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林勇
A. 借名買房未簽訂書面協議,事實如何認定
在2016年全國房價暴漲後,各地調控政策不斷升級。為了規避限購、限貸等調控政策,借名買房現象凸顯,不少借名人或被借名人因房屋所有權歸屬問題訴至法院。對此,有必要作出提醒,借名買房者應與被借名人簽訂書面協議,以此確定雙方權利義務。若未簽訂書面協議,借名人對房屋的出資、裝修、手續的持有及使用情況應留存充分的證據,避免因舉證不足而導致「房財兩空」。
【案例】
林一與劉英生有二女一子,即林勇、林翔、林雲。劉英於2002年去世,林一於2012年去世。
林一與中國石化國際事業公司於2001年11月30日簽訂了一份《房屋買賣契約》。該合同顯示:林一按房改房政策以13284.92元購買北京市海淀區某一處房屋,計算房屋價款時摺合了林一、劉英夫妻的工齡。
2006年4月4日,林一在公證處立下公證遺囑,表示涉案房屋屬林一個人所有,在其去世後將該房產留給女兒林翔個人所有。2007年4月22日,林一與林翔就涉案房屋簽訂房屋買賣合同,林一將涉案房屋以50000元價格出售給林翔。同年4月25日,房屋過戶至林翔名下。後林翔將房屋出售他人。
林勇、林雲主張,2000年3月,中國石化國際事業公司將涉案房屋分配給林一承租,後由林一以現金支付方式購買,2002年林一對房屋進行了裝修,林一一直居住在涉案房屋內,購房款票據、房屋所有權證均一直由林一持有。劉英去世後,繼承人未對遺產進行分割,而後林一與林翔在未經其他合法繼承人同意的情況下進行了虛假交易,簽訂了房屋買賣合同將房屋過戶至林翔名下。
林勇、林雲認為,林一與林翔的行為侵犯了他們的合法繼承權,訴至法院要求確認林一與林翔簽訂的房屋買賣合同無效。
林翔主張,涉案房屋是前夫父母給予他們夫妻二人的,其是合法承租人,也一直居住在涉案房屋內。只是為了少支付購房款才借自己父母的名義購買涉案房屋,購房款、房屋裝修費均是由其支付的,取得涉案房屋產權證後也一直由自己持有,故其不同意林勇與林雲的訴訟請求。
法院經審理後認為,關於林翔主張的借名買房問題,林翔主張其借林一名義購買涉案房屋,林勇、林雲對此予以否認。
首先,涉案房屋來源問題。林翔與林勇、林雲意見不一,但針對各自主張,雙方所提供的證據均不足以證明各自主張;且雙方均認可家庭成員中沒有中國石化國際事業公司的員工,但對於如何取得涉案房屋,雙方均未做出合理解釋,並且未提供相關證據證明;法院亦無法核實相關情況。
其次,購房款的交付。雙方也意見不一,但雙方同樣未提供充足有效的證據證明各自的主張。還有,房屋的裝修、使用情況及房屋手續的持有情況,雙方意見不一,且均未提供充足有效的證據證明各自主張。另外,林一生前留有公證遺囑將涉案房屋遺留給林翔,亦與林翔的主張相矛盾。在林一與林翔未就借名買房簽訂書面合同,且上述情況均無法通過雙方提供的證據證明予以確認的情況下,法院無法採信林翔的主張。
關於涉案房屋的性質問題。基於前款認定,法院不採信林翔借名買房的主張,而涉案房屋是林一與劉英夫妻關系存續期間購買,且計算房屋價款時摺合了二人的工齡,故涉案房屋應為林一與劉英的夫妻共同財產。
關於林一與林翔簽訂的買賣合同的性質及效力問題。從林翔的自述看,林一與林翔簽訂房屋買賣合同是為了過戶涉案房屋,而林翔並未依照買賣合同中的約定支付購房款。
再結合林一曾留有公證遺囑將涉案房屋遺留給林翔的情況,法院認定林一與林翔所簽訂的合同名為房屋買賣合同,實為贈與合同。林一與林翔在明知涉案房屋中包括劉英的財產份額的情況下,在劉英去世後,未經所有法定繼承人同意,擅自將房屋從林一名下過戶至林翔名下,已經損害了第三人的利益,故林一與林翔贈與合同中涉及劉英財產份額的部分無效。
【分析】
近年來,隨著各地限購政策的出台,「借名買房」情形日益增多。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規定「不動產權屬證書是權利人享有該不動產物權的證明」,此系我國法律對房屋權屬的形式要求。而我國民法又充分尊重當事人意思自治原則,在不違反法律強制性規定以及社會公共利益的前提下,允許當事人之間自由訂立合同,因此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房屋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試行)》第十五條規定:「當事人約定一方以他人名義購買房屋,並將房屋登記在他人名下,借名人實際享有房屋權益,借名人依據合同約定要求登記人(出名人)辦理房屋所有權轉移登記的,可予支持。」但由此便造成了法律層面的產權人與實際層面的產權人不一致的形態,從而由「借名買房」引發的糾紛屢見不鮮。
問題在於,北京市高院對借名買房是否可予以支持有著較為明確的規定,但對於如何認定雙方存在借名買房的事實,法律並未給法官提供清晰的裁判規則,高院對此亦未作出明確規定。
本案中,原告林勇、林雲主張林翔與林一簽訂房屋買賣合同系惡意進行虛假交易,以合法的合同形式掩蓋私自處分共有財產侵害其他合法繼承人權利的目的,請求法院確認林一與林翔簽訂的買賣合同無效。林翔對此進行抗辯,主張其只是借父母的名義購買涉案房屋,但就借名買房一事林一與林翔並未簽訂書面協議,這時,法院該如何判定林翔「借名買房」事實的成立呢?
