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邦法官比勒
A. 世界上哪個國家有三個首郡。
南非的三個首都
南非在歷史上先後是荷蘭和英國的殖民地,其中英國在19世紀初開始入侵南非,並開始殖民統治,後來在南非發現了大量黃金和鑽石,使得大批歐洲移民來到南非,因此南非擁有較高的白人比例。此後,南非不斷爭取獨立,並在1961年宣布退出英聯邦,成立了南非共和國。
南非政區圖
南非與世界上很多國家都不同的是,一般一個國家只有一個首都,而南非擁有三個首都,他們分別是行政首都為茨瓦內(原名比勒陀利亞)、立法首都開普敦和司法首都布隆方丹。南非的這三個首都,可能我們大家都不甚了解,我們更多了解的南非城市,應該是其第一大城市、經濟中心約翰內斯堡。下面我們就來介紹下南非的這三個首都。
茨瓦內(比勒陀利亞)地圖
行政首都茨瓦內,又名比勒陀利亞,是南非的行政首都也是政治決策中心,位於南非東北部高原中的馬加利山麓谷地,平均海拔為1300多米,行政區劃上屬於豪登省,距離南非最大城市約翰內斯堡僅40分鍾車程。行政首都茨瓦內面積592平方千米,人口數量約為190萬人,其中黑人和白人的數量大體相當。
茨瓦內
茨瓦內城始建於1855年,在英國殖民統治時期,作為當時南非聯邦的行政首都。茨瓦內在城市建設方面,完全是一座歐式風格的城市,街頭綠樹成蔭、草木繁盛,被譽為「花園城」。市內主要景點為,總統府所在地聯合大廈、茨瓦內城市市政廳、南非國家劇院等。同時擁有南非大學、比勒陀利亞大學、工學院、師范學院等多所高等學校及科研機構。
開普敦
立法首都開普敦,是南非的第二大城市,位於南非的西南部沿海地區,附近有著名的好望角,是南非西開普省省會。開普敦面積達2500平方千米,人口數量約為350萬人,開普敦市背山面海,南郊臨印度洋,西郊瀕大西洋,位居兩大洋交匯處,世間絕無僅有,風光迤邐,氣候類型屬於地中海氣候。
開普敦
開普敦是歐洲裔白人在南非建立的第一座城市,建城300餘年來,經歷多國殖民統治,先後歷經荷、英、德、法等歐洲諸國的統治,因此在開普敦也充滿歐洲文化色彩。南非由於長期受西方的殖民統治,其國家架構基本是參照西方的三權分立體系,開普敦作為南非的立法首都,是南非議會的所在地。
B. 南非首都
茨瓦內原名比勒陀利亞(Pretoria),南非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亞是南非最大的文化中心。有1873年創立的南非大學、比勒陀利亞大學、工學院、師范學院等多所高等學校,還有南非最大的研究機構科學與工業研究院和著名的獸醫及燃料、林業等研究所。市內多博物館、紀念館和紀念碑、塑像等,還有天文台、國家動物園和3處市立自然保護區。
比勒陀利亞風光秀美,有」花園城」之稱,街道兩旁種植紫葳,又稱」紫葳城」。 城市中心位於阿皮斯河西岸,布局整齊,街道呈方格狀,兩旁植有成行的藍花楹樹。每年10~11月間鮮花盛開時,舉行盛大狂歡節。比勒陀利亞為礦業城市,近郊為金剛石、白金、黃金、錫、鐵、鉻、煤等礦的開采中心。
歷史
比勒陀利亞建於1855年,以布爾人領袖比勒陀利烏斯名字命名,其子馬爾錫勞斯是比勒陀利亞城的創建者,市內立有他們父子的塑像。1860年,它是布爾人建立的德蘭士瓦共和國的首都。1900年,被英國佔領。1910年起,成為白人種族主義者統治的南非聯邦(1961年改為南非共和國)的行政首府。
文化
比勒陀利亞完全是一座歐化的城市,街頭幾乎都是白人。街頭清潔,花木繁盛,有「花園城」之稱。該城的街道兩旁還種植了許多紫葳,故又得名「紫葳城」。每年10月到11月,百花盛開,鋪滿整個街市,全城為此要舉行長達一周的慶祝活動。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教堂廣場四周興建起一組摩天大樓。市內保留著保羅·克留格爾故居,建有國家文史館與露天博物館、紀念館和紀念碑、塑像、天文台。還有共和國大廈梯形花園、韋寧公園、國家動物園和 3處市立自然保護區。威特沃特斯蘭德工礦區周圍煤、鐵、 金剛石等礦產資源豐富。工業發展迅速,主要有鋼鐵、機械、采礦、紡織、金屬加工、水泥、化肥、食品等部門。1934年投產的比勒陀利亞鋼鐵廠是南非鋼 鐵聯合企業骨幹,產品供采礦業和加工工業需要。普雷米爾有南非規 模最大的金伯利岩管狀體,其金剛石開采量佔南非一半,是全國交通樞紐,市內有5條交會鐵路干線通往鄰國辛巴威、莫三比克和南非其他主要城市。比勒陀利亞的商業區和政府機構集中於中心區東部,市南43千米的斯穆次有南半球重要國際航空港。是南非的政治、文化和經濟中心。市內有1873年創立的南非大學、比勒陀利亞大學、工學院、師范學院等多所高等學校。城郊有南非最大的科學研究機構和工業研究院,包括昂德斯特波奧特獸醫研究院。
市中心的教堂廣場上聳立著保羅·克魯格的雕像,他是德蘭士瓦(南非)共和國的首任總統,其舊居已改為國家紀念館。廣場一側的議會大廈,原為德蘭士瓦州議會,現為省政府所在地。著名的教堂大街全長18.64公里,為世界最長的街道之一,兩側摩天高樓林立。聯邦大廈為中央政府所在地,位於俯瞰全城的小山上。坐落在保羅·克魯格大街上的德蘭士瓦博物館內收藏著自石器時代以來的各種地質、考古文物和標本,此外還有國立歷史文化博物館、露天博物館等。
市內公園眾多,面積共達1700公頃以上,其中以國家動物園和文寧公園最為有名。建於1949年,造價34萬英鎊的先驅者紀念碑聳立在南郊的小山上,這是為紀念南非歷史上著名的「牛車大行進」的民族大遷徙而建。十九世紀三十年代,布爾人在英國殖民者排擠下,成群結隊,從南非南部的開普省一帶,向北轉移,來到這里,遷徙歷時3年之久。市郊的噴泉山谷、旺德布姆自然保護區和野生動物保護區也都是旅遊勝地。
景點
比勒陀利亞有「花園城」之稱。噴泉谷是比勒陀利亞人潮最多的周末休閑區和野餐的地點;魯德普拉特水庫是釣魚、乘遊艇、水上運動和游泳的理想地點;萬德布姆自然保護區有株一顆樹齡1000年的無花果樹神木,13根主幹四面擴展在1公頃的土地上;普勒多利亞動物園是世界上最大的動物園之一,園內的動物超過3500種。
1. 聯合大廈 Union Buildings
