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法院被動性

法院被動性

發布時間: 2022-05-27 14:49:55

A. 法律的特點有哪些

1、法定性。國家機關對具體案件的處理,無論是在程序上還是在實體上,都必須嚴格依據法律規定。

2、權威性。國家機關尤其是司法機關的活動是以國家名義進行的,司法裁決一旦發生法律效力,任何組織和個人都必須執行,不得擅自修改和違抗。

3、被動性。司法過程的啟動總是以具體案件的發生為前提,在大多數案件中,司法活動必須由當事人的訴訟行為來啟動。

4、獨立性。人民法院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人民檢察院依法獨立行使檢察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公民個人的干涉。

(1)法院被動性擴展閱讀:

1、明示作用

法律的明示作用主要是以法律條文的形式明確告知人們,什麼是可以做的,什麼是不可以做的,哪些行為是合法的,哪些行為是非法的。違法者將要受到怎樣的制裁等。這一作用主要是通過立法和普法工作來實現的。

2、矯正作用

這一作用主要是通過法律的強制執行力來機械地校正社會行為中所出現的一些偏離了法律軌道的不法行為,使之回歸到正常的法律軌道。像法律所對的一些觸犯了法律的違法犯罪分子所進行的強制性的法律改造,使之違法行為得到了強制性的矯正。

3、預防作用

對於法律的預防作用主要是通過法律的明示作用和執法的效力以及對違法行為進行懲治力度的大小來實現的。法律的明示作用可以使人們知曉法律而明辨是非,即在人們的日常行為中,什麼是可以做的,什麼是絕對禁止的,觸犯了法律應受到的法律制裁是什麼,違法後能不能變通,變通的可能性有多少等等。

B. 為什麼法院要收取訴訟費而不像公安一樣提供免費的公共服務

已經寫了很多關於法庭指控的內容。然而,它仍然沒有解釋為什麼公安部門不收費,所以我想免費討論公共安全服務。


我認為公共安全不收費有三個主要原因

3公安機關的執法活動對老齡問題有著極高的要求。

與訴訟活動相比,公安執法往往具有時效性,因此公安機關對公安機關的時間有要求。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有人報警,警察中心會先讓警察去銀行付錢給警察嗎?顯然不是。

所以公安機關不收費。

C. 簡述人民法院通過行政訴訟追究行政責任具有哪些特徵

人民法院通過抄行政訴訟追究行政責任襲具有以下特徵:
1、只能追究具體的行政違法行為,對抽象行政行為無權實施責任追究;
2、只能審查行政行為的合法性,無權審查行政行為的合理性;
3、人民法院追究行政責任具有被動性;
4、人民法院僅限於追究行政機關的行政責任,不能直接追究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行政責任;
5、人民法院追究行政責任具有補救性。

D. 法律適用的特點有哪些

1、法定性。國家機關對具體案件的處理,無論是在程序上還是在實體上,都必須嚴格依據法律規定。

2、權威性。國家機關尤其是司法機關的活動是以國家名義進行的,司法裁決一旦發生法律效力,任何組織和個人都必須執行,不得擅自修改和違抗。

3、被動性。司法過程的啟動總是以具體案件的發生為前提,在大多數案件中,司法活動必須由當事人的訴訟行為來啟動。

4、獨立性。人民法院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人民檢察院依法獨立行使檢察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公民個人的干涉。

(4)法院被動性擴展閱讀

法律特點是相比於其他主體而言的,相比於思想意識、政治實體,法律作為一種社會規范有其規范性和概括性。

就社會規范而言,法律區別於其他社會規范的基本特徵是法律具有國家意志性,由國家制定或認可;以權利、義務、權力、職責為主要內容;具有國家強制性,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法律的內在屬性主要體現在法律的本質屬性與法律關系三要素:主體、客體與內容三個方面。

法律的明示作用主要是以法律條文的形式明確告知人們,什麼是可以做的,什麼是不可以做的,哪些行為是合法的,哪些行為是非法的。違法者將要受到怎樣的制裁等。這一作用主要是通過立法和普法工作來實現的。

