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借貸的管轄法院
① 民間借貸原告法院管轄權是所在地的法院管轄嗎
法律分析:民事案件最普遍的管轄原則是遵循被告所在地法院管轄。對於合同糾紛案件的管轄,民訴法第二十三條規定:「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借款人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因此,出借人具有選擇權,依照民訴法第三十五條規定:」兩個以上法院都有管轄權的訴訟,出借人可以向其中一個法院起訴,可以選擇在借款人住所地法院起訴,也可以在合同履行地法院起訴。民間借貸糾紛案件屬於合同糾紛的范疇,出借人有擇地訴訟選擇權。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
第九條 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視為合同成立:
(一)以現金支付的,自借款人收到借款時;
(二)以銀行轉賬、網上電子匯款等形式支付的,自資金到達借款人賬戶時;
(三)以票據交付的,自借款人依法取得票據權利時;
(四)出借人將特定資金賬戶支配權授權給借款人的,自借款人取得對該賬戶實際支配權時;
(五)出借人以與借款人約定的其他方式提供借款並實際履行完成時。
第十三條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民間借貸合同無效:
(一)套取金融機構貸款轉貸的;
(二)以向其他營利法人借貸、向本單位職工集資,或者以向公眾非法吸收存款等方式取得的資金轉貸的;
(三)未依法取得放貸資格的出借人,以營利為目的向社會不特定對象提供借款的;
(四)出借人事先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借款人借款用於違法犯罪活動仍然提供借款的;
(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的;
(六)違背公序良俗的。
② 民間借貸管轄法院
一、民間借貸管轄權怎麼確定
1、2015年9月1日起實施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三條規定「借貸雙方就合同履行地未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事後未達成補充協議,按照合同有關條款或者交易習慣仍不能確定的,以接受貨幣一方所在地為合同履行地。」
2、什麼是「以接受貨幣一方所在地」,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杜萬華主編、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一庭編著《最高人民法院民間借貸司法解釋理解與適用》一書進一步解釋,民間借貸是一個雙務合同,出借人的義務是將約定借款金額的貨幣交付給借款人,借款人的義務是按照約定還款期限將約定借款金額及其利息以貨幣形勢交付給出借人,因此民間借貸糾紛中「接受貨幣一方所在地」可能是出借人所在地,也可能是借款人所在地。
結合《民事訴訟法》第二十三條規定「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對於民間借貸糾紛案件,原告所在地、被告所在地法院均有管轄權。這較以前規定由債務人住所地法院管轄作出了較大的改變。
二、所在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怎麼辦
按照通說理解,合同的履行是指合同的雙方當事人正確、適當地完成合同中規定的雙方因承擔的義務行為,合同的履行地點即為債務人履行債務和債權人接受履行的地方。
在借貸合同中,存在兩個不同的履行行為,一是貸款人按約定向借款人支付貸款的履行行為,二是借款人按約定向貸款人償還借款的履行行為。而這兩個不同的履行行為存在兩個不同的「接受貨幣一方」,支付貸款時,接受貨幣一方為借款人,而償還借款時,接受貨幣一方為貸款人。
從《民訴法》第二十一條規定,「對公民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被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和第二十二規定,「下列民事訴訟,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原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原告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可知,根據一般的管轄原則,無論是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還是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當住所地和經常居住地不一致時,均由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
借貸糾紛案件的地域管轄規定在我國正在發生變化,以2015年9月1日起實施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為分水嶺。在該司法解釋正式實施之後,一般就民間借貸產生糾紛的,可以去合同履行地所在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無法取得合同履行地的,那麼可以以接受貨幣一方所在地為合同履行地。
③ 民間借貸訴訟案件的管轄
民間借貸的管轄法院:債務人住所地或經常居住地或借款合同履行地起訴。法律規定,對於民間借貸糾紛,被告住所地和合同履行地法院都有權管轄。起訴流程主要是:准備訴訟材料,帶上相關證據去法院立案庭提起訴訟,等待法院安排開庭審理並判決。
【法律依據】
《民事訴訟法》第二十一條
對公民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被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同一訴訟的幾個被告住所地、經常居住地在兩個以上人民法院轄區的,各該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
④ 民間借貸怎麼確定管轄法院
法律分析:民間借貸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借貸雙方就合同履行地未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事後未達成補充協議,按照合同相關條款或者交易習慣仍不能確定的,以接受貨幣一方所在地為合同履行地。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二十三條 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 第三條 借貸雙方就合同履行地未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事後未達成補充協議,按照合同相關條款或者交易習慣仍不能確定的,以接受貨幣一方所在地為合同履行地。
⑤ 民間借貸糾紛法院管轄權最新規定