南非政府及總統府所在地,是一座氣勢雄偉的花崗岩建築。由赫伯·貝克爵士設計。大廈坐落在比勒陀利亞一座俯瞰全城的小山上,大廈前面是整齊、優美的花園,園中立有不同的紀念碑和雕像。大廈後面有大片的叢林和灌木區,裡面有很多鳥類棲息。
2. 開拓者紀念堂 Voortrekker Monument
為紀念1838年逃避英國管轄,建立自己獨立的國家而趕著牛車遠離開普半島的布爾人祖先(南非荷蘭人)而建。這座宏偉的建築是比勒陀利亞的一景,紀念堂內的英雄廳雕有精美的壁雕,描述了這次大遷徙的情景。紀念堂邊的博物館有大遷徙時期的文物展示。
3. 市政廳 City Hall
很有特色的歐式建築。市政廳的巨型圓頂鍾塔有獨特的共32個鍾的鍾琴,還有擁有六千八百枝風管的巨大管風琴。市政廳前有紀念比勒陀利亞創始人比勒陀利烏斯父子(Andries Pretorius & M.W.Pretorius)的雕像。
4. 國家動物園 National Zoological Gardens
面積60公頃,有超過三千五百種以上的動物生活園內,是世界最大的動物園之一。動物園內有纜車流覽區內各個景點。水族館展示各種淡水,海水魚類,爬蟲館內則有品種繁多的爬蟲類與甲殼類。觀賞這些動物起碼半天時間。
5. 國家劇院 State Theatre
南非規模最大的綜合藝術劇院,有5個廳分別演出歌劇、芭蕾、戲劇、合唱與交響樂演奏音樂會。莎拉.布萊特蔓和三大男高音帕瓦羅蒂、多明戈、卡雷拉斯等眾多世界巨星分別在此有過精彩演出。周六上午在劇院前面有跳蚤市場開放。
6. 郵政博物館 Post Office Museum
是一座仿製的古老郵局建築。館內展示了南非郵政發展史,並收藏有七萬五千枚左右的珍貴郵票。
7. 教堂廣場 Church Square
南非最有名的廣場,位於比勒陀利亞市中心。廣場中央有川斯華(南非)共和國的首任總統保羅·克魯格的雕像,為市民休閑、散步的好去處。
8. 克魯格博物館 Kruger House Museum
南非第一任總統保羅·克魯格的官邸改建的博物館。裡面有克魯格的個人用品和文物展出。
9. 瑪格諾莉婭公園 Magnolia Dell
以木蓮花出名的景色優美的公園,位於威爾赫蜜娜皇後街。在每個月第一個和最後一個周末有藝術展覽舉辦。看中的作品可以現場購買。
10. 比勒陀利亞美術館 Pretoria Art Museum
館內收藏有很多南非和其它國家的珍貴藝術品。館內還有圖書館,有不定期的藝術講座、各國影片介紹及其它藝術活動。
11. 川斯華自然歷史博物館 Transvaal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館內收藏有豐富的哺乳動物、爬蟲類、昆蟲、兩棲動物的化石及地質文物等。
事件
3月份,南非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亞市政委員會投票通過了,將「比勒陀利亞改名為茨瓦內」的議案。南非黑人認為,比勒陀利亞有著強烈的「種族隔離」色彩,與已經廢除種族隔離政策多年的新南非格格不入。然而,居住在南非的白人認為,這項議案的通過侵犯了他們的公民權益。 上千名南非白人走上街頭,抗議比勒陀利亞改名為「茨瓦內」。
比勒陀利亞建於1855年,是以南非種族隔離政策的制定者安德里·比勒陀利亞命名的。安德里·比勒陀利亞為了擺脫英國的統治深入南非腹地,開發了許多地區。 而茨瓦內則是在比勒陀利亞到來前統治這一地區的非洲某部落酋長的名字,意思是「我們是一樣的」。
南非黑人表示,在南非廢除種族隔離制度近11年後的今天,其行政首都仍然沿用一個種族隔離政策制定者的名字是不可接受的,而茨瓦內這個名字則可以讓南非行政首都的名稱更加非洲化。
3月初,南非執政黨——非國大佔多數的比勒陀利亞市政委員會投票通過了「將市政當局區域命名為『茨瓦內』城」的議案,只是讓市中心保留比勒陀利亞的名字,而大部分政府部門所在的聯合大樓將不在比勒陀利亞的范圍內。
C. 世界上有三個首都的國家是
南非有三個首都
一.南非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亞 :比勒陀利亞是南非行政首都,位於東北部高原的馬加萊斯堡山谷地,跨林波波河支流阿皮斯河兩岸。海拔1300米以上。年平均氣溫為17℃。建於1855年,以布爾人領袖比勒陀利烏斯名字命名,其子馬爾錫勞斯是比勒陀利亞城的創建者,市內立有他們父子的塑像。1860年,它是布爾人建立的德蘭士瓦共和國的首都。1900年,被英國佔領。1910年起,成為白人種族主義者統治的南非聯邦(1961年改為南非共和國)的行政首府。風光秀美,有」花園城」之稱,街道兩旁種植紫葳,又稱」紫葳城」。
南非立法首都開普敦 :開普敦是南非 立法首都,重要港口,好望角省首府。位於好望角北端的狹長地帶,瀕大西洋特布爾灣。始建於1652年,現為立法機關所在地。
南非司法首都布隆方丹 :南非的司法首都布隆方丹是南非的司法首都,位於中部高原,為全國的地理中心,四周有小丘環繞,夏熱,冬寒有霜。它最初為一堡壘,1846年正式建城。現為重要交通樞紐。布隆方丹一詞,原意為「花之根源」。市內丘陵起伏,風景秀麗。
它是南非最高司法機關所在地,主要建築物有:市政廳、上訴法院、國家紀念館、體育場和大教堂等。國家博物館內有著名的恐龍化石。
回答者:1104146386
D. 比勒陀利亞有什麼好玩的地方哪些景點必去
1、南非先民紀念館推薦理由:南非最大的紀念館,在2006年榮獲非洲最佳博物館的稱號
2、聯合大廈
推薦理由:南非總統府
3、南非中央政府聯邦大廈
4、教堂廣場
5、開拓者紀念堂與遺產遺址
6、比勒陀利亞植物園
7、南非自然歷史博物館
8、Rietvlei Nature Reserve
9、斯穆茨博物館
10、Moreleta Kloof Nature Reserve
還有189條相關問答,更多比勒陀利亞新奇玩法,點擊查看
E. 世界上為一個有三個首都的國家是哪個,三個首都分別是什麼
南非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亞
