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法院開庭為什麼直播

法院開庭為什麼直播

發布時間: 2022-05-27 16:54:28

法院審判有直播嗎

法律分析:依法公開進行的庭審活動是可以進行視頻直播的,但是沒有依法公開的庭審是不能進行視頻直播的。依法公開進行的庭審活動,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通過電視、互聯網或其他公共媒體進行圖文、音頻、視頻直播或錄播:

一、公眾關注度較高;

二、社會影響較大;

三、法治宣傳教育意義較強。案件庭審進行網路直播,利用新媒體助推司法公開,無疑是對公眾知情權的切實保障,是確保司法權力在陽光下運行、自覺接受人民群眾查詢和監督的有效手段。公開審判是社會主義民主在訴訟中的體現。公開審判使廣大人民群眾有機會了解案件的審理活動,並且對案件的審理活動進行監督,使案件的審理活動依法有序進行,體現社會主義民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八條人民法院對公開審理或者不公開審理的案件,一律公開宣告判決。當庭宣判的,應當在十日內發送判決書;定期宣判的,宣判後立即發給判決書。宣告判決時,必須告知當事人上訴權利、上訴期限和上訴的法院。宣告離婚判決,必須告知當事人在判決發生法律效力前不得另行結婚。

㈡ 民間借貸法院開庭審理,債權人可以要求網路直播嗎

民間借貸法院開庭審理,債權人是否可以要求網路直播,需要視具體情況而定。
我國民事、行政、刑事三大訴訟法均規定了公開審判的原則:法院審理案件,除涉及國家秘密、個人隱私或者法律另有規定等少數情形以外,其他絕大多數都應當公開進行。公開審判對應的是秘密審判,其對於司法公正的作用不言而喻。
「網路庭審直播」指的是人民法院獲得上級法院和中國法院網的審核批准後,通過官方網站視頻直播形式向公眾直播。直播過程為人民法院專門調派幹警負責庭審拍攝,以及圖像、文字內容同步錄入,中國法院網也同步製作和審核把關,確保整個庭審過程完整清晰地呈現給廣大群眾

㈢ 為什麼有的案件沒有庭審直播

法律分析:看不到法院的庭審現場直播,可能是因為這個案件,法院沒有直播。不是所有的案件法院都直播的。法院是有選擇的直播。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直播錄播庭審活動的規定》 第二條 人民法院可以選擇公眾關注度較高、社會影響較大、具有法制宣傳教育意義的公開審理的案件進行庭審直播、錄播。

對於下列案件,不得進行庭審直播、錄播:

(一)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未成年人犯罪等依法不公開審理的案件(二)檢察機關明確提出不進行庭審直播、錄播並有正當理由的刑事案件(三)當事人明確提出不進行庭審直播、錄播並有正當理由的民事、行政案件(四)其他不宜庭審直播、錄播的案件。

㈣ 庭審可以直播嗎

法律分析:可以的。為貫徹落實審判公開原則,擴大法制宣傳效果,規范人民法院庭審直播、錄播活動,結合人民法院工作實際,制定本規定。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直播錄播庭審活動的規定》

第一條 人民法院通過電視、互聯網或者其他公共傳媒系統對公開開庭審理案件的庭審過程進行圖文、音頻、視頻的直播、錄播,應當遵循依法、真實、規范的原則。

第二條 人民法院可以選擇公眾關注度較高、社會影響較大、具有法制宣傳教育意義的公開審理的案件進行庭審直播、錄播。對於下列案件,不得進行庭審直播、錄播:

(一)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未成年人犯罪等依法不公開審理的案件;

(二)檢察機關明確提出不進行庭審直播、錄播並有正當理由的刑事案件;

(三)當事人明確提出不進行庭審直播、錄播並有正當理由的民事、行政案件;

(四)其他不宜庭審直播、錄播的案件。

第三條 人民法院進行庭審直播、錄播,應當嚴格按照法律規定的公開范圍進行,涉及未成年人、被害人或者證人保護等問題,以及其他不宜公開的內容的,應當進行相應的技術處理。