法律分析:根據相關法律規定,首先,借款合同中如果明確約定了履行地,那麼雙方爭議應由履行地法院管轄;如果借款合同中未明確約定履行地,那麼即除當事人另有約定外,確定貸款方所在地為合同履行地。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二十三條 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三十四條 合同或者其他財產權益糾紛的當事人可以書面協議選擇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簽訂地、原告住所地、標的物所在地等與爭議有實際聯系的地點的人民法院管轄,但不得違反本法對級別管轄和專屬管轄的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
第三條 借貸雙方就合同履行地未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事後未達成補充協議,按照合同有關條款或者交易習慣仍不能確定的,以接受貨幣一方所在地為合同履行地。
⑥ 民間借貸的管轄許可權
民間借貸合同的管轄的規定有: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因此,原告具有選擇權,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三十五條規定:「兩個以上法院都有管轄權的訴訟,原告可以向其中一個法院起訴」,既可以選擇在被告住所地法院起訴,也可以在合同履行地法院起訴。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二十三條
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四條
因保險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保險標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五條
因票據糾紛提起的訴訟,由票據支付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⑦ 民間借貸案件管轄法院
法律分析: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民間借貸合同在本質上屬於借款合同關系。因此,借款人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的法院對民間借貸糾紛案件均有管轄權。首先,借款人住所地法院具有管轄權,實踐當中原告可以去被告身份證上所記載的地址,或者被告「經常居住地」即被告連續居住生活滿一年地點的法院起訴,當被告是法人公司時,排除特殊情況,我們一般向公司注冊地址的法院提起訴訟。其次,民間借貸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有管轄權,因此在對合同履行地有約定時從約定,合同履行地沒有明確約定的,以接受貨幣一方所在地為合同履行地。實踐中,如果出借人未按約定交付借款,則構成違約,借款人作為接收貨幣的一方可以在其住所地提起訴訟;反之,如果借款人未歸還借款本金及利息,則構成違約,出借人作為接受貨幣的一方,可以在其所在地提起訴訟。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二十一條 對公民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被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同一訴訟的幾個被告住所地、經常居住地在兩個以上人民法院轄區的,各該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三條借貸雙方就合同履行地未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事後未達成補充協議,按照合同有關條款或者交易習慣仍不能確定的,以接受貨幣一方所在地為合同履行地。
⑧ 民間借貸案件由什麼法院管轄
民間借貸案件中確定管轄法院的辦法:如果當事人依法約定由原告住所地、標的物所在地等與爭議有實際聯系的地點的人民法院管轄的,按其約定來確定;如果無約定的,則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的人民法院管轄。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十三條
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三十三條
下列案件,由本條規定的人民法院專屬管轄:
(一)因不動產糾紛提起的訴訟,由不動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二)因港口作業中發生糾紛提起的訴訟,由港口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三)因繼承遺產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繼承人死亡時住所地或者主要遺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三十四條
合同或者其他財產權益糾紛的當事人可以書面協議選擇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簽訂地、原告住所地、標的物所在地等與爭議有實際聯系的地點的人民法院管轄,但不得違反本法對級別管轄和專屬管轄的規定。
⑨ 民間借貸糾紛應向哪個地域法院起訴
關於民間借貸糾紛案件,沒有約定管轄的,履行地點不明確,給付貨幣的,在接受貨幣一方所在地履行,根據該規定,顯然接受貨幣一方所在地應當是出借人住所地,因此,民間借貸合同爭議管轄地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確或約定無效情形下,出借人住所地依法取得了當然的管轄權。
法律分析
借貸雙方就合同履行地未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事後未達成補充協議,按照合同有關條款或者交易習慣仍不能確定的,以接受貨幣一方所在地為合同履行地。什麼是以接受貨幣一方所在地,民間借貸是一個雙務合同,出借人的義務是將約定借款金額的貨幣交付給借款人,借款人的義務是按照約定還款期限將約定借款金額及其利息以貨幣形勢交付給出借人,因此民間借貸糾紛中「接受貨幣一方所在地」可能是出借人所在地,也可能是借款人所在地。對於民間借貸糾紛案件,原告所在地、被告所在地法院均有管轄權。這較以前規定由債務人住所地法院管轄作出了較大的改變。如果當事人就民間借貸糾紛管轄法院有約定的話,則在不違反級別管轄和專屬管轄的情況下,根據當事人人的約定來確定具體的管轄法院,但要是沒有約定的話,則通常是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二十一條 對公民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被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同一訴訟的幾個被告住所地、經常居住地在兩個以上人民法院轄區的,各該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
⑩ 民間借貸合同的管轄法院
法律分析: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借款合同當事人一般是金融機構與法人企業之間的借款關系,確定管轄權時,可以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也可以由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二十三條 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