比勒陀利亞(PROTERIA)是南非行政首都,位於東北部高原的馬加萊斯堡山谷地,跨林波波河支流阿皮斯河兩岸。海拔1300米以上。年平均氣溫為17℃。建於1855年,以布爾人領袖比勒陀利烏斯名字命名,其子馬爾錫勞斯是比勒陀利亞城的創建者,市內立有他們父子的塑像。1860年,它是布爾人建立的德蘭士瓦共和國的首都。1900年,被英國佔領。1910年起,成為白人種族主義者統治的南非聯邦(1961年改為南非共和國)的行政首府。風光秀美,有」花園城」之稱,街道兩旁種植紫葳,又稱」紫葳城」。
市中心的教堂廣場上聳立著保羅�6�1克魯格的雕像,他是德蘭士瓦(南非)共和國的首任總統,其舊居已改為國家紀念館。廣場一側的議會大廈,原為德蘭士瓦州議會,現為省政府所在地。著名的教堂大街全長18.64公里,為世界最長的街道之一,兩側摩天高樓林立。聯邦大廈為中央政府所在地,位於俯瞰全城的小山上。座落在保羅�6�1克魯格大街上的德蘭士瓦博物館內收藏著自石器時代以來的各種地質、考古文物和標本,此外還有國立歷史文化博物館、露天博物館等。
市內公園眾多,面積共達1700公頃以上,其中以國家動物園和文寧公園最為有名。建於1949年,造價34萬英鎊的先驅者紀念碑聳立在南郊的小山上,這是為紀念南非歷史上著名的「牛車大行進」的民族大遷徙而建。十九世紀三十年代,布爾人在英國殖民者排擠下,成群結隊,從南非南部的開普省一帶,向北轉移,來到這里,遷徒歷時3年之久。市郊的噴泉山谷、旺德布姆自然保護區和野生動物保護區也都是旅遊勝地。
比勒陀利亞為礦業城市,近郊為金剛石、白金、黃金、錫、鐵、鉻、煤等礦的開采中心。
比勒陀利亞的教堂廣場
19世紀中葉,白人殖民者在南非建立起四個政治實體:兩個英國殖民地;兩個布爾人(荷蘭血統的白人,現稱阿非利卡人)共和國。比勒陀利亞在1860年成為布爾人共和國――德蘭士瓦南非共和國的首都。比勒陀利亞最初的城市發展主要是圍繞著教堂廣場展開的。
F. 南非首都是哪裡
南非共有三個首都,約翰內斯堡是其中之一。
關於南非的首都是一個非常嚴肅的問題,官方的說法是按照1910年的「版本」。
南非是世界上唯一有著三個首都的國家,其三個首都分別為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亞Pretoria(現已更名為茨瓦內Tshwane)、立法首都開普敦Cape Town、司法首都布隆方丹Bloemfontein。
關於經濟首都約翰內斯堡,以下詳述,現在先講正確的首都的說法。
為何南非會有三個首都呢?
一百年前,在南非這塊土地上存在4個國家(一說自由州),他們分別是開普共和國(首都開普敦),納塔爾共和國(首都德班),德蘭士瓦共和國(首都比勒托尼亞)和奧蘭治共和國(首都布隆方丹)。
1910年英國將開普、納塔爾、德蘭士瓦、奧蘭治4個共和國組成南非聯邦。在確定南非聯邦的首都定在哪裡時,各個共和國互不相讓,爭得不亦樂乎。最後達成妥協,把行政首都定為比勒陀利亞、立法首都定為開普敦、司法首都定為布魯方登(布隆方丹)。剩下的德班拿到了貨物進出口的肥缺。結果皆大歡喜。
1994年新南非成立以後,沿用了舊時的傳統。
南非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亞Pretoria
比勒陀利亞(Pretoria)是南非行政首都,位於東北部高原的馬加萊斯堡山谷地,跨林波波河支流阿皮斯河兩岸。海拔1300米以上。年平均氣溫為17℃。建於1855年,以布爾人領袖比勒陀利烏斯名字命名,其子馬爾錫勞斯是比勒陀利亞城的創建者,市內立有他們父子的塑像。1860年,它是布爾人建立的德蘭士瓦共和國的首都。1900年,被英國佔領。1910年起,成為白人種族主義者統治的南非聯邦(1961年改為南非共和國)的行政首府。風光秀美,有」花園城」之稱,街道兩旁種植紫葳,又稱」紫葳城」。
比勒陀利亞為礦業城市,近郊為金剛石、白金、黃金、錫、鐵、鉻、煤等礦的開采中心。
南非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亞改名為茨瓦內Tshwane
南非首都比勒陀利亞官員2005年3月7日投票贊成將首都更名為茨瓦內(Tshwane)。這意味著,一旦決定生效,這個帶有濃重殖民地色彩的名字將從地圖上消失。
這項決定是由南非國民大會控制的城市委員會在一次特別會議上通過的。執行市長斯曼加利索·姆卡楚瓦在會議上說,「我們希望藉此表明,南非將在新與舊、過去與未來之間劃清界限。我們以這樣的方式表明,壓制的時代過去了,自由的時代開始了,我們歡迎種族隔離制度的入土和民主的誕生。」
擁有200萬人口的比勒陀利亞是南非行政首都和政治中心,始建於1855年,為白人殖民者所建造。「比勒陀利亞」市名是以布爾人領袖比勒陀利烏斯(Andries Pretorius)名字命名的。「茨瓦內」的意思則是「我們都一樣」,最早由非洲的恩戈尼族人命名。
南非地理名稱委員會將在今年10月份的會議上對更名決定予以批准,屆時該市在地圖上的名稱也將開始修改。
南非立法首都開普敦Cape Town
開普敦(Cape Town)是南非立法首都,重要港口,好望角省首府。位於好望角北端的狹長地帶,瀕大西洋特布爾灣,南部插入印度洋。南非第二大城市,僅次於約翰內斯堡。始建於1652年,原為東印度公司供應站駐地,是西歐殖民者最早在南部非洲建立的據點,即是南非的發源地,故有「南非諸城之母」之稱,許多人稱她為「母城」(Mother City)。長期是荷蘭、英國殖民者向非洲內陸擴張的基地。現為立法機關所在地。
城市背山面海迤邐展開,西郊瀕大西洋,南郊插入印度洋,居兩洋之會。市內多殖民時代的古老建築,位於大廣場附近,建於1666年的開普敦城堡是市內最古老的建築。當年其建築材料多來自荷蘭,後用作總督官邸和政府辦公處。其寧靜美麗可與舊金山相媲美。這里屬於地中海氣候,雨量充沛,空氣濕潤,綠草遍地,開普敦市郊是重要的葡萄酒產地。
南非司法首都布隆方丹Bloemfontein
南非的司法首都布隆方丹(Bloemfontein)是南非的司法首都,位於中部高原,為全國的地理中心,四周有小丘環繞,夏熱,冬寒有霜。它最初為一堡壘,1846年正式建城。現為重要交通樞紐。布隆方丹一詞,原意為「花之根源」。市內丘陵起伏,風景秀麗。
它是南非最高司法機關所在地,主要建築物有:市政廳、上訴法院、國家紀念館、體育場和大教堂等。國家博物館內有著名的恐龍化石。建於1848年的古堡是市內最古建築。1849年所建的舊省議會,只有一個房間,現在是全國性的紀念建築物。國家紀念碑是為紀念在第二次南非戰爭中死去的婦女和兒童而建,碑下為南非歷史著名人物埋葬地。市內有奧蘭治自由邦大學,建於1855年。