就本案而言,法院認為在林一與林翔就「借名買房」一事未簽訂書面協議的情況下,僅憑林翔的陳述以及在庭審時提交的《房屋進住證明》、房屋供暖繳費通知、住房情況調查函回執、居委會證明等證據,並不能證明林一與林翔就「借名買房」存在口頭約定。並且從雙方當事人的陳述與提交的證據來看,法院無法查明房屋的出資、使用情況,也無法查明購房票據及房產證的持有情況。加之,在借名買房關系中也需存在一個合意,即借名人與被借名人就房屋所有權的歸屬達成一致意見,即使如林翔所述其與林一就「借名買房」存在口頭約定,但林一在生前的公證遺囑中表示要將涉案房屋留給林翔,據此可認定林一與林翔並未就房屋的所有權屬於林翔達成合意。故法院無法認定林翔「借名買房」的事實成立。
(以上回答發布於2018-10-18,當前相關購房政策請以實際為准)
B. 長興朱亞運,就是清泉武校的,誰知道他現在在哪裡
點擊咨詢在線律師朱亞運犯故意殺人罪案
2009年04月13日 來源: 瀏覽次數:419 【字體:↑大 ↓小】 背景色:
浙 江 省 湖 州 市 中 級 人 民 法 院
刑 事 判 決 書
(2007)湖刑初字第39號
公訴機關浙江省湖州市人民檢察院。
被告人朱亞運,男,1990年9月22日生,漢族,浙江省長興縣人,初中文化,學生,住(略)。因本案於2007年5月28日被刑事拘留,同年6月9日被逮捕。現押於長興縣看守所。
法定代理人朱永權,男,1965年1月31日生,漢族,浙江省長興縣人,住(略)。系被告人朱亞運之父。
法定代理人李美紅,女,1968年3月7日生,漢族,浙江省長興縣人,住(略)。系被告人朱亞運之母。
辯護人許火棠,浙江興博泰律師事務所律師。
浙江省湖州市人民檢察院以浙湖檢刑訴(2007)39號起訴書指控被告人朱亞運犯故意殺人罪,於2007年9月24日向本院提起公訴。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因被告人朱亞運系未成年人,故本院於2007年10月9日不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浙江省湖州市檢察院指派代理檢察員沈國勇、陸峰美出庭支持公訴,被告人朱亞運及其法定代理人李美紅,辯護人許火棠律師到庭參加訴訟。現已審理終結。
公訴機關指控:2007年5月28日中午11時許,被告人朱亞運與被害人沈堯因身體碰撞發生口角,隨後被害人沈堯與吳旭明、朱彬等人對被告人朱亞運實施了拍臉等行為,被告人朱亞運返回寢室將彈簧刀藏於褲袋,再次與沈堯發生言語沖突時,被告人朱亞運拿出彈簧刀,先後捅刺沈堯胸部、背部及手臂。沈堯經醫院搶救無效,於當日下午死亡。為證明以上事實,公訴機關當庭宣讀和出示了被告人朱亞運的供述與辯解,證人范濤濤、鄭穎、張俊傑等人的證言,現場勘驗筆錄、現場圖、現場照片,法醫學屍體檢驗鑒定書,凶器彈簧刀等證據。公訴機關認為被告人朱亞運的行為已觸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條之規定,應當以故意殺人罪追究其刑事責任,被告人朱亞運犯罪時未滿十八周歲,提請依法判處。
被告人朱亞運的辯護人許火棠對起訴書指控被告人朱亞運犯故意殺人罪的事實及定性無異議,提出被告人朱亞運的犯罪行為系出於間接故意,其亦有明顯悔罪表現,且被害人沈堯有明顯過錯,請求法院酌情予以從輕處罰,另被告人朱亞運系未滿十八周歲,依法應予以從輕或減輕處罰。
經審理查明, 2007年5月28日中午11時許,被告人朱亞運與被害人沈堯在湖州市清泉武術學校因瑣事發生口角,隨後被害人沈堯與吳旭明、朱彬等人在被告人朱亞運寢室附近找到朱亞運,對朱亞運實施了推搡、言語威脅等行為,朱亞運未還手,後返回寢室取出一把彈簧刀藏於褲袋,到寢室外再次與沈堯發生言語沖突,被告人朱亞運用彈簧刀捅中沈堯胸部、背部及手臂。被害人沈堯經送醫院搶救無效,於當日下午死亡。經法醫鑒定,被害人沈堯系被銳器(尖刀類)刺傷雙側胸部、背部、左前臂等處,造成心臟破裂合並失血性休剋死亡。
證明以上事實的證據有:
1、證人朱豪的證言,證明2007年5月28日中午11時30分許,其和同班同學朱亞運去洗澡。其看到朱亞運在廁所門口和一個高一的同學在吵架,之後就散開了。朱亞運告訴其是因為和那人撞了一下,那人說朱亞運很狂,還問了朱亞運的班級和姓名,朱亞運就告訴了他。之後,朱亞運洗完澡就回寢室,其還在那洗頭。一會兒後其看到和朱亞運吵架的那人帶了四、五個人往朱亞運的寢室走去,其中有胡培峰、朱彬。其估計可能要打架,就跟著過去,看到那些人把朱亞運圍了起來,有人拍朱亞運的臉,並把他的頭往水泥柱上按。之後大家散開了,朱亞運也回寢室去了。三、五分鍾後,朱亞運從寢室出來,見和他吵架的那人還在罵他,就朝那人走去,右手從褲袋中摸出一把彈簧刀,向那人捅去。朱亞運接連捅了幾下後,被捅的那人流血倒地了。07春(3)班的教練趕來後,把朱亞運拉到一邊。胡培峰和朱彬上去打朱亞運,朱亞運就用石頭砸他們,但都被教練拉開。教練叫其和別的同學把朱亞運帶到寢室看住。後來教練和徐校長把朱亞運帶走。
2、證人胡培峰、吳旭明、沈亞斌、朱彬(均系湖州市清泉武術學校學生)的證言,證明2007年5月28日中午11時40分許,沈堯對吳旭明(綽號「小黑」)、沈亞斌講,他在廁所里被人撞了一下,那人很狂,自稱叫朱亞運。沈堯覺得自己被欺負了,叫吳旭明等人教訓一下朱亞運。沈堯即和吳旭明、沈亞斌、胡培峰、朱彬等人,在230-232寢室處找到朱亞運,沈堯講就是這個人。吳旭明即上前拍了一下朱亞運的肩膀,並掐了他膀子推了一把,對他講以後別太狂。朱彬也口氣很兇的質問朱亞運想干什麼。朱亞運一直未說話,就回寢室了。之後不久朱亞運突然沖向沈堯,把沈堯的頭往下按,右手朝沈堯身上揮過去,揮了幾下後即退後。此時看到朱亞運手裡有把刀,而沈堯肚子和後腰上都是血,他站了一會兒就倒下。這樣就使很多人上來圍觀。邊上春(3)班的武術教練上去奪朱亞運的刀,但沒奪下來。胡培峰和朱彬跑上去打朱亞運,朱亞運看到朱彬就想用刀捅,被教練拉開後,朱亞運把刀扔到了地上。之後朱亞運拿石頭砸朱彬,也被朱彬閃開了。後吳旭明、朱彬等人把沈堯送到醫務室去,校醫看後說送長興,於是學校派車送沈堯到長興人民醫院,但因搶救無效而死亡。朱亞運被教練帶走,教練還把捅人的刀帶走了。
3、證人范濤濤、鄭穎、張俊傑、胡峰峰、倪蕭輝、蔣山、盛日鴻、董先超(均系湖州市清泉武術學校學生)的證言,證明2007年5月28日中午12時許,有幾個人到朱亞運寢室找他,說朱亞運很狂,並問朱亞運是否想「群挑」(指打群架)。朱亞運沒有說話。那幾個人說完就走了。朱亞運走進其寢室穿上褲子後,對同寢室的倪蕭輝講外面有點事情。此時,朱亞運上身赤膊、下身穿了條長校褲,手插在褲袋裡從寢室出來,聽到沈堯仍在罵他,朱亞運即朝沈堯迎面走去,距他二、三米時,朱亞運從褲袋裡拿出一把彈簧刀,右手持刀朝沈堯胸部、腹部等部位刺去,當時兩人貼得很近。在場的張俊傑等人上前將朱亞運拉開後,朱亞運兩次掙脫,沖過去刺沈堯。沈堯雙手捂住傷口站一會兒後就倒地了。此時,07春(3)班的教練成國全趕過來,把朱亞運拉開了,並撿起被朱亞運扔在地上的刀,交給盛日鴻,由其將刀放到成國全寢室里。後沈堯的同學胡培峰、朱彬等人圍過來打朱亞運,朱亞運用石頭砸他們,也被成國全拉開。范濤濤、張俊傑和其他同學將朱亞運控制在寢室里。沈堯則被人抬到醫務室。之後學校來人把朱亞運帶走。
4、證人成國全〔系湖州市清泉武術學校春(3)班教練〕的證言,證明2007年5月28日中午11時45分許,其在寢室休息時,聽到外面有打架聲,其走到寢室門口看到前面水泥場上圍了很多人,其中一個學生腹部衣服上有很多血,正被另外兩個學生抱著,而朱亞運面對著那流血的學生站著。其走近時看到朱亞運手裡拿著一把刀,刀上有血,當時其想肯定是朱亞運把人刺傷了。因為看到有學生圍著朱亞運並罵著他,怕朱亞運再刺傷別人,其上去拿了朱亞運手裡的刀交給盛日鴻拿回寢室,此時那幾個學生上來打了朱亞運,其把他們勸開後,叫學生將朱亞運拉回寢室控制住,又叫了幾個學生打掃地上的血跡。後來,學校總教練周子良來了,其就把刀交給了他。那受傷的學生被送往長興醫院搶救,後來死了。
5、證人周偉甲、雷升、胡豪傑、施建華、林勇(均系湖州市清泉武術學校學生)的證言,證明2007年5月28日中午12時許,在朱亞運把沈堯捅傷後,沈堯被人抬到醫務室去了,地上流了很多血,成國全教練叫該五人把地上的血跡沖干凈。
6、證人沈雪剛〔系湖州市清泉武術學校07春(2)班教練〕的證言,證明2007年5月28日中午將近12時,其接到成國全的電話,說朱亞運出事了。其即到朱亞運寢室門口,看到水泥地上有兩灘血,成國全站在邊上,告訴其說朱亞運拿刀把別人捅傷了,受傷的學生已被送去醫院。成國全還把刀拿給其看了。朱亞運被控制在寢室里,其就到寢室里看著朱亞運。後來,其和周子良教練、徐慧明校長一起把朱亞運帶到學校行政辦公室里,等警察來後交由警察帶走。
