二十九條規定:
被取專保候審的被告人具屬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決定逮捕:
(一)故意實施新的犯罪的;
(二)企圖自殺、逃跑的;
(三)毀滅、偽造證據,干擾證人作證或者串供的;
(四)對被害人、舉報人、控告人實施打擊報復的;
(五)經傳喚,無正當理由不到案,影響審判活動正常進行的;
(六)擅自改變聯系方式或者居住地,導致無法傳喚,影響審判活動正常進行的;
(七)未經批准,擅自離開所居住的市、縣,影響審判活動正常進行,或者兩次未經批准,擅自離開所居住的市、縣的;
(八)違反規定進入特定場所、與特定人員會見或者通信、從事特定活動,影響審判活動正常進行,或者兩次違反有關規定的;
(九)依法應當決定逮捕的其他情形。
9. 人民法院怎樣決定逮捕
人民法院決定逮捕的程序 人民法院決定逮捕被告人也有兩種情況: 回對於直接受理的自答訴案件,認為需要逮捕被告人時,由辦案人員提交法院院長決定,對於重大、疑難、復雜案件的被告人的逮捕,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 對於檢察機關提起公訴時未予逮捕的被告人,人民法院認為符合逮捕條件應予逮捕的,也可以決定逮捕。 人民法院決定逮捕的,由法院院長簽發《決定逮捕通知書》,通知公安機關執行。如果是公訴案件,還應當通知人民檢察院。 人民檢察院批准或者決定逮捕犯罪嫌疑人,人民法院決定逮捕被告人,必須嚴格按照法定程序辦事。對於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因犯罪而需要逮捕的,應經同級人民代表大會主席團或者常務委員會許可、同意,才能決定逮捕。對於外國人或無國籍人因犯罪而需要逮捕的,應當按照法律和國家有關規定辦理。
10. 法院判決是哪個決定的是法官一個人決定還是某個集體
《法院組織法》規定的很明白:
第九條 人民法院審判案件,實行合議版制。
人民法院審判第一審權案件,由審判員組成合議庭或者由審判員和人民陪審員組成合議庭進行;簡單的民事案件、輕微的刑事案件和法律另有規定的案件,可以由審判員一人獨任審判。
人民法院審判上訴和抗訴的案件,由審判員組成合議庭進行。
合議庭由院長或者庭長指定審判員一人擔任審判長。院長或者庭長參加審判案件的時候,自己擔任審判長。
第十條 各級人民法院設立審判委員會,實行民主集中制。審判委員會的任務是總結審判經驗,討論重大的或者疑難的案件和其他有關審判工作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