G. 瑞士和瑞典是什麼關系
瑞 士
【國 名】 瑞士聯邦(Swiss Confederation)
【面 積】 41284平方公里。
【人 口】 725.85萬人(2001年底,瑞士聯邦統計月報),其中外籍人佔20.1%。德、法、意及拉丁羅曼語為官方語言,居民中講德語的佔64%,法語19%,義大利語8%,拉丁羅曼語1%,其他語言8%。信奉天主教的居民佔46%,基督教40%,其他宗教5%,不信教的佔7.4%。
【首 都】 伯爾尼(Bern),市區人口12·25萬。
【國家元首】 由聯邦委員會7名委員輪任聯邦主席,任期一年。2001年度聯邦主席莫得茨·洛伊恩貝格(Moritz Leuenberger,社會民主黨),2000年12月當選。
【重要節日】 國慶節:8月1日
【簡 況】 位於中歐的內陸國。與奧地利、列支敦斯登、義大利、法國和德國接壤。地處北溫帶,受海洋性氣候和大陸性氣候交替影響,氣候變化較大,年平均氣溫9℃。
1291年8月1日,烏里、施維茨和下瓦爾登三個州在反對哈布斯堡王朝的斗爭中秘密結成永久同盟,此即瑞士建國之始。1815年維也納會議確認瑞士為永久中立國。1848年制定憲法,設立聯邦委員會,成為統一的聯邦制國家。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均保持中立。
【政 治】 自1959年起,一直由議會中的四大黨自由民主黨、社會民主黨、基督教民主人民黨和瑞士人民黨組成聯合政府,四黨在聯邦委員會中的比例為2:2:2:1。這一模式保證了幾十年來瑞政局的穩定,被稱為"奇妙組合"。盡管右翼黨瑞士人民黨在1999年10月的立法選舉中得票猛增,由原來的第四大黨躍居第二大黨,但這一模式依然得以為繼。
2001年是瑞士多事之年。瑞士航空公司破產重組、楚格州議會惡性槍擊事件、聖哥達隧道大火、飛機失事等接連發生,政府忙於應付,國民震驚,輿論嘩然。但四黨聯合執政機制運作正常,政局基本保持了穩定。
【憲 法】 1848年制訂通過,1874年以來曾經過多次修改。瑞士實行"公民表決"(即公民投票)和"公民倡議"形式的直接民主。凡修改憲法條款、簽訂期限為15年以上的國際條約或加入重要國際組織,必須經過公民表決並由各州通過方能生效。新憲法還確定了國際法高於國內法的原則。1999年瑞士公民表決通過新憲法,明確規定瑞士是聯邦制國家,各州有自己的憲法。聯邦政府管轄外交、財政、金融、聯邦稅收、貨幣、國防、海關、鐵路、郵電、能源、電視、廣播和社會保障等,其它事務由各州管轄。各州必須遵守聯邦的全國性法規並接受聯邦的監督。
【議 會】 聯邦議會是立法機構,由具有同等許可權的國民院和聯邦院組成。只有兩院一致批准,法律或決議方能生效。國民院有200名議員,由公民普選產生,任期4年;聯邦院有46名議員,由各州選派,任期因州而異,最長4年。兩院議長任期均為1年。 2001年度國民院議長彼得·黑斯(Peter Hess,基督教民主人民黨),聯邦院議長弗朗索瓦茲·索丹(Francoise Saudan,女,自由民主黨)。
本屆議會1999年10月產生,各主要政黨在兩院所佔席位如下:
聯邦院 國民院
社會民主黨 6 51
瑞士人民黨 7 44
自由民主黨 17 43
基督教民主人民黨 15 35
綠黨 9
自由黨 6
瑞士勞動黨 3
路德教人民黨 4
聯盟黨 1
其它 1 4
【政 府】 聯邦委員會是國家最高行政機構,由7名委員組成,分任7個部的部長,實行集體領導。設主席和副主席,由聯邦委員輪任,任期1年,不得連任。
2001年度聯邦委員會組成如下:主席兼交通能源電訊部長莫里茨·洛伊恩貝格(Moritz Leuenberger,社會民主黨),副主席兼財政部長卡斯帕爾·維利格爾(Kaspar Villiger,自由民主黨),公共經濟部長帕斯卡爾· 庫什潘(Pascal Couchepin,自由民主黨),外交部長約瑟夫·戴斯(Joseph Deiss,基督教民主人民黨),司法警察部長魯特·梅茨勒-阿努爾德(Ruth Metzler-Arnold,基督教民主人民黨,女),內政部長露特·德萊富斯 (Ruth Dreifuss, 社會民主黨,女) ,軍事、民防和體育部長薩穆埃爾·施密德(Samuel Schmid,瑞士人民黨)。
【司法機構】 聯邦法院:行使司法權,由30名聯邦法官和15名助理法官組成,由議會選舉產生,任期6年,正、副院長每兩年改選一次。聯邦保險法院:由9名法官組成,由議會選舉產生,正、副院長每兩年改選一次。
【行政區劃】 全國分為26個州:蘇黎世、伯爾尼、盧塞恩、烏里、施維茨、上瓦爾登、下瓦爾登、格拉魯斯、楚格、弗里堡、佐洛圖恩、巴塞爾市、巴塞爾鄉、沙夫豪森、外羅登阿本策爾、內羅登阿本策爾、聖加侖、格勞賓登、阿爾高、圖爾高、迪溪諾、伏特、瓦萊、紐沙泰爾、日內瓦、汝拉。州下設區。
【政 黨】 大小政黨共有30多個,主要政黨有:
(1)自由民主黨(Freie Demokratische Partei):法語區稱激進民主黨,1894年成立。黨員8.5萬人。主席格羅爾得·比勒(Gerold Buehrer)。
(2)社會民主黨(Sozialdemokratische Partei):法語區稱瑞士社會黨,1888年成立。黨員3.8萬人。主席克麗斯蒂安娜·布龍納(Christiane Brunner,女) 。
(3)基督教民主人民黨(Christlich-Demokratische Volkspartei):法語區稱基督教民主黨,建於1912年。前身是"人民保守黨",1970年改為現名。黨員8萬人。主席菲利浦·施泰赫林(Philipp Staehelin)。
(4)瑞士人民黨(Schweizerische Volkspartei):法語區稱中間民主聯盟,1976年由農民黨和民主黨合並組成。黨員8.2萬人。主席於利·毛雷爾(Ueli Maurer)。
(5)瑞士勞動黨(Partei der Arbeit): 1912年成立,始稱瑞士共產黨,1944年改為現名,黨員3000名,主席克里斯蒂安娜·雅克-貝爾熱(Christiane Jaquet-Berger,女)。