7、證人周子良(系湖州市清泉武術學校07春季段武術總教練)的證言,證明2007年5月28日中午將近12時,其接到成國全的電話,說朱亞運出事了。其趕到朱亞運寢室門口,看到朱亞運和沈雪剛都在寢室里,經向沈雪剛了解,知道是朱亞運用刀將本校的沈堯捅傷,沈堯已被送往醫院。因為當時朱亞運情緒比較激動,為防止他自殺自殘及逃跑,其和沈雪剛把他控制在寢室里,並穩定其情緒。成國全把朱亞運捅人的凶器交給其,之後其把刀交給了學校阮志強校長。警察來後把朱亞運帶走。
8、證人徐慶祥(系湖州清泉武術學校黨支部書記)的證言,證明2007年5月28日中午12時許,其接到學校老師電話稱學校里有學生打架,就趕到學校,了解到是該校07春(2)班學生朱亞運與高一(8)班學生沈堯吵架,朱亞運用刀把沈堯捅傷了。沈堯被送往長興縣人民醫院搶救,朱亞運被控制在寢室里。其打電話向片區民警劉有才報警,又打110電話報警,之後朱亞運被民警帶走了。後沈堯因搶救無效死亡。
9、證人阮志強(系湖州市清泉武術學校副校長)的證言,證明2007年5月28日中午12時許,其從學校徐慶祥書記處得知該校學生朱亞運用刀把沈堯捅傷,徐慶祥已電話報警的事情。後周子良把朱亞運捅人的凶器刀具交給了其,警察來後其就把刀交給了他們。
10、證人徐慧明(系湖州市清泉武術學校副校長)的證言,證明在該校學生沈堯被送到醫院搶救後,其才得知是同校學生朱亞運把他捅傷的,徐慧明即打電話給周子良,要求他安排人把朱亞運控制住,之後徐慧明去了朱亞運寢室。等朱亞運情緒穩定後,徐慧明和周子良、肖薈君、沈雪剛等人將他帶到學校行政辦公室(會議室),之後民警來把他走到。
11、證人肖薈君〔系湖州市清泉武術學校07春(2)班班主任〕的證言,證明2007年5月28日中午其聽同事說,其班裡的學生朱亞運用刀把同 校的沈堯捅傷了,其就趕到男生宿舍樓,看到朱亞運被沈雪剛教練控制在寢室里,情緒很激動。之後徐慧明校長和周子良教練都來了,把朱亞運帶到校行政辦公室,等民警來後,把朱亞運帶走。
12、公安機關110接處警單及情況說明,證實湖州市清泉武術學校黨支部書記徐慶祥先後打電話向片區民警及110報警中心報警,稱該校一學生持刀捅傷人的情況。
13、公安機關的抓獲經過,證實被告人朱亞運的歸案經過情況。
14、公安機關現場勘查筆錄及現場方點陣圖、平面示意圖,證實案發現場方位及現場提取物證等情況。
15、公安機關生物物證鑒定書,證實送檢的現場水果刀上提取的暗紅色斑跡、被告人朱亞運運動褲褲腰部前側的暗紅色斑跡均檢出人血,是死者沈堯所留的可能性是其他隨機個體所留的5.51×1021倍。
16、公安機關法醫學屍體檢驗鑒定書、屍體檢驗照片,證實被害人沈堯系被銳器(尖刀類)刺傷雙側胸部、背部、左前臂等處,造成心臟破裂合並失血性休剋死亡的情況。
17、公安機關扣押物品清單,證實公安機關對被告人朱亞運殺害被害人沈堯所用凶器彈簧刀予以扣押的情況。經當庭出示,被告人朱亞運承認該彈簧刀系其捅死被害人沈堯所用之凶器。
18、公安機關檢查筆錄及人身傷情檢查照片,證實被告人朱亞運身體受傷情況。
19、湖州市第三人民醫院司法精神病學鑒定書,證實經鑒定,被鑒定人朱亞運作案時具有完全刑事責任能力。
20、戶籍證明,證實被害人沈堯及被告人朱亞運的身份情況。
本案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本院予以確認。
另查明,案發後,被害人沈堯的父母沈學新、胡引娣已與湖州市清泉武術學校達成調解協議,湖州市清泉武術學校按協議內容已支付沈學新、胡引娣人民幣51萬元。在本院審理期間,被告人朱亞運法定代理人朱永權、李美紅與沈學新、胡引娣達成和解協議,朱永權、李美紅按和解協議已支付沈學新、胡引娣賠償款人民幣5萬元。
本院認為,被告人朱亞運採用彈簧刀捅他人要害部位之手段,故意非法剝奪他人生命,並致人死亡,其行為已構成故意殺人罪,公訴機關指控的罪名成立,依法應予懲處。因被告人朱亞運犯罪時不滿十八周歲,依法應當從輕或減輕處罰。被害人沈堯在與被告人朱亞運因瑣事發生口角後,糾合他人對被告人朱亞運進行挑釁,其行為對引發本案存在一定過錯,故對被告人朱亞運辯護人就被害人沈堯存在過錯的辯護意見,本院予以採信。被告人朱亞運自願認罪,如實交代,且案發後,其法定代理人朱永權、李美紅積極賠償被害人沈堯家屬損失,酌情予以從輕處罰。根據被告人朱亞運犯罪的事實,犯罪的性質、情節,對社會的危害程度以及犯罪後的表現,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條、第十七條第一款、第三款之規定,判決如下:
被告人朱亞運犯故意殺人罪,判處有期徒刑十三年(刑期從判決執行之日起計算。判決執行以前先行羈押的,羈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即自2007年5月28日至2020年5月27日止)。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接到本判決書的第二日起十日內,通過本院或直接向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書面上訴的,應交上訴狀正本一份,副本二份。
審 判 長 陳克娥
代理審判員 潘軼華
人民陪審員 李興湖
二00七年十一月六日
本件與原本核對無異
書 記 員 凌烈妮
===================================================
===================================================
聲明:本判決書由四川成都專業刑事律師網免費提供。
僅供學術研究參考使用,
請與正式出版物或發文原件核對後使用
C. 「鼓勵生育」成熱點,全國政協委員有哪些好政策
在新出生人口數持續走低、適齡群體生育意願不強烈的大背景下,鼓勵生育成為了今年兩會關注的焦點話題之一,多位代表委員也帶來了生育相關的提案、議案。
D. 原福建省法院法警總隊林勇隊長出了什麼問題了
鄂前旗法院法警隊結合法院開展的「規范司法行為、促進司法公正」專項整改活動,以「公正司法、一心為民」為指針,為減輕農牧民訴累,在農忙季節為他們上門送達訴訟材料,受到群眾好評。 a href=
E. 王海波的人物簡介
主要事跡
1992年至1999年10月,雙遼市公安局共調入人員338人,其中在1992年1月至1998年3月,現任雙遼市副市長的王海波任局長期間調入269人;1998年3月至1999年10月,現任吉林省梨樹縣公安局局長吉鳳學任局長期間調入69人。在雙遼市公安局所調入的人員中,除部分成批調入的人員外,其他人員在調入過程中,均未經過認真考核、體檢、政審和領導班子集體研究。經有關機關初步查明,7年間,該局調入假學歷者22人,未到規定年齡者2人,明顯殘疾者1人、有嫖娼行為者1人、曾犯故意傷害罪者1人。例如,1998年3月調入的李某,系雙遼市糧食局某局長之子,曾於1992年12月因嫖娼被處以治安罰款。1997年7月調入的李旭,系縣人大機關原保衛科長之子,1995年5月,其與人毆斗,用磚頭將一受害者打成腦顱骨粉碎性骨折,將另一受害者牙齒打掉6顆。李旭的表弟趙正明用隨身攜帶的水果刀在一受害者背部連刺三刀,致人死亡。當晚李旭與其表弟被公安機關依法採取強制措施。次日,李旭經時任公安局政委的吉鳳學簽批,以病為由,取保候審。同年11月,雙遼市檢察院認定李旭構成故意傷害罪,作定罪免訴處理。後吉鳳學沒有把李旭曾有犯罪前科的問題向局長王海波報告,李旭經王海波同意又順利調入公安局。
2010年10月開始,吉林省四平市公安局在雙遼市開展推行公務員制度試點工作(以下簡稱「推公」),而雙遼市「推公」領導小組在第一輪審查檔案中,對二十餘人的假學歷竟未查出一件;對缺少一隻耳朵有明顯殘疾的人員也未審出;對群眾反映強烈的未到法定年齡的「小警察」問題也沒有及時解決。尤其是雙遼市副市長、市「推公」領導小組副組長王海波,在工作中竭力為不符合規定的人員說情。民警隋某不符合條件,經組織查實,被取消了「推公」考試資格。王海波先是在領導小組會上提出照顧並允許隋某參加考試的要求,然後又請人到四平市「推公」領導小組為隋某說情活動。在被明確告之隋某不具備「推公」考試資格後,王海波又親自帶人到省公安廳為隋某說情,當即遭到拒絕。
吉林省雙遼市公安局近7年間,先後將27名未到規定年齡、持有假文憑、身體明顯殘疾甚至有劣跡前科人員調入民警隊伍。吉林省雙遼市公安局一些黨員領導幹部,通過各種關系把自己及有關人員不符合從警規定的子女親屬安排進公安機關,甚至將有前科劣跡的人員也調入警察隊伍;有些領導幹部講關系講人情,肆無忌憚地辦理假學歷、編造假手續,為一些人弄虛作假提供方便條件,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經初步調查,吉林省紀委、省監察廳今天做出決定,對王海波、吉鳳學的違紀問題予以立案。四平市紀委、市監察局決定,對為多人辦理假學歷的雙遼市職業高中原校長李春榮等4名違紀的黨員領導幹部立案調查。
