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法官判案
❶ 法官判案依據什麼
法院審理案件,可以參照部門規章,不是依據部門規章。
「參照」的意思是版,部門規章符權合法律規定或者法律精神的,可以確認其效力予以適用;但如果部門規章不符合法律規定或者法律精神,法院將不予適用。
「依據」的意思是,法院沒有選擇的自由,必須無條件適用。
❷ 法官判案的依據,是以事實為依據還是以證據為依據
你說的這兩個選擇其實不矛盾。在法院,能夠用證據證明的事實才叫事實。所以,法院的判決是以用證據證明的事實為依據的。
❸ 在普通法系的訴訟中,什麼是法官判案的根據
當然是訴訟的證據啊
❹ 法官判案的依據是什麼
法律分析:法院的審判,是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一十七條 對不需要逮捕、拘留的犯罪嫌疑人,可以傳喚到犯罪嫌疑人所在市、縣內的指定地點或者到他的住處進行訊問,但是應當出示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的證明文件。對在現場發現的犯罪嫌疑人,經出示工作證件,可以口頭傳喚,但應當在訊問筆錄中註明。
❺ 法官是如何斷案的
呵呵,一樓回答的很幽默。雖然目前有這樣的風氣,但並不是所有的法官都這樣,不能以偏內概全嘛。但樓容主問的這些問題很抽象,盡量解釋吧。
從我接觸的情況來看,正常法官判案時:
第一,法理因素:法律法規,最高院司法解釋,地方政府及部門規章,以及上級法院傳達的思想,本行政區域法院的內部精神,學者觀點等。這些因素並不一定按前後順序排名,一般都會有個司法實踐,也就是以法院內部大方針確定,但前提是法律在這方面尚存在空白。
第二,公平理念。盡管有時候法律是明確這樣那樣規定的,但法官會考慮到社會輿論、當事人的客觀情況等,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做適當調整。
第三,作為法官本身,斷案的必要因素包括理論知識過硬,實踐經驗豐富,一身正氣兩袖清風,哈哈,當然是有些形而上了,實際上我認為能做到問心無愧是很不容易的。
第四,法院不是你家或我家開的,法官也不會專門考慮一方當事人的家長里短,他是站在天平中央,來盡量平衡原告與被告之間的利益沖突,所以只要公正就好。
❻ 法官會不會亂判案要是亂判案怎麼辦
存在法官枉法裁判的事情,不服一審判決,當事人有權在上訴期內向上一級法院提起上訴,超過上訴期的,可以申請再審。
❼ 法官在判決時必須遵循刑法三大原則
第三條【罪刑法定原則】法律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依照法律定罪處刑;法律沒回有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答,不得定罪處刑。
第四條【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對任何人犯罪,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許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權。
第五條【罪刑相適應原則】刑罰的輕重,應當與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擔的刑事責任相適應。
❽ 若你是法官如何來判案運用刑法學知識分析!
首先,不應當認定為交通肇事罪,因為,過失犯罪不存在共犯,而一個人實施的一個過失犯罪行為不存在數罪或數人承擔的問題。
甲、乙當然存在過失,但是,他們的過失與丙的過失不是相同內容的過失。雖然,甲和乙的行為也是屬於危害公共安全罪的范疇,但是,他們過失的內容是不同的。
甲和乙違反規章制度,讓不具有B證的丙駕駛客運汽車,導致造成嚴重後果。他們的過失內容是違反規章制度,屬於過於自信的過失。
丙違反的是交通運輸管理法規,(以A證駕駛客運汽車、超速、駕駛時候聊天等都是違反交規的行為),導致造成嚴重後果。他的過失內容是違反交規,也屬於過於自信的過失。
所以,甲和乙構成刑法134條的重大責任事故罪,丙構成刑法133條的交通肇事罪。其他罪名是不可能的,因為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其他罪名的主體和犯罪構成都不符合甲、乙的情況。
附:
交通肇事罪是指從事交通運輸和非交通運輸的人員,違返交通運輸管理法規,因而發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行為。
重大責任事故罪是指工廠,礦山,林場,建築企業或者其他企業,事業單位的職工,由於不服 管理,違反規章制度,或者強令工人違章冒險作業,因而發生重大事故或者造成其他嚴重後果的行為.
❾ 法官判案的依據有哪些
根據事實和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