【重要人物】 莫得茨·洛伊恩貝格(Moritz Leuenberger),2001年度瑞士聯邦主席,瑞士社民黨人。1946年9月生於瑞士比爾,在蘇黎世大學攻讀法律,畢業後從事律師職業,並開設律師事務所。1969年加入社民黨,曾任蘇黎世市社民黨主席。1979至1995年任瑞士國民院議員,1991至1995年任蘇黎世州主管司法和內政的州政委員。1995年9月27日當選聯邦委員,出任交通能源部長(1998年起改稱環境、交通、能源和通訊部長)。2000年任聯邦委員會副主席,同年12月6日當選2001年度聯邦主席。
【經 濟】 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工業國。實行自由經濟政策,政府盡量減少干預。對外主張自由貿易,反對貿易保護主義政策。
2001年,受"9·11"事件和瑞士航空公司破產重組的影響,瑞士經濟受到嚴重沖擊,進出口下降,旅遊業受挫,經濟明顯滑坡,財政由盈餘降為赤字。但私人消費平穩,通脹率保持較低水平,失業率達到10年來最低水平,瑞士法郎對西方主要貨幣匯率基本保持穩定。
2001年主要經濟數字如下:
國內生產總值:4144億瑞郎(2455億美元)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57091瑞郎(34419美元)
國內生產總值實際增長率:1.3%
貨幣名稱: 瑞士法郎,1法郎=100生丁
匯率:1美元=1.69瑞士法郎
通貨膨脹率:1%
失業率:1.9%。
【資 源】 水力資源豐富,利用率達95%。森林面積127.16萬公頃,覆蓋率為全國面積的32.4%。
【工 業】 機械製造、化工、醫葯、鍾表、食品加工、紡織是瑞士工業的主要支柱。工業技術水平先進,產品質量精良,在國際市場具有很強的競爭力。除ABB、雀巢、諾華、蘇爾壽等著名大公司外,絕大多數為中、小企業。2001年,工業就業人數102.2萬,占總就業人口的28%。
【農 業】 2001年,農業人口20.3萬,占總就業人口的5%。 農業用地107.2萬公頃。農牧業產值36.6億瑞郎(2000年),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1%。2000年國家對農業的補貼為24.2億瑞郎,占農業總產值的71%。主要農作物有小麥、燕麥、馬鈴薯和甜菜。肉類基本自給,奶製品自給有餘。
【旅 游 業】 旅遊業十分發達。2001年從業人員22.5萬,占就業總人數的6.2%,是僅次於機械製造和化工醫葯工業的第三大創匯行業。2001年,遊客過夜數為5560萬人次,其中外國遊客過夜數為3610萬人次。2000年擁有旅館5175家,床位21.9萬張。2000年瑞士旅遊業營業額227億瑞郎,收入21.9億瑞郎,旅遊收入占國內生產總值的5.6%。
【交通運輸】 以公路和鐵路運輸為主。
鐵路:總長5035公里(2000年),全部電氣化,鐵路密度居世界前列。
公路:總長71148公里,分國道、州道、鎮道,其中國道1638公里,為公路交通主幹。公路網四通八達,遍及全國。
水運:有水路航線1214公里(2000年)。
空運:瑞士空運航線總長51.3萬公里,企業運營的飛機有715架。主要國際機場有蘇黎世機場和日內瓦機場。
管道運輸:有輸油管道108公里(2000年),天然氣管道1986公里。
瑞 典
【國 名】 瑞典王國(The Kingdom of Sweden, Konungariket Sverige)。
【面 積】 449964平方公里(其中內湖面積39030平方公里),領海12海里。
【人 口】 894.2萬人(2003年1月)。90%為瑞典人。外國移民及其後裔約100 萬人,北部薩米族是唯一的少數民族,約1萬人。官方語言為瑞典語。90%的國民信奉基督教路德宗。
【首 都】 斯德哥爾摩(Stockholm),市區人口75.8萬(2002年底),全年平均氣溫6.6℃。
【國家元首】 國王卡爾十六世·古斯塔夫(Carl XVI GUSTAF),1973年9月15日即位。
【簡 況】 位於北歐斯堪的納維亞半島東半部。西鄰挪威,邊境長1619公里;東北接芬蘭,邊境長586公里;東臨波羅的海,西南瀕北海,同丹麥隔海相望,海岸線長2181公里,領海12海里。地形狹長,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北部為諾爾蘭高原,南部及沿海多為平原或丘陵。湖泊約10萬個,可通航河流較少。大部分地區屬溫帶針葉林氣候,最南部屬溫帶闊葉林氣候。受北大西洋暖流影響,平均氣溫1月北部-16℃,南部-0.7℃;7月北部14.2℃,南部17.2℃。
公元1100年前後開始形成國家。1157年兼並芬蘭。1397年與丹麥、挪威組成卡爾馬聯盟,受丹統治,1523年脫離聯盟獨立。1654-1719年為強盛時期,領土包括現芬蘭、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以及俄國、波蘭和德國的波羅的海沿岸地區。1718年對俄國、丹麥和波蘭作戰失敗後逐步走向衰落。1805年參加拿破崙戰爭,1809敗於俄國後被迫割讓芬蘭,1814年從丹麥取得挪威,結成瑞挪聯盟,1905年挪獨立。瑞典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均保持中立,未參戰。
【政 治】 1998年9月20日,瑞典舉行大選,社民黨以36.6%的得票率在左翼黨和環境黨的支持下得以繼續單獨執政。2002年9月15日,瑞典舉行大選,執政的社民黨在左翼黨和環境黨的支持下繼續單獨執政。對內主張發展福利政策,對外積極參與聯合國、歐盟等國際事務,繼續執行軍事不結盟的安全政策。
【憲 法】 現行憲法由政府法典(1809年制定,1974年修訂)、王位繼承法(1810年制定,1979年修訂)和新聞自由法(1949年制定)三個基本法組成。此外還有議會組織法(1866年制定,1974年修訂)。憲法規定瑞典實行君主立憲制。國王是國家元首,作為國家象徵僅履行代表性或禮儀性職責,不能幹預議會和政府工作。議會是立法機構,由普選產生。政府是國家最高行政機構,對議會負責。國王的長子女是法定王位繼承人。