王洪濤等少年「搶劫」案
1995年9月2日,吉林雙遼縣一中408寢室突遭4名手持刀棒的蒙面歹徒搶劫,劉名達等19名新生被搶走人民幣1092元,寶石花手錶一塊。雙遼縣警方迅速組成專案組,進行摸底排查,剛滿17歲的王洪濤被納入視線。10月16日,王被拘留,慘遭嚴刑逼供,三天兩夜未吃飯、未喝水、未睡覺,在此情況下,王按照辦案人員的「提示」錄了口供。18日,正在上課的雙遼一中高二學生陳正南、林勇、孫正磊、趙仲卓被警方收審,焦鐵良在外地未被抓獲,劉允志後亦被扣留,慘遭毒打。11月19日,「9.20」特大蒙面入室搶劫大案告破,專案組人員受到隆重表彰。96年1月20日,王洪濤等6人被逮捕;2月15日,警方將案件移交雙遼檢方,檢方在查證期間,王洪濤等6人多次翻供,檢方曾兩次退卷給警方補充偵查。在有關領導快審快結的指示下,雙遼檢方於96年7月起草了只有88個字的「團伙犯罪」起訴書,向雙遼法院提起訴訟。孩子們的家長委託律師辯護。8月23日,雙遼法院開庭審理此案,6名被告人大呼冤枉。當律師問及王洪濤既未搶劫、為何供認時,王將後衣猛地拉起,一個皮開肉綻、傷痕累累的後背展現在人們面前,法庭頓時嘩然。孩子們的家長變賣了家中所有值錢的東西,走上了漫漫上訪之路,終於在97年1月5日為孩子們辦理了取保候審手續,此時,6個孩子已被無辜關押折磨了440天。98年11月10日,雙遼警方以「事實不清、證據不足」撤案。99年5月14日,孩子們委託律師提起賠償訴訟。
F. 現任揭陽海關關長是誰
現任揭陽海關關長林少青
G. 黑龍江哈爾濱道里區的律師林勇的詳細信息
個人信息屬於個人隱私,不能隨便泄漏,否則,有可能構成侵權。
《憲法》
第三十三條凡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人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
任何公民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同時必須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義務。
第三十四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年滿十八周歲的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狀況、居住期限,都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但是依照法律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除外。
第三十五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言論、出版、集會、結社、遊行、示威的自由。
第三十六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任何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不得強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視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國家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進行破壞社會秩序、損害公民身體健康、妨礙國家教育制度的活動。
宗教團體和宗教事務不受外國勢力的支配。
第三十七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任何公民,非經人民檢察院批准或者決定或者人民法院決定,並由公安機關執行,不受逮捕。
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剝奪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體。
