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糾紛法院立案
❶ 法院起訴經濟糾紛案的流程
法律分析:1、撰寫民事起訴狀,收集相關證據材料,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立案窗口立案;2、案件被受理後,法院會給一份繳費通知書,按照指示向指定銀行繳納訴訟費用,再將銀行給的繳費單據拿到法院換票;3、等待法院通知開庭,一般會發開庭傳票;4、按照傳票指示的時間、地點出庭參加訴訟;5、開完庭等待判決結果,如對結果不服,自收到判決結果之日起至15日可向中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二十條 起訴應當向人民法院遞交起訴狀,並按照被告人數提出副本。書寫起訴狀確有困難的,可以口頭起訴,由人民法院記入筆錄,並告知對方當事人。
第一百二十三條 人民法院應當保障當事人依照法律規定享有的起訴權利。對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條的起訴,必須受理。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立案,並通知當事人;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作出裁定書,不予受理;原告對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
❷ 經濟糾紛可以立案嗎
法律分析:經濟糾紛可以立案。根據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可知,涉及到經濟糾紛的處理可以由雙方協商進行,也可以申請仲裁調解處理,無法協商達成一致意見的,可以起訴到法院,由法院根據經濟糾紛的原因來進行合法的判決處理。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三條 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其他組織之間以及他們相互之間因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提起的民事訴訟,適用本法的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第二條 平等主體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之間發生的合同糾紛和其他財產權益糾紛,可以仲裁。
❸ 一般的經濟糾紛案件的立案標準是多少
一般而言,經濟糾紛只要符合以下條件就可以立案,與標的多少,沒有關系,以下是相關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 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二)有明確的被告;(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四)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經濟糾紛有兩類,即經濟合同糾紛和經濟侵權糾紛。合同糾紛當事人一般協商調解,申請仲裁,也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而侵權的經濟糾紛,雖然也可以協商申請仲裁,調解等,但是也可以向公安機關報案,針對案件情節帶有犯罪嫌疑的,公安機關可以立案。
在司法實踐中,經濟糾紛案件都是屬於民事糾紛案件,只有少數會涉及到刑事案件,只有當糾紛當事人一方的行為構成詐騙等涉及財產利益時,糾紛當事人的行為觸犯刑事性法律規定的,公民報警後,公安機關才會對其進行立案偵查。
❹ 民事經濟糾紛,多少錢才可以立案
經濟糾紛的訴訟標的額沒有限制。但按照訴訟費用交納標准來說,訴訟標的額不超過1萬元的,每件需要交納50元的訴訟費用。
《民事訴訟法》規定:
第一百一十九條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二)有明確的被告;
(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
(四)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第一百二十條 起訴形式
起訴應當向人民法院遞交起訴狀,並按照被告人數提出副本。 書寫起訴狀確有困難的,可以口頭起訴,由人民法院記入筆錄,並告知對方當事人。
第一百二十三條
人民法院應當保障當事人依照法律規定享有的起訴權利。對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條的起訴,必須受理。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立案,並通知當事人;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作出裁定書,不予受理;原告對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
(4)經濟糾紛法院立案擴展閱讀:
一、經濟糾紛訴訟的分類
1、經濟糾紛訴訟:又稱經濟訴訟,是指經濟糾紛案件的原告在認為自己的權益受到侵害時,陳述糾紛事實,澄清訴訟理由,向法院提出請求的書面陳述。
2、經濟糾紛上訴:指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對人民法院第一判決、裁定不服,向上級人民法院上訴,請求撤銷、變更原判決或者再審的申訴。
3、經濟糾紛上訴:是保護當事人合法權益的訴訟文書。但是,在起訴後,已經生效的判決、裁定不能停止執行。
4、經濟糾紛狀:指被告對原告的狀書,或者上訴人對上訴人的狀書,提交人民法院答辯、反駁或者答辯。
二、經濟糾紛訴訟的作用
1、有利於維護當事人的權益。通過法院的干預和公正的判決,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可以受到法律保護。
2、有利於維護市場經濟秩序。為了解決任何時候可能發生的經濟糾紛,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健康、正常、有序的經濟秩序,保障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應當採取法律手段解決。因此,經濟糾紛訴訟起著重要的作用。
3、法院審理案件的事實依據。經濟糾紛發生時,民事案件的原告需要向法院提起訴訟,明確案件事實,明確訴訟理由和法律依據,告知法院訴訟目的和請求,讓法院對案件進行客觀、公正、公正的審理。
在我國民事訴訟領域,由於「無訴無答」的原則,訴訟狀是訴訟程序發生的基礎,也是法院審理案件的調解基礎。
❺ 民事訴訟經濟糾紛立案標准
法律分析:依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的規定,民事糾紛提起訴訟的,立案的標准包括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有明確的被告等。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二)有明確的被告;
(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
(四)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一十九條 起訴條件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二)有明確的被告;(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四)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❻ 經濟糾紛立案管轄權
首先各級法院關於受理經濟糾紛案件的管轄權還是站在對於發生事件本身的起點出發的。一般而言,需要在被告人居住地所在的人民法院起訴,或者是當初履行合同的人民法院進行。如果是涉及到重大影響事件的案件的,也可以向高級法院進行起訴。
法律分析
根據有關地域管轄的規定,經濟糾紛案件應向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起訴,如果合同中曾議定選擇了發生糾紛向某法院起訴,只要不違反民事訴訟法對級別管轄和專屬管轄的規定,可按議定向已選擇的法院起訴。因經濟合同引起的糾紛,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也可以在書面合同中,選擇案件的管轄法院,如事先規定由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簽訂地、標的物所在地的法院管轄;因鐵路、公路、水上、航空運輸和聯合運輸合同糾紛提出的訴訟,由運輸始發地、目的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根據有關級別管轄的規定,一般的經濟糾紛案件應向基層人民法院或其人民法庭起訴,重大涉外案件和在第一、第二中級人民法院轄區內有重大影響的案件,達到一定訴訟標的金額的案件,向中級人民法院起訴,達到相當大的訴訟標的金額的,向高級人民法院起訴。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二十七條 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後,當事人對管轄權有異議的,應當在提交答辯狀期間提出。人民法院對當事人提出的異議,應當審查。異議成立的,裁定將案件移送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異議不成立的,裁定駁回。當事人未提出管轄異議,並應訴答辯的,視為受訴人民法院有管轄權,但違反級別管轄和專屬管轄規定的除外。
第二十一條 對公民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被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同一訴訟的幾個被告住所地、經常居住地在兩個以上人民法院轄區的,各該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
第二十三條 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
❼ 法院經濟糾紛立案標准
法律分析:一般來說,財產糾紛案件的數額在50元以上就可以起訴。這並不是說50元以下就不能起訴,1元甚至1毛錢都可以起訴,法律並沒有禁止。訴訟需要交納訴訟費,從支出與收益上來看,超過50元以上再起訴,更合算一點。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 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一) 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二) 有明確的被告; (三) 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 (四) 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第一百二十條 起訴應當向人民法院遞交起訴狀,並按照被告人數提出副本。書寫起訴狀確有困難的,可以口頭起訴,由人民法院記入筆錄,並告知對方當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