【議 會】 一院制,共349名議員,通過全國大選直接產生,任期四年。議會組織法規定,政黨在大選中需獲得全國選票的4%或一個選區的12%才能進入議會。本屆議會於2002年9月選出,社會民主黨佔144席,溫和聯合黨55席,左翼黨30席, 基督教民主黨33席,中央黨22席,人民黨48席,環境黨17席。議長為社民黨人比約·馮·敘多(Björn von SYDOW)。
【政 府】 本屆政府系社民黨一黨少數政府,設10個部,包括首相在內閣員共22名,其中女性閣員10人。首相約蘭·佩爾松 (Göran PERSSON)。主要閣員有:副首相瑪格麗塔·溫貝里(Margareta WINBERG,女),司法大臣托馬斯·博德斯特倫 (Thomas BODSTRÖM),民主事務大臣莫娜·薩林(Mona SAHLIN,女),外交大臣安娜·林德 (Anna LINDH,女),外援大臣揚·卡爾松(Jan O KARLSSON),工商大臣雷夫·帕格羅茨基(Leif PAGROTSKY),國防大臣萊尼·比約克隆德(Leni BJÖRKLUND),社會大臣拉爾斯·恩奎斯特(Lars ENGQVIST),兒童與家庭大臣貝利特·安德諾爾(Berit ANDNOR,女)財政大臣博塞·林霍爾姆(Bosse RINGHOLM),教育大臣托馬斯·厄斯特羅斯(Thomas ÖSTROS),農業大臣安-克利斯汀·尼奎斯特(Ann-Christin NYKVIST,女), 文化大臣瑪麗塔·烏爾夫斯科格 (Marita ULVSKOG,女),環境大臣萊娜·索梅斯塔德(Lena SOMMESTAD)。
【政府網址】
瑞典王室:http://www.royalcourt.se
議會:http://www.riksdagen.se
首相府:http://www.regeringen.se
外交部:http://www.ud.se
瑞典國際開發署:http://www.sida.se
瑞典學會:http://www.si.se
【行政區劃】 全國劃分為21個省和289個市。省長由政府任命,市的領導機構由選舉產生,省、市均有極大自主權。21個省份為:斯德哥爾摩省、烏普薩拉省、南曼蘭省、東約特蘭、延雪平省、克魯努貝里省、卡爾馬省、果特蘭省、布萊金厄省、斯科耐省、哈蘭省、西約特蘭省、韋姆蘭省、厄勒布魯省、西曼蘭省、達拉納省、耶夫勒堡省、西諾爾蘭省、耶姆特蘭省、西博滕省、北博滕省。
【司法機構】 法院分三級:最高法院、6 所中級(上訴)法院、72 所初審法院,此外另設28所行政法院。皇家最高法院由16名政府任命的終身法官組成,院長土格爾·格列格(Torkel GREGOW),1998年就職。全國設國家檢察院、6個中級檢察院、38個區級檢察院和11個專司經濟犯罪的檢察院。國家檢察長由政府任命,現為克拉斯·貝爾根斯特朗德(Klas BERGENSTRAND),1994年就職。設有獨立監察官,對議會負責,監督各級政府機構和官員。現任總監察官克拉斯·埃克隆德(Claes EKLUNDH)。
【政 黨】 主要政黨有:
(1)瑞典社會民主工黨(Sveriges Socialdemokratiska Arbetarpartiet ):簡稱社民黨。1889年成立。瑞典第一大政黨,長期執政。黨員16萬人。主張保持和發展福利制度,積極參與國際合作。主席約蘭·佩爾松。
(2)溫和聯合黨(Moderata Samlingspartiet):亦稱保守黨,1904年成立。主張堅持私有制和為企業減稅,積極參與國際合作,主張加入北約。主席布·隆德格林(Bo LUNDGREN)。
(3)人民黨(Folkpartiet Liberalerna):亦稱自由黨,1934年成立。主張自由競爭和寬松的移民政策。主席拉什·雷庸伯里(Lars LEIJONBORG)。
(4)中央黨(Centerpartiet):1913年成立,原名農民協會,1958年改為現名。代表農場主和家庭農戶利益。反對加入歐盟和北約、反對中央集權,強調環保。主席莫德·奧洛夫松(Maud OLOFSSON,女)。
(5)基督教民主黨(Kristdemokratiska Partiet):1964年成立,原名基督教社會民主黨,1996年改為現名。堅持基督教價值觀、重視家庭。主席阿爾夫·斯文松(Alf SVENSSON)。
(6)左翼黨(Vänsterpartiet):1917年成立。原名左翼黨-共產黨人,1990年改為現名。黨員1.1萬。要求縮短工時、重視婦女權利、反對加入歐盟。主席暫空缺。第一副主席厄拉·霍夫曼(Ulla HOFFMANN)。
(7)環境黨(Miljopartiet de Gröna ):1981年9 月成立。強調環保,主張關閉核電站,反對加入歐元。實行集體領導制,主要領導人瑪麗亞·維特斯特朗(Maria WETTERSTRAND)和彼得·愛立信(Peter ERIKSSON)。
【重要人物】 卡爾十六世·古斯塔夫:國王。1946年4月30日生於斯德哥爾摩。1966年高中畢業後在部隊接受軍事訓練,1968年在烏普薩拉大學和斯德哥爾摩大學進修。1973年9月15日即位。愛好體育運動。1976年6月與德國人希爾維亞(SILVIA)結婚。生有二女一子,長女維多利亞公主為王儲。1981年9月攜王後訪華。
約蘭·佩爾松:首相。1949年1月20日生於瑞典中部的南曼蘭省,青年時期曾擔任社民黨青年團主席和地方政府成員等職。1979年當選為國會議員,1989-1991年任政府教育大臣,1991年起先後任議會農業委員會主席、議會工商委員會委員和議會財經委員會副主席。1993年起為社民黨中央委員會委員,1994年出任財政大臣,從1996年3月起任社民黨主席和政府首相,2002年再次當選首相。1996年11月訪華。
【經 濟】 經濟發達。90年代初受世界性經濟危機影響出現衰退,1994年經濟開始回升,此後大力發展電子和信息技術產業,經濟一直保持2%-4%的增長速度。2002年經濟發展有所加快,出口增長是促使瑞典經濟增速的主要原因。
2002年主要經濟指標如下:
國內生產總值(2002年):23399億克朗(約合2692.6千億美元)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2002年):261660克朗(約合3.01萬美元)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2002年):1.9%