第三十八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對公民進行侮辱、誹謗和誣告陷害。
第三十九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第四十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護。除因國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機關或者檢察機關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對通信進行檢查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H. 沒有簽手寫的協議,怎麼才能認定存在借名買房協議
在2016年全國房價暴漲後,各地調控政策不斷升級。為了規避限購、限貸等調控政策,借名買房現象凸顯,不少借名人或被借名人因房屋所有權歸屬問題訴至法院。對此,有必要作出提醒,借名買房者應與被借名人簽訂書面協議,以此確定雙方權利義務。若未簽訂書面協議,借名人對房屋的出資、裝修、手續的持有及使用情況應留存充分的證據,避免因舉證不足而導致「房財兩空」。
【案例】
林一與劉英生有二女一子,即林勇、林翔、林雲。劉英於2002年去世,林一於2012年去世。
林一與中國石化國際事業公司於2001年11月30日簽訂了一份《房屋買賣契約》。該合同顯示:林一按房改房政策以13284.92元購買北京市海淀區某一處房屋,計算房屋價款時摺合了林一、劉英夫妻的工齡。
2006年4月4日,林一在公證處立下公證遺囑,表示涉案房屋屬林一個人所有,在其去世後將該房產留給女兒林翔個人所有。2007年4月22日,林一與林翔就涉案房屋簽訂房屋買賣合同,林一將涉案房屋以50000元價格出售給林翔。同年4月25日,房屋過戶至林翔名下。後林翔將房屋出售他人。
林勇、林雲主張,2000年3月,中國石化國際事業公司將涉案房屋分配給林一承租,後由林一以現金支付方式購買,2002年林一對房屋進行了裝修,林一一直居住在涉案房屋內,購房款票據、房屋所有權證均一直由林一持有。劉英去世後,繼承人未對遺產進行分割,而後林一與林翔在未經其他合法繼承人同意的情況下進行了虛假交易,簽訂了房屋買賣合同將房屋過戶至林翔名下。
林勇、林雲認為,林一與林翔的行為侵犯了他們的合法繼承權,訴至法院要求確認林一與林翔簽訂的房屋買賣合同無效。
林翔主張,涉案房屋是前夫父母給予他們夫妻二人的,其是合法承租人,也一直居住在涉案房屋內。只是為了少支付購房款才借自己父母的名義購買涉案房屋,購房款、房屋裝修費均是由其支付的,取得涉案房屋產權證後也一直由自己持有,故其不同意林勇與林雲的訴訟請求。
法院經審理後認為,關於林翔主張的借名買房問題,林翔主張其借林一名義購買涉案房屋,林勇、林雲對此予以否認。
首先,涉案房屋來源問題。林翔與林勇、林雲意見不一,但針對各自主張,雙方所提供的證據均不足以證明各自主張;且雙方均認可家庭成員中沒有中國石化國際事業公司的員工,但對於如何取得涉案房屋,雙方均未做出合理解釋,並且未提供相關證據證明;法院亦無法核實相關情況。
其次,購房款的交付。雙方也意見不一,但雙方同樣未提供充足有效的證據證明各自的主張。還有,房屋的裝修、使用情況及房屋手續的持有情況,雙方意見不一,且均未提供充足有效的證據證明各自主張。另外,林一生前留有公證遺囑將涉案房屋遺留給林翔,亦與林翔的主張相矛盾。在林一與林翔未就借名買房簽訂書面合同,且上述情況均無法通過雙方提供的證據證明予以確認的情況下,法院無法採信林翔的主張。
關於涉案房屋的性質問題。基於前款認定,法院不採信林翔借名買房的主張,而涉案房屋是林一與劉英夫妻關系存續期間購買,且計算房屋價款時摺合了二人的工齡,故涉案房屋應為林一與劉英的夫妻共同財產。
關於林一與林翔簽訂的買賣合同的性質及效力問題。從林翔的自述看,林一與林翔簽訂房屋買賣合同是為了過戶涉案房屋,而林翔並未依照買賣合同中的約定支付購房款。
再結合林一曾留有公證遺囑將涉案房屋遺留給林翔的情況,法院認定林一與林翔所簽訂的合同名為房屋買賣合同,實為贈與合同。林一與林翔在明知涉案房屋中包括劉英的財產份額的情況下,在劉英去世後,未經所有法定繼承人同意,擅自將房屋從林一名下過戶至林翔名下,已經損害了第三人的利益,故林一與林翔贈與合同中涉及劉英財產份額的部分無效。