這一作用主要是通過法律的強制執行力來機械地校正社會行為中所出現的一些偏離了法律軌道的不法行為,使之回歸到正常的法律軌道。像法律所對的一些觸犯了法律的違法犯罪分子所進行的強制性的法律改造,使之違法行為得到了強制性的矯正。

參考資料

網路-法律適用

E. 司法權的被動性(消極性)

司法權的被動性指司法權自啟動開始的整個運行過程中只能根據當事人的申內請包括申請行容為和申請內容進行裁判,而不能主動啟動司法程序或擅自變更當事人的訴請內容。法國學者托克維爾在考察美國的司法權時,把被動性作為司法權的三個重要特徵之一,認為司法權只有請求它的時候,或用法律的術語來說,只有在審理案件的時候,它才採取行動。從性質上來說,司法權自身不是主動的。如果它主動出面以法律的檢查者自居,那他就有越權之嫌。在美國學者格雷看來:「法官是一種由某一有組織的機構任命,並應那些向其主張權利的人申請而確定權利義務的人。正是由於必須有一項向他提出的申請,他才採取行動這一事實,才將法官與行政官員區分開來」;司法權的這種被動性被認為是與必須積極執行法律、管理各項行政事務的行政權的重要區別之一。行政權具有管理內容的突發性和廣泛性、管理目的的公共性和公益性特徵,這就要求行政機關積極主動、講求效率地行使其職權、履行其職責。因此與司法權相反,無論是啟動還是運行過程中,行政機關均處於主導地位,不能對違法行為聽之任之,而是「本於行政機關職權,依據國家或人民之需要,積極主動為之。」

F. 6.什麼是司法權它有哪些特徵如何理解司法權的獨立性、被動性、公開性、透明性司法權有什麼功能

司法通常是指國家司法機關根據法定職權和法寶程序,具體應用法律處理案件的專門活動。
特徵:獨立性、被動性、交涉性、終局性、普遍性
功能:解決糾紛、調整社會關系、解釋、補充法律、形成公共政策
1.獨立性:司法的任務主要是解決公民之間以及公民與國家之間的法律爭執,消除社會沖突和社會緊張關系;而公民權利的保障,也有賴於法院的維持。因此在組織技術上,司法機關只服從法律,不受上級機關、行政機關的干涉。
2.被動性:法律適用活動的慣常機制是「不告不理」,司法程序的啟動離不開權利人或特定機構的提請或訴求,但司法者從來都不能主動發動一個訴訟,因為這與司法權的性質相悖。
3.公開性:司法機關的活動應當向社會公開,不僅通知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到場或到庭,而且允許公民旁聽,允許新聞媒體采訪和報道。司法公開既是司法公正的重要標志,又是司法公正的重要保障。

G. 司法權性質中的裁判性、中立性和被動性各指什麼呢

依相關法理簡析如下:

裁判性指司法機關對行為、事項的裁判權。版即有權作出裁判。

中立性指司法權機關獨立、中立、公正的行使裁判權。即不依附、偏向任何—方當事人。

被動性指在民事、行政和部分刑事〈刑事自訴〉紛爭中,司法機關不主動介入,即"民不告、官不究。"

H. 法院是被動,旅遊行政機關是主動的嗎

分不是問題,但是你到底想問什麼?就這么一句話有點摸不到頭腦,具體說說情況吧。

補充回答:碰到旅遊的投訴爭議,司法機關和旅遊行政機關的管理性質是不同的,司法機關對民事糾紛是不告不理,雙方沒有起訴至法院,法院不會主動去調查處理或者裁判,起訴到了法院,也需要各自自行調查和提供證據,提交法院裁判,法院不會主動調查,因此司法機關是被動處理。

旅遊行政機關不同,管理好旅遊市場,處理糾紛是他的職責,即使不投訴,也要主動處理,凈化旅遊市場,如果投訴了,更要主動調查,掌握情況,積極處理。

I. 西方國家的法院行使司法權特點有哪些

西方國家的法院行使司法權特點有:被動性、終局性、權威性、中立性。

1、被動性:

司法權的被動性指司法權自啟動開始的整個運行過程中只能根據當事人的申請包括申請行為和申請內容進行裁判,而不能主動啟動司法程序或擅自變更當事人的訴請內容。

2、終局性:

不論是一個程序或是幾個程序,都應當完整開展,如果未完成法定的程序,自然也就不能產生法定的結果與效力;同時,完成了所有的程序之後,程序就具有終局性,這種終局性是不可改變的。這樣,其權威性就由終局性所決定。

3、權威性:

只有程序參與人平等地參與程序,平等地受到程序的保障,則他就能夠尊重並接受程序所產生的結果,因為,「權威來源於確信和承認」,所以,程序的保障性自然也就產生權威性。

4、中立性:

司法權的中立性是司法權內在特點的體現,反映了司法權不同於行政權、立法權的本質特徵。司法權的中立性是指法院和法官「對於法律實施過程中所發生的各種主體之間的糾紛,以中立的身份和地位,依公正、科學的司法程序,居中加以解決。

(9)法院被動性擴展閱讀

審判權是司法權的核心,具有被動性、中立性、程序性、專屬性等特徵,相對於其他糾紛解決機關的程序,司法審判具有最高的權威性和終局性。法院的司法活動就是行使審判權,適用法律解決糾紛,作出司法裁判。

因為法律必須藉助於法官的司法活動才能從條文走向生活,從抽象化為具體,從預期變為現實。而且,法官的判決結論是非此即彼的判斷,對這種判斷的形成過程法官負有公開說明的義務。

而審判過程和審判結果的公開,有助於實現社會公眾對國家權力運行的知情權,並可以有效地對司法機關的司法活動(包括裁判過程和裁判結果)進行監督。

J. 被動司法是什麼

不少法官在審判過程中容易「情不自禁」地表現出一種主動態勢,這與我國的司法制度長期受國家干預理念的影響密不可分。民事訴訟法上有關「法院可以主動調查收集證據」的規定愈加淡化了法官所應具備的被動美德。應當看到,賦予法官以一定的主動取證權有其合理性,但因立法的模糊事實上在司法實踐中已經造成了這一權力的被濫用。最高人民法院正是意識到此,於2003年出台了《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這一司法解釋的第15條、16條明確規定,「人民法院認為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是指以下情形:(一)涉及可能有損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權益的事實;(二)涉及依職權追加當事人、中止訴訟、終結訴訟、迴避等與實體爭議無關的程序事項。除這兩種情形外,法院調查收集證據,應當依當事人的申請進行。
新的司法解釋將法官的主動取證許可權制在一定的范圍之內,可視為最高法院在校正舊有的司法理念,回歸司法的被動性上的一種努力。以此條規定對照法官在建議當事人進行測謊上的種種積極作為,筆者以為,盡管法官在探求事實真相上的良好初衷不容否認,但法官對測謊的主動建議、主動委託和主動採信,已經與其初衷和其職務所要求的被動美德相去甚遠。
還是將當事人的權利還給當事人,做回人們心目中的那個寡言的蒙眼女神吧,法官大人!

熱點內容
法治宣教外包 發布:2025-02-04 22:30:31 瀏覽:541
肛門周圍長猴子土方法治療 發布:2025-02-04 22:22:02 瀏覽:805
政府制定規章的程序 發布:2025-02-04 21:28:54 瀏覽:274
2014年陳印法規講義 發布:2025-02-04 21:17:34 瀏覽:976
法官助理立案 發布:2025-02-04 21:13:45 瀏覽:177
房屋外牆法律法規 發布:2025-02-04 21:12:57 瀏覽:775
北京勞動法病假 發布:2025-02-04 20:26:20 瀏覽:373
行政法由哪兩部分組成 發布:2025-02-04 19:15:17 瀏覽:543
經濟法期末測試卷 發布:2025-02-04 19:07:38 瀏覽:580
錦州法律咨詢在哪裡 發布:2025-02-04 19:05:12 瀏覽: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