㈤ 如何評價我國的庭審直播制度

  • 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裁判文書公開只是結果公開,庭審直播將司法過程公開是更重要的公開。公開開庭本來就是要向全世界公開,庭審直播不過是藉助網路技術手段更好的落實了這一要求。因此庭審直播本質上並非制度變革,而是技術創新。

  • 現在的問題是,越是重大、復雜、敏感的案件,越是需要社會強力監督的案件,法院越不願意庭審直播。我先舉兩個例子。

  • 我代理的陝西漢中張扣扣故意殺人案就是如此。張扣扣本人在第一次庭前會議上提出,希望庭審能進行視頻直播。後面我會見張扣扣的時候,他說他想對這個世界表達一些自己的看法。第一次庭前會議的時候,法庭不置可否。

  • 第二次庭前會議期間,我提出了六條支持庭審視頻直播的理由。檢察官提出反對意見,主要理由有兩個:一是被害人家屬反對,不希望二次傷害;二是有些內容過於血腥。我當場反駁:一是庭審直播是為了保護被告人訴訟權利,應當站在被告人立場去思考和決定;二是血腥的內容可以技術化處理,不用原生態在網路上呈現。經過我們的不懈努力,法庭最後決定採取微博圖文直播的形式。張扣扣本人對此雖不滿意,但基本能夠接受。

  • 庭審結束後,我大致翻看了一下陝西漢中中院微博圖文的內容,應該說錯漏還是不少。有些辯護意見沒有完整呈現,很多表達跟我們的原意有出入。或者張冠李戴,把我的發言和殷律師的發言搞混了。這可能跟書記員當庭記錄錯漏有關。

  • 在此之前,我代理的陝西渭南六歲男童鵬鵬被繼母虐待成植物人一案,因為社會關注度極高,法院對庭審進行了直播。那天的庭審,有幾百萬人通過網路進行了觀看。但是因為我們當庭發表的代理意見比較尖銳以及法庭當庭判決結果引發潮水般的質疑,法院很快就把直播鏈接給刪除了。事後很多人再想看的時候已經看不到了。

  • 我舉的兩個例子,社會關注度都很高,央視都在現場進行了錄播,但在對外直播方面都打了不同程度的折扣。事實證明,微博圖文直播在准確性、全面性和及時性方面肯定是不如視頻直播的。庭審直播應該在統一的網路平台進行,事後不能允許主審法院任意刪除鏈接。

  • 去年和今年,徐昕教授代理的吉林遼源王成忠案和山西太原姜玉東案兩個案件都因為直播引發了全國關注。兩個案件的直播時間都不長,但都非常精彩。吉林遼源王成忠案因為法院管轄權問題或者法官迴避問題,山西太原姜玉東案因為出庭人員資格及其關聯的實體問題,合議庭在短暫僵持之後都草草結束。我在想,這還是程序問題就引發這么大的爭議,如果是實體問題豈不是爭議更大?我非常好奇這兩個案子後續開庭是否還會庭審直播。法院還有信心直播嗎?檢察院還會同意直播嗎?一旦把爭議暴露在陽光下,退縮的並不是辯護人,這非常能說明問題。

  • 所以,庭審直播的核心問題是:如何將其制度化,使之無差別的得到一體適用,從而真正成為促進司法公正的有力手段而不是對外作秀的政績工程。光看直播率有多少並無意義。沒有爭議的案件,認罪認罰的案件,直播再多也沒用。就像訊問錄音錄像,關鍵突破時候的口供永遠沒有錄像,拿出來的錄像都是承認有罪的。選擇性的錄音錄像起不到制約偵查權的作用,選擇性的庭審直播也起不到制約審判權的作用。

  • 沒有爭議的案件其實可以不直播。有爭議的案件才更應該進行庭審直播。當然也要採取完善的技術配套措施,做好對被害人和證人的保護,確保他們的隱私和尊嚴不受侵犯。

  • 這就要求最高法制定司法解釋的時候,要封堵漏洞,不要隨意開口子、留後門。這一點在裁判文書公開中教訓尤其深刻。當時的司法解釋留下了太多彈性空間,導致許多重大、典型案件的判決書選擇性不上網。