【分析】
近年來,隨著各地限購政策的出台,「借名買房」情形日益增多。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規定「不動產權屬證書是權利人享有該不動產物權的證明」,此系我國法律對房屋權屬的形式要求。而我國民法又充分尊重當事人意思自治原則,在不違反法律強制性規定以及社會公共利益的前提下,允許當事人之間自由訂立合同,因此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房屋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試行)》第十五條規定:「當事人約定一方以他人名義購買房屋,並將房屋登記在他人名下,借名人實際享有房屋權益,借名人依據合同約定要求登記人(出名人)辦理房屋所有權轉移登記的,可予支持。」但由此便造成了法律層面的產權人與實際層面的產權人不一致的形態,從而由「借名買房」引發的糾紛屢見不鮮。
問題在於,北京市高院對借名買房是否可予以支持有著較為明確的規定,但對於如何認定雙方存在借名買房的事實,法律並未給法官提供清晰的裁判規則,高院對此亦未作出明確規定。
本案中,原告林勇、林雲主張林翔與林一簽訂房屋買賣合同系惡意進行虛假交易,以合法的合同形式掩蓋私自處分共有財產侵害其他合法繼承人權利的目的,請求法院確認林一與林翔簽訂的買賣合同無效。林翔對此進行抗辯,主張其只是借父母的名義購買涉案房屋,但就借名買房一事林一與林翔並未簽訂書面協議,這時,法院該如何判定林翔「借名買房」事實的成立呢?
就本案而言,法院認為在林一與林翔就「借名買房」一事未簽訂書面協議的情況下,僅憑林翔的陳述以及在庭審時提交的《房屋進住證明》、房屋供暖繳費通知、住房情況調查函回執、居委會證明等證據,並不能證明林一與林翔就「借名買房」存在口頭約定。並且從雙方當事人的陳述與提交的證據來看,法院無法查明房屋的出資、使用情況,也無法查明購房票據及房產證的持有情況。加之,在借名買房關系中也需存在一個合意,即借名人與被借名人就房屋所有權的歸屬達成一致意見,即使如林翔所述其與林一就「借名買房」存在口頭約定,但林一在生前的公證遺囑中表示要將涉案房屋留給林翔,據此可認定林一與林翔並未就房屋的所有權屬於林翔達成合意。故法院無法認定林翔「借名買房」的事實成立。
(以上回答發布於2018-10-18,當前相關購房政策請以實際為准)
I. 農村生三胎有什麼獎勵或補貼政策
【法律分析】:1、獎勵優惠,對全面兩孩政策調整前的獨生子女家庭和農村計劃生育雙女家庭,要繼續實行現行各項獎勵扶助制度和優惠政策2、教育免費,應該大力發展0-3歲嬰兒護理行業,並且幼兒園教育也理應納入義務教育范圍內,最重要的則是為子女提供一些可以免費進入私立幼兒園學習的機會。林勇的提議在一時間迅速分為兩極化,一部分人表示非常支持,而另一部分人則認為這樣會占據較多國家資源,會增加國家的成本。不過目前這還僅是個提議,是否會被採納仍然未知,並且除去教育問題,現在想要養育一個孩子還需要操心各種成本,所以還需要細細斟酌3、生育補貼,完善生育休假及保險制度。而生育保險是國家通過立法,在懷孕和分娩的婦女勞動者暫時中斷勞動時,由國家和社會提供醫療服務、生育津貼和產假的一種社會保險制度,國家或社會對生育的職工給予必要的經濟補償和醫療保健的社會保險制度4、購房補貼,在配套住房措施方面,梁建章認為,住房政策應該跟著人走,哪些地方有更多的人口流入,就應該給更多的指標,可以建更多的房子,抑制房價,讓年輕人也買得起這樣的房子。他建議提供購房補貼,把地稅部分返回給多孩家庭,我覺得是一個很好的結合房地產改革的政策5、幫扶保障,要建立健全計劃生育特殊家庭全方位幫扶保障制度,完善政府主導、社會組織參與的扶助關懷工作機制,維護好計劃生育家庭合法權益。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 第四十一條 不符合本法第十八條規定生育子女的公民,應當依法繳納社會撫養費。未在規定的期限內足額繳納應當繳納的社會撫養費的,自欠繳之日起,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加收滯納金不繳納的,由作出徵收決定的計劃生育行政部門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