貨幣名稱:瑞典克朗(Svensk krona)1克朗=100奧爾
匯率(2003年4月):1美元=8.69瑞典克朗
通貨膨脹率(2003年2月):3.4%
失業率(2003年2月):4.5%
H. 南非的首都是哪裡,開世界盃的
編輯詞條 比勒陀利亞
[編輯本段]一、簡介
比勒陀利亞 Pretoria(現已更名為茨瓦內Tshwane) 比勒陀利亞是南非的政治決策中心兼行政首都,德蘭士瓦省省會。位於東北部高原上的馬加利山麓谷地,海拔1378米,與南方的約翰內斯堡市相距僅40分鍾車程。人口中白人、黑人各佔一半。市區跨林波波河支流阿皮斯河兩岸,由12座橋梁連接。面積(連近郊區)592平方千米, 人口約82萬。氣候涼爽,1月最熱,7月最涼,平均氣溫分別為20℃和11℃,年降水量700毫米,集中於夏季(11月至翌年4月)。比勒陀利亞風光秀美,有」花園城」之稱,街道兩旁種植紫葳,又稱」紫葳城」。 城市中心位於阿皮斯河西岸,布局整齊,街道呈方格狀,兩旁植有成行的藍花楹樹。每年10~11月間鮮花盛開時,舉行盛大狂歡節。比勒陀利亞為礦業城市,近郊為金剛石、白金、黃金、錫、鐵、鉻、煤等礦的開采中心。
[編輯本段]二、歷史
比勒陀利亞建於1855年,以布爾人領袖比勒陀利烏斯名字命名,其子馬爾錫勞斯是比勒陀利亞城的創建者,市內立有他們父子的塑像。1860年,它是布爾人建立的德蘭士瓦共和國的首都。1900年,被英國佔領。1910年起,成為白人種族主義者統治的南非聯邦(1961年改為南非共和國)的行政首府。
[編輯本段]三、文化
比勒陀利亞完全是一座歐化的城市,街頭幾乎都是白人。市面繁華,街頭清潔,風光秀麗,花木繁盛,有「花園城」之稱。該城的街道兩旁還種植了許多紫葳,故又得名「紫葳城」。每年10月到11月,百花盛開,鋪滿整個街市,全城為此要舉行長達一周的慶祝活動。 比勒陀利亞是南非最大的文化中心。有1873年創立的南非大學、比勒陀利亞大學、工學院、師范學院等多所高等學校,還有南非最大的研究機構科學與工業研究院和著名的獸醫及燃料、林業等研究所。市內多博物館、紀念館和紀念碑、塑像等,還有天文台、國家動物園和3處市立自然保護區。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教堂廣場四周興建起一組摩天大樓。市內保留著保羅·克留格爾故居,建有國家文史館與露天博物館、紀念館和紀念碑、塑像、天文台。還有共和國大廈梯形花園、韋寧公園、國家動物園和 3處市立自然保護區。威特沃特斯蘭德工礦區周圍煤、鐵、 金剛石等礦產資源豐富。工業發展迅速,主要有鋼鐵、機械、采礦、紡織、金屬加工、水泥、化肥、食品等部門。1934年投產的比勒陀利亞鋼鐵廠是南非鋼 鐵聯合企業骨幹,產品供采礦業和加工工業需要。普雷米爾有南非規 模最大的金伯利岩管狀體,其金剛石開采量佔南非一半,是全國交通樞紐,市內有5條交會鐵路干線通往鄰國辛巴威、莫三比克和南非其他主要城市。比勒陀利亞的商業區和政府機構集中於中心區東部,市南43千米的斯穆次有南半球重要國際航空港。是南非的政治、文化和經濟中心。市內有1873年創立的南非大學、比勒陀利亞大學、工學院、師范學院等多所高等學校。城郊有南非最大的科學研究機構和工業研究院,包括昂德斯特波奧特獸醫研究院。 zj 市中心的教堂廣場上聳立著保羅·克魯格的雕像,他是德蘭士瓦(南非)共和國的首任總統,其舊居已改為國家紀念館。廣場一側的議會大廈,原為德蘭士瓦州議會,現為省政府所在地。著名的教堂大街全長18.64公里,為世界最長的街道之一,兩側摩天高樓林立。聯邦大廈為中央政府所在地,位於俯瞰全城的小山上。坐落在保羅·克魯格大街上的德蘭士瓦博物館內收藏著自石器時代以來的各種地質、考古文物和標本,此外還有國立歷史文化博物館、露天博物館等。 市內公園眾多,面積共達1700公頃以上,其中以國家動物園和文寧公園最為有名。建於1949年,造價34萬英鎊的先驅者紀念碑聳立在南郊的小山上,這是為紀念南非歷史上著名的「牛車大行進」的民族大遷徙而建。十九世紀三十年代,布爾人在英國殖民者排擠下,成群結隊,從南非南部的開普省一帶,向北轉移,來到這里,遷徙歷時3年之久。市郊的噴泉山谷、旺德布姆自然保護區和野生動物保護區也都是旅遊勝地。
[編輯本段]四、景點
比勒陀利亞有「花園城」之稱。噴泉谷是比勒陀利亞人潮最多的周末休閑區和野餐的地點;魯德普拉特水庫是釣魚、乘遊艇、水上運動和游泳的理想地點;萬德布姆自然保護區有株一顆樹齡1000年的無花果樹神木,13根主幹四面擴展在1公頃的土地上;普勒多利亞動物園是世界上最大的動物園之一,園內的動物超過3500種。
聯合大廈 Union Buildings
南非政府及總統府所在地,是一座氣勢雄偉的花崗岩建築。由赫伯·貝克爵士設計。大廈坐落在比勒陀利亞一座俯瞰全城的小山上,大廈前面是整齊、優美的花園,園中立有不同的紀念碑和雕像。大廈後面有大片的叢林和灌木區,裡面有很多鳥類棲息。
開拓者紀念堂 Voortrekker Monument
為紀念1838年逃避英國管轄,建立自己獨立的國家而趕著牛車遠離開普半島的布爾人祖先(南非荷蘭人)而建。這座宏偉的建築是比勒陀利亞的一景,紀念堂內的英雄廳雕有精美的壁雕,描述了這次大遷徙的情景。紀念堂邊的博物館有大遷徙時期的文物展示。
市政廳 City Hall
很有特色的歐式建築。市政廳的巨型圓頂鍾塔有獨特的共32個鍾的鍾琴,還有擁有六千八百枝風管的巨大管風琴。市政廳前有紀念比勒陀利亞創始人比勒陀利烏斯父子(Andries Pretorius & M.W.Pretorius)的雕像。
國家動物園 National Zoological Gardens
面積60公頃,有超過三千五百種以上的動物生活園內,是世界最大的動物園之一。動物園內有纜車流覽區內各個景點。水族館展示各種淡水,海水魚類,爬蟲館內則有品種繁多的爬蟲類與甲殼類。觀賞這些動物起碼半天時間。
國家劇院 State Theatre
南非規模最大的綜合藝術劇院,有5個廳分別演出歌劇、芭蕾、戲劇、合唱與交響樂演奏音樂會。莎拉.布萊特蔓和三大男高音帕瓦羅蒂、多明戈、卡雷拉斯等眾多世界巨星分別在此有過精彩演出。周六上午在劇院前面有跳蚤市場開放。