  • 規則是一個整體,不允許隨意的例外。一個例外就是一個黑洞,會傷害規則的整體有效性,會導致規則的整體潰壩。必須明確凡是公開開庭的案件一律實行庭審直播,除非當事人及辯護律師一致同意不直播。一審應當直播而不予直播的,應當視為重大程序違法,二審可據此發回重審。二審應當直播而不直播的,可據此申請啟動再審。

㈥ 什麼是庭審直播

庭審直播,是指法院通過最高法院的官方網站視頻,以直播的形式向公眾直播庭審全過程。
《最高法院關於人民法院直播錄播庭審活動的規定》第二條 人民法院可以選擇公眾關注度較高、社會影響較大、具有法制宣傳教育意義的公開審理的案件進行庭審直播、錄播。

㈦ 為什麼法院對二審庭審現場進行直播

人民法院對庭審進行直播,是公開接受群眾監督。
最高法院要求所有案件應當直播,但是專,由於各種因素的影響屬,部分法院執行不力,大部分案件沒有進行直播。
所以,一審案件的庭審沒有直播,而二審法院對二審案件的庭審進行直播,可能就是這個原因。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直播錄播庭審活動的規定》:
第一條人民法院通過電視、互聯網或者其他公共傳媒系統對公開開庭審理案件的庭審過程進行圖文、音頻、視頻的直播、錄播,應當遵循依法、真實、規范的原則。
第二條人民法院可以選擇公眾關注度較高、社會影響較大、具有法制宣傳教育意義的公開審理的案件進行庭審直播、錄播。

㈧ 法院在什麼情況下用視屏直播開庭

1、有影響性 2、有代表性 3、法院視情況決定 4、大部分案件不公開直播審理

㈨ 在什麼情況下,法院可以對庭審進行平台直播

「網路庭審直播」指的是人民法院獲得上級法院和中國法院網的審核批准後,通過官版方網站權視頻直播形式向公眾直播。

直播過程為人民法院專門調派幹警負責庭審拍攝,以及圖像、文字內容同步錄入,中國法院網也同步製作和審核把關,確保整個庭審過程完整清晰地呈現給廣大群眾。

中國法院網的網路直播系統包括:庭審直播、現場直播和嘉賓訪談,各法院網及各級法院可以直接與中國法院網聯系進行相關直播,全面推進審判流程公開、裁判文書公開、執行信息公開三大平台建設,不斷擴大覆蓋面,增強影響力。

(9)法院開庭為什麼直播擴展閱讀:

在陽光司法背景下,除了法律規定不宜公開的內容外,人民群眾想知道什麼,就應當公開什麼。

從這個角度來說,司法公開應是人民法院、仲裁機構與時俱進、追求能動司法精神的正確舉措,而旁聽案件顯然是公眾參與審判的一個很重要的渠道。近些年來,公民旁聽制度從無到有,顯示出法制建設的巨大進步。

案件庭審進行網路直播,利用新媒體助推司法公開,無疑是對公眾知情權的切實保障,是確保司法權力在陽光下運行、自覺接受人民群眾查詢和監督的有效手段。

熱點內容
法治宣教外包 發布:2025-02-04 22:30:31 瀏覽:541
肛門周圍長猴子土方法治療 發布:2025-02-04 22:22:02 瀏覽:805
政府制定規章的程序 發布:2025-02-04 21:28:54 瀏覽:274
2014年陳印法規講義 發布:2025-02-04 21:17:34 瀏覽:976
法官助理立案 發布:2025-02-04 21:13:45 瀏覽:177
房屋外牆法律法規 發布:2025-02-04 21:12:57 瀏覽:775
北京勞動法病假 發布:2025-02-04 20:26:20 瀏覽:373
行政法由哪兩部分組成 發布:2025-02-04 19:15:17 瀏覽:543
經濟法期末測試卷 發布:2025-02-04 19:07:38 瀏覽:580
錦州法律咨詢在哪裡 發布:2025-02-04 19:05:12 瀏覽: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