郵政博物館 Post Office Museum
是一座仿製的古老郵局建築。館內展示了南非郵政發展史,並收藏有七萬五千枚左右的珍貴郵票。
教堂廣場 Church Square
南非最有名的廣場,位於比勒陀利亞市中心。廣場中央有川斯華(南非)共和國的首任總統保羅·克魯格的雕像,為市民休閑、散步的好去處。
克魯格博物館 Kruger House Museum
南非第一任總統保羅·克魯格的官邸改建的博物館。裡面有克魯格的個人用品和文物展出。
瑪格諾莉婭公園 Magnolia Dell
以木蓮花出名的景色優美的公園,位於威爾赫蜜娜皇後街。在每個月第一個和最後一個周末有藝術展覽舉辦。看中的作品可以現場購買。
比勒陀利亞美術館 Pretoria Art Museum
館內收藏有很多南非和其它國家的珍貴藝術品。館內還有圖書館,有不定期的藝術講座、各國影片介紹及其它藝術活動。
川斯華自然歷史博物館
Transvaal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館內收藏有豐富的哺乳動物、爬蟲類、昆蟲、兩棲動物的化石及地質文物等。
I. 南非首都是比勒陀利亞嗎
南非有三個首都:
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亞
立法首都開普敦
司法首都布隆方丹
南非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亞
比勒陀利亞(PROTERIA)是南非行政首都,位於東北部高原的馬加萊斯堡山谷地,跨林波波河支流阿皮斯河兩岸。海拔1300米以上。年平均氣溫為17℃。建於1855年,以布爾人領袖比勒陀利烏斯名字命名,其子馬爾錫勞斯是比勒陀利亞城的創建者,市內立有他們父子的塑像。1860年,它是布爾人建立的德蘭士瓦共和國的首都。1900年,被英國佔領。1910年起,成為白人種族主義者統治的南非聯邦(1961年改為南非共和國)的行政首府。風光秀美,有」花園城」之稱,街道兩旁種植紫葳,又稱」紫葳城」。
市中心的教堂廣場上聳立著保羅•克魯格的雕像,他是德蘭士瓦(南非)共和國的首任總統,其舊居已改為國家紀念館。廣場一側的議會大廈,原為德蘭士瓦州議會,現為省政府所在地。著名的教堂大街全長18.64公里,為世界最長的街道之一,兩側摩天高樓林立。聯邦大廈為中央政府所在地,位於俯瞰全城的小山上。座落在保羅•克魯格大街上的德蘭士瓦博物館內收藏著自石器時代以來的各種地質、考古文物和標本,此外還有國立歷史文化博物館、露天博物館等。
市內公園眾多,面積共達1700公頃以上,其中以國家動物園和文寧公園最為有名。建於1949年,造價34萬英鎊的先驅者紀念碑聳立在南郊的小山上,這是為紀念南非歷史上著名的「牛車大行進」的民族大遷徙而建。十九世紀三十年代,布爾人在英國殖民者排擠下,成群結隊,從南非南部的開普省一帶,向北轉移,來到這里,遷徒歷時3年之久。市郊的噴泉山谷、旺德布姆自然保護區和野生動物保護區也都是旅遊勝地。
比勒陀利亞為礦業城市,近郊為金剛石、白金、黃金、錫、鐵、鉻、煤等礦的開采中心。
南非立法首都開普敦
開普敦(Cape Town)是南非 立法首都,重要港口,好望角省首府。位於好望角北端的狹長地帶,瀕大西洋特布爾灣。始建於1652年,原為東印度公司供應站駐地,是西歐殖民者最早在南部非洲建立的據點,故有「南非諸城之母」之稱,長期是荷蘭、英國殖民者向非洲內陸擴張的基地。現為立法機關所在地。
城市背山面海迤邐展開,西郊瀕大西洋,南郊插入印度洋,居兩洋之會。市內多殖民時代的古老建築,位於大廣場附近,建於1666年的開普敦城堡是市內最古老的建築。當年其建築材料多來自荷蘭,後用作總督官邸和政府辦公處。
南非司法首都布隆方丹
南非的司法首都布隆方丹(Bloemfontein)是南非的司法首都,位於中部高原,為全國的地理中心,四周有小丘環繞,夏熱,冬寒有霜。它最初為一堡壘,1846年正式建城。現為重要交通樞紐。布隆方丹一詞,原意為「花之根源」。市內丘陵起伏,風景秀麗。
它是南非最高司法機關所在地,主要建築物有:市政廳、上訴法院、國家紀念館、體育場和大教堂等。國家博物館內有著名的恐龍化石。建於1848年的古堡是市內最古建築。1849年所建的舊省議會,只有一個房間,現在是全國性的紀念建築物。國家紀念碑是為紀念在第二次南非戰爭中死去的婦女和兒童而建,碑下為南非歷史著名人物埋葬地。市內有奧蘭治自由邦大學,建於1855年。
J. 比勒陀利亞是非洲那個國家的
比勒陀利亞是南非的行政首都。南非的經濟首都是約翰內斯堡,南非司法首都布隆方丹, 立法首都是開普敦。
比勒陀利亞(PROTERIA)是南非行政首都,位於東北部高原的馬加萊斯堡山谷地,跨林波波河支流阿皮斯河兩岸。海拔1300米以上。年平均氣溫為17℃。建於1855年,以布爾人領袖比勒陀利烏斯名字命名,其子馬爾錫勞斯是比勒陀利亞城的創建者,市內立有他們父子的塑像。1860年,它是布爾人建立的德蘭士瓦共和國的首都。1900年,被英國佔領。1910年起,成為白人種族主義者統治的南非聯邦(1961年改為南非共和國)的行政首府。風光秀美,有」花園城」之稱,街道兩旁種植紫葳,又稱」紫葳城」。 市中心的教堂廣場上聳立著保羅•克魯格的雕像,他是德蘭士瓦(南非)共和國的首任總統,其舊居已改為國家紀念館。廣場一側的議會大廈,原為德蘭士瓦州議會,現為省政府所在地。著名的教堂大街全長18.64公里,為世界最長的街道之一,兩側摩天高樓林立。聯邦大廈為中央政府所在地,位於俯瞰全城的小山上。座落在保羅•克魯格大街上的德蘭士瓦博物館內收藏著自石器時代以來的各種地質、考古文物和標本,此外還有國立歷史文化博物館、露天博物館等。 市內公園眾多,面積共達1700公頃以上,其中以國家動物園和文寧公園最為有名。建於1949年,造價34萬英鎊的先驅者紀念碑聳立在南郊的小山上,這是為紀念南非歷史上著名的「牛車大行進」的民族大遷徙而建。十九世紀三十年代,布爾人在英國殖民者排擠下,成群結隊,從南非南部的開普省一帶,向北轉移,來到這里,遷徒歷時3年之久。市郊的噴泉山谷、旺德布姆自然保護區和野生動物保護區也都是旅遊勝地。 比勒陀利亞為礦業城市,近郊為金剛石、白金、黃金、錫、鐵、鉻、煤等礦的開采中心。